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較量無聲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4W

較量無聲觀後感精彩多篇

較量無聲觀後感 篇一

政權正義國家對敵鬥爭法治雜談觀看《較量無聲》上、下集後倒想説兩句。

《較量無聲》總的來説還過得去,即使不是優秀片子,也是還可以的片子。該片對於批判性思維的人或有辨證思維的人倒有所收益,因為給觀眾提供了許多信息,也提高了一點警惕,但對於盲從的人產生何種作用則難説了。

我基本上肯定該片後,就不再談片子的優點,而想説一點不足之處。片子的觀點即使不歸入那極端觀點之類,也屬於偏激觀點之類。其體現主要有:

一、片面強調問題,沒有全面考慮問題。片中説美國處心積慮,與人民中國敵對,似乎是説中國人民不應有敵人,而沒有説明近代以來中國總是有敵人,打敗敵人的方法是中國自強,落後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國家與中國為敵。片中説許多中國人不瞭解美國,但片中作者也沒有展現其對美國的全面觀點。美國是個民主的多面國家,各種力量都有存在,美國有其帝國主義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國正確方針是團結美國和平友好的進步力量,發展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共同打敗美帝國主義的干涉。片中忽視了美國內部正義力量的存在。

二、沒有抓住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問題是對“敵”鬥爭?還是其它內容。片中強調對敵鬥爭,沒有説明對敵鬥爭是中國的主要矛盾,還是對敵鬥爭應服從於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中國的主要矛盾在國內還在國外?結束維穩維腐的人治,實現中國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國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觀點有待於商榷。片中説前蘇聯的解體是蘇共領導人的立場不對,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該片作者沒有認識到蘇聯的社會基礎狀況,蘇聯政權與蘇聯人民的關係,蘇聯不但是人民要求結束原先的統治形式,而且是蘇聯統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結束原先統治形式,少部分人動搖於是否結束之間。在這樣的歷史狀況下,蘇共再怎樣堅持也只是維持多少時間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勢。

一個好片子應給觀眾一個客觀公正,全面合理的觀念,而不是隻強調一面的觀點。

較量無聲觀後感 篇二

昨天看了國防大學拍攝的《較量無聲》,感觸尤為深。腦海中忽然想起了這樣一個念頭:世界上最強的武器並不是有形的,無形的武器更www本站uawen.本站cn加具有殺傷力。意識形態的攻擊比多少個核彈的殺傷力都具有破壞性,一個強國的標誌並不是在於人口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個國家的公民是否對這個國家存有一種肯定的態度,而這恰恰也是我們國家現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從意識形態方面讓民眾對國家產生認同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中國方面的信仰問題,隨着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媒體手段的不斷更新,社會上形成了多種文化價值觀,以致使現在的民眾形成不了一種共同的信仰。而這也恰恰成為了其他國家深入我國內部,甚至是想擾亂我國社會秩序的主要方式。試想一下,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其他國家要想採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發動戰爭之類的來獲得對我國乃至於對世界的主動權已經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民眾的。意識形態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間所説的"深入羣眾,各個擊破",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取得對另一個國家的主動權。所以如何讓民眾產生對國家的信任感是一個國家當前乃至以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觀看完《較量無聲》之後,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謂的"較量無聲"的根本含義,從民眾的意識形態下手來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獲取對一個國家的主動權。而恰恰就是這樣的方式既不會從正面上割斷兩國的友好交誼,又可以同時獲得對這個國家的主動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更何況在新媒體技術不斷傳播的高信息社會,利用網絡的形式將一種民眾接受的價值觀深入貫徹,將這個國家為人民所鄙夷的價值觀"添磚加瓦",從而使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唾棄感,從而不斷嚮往外國的思想,這樣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戰爭"。雖然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但在思想觀念上卻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邊緣上,所以要想獲得對世界上的主動權亦或者更為簡單地説不能為其他國家所削弱或控制,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如何讓民眾對本國產生一種認同感,責任感就直接關係到這個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解決民眾的價值觀問題在當今社會來説簡單地説就是――信仰問題。想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20xx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和學者都數次提出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民眾的信仰問題,所以解決民眾的信仰問題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就建立一個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這個理論體系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因為我國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而其又指導我們實踐的行動指南,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就可以找到它的社會支撐點;其次這個信仰還必須被民眾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謂的"共產主義"那樣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眾化語言表達,使其深入民眾;最後就是在對待新媒體手段的方式上,儘可能地我國也利用起這個資源將我們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以一些民眾容易接觸和感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民眾從新媒體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國的信仰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