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易中天品三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易中天品三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易中天品三國》觀後感 篇一

觀看了央視的《百家講壇》,我認識了易中天先生,懷着極大的興趣,我又拜讀了他的《品三國》上下卷,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雖然我沒有真正細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只是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也沒有看全,只能説對三國有一個膚淺的瞭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物以及事件,具體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歡易老師在《品三國》這本書對三國的講解風格和歷史態度。我不禁為易中天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折服。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的撲朔迷離的歷史、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現在了我的腦海裏,也對魏、蜀、吳三國興衰的原因大概瞭解了一些。《易中天品三國》中講述了三國時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徹,曹操、周瑜、關羽、魯肅、劉備、孫權等人在他的妙筆下栩栩如生。例如:講到空城記時,司馬懿不敢上城,因為諸葛亮在上面唱"卡拉OK,司馬懿想:我上去卡拉,你還不把我"OK"了呢!

易中天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全面,這樣,才更真實。讀過《三國演義》,裏面的偉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點功勞,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讓鬼啊神啊的都來顯靈顯聖,以突出人物的睿智與神聖,其實多看幾遍,就很容易發現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譜。易中天對人物的評述比較真實,是因為在他看來:惡人不一定十分惡,時勢、環境都是造就人向惡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響的。

易老師的講解非常幽默,對歷史的態度非常認真,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實。讀完易老師的書後給我很大啟發,而我們應該從他的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中反思我們教學的態度:怎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抓好常規教學,創新教法,突出重點,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進步。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動力!是激發小[]學生各項能力的直接動力!我們應當多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求知的慾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學會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採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句話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能想到的第一句話,三國的歷史值得我們去品讀,去研究,去分析。總之,這部書,讀一讀還是比較好,你一定會收穫不小。

《易中天品三國》觀後感 篇二

“白家講壇”欄目近日推出“易中天品三國”,從小對“三國”不很瞭解也不喜歡的我居然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讓我下定決心去一睹《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易中天先生的語言非常的幽默,他將一些現代詞套用到古代人的身上,如“垃圾股”“績優股”“帥哥”等,讓我覺得“三國”並非是一大堆煩人的“文言文”,而是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這是吸引我的其中之一。

還有易中天先生的語言是調侃的。當他講到劉備、關羽、張飛“寢則同牀”時,猜測“他們的太太在哪裏”。有學者説他不學術,但是易中天迴應道:““他們的太太在哪裏”是句學術上的評論,調侃也是做學問的方式,如果沒有調侃,下面的人都走光了。

易中天先生還善用肢體語言,他在節目中曾侵親身示範三國中的“坐姿”和“跪姿”以及每一個姿勢的作用。我想有哪一個老師或講師會在課堂或講堂上這樣做呢?這是我非常佩服他的,也是我被他所吸引的最重要的原因。

《易中天品三國》觀後感 篇三

這幾天我看了《易中天品三國》的“大江東去”,它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人物的真正形象以及一些歷史上不存在的故事。

《易中天品三國》一共有五十二集,但我也才看了一集。這一集告訴我們故事裏的人物主要有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隨着時間的流逝,歷史形象漸漸消失了,而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卻完全刻化在人們的腦子裏。

它還主要講了一個“不存在”的故事——空城計。也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諸葛亮由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變成了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書上的空城計是這樣的:

“街亭失守後,司馬懿帶領大軍往西城攻來。諸葛亮只有兩千五百名士兵和一些文官。他令打開四門,自己在城上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聽到諸葛亮的琴法不亂,以為有埋伏,就撤軍了。”

之所以説這故事不存,是因為有人指出兩點:一、司馬懿斬了孟達後,根本沒有去攻街亭;二、如果司馬懿去攻了城,諸葛亮即使用了“空城計”,他也不會退兵的:第一,他可以派偵查進城查看一下,第二,他都聽清琴聲了,為何不讓神箭手把他射下來呢?第三,他就是不進城也得把城圍起來啊。司馬懿是個有謀之人,他是會想到這些辦法的。所以根據這幾點描述,我們可以認定這是故事是不存在的了。

事實上,古時候許多故事至今還是個謎。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揭開這些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