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7K

第一篇:復活讀書筆記

《復活》讀書筆記摘抄(精選多篇)

《復活》讀後感

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説:“《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這部小説被譽為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講述了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早在國中的時候,好朋友就向我極力推薦這本書,她那時候就讀過多遍,總是向我講述書中的精彩情節。但是我直到上大學之後才讀完了這本久負盛名的《復活》。我也終於明白了朋友當年的痴狂。這本書帶給人的不僅僅是震撼,更是讓讀者對於生活對於生命的本質有所反思。相信每個讀完《復活》的人都會經歷一次屬於自己的“復活”。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抑或這就是使《復活》不朽的原因。

本書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而《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

本書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精神上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上的復活。小説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精神上的人

性與獸性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但是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他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獸性的一面統治了他的靈魂,人性在慢慢消磨,然後封存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的時間,便是獸性佔領精神上風的時期。就在這一段時期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懷孕的瑪絲洛娃拋棄,而使她淪落到後來的悲慘境地。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瑪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現,人性的一面被重新喚醒,漸漸戰勝了獸性的一面。在替瑪絲洛娃上訴的三個多月內,聶赫留夫親眼目睹了農村生活的千瘡百孔、農民出境的破敗不堪、婦女的命途多舛以及一個囚犯的悲慘淒涼的境遇。在此,他對法律、政治和制度的認識有了一個深刻的轉變。小説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

小説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的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虛偽和反人民的本質。小説批判了整個官僚機構,勾劃了國家機構中各級官吏的醜惡嘴臉,無情的揭露了官方教會的虛偽,暴露了神父們的市儈嘴臉和宗教儀式的荒誕無稽,表現了長期受教會欺騙和敲詐的農民對它的深刻仇恨。小説還從經濟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的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決農民與土地的矛盾必須把土地歸還農民的看法,表明了作者對土地的正確認識,也反映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農民對土地佔有制的憤怒抗議。

整個19世紀還不曾有過《復活》這樣的作品,它高於《悲慘世界》,因為這裏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國著名評論家 斯塔索夫

小説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爾斯泰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在這裏,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説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妓女、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裏,托爾斯泰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第二篇:《復活》讀書筆記

《復活》讀書筆記

《復活》概要:小説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説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復活》是俄國有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就曾閲讀過這本書。在我國自20世紀初至今已出版過6種譯本,三四十年代先後有戲劇家田漢和夏衍改編的同名劇本的發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為我國讀者和觀眾極為熟悉和喜愛的人物形象。《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説,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説,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説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託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為"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聰明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它高於《悲慘世界》,因為這裏沒有一點幻想的、虛構的、編造的東西,全都是生活本身。在這裏,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厲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説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裏,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當我們打開這本書,我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

沉睡的心嗎?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抑或這就是使《復活》不朽的原因。

《復活》裏寫的雖然是貴族的懺悔,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把這個母題當做貴族,他是把懺悔放在人的心靈的內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開的。人都有神性和獸性。當人放縱了自己,就可能墮落;而當人自覺,就可能"復活"。所以托爾斯泰主張以"道德的自我完成"來改變社會的不平等和罪惡。在社會革命激烈的時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惡",是反對階級鬥爭的。但是,作為人類尋求精神解放的一種文獻,在我們這個把道德的自我完善當成笑話的時代,讀這樣的書,也許會引起某種慚愧的感覺

第三篇:《復活》讀書筆記

《復活》

且發現瑪斯洛娃因為自己當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淪落為妓女卻不知羞恥。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讓自己心靈美好的一面復活了,他幫助花了我很長的時間,開始看時候我覺得這本小説有點兒枯燥並打算不再看下去了,但是從第一部的中段開始,故事的情節開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這個故事的且發現瑪斯洛娃因為自己當年所做的那件事而淪落為妓女卻不知羞恥。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努力,他不但讓自己心靈美好的一面復活了,他幫助花了我很長的時間,開始看時候我覺得這本小説有點兒枯燥並打算不再看下去了,但是從第一部的中段開始,故事的情節開始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情節其實很簡單,描述了原本心靈純潔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誘姦了瑪斯洛娃以後拋棄了她。後來他們又相遇在法庭上,由於馬斯洛娃被誣陷為殺人犯,引起了聶赫留朵夫心靈中善良的一面開始復活。覺醒的聶赫留朵夫為了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誤,幫助瑪斯洛娃洗脱她的罪名。而在這個過程中,聶赫留朵夫接觸了許多平時瞧不起的低級階級的人和奴隸,發現了許多非常不人道和不公平的制度,更發現了自己在墮落的期間是那麼的虛偽與另人討厭。而瑪斯洛娃改過自新。雖然説怎個故事時間發展並不長,作家只是寫了聶赫留朵夫幫助瑪斯洛娃撕脱罪名這件事。但是短短的一個故事裏穿插了許多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以反映當時在沙皇統治時期人們的生活在不同階級有着天壤之別。

小説深受大眾喜愛,並使列夫.托爾斯泰成為名作家,我認為在他所描述的內容決不是作者憑空想象,他通過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們看出在當時階級觀念是如此的可怕。從書中的人對待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聶赫留朵夫公爵的態度以及對待農民、犯人、傭人的態度, 1

就可以看出這個階級觀念。第一部在這個故事的開始,首先出現的是淪為妓女的瑪斯洛娃被誣陷為殺人犯,然後在法庭上與主人聶赫留朵夫在法庭上相遇了,男主人公的良心開始不安,在審判中插入了聶赫留朵夫回想起自己對瑪斯洛娃所做的事,看到了瑪斯洛娃由那個純潔的女孩,變成一個毫無羞恥的妓女。主人公開始猶豫是否要向瑪斯洛娃承認自己的罪過,並給予補償。是呀,的確對於所有那些有地位的人來説這都是很難抉擇的事情。想想看,你有錢,有地位,別人看見你都敬你三分。

不要説那個年代,直到現在,有誰不想這樣一直保持下去。他這樣做等於自毀前途,於是聶赫留朵夫放棄了這個念頭。但是當瑪斯洛娃被判服15年的苦役時,一直沉迷於榮華富貴之中的聶赫留朵夫人性純潔善良的一面在沉睡多年以後終於復活了。可是讓聶赫留朵夫失望的是當他向瑪斯洛娃認罪時,這個女人已經對他的熱情異常的冷淡。這時的聶赫留朵夫終於意識到當年犯下的錯誤是如此之大,他對瑪斯洛娃的傷害又是如此的深。要是你是當時的聶赫留朵夫,你會怎麼做呢?是繼續他的花花公子與一位公爵的女兒結婚還是低聲下氣的去到處求人幫助瑪斯洛娃並已娶她來彌補他所犯下的罪過呢?已聶赫留朵夫當時的地位名聲要找關係並不難,但是一個現在已經淪為妓女的女人值得嗎?是的,選擇放棄是很好的決定,你可以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但是試問這樣你的良心還好過嗎?在心靈復活的階段聶赫留朵夫的確想過這樣的問題。然而在他自己的一起“靈魂大清洗”即自我反思以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從當上軍官以後過的生活是那麼的骯髒!反思以後的聶赫留朵夫對貴族的看法完全的改變了。他開始意識到這些人是多麼的虛偽,為討好那些上層的人説一些阿諛奉承的話。然而看到這裏,令我深思的是如此多年來,人性的虛偽還是改不了。

現在為了升官發財的人們還不是一樣説一些討人喜歡的話或給

錢收買別人。當人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恐怕並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是那樣的可恥、卑賤吧!看上去我們每一個人是一個個體,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又是一個整體。很簡單的解釋就是我們都是人類而不是別的。一種互幫互助連動物也能夠理解和去執行,為什麼我們擁有高智商的人類卻無法做到呢?恐怕世間上很難分辨人的善與惡,因為沒有一個定義去劃分出這兩種不同的人,即使有,也是自己對事物的不同認識和理解造成的。世間上的事物都會有正負兩面,而且人也不會有完美的人。上帝説:人有罪惡,那麼説我們都應該從善。時間流逝使我們的觀念變了,善與惡已經無法再以從前的標準來區分。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越拉越遠。由一個總體而分成一個個小小的單位,就是這樣,人之間的關係只建立在以一個人為中心向外擴張的狀態上了。復活,人性的復活指的是對自己進行反思後改過自新。有了新的思想就會有新的看法,對於善與惡的區分自然也不同。真正高尚的心靈恐怕是需要多次的復活才能換來的。

楊航

2014.8.4

第四篇:復活讀書筆記

復活讀書筆記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一位著名的小説家。《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餘載的鉅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這部小説被譽為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

本書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精神上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上的復活。小説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精神上的人性與獸性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但是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他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獸性的一面統治了他的靈魂,人性在慢慢消磨,然後封存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的時間,便是獸性佔領精神上風的時期。就在這一段時期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懷孕的瑪絲洛娃拋棄,而使她淪落到後來的悲慘境地。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瑪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現,人性的一面被重新喚醒,漸漸戰勝了獸性的一面。在替瑪絲洛娃上訴的三個多月內,聶赫留夫親眼目睹了農村生活的千瘡百孔、農民出境的破敗不堪、婦女的命途多舛以及一個囚犯的悲慘淒涼的境遇。在此,他對法律、政治和制度的認識有了一個深刻的轉變。小説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

小説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的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虛偽和反人民的本質。小説批判了整個官僚機構,勾劃了國家機

構中各級官吏的醜惡嘴臉,無情的揭露了官方教會的虛偽,暴露了神父們的市儈嘴臉和宗教儀式的荒誕無稽,表現了長期受教會欺騙和敲詐的農民對它的深刻仇恨。小説還從經濟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的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決農民與土地的矛盾必須把土地歸還農民的看法,表明了作者對土地的正確認識,也反映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農民對土地佔有制的憤怒抗議。

讀完《復活》之後,我終於有所瞭解,終於明白了為什幺命名為《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有罪嗎?其實,他們並沒有什幺錯,關鍵在於這個社會,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濃厚的利已主義社會,土地私有制的階級社會。這個社會造就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適應於這個社會,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社會。小説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爾斯泰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在這裏,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説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妓女、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

無恥、欺詐、放蕩……這裏,托爾斯泰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第五篇:《復活》的讀書筆記

復活的讀書筆記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的三大名著之一,這部作品從1889年寫起,斷斷續續,延長了1年才完成。列寧稱其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作品,十九世紀皮瓣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峯及藝術總結。

《復活》這本書,我讀了至少三遍以上。我比較喜歡看書,起初,父親把他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那時候年紀小隻是被他的書名所吸引,就懷着什麼是復活,哪些東西能復活這些問題在書中找答案。也只是粗淺感覺這本書寫的好,很與眾不同,但是具體説不出個所以然來。隨着時間的推移,讀的書多了,積累的知識多了,偶然與同學談及此書,這本甚至連作者都不是太瞭解書,竟然讓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好友。看她對此書很是喜愛,便將一直珍藏的書贈與她。我們閒暇時便一起討論文學上的問題。對這本書的認識也就更加深刻一點,鑑於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好奇,便將他的所有作品仔細研讀了一遍。與此同時也深深被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字所折服。他字裏行間的言語都是當時處於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心聲,都是現實存在的心靈的聲音。他的文字雖然沒有浮誇的修飾,也沒有華麗的裝飾,但是,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震撼,讓人們的思想得到洗滌,恢復到最本真的自己。

一代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晚年過得很是樸素,他經常混跡於街頭,背上搭着個口袋,從莫斯科步行到到200公里外的雅思那雅·波良娜,像個落魄的流浪漢,到樂得自在,甚至接受過一位貴族夫人的賞錢,使得知真相的夫人懊惱不已。列夫托爾斯泰並沒有什麼架子,親切的很,他也算在嘗試脱下那些特權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想必文中那些關於農民土地問題,也是他的親身經歷,實際的經歷比任何空談文學更加震撼人心 。文學作品的價值大都在於它可以歷久彌新。 雖然《復活》寫於十九世紀,講述的也是沙皇統治俄國時的故事,按理説,我們這些二十一世中國新青年,與這大部頭的外國文學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但是,即便故事是舊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借主人翁傳遞出那種精神卻是鮮活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體會。文中的聶赫留朵夫明顯帶着托爾斯泰的思想,敢於突破階級界限,驅除階級偏見和自私的個人主義,帶着平等博愛的原則去關愛並照顧社會“底層”人們。同樣,對於我們而言,我們時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為了自己的利益服務,很少顧及他人,,而《復活》告訴我們,當你為自己的私慾而活的時候,你是一個“動物的人”,用中國哲學大師馮友蘭的話來説就是“小我”,這是最狹隘的人生境界;但當你不只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活,你的身上敢於擔當起另一種責任時,你便成為了一個“精神的人”,即達到了““大我”的人生境界。人人都會犯錯,我們需要的是去認識這樣的錯誤,不要久而久之將它當作對的事去做了,我們更需要不斷完善自己,改造自己,完成心靈的救贖,精神的復活。

《復活》文章中體現出列夫托爾斯泰對於階級制度、教會制度、社會制度,乃至經濟制度的批判。他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將農民的心裏放進自己的批判、自

己的學説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對於農奴私生女瑪絲洛娃的玩弄是其階級、社會地位的支持和慫恿造成的,也是瑪絲洛娃屈辱命運的根源。造成這種不公正待遇只因為農民的貧困、無權,農民的貧困、無權是由於土地問題無法解決所造成的,因為農民根本不受法律保護。

此時的法律又是什麼?是用來維護上等階級利益的工具罷了,那些階級制定法律搜刮百姓。只可惜制定遊戲規則的不是農民,所以輸的、受迫害的永遠是他們。關於復活這個書名,指的是男女主角各自的的復活,男主角聶赫留朵夫作為陪審員在法庭上與昔日戀人瑪絲洛娃重逢,親眼目睹了法官的草率定案,已經淪為上流社會大地主的,產生了罪惡感,任偉瑪絲洛娃的墮落與他的拋棄有關,於是為了贖罪,聶赫留朵夫踏上了替瑪絲洛娃到處申訴的旅程,並決定如果申訴失敗,便和瑪絲洛娃結婚,一道流放到西伯利亞。他的復活過程不是從瑪絲洛娃的案情中看到社會制度的罪惡,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深入到農村、監獄、法庭,遊走於各種農民、罪犯、官僚之間。親眼看到千百萬人民羣眾所受到的傷害與欺壓,親自感受到了底層生活的苦楚與無奈,甚至麻木。於是聶赫留朵夫放下了地主的寄生於享樂的生活,交出土地,平等地權,敢於突破階級界限,驅除階級偏見和自私的個人主義,這時的他接受了為別人兒活着,以愛作為生活的原則,他復活了。抵住了社會的壓力,親人的阻攔,舒適生活的誘惑,從每一點每一滴的實際行動裏表現出他的道德自我完善,他逐漸復活為年輕時候的他—那個“精神的人”,懷抱着理想與博愛的“精神的人”。瑪絲洛娃,有着勞動人民勤勞善良,天真村街的天性,她因為被心愛的人拋棄而走上歧路,為了生存淪為妓女。起初,她想利用聶赫留朵夫對她的歉意從他身上得到什麼,但是當她拒絕聶赫留朵夫的求婚痛斥他:“在這個世界那我玩樂還不夠,又要用我來救你自己,好讓你上天堂。”當她愈來愈強烈的拒絕、指責聶赫留朵夫時,正説明他在恢復自尊,(推薦訪問範文網:)從自暴自棄中走出來,不再麻木。而且,在她復活的過程中,原諒並從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在精神上得到了復活。“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託翁在書本中描寫了各種各樣的官員,更通過心裏的獨白揭露了他們的醜惡嘴臉。例如審判瑪絲洛娃一案的幾位:有的急於幽會情人,明知錯判,也不予糾正;有的和妻子吵架,擔心吃不上飯;考慮自己的胃病是否能好;唯一認真的副法官卻是個草菅人命的渾蛋,他下定決心要判所有人罪。諸如此類,該如何替民伸冤。而問題不僅只在這裏,省府省、大理院的官員莫不如此,他們個個昏庸、嗜殺、熱愛炫耀,着實可怕。

一機八小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