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麗中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5K

《美麗中國》觀後感【精品多篇】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一

紀錄片作為“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的電影電視藝術形式”,其手段在於對真實素材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其目的在於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但是,自然類紀錄片因為較少有人的參與,缺少人與人之間一目瞭然的矛盾衝突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與社會類的紀錄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現為單純的獵奇與對真實鏡頭的捕捉,在思維品格上難以勝出。在紀錄片創作中,創作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創作者在拍攝紀錄片之前,先要對所表現的事物進行思考。任何一部紀錄片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作者對藝術和生命的態度,紀實的品格上升為思維的品格,才能使創作進入審美的層次。

《美麗中國》從技巧、內容、精神上都是紀錄片創作的典範,它生動、深刻地展示了自然類紀錄片應該如何從紀實的品格上升到思維的品格,引發人們對人與大自然的重視審視與深刻反思。同時,作為普通觀眾,人們在欣賞自然類紀錄片時,不能簡單停留在一種表象的震撼上,應當懷有一種思維品格,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來欣賞和思考自然類紀錄片所展現的美麗的、震撼的視覺語言。

《美麗中國》這部投資達500萬英鎊(合計人民幣7500萬元)的紀錄片延續了BBC狂野系列的概念,但卻將視角擴展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係。BBC環球公司首席執行官史約翰

先生説:“我們很自豪地將這個宏偉的系列片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觀眾,所有鏡頭都是高清拍攝。”這裏我選擇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雲南的那集,告訴了我中國美麗的動植物和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然而,不僅如此,紀錄片《美麗中國》中更有一種陷於畫面和音樂背後的、厚實的濃濃的情懷,一種博大警世的人文關懷流淌其中,它不僅給我一種視覺的震撼,更讓我有了對自然的震撼與敬畏。

《美麗中國》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紀錄片中,沒有清晰的人物對白,解説詞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説主要是在用視覺語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義精神,這些精神深深地打動着我。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它能供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棲息,這就是選擇那裏的首要條件吧。按氣候劃分,既有熱帶、亞熱帶、温帶的動物,也有寒帶的動物。按植被類型劃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種類,又有河谷,平原種類,形成了寒温熱帶動物均有,動物種類南北東西交匯的奇特現象,被譽為“動植物王國”,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張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魚,貴州山間的葉猴,茫茫雪山中被呼為“山中野老”的滇金絲猴,遷徙途中在鄱陽湖歇腳的浩蕩鳥羣,上海郊區寺廟中400餘歲高齡的斑點龜,貴州巖洞中的蝙蝠。傍晚時分,古老爹倚在窗前,仰頭遠眺,看着遮天蔽日從

北方飛來的成羣雨燕,計算着它們南來的日子,並以此盤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飛來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間的梯田之中,而頭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築新巢。

如此清晰逼真的視覺語言讓我在體味生命力量的掙扎的同時,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這部紀錄片中,所展示的動物、植物是與我們人類一樣平等而珍貴的生命。在優美的攝像的引導下,漸漸走進了大自然的世界,逐漸用一顆平等的心態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起伏伏。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種生命的整合:當我們知道在拍攝後的幾周後400餘歲高齡的斑點龜死了時會遺憾;在蛇島上,當我們看到鳥兒逃脱蛇的攻擊時會高興;影片中,往南遷徙的鳥兒在枝頭歇息,透過畫面觀眾看到偽裝的腹蛇就附着在同一棵樹的樹枝上,且彷彿那腹蛇一張口就要吞下鳥兒了,內心就會焦急萬分,擔憂鳥兒能否躲過蛇的攻擊。當看到有的鳥兒未能逃脱,只能成為腹蛇的食物時,令人感到無助和無奈,並感受到了生物鏈的冷酷與無情。這一切令觀眾的心隨着自然生命而跳動。

介紹地理環境的時候不是像我以前看過的那樣是用地圖了,而是用地球,這個逼真啊,這部分的山脈拍的很大氣,上面的水汽般的浮雲又增加了動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觀“活”起來了,還有種仙境般的感覺。流雲和水汽的鏡頭在片子中運用多次。

金絲猴出場前是飄着雪花的場景介紹,特寫的樹掛很精緻,這在北方很常見,不知道雲南那個地方怎麼也有。金絲猴也拍的

可愛,可以和法國人PK一下了,幾個頭部的特寫,感覺猴子的表情好像很憂鬱。“雪後的猴子就開始覓食了”,雖然解説是這樣,但看畫面總感覺是換了一個季節,至少也是雪都化沒了。片中詳細的介紹了其食物是那種半菌半植物的地衣,這片子中生物學知識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質的。

《美麗中國》中展現給觀眾的自然世界與每一個人所面對的並無不同:孤獨、疲憊、不能支撐和致命傷害。《美麗中國》用它的鏡頭告訴人們:自然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只不過與我們生活的方式、地點不一樣。也許是社會生活太過複雜和疲憊,我們早就忘了其實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應該發現,這個地球不僅僅屬於我們,還屬於動物,屬於更多的生靈。紀錄片引導人們關注或者説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視掉的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生物之間奇妙的感應和聯繫。如果每一個觀眾都在觀後像珍惜自己一樣善待動物,那麼這就足以體現這部紀錄片在現實中的價值和意義。理解愛護珍稀動物,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的意義,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二

説真的,《美麗中國》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淘洗。

對於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的本質。《美麗中國》創作者富有理性與關懷,執著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並且能夠開啟這一項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

《美麗中國》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生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準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離觀賞,有時候真的內心在疑問,這真的是中國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國小校,既有同情也有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那裏的人們貼靠着大地,向着朝聖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聖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慾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還是那麼融洽,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後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説: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麼?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準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衚衕、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在樓蘭。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捨的村民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後一刻,只為那聖潔的天地。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聖的恢宏之餘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麼拍的,為什麼可以在雪山高峯之間平穩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經歷如何漫長的等待。一部優秀紀錄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敢於冒險又耐得住寂寞。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地瞭解。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片數個世紀以來傳送着的土地。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三

《美麗中國》是一部從各個地域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紀錄片。內容説了中國遼闊疆域的美麗風景。從桃紅柳綠的江南到冰天雪地的長白山脈,從波濤洶湧的東海之濱到黃沙萬里的西部沙漠。它的美麗征服了每位觀眾。

《美麗中國》總共六集,分別是:《錦繡華南》、《雲翔天邊》、《神奇高原》、《風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湧海岸》作。介紹了中國一望無際的草原、美麗遼闊的大海、詩情畫意的湖泊、雄麗險奇的山川、珍奇多樣的植物、熱浪滾滾的沙漠……一切都是那麼美麗,讓人目不轉睛!

看了《美麗中國》,我知道了中國有海拔8844·43米珠穆拉瑪峯,有世界第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還有綿延千里的海岸線。

中國是如此的地大物博,如此的富饒美麗,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深深地為我們的祖國和民族驕傲自豪。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服務,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麗。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四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説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裏面的解説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着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後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民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着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峯,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於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從灼熱高温降到令人麻痺的寒冷,中國有云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佔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着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遠離的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生活的在其間的人,從它們身上表現出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樸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理念。這個定位是異常準確的,因為現代都市的人與生活中,中國的特質已經被湮滅了。最讓我感動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温克婦女,她們在世代遊牧中悉心照顧森林中的馴鹿。

這些生靈也都有了它們自己的名字,然而過這種生活的鄂温克人只有30個了,幾乎所有的族人都放棄了森林生活,搬進了現代省事的鋼筋水泥房子裏。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五

地球上的生命形態豐富多彩:有的微小得讓你看不到它的存在,有的大的讓你震撼;有的飛翔於藍天,有的遨遊於深海,有的出沒於密林,有的奔馳於草原。

這些生命原本完全適應它們原來的生長地,但卻並不適應新的地點生長。現在,我們至少已經砍伐掉了曾經裝點着地球一半的樹木。我們砍伐又不修復,如此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地球。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的安排,不要強迫某些特性的改變,順其自然。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不堪重負的地球在哭泣。

讀完了這本書,我想: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蹟,世界因多樣的生命而美麗,但毀壞了環境,受害的最終是人類自己,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

《美麗中國》觀後感 篇六

今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CCTV-2的《開學第一課‘我愛你中國’》這個節目。

這個節目有許多主題,許多有意義的主題。其中,“愛就是承擔”這個主題裏的一個感人故事最令我記憶深刻。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馬鵬飛”的男孩身上。馬鵬飛從小就跟奶奶相依偎靠。有一次,奶奶患了糖尿病,由於沒錢吃藥,導致了奶奶雙眼失明,而馬鵬飛就在那一次,在六歲的時候擔任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現在,他讀七年級了,每天上學放學都急匆匆地跑回家,為的是要煮飯給奶奶吃,並怕奶奶吃錯藥或摔着,還要帶奶奶散散步。由於馬鵬飛的孝順,他沒有過過一次生日,而他卻在有一年給奶奶過上了一個快樂的生日。愛,讓中國更美麗!

在場許多人都流下了被馬鵬飛感動的眼淚。是呀,多麼一個懂事的孩子,多麼一個孝順的孫子。他在燃燒的是愛的火。愛,讓中國更美麗!

現在我想一想,感到自己真的身處在一個幸福的環境裏。每天不用自己煮飯,卻也不會孝敬和體會一下父母的辛苦,彷彿覺得這是應該的,這些活都是父母應該做的。但實際上不是,馬騰飛告訴我,這些都不是應該的。

最後,我想説一句,愛,讓中國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