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無名》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電影《無名》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一

先説優點:劇情緊湊,並且裏面整一個畫面都非常的刺激,觀感極佳,演員演技在線,導演的拍攝,以及整個劇情用鏡頭都有描述出來非常非常的好

然後説一下缺點,其實也不能叫缺點,就是以目前,中國電影的市場上面來説,評價這部電影:首先想要這部電影大眾化,還是比較難的,首先,整一個題材,他就已經不是説大眾喜歡的那種輕鬆娛樂性的題材,他更趨向於一種對於真實歷史的。藝術性描述,電影的線索信息比較碎片化,那就需要人們以一個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去思考,去收集整個串聯起來這個故事的線索,而現在,大眾對於媒體的理解已經非常的短視頻化,這就會導致這樣一部,不錯的電影作品,讓一個人在進行,這樣一項看電影的娛樂活動的過程中去進行一個高強度的思考和集中,由於短視頻化的影響所以還是比較難的(個人認為哈,他把整個電影的這個切鏡稍微少一點然後一些同一場景下的故事在時間軸上的距更緊密一點,我覺得可能會讓大家覺得觀感更好)

然後就是提到對女性角色的塑造,我覺得還可以再圓潤一點,就是可以再塑造向小説中提到的“圓形人物”更進一步。

所以在現在我和我爸爸溝通,就是看完電影以後感受到一個比較可悲的點,就是當下人們由於對於媒體理解過於短視頻化而導致現在很難去靜下來心看懂一些帶有深意的作品,嗯,其實,是一個比較可悲的現象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二

《無名》延續程導一貫的敍事風格和畫質特點,可以參考他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沒有看過程導作品的可以參考王家衞的電影,王導的作品是愛情文藝片,程導的屬於諜戰文藝片。

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鏡頭,如果有,那一定是你分神了。梁朝偉衣袖的一滴血漬、王一博連換好幾條領帶、五人用餐時醉蝦的特寫、王一博眼皮微微跳動的那一下、還有梁朝偉問黃磊是不是殺了陳小姐的微表情,等等等等,太多細節了,結尾都會一一對應,完美詮釋。

步步留懸念處處有交代,到最後一個鏡頭時忍不住拍手叫好,不愧是大導演大製作,劇本、演員、畫質均是上成,看完後勁很大,還想去二刷。

看網上很多吐槽王一博(飾葉祕)演技的,有一説一,和影帝影后對戲的那幾場沒覺得一博落太多,反而是和張婧怡(未婚妻方小姐)得對手戲有點接不住,這是整部劇為數不多的情感鏡頭,王一博在感情戲的''處理上還是比較稚嫩,不過打戲乾淨流暢,畢竟是有舞蹈功底在的。

影帝影后的`演技就不做過多評價了,梁朝偉的皺紋都是戲,周公子每一根睫毛每一條肌肉都是戲。讓我意外的是張婧儀和大鵬的表演,很鬆弛,很有代入感,眼神戲滿滿。全劇最佳鏡頭我給葉祕,看了最後囚車上那個鏡頭,我都想衝上去打他。前面的細節不難斷定他是共黨,但是那個眼神和笑讓人產生自了我懷疑了,覺得他是反派,然後盥洗室裏又出現反轉,牛,真的牛,給編劇和導演一個大大的贊!

全片沒有用配音都是演員自己講台詞,整部影片有三種語言:普通話、上海話、日語,單這一點就能看出製作團隊的誠意和演員的修養。

説説畫質,整不電影得光影感特別強,是那種帶有年代的厚重感,像油畫,很唯美。影片裏不同得人給了不一樣的特寫鏡頭:何主任(梁朝偉)的皮鞋、張先生(黃磊)的手、陳小姐(周迅)的睫毛,給到葉祕書(王一博)的特寫是臉,我想不光是因為這張臉好看,而是導演是想用這種方式讓我們記住那些無名英雄!何主任(梁朝偉)有妻子,張先生(黃磊)江西有田地,王隊長(王傳君)有家人,和葉祕書唯一相關的是一句台詞:我們有婚約,未婚妻也死了,他是沒有任何退路的人了……

“我會有新的愛人,一個勞工或知識分子”,方小姐和葉祕的最後一次對話,殺人誅心啊!(這是當年民族英雄用生命想要實現的願望,今天我們物質豐盈温飽解決,卻被三座大山壓的不敢結婚婚不敢生孩子,一步步邁向低慾望社會,多麼痛的領悟啊!)

整部電影像是玩拼圖,看似破碎零離的片段,在最後幾個鏡頭出現時,啪,嚴絲合縫,一副精美的畫面呈現了,那種快感在影片結束時久久不能抽身……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三

從電影本身來看,故事完整,講述流暢。多線敍事而不亂,不把悲劇故事講的那麼苦情,笑點不低級。人物形象飽滿,沒有一壞到底的壞蛋,也沒有“活菩薩”。關於人物形象,下面再講。還必須鼓個掌的是電影裏的三段音樂,應景、很棒。任素汐的唱腔,一直都喜歡。近幾年的國產電影中實屬難得之作,走心了。強烈推薦!

電影技術層面我不專業,連業餘都算不上,所以接下來談點感想。

《無名之輩》是部荒誕喜劇,可生活有的時候還可以比劇情更荒誕、諷刺。

兩個笨賊的行為表面是智商不在線,但瞭解了他們走到這一步的原因,“壞人”兩個字,競也説不出口。他們是賊,可又是誰,偷了他們的人生呢?

最有感觸的人是胡廣生,一個因為撿到一條死了的蛇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人。我們有多少人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活?“捧殺”,就是這個效果吧?小孩子,越誇他能吃就越能吃,越誇他聰明就越要展現自己的聰明。當有一天發現自己也有不聰明的時候,就要掩蓋、不接受,要證明自己真的`聰明……最後,就活成了別人嘴裏的樣子。胡廣生,為了“做大事”而做大事,結果終於真的上了電視新聞,卻毀了自己的人生。

剛剛説過,這部電影另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就是人物形象飽滿。即便是五哥,也不過是被欠了太多錢才出此下策。而執着的馬先勇,也有些讓人討厭的特質。馬嘉祺,是最近看到了第二個為了尊嚴想死掉的角色,另一個是《me before you》的男主。兩個主人公都相似的經歷,都是因為交通事故,在最好的年齡、最好的狀態,直接變成了只有脖子以上能動。如果沒有從前的美好,高位截癱也不是非要去死的。可是現實殘酷的地方就在於,讓一個人直接從天堂到了地獄,並且宣判你將永生於地獄之中,再無回去的機會,甚至是回到人間也不行。這時候,別告訴他/她什麼要堅強、要為了愛你的人活下去,這些要求只能讓當事者更痛苦!

很久之前看過另一部與安樂死有關的德國電影《道別派對》,也是用戲謔的方式講述嚴肅的悲劇色彩的故事,裏面對於安樂死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更引人深思。

有尊嚴的死去和委曲求全的活着,哪一個更好?如果一個高位截癱,或者被病魔折磨的痛不欲生的人請求你幫忙結束他的生命,答應和拒絕,到底哪個更慈悲?也許這個問題本身就太殘酷,道理與千古難題“媽媽和媳婦掉河裏先就誰”雷同!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四

針對春節電影院線,我一直在《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之間糾結,到底先看哪一部?由於看過《流浪地球1》,對那些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有點感冒。所以,決定先看《滿江紅》,畢竟自己是張藝謀的粉絲,但後來網上説《滿江紅》很有可能是《三槍拍案驚奇》的翻拍。於是,果斷在年七年級走進影院觀看《無名》。因為,本人蠻喜歡梁朝偉、周迅等演員的,又是諜戰片,值得期待。

《無名》是由博納影業出品,程耳編劇並執導,梁朝偉、周迅、王一博、王傳君等主演的諜戰電影。該片聚焦了波譎雲詭的隱蔽戰線,講述了地下工作者們冒着生命危險送出情報,用生命與熱血保衞祖國的故事。

在宣傳該片時突出諜戰懸疑效果,提醒觀眾要關注每一個細節,還説不看三遍[]不能瞭解劇中細節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可以説和預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兩小時不到的電影,中途有多名觀眾起身上廁所,雖然我也有尿意,但為了關注細節,硬是熬到了結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夠(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雖然關注了細節,但我還是有很多細節有疑問。好在不影響整體劇情,看到結束也大體瞭解該片講的是什麼。

該片採用倒敍、插敍、補敍等手法,講述從日軍全面侵華戰爭到無條件投降期間,發生在上海的日本、汪偽、國民黨、共產黨之間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頌那些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在隱祕戰線上英勇奮鬥的默默無聞的中共革命戰士,他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不惜流血犧牲,甚至生前不知姓名,死後不被記住,他們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敬仰。

然而,縱觀整體電影,發現該片沒有一個完整故事主線牽引,只有一個時間軸,在這個時間軸裏,打入汪偽的中共地下黨開展一系列暗殺、營救、蒐集情報等活動,最終除掉叛徒、殺死日本特工及時送出了情報,並在日軍投降繼續潛伏下去,為中共解放戰爭繼續發揮自已的光和熱(年七年級剛上映,這裏就不作劇透了)。

但是,整體感覺:

不夠精彩,沒有懸念(沒有故事情節推動,哪來的懸念)。為了製造懸疑,在剪輯上把敍事結構打散,把結尾放到前頭,再根據劇情發展把前面發生的事插入進來,解釋原因,讓觀眾看了不至於平鋪直敍、有層次感。但沒有主線故事推動,怎麼能有阻礙與對抗,怎麼有矛盾衝突?就如張藝謀之前的諜戰片《懸崖之上》,講述的是四名特工空降哈爾濱主要是為了尋找解救一名重要人證,讓他在國際上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故事,這是一條非常明顯的故事主線。而《無名》中更“無事”,至少説沒有一條首尾呼應的事。

敍事緩慢,細節拉長。沒有諜戰片中的那種緊張感,基本上是對話式敍事比較多,而且節奏很慢,看了有點昏昏欲睡。還有就是提到的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片中有一個細節,日軍轟炸後,在斷壁殘垣的廢墟中一條流浪狗躲雨、覓食的鏡頭,足足有1分鐘(請不要告訴我它是隱喻抗日戰爭下中國底層人民無家可歸、無食可尋的生活狀況,我覺得不合適),這麼長時間到底想交待什麼?在後來的劇中我沒有找到答案,可能是我的理解、洞察力不夠。劇中還有很多狗的`鏡頭,可能有其他重要用意,可惜我沒有看懂。既然要拍得如此高深,我建議不要放在春節檔,節日期間,觀眾就是圖一樂,何必要花那麼大心思來解讀劇情呢!

劇中人物眾多,有的'支撐劇情不大。劇中主角梁朝偉、王一博戲份較多,但還有黃磊、周迅、張婧儀、王傳君、江疏影、董成鵬等配角,按理説每個角色既然安放了都應該有他的作用,但看下來感覺有的角色去掉,絲毫不影響劇情。比如江疏影、張婧儀等,就是感覺對她們的刻畫不夠,她們也沒在關鍵事情上起作用,何況,整部片子就沒有關鍵事。

不過,值得稱道的是該片的畫質、畫感非常好,每一個畫面都非常有質感和年代感,符合諜戰片畫面的應有特徵,加上大牌演員的精彩表演,無疑給影片加了不少分。特別是周訊出場不多,但演得相當投入和傳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是顯示她精湛的功底,只可惜歲月不居,美人遲暮,周訊的形象已過黃金期,呈現蒼老狀態,再也不是以前古怪精靈的周訊了。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五

我從定檔後就開始期待無名了,在兩次觀看後回家細細覆盤,然後又去翻了那個時期的一些歷史,今天下午因為沒有場次沒辦法再刷,所以坐在電腦前想為《無名》寫點兒什麼。

《無名》被定義為諜戰、懸疑,我始終覺得有些不夠完全準確,但我好像又無法準確定位它該屬於什麼,因為單從這兩個角度來説,故事性是要非常強的,而《無名》更多的是在刻畫人,在描述人……非常大篇幅,在描述人性,在記錄那個時候的人。

“我何某人在廣州沒被炸死,是我幸運!”

“我是軟弱的人,不適應鉅變的年代。”

“我也不知道到底希望成功還是失敗……終於失敗了”

“我沒有被團結的價值,只有一條路走到黑,也許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我們要建立樸素的世界,一個勞工的世界”

“歷史告訴我們,騎牆者沒有好下場”

它更像是民國時代的一副緩緩展開的眾生畫像。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路要走,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慾望,愛上了刺殺對象的江小姐,難以為繼的張先生,堅守信念的方小姐……殘忍如同侵略者,也會説起當航空兵的哥哥,而與唐部長有血緣之親的何先生,在被丟棄的時候也是沒有絲毫被顧忌……王隊長在上一秒還是葉先生的好友、給爸爸過生日的好兒子,下一秒就成為了劊子手,對朋友的老婆、對自己同胞下手毫不留情。人性薄弱如窗上薄紙,那麼一戳就破了……形形色色的`人在那個時代洪流的推動之下被逼選擇,被逼向前,最終指出了歷史的方向。

然而就是這些擁有私慾,看起來如滄海一粟的人,在那個生命如草芥的年代,揹負家人的不解,揹負漢奸的罵名,揹負一切不能言説的祕密和痛苦,讓自己的血淚紮根開花,重新使陽光鋪滿大地,迎來春光與生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隧道盡頭終有光,《無名》是無名者的史詩。才疏學淺,文筆簡陋,但震撼之感至今無法平息。活在當下的年代,真的是最幸運……

電影《無名》的觀後感 篇六

春節期間,去看了電影《無名》和《深海》,再去看評價,發現兩極分化嚴重,有連呼叫好的,有説看不懂的。表面上,《無名》和《深海》兩者無一相同,但我卻發現同一個弱點,就是故事性不足。

電影《無名》相對好一些,因為梁朝偉、周迅、黃磊都太會演戲了,他們對電影人物角色的詮釋都很有層次,所以叫好的觀眾有一點是客觀的,即表演太給分了。

電影《無名》海報,網絡截圖

一般來説,由人物延伸出去的劇情應該有足夠多的衝突,《無名》這部片子片長128分鐘,但它有多少衝突來體現其戲劇性呢?屈指可數。

於是導演想出一個“高級”的好辦法,即故意錯亂的時間敍事線。簡單地説,這個片子一小時完全講得下,但由於許多情節回放了兩三次之多,幾番操作之下,片長被撐開了一倍多。

有人解構説,這是為了呈現出電影“拼圖”的高級感。

有人被這種“拼圖”的高級感所感動,認為這展現了電影人的鑽研精神,但我私以為這種感動有點自作多情——觀眾從不虧欠電影人任何東西,電影人奉獻才華,我們報之以票房,這才是大家平等溝通的`基礎。

我一直堅信藝術包括電影,其實是需要大量練習的,通過不斷冒險與試錯,才能明白剔除“華麗卻沒用的”這條也很重要——《無名》電影完全被支離破碎的敍事節奏給搞亂了,雖然故事的“拼圖”出來了,但脈絡卻寸斷。所以電影故事不能只看形式,華而無實,形式應為內容服務。

再説電影中的。非線性敍事,這不是一個新概念。

26年前上映的《甜蜜蜜》裏也用過,不過篇幅短暫。該片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從中國內地來香港討生活的黎小軍和李翹結識,兩個孤獨異鄉人產生出了真愛的故事。影片結尾一個短暫的倒敍呼應開頭,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十年前男女主角兩人第一天來香港的那一天就相遇了!本片屢次被網友評為愛情經典,卻從沒被人奉為“高級愛情經典”。

電影《無名》中,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表演整體尚可,雖然和其他老戲骨的演技比還有差距。但該片定位為“超級商業片”,要的是市場回報,王一博充當的是電影裏的流量擔當,對於整部電影來説,這個優點足夠突出。

然而有點彆扭的是,電影《無名》在強調自己是“超級商業片”的同時,還不肯放棄文藝片的個性。編劇、導演,甚至剪輯都是程耳一人包攬,實屬非常個人的操作。這樣做的優勢很明顯,喜歡“文藝片+諜戰片”這類影片的觀眾會很喜歡,但劣勢也很明顯,目標人羣比較小眾,不喜歡這類電影格調的人會難以接受,甚至表示看不懂。

電影看不懂不是觀眾的錯,關鍵是導演打不打算讓觀眾看懂?我有個朋友説,電影圈也要經濟復甦,高喊“超級商業片”無可厚非,但一邊要追求商業片的高回報,一邊又給觀眾設置高級文藝片的門檻,是很奇怪的事。

我想説,如果“超級商業片”的目的是娛樂大眾,那麼就應該讓離開電影院的人們帶着觀影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共鳴離開,而不是帶着所謂的“高級感”的錯覺,懷着似是而非的心情離開影院。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七

這部電影是非常“程耳”式的,在看《無名》前 ,可以先看一下《羅曼蒂克消亡史》感受一下,不同於其他電影,有屬於自己的呈現方式和鏡頭美學,説實話 ,跟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無名》不同於其他“快餐式”的電影,在你拿到餐食時,裏面的內容已一覽無餘,電影沒有采用一般電影平鋪直敍的講述方式,而是用了拼拼圖式的倒序、插敍相交織的形式,你需要看到電影最後一秒,才能拿到所有拼圖,還原整個故事呈現內容。所有的電影到最後都是給觀眾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無名》的特別在於電影中有大塊的留白,所以我説就算你看完最後一秒,你當下能做到也只是把故事完整串聯,還原呈現內容的邏輯,但電影內容的外延卻讓人忍不住深思,那些留白,那些橫跨的時間,那面牆,那個天坑、那幾只狗,那幾個人,那碗醉蝦,那塊拿破崙蛋糕,那盤排骨……看似簡單的故事,卻讓那樣悲壯的時代全景式的。呈現在你面前。

電影裏的主要角色都沒有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看電影有這種設定,尤其是這樣的年代劇,是極其少見的,但深想一下,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在那個時代是無數人的縮影,人存活於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定位,基於親情的父子、兄弟,基於愛情的夫妻和未婚夫妻、基於友情的朋友…這些電影中存在的尋常人倫關係定位,卻因為在那個時代都被另一個角色“無名者”所取代,情不由己,信仰永存,一切只為了黎明的到來,電影中沒有那麼多宏大悲壯的敍述,但卻讓人真實的感受到那個時代是怎樣的。

凡是電影,總有主角和配角,但這部電影你看到時候不會去這樣定義,凡是出現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縮影,他們説着不同的方言,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一員,他們都有故事。

拋開粉絲濾鏡,我相信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葉先生印象深刻,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番描述,我卻不禁在那大塊的留白中去想,他原本是什麼樣子,他從黑夜走到黎明經歷了哪些,除了電影裏呈現的,還有哪些故事,這就是我説的,我忍不住想為他寫一部小説。

作為粉絲而言,説實話我向來是人劇分離的,上一次把人和劇放在一起説還是陳情令的時候,《無名》讓我看到了一博想做演員的決心和無限的可能,這兩天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首先得真的看了哈姆雷特才能評説,我是帶父母一起去看的,看完後,他們説:“這個年輕演員真厲害,幾種語言都會,打戲也很好,演的好真呀!”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路註定充滿波譎,但我相信他會堅定的走下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希望在未來可以更多從演員的角色來見到他。

我們都走在旅途上,行路匆匆,《無名》卻想讓我們學會慢下來,去看,去思,去想,如果你趕路不是那麼急的話,不妨去看看這個故事。

電影《無名》觀後感 篇八

動靜相宜,一直是程耳電影的一大特色。記得我第一次看羅曼,發出的最多的歎詞是“啊”,不僅因他的非線性敍事,打亂線索,常常令人意想不到,還在於突如其來的衝突打破思維定勢。本來好好的一場談判,突然拔槍,由靜而動,而在激烈的交火中,尚有陸先生從容不迫的'步履、有老五身染鮮血卻悽美的面孔,再配上歌劇一般的背景音樂,高級的電影畫面便呈現於眼前。

無名延續了這一特色,甚至更為登峯造極。

幾場打戲,不論時長、動作的複雜性、場面的宏大,都較羅曼上了好幾個台階,極大地滿足了我這等喜愛快節奏交鋒的觀眾,腎上腺素激增。

因諜戰的刺激和演員精彩的演出,暗流湧動中又有高潮迭起,整部電影張弛有度,簡直沒有一分鐘可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