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2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5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相關的範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精選25篇)

篇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捧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覆思量,只覺如春風撲面,又覺如醍醐灌頂。李老師以不加粉飾卻飽含智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一幅幅真實動人的教育圖景。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全書共分四個篇章,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認真思考。第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介紹了他進行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李老師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講述了他自己從教師到校長到局長到教育家的成長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變化與實踐。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教育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捧讀此書既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關於他的語文教改觀的思考

李老師指出,“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認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於是,在教學中,他從履行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做起,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託,開始了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藍圖。他在語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閲讀,在他看來讀書與實踐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源泉,讀書,能給人智慧和力量,能開闊人的視野和博大的襟懷,也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哪裏有教育,就應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

他要求學生每天閲讀十分鐘:首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蒐集可閲讀的材料,歸類整理,加上閲讀提示,打印後,每天定時發到學生手中。材料的內容多樣,獲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選擇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這項活動進行了好多年,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這一改革他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

為讓閲讀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項改革就是他的“語文實驗室計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閲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説你想説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他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冒着極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改革中他發現,一些課堂中充斥“假問題‘以求熱鬧,卻沒有注重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行為,只顧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其實是不健康的,正因為他有了這一發現,才有了他的語文教學改革。他認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顯示了閃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關於他的學生觀的思考

李老師認為,教師心中不應該有“壞孩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能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從失修的磚牆縫裏向學校女廁所偷窺。這樣的行為,按照常規肯定被認為問題嚴重。但是,李希貴老師沒有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沒有盲目批評教育,而是從關注學生心靈出發,實施了保密、充實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秀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危險的河流。這個案例正體現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語解釋的淋漓盡致。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寫的是一個雙休日,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領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評價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後,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我們的評價問題。這一年,在作者的堅持下,高密一中破格錄取了一個叫賀明的學習成績很落後的學生,錄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國畫畫得特別好。進入一中以後,老師們發現,賀明是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師並沒有放棄,而是主動找賀明拉家常,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並讓賀明選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次,他加強了自我約束,發奮學習,進步很快,被評為“百優中學生”。後來,他考取了一所美術學校。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着眼於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説“我能行”!

篇二:《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中的一本,該叢書以宣傳當代教育家事蹟,反映教育家成長和促進教育改革發展為宗旨,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教育家?本系列叢書將會讓讀者體會到,教育家並不神祕,他們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他們也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甚至可能因為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某些缺點和不足更容易表現出來。但是,作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們為教育改革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記錄了作者李希貴幼年教育思想的啟蒙發育——鄉村中學的教學歲月——穿越“雷區”的校長生涯——教育的改革實踐——建設教育強市的追求歷程等各個時期的`探索過程和理性思索,

讀此書,我不僅可以瞭解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而且可以從中窺探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風雲變幻、崎嶇坎坷的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從書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穎而又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真知灼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憶中,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在探索歷程的評價中,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在體驗感悟的歸納中,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篇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李希貴成長啟示錄成都市大邑縣蔡場中學? 趙修常

讀完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zxc1]?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zxc2]?薄薄的小人書本身其實並沒有帶給孩子多少東西,它出現在一個孩子單調而貧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一個年輕生命深處潛在的探究新知的慾望,把一個少年閲讀文字的興趣,充分地點燃和釋放出來了,可以説閲讀兒童書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學習生活的開始。[zxc3]?人的精神成長和生理髮育是一樣的,對“營養”的需求也是分階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就該讀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錯過了這個閲讀階段,我們不但會失去閲讀的慾望,而且難以吸收特定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精神營養”。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讀什麼樣的書,這應當成為學生閲讀的重要原則。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卻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早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為不同一般的人!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規,成為常態。一般情況下,大家喜歡經營自己的職業,特別是級別、待遇、房子、車子等,我卻經常忘掉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刷新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議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實現它,自己給自己一些驚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獎賞。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謀其政”而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為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裏,常常意外地長出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打不了多少糧食,卻往往給你意外的收穫。不斷的學習之中,越發現自己學問的淺薄,知識的粗疏。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把工作與休息區分分明,而我卻經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把勞動當休息,把學習當休息,把打掃衞生當成一種休息。把上課當成一種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業。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現實世界的一個小我,心靈世界的一個大我。改變世界,從改變自我開始,向李希貴同志學習!

篇四:《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讀完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

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長。

薄薄的小人書本身其實並沒有帶給孩子多少東西,它出現在一個孩子單調而貧乏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一個年輕生命深處潛在的探究新知的慾望,把一個少年閲讀文字的興趣,充分地點燃和釋放出來了,可以説閲讀兒童書籍,是孩子人生真正學習生活的開始。

人的精神成長和生理髮育是一樣的,對“營養”的需求也是分階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就該讀特定的名家名著,一旦錯過了這個閲讀階段,我們不但會失去閲讀的慾望,而且難以吸收特定成長階段所需要的“精神營養”。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讀什麼樣的書,這應當成為學生閲讀的重要原則。

不要像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否則你只能成為一般人。如果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你想成為不同一般的人,但你卻一直俗不可耐,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一樣工作,一樣的追求,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早九晚五,一樣的春種秋收,你憑什麼可以成為不同一般的人!

平凡之人,做不平凡之事,打破常規,成為常態。

一般情況下,大家喜歡經營自己的職業,特別是級別、待遇、房子、車子等,我卻經常忘掉這些,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刷新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給自己制定一些不可思議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實現它,自己給自己一些驚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的自我獎賞。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只能“在其位,謀其政”而已,但僅僅如此,肯定只能成為一般的人。我必須除此之外,種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裏,常常意外地長出個性的花,特別的草,儘管打不了多少糧食,卻往往給你意外的收穫。

不斷的學習之中,越發現自己學問的淺薄,知識的粗疏。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把工作與休息區分分明,而我卻經常把它們混在一起,把勞動當休息,把學習當休息,把打掃衞生當成一種休息。把上課當成一種學習,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事業。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人生。

現實世界的一個小我,心靈世界的一個大我。改變世界,從改變自我開始,向李希貴同志學習!

篇五:《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學生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我們需要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需要閲讀這樣的名著。此書給我心靈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時給自己帶來了思考,本書裏面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一、對待學生要有大愛——寬容

書中,李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這是多麼深邃的思想呀,這又是多麼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啊。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而可愛的,卻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會滾落而破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孩子的自信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那我們的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學生養成自治的能力

“斯賓塞在《教育論》説過:“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而現在,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規矩在約束着孩子們,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順的小貓。而“讓教育從細節入手”,不是為了約束學生,管制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讓學生將良好的行為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品質和素養。

三、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

通過李老師由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看出,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向我們揭示了: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學習。這本書,不僅為我的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注入了時代鮮活的春水,而且他對教育的激情、痴情也點燃了我對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卻又是另一個新課程的開始,需要學習的更多更廣泛。今天讀了體會了李老師這句話,更清楚了學無止盡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李老師在書中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説教,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教育歷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我們教育過程中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如何把這些事情做好,成為學生成長的平台。我已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八個年頭,今後的路還很長很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為我照亮了今後的漫漫長路。教會了要把教育工作當做教育事業來對待,要不斷的學習,做一個智慧的教師,同時要把小事做好。

篇六:《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近日捧書李希貴先生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來芳香四溢,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先生在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高二(2)班的體育委員XX,從教室隔窗擲石頭打下大片核桃,被副校長帶到教導處,寫檢查,挖思想根源。並在大會上做檢討。但效果很失敗,因為他平時是位挺好的學生,打核桃的事雖不能説是“鬧着玩”,但肯定不是品質問題,讓他到校會上檢討,是不是有些太過分、太傷他的自尊了?

事過境遷,20多年過去了,那位打核桃的XXX當上了鄉鎮的黨委書記,有一天見了我,説:當年真是鬧着玩的。

他的話給我很大的觸動。

他們真的是鬧着玩的。但我們的老師卻總不肯跟孩子們“鬧着玩”,我們有時實在是太“認真”了。我們總是把孩子視為成人,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審視孩子類似“鬧着玩”的錯誤,結果就是“上綱上線”,就是道德品質的大是大非問題。其實,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和道德品質並沒有多大關係。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給予孩子一份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寬容。特別是對於特教戰線上的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對聽障孩子們更多的寬容。

聽障學生在與別人的交往上有很大的障礙,要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與他們做朋友。

如果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有耐心、有愛心,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變被動為主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教師來説擁有一顆愛心是很重要的,愛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有了愛心,教師才會懂得怎樣寬容學生。只有擁有了智慧的愛,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與學生達到真正的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互換。要想讓他們愉快地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或做人的準則,首先就得擺正你們之間的關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揚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係。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髮問;允許學生對老師提意見等,讓學生有話想説,有話敢説。這樣增進了我對學生的瞭解,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教學,更好地讓他們在各方面都有所發展。

對於學生中隨時出現的一些小錯誤,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這些問題的同時,多給學生一點寬容。“寬容”不是姑息、遷就、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學生的理解、尊重。從時間上、場合上、態度上、條件上、認識上寬容學生,讓學生有時間、有過程地認識錯誤,並給他們留有改正錯誤的餘地。要做到寬容:一是要真誠地傾聽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並加以分析,不要憑主觀臆斷或一面之詞去下結論;二是要熱心教育,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行為,正面引導,從鼓勵的角度去教育學生,使學生能正視存在的問題,鼓起勇氣去克服它;三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有機會申辯,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

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他們時間,給他們空間,他們應該可以撐起自己的傘,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篇七:《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XX是我高三時的語文教師,我則是老師的科代表。作為李老師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擁護者和實踐者,我有許多話要説,卻無從下筆。當我讀完李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後,感慨萬千,高密四中時的那一段經歷又歷歷在目。現在僅以我再讀書時寫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來,作為對李老師的感激和對目前教育現狀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業,然後才是謀生的職業。如果僅僅把教育當作養家餬口的職業,那麼教材、課堂、備課作業、學生等等自然就成為我們掙錢的工具。心中沒有對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學中就很難奉獻出一片愛心,教育就很難成功。人通過一份職業養家餬口,生存在世上;通過一份事業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時,愛心也就隨之而來;當學生把你當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時,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從尊重開始--尊重學生拉開了教育的序幕,愛是教育的開端,學生自我成長是教育的過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對社會對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是教育完美的結局。

4、學校的主人是老師和全體學生,領導則是公僕。尊重老師,才能使老師迸發出幹勁;理解學生,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成。

5、大雪無痕,教育無跡。教育給人帶來的是知識是思想,更是靈魂的洗禮。高密四中留給我的則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為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學生道歉了嗎?勇敢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來折服學生比用“師道尊嚴”的古訓來壓服學生更強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靈,而不是向孩子灌輸無用的知識。對犯錯誤的學生一定要慎重處理,否則,一不小心,我們傷害的不僅是學生的自尊心,還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8、希望每一位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考慮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來,我們更應該向學生傳授學習的理念和處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應當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因為動力是學生自我成長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學生應該敞開心扉。用心靈來感動心靈,遠比約束一羣思想各異的孩子容易。

10、對與初次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妨相信他的辯解,給他一次矇混過關的機會。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愛護心靈,而不是懲罰錯誤。

11、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用來約束學生不犯錯誤的,而不是用來懲罰犯錯誤的學生的。但當學生真的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時,我們就需要認真思考:學生為什麼會犯錯誤?我們當老師的有錯在哪裏?

12、競爭才是成功管理的第一要務,但競爭必須是在規定的範圍之內。如果出現了無序的惡性競爭,那麼你的管理是失敗的。

13、校長管理的最高境界:讓每一個學生都以母校為榮,讓每一位教師都以校為家。

篇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泰格爾在他的詩中説過:“瀑布一旦有了自由,便有了歌聲。”是的,自由對一個學生來説,對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管理來説,更是尤為重要。

正因如此,當我看到希貴校長的這樣《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時,我一下子就被這本書的名字震撼到了。是啊,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能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呢?曾記得在一本教育雜誌上看到,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只因為喜歡爬樹,在樣園裏也爬樹,而被學校勒令退學。放眼環視我們的教育現狀,在我們的校園裏,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級裏進行管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大範圍地存在,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被生生壓抑,學校讓往左轉就得往左轉,學校讓往右轉就得往右轉。於是,孩子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麼。當然,也還有另一些孩子,在這種高壓之下變得叛逆、情緒極度焦躁,身心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最終走向極端的行為。

細思極恐,孩子的這些表現難道與我們的教育不無關係嗎?我們難道沒有表任和良知去改變這種狀態嗎?希貴校長在他的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説得多麼好呀!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他們愛、信任與尊重,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進入到高年級,學生的做事能力越來越強。如果放手把教學工作中的一些事務安排給孩子們,既是對他們的一個鍛鍊,又能減輕老師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負擔,一舉兩得。所以,在開學期,我就計劃本學期一定要好好培養我的語文小班幹。開學第一課上,我就向孩子們宣佈:本學期的語文課代表工作將實行每月輪換制,每月選一次課代表,由兩名同學合作完成。孩子們聽到我的消息,顯得非常興奮,小眼睛裏充滿的期待。其實,我知道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幹部”夢。但是,很多時候實際上很多小班幹是形同虛設的,既在班裏起不到引領作用,又不能給老師很好的幫助,最後很多同學心中對小班乾的工作不滿,但又沒有一個真正的“班幹”橫空出世,導致班裏形成不了一個很好的班風,學生整體消極怠工,羣龍無首。細思原因,其實是很多小班乾的職責不明,職權過大,工作欠具體導致的。通俗一點來説,就是班幹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考慮到這一點,我決定先要明確小班乾的職權。

第一屆語文課代表和組長選出來了,一班是餘展晴和王鐸雲,二班是孫靖雯和臧舜禹。下課之後,我立即把這些“新官”們組織在一起,明確了職責。課代表的工作主要是收發作業,每天晚自習和週日返校時要將學生的作業收齊,並統計好上交人數、未交人員名單;每天上課之前要組織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其中一名課代表要提前詢問老師朗讀內容,並負責領讀。另一名課代表則幫助老師做好上課準備,如下發作業本、打開大屏幕、準備好PPT這三項工作。而組長的工作就是負責把作業收齊,統計好本組的作業完成情況,上報課代表,同時在小組活動中起到組織引領作用。另外,我還特設了一個小助手的職位,主要是怕課代表工作太多,增加孩子的負責,這位小助手要幫助我統計上課發言比例以及上課請假、遲到、早退等情況。最後,我將課代表、組長、小助手的名單、工作範疇用A4紙打印好,張貼在班級公告欄裏,既有滿滿的儀式感又利於他們明晰自己的工作。

當然,小班乾的培養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屆小班幹分配下去不久,兩個班的小班幹就明顯表現出不同的積極性,2班的雯雯和大禹各項工作都安排得當,很快2班的作業、課前朗讀就得表現得井井有條,這兩位同學在班裏也漸漸樹立起了威信,但是一班的鐸雲和展晴就不行了,不僅課前準備無法準備充分,連作業也沒法上交,鬧得我很窩火。怎麼辦?是叫過來大聲訓斥一番,還是另想策略?我把他們訓一通能管用嗎?顯然是不行的,孩子的責任意識不是訓一頓就能有效果的。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再三告訴自己:小班幹是培養出來的,出現問題是正常的,正因為孩子還小,責任意識還不夠強,所以才需要我們去培養。想到這裏,我把1班的兩位小班幹叫到了身邊,詢問了他們這初當課代表的感受,他們竟一下子意識到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這令我驚詫。看來他們還是有責任意識的,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缺乏恆心和毅力。於是,我把課代表的任務細分表拿出來,再次指導他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這下他們表示明白了。令人欣喜的是,接下來的一個月任期內,這兩名小課代表做得非常出色,幫了我不少大忙。

可是,也正是由於第一屆課代表的工作太出色,結果導致一個月後的我非常糾結,第一屆小課代表的培養工作剛剛初見成效,可是開學期我可是承諾他們一個月後要重新選舉的呀!我不捨得了,我猶豫了,因為我擔心第二屆的小課代表不如第一屆的做得好,也擔心因為換屆會打擊第一屆的課代表,從此他們就不再那樣興致勃勃,積極做事了。可是,一想到當我宣佈每月選舉一次課代表時,那麼多閃亮的、充滿期待的眼睛,我決定忍痛割愛,重新選舉,自願報名。當我把這個消息宣佈出去的時候,全班一片歡呼,可是,除了第一任的兩個得力小助手,我的心裏也有些心疼他們。怎麼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大聲説道:“新一屆課代表選出來了,但是不代表上一屆課代表的工作結束了,因為,你們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等着你們去完成,那就是——負責培訓新一屆的課代表!希望你們能把這項工作做好!”頓時,那兩雙黯然傷神的眼眸突然亮起來了,驕傲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臉上。那一刻,我心中的石頭悄然落地。下課了,新一屆課代表興奮地跑過來問我:“老師,我們要做什麼?”我意味深長地笑了:“你們去找上一屆課代表去吧!”轉眼,他們已經棄我而去,圍在老課代表的身邊問長問短去了。

一學期下來,1班2班的語文課代表分別換了三屆,但是總歸,每一屆小幹部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到有條不紊。反過來,小幹部的工作又促進了這些孩子們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為其他學生樹立了充滿正能量的榜樣。孩子們自己管自己,從另一個側面又樹立了老師的威信,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好事情。而我也更加堅信了一點,那就是小班乾的培養,重在培養,而不是坐享其成,沒有天生會當班乾的學生。只要我們堅信這一點,我們的工作會更加得心應手的。

有人説,愛情就像手裏的沙子,攥的越緊,流的越快,握不住的沙,乾脆揚了它。其實,學生又何嘗不是呢?他們亦如我們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緊,他越叛逆,與其這樣,不如放手去愛他。放手讓學生去做,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信任與尊重,給予他們足夠自主的空間,也許他們會還我們一個又一個驚喜的!

篇九:《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光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的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就應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篇十:《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霍姆斯説: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有幸拜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一股清風撲面而來,是那麼的清新。這本書是他多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潛心實踐的結果,是他理論和實踐的結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體現。他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他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

讀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我們的教育大有可為。他書中的文字能驅走諸多教育天空的陰霾,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絢麗的陽光。你看這些文字,是春雨無聲滋潤了物——教育

無痕,是不動聲色的教育。一切教育都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呼喚原生態教育。

在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屆青歌賽團體組複賽第七場的比賽場上,“阿鵬”,一位來自雲南的原聲態歌手,卻用他最質樸最單純的全身心的演唱風格,完美而透徹的詮釋了他用“舒服”的感覺來演唱的他家鄉的民謠,而阿鵬接下來説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這句話讓大家更覺他的樸實和可愛。阿鵬用他最直接最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標準:唱者要唱得舒服,聽者才聽得舒服。沒有經過正規嚴格的訓練,沒有經過名家悉心的指導,他憑什麼拿走了這麼高的分數,他憑什麼打動全國這麼多聽眾的心?

因為他覺得唱歌是件幸福、自由、快樂的事,這就是他的動力,所以他能全身心地唱出心中的感受。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多數與道德品質並沒有多大關係。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讓學生們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重要。不佔用學生自主的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的特徵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的特徵是生態化、多元化。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侖美奐。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裏形成的。所以最好的教育應當是着眼於孩子一生髮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只有活躍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恆。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願我們能為“把這個簡單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賞孩子們,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由、快樂、幸福的學習吧!

篇十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捧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覆思量,只覺一陣春風撲面而來,能找到這樣一本亦師亦友的原生態教育書籍暢讀,實乃讓人無比愜意之事。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而在閲讀此書時,李老師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為我答疑解惑。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以時間為序,以樸實無華的簡潔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從鄉村中學普通教師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學校長、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地級市教育局局長,最後成為當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詮釋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讀書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於他對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在全書中,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對教育獨特的感悟與思考,那點滴心語,可謂畫龍點睛。這三條主線分別是教育線、教學線和管理線,而統領這三者的便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可貴思想。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注重閲讀

書是時代前進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隨着時代的發展,把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的觀念已經陳舊了,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新的知識和信息不斷增加,人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受教育,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黨的十六大提倡全民學習、建設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課程素養、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等,都需要通過博覽羣書來達到知識更新和自我提升。隨着新課程的推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師曾經擁有的較為豐富的知識,已經難以面對現代的學生了,教材及參考書籍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單一講課、灌輸更不能適應當前的教改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式的需要,每位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讀書,不斷提高地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才能培養出時代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

二、關注學生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應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信仰和幸福負責。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1、把學生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充滿民主、平等。

以前,有的老師都認為只要搞好學習,再“厲害”一點學生也會諒解。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並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後,隱藏的是怨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學習。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為民族的明天準備素質的教育。要讓孩子一生能夠持續地學習,能夠有尊嚴、高質量地生活,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瞭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

2、評價不但要換方法,更要換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着眼於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説“我能行”!在這一方面,我們原來的班級也搞過類似的嘗試——“我能行!”,但十分慚愧,效果不佳,回想起來,關鍵原因是我的工作浮於表面,沒有落實好,沒有聯繫實際。

3、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變堵截反對為提倡誘導

只要你蹲下來,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眼裏的世界不一樣,你就能學會理解孩子。孩子們犯的錯誤,常常是“美麗的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我們的工作習慣於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從成人的視角對孩子提出種種要求,設定展目標,生硬灌輸、呆板説教,強迫孩子接受--猶如預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學生的體形。身高統統塞到這個模子裏,結果必然是要麼鑄造出畸形的人格;要麼鑄造出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要麼傷害學生的心靈,形成終生難以彌合的傷痕。

4、讓孩子們喜歡學習

①歸還學生思維

讓課堂成為學生演練思維體操的舞台。對歸還學生主體地位來説,核心的問題,是把學生思維的過程,歸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研究,哪一個過程應該放給學生去思考。

②把認知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過去我們喜歡把結果告訴學生,現在我們應該把探索的過程,全部的經歷留給學生。

③讓知識既是目的,更應該成為獲取新知識的工具。

經驗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生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週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而首先是不能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我們能否把運用知識、方法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工具,作為衡量我們老師教學方法的一種依據?

三、學會思考

李老師又説:“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他講到,我們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幹什麼,再推想50歲、40歲直到今天。他特別舉到了一個鮮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視名主持人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突然從央視節目中消失,到國外進修去了。今天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靠得是自身修養,從戰略的角度講,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楊瀾的忙。

在實際校園裏,我們有的是一些雖然年輕,但已經暫露頭角的老師,有的老師還是教育界的專家,所教的學生有多少都已經上了北大、清華或其他重點大學,學生是發展了,成功了,但是教師自身卻沒有很大的發展。究其原因,在於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終點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樣,遲遲不發,或者是出發之後又猶豫不決,瞪眼看着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這也驗證了一句哲理: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試想我們今天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天埋頭於煩瑣的工作,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十年、二十年後的我們抑或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教師、教育家。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缺乏“終點思考”。

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深深地懂得:我們老師應該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更成熟。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和寬容,善待學生的“黑點”並加以正確地引導。教育的藝術就在於善於撥開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幫助學生體味到上進及學習進步時的歡樂,誘發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我在讀書實踐中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也嘗試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實現或擁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會繼續為自由呼吸的教育貢獻一份微薄之力。現在讓我們懷着夢想,付諸實踐,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實踐吧!

篇十二:《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

寒假期間,我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受到了極大的啟迪。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講述的都是他曾經親身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引發讀者不同的思考。

“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寥寥幾句就把教育這個深奧的概念闡釋出來,簡單而易接受,是啊,教育就是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要做幸福教師。

幸福感從何而來,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幸福、快樂地活着,其實要真正地尋找幸福,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自己深刻地找尋了原因:主要看自己的心態,教師的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健康的心態。當我們走進教室時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個個美好的期待;從工作壓力來看,讓生佩服,讓家長欣慰;從工資待遇來看,我們一點不比機關幹部少;從社會地位來看,我們在社會上享受的別人讚許的目光……所有的這些有什麼理由我們不幸福呢?

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稱職嗎?否也。靜下心來教書,這幾個字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堅持再堅持。我缺的就是耐心,當我們面對孩子沒有耐心時,不妨想想此時面對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什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不妨試着改變自己的態度。用一顆慈愛的心去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學生當成最真誠的朋友,我們面對孩子時就不能靜下心來,容易衝動,主要取決於心態,我們把學生看作“花仙子”,學生就會無憂無慮地生活學習,自己也會生活在快樂的境界裏,反之把學生看作“仙人掌”,我們也會生活在恐怖的境界裏,所以教師的心態,完全掌控於學生的心態,要用自己的愛,感化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要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教學上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新形式下的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死教課本的知識了,而是要求教師對於各學科知識的掌握都要做到胸有成竹,把教材靈活化、系統化。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探索新的知識,做學生心目中的“超人”。

每個學生都是開心快樂的,我們只有找到幸福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再調皮的學生他也會被老師的愛感化的,時刻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時代在變遷,教育在改革,教師應該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臨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備好每一節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和每一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多讀幾本好書,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讓我們大家齊勉之!

篇十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裏,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説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説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閲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閲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着我的心靈,影響着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説:“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

篇十四:《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讀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觸頗深,特別是書中寫到“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這個篇章時,使我認識到在我身上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下處理好了這件事情。他在書中寫到“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綱上線’,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麼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平時我們一直強調對學生民主、平等,其實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現在面對着應試的氛圍,時常我們就會用成績去判斷學生在各方面的優劣。大致的觀點是,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不會犯錯誤,因為他們勤奮好學,沒有時間精力去犯錯誤;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往往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惹事生非,搗亂出錯的往往都是他們。於是,我們看學生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也許我們不但不會去責罵,有時老師還為他們開脱責任。可是,如果是成績差的學生犯了錯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但要寫檢查,還要順便教育幾句:你看你,為什麼成績差?就是因為沒有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調皮搗蛋。成績好的學生不僅從老師那裏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成績差的學生恐怕就只能領略一下寒風般的凜冽,不把過去所犯的錯一併算總帳就已經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賞孩子等於孩子的成功。作為人師,當教鞭揚起時,“再忍忍”;當耐心快丟棄時,“再等等”;當粗俗的語言要出口時,“再留留”;當學生走神時,“先停停”;當學生出錯時,“再想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悄悄告訴學生他的優點,悄悄告訴學生你對他的喜歡,悄悄提醒他的錯,悄悄傳遞你的愛,你會發現,學生正在悄悄改變,數學課堂會成為快樂的學習園地。

學生在意的是我們對他們那一剎那的肯定性的評價,良性的謊言也會激勵學生向前奮鬥一段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良言美語,少些狂風驟雨。你會發現,其實每個學生都很美麗,只是我們沒有發覺罷了。做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們的眼睛裏。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

“建立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和孩子們平等的交流,讓孩子們在校園裏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願望。

篇十五:《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李希貴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在書中,李老師緊緊抓住三條主線: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李老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於他對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一個無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對待。決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

這樣對孩子不公平,我們要善待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把孩子們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麼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們去品讀。

篇十六:《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在閲讀中國當代家叢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時,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希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以時間為序,以樸實無華的簡潔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從鄉村中學普通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學校長、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地級市教育局局長,最後成為當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詮釋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於他對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一)閲讀豐富自我

李説:“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從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到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從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到拿破崙的《成功的策略》……從教育理論專著到其它各類書籍,李老師從不同種類的書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將其用於教學、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李老師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鐘”、“朝陽讀書計劃”、“百萬人家盡讀書”、“親子共成長”等一系列別具一格的讀書活動。李老師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讀李老師,收穫的不僅僅是對作者那種原生態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為他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説而感動。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再高深的學問也是從字母學起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讀這一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一次性讀完的,讀好後,又忍不住在某些章節、某些語句上做了些許標記。

(二)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

李老師的一句話讀了以後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説:“不重複自己,需要可貴的自醒;不重複別人,則更需要自信。”

(三)“終點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師又説:“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他講到,我們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幹什麼,再推想50歲、40歲直到今天。他特別舉到了一個鮮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視名主持人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突然從央視節目中消失,到國外進修去了。今天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靠得是自身修養,從戰略的角度講,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楊瀾的忙。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終點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樣,遲遲不發,或者是出發之後又猶豫不決,瞪眼看着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這也驗證了一句哲理: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試想我們今天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天埋頭於煩瑣的工作,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十年、二十年後的我們抑或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教師、教育家。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缺乏“終點思考”。

(四)原生態教育語言摘錄

讀李老師的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我們的教育大有可為。他書中的文字能驅走諸多教育天空的陰霾,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絢麗的陽光。你看這些文字――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

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

評價的尺子越多,好學生就越多。

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須從細節入手,然後才能塑造出注重細節的學生。

不佔用學生自主的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工業的特徵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的特徵是生態化、多元化。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裏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應當是着眼於孩子一生髮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

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

只有活躍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恆。

……

(五)博愛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尚教師,更要以寬廣的胸懷博愛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並不意味着遷就放鬆,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願望是受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儘量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真誠地慷慨地去讚賞他們,就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向上。曾記得一位優秀教師説過這樣一句話:打着燈籠尋找學生的優點,用顯微鏡來觀查學生的“閃光點”,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俗話説:“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教師一味苛求學生,以貓對老鼠的姿態而自居,到頭來只能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現實中,經常看到許多活潑好動,雖有些毛病,但渾身上下充滿靈氣的學生被一些“嚴師”訓教之後,“效果”顯著,這些學生變得温順安靜了,由“敢想敢説敢做”變得“叫我説什麼就説什麼,不讓做的事不做”,或者乾脆“做了也不讓你知道”。有些教師把這種轉變效果視為成績,至於學生們的將來如何,他們則很少考慮。像這樣,教師只是把活潑變得安靜,把學生個性的東西“壓榨”成共性的東西還不那麼可怕,可怕的是教師的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阻礙了學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創新人才的產生。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叫巴甫裏克的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是一個活潑的、好動的、好奇心強的孩子,而過了不久,他就變得沉默寡言,過分地守紀律,聽話和膽小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師經常憤怒和過分地嚴格,並把他定為“思維遲鈍的兒童”廣為宣傳,直到小巴甫裏克國小四年級畢業時也沒有什麼好轉。到了中學以後,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學老師才把小巴甫裏克的才能發揮出來,後來巴甫裏克成為一位農藝師。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小巴甫裏克從一入學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師,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潛能得到開發,也許他還有可能成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學家呢。

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讓我們都捧起書來吧!做一個閲讀者,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閲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做一個閲讀者,為了教育的發展;做一個閲讀者,為了民族的崛起!

篇十七:《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當老師這麼多年,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篇十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捧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覆思量,只覺一陣春風撲面而來。能找到這樣一本亦師亦友的原生態教育書籍暢讀,實乃讓人無比愜意之事。李老師以不加粉飾卻飽含智慧的語言,將自己成長的點滴故事,讓自己感動的林林總總,無數的經驗教訓記錄在此書中,為我們詮釋了一幅幅真實動人的教育圖景。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是意味深長,如師長諄諄教誨。在此,特向您--孫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不是您,我有可能至今也無緣結識此書。

在全書中,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對教育獨特的感悟與思考,那點滴心語,可謂畫龍點睛。這三條主線分別是教育線、教學線和管理線,而統領這三者的便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可貴思想。我們學校的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與李老師是不謀而合,它使我加深了對工作的理解,更加強了對您的敬佩。

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注重閲讀

要注重閲讀,善於在閲讀中尋找智慧。讀書與實踐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源泉。書,能給人智慧和力量,能開闊人的視野和博大人的襟懷,也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能使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感悟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因此,哪裏有教育,就應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

二、關注學生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教育工作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應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信仰和幸福負責。

1、把學生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充滿民主、平等。

以前,有的老師都認為只要搞好學習,再“厲害”一點學生也會諒解。但學生對老師的“好心”“苦心”並不買賬。在老實聽話的背後,隱藏的是怨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學習。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為民族的明天準備素質的教育。要讓孩子一生能夠持續地學習,能夠有尊嚴、高質量地生活,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瞭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

2、評價不但要換方法,更要換思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着眼於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説“我能行”!在這一方面,我們原來的班級也搞過類似的嘗試--“我能行!”,但十分慚愧,效果不佳,回想起來,關鍵原因是我的工作浮於表面,沒有落實好,沒有聯繫實際。

3、蹲下來和孩子説話--變堵截反對為提倡誘導

只要你蹲下來,試着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眼裏的世界不一樣,你就能學會理解孩子。孩子們犯的錯誤,常常是“美麗的錯誤”,是成長中的必然。我們的工作習慣於站在成人的立場上,從成人的視角對孩子提出種種要求,設定展目標,生硬灌輸、呆板説教,強迫孩子接受--猶如預先做好了模子,不管學生的體形。身高統統塞到這個模子裏,結果必然是要麼鑄造出畸形的人格;要麼鑄造出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要麼傷害學生的心靈,形成終生難以彌合的傷痕。

4、讓孩子們喜歡學習

①歸還學生思維

讓課堂成為學生演練思維體操的舞台。對歸還學生主體地位來説,核心的問題,是把學生思維的過程,歸還給學生。這是我們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研究,哪一個過程應該放給學生去思考。

②把認知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過去我們喜歡把結果告訴學生,現在我們應該把探索的過程,全部的經歷留給學生。

③讓知識既是目的,更應該成為獲取新知識的工具。

經驗告訴我們,兒童在學生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週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而首先是不能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我們能否把運用知識、方法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工具,作為衡量我們老師教學方法的一種依據?

三、成就教師

1、要讓每一位老師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2、創建一杆“公平秤”,盡最大可能地避開個人情感的影響。

這樣老師們無須考慮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要認真幹好本職工作,自然會獲得你應該獲得的回報。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環,每個人都各得其所,所有工作環環相扣。

3、名師推動工程

一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成就自我!只有調動教師“成為重要人物”的慾望,才能在漫長人生道路上激勵其不斷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可否策劃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活動以激勵教師成為“英雄”,把教職工的成就以文件、通報等形式予以大力表彰。讓老師們都時刻感受到自有成就感。

四、人文管理

領導應該是“經銷希望”、“組織才華和開發才華”的人。

1、轉變觀念

實施教育思想的領導。成功的領導者應目光始終盯着前方的人;是能夠看到前景、播種希望的人;是善於用人之長、容人之短,能及時提出新的目標並帶領屬下去達成目標的人;是善於從實際出發,要敢於創新,敢於想別人所沒有想到的。

2、在管理中,要讓每一位老師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建立多把尺子、多種標準、在發展中評價的方式;立足有利於老師走個性發展之路,讓每一位老師都感到自己很重要。

3、建立良好的機制

機制的建立應從提倡切入,機制活了,方方面面就會“自動”起來。作為領導,也就能解脱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與反思。

4、抓好落腳點。

實事求是的思維方法,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發容易,落腳難,是許多工作的開展的共性。到底什麼原因造成的?有可觀的,也有主觀的,如果是主觀原因造成的,我們應盡力克服與避免。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分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願我們能為“把這個簡單的事情做好”而努力!最後引用瑪麗?凱的話結束此文,"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MSN(中國大學網)

篇十九:《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霍姆斯説: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什麼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篇二十:《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這兩週學校要我們到網上下載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讓我們好好學習學習。於是我就拜讀了李老師的書,原以為和其它的教育學專著一樣講一些大道理、説一些空話而已,我一開始只不過是抱着好奇的心理翻翻而已,誰曾想看着看着,卻怎麼也不想放下它,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李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掩卷沉思,反思自己十幾年來的教學經歷,感慨頗多。

回到書中讀李老師的文章,在受啟發的同時,都會有一些很深的感觸。他的文章中沒有很深的大道理,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是在跟讀者侃侃而談,有什麼説什麼,直來直去,親切自然,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教育的道理和方法。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麼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我佩服李老師,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展着想,我想能成為李老師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還有一點在李老師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老師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説:“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我不禁自問,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了嗎?下學期我要在學生課外閲讀上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把課外閲讀引入課堂,“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閲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閲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當看到李老師引用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時,我更增強了教學改革的信心。

書中的內容讓我的大腦進行了全新的理念更新,也正是從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我希望自己在李希貴老師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會從狹隘走向廣闊。

書看到一大半,我已經被李局長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歎了。在拿到這本書之前,還以為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為自己立傳罷了,讀着讀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熱情所鼓舞,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闊斧地改革,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緣於一顆誠摯地熱愛教育的心靈。

這段時間來,我在讀書實踐中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也嘗試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實現或擁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會繼續為自由呼吸的教育貢獻一份微薄之力。現在,讓我們懷着夢想,付諸實踐,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實踐吧。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最後,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吧,“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篇二十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讀了當代教育家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來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從平等開始

學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師生關係才是有助於教育成功、有助於學生髮展的師生關係,教育活動應當建立在平等的人際關係框架裏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師的民主意識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有裨益。

二、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於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

書中講到學習語文時“讓學生當一當老師”,讓學生把語文課當成自己的自留地,讓學生參與語文教與學的全過程,從備課、講課、疑難問題解答、命題考試、講評,全有學生自己“演戲”。年底考試,語文成績卻非常好!在語文課上試驗的“包產到户”,解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問題。由此看來,一切的教育都應當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語文到底是怎麼學會的?不正是因為沒有了教師“口若懸河”的分析講解,沒有了教師填鴨式的機械訓練,才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嗎?就像幼兒學走路,的確需要扶持,但決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學會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鬆開扶持的雙手以後。

篇二十二:《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教育家李希貴提出“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吸引着我,一連串的問題冒出來“什麼是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就這樣,我懷揣着好奇心和求知慾讀完了這本著作。每讀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如同給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彷彿我在與大教育家促膝長談一般,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的更新完善。

我是一名懷揣着夢想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我的教學經驗雖然尚淺,但我卻擁有着無限大的激情。學校領導信任我,任命我為四年級的班主任。但或許是我低估了四年級的教學難度,沒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準備,有時真的覺得,自己就如同一台工作機器,要面對處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來的“糾紛”。面對41個古靈精怪的小傢伙,我居然開始有些束手無策了。無奈之下,我學着“偽裝”自己,戴上“嚴厲”的面具。孩子們每一個細微的小動作,都會立刻盡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動動鉛筆,諸如此類的“小細節”我都是不被允許的。但是我漸漸發現自己的方法有些顧此失彼,我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的他們,好動、好玩兒、都是他們的特點。在這一時期,我若硬是要求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他們自然無法達到我的要求,這不僅會讓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也會使我和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和隔閡,百害而無一利!

而李希貴老師所説的“有點落葉怕什麼”卻使我茅塞頓開。是呀,樹葉,隨風而落,會飄到屋頂、會飄去湖邊、哪有撿完的道理!試想一下,一名年輕的教師怎麼還能拿着老一套的教育理念來育人呢?太落後了!再試想一下,有點落葉怕什麼,那麼孩子們在課堂上有點不違紀的小動作又怕什麼呢?

素質教育,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可開發可創造的地方。我們班的學生是多才多藝的,但我把優秀的標準單純定為學習,導致很多孩子只能是偷着畫畫、摺紙。李希貴老師再次為我帶來了一方清泉:哪裏閃光就打造哪裏。我們班有一名男孩,特別調皮,甚至有些多動,我疲於對他錯誤的糾正,對他特長的開發很疏忽,但有一點,這個孩子畫畫非常棒,在班裏數一數二。現在想來,這名學生不正是未來的達芬奇嗎,我評價學生的標尺太窄了,差點扼殺了他。

教育是一門藝術,人人都在探索。我是一名新教師,擁有書本上的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在實際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細節要慢慢體會、琢磨,在實踐中慢慢成長。努力使我的學生在自由呼吸下成長,使我的學生成長為幸福的人。

篇二十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教育,總是讓人感覺是那麼遠大又似沉重的話題,能讓教育自由呼吸,那是多麼令人嚮往啊!最初也是這個原因,吸引我要認真讀一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走進李希貴老師的教育課堂,深深的感到:原來教師可以這般自由,學生也可以這樣自由,如此自由的教師和學生,怎會沒有教育的自由呼吸呢?

“教育”,這個內容好像有點大了。是啊,雖然自己是教師,可真的一直不敢輕言教育,總感覺“教育”是領導者的事兒,而自己只是從事着與教育有關的一份工作而已。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覺得,我所從事的不是與教育有關,而是就是教育!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就是這句話,讓自己瞬間有份感動和責任,有點微微波瀾和“蠢蠢欲動”。雖然我知道真愛和寬容背後的辛苦和付出,但我還是慶幸自己在教育的軌道上不曾脱軌。

“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師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身為教師,對教育的萬分熱愛和忠誠,不如對學生的十分真心和愛護更有意義!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於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真所謂“言傳不如身教”,絞盡腦汁追尋課堂環節的完美,不如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給學生一份本真的生活課堂,真愛為基礎的“無心插柳”怎能不是“柳成蔭”呢?

“其實,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部分和道德品質並沒有多大關係。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給予孩子一份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寬容”。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學校是每個人可以犯錯誤的地方”,那麼我想,老師就應該是能給予犯錯誤的學生最大寬容的人。“讓孩子們學會從自己的差錯中獲得真知是教師的本分”。

如此看來,教育並非空口而談,也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遙不能及,只要我夠真誠,有真愛;夠善良,有寬容,那麼,身為教師的我每一天都在與教育同行。

篇二十四:《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的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分享:

篇二十五:《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着作的時候,我不禁感歎於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後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敍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説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麼我願意讀完這本書,並有衝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國小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鬥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裏就是去閲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於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於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閲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通過閲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閲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捨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閲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並且知道應該斷然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