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4.98K

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多篇)

模板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 篇一

以外國作家為例,我知道前蘇聯的高爾基,我知道《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我還知道《鋼鐵是怎樣練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我以為前蘇聯的名作家也就這些人了。可是,我竟然不知道還有個托爾斯泰也一樣的不朽。當然,我的無知還將被繼續放大。

在列夫。托爾斯泰的年代,還有一個比他稍微年輕一點的偉大作家也姓托爾斯泰,那就是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他作為十月革命的革命者,見證者,用飽含熱情的筆墨,描述了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的艱難歷程。這雖然是一部文學作品,但是,作者以較為寫實的方法描述了俄羅斯這個民族在近代所經受的深重災難。作者從最基層的市民、百姓、知識分子入手,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後,整個俄國土地上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裏既包括資產階級,也包括無產階級,既包括工人,也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

一、衝動

當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平的久了,就容易陷入麻痺和狂妄之中。俄國也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國家就步入了極度奢靡頹廢的狀態之中,這種頹廢表現在國民的縱慾和奢侈。表現在國民的狂妄與無知。就像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時,幾乎所有的南方年輕人都爭着上戰場,以為放不了幾槍就可以凱旋一樣,因為他們想象戰爭會讓他們平靜的生活泛起漣漪。會給他們的生活以更好的調節。俄羅斯也是如此,當沙皇對德宣戰,無數的年輕人高喊着“為了祖國”,爭先恐後的去了戰場,而後就充當了國家機要大臣泄密的炮灰,無論他們隊伍走到那裏,德國的炮彈就落到那裏。自己還沒有見到敵人的樣子,就匆忙去見了上帝!國有內奸,百姓無知,這是多麼可悲的現實,這是多麼深重的苦難!

二、混亂

在我們所學習的歷史學中,往往知道十月革命帶給我們了什麼,我們的共產黨人在向俄國共產黨人學習什麼。我們往往認為,所有的先進的都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確實曾經非常的信任莫斯科,信任共產國際帶來的先進經驗。我們知道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因為盲目的照抄俄國的經驗,盲目的崇拜共產國際派來的領導人,而導致差點把我們的自己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革命隊伍全部葬送高危境地!其實,由於當時信息的極大滯後,大概那個時候的大多數共產黨人都不知道,俄羅斯的共產黨人也在不斷的走自己的彎路,做出着錯誤的選擇。比如在一次和白軍的戰鬥中,所有的指戰員都明確的知道上級的命令是錯誤的,這是會讓第十軍團全軍覆沒的命令,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而作為軍人捷列金義無反顧的去執行錯誤的命令卻又是是為讓讀者極為憤慨的。他明知道這個命令會讓他的弟兄們葬送生命,他卻必須執行多麼可悲。而另一位指戰員卻公開拒絕執行他的上司的命令,卻卻意外的帶領自己的隊伍衝出重圍。他的上司索羅金在革命的過程中表現極大的獨裁主義傾向,他既是革命隊伍中的高官,又是村民眼中的土匪。他既慈悲又野蠻,既想革命到底,又想逍遙自在。在革命的陣營中,執掌的政權高級幹部的思想極不堅定的大有人在,就因為這樣,革命異常艱難,到處一片混亂,敵我難以分辨,俄國人民陷於極大的盲目之中之中,混亂之中。

三、在苦難中成長

小説裏面的女主人達莎,丈夫是個共產黨員,達莎並不認為共產黨人的事業是正確的。她早年曾明確拒絕丈夫的事業,她曾抱着極大的熱情投身於無政府主義,後來,隨着視野的不斷開闊,隨着個人不斷的經受磨難和見證了無辜者經受的侮辱和踐踏,她開始接受共產黨人的觀點,並快速投身到為共產主義革命理想而奮鬥的血與火的戰爭中去。達莎的姐姐卡佳在與祖國共同受難,她的軟弱和享樂使她吃盡了苦頭,她曾是上層社會的寵兒,在戰爭中卻成了無家可歸流浪者,她被土匪劫持,被迫與土匪為伴,她親眼目睹了土匪的貪婪與自私,目睹了土匪的無情與兇殘。她開始了走向革命與人民的一邊,因為只有革命人民才能使她脱離苦難。卡佳的第二任丈夫羅辛早期也是資產階級陣營堅定支持者,他不怕犧牲,勇敢無畏,曾多年追隨鄧尼金將軍,而後他在白軍的隊伍中飽受猜疑,為其戰友所不容。他被迫離開隊伍尋找妻子,和共產黨人偶遇,被共產黨的理想和信念所感召,變身為堅定的共產黨人,成為革命戰線的中堅力量。達莎一家只是前蘇聯人民的一個簡單剪影。在在俄國廣袤的原野上,她的人民在經受身心的蹂躪,在經歷層層苦難,德國人掠奪他們,白軍摧殘他們,土匪搶劫他們,而無政府主義也迫害們,他們思想上混亂不堪,不知路在何方,而共產黨人所做所為卻讓他們慢慢的看到了方向和希望————那就是:讓人民當家做主。

三、十月革命的戰爭史

阿。托爾斯泰的《苦難歷程》,又稱為自傳小説三部曲,也是反應俄國十月革命的戰爭史。小説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兩姐妹。第二部:一九一八。第三部:陰暗的早晨。本部小説後兩部為十月革命的戰爭描寫拉開了序幕。本書的陣地描述非常的細緻。軍人的語言表達,思想火花的綻放極其豐富。比如捷列金去執行任務路過白軍地帶,羅辛負責阻擊,本來羅辛的槍法非常準,可是,他突然發現:那個紅軍戰士那麼像捷列金,這一槍就打偏了,捷列金的帽子飛了,只是頭皮受了點輕傷。還有一次,兩個人在火車上相遇,這是白軍控制的火車,羅辛裝着睡着了,這都是親情在起着作用。羅辛愛卡佳,也愛妻子的妹妹達莎,愛達莎就應該保護達莎的丈夫捷列金,這是不容懷疑和思索的現實。而羅辛投奔了共產黨,成為捷列金的參謀長,捷列金在未知曉真情之前也抱有同樣的想法。讓他快點走開,既不讓革命受到損失,也不讓羅辛受到傷害。

作者尤其是在描寫敵我力量懸殊較大的察裏津保衞戰的時候,上級下達命令,要求把所有的大炮都集中起來,而且露天安放在突出地面的高崗上,這是炮兵司令從來沒有用過的打法。他首先想的是萬一上級佈置錯了呢?所以他在執行的時候就進行了改變。他不但留了幾十門大炮在原來的陣地上,而且陣地兩頭的大炮不但沒有挪動,而且還在挪走大炮的地方燃起火堆,佯裝炮兵在取暖。當然,後來又接到上級通知,説是斯大林同志親自指揮的。炮兵司令才把所有的大炮全部調集在一起。後來,在即將開炮的時候,作者的描述也非常的到位,比如炮兵司令看着敵人越來越近了,看到了他們的靴子,而且看到了什麼顏色的靴子的時候,他用力叉開五指,大聲喊出開炮的口令。最後他看到敵人全變成了一片泥巴,居然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這樣清晰的描寫在整部小説中並不鮮見……

四、啟迪

讀完這部小説,我久久無法下筆,我在思索:卡佳、達莎苦難來自何處?阿米西婭苦難來自何處?從上層貴族到下層百姓,他們的苦難又來自何處?乃至於我還要問俄羅斯這個民族的苦難又來自何處?政府腐敗,史治無能,當權者驕奢淫逸,國民精神空虛頹廢,所有這些都會給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其實,作為個人來説,更為重要的乃是無知,因為自己的無知才會有無畏的舉動,因為自己的無知,才會有錯上加錯的言行,當然,更大的無知會給自己乃至於他人帶來深重的災難,當然包括毀滅性的災難!

優秀的 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 篇二

在讀書館小説區找書時,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這本書肯定被很多人借過,因為它已經被翻得壞掉了,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托爾斯泰,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紹了,我想説,他真的是俄國文學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這個書名,我查了查,是來自俄國古代偽經《聖母歷難記》,我個人理解,這本書的主角是兩個姐妹,以她們的生活來描寫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後來的俄國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思想思潮,也寫出了當時的社會變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進程。給我印象很深的是,這本書裏描述出的,真的比歷史課本更加生動真實,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這六年時間裏,俄國人民為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歷的苦難。

讀完了這本小説,讓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薦喜歡歷史的同學讀這本書,這本書無論是角度和情節都非常的生動、精彩。

讀俄國文學對我有一個很大的困擾就是,名字很複雜,因為俄國人的名字多很長,很難記,就像在這本書裏,女主角達莎的名字以好多種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現,有全名,有愛稱,有簡稱。。。讀的時候總是很糾結,這本書尤其是厲害,以前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都沒有這樣深刻的感覺,這本書徹徹底底的折騰了我一次。

還有我想説的是,最早翻譯這本書的是瞿秋白。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精選 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 篇三

《苦難的歷程》主要記述了一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後幾年所發生的事情,主要的線索人物是兩姐妹,戰爭之前是中產階級家的小姐,無所事事;再由她們倆輻射出另外兩個主要人物,她們的丈夫;在他們四個人背後的是廣闊的戰爭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場景。

一戰爆發後,男人們走向戰場,前面是敵人的子彈,後面是己方的子彈,向前向後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間則是飢餓,寒冷和惡臭。二月革命以後,前線的人棄戰場而退,等待他們的依舊是飢餓和死亡,土匪橫行,各方勢利爭得你死我活,到處都是戰場,女人們要下地勞作,還要經受掠奪,生命一樣毫無保障。不管是達莎,卡佳,還是別的女人,都經受過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十月革命以後,所有的人都在作戰,沒有人生產,物資奇缺,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人人時時都面臨着死亡。這是怎樣的日子啊,又豈是苦難二字就可概括。我沒有看到什麼浪漫主義,感到的只有恐怖。作者不僅僅是展現這樣一副悲慘的場景給我們看,同時在思考,通過主人公的想法來説出的感受,同時也就契合了我們的感受:痛恨戰爭,主張和平。

除了這些關於戰爭的描寫,這本書還寫了關於人性,人性是複雜的,尤其在災難面前,善良,忠誠,勢利,卑鄙一起爆發出來,農民的豪爽,勢利與膽小表現得很真實。我覺得不足的是對於戰爭高層的指揮者人性沒有深入體現,都是中性的,各方的指揮者在感覺上是差不多的,沒有善惡之分,都是狡猾的,狠毒的,叛賣的或者被叛賣的,象索羅金,尼爾金,正反兩方看不出區別,也許本來就沒區別。

在戰爭和人物性的描繪上,我覺得外國人和中國人沒什麼不同,應該説在人的通性上是一致的,敵方友方,俄國人,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是同時具有友善和邪惡的。但不同的是,在中國的戰爭類作品裏卻很單調,淨是臉譜化的描寫,正面人物就是高大全,沒有七情六慾;反面人物都是愚蠢猥瑣,千篇一律。感受的都是革命的豪情,戰爭的浪漫,而非苦難。

總的來説:人物刻畫不夠生動,較扁平,我幾乎説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性格特點,達莎和卡佳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而捷列金和羅辛也很相似;故事情節和主題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戰前的描寫是灰暗的,沒有一絲美好,在砸碎這個舊世界之後,也並沒有創建出一個新世界,到處是搶劫到處是戰場,物質奇缺,也是灰暗的,這是作者就忍不住利用羅辛來懷戀一下過去,發出質問,我們砸碎過去,到底創建的是什麼?於是他投奔白軍,為過去而戰,總體色調灰暗壓抑。另外,情節發展感覺不夠自然,始終給我一種刻意的感覺,對戰爭的描寫我覺得還算客觀,但主要人物的思想變化上還是有迎合主旋律的嫌疑

經典的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 篇四

每個絢爛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參與創造中綻放出異彩。每部傳世名著都是社會激烈變動的縮影。《苦難的歷程》就是這樣一部由其作者阿·托爾斯泰歷時二十年創作的傳世佳作。

阿·托爾斯泰是蘇聯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與他一生積極探索人生的價值並長期筆耕是分不開的。《苦難的歷程》是托爾斯泰用二十年時間精心構思和反覆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長篇小説。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經歷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頹廢和振奮的心酸歷程”的結果。小説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故事的發展從彼得堡到外省,從荒僻的鄉村到硝煙瀰漫的戰爭前線,從伏爾加河到庫班,從烏克蘭到莫斯科,畫面廣闊;以四個性格不同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人公。故事的情節令人信服地表明瞭:個人只有在同國家、民族的結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參考 苦難的歷程讀書筆記 篇五

每當我閲讀列夫、託耳斯泰的作品時,總會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而在這幾天我再一次讀他的《苦難的歷程》時,才感受到那種國破人亡的憤怒。

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四面受敵:外有德奧波三國在共同與俄作戰,國內又有白軍,捷克人和哥薩克在反抗。託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歎:俄羅斯帝國算是完蛋了。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混亂時局下的四個主角:伊萬、伊里奇、瓦季姆。羅辛,達莎和卡佳。在這四個人中,我最欣賞的是瓦季姆、羅辛。在我初次看這本書時,我覺得羅辛這個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卻偏偏要上前線,還想要去尋死。他拋棄相對強大的蘇俄紅軍,卻加入了處境艱難的白軍。現在我才明白,上前線,尋死都是因為一腔報國熱情,不惜生命;加入白軍,是因為他認為白軍才是正義的隊伍,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正是一種英雄氣概。

讀這本書後,我想到了我們中國。在解放前的幾十年裏,中國紅軍不也是危機四伏嗎?然而有無數像羅辛這樣的人加入了這支弱小而又危險的軍隊,使這支軍隊壯大了起來,才有了八年抗戰的勝利,才有瞭解放軍攻入南京總統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上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國也經歷了一次苦難歷程,正是因為無數人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五星紅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難歷程》,一部國家的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