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無名》的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6W

《無名》的觀後感(多篇)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一

其實,這篇觀後感在我下筆之前是真的不知道怎麼寫。寫影評寫感受就難免涉及劇透,因為影評本身就是根據個人看了電影之後關於情節上內容上的分析和感受。

但是,對於這部電影我不是很想劇透,也不知道從何劇透起。這部影片的情節就是一環扣一環,全程看下來給人一種做夢的感覺。由於電影運用了大量倒敍插敍,結果前置等的表達手法,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成為了一個拼拼圖的人,在重複往返之中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到影片的最後解答觀眾之前的疑惑,在觀眾看到電影最後一秒之時就是這塊巨大的拼圖放下最後一塊缺口之時。這樣的電影前半部分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節奏慢,以及一些情節的設定埋下伏筆,和對侵華日軍一些行為的刻畫可能會讓觀眾感到血腥甚至不適,但是如果你能耐心的等一等劇情的發展和情節的推進,那麼你一定能完整的拼湊那幅導演描繪出來的拼圖。這是觀眾在觀影的'同時自己獨立思考和抽絲剝繭的過程。

從影片不難看出導演程耳是細節控,電影中真的很多細節,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細節去説明和表現的,在細節中導演藏滿了隱晦的表達,電影當中處處都是隱喻,觀眾觀影時也需要通過細節去了解情節的發展。可以説是這部電影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不是浪費的出現都有含義。影片叫無名,裏面每個角色都沒有名字,就連電影中角色如何去稱呼他,都是通過細節去了解到,可能是一句稱呼,也可能是一份文件。

程導的鏡頭美學也很極致,無名這部影片很有質感,就算拋開情節不説就電影的畫面幾乎每一幀都是可以做壁紙的存在。再加上情節的加持暴力美學,黑色幽默使得影片更加的飽滿。電影鏡頭營造的氛圍感是高級的、壓抑的,能充分為影片諜戰題材服務的。

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一部好的電影,我不希望好的電影成為“滄海遺珠”,在看《無名》之前,我去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部不錯的影片,同樣是程耳導演的作品,一樣獨特的敍事方式讓人看完意猶未盡。我看完這兩部電影的頭一兩分鐘是説不出話的,我的腦子還在電影的情節當中,等回到家回過味來,又會有很多疑惑在心頭泛起,忍不住回想情節想馬上回到電影院再看一遍,整理一下時間線和思路。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二

春節期間,去看了電影《無名》和《深海》,再去看評價,發現兩極分化嚴重,有連呼叫好的,有説看不懂的。表面上,《無名》和《深海》兩者無一相同,但我卻發現同一個弱點,就是故事性不足。

電影《無名》相對好一些,因為梁朝偉、周迅、黃磊都太會演戲了,他們對電影人物角色的詮釋都很有層次,所以叫好的觀眾有一點是客觀的,即表演太給分了。

電影《無名》海報,網絡截圖

一般來説,由人物延伸出去的劇情應該有足夠多的衝突,《無名》這部片子片長128分鐘,但它有多少衝突來體現其戲劇性呢?屈指可數。

於是導演想出一個“高級”的好辦法,即故意錯亂的時間敍事線。簡單地説,這個片子一小時完全講得下,但由於許多情節回放了兩三次之多,幾番操作之下,片長被撐開了一倍多。

有人解構説,這是為了呈現出電影“拼圖”的高級感。

有人被這種“拼圖”的高級感所感動,認為這展現了電影人的鑽研精神,但我私以為這種感動有點自作多情——觀眾從不虧欠電影人任何東西,電影人奉獻才華,我們報之以票房,這才是大家平等溝通的`基礎。

我一直堅信藝術包括電影,其實是需要大量練習的,通過不斷冒險與試錯,才能明白剔除“華麗卻沒用的”這條也很重要——《無名》電影完全被支離破碎的敍事節奏給搞亂了,雖然故事的“拼圖”出來了,但脈絡卻寸斷。所以電影故事不能只看形式,華而無實,形式應為內容服務。

再説電影中的。非線性敍事,這不是一個新概念。

26年前上映的《甜蜜蜜》裏也用過,不過篇幅短暫。該片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從中國內地來香港討生活的黎小軍和李翹結識,兩個孤獨異鄉人產生出了真愛的故事。影片結尾一個短暫的倒敍呼應開頭,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十年前男女主角兩人第一天來香港的那一天就相遇了!本片屢次被網友評為愛情經典,卻從沒被人奉為“高級愛情經典”。

電影《無名》中,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表演整體尚可,雖然和其他老戲骨的演技比還有差距。但該片定位為“超級商業片”,要的是市場回報,王一博充當的是電影裏的流量擔當,對於整部電影來説,這個優點足夠突出。

然而有點彆扭的是,電影《無名》在強調自己是“超級商業片”的同時,還不肯放棄文藝片的個性。編劇、導演,甚至剪輯都是程耳一人包攬,實屬非常個人的操作。這樣做的優勢很明顯,喜歡“文藝片+諜戰片”這類影片的觀眾會很喜歡,但劣勢也很明顯,目標人羣比較小眾,不喜歡這類電影格調的人會難以接受,甚至表示看不懂。

電影看不懂不是觀眾的錯,關鍵是導演打不打算讓觀眾看懂?我有個朋友説,電影圈也要經濟復甦,高喊“超級商業片”無可厚非,但一邊要追求商業片的高回報,一邊又給觀眾設置高級文藝片的門檻,是很奇怪的事。

我想説,如果“超級商業片”的目的是娛樂大眾,那麼就應該讓離開電影院的人們帶着觀影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共鳴離開,而不是帶着所謂的“高級感”的錯覺,懷着似是而非的心情離開影院。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三

在年七年級去電影院觀影是近幾年我家的新節日儀式感,所看影片選了《無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抗戰時期的諜戰題材全家人都喜歡。

本來我是帶着點兒“可能這是一部主要觀看對象為粉絲”的影片的心態的,但是從一開場,我就徹底改觀了這種多少有些戲謔的心情,不得不被電影鏡頭帶入其中情境,認真觀看起來。

結論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從昨晚看完影片到現在過去24小時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細節。

所以這將是一篇比較認真的觀後感,優點缺點我都會談到。為了不劇透,我將盡力不談情節,只説令我非常喜歡的關於電影表達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覺到稍顯不足的部分。

首先談談我喜歡的部分。最喜歡的就是本片的鏡頭表達,通過不同風格的畫面來替故事訴説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純淨平和的潔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鍋胡亂燉着的肉,甚至連能令人產生食慾的好顏色都沒有。這種反差畫面鏡頭,在本片裏出現很多次,或許希望觀眾感受到視覺衝擊,或許僅僅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着現實的殘酷。不論是什麼,這些不需要台詞的畫面,就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直觀的一種表達。

攝影畫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對比,暗色調和明色調的運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較深刻記住的是那碗噼啪亂跳的蝦。環境的顏色都不鮮明,唯獨那碗活蝦的料汁的暗紅色令我感覺刺眼,那顏色和牢房裏的地面上永遠洗不乾淨的血污豈不是一樣?而蝦這個掙扎跳躍的主角雖然被泡在料汁裏,卻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導演想説什麼欲言又止,但恐怕觀眾是可以領會到的了。這就是鏡頭的語言,是攝影的溝通方法,是電影的表達藝術。

鏡頭裏的一些特寫細節,也是在講述線索,彷彿是猜謎,每一點蛛絲馬跡都是在幫觀眾推測出情節的鏈條關係。至於這些鏡頭所透射出的種種隱喻和思索,則是另一種讓觀眾回味的地方,各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所以產生的後勁也是很大的。

敍述。電影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展順序講述故事,也就是説,是非線性敍事模式。可能這種方式不是每個觀眾都適應或者喜歡的,我很喜歡,並且我驚喜地聞到了一點黑澤明的味道。

其實這個故事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把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重排,觀眾會發現其實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説是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因為在那個年代,我們那些為了民族抗爭奮鬥在隱祕戰線的先輩們的故事,大體上都是沒有驚天動地精彩紛呈的。,他們越是平常才越是勝利的保證,甚至很多生死攸關的經歷是能用一句話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覺得這個非常規的講述方式更合適,更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

開篇看起來的“東一句西一句”的講述,我認為是一種對每個人物的素描,然後針對每個人物開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説,這種插敍倒敍和人物視角的切換,是將每個人物逐步豐滿立體的過程。比起平鋪直敍的講故事方式有利於故事情節理解來説,這個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方式顯然更有利於塑造人物的層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樣,“形散意不散”。

這也呼應了片名《無名》,它想講的是一羣人,而不僅僅是講一個故事。對於一個並不算複雜的`故事來説,這個非線性敍事的方式給人物樹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夠完美的部分。前面説了很多的畫面和色彩的表達,搭配上相對簡單的故事情節,可能會讓一些觀眾覺得影片有點形式大於內容了。我認為影片想引起人們注意的那些過於龐雜的歷史過往的方方面面,實在不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能説得完的,能用鏡頭語言給觀眾留下一些記憶,已經是一部好電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豐滿一些,一定會讓對信息量和邏輯性上要求更高的觀眾得到滿足和享受。

演員方面只説説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適配度其實是超出我的預想的,他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點。日語台詞和上海話台詞都非常加分,武戲也是個加分項。

可我也不得不説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偉以及日諜長官對戲的時候還好,因為有年齡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現得謙遜和弱勢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合適。反而是與平輩的“同僚和朋友”的王傳君對戲的時候,讓我感覺略顯不足。尤其是最後和王傳君對峙一段,明顯沒有接住王的氣場,若能體現出內心情感衝突後更堅定強烈的“必殺”的殺氣,就完美了。

説了這麼多,肯定有我沒有講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歡和覺得有遺憾的點基本上是交代完了。總體來説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各種細節,欣賞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種種的細膩之處的影片。

也借《無名》向那些生前無名,故後仍然無名的英雄們致敬。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四

我從定檔後就開始期待無名了,在兩次觀看後回家細細覆盤,然後又去翻了那個時期的一些歷史,今天下午因為沒有場次沒辦法再刷,所以坐在電腦前想為《無名》寫點兒什麼。

《無名》被定義為諜戰、懸疑,我始終覺得有些不夠完全準確,但我好像又無法準確定位它該屬於什麼,因為單從這兩個角度來説,故事性是要非常強的,而《無名》更多的是在刻畫人,在描述人……非常大篇幅,在描述人性,在記錄那個時候的人。

“我何某人在廣州沒被炸死,是我幸運!”

“我是軟弱的人,不適應鉅變的年代。”

“我也不知道到底希望成功還是失敗……終於失敗了”

“我沒有被團結的價值,只有一條路走到黑,也許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我們要建立樸素的世界,一個勞工的世界”

“歷史告訴我們,騎牆者沒有好下場”

它更像是民國時代的一副緩緩展開的眾生畫像。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路要走,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慾望,愛上了刺殺對象的江小姐,難以為繼的張先生,堅守信念的方小姐……殘忍如同侵略者,也會説起當航空兵的哥哥,而與唐部長有血緣之親的何先生,在被丟棄的時候也是沒有絲毫被顧忌……王隊長在上一秒還是葉先生的好友、給爸爸過生日的好兒子,下一秒就成為了劊子手,對朋友的老婆、對自己同胞下手毫不留情。人性薄弱如窗上薄紙,那麼一戳就破了……形形色色的`人在那個時代洪流的推動之下被逼選擇,被逼向前,最終指出了歷史的方向。

然而就是這些擁有私慾,看起來如滄海一粟的人,在那個生命如草芥的年代,揹負家人的不解,揹負漢奸的罵名,揹負一切不能言説的祕密和痛苦,讓自己的血淚紮根開花,重新使陽光鋪滿大地,迎來春光與生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隧道盡頭終有光,《無名》是無名者的史詩。才疏學淺,文筆簡陋,但震撼之感至今無法平息。活在當下的年代,真的是最幸運……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五

作為一個外在不認為社恐實際非常的人,感覺看到《無名》就像是拯救,拯救了那心亂如麻的爛七八糟,安靜的演技震撼心底,水滴石穿。最喜歡的要數那一句,“我是一個軟弱的人,不適應鉅變的時代。”

其實穿透了我,我也是一樣的心境,三年了,練就了我的處變不驚,但卻還是這句台詞打動了我。不是所有人都要乘風破浪,偶爾去看看心底軟弱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如果我行動敗露,我會選擇什麼呢?估計我會和黃磊那個角色那般做差不多的選擇。但最終被反殺了, 無怨無悔,我承認勇敢,也同樣軟弱我也認可。

回到真正的。好電影上,我認為要讓人恢復感知力,是提高自己審美的過程。我覺得跟隨角色的變換,去轉換自己的視角,其實也是在這段時間裏幫助我社恐的。突破,其實社恐的本質是關注自身的。

而總覺得和現在部分自媒體所説的,不要關注別人的生活這一塊又相悖論。可能是我覺得要先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相關,不瞭解自己,去胡亂配藥方,屬實是奇怪的,還是抱着懷疑的態度去看部分評論。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六

先説優點:劇情緊湊,並且裏面整一個畫面都非常的刺激,觀感極佳,演員演技在線,導演的拍攝,以及整個劇情用鏡頭都有描述出來非常非常的好

然後説一下缺點,其實也不能叫缺點,就是以目前,中國電影的市場上面來説,評價這部電影:首先想要這部電影大眾化,還是比較難的,首先,整一個題材,他就已經不是説大眾喜歡的那種輕鬆娛樂性的題材,他更趨向於一種對於真實歷史的。藝術性描述,電影的線索信息比較碎片化,那就需要人們以一個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去思考,去收集整個串聯起來這個故事的線索,而現在,大眾對於媒體的理解已經非常的短視頻化,這就會導致這樣一部,不錯的電影作品,讓一個人在進行,這樣一項看電影的娛樂活動的過程中去進行一個高強度的思考和集中,由於短視頻化的影響所以還是比較難的(個人認為哈,他把整個電影的這個切鏡稍微少一點然後一些同一場景下的故事在時間軸上的距更緊密一點,我覺得可能會讓大家覺得觀感更好)

然後就是提到對女性角色的塑造,我覺得還可以再圓潤一點,就是可以再塑造向小説中提到的“圓形人物”更進一步。

所以在現在我和我爸爸溝通,就是看完電影以後感受到一個比較可悲的點,就是當下人們由於對於媒體理解過於短視頻化而導致現在很難去靜下來心看懂一些帶有深意的作品,嗯,其實,是一個比較可悲的現象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七

場燈亮起時,我不適應地閉了閉眼,光照在眼瞼上,刺刺得微疼,恰如我揪了兩個小時乍然放鬆的,微疼的心。

《無名》——2023年春節檔看的第一場電影,三年來再一次走進影院選擇的第一部電影,看完立刻訂好下一場票打算二刷、三刷的電影。程耳導演,不愧是你。看慣了近在咫尺的手機小屏,再次直面院線大銀幕,即使只是最普通的2D音效,賦有程耳導演個人風格的構圖美學、每一幀定格下來都堪稱頂級大片的畫面,也在短短的128分鐘裏給予我極其強烈的身心衝擊,以致落筆時依然無法平靜。畫面、音效、配樂,人物眼神、表情、台詞、動作,都化作程耳導演手中的顏料,藉由剪輯之筆,在我眼前再現了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浮世繪。在這篇程耳寫就的故事裏,個人與家國、侵略與信仰、誘惑與堅守……都隱藏在微妙的`眼神、細微的表情、隱晦的言語、激烈的對決中,等待着觀眾自行解讀。兩個小時,衝擊最強烈的當然是何先生(梁朝偉飾)與葉先生(王一博飾)的搏命對決。即使已在預告片中看過多次,也絕沒有現場身臨其境般緊張到幾近窒息。據説這場戲足足拍了九天,而脱離劇透之外,程耳導演的《無名》給我最深刻的感受一言可蔽之:等。故事裏的人在等,等一個結局。寫故事的人在等,等適合的演員來賦予人物生命。拍故事的人在等,等適宜的天光、等符合的道具、等演員調整好情緒狀態……看故事的人在等,等下一場,等下一個故事……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八

《無名》延續程導一貫的敍事風格和畫質特點,可以參考他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沒有看過程導作品的可以參考王家衞的電影,王導的作品是愛情文藝片,程導的屬於諜戰文藝片。

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鏡頭,如果有,那一定是你分神了。梁朝偉衣袖的一滴血漬、王一博連換好幾條領帶、五人用餐時醉蝦的特寫、王一博眼皮微微跳動的那一下、還有梁朝偉問黃磊是不是殺了陳小姐的微表情,等等等等,太多細節了,結尾都會一一對應,完美詮釋。

步步留懸念處處有交代,到最後一個鏡頭時忍不住拍手叫好,不愧是大導演大製作,劇本、演員、畫質均是上成,看完後勁很大,還想去二刷。

看網上很多吐槽王一博(飾葉祕)演技的,有一説一,和影帝影后對戲的那幾場沒覺得一博落太多,反而是和張婧怡(未婚妻方小姐)得對手戲有點接不住,這是整部劇為數不多的情感鏡頭,王一博在感情戲的''處理上還是比較稚嫩,不過打戲乾淨流暢,畢竟是有舞蹈功底在的。

影帝影后的`演技就不做過多評價了,梁朝偉的皺紋都是戲,周公子每一根睫毛每一條肌肉都是戲。讓我意外的是張婧儀和大鵬的表演,很鬆弛,很有代入感,眼神戲滿滿。全劇最佳鏡頭我給葉祕,看了最後囚車上那個鏡頭,我都想衝上去打他。前面的細節不難斷定他是共黨,但是那個眼神和笑讓人產生自了我懷疑了,覺得他是反派,然後盥洗室裏又出現反轉,牛,真的牛,給編劇和導演一個大大的贊!

全片沒有用配音都是演員自己講台詞,整部影片有三種語言:普通話、上海話、日語,單這一點就能看出製作團隊的誠意和演員的修養。

説説畫質,整不電影得光影感特別強,是那種帶有年代的厚重感,像油畫,很唯美。影片裏不同得人給了不一樣的特寫鏡頭:何主任(梁朝偉)的皮鞋、張先生(黃磊)的手、陳小姐(周迅)的睫毛,給到葉祕書(王一博)的特寫是臉,我想不光是因為這張臉好看,而是導演是想用這種方式讓我們記住那些無名英雄!何主任(梁朝偉)有妻子,張先生(黃磊)江西有田地,王隊長(王傳君)有家人,和葉祕書唯一相關的是一句台詞:我們有婚約,未婚妻也死了,他是沒有任何退路的人了……

“我會有新的愛人,一個勞工或知識分子”,方小姐和葉祕的最後一次對話,殺人誅心啊!(這是當年民族英雄用生命想要實現的願望,今天我們物質豐盈温飽解決,卻被三座大山壓的不敢結婚婚不敢生孩子,一步步邁向低慾望社會,多麼痛的領悟啊!)

整部電影像是玩拼圖,看似破碎零離的片段,在最後幾個鏡頭出現時,啪,嚴絲合縫,一副精美的畫面呈現了,那種快感在影片結束時久久不能抽身……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九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總會有一羣無名英雄默默捍衞着我們國家的安全。他們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為國而戰。他們是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家的合法權利和資源。他們可能在社會的光明處,也可能隱藏在社會的黑暗處。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們可能會隱藏自己的身份和家庭。他們可能不被理解,不被抱怨,但他們從不抱怨。他們把一切都藏在心裏。隊友的。犧牲對他們的打擊會很大,但作為國安還是要保持基本的調整能力,儘快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繼續執行下一個任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風暴之眼》。這部劇真的可以充分展現國安人員為保衞國家所做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任務不可避免地陷入尷尬的境地,他們可能會陷入危險、受傷甚至犧牲,而這一切都是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是他們的職責,也是任務要求。當看着那些間諜做出會對我們國家造成威脅的事情時,當然會有憤怒,而另一方面又擔心國家安全的安危。看着他們一點一點的剝繭,讓事情水落石出,讓我感到説不出的開心。也許這就是英雄的偉大。我們由衷地欽佩他們為國家所做的一切。

因為工作原因,他們是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的犧牲也許會被遺忘,但即使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請記住他們的身份和他們的貢獻。我們要永遠記住,在捍衞國家安全的背後,有這樣一羣英勇奮鬥、不懈努力的無名英雄。致敬,我們敬仰的無名英雄。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十

晚上看完這部電影,合適。

這部電影可能題材和導演風格都比較小眾,如果是喜歡過年閤家歡一類的賀歲片,大可不必選擇(想開心輕鬆的慎選,很壓抑,很難受),電影本身其實比較沉重,有很多象徵主義手法的運用,非常規線性敍事,跨度大鏡頭跳躍,時間線需要自己梳理,需耐心、細心。

但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都值得一幀一幀欣賞,適合具有近代史和二戰國際關係史基本常識的朋友觀看……看不懂的話會覺得很煎熬,聯想到所學的歷史就真的很贊。

一、時代宏觀敍事

民國時期,是現代文學課程裏羣星閃爍的`文辭翰墨,是中華大地上民不聊生的烽火狼煙,也是地下戰線中波雲詭譎的腥風血雨。浪漫與殘酷並存成就了“民國熱”。爭分奪秒,驚心動魄,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的緊張刺激構成了“民國諜戰”典型。無名,無名,是處埋忠骨,英雄何惜名。汗青有限,青史無名,隱蔽戰線的暗鬥值得我們發掘,隱形守護者的`故事值得傳頌。

二、電影鏡頭美學

黑白色調極盡剋制但又處處有戲,肅殺的氣氛,一個眼神千迴百轉,非線性、心理敍事、延遲滿足……眾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名詞一一體現。拍電影容易,雖是商業片,但從運鏡到構圖,從色彩到音效,處處體現程耳導演的藝術風格。

三、人物塑造

聽聞民國愛情十有九悲……她説,“討厭你衣冠楚楚的樣子”最後,他還是親手簽下了有她名字的處決名單。她最後看向他的眼神裏有決絕有厭惡,唯獨沒有愛。可她至死也不知道,她和他的信仰一致。be文學殺人。

四、細節

不多説了,喜歡懸疑、解密、推理、反轉、劇本殺、諜戰、細節控、暴力美學的朋友們放心衝。二刷刷起來,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眼神也帶戲……夜深人靜燒腦的快樂誰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