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本次列車終點》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6W

第一篇:編輯本段讀書筆記的寫法

《本次列車終點》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編輯本段讀書筆記的寫法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前人寫的讀書筆記,想談三種寫法。一種叫“提要鈎玄”,一種叫“採花釀蜜”,一種叫“開山鑄銅”。

“提要鈎玄”

唐朝的著名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裏講他寫讀書筆記,説:“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他讀記事的歷史書,把重要的事件摘記下來。他讀哲理書,把主要論點摘出來。韓愈的讀書筆記,有幾篇還保留在他的集子裏。有一篇《讀〈鶡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樣寫提要鈎玄的讀書筆記的。其內容如下:

《鶡冠子》十有九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説當矣。使其人遇時,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舟,一壺千金”者,餘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脱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滅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雲。

他先寫明這部書有多少篇,沒有寫作者是誰,什麼地方人,因為無從查考,作者沒有寫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其次指出這部書的內容是講什麼的。這部書屬於先秦諸子,先秦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詞雜黃老刑名。”黃老就是道家,講黃帝,老子的學説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這本書的內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這本書中的要點,有篇叫《博選篇》,裏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學説,“四稽”指出從四個方面來考察,“五至”要達到五個要求,都是為治理國家打算的。韓愈認為他的學説很恰當,假使他被國君任用,用他的辦法來治理國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書中的話,説有的東西被看輕,由於沒有利用它。比方一個大葫蘆,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蘆就可以救命,這時候一個大葫蘆就價值千金了。韓愈反覆讀這些話,引起了悲哀。書裏用大葫蘆來比人才,人才棄而不用,所以被看輕,韓愈因此悲哀。韓愈又改正書中的文字脱誤,改正三十五個字,把顛倒的字勾過來的有三處,塗去的錯字二十二個,旁邊註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個。

從這篇裏我們看摘要的讀書筆記是怎樣寫的。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説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脱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覆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

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覆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裏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説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裏,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採花釀蜜”

蜜蜂採花中甘液釀成蜜,不是採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釀成的,是從多種花中採集來的。有的讀書筆記,是作者讀了好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的一種看法,好比蜜蜂釀蜜,這樣的讀書筆記寫得比較精彩,不同於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語類》:

淵明詩,人家説是平談,據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談的人如何説得這樣言語出來。又龔自珍《己亥雜詩》:

陶潛酷擬卧龍豪,萬古潯陽鬆菊高。莫信詩人竟平談,二分樑甫一分騷。

讀書筆記有各種形式,前面舉的摘記是一種;這裏舉的是別的兩種,一是隨筆式的,一是詩。隨筆式的只寫出自己的意見,不必記下書名卷數等,主要把自己對書的意見寫下來,用詩的形式來寫更不必記書名卷數等了。

上面舉的朱熹的一段話,龔自珍的一首詩,實際是寫出了對陶淵明詩的讀後感,所以也作為讀書筆記來談。“淵明詩,人家説平談”,説明他看了別人講陶淵明的話,都説淵明詩是平談的。“據某看他自豪放”,他讀了淵明的詩,跟別人的看法不同,認為平談是表面,骨子裏是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自覺耳”,他也讀了許多豪放的詩,經過比較,他認為淵明詩的豪放跟別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詩的豪放不顯露。也有外露的是《詠荊軻》一篇。他這個論點,是讀了別人論淵明的詩,用淵明的詩來檢驗;讀了別的豪放的詩,用來跟淵明的詩作比較;才能得出來的。他不光看到淵明詩表面上的平談,還看到了從《詠荊軻》詩裏看出了他的豪放。再來看他寫的別的詩,才看出透過表面的平談,骨子裏是豪放的,即從詩裏看到淵明這個人的性格來。這正象蜜蜂採花釀蜜那樣,是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才得出來的。

龔自珍的詩主要是採用了朱熹的論點,但又補充了新的論點:一是用諸葛亮的豪放來同陶淵明的為人作比,二是讚美淵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諸葛亮的《樑甫吟》和屈原的《離騷》來同淵明的詩作比。在這裏,説明龔自珍不光讀了陶淵明的詩,還讀了陶淵明和諸葛亮的傳記,瞭解了兩個人的性格,還讀了諸葛亮的《樑甫吟》;還研究了歷史上品格高超的人,

經過比較,才寫出這首詩來。説“萬古潯陽鬆菊高”,那是因為陶淵明是潯陽人,是愛鬆菊的。他在《歸去來兮辭》説“撫孤鬆而盤桓”,他在《飲酒》裏説“採菊東籬下”,菊和鬆又是用來象徵高潔的品格的。説這句話,説明他把陶淵明跟歷代的高人作過比較。他又用屈原的《離騷》來同陶淵明的詩比,看出陶淵明的豪放,跟諸葛亮比較接近,佔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離,佔有的成分少些,那因為屈原投江自殺,淵明沒有那樣忿激,比較達觀。他跟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為淵明不象諸葛亮那樣能建功立業。不論他的衡量是否恰當,總之是象採花釀蜜那樣,讀了很多書,通過比較研究得出來的。

“開山鑄銅”

清初顧炎武的《日知錄》,是讀書筆記的鉅著。他在《與人書十》裏,談到有兩種書:一種是收舊錢稱做廢銅來鑄新錢,既是粗製濫造,又毀壞了好的舊錢。一種是開山採銅礦來鍊銅。他的《日知錄》,一年來“早夜誦讀,反覆尋究,僅得十餘條,然庶幾採山之銅也。”毀舊錢來鑄新錢,大概指把舊書剪剪貼貼編成新書,開山鑄銅,大概指從許多材料中發掘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假使説,採花釀蜜主要指文藝方面的研究説的,那末開山鑄銅主要是指學術方面的研究説的。這裏引《日知錄》中的《正始》條。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貴焉耳矣。??

《日知錄》寫的讀書筆記,稱為開山鑄銅,往往引了不少書,從中取得一個結論。要是把所引的書都抄上,太多,不合適,只好節引一個結論。顧炎武從不少材料中得出這個結論。他説的“亡

第二篇:生本教育讀書筆記

生本教育讀書筆記

什麼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近幾年來,由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郭思樂

教授全力倡導、推廣的一種素質教育。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這些與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生本教育的實驗已經在廣州、廣東、澳門、香港等等地方的許多國小、中學、職業學校中開展起來了,並且已經收到良好的效果,成為當今中國三大素質教育實驗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種。

生本教育的特點

1.突出學生

從矛盾論的關點來分析,內因是事物發展的依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按照這個觀點,在教與學這對矛盾關係之中,學是內因,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依據;教是外因,必須通過學這個內因才能發揮作用,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其餘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過程、基本規律。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準備;(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台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台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

3.突出合作

學會合作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上課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實踐與收穫

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2014年開始在兩個班進行實驗,2014年擴大到六個班,2014年再擴大到十個班,計劃於2014年再擴大到十四個班,2014年全校十八個班全部開展生本教育實驗。幾年來,通過實驗我們有如下收穫和體會:

1.生本教育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機器沒有動力不能開動,學生學習沒有動力讀不好書。而動力源於“人生四大需要——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學生獲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最佳途徑。學生學習有了動力,學習就主動了,老師、家長再不用發愁了。例如,育才實驗學校八年級(4)班數學老師在暑假放假前要求該班學生在沒有領到新課本之前予習好八年級上學期前三章的內容。結果,全班49位同學沒有一位叫苦,而且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數學測驗中取得全班平均80分、其中4位100分以上的好成績比沒有開展生本教育實驗的班超出50——60分。便是很好的説明。又如,八年級(3)班的同學感到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學習語文不夠,因此便辦起了“博客”和“網絡論壇”,吸引了全班同學和老師、家長參加,對中外教育進行比較、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同時進行思想交流,互相促進、

共同提高。澳門高美士中葡學校八年級勇班有幾位學生是被其它學校開除出來的學生,課堂上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認真地學習英語、學習歷史??一樣進行課堂討論、一樣積極爭取上台發言??。

2.生本課堂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

生本教育應用於課堂教學便成為生本課堂。課堂教學工作 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生本教育緊緊地抓住了這一環便抓住了關鍵。在生本課堂裏,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全班發言、聆聽??所獲得的知識是真正“學懂了”、“會學了”,在七年級級最近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僅僅通過兩個月的實驗,便有很高的認可率。認為“生本教育”比“師本教育”好的達到了89%;大部分同學認為“生本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學生獲得了自信、自尊、自愛,由“他律”變 為“自律”

生本教育運用於班主任工作、學校紀律管理、住宿生 生活管理??便成為生本管理。在生本管理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樹立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懂得了自尊、自愛,並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九年級(1)班的學生自豪地説:“在我們班,班長最大,其次是班委,第三是學生,班主任排46(全班有45位學生)”

該班班主任説:“在班級管理中,我不犯愁了!學生自己會 按照作息時間進行學習、運動、作息;有問題他們會想方設法商量解決,的確解決不了才找我請教,出點子”

4.生本備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成績,變“怕考”為“敢考”、“愛考”

生本教育運用於複習考試便成了生本備考,過去在很多地方都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學生怕考,種田怕拔草”有些學生一聽到考試就緊張甚至發抖、內分祕失調、發燒??

生本備考使學生直接參與系統複習,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綜合;對考綱,考卷進行分析、研究;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練習。讓學生自己當“司機”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師本備考要好得很多。許多學校的實踐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能夠適應現在社會評價、擇才方式的要求,所以説生本教育是當今社會最好的素質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民族,具有深厚的發明創造潛能,而生本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最好的素質教育,如果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都能貫徹生本教育的理念,讓我國新一代接班人所具備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那麼,實現黨的17大所提出的“把我國建設成為人才資源大國”的目標將為期不遠了,我衷心祈望這一天能早日到來。

生本教育強調兒童的學習天性。他認為,人之初,善本學。兒童生來就是學習者。兒童有自己的學習本能,並非成人所教,擁有自然天真的世界。幼兒一旦揭觸了外界,就會不斷地提出問題。比如,這朵花是什麼顏色?你告訴他是紅色,他會問:“好看嗎?”你告訴他“好看”,他可能要進一步問:“為什麼你覺得好看,我也覺得好看呢?”這個時候,我們當然不能答以“你有自己的認識體系,我也有自己的認識體系,兩者是同構的”等。事情就是這樣,問題越基本,越難以回答。不管怎樣,兒童的思考是十分積極、豐富和靈活的,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他要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以便適應它,這並非我們所教,而是出自先天的結構和功能,他們甚至想得比我們成人還充分。一則故事説,媽媽帶着孩子,遇到狗在吠,媽媽説,不用怕,會叫的狗不咬人。兒子卻擔心地問:我們知道它不咬人,可是狗自己知道嗎?粗想起來,孩子實在是多慮。但嚴格説來,他有他的道理,甚至比大人的思考更精彩。有一個故事,一位紳士站在鐵路旁,一位孩子問他:“到倫敦的火車幾點鐘開?”紳士答道:“四點四十四分。”孩子再問:“幾點鐘開?”“四點四十四分”。紳士又答。孩子再

問,紳士説:“你不是已經問過了嗎?”孩子説:“我很喜歡你説‘四點四十四分’的時侯,小鬍子一翹一翹的樣子。”忍俊之餘,我們看到了,這就是兒童!他們沒有成人的種種拘束,擁有自然和天真的世界,他們就像嬰兒學游泳比已經開始怕水的兒童來得快一樣一個依着自己的學習天性來思考的性靈,較之於具有種種後天的框框和侷限的思考要更為寬廣和敏捷。告別自己童年的成人,也許記住了自己在孩時思考的結果,卻通常忘記了思考的過程。因此,他只能以自己的結果性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他作為教師或家長對兒童進行教育,也只是一副成人面孔、成人的思維方式。成人思考方式的特徵之一,是忘記了自己曾經那樣地睜大求知的雙眼,懷着極大的興趣去探索未知世界,忘記了自己獲得新知時的那種甜蜜,天空是那樣的藍,雲彩是那樣的白。於是,他不自覺地操起“就範式教育”的大棒,壓抑兒童的精神,貶低他們的學習本性。在整個教育中,瀰漫着我們上面所説到的“被動假設”。生本教育的課堂或者整個生本教育體系,正是把社會規範的要求與學生的天性統一起來,使得學生樂而忘返的活動恰好就是社會希望他們的:做班級遊戲,做小課題研究,閲讀,尋找資料,寫自己最喜歡寫的東西,演課堂劇,創作小小説,編謎語,編兒歌,讀書會,講演會,小競賽,觀察實驗,等等。生本教育強調尊重兒童的思維。人對人的有益智力創造的尊崇,似乎在所有的尊崇中居於最高的地位,因而人追求思想,追求文化,同人打交道基本上就是同人的思維打交道。反過來,對人的學習活動的貶損,幾乎就是對人的思維的貶損,也就是對人的最基本的貶損。這種貶損累積起來,可以摧毀人的信心,可以使人無心向學,使人失去生活的歡樂。生本教育強調多次反覆獲得知識。善於在學生的錯誤或不完善中看到他們的積極因素,是教師的教學藝術,更是教師的一種科學認識。 一個學生髮問:課文中有一個詞“複雜”,什麼是複雜呢?一位學生答道:複雜就是很難。老師説:對了。另一位同學説:複雜就是不簡單。老師説:對了。老師這樣肯定本身對不對呢?我認為是對的,很好。實際上,這樣的討論,既反映了學生的認識實際,也體現了一種認識規律:我們對一個詞語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善和加深的;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認識方面和深度。儘管今天學生對“複雜”的回答可能還不如詞典所説,然而他們已經回答了一部分,討論會使他們 擴充和加深認識,隨着閲讀的增加,認識必然更全面,更深刻。我們不應以成人之見去限制他。在生本教育模式中,學生有許多探索機會,而探索是一種與錯誤作鬥爭的過程。在生本教育的課程與教材教法中,實際上假設學生有自己的信息加工能力,教給的內容的未特定性和非完形性,正好給他們以補缺或完整化的機會,學生的探索構建成為教學活動主要方式或中心方式,這就形成了允許學生多次反覆而獲得知識的格局。生本教育強調對兒童的學習隱私保密。學習的情況在某種意義上是人的隱私。以無節制地宣傳兒童的學習隱私作為督促的手段,不符合現代教育倫理。生本教育體系就是促使學生奮發向上的情境。

第三篇:10本世界名著讀書筆記

1、讀《悲慘世界》有感

在某天午夜,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這本書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看完書後,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英國的史美爾斯説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歎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着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並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麪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為一個徹底的好人,作為市長。這是多麼讓人吃驚的變化啊!人性的兩種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2、《呼嘯山莊》讀書筆記

《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傑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看完了《呼嘯山莊》。我合上書,不禁驚歎,這個久居深山,幾乎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麼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説呢?這個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淒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麼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麼樣,不管是因為什麼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已經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

《呼嘯山莊》到底憑藉什麼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裏大眾化的影響和控制,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這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非常特別,非常有新鮮感。有人説《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説這都要歸功於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想象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昇華的才華和能力。我認為這些也就是為什麼《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

當我回味着這本書的深刻內涵和本質時,我發現在《呼嘯山莊》中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其中另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教會了我保持人性的尊嚴和心靈的自由。無論我們面臨着多麼嚴峻的挑戰或是多麼殘酷的考驗,我們都應該向往自由。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的薰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的自然協調繪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又不計後果的恨,這在温文爾雅的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殘酷的扭曲,於是具有強烈的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把自己的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並沒有勝利的喜悦,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遊,最終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3、《紅巖》讀書筆記

《紅巖》描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鬥爭。雖然他們大部分的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激勵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堅持到了革命勝利的英雄事蹟。

在這部電影中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女性:江姐。她面對老虎凳、竹籤,不但沒有被嚇倒,而是大聲呵斥了敵人的卑鄙行徑,深深激勵了監獄中的革命志士;我還認識了可憐的"小蘿蔔頭",他長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為營養不良而顯得又瘦又高。被獄友們憐愛地叫做"小蘿蔔頭",然而,"小蘿蔔頭",並不懼怕敵人,他擔負着為獄友們送信的任務,同志們在獄中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堅信勝利一定會屬於人民,屬於中國共產黨。他們甚至在獄悄悄縫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時刻準備着慶祝勝利。然而惡魔般的國民黨軍統,就在革命勝利前夕,殘酷地殺害了飽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過可憐的"小蘿蔔頭"。

看完電影,"小蘿蔔頭",的眼睛一直晃在我眼前,江姐的聲音時時迴盪在我耳邊,我深學地被他們的英雄氣概折服了。在他們面前,我顯得渺小而慚愧,他們為革命,為國家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與之相比,我們現在在學習與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4、《吶喊》讀書筆記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説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甦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説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裏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脱離羣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着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説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甦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5、《誰動了我的奶酪?》讀書筆記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從表面看,《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其他眾多裝禎精美的書沒大區別,只是薄了些,約4萬字,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由美國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後,兩年中銷售xx萬冊,雄踞亞馬遜網上書店第一名約80周,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書中有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嗅嗅,能善於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迅速作出行動,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由於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顯然,我們多數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沒有奶酪"的飢餓和落迫,也怕尋找"新奶酪"的艱辛和危險。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認它的變化屬性,無論是精神層面的情感,還是物質層面的哲理。有句歌詞這麼唱: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然而,出於人的本性,我們都渴望能永遠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環境裏,沒有風吹草動的驚嚇,沒有辛苦勞頓的痛楚,這樣,我們就會少些感受世事無常、生離死別的折磨和戕害,但問題是,事物總是在或明或暗地發生着變化。有了變化,我們知道父母會老而盡孝,知道家庭、友情和愛情需要付出汗水來培植,知道孩子的長大需要我們教育和引導……

世界在變,變的結果,讓我們不斷豐富知識與情感,知道回憶和不斷進步,唯此,我們才能時刻"繃起'時光的耳朵',聽那過去的聲音和有限的未來"(小仲馬語),才能象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時不忘變化的來臨,變得更加穩重和成熟。

當然,人在適應變化時,總忘不了給自己一個"偷賴"的理由,就象唧唧和哼哼。但是,這個迅猛發展的世界容不得我們躺倒盡享安逸。唧唧還是好樣的,他在"奶酪被動"、消極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痛定思痛、勇敢地向未知的迷宮挺進了,儘管他還有回到"奶酪c站"的想法,但畢竟沒有沉湎幻覺、停滯不前。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承認變化,並盡全力去適應它,才能在不遠的將來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的奶酪",雖然這是個極其辛苦、危險的過程,但有了這樣務實、真切、充足的認知和準備,我們才不會在有災難和痛苦突然降臨時變得手足無措,這在當前社會競爭的大環境下就顯得更為重要。

6、《雙城記》讀書筆記

《雙城記》被譽為描寫法國大革命的最傑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萊爾的《法國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儘管在那個時代,這些小人物本身並不能引起世界的關注。但是作者敏鋭的捕捉到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説法國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們的力量所引發的。

在這部作品裏,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卻慘遭迫害的馬奈特醫生,美麗温柔的露西,優雅高尚的查爾斯,忠厚老實的洛瑞,外表冷漠、內心熱情,放蕩不羈而又無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發奇太太,豪爽忠誠的普洛士小姐,殘忍陰險的埃佛瑞蒙兄弟……複雜的仇恨糾纏不清,殘忍的復仇製造了更多仇恨,愛在地獄的邊緣再生,卻是以生命為代價。這錯綜複雜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現在面前,彷彿重現了那個失去理智的時代。

有人説,《雙城記》是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故事,我卻覺得,這樣説的人必定沒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圖。如果只是表達了這個,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達到露西和查爾斯的水準,那麼《雙城記》的優勢怎麼體現出來呢?在我看來,德發奇一家和法國貴族的仇恨也好,露西、查爾斯和西德尼的感情問題也好,都是為了體現一個共同的主題而設的。這個主題就是剖析這場大革命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看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革命,到底這場血雨腥風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心所在。

7、《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温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幹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牆,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鐘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餘,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一點點偶爾才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你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一件半件的傻事?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我説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時隔越久,嚐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你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才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裏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一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一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裏的下場。

看完《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真羨慕湯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這本書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我想,《湯姆索亞歷險記》在你煩悶的時候或許能讓你一笑解千愁?

8、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筆記

壓抑的太久,讓我們來為有人實現夢想中的自由而歡呼雀躍。

我們是孩子。想象是我們親密的夥伴,夢境是我們達成心願的一條捷徑。誰有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誰就擁有了世界,並可以讓我們留戀往返!湯姆!湯姆·索亞!是的,馬克·吐温先生筆下的小機靈。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夥伴。

“哦,可憐的羅瓦塞爾夫婦!命運真會捉弄人。”那是我看完文章後的第一。當再次回味起那篇文章時,我不禁回想:如果他們不為了虛榮,會耗費如此大的代價嗎?虛榮心,一個可怕但無形的惡魔,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是爭名逐利的一種不良品質。虛榮會使坦誠的人走向虛偽。虛榮心強的人常常表現為一種自誇炫耀的行為,通過吹牛、隱匿等欺騙手段來表現自已。虛榮心強的人,常常有嫉妒衝動,看到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命運比自己好,外表比自己美,就感到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排斥、挖苦、打擊、疏遠、為難比自自強的人,有意或無意地做出損害這些人的事情來。還有,虛榮心強的人,特別喜歡聽奉承的話、恭維的話,最不能接受的是他人當眾頂撞或當面提意見,最不能容忍的是揭他的老底。因此,與他結交的可能是一些溜鬚拍馬的“小人”。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説過:“虛榮心很難説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已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幹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10、《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麼?,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感到很陌生的話,那麼就請你讀一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吧!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引發了感想做的紀錄。但是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

第四篇:《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兩種,一種是嗜氧的,一種是不嗜氧的。接着這個比喻,我想説,教學是嗜時間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時間的。

2.在我們傳統的文化氛圍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卻如同晴空之見雲霓,會產生優勢互補的效應。

3.環顧四野,鳥在鳴囀,花在開放;一頭鹿,生氣勃勃,充滿活力,靈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該如何長進就是美麗的,人為什麼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記起自己就是美麗的,人為什麼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樣。

4.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當鞋不合腳時,腳就反對了,那種自然的、和諧的、躍動的和效率的美就蕩然無存了。

5.我們有時候如同某學校的廚工一樣,每頓做的菜都下得鹹,原因是他認為算了成本的鹽必須全用上。

6.一位企業家問我,什麼是教學?我説:“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於5等於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説,3乘於5等於什麼?這就有一點是教學了。如果你有膽量説:“3乘於5 等於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候,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學生也不玩了:‘什麼什麼?等於14?!’然後他們就用各種方法,來論證等於15而不是14。比如4個3 是12,再加多一個3,是15;數一數,5個3是15等等。”在這裏,我們把“教”轉化為“導”,轉化為“學”了。

精彩引言

1.克萊恩説:“一旦我們開始根據人類的天性做事,過去認為複雜的事也都變得簡單”。

2.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

3.克來恩:“我們的教育……通過控制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打擊他們,使得他們失去力量。”

4.海墨特説:“教學是為了使人產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時間。”

5.克來恩:“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後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只有學習而沒有參與其中的和沒有史實際演練的對象,是無濟於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許多教師仍堅持在黑板上寫上‘名詞’這個字,再解釋説:‘孩子們,名詞就是一個名字、一個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想法’ ”。他甚至認為,學校教育只是告訴人們該做什麼和如何做。告訴人們如何去做,是侮辱他們的智慧並造成困惑。

6.哈爾莫斯説:“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

第五篇:《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

《教育走向生本》讀後感

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學習快樂的“靈丹妙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以下是我的一點感受。

一、 學生是活的教育資源

生本教育體系要求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進行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學生的喜好設計合適的遊戲、教學環節,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以學生為中心,依託學生資源來進行教育。通過不斷的、快樂的遊戲,孩子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頭腦變得十分靈活,學習成了十分開心的事,學習成了自己內在的需要。

二、 先學後教 以學定教

作者通過學生自主證明線性代數50條定理通過這種專門的訓練,證明他們比其他學生具有更高的數學成熟程度和更強的研究意識,有更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前面提到過學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如何利用調動這一資源,先學後教就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

在這裏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以學定教結合兒童已有經驗和內部資源在教師合理的教學(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活動中兒童變的心靈手巧,頭腦被激活了,情緒被調動了,上課變成了最美好的時光,學習成果及效率成倍的增加。這是多麼美好的場景,令每一個老師都心嚮往之。

三、 評價:為兒童創造創新的情境

生本教育的激勵機制讓我為之一振:無休止的表揚與批評會使學生麻木。最重要最強有力的獎勵機制就是給兒童以創造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自我實現力量同科學和藝術美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動人的提升。因為創造的氛圍和環境會使人永遠向上。生本教育體系就是促使學生奮發向上的情境。

這種評價理念很多教師都懂,但是沒有用心思考如何付諸實踐,教師應遠離這種惰性,積極探索為兒童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其自主追求,積極向上;儘量把這種理念體現在教學中。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反對它呢?能為不喜歡數學,乃至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帶來了快樂。學生樂此不疲,煥發出光彩。沒有人會拒絕快樂,快樂地過好每一天,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面對快樂,學生哪有不喜歡數學,不喜歡學習?教師需要真實的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真正的做到生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