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2》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讀過《第56號教室的奇蹟2》的人都能感覺到,與其説這是一部教育專著,其實更像是一本充滿人生智慧的哲理書。正像雷夫自己那樣“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去做老師”,難道不是教育的哲理嗎,難道不是做人的境界嗎?

《第56號教室的奇蹟2》讀書筆記

“假如你命該掃街,就掃得有模有樣,一如米開朗琪羅在畫畫,一如莎士比亞在寫詩,一如貝多芬在作曲”。

這是馬丁路德金在他那激動人心的演講中反覆引述的一首無名詩,也是雷夫自己的最愛。在全書中,作者以一場棒球賽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他在56號教室之外的教育理念,他從關注着孩子們言談舉止、喜怒哀樂的點點滴滴,塑造着孩子們莎士比亞寫詩一樣的人生態度。在這充斥着誘人的快捷方式與一夜成名的故事的世界裏,更加顯得璀璨奪目而彌足珍貴。這不得不逼迫着我們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令我們每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決策者們,扣問自己的內心,該怎樣引領我們的教育,該把我們的教育領向何方?

一、“孩子必須理解,察知時間的人,將善用一生做偉大卓越的事”。“守時表現出我們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相信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其實,不是我們沒有告訴學生要守時,而是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理由讓他們產生懈怠,遲到現象比比皆是。回想自己上學那會,讀書十幾年,遲到沒有多少次,一年都很少遲到,不知道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沒有時間觀念,留的作業交上來的越來越少,真實可悲。早自習開始了,總是有人姍姍來遲,一個不能把捉時間的人,還怎樣把握自己的命運?

二、“幾乎在每種狀況中,這些低成就的學生就是那些花許多時間看電視玩電玩的孩子。屏幕阻礙了孩子發揮他最大的潛能”。

有教育專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曾經説過“電視是魔鬼”,現在是魔鬼的何止電視?電腦、手機、遊戲等等,已經令孩子們欲罷不能。在所有的章節當中,這一章的主題無比明確,“電視的壞處在於切斷社交人脈,顯示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與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承受同樣多的苦。電視拒絕一切,而每個沉迷其中的人都深受其害。”我們是時候想辦法阻止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了,起碼先做完作業再説。

三、“假如一個孩子能專著於學校的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專注於自己的夢想與目標,他的人生會更美好”。雷夫老師把“專注”這一品質形容為“孩子們在各個人生領域都要建立起一個強有力,即使面對社會底層民眾心態也能站得住腳的行為規範”。這一點,我覺得毫不誇張。

每次上課,課堂裏總有那麼幾個人,眼神遊離,魂不守舍,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每次站起來總是一臉茫然。培養專注,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所以《第56號教室的奇蹟2》與其説是一本給老師看的書,可能對於家長而言會有更大的意義所在。當然專注能力的培養是家校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也許除此之外還有社會的作用。

對於有些孩子,要求他們上課時眼睛要跟着老師走,只有這樣,老師的眼睛才能跟你的有所交流,搭建起知識的橋樑。還有比如雷夫老師在看棒球時,所讓他們做的,一邊記錄一邊觀賽,帶着一定的目標和任務去做一件事情,總是能夠更加地投入專心。

四、“父母與教師必須儘量花時間去幫助孩子明白,他們不是宇宙的中心。”“向天生叛逆的小孩子解釋利他主義。優秀的父母或教師能幫助孩子明白無私帶來的偉大獎賞”。

我們通常以為西方人崇尚人權,主張個性解放,以自我為中心,我看其實未必,現在我們國家的年輕人顯得更為自私,特別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家家一個孩子,全家人圍繞,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家家有個“小皇帝”。很難想象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會經常想到利他,不事事以自己為中心才怪。這是家庭教育的弊端,直接影響了他們將來完善人格的養成。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很多令我共鳴的觀點,譬如學習謙遜,做慈善,榮譽感等等,這些應該成為我們培養每個孩子應有的品質,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將來才能更加強大,不然,到外國旅遊人家都不歡迎了。對中國人的印象惡劣已在不少國家人的心中有了陰影,這與我們的教育不無關係。我們的應試教育長期以來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品質,導致不少消極的影響,在這一點上,應試教育恐怕難辭其咎,責無旁貸。這本書,讓家長和教育領導決策者們看看,或許更有積極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