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動物遠征隊》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68W

目錄

《動物遠征隊》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動物莊園》讀書筆記第二篇:《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第三篇:關於保護動物的讀書筆記第四篇:社會性動物 讀書筆記第五篇:《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動物莊園》讀書筆記

這是一本神奇的小説。英國的喬治·奧威爾巧妙地將動物賦予人的性情,道出人類的處境。這本書就是——着名的《動物莊園》。

今天我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當時人類的處境。作者以貌似童話的筆法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顯示出了作者的正直品質?。

故事很簡單,講了一個動物莊園中,有各種各樣的家養動物。有一天,最具智慧的一頭雄豬老麥哲召集所有動物開會,創作了《英格蘭獸》,作為激勵動物們革命精神的一種方式。這次宣講後不久老麥哲就逝世了,但是他的思想卻在廣大動物中傳播開來。其中動物中被認為最聰明的豬成為了先鋒,並從他們中間產生出一個傑出的領袖——拿破崙。終於在一次偶然的和他們的主人衝突中,將所有的人類趕出了家園,建立了屬於動物自己的莊園——“動物莊園”。然後在拿破崙的帶領下,建立了莊園的法律——七誡,並且從事人類的勞動,為自己的強大和永存而努力工作。

其間也有“國民”叛逆的時候,但是他們傑出的領袖——拿破崙都巧妙地解決了。

建立風車的時候,風車兩次被打碎,那意味着近三年的心血被毀沒了。但是動物們沒有放棄,他們最後終於把風車建成了。

這裏暗示着當時的老百姓不屈的精神。

這本書的第一章清楚地講了引起動物造反的原因,十分自然地由老少校夢中的一首歌引起了各種動物心中的勃勃鬥志。

第二章動物們通過造反把瓊斯先生從莊園趕走,瓊斯先生走後,這就成了動物們自己的莊園了,它們將會好好打造這個美麗的家園。

第三章和第四章寫了動物們開始建設它們自己的家園。

第五章寫了在動物莊園中發現有了一些“出軌”的動物,它們與人類交友,背叛了動物莊園中的動物們,拿破崙果斷地殺了這些動物。

第六章中,大家發現了“雪球”這個叛徒,而且雪球還毀掉了它們近一年的“風車”工程,讓大家懷恨在心。

第七章中,動物們的執着把我打動了,它們重建風車,因為它們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第八章和第九章中,它們一直在建設風車當中。終於它們在第十章中成功了。

這本書以風趣的寫法道出了人類的處境。

第二篇:《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近來難得閒暇,讀了一本書叫做《社會性動物》。我確信了讀書確實是會上癮的,特別是在讀自己想去了解的東西的時候。讀書的過程中,感悟很多,皆由於懶惰,未曾記下。只在博客裏略作記錄。

《社會性動物》這本書如果要是評分的話,絕對是五星級的,號稱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也是這本書,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讓我體會到了欲罷不能的感覺,很爽快的就讀完了。

1.只要是人,都有不由自主、力不從心、口是心非的時候

越是成年人,越會受到社會輿論的約束,這是毫無疑問的。人總是傾向於獲得認同甚至是鼓勵的,特別是自己喜愛或者關注的人,由此,我們的行為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社會性。但是要知道的是,作出同一行為的人卻不一定都是以同樣的態度去做。

由此得出的啟示是,有些關於動機的問題,沒必要去過度的詢問別人,因為也許當事人自己的念頭也許是剎那而過,隨後被社會化的觀點束縛,之後作出行為。

2.每個人都傾向於證明自己是對的

無論自卑還是自大的人,排除心智不正常或者獲得大智慧的人,都傾向於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於是,我們喜歡和強大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是權威言論的保障;我們喜歡聽肯定的話語,因為那是對我們的認可,如果是出自在乎的人,那效果更好;我們喜歡別人主動向我們傾吐心事,這説明我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的一切,無非是要滿足我們的存在感。

佛教中有我執的概念,意為人都執著於自我的存在,所作的事情,無論善事惡事,皆是為自我的滿足。除非發菩提心,願為大眾做事。想起了凡四訓中重要的一個故事:打人這個行為是好還是壞?幫助人這件事情是好還是壞?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我們是為了制止暴徒而動手打人阻止,是善的行為。幫助小偷藏匿東西,就是惡的行為。遺憾的是,我們常常拘泥於表面現象,只看到行為當下產生的利益。因而產生了各種情緒,看到打人,第一念頭是不好的,看到幫人,第一念頭就是好的。這就是我們常年形成的一種慣性思維導致的結果。

心理學上認為這種偷懶式的思維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很多左思右想。只是,對於事情的判斷以及情緒的控制方面,我們應該常做如下思維:從長遠出發來看待一些事情,不要過早的做決定或者做反應。

而對於情緒,當別人詆譭我們的時候,我只想引用索達吉堪布的一段話:如果你是獅子,別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別人讚歎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生喜。所以,別人的讚歎,不會讓你變好;別人的指責,也不會讓你變壞,這些沒什麼可執著的。

作為我自己的體會來講,我曾經是個脾氣特別急的人,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當別人諷刺或者説我的不是的時候,我幾乎是暴怒。從佛教來講,一是動了嗔恨心,燒了不少功德;二是發怒的樣子難看不説,煞那間智商減為零,説出的話幾乎毫無邏輯可言。但是,這些發怒有必要麼?別人的話不會改變什麼,正如堪布所言,而你發怒卻正是先把對方的言語當真才會發怒,有時候做如是思維,就不會很容易發怒了。我們的存在感,是需要我們有內而外的去證實,去獲得。只有發自內心的存在感,才不會過多的受外界影響。而當我們不再為外境所動時,發菩提心,多為別人着想,漸漸的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意義,不會再為外境所苦惱。這一點我還沒有做到,今後要多加努力。

第三篇:關於保護動物的讀書筆記

題記:一直以來我想做一個野生動物保護者.聽起來是個很幼稚的夢想但它卻一直生長在我心中像一株翠綠的豌豆苗萌芽後不斷生長纖弱的根莖撐起夢想的藍天.腦海中總有那樣一幅圖畫:未來的未來的某一天我在藍天下盡情奔跑身旁有羚羊牧馬雁子在我頭頂飛翔還有丹頂鶴在為我跳舞.甚至鱷魚眼鏡蛇也參與了這盛大的舞會.太陽温柔的觸鬚親吻我的臉還有耳旁的清風為我唱歌.就連獅子也不再兇殘它温柔的依偎在我身旁將臉湊過來撒嬌.大象用它長長的鼻子與我嬉鬧弄得我滿身是水我們一起歡笑···當世界只剩下我們喧鬧也變得寧靜浮華也變得質樸.在這些生靈身上我或許將看到人類已經失卻的一些美好屬於生命本質的純粹的精神力量.

摘抄:

自然界的美麗在於其細節之中而其中大部分細節卻不一定是可以印在掛曆上展出的美好.我寫的有關有機物的一些事情大多數人會感到厭惡我把它當成一個愛好甚至是一項事業:蜘蛛蠍子寄生蟲蠕蟲響尾蛇糞金龜土狼.我這麼幹的原因是因為我偏喜歡寫其他人忽略了的一些話題而且因為我希望在讀者心中喚起對於大千世界的熱愛對想象力的喜好對自然界這些扭曲的有蹼的無奇不有的小東西的憐惜.大自然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麗無比的.她是最有創意的大魔術師袖子裏總能抖出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東西來.當然我只能記錄這些故事當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是我所提供的東西代表一種更懇切的呼籲為了所有能夠講述出來的故事為了按大自然自身的方式保護自然為了讓大自然保留她所有痴愚的東西爬蟲類和人間一切可怖的東西保存蟑螂毒蛇吸血蟲低等物種和殘暴的畜牲.

這是受過塗油禮的聖徒的罪惡這是獸皮底下的温柔—這些就是我自得其樂的原因.我把這些獸類當作主角當作不完美的英雄來頌揚.他們都在上演生存環境和機遇的戲劇.我毫無慚愧得賦予他們以人性.我假定這些非人類的物種都有性格有目的情緒意識甚至有夢想和希望.我這樣做是為了講故事的方便更因為生命在基因和形態學尺度上的延續説明地球上所有的生靈之間有着非常重要的兄弟親情.

同時我也在這裏蒙受上蒼的祈福我的身體外型設計經歷了十幾個地質時代的考驗這證明生命的確是抓住了訣竅她建築了一個活動的肉體既輕巧又結識即柔軟又有耐力一個會旋轉會吼叫會跳躍會挖掘會攀爬會逃跑會搖擺的軀體—這個軀體可以體現生命.

我感受到創生之美是因為每一隻動物包括我在內生而會動會解決問題會從地球和引力中找到最佳的東西.我想由這些比喻性的部件構成的肉體一定配備有類似的感覺和意願構成的自然本性:害怕歡樂好奇厭倦友好憎惡.

後記:一週的時間我只讀了《野獸之美》這本書的序言.那是因為每當我讀到一句話我的眼前便會出現一個畫面:迴歸大海的海龜在沙灘上留下一列深刻的印跡;黃色毛髮的猴子超越"膚色"的界限熱烈地吻着一隻黑猴;袋鼠親切地相擁對視脈脈含情;天堂鳥披裹一身桃紅的盛裝···於是我像欣賞一本畫冊一樣的看着這本書置身於其中每一幅影像久久的不願意離開.

在肆無忌憚的動物世界裏我看到的不只是競爭兇殘更多的是趣味和情誼.在厚重的皮毛之下總有一雙深邃的眼睛流露出濃濃的温情的眼睛.每時每刻我們身邊都有各種生靈在活動或上或下或緊或慢舒展着生命的姿態.當我們的眼睛終於肯放下來終於肯"低下頭"去看看這些"低等生物"我們才真正的發現了生命的意義.一切漠視生命的人不配領略一絲生命的美好只有那些關愛生靈懂得用平等的目光慈愛的心靈去憐惜生靈的人在有生之年才能窺探到生命本質的光輝.

第四篇:社會性動物 讀書筆記

《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近日,讀了一本《社會性動物》,這是一本經典的社會心理學著作。講述了人際關係的心理學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和利他行為等諸多方面。這些對於我們理解和看待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及相互之間的關係是極有意義的,幫助我們更理智科學的看待生活。

為了能夠更深刻的理解這部著作,對於本書的作者也進行了一定的瞭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埃利奧特.阿倫森,他被稱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是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師從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費斯廷格, 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和傑出著作獎(1975)。我想,也就是這樣一個人,才能如此透徹、理性的剖析人性,才能讓我們在感性中更加理性,更好的處理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係。

作者埃利奧特·阿倫森在一開始就舉了十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並提出了例子中的一個共同因素——社會影響。例如個叫薩姆的大學生和他的四個同學,正在收看一個總統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説的電視節目。薩姆對他印象很好。這位態度誠懇的競選人比起他的對手來更讓薩姆喜歡,因為此人很誠實。演説結束後,另一個同學認為這個競選人很令人討厭 簡直是個十足的偽君子,而更喜歡與之競爭的那個候選人。其他三位同學馬上表示贊成這個意見。薩姆有些為難了,最後只好嘟嘟囔囔地對同學説:“我想,也許他的誠實還沒有達到人們所期望的那種程度。”由此阿倫森引出了社會心理學的定義。社會中的人與人是在互動中生活的,在這其中,我們不斷的被他人影響着,也影響着他人,因為他人而高興,快樂,傷心,憤怒。而這些“他人”就構成了我們的社會。

有時,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會對人們形成一種壓力,使他們以某種可被輕易地歸為變態的行為方式來行動。其實有時候做出瘋狂行為的人並不是瘋子,只是生活環境所造成的的壓力造成了如此的局面而已。作者為探尋造成這種行為的情境的性質和過程,可能會促使我們大部分“正常的”成年人,以一種非常令人厭惡的方式行事的原因,。曾經斯坦福大學的模擬監獄實驗,讓一組正常年輕人,在“監獄”這個特定的情境下分別扮演“囚犯”和“看守”的角色,生活了六天之後,已經完全不能夠清晰區分出所扮演的角色和自我了。人性中最醜惡,最深層的病態的一面顯露出來,他們不再是他們自己了。當一個人處於不同的社會情境下,社會角色的定位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會導致一個人的行為發生巨大的改變。對於社會工作者的啟發在於“人在情境中”,當我們分析看待一個案主的問題產生的原因時,不應該把他脱離於社會環境中分析行為產生的原因,而是要通過多方分析瞭解他所處的社會情境作出評估,改善所處環境或是轉變環境時常是解決案主問題行為的有效方法。

人們總是喜歡那些與自己看法一致的信息,並堅信自己是理性而正確的,當事實與人們的態度產生了矛盾時,就會處於某種緊張的狀態。為了減少這樣的不協調我們會習慣性進行自我辯解以求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或者順勢降低對目標的期望值,或者歪曲事實,或者改變態度。從薩姆看總統競選與同學意見不一致時的表態中可見一斑。其實在生活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這就是社會影響。

本文中有一章叫大眾傳播、宣傳和勸導,記得在1983年,電影《翌日》上映,看過該劇甚至只看過該劇宣傳片的人們都要加以關注核戰爭。他們表示願意通過支持全面禁用核武器和參加反核運動,為防止核戰爭爆發貢獻自己的力量。很明顯,這部影片都對當時的美國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正是大眾傳播、宣傳的影響。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如此,有好就有壞。

大眾傳播、宣傳的影響也是。80年代,4位美國新澤西州少年制定並實施了一個自殺計劃。一週內,在中西部地區又發現了2位少年死於類似情形。新聞媒體大量報道了這一事件。心理學家大衞·菲利普斯及其助手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新聞報道一週後,青少年的自殺率急劇上升。有時候從眾也是要分好壞的。

以上,僅以幾個角度簡單的分析了一下我對《社會性動物》一文的看法。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今的社會大環境中,更多的是人適應環境,我們在不斷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這就是社會影響。從眾,大眾傳播、宣傳和勸導,社會認知,自我辯解,人類的攻擊性,偏見,喜歡、愛和人際敏感性等都只是在受社會的影響下產生的社會行為。或許現在的我們改變不了環境,社會對我們的影響很多,這些我們做不了什麼,但對於自身的原則、理念,我們是可以堅持,對於我們身邊的人和物,我們是可以辨別什麼時候可以從眾,什麼時候該從眾。以上即為各章節的重點摘要和個人對理論的理解,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理解日常的許多社會現象時更科學的把握產生事件背後的原因分析,同時也給我們社工在社會工作中帶來一些工作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啟發,是一本十分值得閲讀和思考的書籍。

第五篇:《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內容簡介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評價),“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傑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評價)。本書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的著作。

作者簡介

阿倫森(elliot aronson)是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師從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費斯廷格, 是美國心理學會110年曆史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傑出研究獎(1999年)、傑出教學獎(1980)和傑出著作獎(1975)。另外,在他許多的榮譽中, 有因為在改善團體間關係方面的貢獻獲得gordon allport 獎,和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內的卓越研究成果獲得donald cambell 獎。

1981年, 他被授予美國教育促進與支持理事會的年度教授稱號,1992年他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這些是一位心理學家的至高榮譽。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

第二節 從眾

……

第三節 大眾傳播、宣傳與説服

……

第四節 社會認知

1、人類是認知吝嗇者,在做出決定時會忽略一些信息或者過分利用一些信息。

2、所有的判斷都是相對的,我們對特定人或事的思考取決於其周圍的背景。

3、我們如何解釋社會事件,往往取決於我們當前所考慮的事情,以及我們理解事物時所採用的信念和範疇。

8、證實偏差:人們總是傾向於尋求對最初的印象或看法加以印證。

10、自我中心思維:大多數人傾向於更多的將自己視為事件的中心,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人們對那些關乎自身的信息描述具有更好的記憶。

11、自利偏差:對自己的成功進行性格歸因,而對自己的失敗進行情境歸因的傾向。一般認為我們採用這種歸因,是為了保護和維持我們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

12、事後聰明偏差:一旦我們知道了某個事件的結果,我們便會更傾向於認為,事前我們已對此進行過預測。

第五節 自我辯護

11、為努力進行辯護:如果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標或者目的,有過某種困難或者痛苦的經歷,那麼這個目標或者目的便會更具有吸引力。

14、為殘忍辯護:因為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所以假如我的行為導致了你的痛苦,我就必須要讓自己相信你是個卑鄙小人。換句話説,因為像我這樣好的人不可能沒事找事地去傷害一個無辜的人,所以如果我傷害了你一定是因為你做了什麼齷齪的事情。

15、當一些不幸降臨到我們頭上時,我們傾向於從環境方面進行歸因;但當我們看到同樣的不幸降臨到他人頭上時,我們傾向於從那個人個性中某些固有的弱點進行歸因。

第六節 人類的攻擊性

2、讓人們宣泄對某個特定目標的憤怒,會增加他們對該目標的厭惡程度。

3、一旦你曾經對某個人加以詆譭,那麼你將來便更容易去傷害她。

6、只要存在着沒有得到滿足的期望,就存在着可以導致攻擊行為的挫折感。

第七節 偏見

1、偏見:人們依據有錯誤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來的、針對某個特定羣體的敵對或負向的態度。 一個持有很深偏見的人,實際上不受那些與自己原有定型不一致的信息的影響。

5、事後聰明偏差:當我們得知某個事件的結果後,與它相關聯的一些複雜的背景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看起來似乎我們一直清楚地瞭解這一切,假如有人要求我們對事件的結果加以預言,我們可能會毫不費力地做到這一點。但這只是一種錯覺。

6、人們在一些自己不關心或者不熟悉的話題上更容易被説服。

7、當人們生活在一個具有偏見的社會之中時,他們常常會不加批評的去接受各種偏見。

8、自證預言:對某些人的先入之見往往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我們從他們身上引發出我們一開始就預期的特徵和行為。

第八節 喜歡、愛與人際敏感性

1、與那些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特徵的人相比,我們更喜歡那些具有令人愉快特徵的人;我們更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請繼續 關注本站),而不是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我們更喜歡那些與自己合作的人,而不是那些與自己競爭的人;我們更喜歡那些表揚自己的人,而不是批評自己的人。

2、我們喜歡那些只需付出最小代價便可以給我們帶來最大獎賞的人。

3、我們不喜歡那些有附帶條件而幫助我們的人,這種附帶條件會對受益者(我們)的自由造成威脅。

4、假如你希望某個人喜歡自己,你就要努力讓他(她)向你提供幫助,而不是去向他(她)提供幫助。

5、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比曾經接受過你幫助的人更容易再次向你提供幫助。

6、出醜效應:儘管能力超羣的確會讓我們顯得更有吸引力,不過一些失誤跡象也會令我們的吸引力更上一籌。但無論如何,都沒有多少人會喜歡平庸者。

10、如果你對一個人的瞭解只是他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那麼他們和你的看法越是相似,你對這個人也就越是喜歡。

11、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喜歡那些意見與我們相似的人;而且,假如我們喜歡某個人,我們就會推定他(她)所持的意見與我們相似。

13、一個忍飢挨餓的人幾乎會接受任何食物,而一個營養充足的人卻會比較挑剔。

15、相愛的兩個重要前提:接近性和相似性;接近性可以是工作地上的接近,也可以是居住地上的接近。

17、我們似乎在不停地從陌生人眼中尋求讚美'而與此同時卻又在承受着來自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或愛人的傷害。

19、坦率的談話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是因為它可以令聽者不存戒心。坦率的談話看起來十分簡單,但為什麼通常人們不這麼做呢?因為它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成長在一個競爭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學會了讓自己到強不如以保護自身,因而,當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已經學會不把它表現出來。而且,我們已經學會要麼避開那些傷害我們的人,要麼對(他)她大加惱火、指責或者嘲笑。

20、對一些喜愛你的朋友和關心你的人掩飾自己的脆弱之處,則幾乎肯定是不明智的。

21、假如我們不瞭解自己的情感而且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我們便不能與他人進行交流。

第九節 作為一門科學的社會心理學

……

本站小編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動物農莊》讀書筆記

《成就你一生的動物故事》讀書筆記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讀書筆記

《動物和人的目的性行為》讀書筆記

《我的野生動物朋友》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