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0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

書名一直聽説,總感覺應該是一種歷史類圖書,像是要介紹穆斯林的風俗習慣,就從來沒有拿起來讀過,真正讀完還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禮》背景置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奇特的經歷,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讀完後,書中的那些鮮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韓新月、楚雁潮、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等等,總是盤旋在腦海之中,印象深刻,揮之不去。

整部書結構安排的非常巧妙,以“玉”、“月”為每章的標題,交織在一起,在小説的結尾又合二為一。小説情節緊湊,高潮迭起,總是能不斷地吸引讀者,不斷地讀下去。尤其是韓新月的身世之謎,深深地吸引着讀者看下去,去解開這個謎團。此外,異於漢族的回族伊斯蘭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説的一個亮點。讀這本書之前,我幾乎很少真正瞭解穆斯林這個民族,甚至對他們頗有誤解,印象中他們是滿臉鬍子、頭戴白色小帽、行動有些怪異甚至讓人有點害怕的一個羣體。看了這本書之後,對這個民族有了新的認識,回族人很愛乾淨,無論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的習俗和禮儀,還是他們在生活方面非常講究節制。

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懂得什麼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啟迪我們,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

早在三週前就看完了這本書——《穆斯林的葬禮》,當時看完後心裏感覺很沉重,讓我無從下筆,所以,直到今天才寫下這篇讀後感。想到書中講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的愛情悲劇,心裏還是很難平靜下來。

冰心在給《穆斯林的葬禮》寫國際版的序言時,她説在讀這本書之前,幾乎對穆斯林一無所知。自己親自看過之後,我深深表示贊同,我缺乏對其他民族和宗教的瞭解。

小説大概講述了一個北京玉器家族兩代人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講述民國時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業的老字號和文化;講述北大燕園的景色,讓我對北大和學生時代有些感傷;講述避難倫敦,讓我想起上個世紀的世界戰爭。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主人公韓新月的命運和與楚雁潮老師之間的愛情。新月還是死了,帶着遺憾走了。但是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真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

一本厚厚的書,承載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3

我從小就是個書迷,幾乎看遍了我所有能看到的書,但一直沒有時間,也沒有毅力去看完一本完完整整的小説。那一天,妹妹帶來了一本厚厚的小説,説是專門為我借的。驚訝之餘,我第一次細細打量了這樣一本拿在手裏彷彿有着濃厚歲月滄桑的小説——《穆斯林的葬禮》。精緻的封面,引人入勝的介紹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我靜下心來,開始翻閲。令我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的文風那麼符合我的胃口,就好像一個赤腳走在遍佈荊棘的荒路上的人突然穿上了一雙舒服的鞋子,那種感覺是無法表達出來的,只能用心去體會。

書裏的文字,就像一件件華美的羽衣,不僅語言優美,韻味悠長,還經得起細細的推敲。它給我一種遠離人間,像是在另一個世界的感覺。清新脱俗,華麗精緻,既不庸俗,也不拖拉。這才是我一直想要閲讀的作品啊!

書裏的主人公韓子奇痴迷於玉,促使了他與樑君璧的婚姻,但是那是逆境中的自然結合,沒有愛情。但是在海外流浪十年之久讓他與樑冰玉惺惺相惜,產生感情,最終生得一女,新月。而她,又是另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了。她始終逃脱不了命運的安排,和自己相愛的人陰陽相隔,只有一首《梁祝》永永遠遠的陪着楚雁潮,陪着他寂寞的心……

這是一個悲劇,卻充滿着力量。也許是我還小,對於這本書的真正含義我理解得並不透徹,但是我無法否認對它的喜愛,它所表達的情感遠遠超出了文字本身,它的身上有着濃濃的民族氣息,它的身上烙着鮮明的時代的印記,成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的記憶。

我用了四天的休息時間將它看完,才發覺自己已深深陷入了霍達用文字編織的世界裏。那個似真似幻,欲語淚先流的世界,成為了我心中永遠的神聖。直至現在,那婉轉千回的故事仍似歷歷在目,只要腦中一想起它,各種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便會蜂擁而至,要思考好久才能回味過來,心中早已不復平靜。

指尖磨砂着精緻的封面,我的嘴角卻勾起了笑容,經典便是經典,只可永遠在心中珍藏。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4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保持着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起,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己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起。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愛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麼可能讓自己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只有樑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愛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5

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為背景,講訴琢玉大師韓子奇與其女兒韓新月兩代人糾葛纏繞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我讀這本書,一開始是被封面上僅小於題目字號的“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所吸引的,而“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又讓我很有一探究竟的慾望,是死了多少人呢?是多麼壯觀的葬禮呢?當我身臨其境時,才發現每一場葬禮,都是對讀者心靈上的一次凌遲。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欣賞它獨特的敍述方式,章節交錯,從“月夢”“玉魔”“月冷”“玉殤”到最後的“玉魂”“月別”,以月象徵純潔善良的韓新月,以玉影射視玉如命的韓子奇。而層層推進的章節標題更彰顯了故事伏筆重重,跌宕起伏的敍事風格。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當你讀的越深入、越細緻,就越能感受到作者於細微之處不易察覺卻又精心的佈置。就像在品一杯好茶,殘留着舌尖上的甘醇越往後越濃烈。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最欣賞它在人物方面精細深微的刻畫。沒有一個角色應當是完美的,你無法用“好人”“壞人”去界定,他們是你邊恨得牙癢癢,又邊憐惜的鮮活的存在。

韓子奇,在愛與責任的較量下,他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後者,然而卻終究無法擺脱愛情的魔障。深受民主自由思想薰陶的樑冰玉與智慧擔當的韓子奇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從未動過情念,然而當衝出束縛的牢籠,在異國他鄉戰亂流離的三年,他們卻毫無保留地相愛了。也許,愛便是在對的時間與你在一起。

可那又怎樣呢?愛有多麼深刻,痛就有多麼深刻。抗戰八年,作為韓子奇的妻子,樑君壁卻獨自一人帶着年幼的兒子撐起整個家。試想一下,一個女人,她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在國難當頭時每天懼怕着丈夫、妹妹與兒子、自己的死亡熬過八年光陰?而八年後,攜“夫”帶子回家的樑冰玉卻在親姐姐面前喊着人格尊嚴,這又是何等的殘忍?樑冰玉毅然決然地帶着自己的人格獨自離去,她是堅強的。韓子奇為着責任留下,幼小的韓新月卻從小失了親孃,受盡“新”孃的冷漠。

韓新月,似一彎清清的小溪潺潺地流動,滌淨了每個人的心田,似一陣春風吹綠了枝椏與春天,似天邊一彎皎潔明淨的新月。她的美,她的善,她與自己老師真誠純潔的愛,讓這本悲劇的書有了明快的樂調。

然而,正因為有樂,才襯得最後的葬禮多麼悲傷。她死了,連天上的月亮都好像要隕落了。

她長眠於地下,穆斯林的葬禮落幕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6

其實,我並不會寫讀後感。只是,為了擺脱這枯燥無味的假期而信手由韁的發發感慨,以減輕這種自然而然的鬱悶之情罷了。

記得看這本書時,正逢我出水痘而悶在房子裏,一邊是拿着鏡子看着臉上的水痘慢慢的消失,心裏感覺到一種難以名狀的欣喜和期盼;另一邊是由於好幾天沒有出過房門,沒有曬過太陽,一種無形的壓抑伴隨左右。好想出去兜兜風,嗅嗅陽光的味道和花草的清香,但我不能,我只能披着衣服,靜靜地站在窗口默默凝望遠方,在這種活動以外的時間,我看《穆斯林的葬禮》。

回想一下,《穆斯林的葬禮》到底帶給我什麼?是在為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悲劇而惋惜?還是在為韓子奇在婚姻上的懦弱而痛心呢?我不知道,冥冥之中,我總覺得霍達帶給了我一些很現實的東西。

在書中,我第一次瞭解了回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禮節。當然,這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葬禮的儀式。樑亦清死了,韓新月死了,“姑媽”死了,韓子奇死了,這些人的離去,怎能不使我對“葬禮”記憶深刻呢?雖然我曾經為他們傷感過,痛惜過,感慨過,流淚過,但它也帶給了我許多的思索。

也許此時,此年齡,信口開河的談論愛情似乎讓人感覺到我的稚嫩與單純。但它卻使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愛情才會幸福”?那些因為憐憫、因為同情、因為感恩而形成的婚姻是否存在真愛呢?為什麼愛情在世俗、在民族差異、在宗教信仰面前竟是如此的蒼白無力呢?我想誰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卻又權利去尋找自己的愛情。也許是因為生活,生活讓我們改變了太多。是生活讓愛情變成了婚姻,由婚姻組成了家庭,但也是因為生活,讓大多數人在壓力下湊合着過日子。我太年輕,不懂得什麼是真愛,在現實中,人總是要生活,這也許就是韓子奇為什麼割捨樑冰魚兒回到與樑君璧組成的家庭中的原因吧。

好了,寫到這,我無法再寫下去了。因為我沒有什麼更深的理解或有什麼能讓人引起思考的感慨。我看完《穆斯林的葬禮》的收穫是我還想再看一遍,至於這美其名曰的讀後感,權當我個人在這濃厚的氛圍中呼吸一點別的空氣,至於其他的意義,我覺得很寥寥,只是希望看到此文的人別見笑,本人就倍感欣慰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7

《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我也已讀過兩遍,第一遍是在大二的時候,沒看幾頁就被它迷住了,廢寢忘食地用了三天時間將其看完,真是一部好書呀,讓我第一次接觸了穆斯林的生活一些常識,以及有關玉的製作的專業知識,在我看來,只有專業的琢玉工匠才能如此精確的描述玉的林林總總,令我不得不驚歎與作者的敬業與專注。第二次讀就在今年春節前後,隨着年齡的增長,此次有了更深的感悟,隨着故事的發展,人喜吾亦喜,人悲吾亦哀。我也隨着故事的情節和作者一樣流下了不少淚花。

該書描寫了一個兩代人的愛情悲劇,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雖然表面看來是那麼的協調、平靜。悲劇是誰造成的?誰都沒有錯!只能説是造化弄人,命運不濟呀!韓子奇是苦的,他有愛卻不能愛,整個下半生都生活在妻子樑君壁的很與不饒恕之中;但樑君壁錯了嗎?不,她亦痛苦,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本民族不可饒恕的罪惡,卻不能痛快的解決,因為一邊是自己深愛的丈夫,奇哥哥,一邊是自己的親妹妹,玉兒,更何況他們竟然還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我們能理解,她對新月那複雜的情感,恨並愛着,折磨了丈夫、女兒,也折磨了自己;樑冰玉也是痛苦的,找到了真愛卻不能在一起,她背叛了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姐姐,與姐夫產生了感情,生下了女兒,卻不能給她母愛,只有痛苦地離開;韓天星是痛苦的,與他真心相愛的戀人,暗地裏被他親愛的母親拆散了,等到他知道真相時,又能怎樣呢?他不能戰勝命運的安排,因為他的妻子——那個深愛他的女人,就要為他生產了;韓新月也是痛苦的,她多麼想多麼想得到母愛呀!卻從來不能理解母親為什麼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母親?還要承受自己親生父母所留下的苦果。當她遇到了一個與她至死相愛的人——楚雁潮時,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卻擺在了他們頭上,在世俗與宗教的阻撓下,一切都將成為不可能,因為楚雁潮不是一個穆斯林。對這種不可能的妥協,作者只能是安排他們天地相隔。

讀完這個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同情與無奈之中。真想去質問作者,為什麼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卻又無法去責怪誰?真是有種窒息的感覺,讓人無從去發泄,即便時隔多日,今天提筆寫讀後感還是無法釋懷,真想跑到無人的曠野,去大叫一番,些許會舒服一些!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8

看完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我掩卷而思。我被小説引人入勝的情節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對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都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也被小説的精彩情節、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亦為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的愛情悲劇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書中以“玉”和“月”交叉展開來寫。只看目錄:月夢、月冷、玉緣……一種十分純淨、脱離凡俗的感覺油然而生。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這裏,可以看到樑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對自己事業的執着和對玉全身心的熱愛,也看到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有崇玉、愛玉、敬玉的情操。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時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説“謙謙君子,温潤如玉”,文中也隱隱流露出如玉般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係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後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着。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麼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着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説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裏,它和生命同在,它和靈魂同在。不管怎樣,緣分到來時就珍惜,把握現在,即使給不了太多的温暖,也不要去傷害。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簡單、真摯。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剎那芳華,轉瞬即逝,可是留在心裏的卻是永恆。人生就是一首歌,每一個曲調,都詮釋一種震撼。或許愛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的,讓念想在歲月中悠然綻放,凝成彼岸的遙望,緣來緣去,千般婉轉,終會羽化成蝶,妖嬈成塵世裏最美的絕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9

禁不住友人的強烈推薦,終於翻開《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過去的和現在的,兩條主線並行描述,到最終匯合,揭開所有的謎底,感歎作者的巧妙構思,令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讀這些文字就已然享受了,更別説情節扣人心絃,果然是本好書呀。

再説説劇中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悲劇,所以看的過程,心情略顯沉重。

最大的悲劇人物是碧兒,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嚴格恪守着穆斯林的教規。早年喪父,為了家業,嫁給了父親的徒弟韓子奇,碧兒不懂愛情,她認為教規最大,祖業最大,但是現實生活卻跟她開了天大的玩笑。因為時事的變遷,韓子奇娶了玉兒,並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邊,時刻提醒着她曾經的痛苦,但又不能恨新月,畢竟是胞妹的孩子,有着同樣的血脈,既愛又恨,複雜的情感,令新月對這個媽媽時常琢磨不定。最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卻原來嫁給了一個漢人。她最在意的兒子天星,因為她的從中作梗,拆散了一對情投意合的鴛鴦,非但沒有得到兒子的愛,卻只有兒子的怨恨。胞妹玉兒,因為她的不寬容,遠走他鄉,唯一的親人從此天涯兩隔。祖業“奇珍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裏——她不僅自己不幸,也給別人製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故事情節的起因,一切因她展開。玉兒的.遠走他鄉;天星沒有娶到真愛;當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孫得以抄家,抄走了韓子奇的畢生收藏,致韓子奇抱憾離開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隨着新月的離去成為最大的遺憾,令人唏噓不止。

韓子奇,天生對玉有着不解之緣,他的人生追求是玉。生活所迫,他誤打誤撞,跟隨了穆斯林教徒吐羅耶定,本以為人生所求,就是前往麥加朝覲,但是自從他在“奇珍齋”見到美輪美奐的玉器,他突然意識到,玉才是他的追求,他的生命。他為玉生,為玉死,只可歎生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新月,是書中的亮點,她是愛情的結晶,本來也將有一段浪漫動人的愛情,但是從她的出生,註定了悲劇的角色,即使有着清新可人的形象,聰慧敏捷的頭腦和善良温柔的性情,也沒能抵抗命運的安排。

玉兒,是所有角色中最讓人感到輕鬆的,比碧兒有文化、更多情,比韓子奇更勇敢,比新月能抗爭。她不隨波逐流,努力把握命運,雖然在感情上,屢受打擊,但是她沒有灰心放棄,反而更加勇敢地追求真愛,自愛、自尊、自立讓她活得比其他角色更充實、更成功!雖然她也經歷了早年喪父、中年無奈拋夫別女、晚年痛失愛女,但是她努力了,應該沒有遺憾了。

這本書圍繞穆斯林和玉展開故事情節,所有人物因對這兩個方面的追求或悲或喜,諸多的悲劇令我懷疑,是怪對信仰太執着?還是怪世態動盪,個人太渺小,相對國家的命運,根本無力掙脱。

我能理解穆斯林教徒一生傾其所有,只為到麥加朝覲,哪怕乞討着一路走過去,以成就其人生的輝煌時刻。他們內心只有,在外人看,也許他們窮困潦倒,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很富有。對信仰絕對的虔誠,內心是平靜的、祥和的、坦然的。

大多數的人是遊離於信仰與現實之間的,所以造成許多精神上的苦痛,除了吐羅耶定,其他角色都是悲情的。信仰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處理不好,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困擾。

個人認為,人活着只為“體驗”和“體現”。“體驗”是指,雖然人的結局都是一樣,但是活的過程千差萬別,體驗越多,過程越精彩,才不枉此生;“體現”是指個人價值的體現,“體驗”是自己的事,但是人畢竟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在自我“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儘自己的力量助人,影響環境、改變環境,造福更多的人,不圖流芳千古,只為造福子孫,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這種“體現”可大可小,依個人的能力,盡力而為。

人生不過如此!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0

《穆斯林的葬禮》簡直讓我的心都碎了。新月揪着我的心,讓我幾乎不敢再讀下去,我和韓子奇一樣害怕失去新月,和楚雁潮一樣捨不得新月,和韓天星一樣心疼新月。

《紅樓夢》裏賈寶玉把女孩子比作無價的寶珠,待結婚、蒼老了便漸漸成了死魚眼珠。《穆斯林的葬禮》裏的新月便是如林黛玉一樣的女孩,無價的寶珠,而且永遠的是一顆寶珠,全然沒有得到結婚、蒼老的折磨,沒有變成死魚眼珠的機會。這是詩意的願景,卻是命運的殘酷。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賈寶玉希望美好的都不散去,他貪心的可以,全然只顧自己的喜樂。他哪裏想過,黛玉竟是來還淚的。他哪裏想過黛玉憑什麼不該得到世俗的幸福,他根本沒有那份給黛玉幸福的自信!《穆斯林的葬禮》裏,韓子奇可否想過,新月怕也是來還淚的,全然是因為他的貪心和他的懦弱。

新月死了,我悲傷極了,我在韓子奇身上看到了如賈寶玉一般的貪心和懦弱。賈寶玉沒能救下晴雯,未來他也肯定救不下黛玉。而韓子奇守護不了愛情,害了女兒!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韓子奇啊,你執着的玉,離你而去。你愛着的玉兒,也離你而去。因為你太貪心了。你被玉控制着,離鄉背井。而你又被玉控制着,鎖死在博雅宅!你的玉,離了你,它們還是國寶,你的玉兒離了你,還是獨立的人。那麼你算得什麼?你的兒子未被你呵護,你的女兒未被你守護,你的妻子被你辜負,你的愛人被你息去了愛的光火!我知道你為什麼那麼害怕見到安拉了!

《穆斯林的葬禮》用詩歌一樣美麗的文字,述説着兩代人的命運和情感。我被優美的篇章所吸引,被動情的故事所牽絆,四個下午,我讀完了這本書,就好像跟着這些個人,度過了好幾個別樣的人生。

合上扉頁,我好想抱怨,但是讀的時候,我腦子裏一直有一句話:眾生皆苦!我無法去苛責樑君璧,也無法苛責韓子奇。因為我發現他們都是真誠有愛的人,儘管他們的缺點會帶給別人傷害,甚至為自己的命運埋下隱患,但我也不能苛責他們。因為他們就像普羅大眾一樣,有真有善有純有美,也有缺點。

韓子奇執着心太強,他到了失去一切,才認識了自己。

樑君璧性格強勢,是一個難以認錯的人,她像一把弓箭,總是把自己撐的滿滿的。少年喪父,家中長女,母親病弱,幼妹太小,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長姐了,她硬慣了,因為她知道温柔換不來温飽、換不來安逸,她把自己撐的滿滿的,就好像這樣能讓她憑白多出很多力氣,便可以撐住小小的家,保護得了妹妹和母親。哎,尋出她許多的好處,便對她也心疼起來了。她最後為新月所做的便可以看出,她其實是愛新月的,是真心的。只不過她硬慣了,她強勢慣了,她不知道女人該像水一樣温潤,潤澤她的兒女。她傷了女兒,其實也傷了兒子。歎歎!

《穆斯林的葬禮》中寫了幾段愛情,韓子奇和樑君璧、韓子奇和玉兒,他們三個人,誰也沒把自己整個奉獻給愛情。韓子奇更愛玉,玉痴!樑君璧更愛面子!玉兒呢?她是理想主義者,她更愛純粹!

年輕一輩的愛情:楚雁潮和韓新月,是純愛式的。但其實他們之間有太多的不能説,有太多善意的謊言了。韓天星和陳淑彥,只能説韓天星是一個好男人,但他和陳淑彥沒有愛情,他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沒有得到愛情。

這本書裏,沒有一個愛情是健康的。楚雁潮和韓新月的愛情,雖然感人,但未經煙火氣的考驗,我難以把深情當成真正的愛情。楚雁潮在二十年後依然會去墓地給新月拉琴,我不能否定這是愛,就像《泰坦尼克號》裏的女主角,她後來一生幸福,不是因為她忘記了Jack,恰恰是因為她要努力把Jack的那份幸福也活出來。所以,愛,能夠成就人。但我又不能去肯定rose只愛Jack,因為她結婚生子,一生太長,一個女人怎麼能忍受自己不愛的男人!所以,我相信為了不辜負jack的那份愛,rose怎麼能不全力以赴的去愛自己的伴侶!看吶,愛情是多麼的複雜!所以,在我看來與Rose煙火一生的愛人,才是經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愛人!rose在煙火氣裏全然愛着伴侶,便可以在死後把靈魂全然獻給jack了,我想這大約才是不辜負,才是真誠,才是純粹!

因為新月的死亡,讓我無法去評析她和楚雁潮的愛情。因為他們的民族不同,因為他們的信仰不同,他們的結合勢必困難重重,但新月的健康情況,把這些難題給解決了,因為他們的愛情只在於心裏、在於靈魂,無需去經受現實的磨難了。

新月如此完美,卻又彷彿必須去死,為什麼呢?

為的是讓人藉着這一份對新月的心疼去思考,思考真誠與純粹,思考愛情與忠貞,思考平等與信仰,思考靈魂與彼岸,思考執着與自我,思考親情和關愛……

要是樑君璧是個男人就好了,她夠硬,要是韓子奇是個女人就好了,他夠柔。這一對夫妻,滿擰了,於是這個家庭裏,天星和新月都沒有敞開心扉的喜樂過。

《穆斯林的葬禮》讀起來感人肺腑,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是一部佳作,而且特別好讀,真的難以讀到這麼美的小説,句子像詩一樣美。可惜我這麼晚才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1

“雁歸有時,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天為什麼還沒亮,楚,手掌抹平坑底與周圍……那一刻,潸然淚下,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痛,情投意合卻要生死相隔。“我很喜歡你,但也只能是喜歡而已了”

楚雁潮那肝腸寸斷的痛令人心碎……明知沒有結局,仍飛蛾撲火,愛的無所顧忌,只為延長新月的生命,哪怕用一生去守侯!故事始於情,止於情。始於葬禮,也止於葬禮。悽美的愛情,心靈的葬禮,純粹,乾淨。新月的死讓我在黑暗長夜中流淚,而當接近四十歲頭髮已有花白的楚雁潮在墓園中拉奏《梁祝》時,我的心就像灌滿了水的海綿,沉重的不敢觸碰,念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因為有情,樑與祝“今生纏綿意”報於“來世蝶雙飛”;因為有情,陸游與婉妹只能“人成各,今非昨”;因為有情,雖貴為天子,卻也只能“此恨綿綿無絕期”。世間百態,人間情真!

不認同故事的男主人公韓子奇,雖然在生意方面精明能幹,但在情感方面自私,懦弱,不負責任。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倫理法責。更可笑的是,他最愛的還是他的“玉”堅守一生,到最後還是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

女主人公樑君壁本性善良,乖巧,懂事,卻被生活打磨的日益刻薄和兇悍(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丈夫和妹妹同時離開了她。自己一個人獨自撫養着孩子支撐整個家,最後還要撫養丈夫和妹妹的孩子…?)我無法想象對於她的內心那是何種的創傷和折磨……

妹妹樑冰玉表面上純潔善良骨子裏卻也是極致的自私,不考慮親人的感受。(受西方思想的澆灌,她隨心所欲,以愛為先)她的為所欲為註定了她淒涼的一生,在那個特有的時代或許她也是無可奈何吧!

愛是一種感覺,但生活需要理性!

情犢初開時,愛,善良、純粹,乾淨。而人間煙火時,愛,更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智慧。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2

看到書的題目時,我的心中便預測了故事的悲慘結局,只是沒想到竟如此的催人淚下。令我吃驚的是這位回族作家霍達描寫的第一部成功地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説。小説描繪了一個穆斯林玉器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一條有韓子奇為主線,講述了他與玉為伴的一生,另一條則是由韓新月為輔線講述了她與北大青年教師楚雁潮的悽美的愛情悲劇。從她的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她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看這本書如同進入一個封閉的世界,百事不侵。

初讀之前,我對穆斯林瞭解甚少,只知道回族不吃豬肉,戴着一頂醫務室似的白帽。在讀期間,我深深地被霍達女士獨具匠心描寫的情節所動,甚至我彷彿置身其中。半夜時分,倦意不知不覺的到來,我依然愛不釋手,實在看不下去才就此罷休。我感慨穆斯林的文化信仰之高,欽佩穆斯林人民在中國留下足跡的智慧,然而更令我魂牽夢繞的是韓子奇一家的曲折情感和其女韓新月與楚雁潮的艱難的愛情。合上最後一頁時,我閉目遐想,心中出現了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更是命運的長河。

一個青年女作家竟能將人物的形象,感情世界和環境描繪的如此淋漓盡致,就如同眼前上演了一幕幕的動景,使我無法為外面世界的事分心,着實值得我敬仰。書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讓我意識到韓子奇強大的意志力,在《玉殤》一章中韓子奇的師傅樑亦清完成作品時突然猝死,導致家破人亡,韓子奇便懷着師傅的遺願改投仇人門下,過着艱苦的寄人籬下的生活,每天吃糠咽菜如同越王勾踐卧薪嚐膽般發奮圖強,使自己的雙翼一日日豐滿,終於他抓住機會脱離並繼承了其師衣缽。我結合着自己思考着這是他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次磨練,後來他在生意場上游刃有餘一舉奪下玉王的稱號。若不是強大的意志力驅使着他,至今可能還是為他人默默無聞拉梨的小奇子。

現實使他嘗過非人人都有過的經歷,從而成為人人皆知的玉器大師,誰的人生會平平淡淡?在我看來誰具有強大的意志力,並敢於堅持,成功的黎明才會眷顧他昨日夕陽留下的腳步。在《玉遊》中韓子奇為躲避二戰逃亡歐洲,期間與妻妹生死相依互生情愫,新月的降世打破了北平一家的寧靜。法西斯滅亡了,韓子奇回到了久逢重別的北平,新月隨着二人來到陌生的家,卻受到媽媽(姨母)的冷視和不公平對待。那時的我敏感覺得孩子不應該受到上一輩的恩怨,還好的是韓子奇把新月當成了他餘後的全部,哥哥天星十分的愛護妹妹,讓妹妹平安快樂的長大成人。在《月落》中,新月的命運一下子從美好跌到了深淵,這讓我的心情變得緊張不安起來。新月考到北大,遇見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人,她的班主任雁潮。在二人相處期間,他感受到了這個姑娘心靈的純潔,為人樸素,善解人意,主要和他的理想相契合,於是默默的關注着她,所謂日久生情,但他將他的情感不如説愛情隱藏在他心裏,不敢跨越師生之情之上,知道她生病即將離世之前才吐露心聲。我同情她,不,同情這個詞是對她的侮辱。

我痛恨天公如此不公,讓才華橫溢的少女變成病房中的病人任由手術器具去折磨她,不知病魔何時將她帶離這個世界。與此同時,我敬佩楚雁潮對她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我又埋怨他不能真實的表達他的情感。總之,不管如何,新月的人生後路雖悲涼卻又獲得了生命盡頭的完美,她得到了楚雁潮的愛情,正是短短的,緩緩來遲的愛情讓新月重新點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和鼓勵。我不想説,新月還是離開了我們。樑君璧深受古代封建禮教的束縛,遵守漢回不通婚的規定,阻礙着兩人真摯的愛情發展,在作者筆下的樑君璧的形象十分深刻,可以説是高貴的潑婦卻不失華貴。她和韓子奇是在患難情況下成為夫妻,她絕對不懂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就像火一樣,不論是那熊熊燃燒的煤塊還是樹枝,只要是火,就閃耀着同樣的光芒!她和楚雁潮的愛情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他們愛的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現實中的人們很少有這樣精緻純潔的愛情,大雁如此,人何以堪。韓子奇和新月的父女之情抒發的精韌至微,撼天動地,最後思念成疾,逝去我認為《穆斯林的葬禮》從悲劇美的角度達到了一定完美的程度,甚至現在讀完仍然不釋於懷就因為它具有悲劇美的感化力。

我讀過莎士比亞的悲劇,也領略過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更欣賞霍達的這種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在感到悲傷的同時,又能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美。總之,我向這位作家致以崇高的敬意,讓我有幸讀到它,去了解穆斯林的方方面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3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看過了電影知道了情節所以看的比較快。只是感覺三代人的感情交雜,不是那個時代的話可能會是另一種情景。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玉器樑是一個本本分分的琢玉高手,在他接受制作鄭和下西洋製作時,不是為了錢,而是因為鄭和也是回民,看出了他的愛族精神。而徒弟韓子奇是個有抱負的人他在看到別人用自己的勞動賺的很大差額的時候,能夠下定決心一爭高下。同時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在自己的努力下為師父為自己報了仇。

其實我對於回民並不陌生,在我生活的市裏就有很多回民,還有清真寺。他們對我的感覺就是愛乾淨,不吃豬肉,頭上戴一個白色的帽子。還有就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清真寺禮拜,我並沒有機會去看一看,因為我的回族同學告訴我,不是回民的不得進入大殿。還有比較讓我向往的是他們做的羊肉,羊湯,各種爆炒羊肉等等。他們很信仰真主安拉,感覺就像崇拜一樣。他們不能讓我理解的是對於回漢通婚的問題上。書裏也暗示了不可以跟漢人結婚。現實中,我跟回族同學交往中得知,他們不成文的規定是回族男子可以娶漢族的女子。可是漢族的男子要是娶回族的女子會有很大的阻礙,要經過很多的繁瑣禮儀才可以。

整本書來看,這是一個悲劇,一個三代人的悲劇。這樣的愛情悲劇相互獨立可是又同時錯綜複雜環環相扣。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4

曲終掩卷,蕩氣迴腸。心像是蓄了雨的雲,輕輕一擠,便會淚雨滂沱。倉央嘉措説:“這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與你相遇。” 我想,你是我人生最美好的相遇。縱使最後的結局,你我陰陽相隔,縱使最後的愛情化成一場悲劇,我依稀記得初見時,你美好的容顏 ······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穆斯林的葬禮》通過塑造的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入揭示了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融合;展現了穆斯林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的心路歷程;詮釋了人生的真諦、愛情的真諦;讀罷彷彿讓人在這場悲劇中接受了一場聖潔的洗禮。

“悲傷逆流成河”,用這句話概括這部五十萬餘字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再合適不過了。它如同一部憂傷的畫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玉器世家由盛 轉衰的悲劇,一個父輩韓子奇與樑冰玉對真愛的執着卻敗給了紅顏俗世的悲劇,一個子輩韓天星與容桂芳因為門户阻礙而使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劇,更有本書主人公韓新月與楚雁潮的還原了愛情本來面目的的感情卻敗給了殘酷命運的悲劇。這些都恰如安意如説過的那樣:“我們的情感一直是纏綿深重的,好像作繭自縛的蛾,將自己和對方深深纏繞,一代一代人,前赴後繼。”縱使人定勝天,在死亡面前,一切偉大都渺小到不堪一擊。

本書主人公韓新月和她的老師楚雁潮的愛情之路一路艱辛。艱難感動,幸福並且疼痛。他們頂着“師生戀”的輿論壓力,冒着“回族人不能與漢人通婚”的宗教階級,為愛而生,為愛而死。楚雁潮在我看來十個內心極苦的人,新月縱然還是個孩子,一切責備之詞都會只針對他,壓向他。一個人不哭,不是因為他不悲傷,或許是他學會了偽裝,偽裝起自己的一切痛苦與眼淚,習慣性地去堅強。他要成為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一把傘,一把遮風避雨的傘,讓新月的世界裏只有温暖。但命運,萬惡的命運卻又給這個苦命的人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新月的病倒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就是命運。曾經做過一道選擇題“機會和命運,你會選擇哪個?”現在的我會毅然決然的選擇命運,不是對命運的苟且與屈服,是命運的力量,真的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大得多。

韓新月,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讓人如沐春風。這個純潔的女孩毫無心機,淡然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期而至的愛情讓青澀的她措手不及,但作為新時期女性的代表,她勇敢的接受了這份真愛。在外人看來衣食無憂的她同樣壓抑着內心各種的痛楚。看似和睦實則危及潛伏的家庭,迷離的身世,還有疾病都這位少女承受這本不該她這個年齡承受的一切。是的,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旦不堪回首的或是清楚或是模糊的往事。

張愛玲説:“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不僅僅是對紅顏俗世的感悟,更是對宿命的妥協。這世界上眼淚太多,你不會懂得。新月,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時死去,這是一個怎樣的悲劇。活在今天,活在當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必明天就有以後。我們習以為常的庸常生活也總是在人心力交瘁的時候給人一個恰倒好處的擁抱,告訴我們活着這件事並不總是那麼艱辛。我們總是害怕歲月,卻不知道活着是多麼可喜,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為自己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

回首過往,我們不得不承認過去總是比現在美好的多。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兩個初次見面的年輕人,用英語交談,她笑靨如花,他温爾儒雅,未名湖畔見證了那份初見的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5

《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回族女作家霍達在1988年發行的一部暢銷小説,後被原作者改編成同名電影。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該小説以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樑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是一個愛情悲劇。

1991年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小説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用中國傳統的兩個意象玉和月代表韓子奇和韓新月,穿插記敍前後兩代人的身世,並穿插地為讀者介紹了回教禮節及回族習俗。

這本書在我的書架裏沉睡已久,不知是因為書名的緣故,覺得這本書一定又會是一個非常引人思考的書,遲遲不肯翻頁。我們每一個人對“死亡”這個話題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避諱,這何嘗不是我們本能的排斥,但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同時這本書作為世界名著不想錯過,所以努力地看完前幾頁之後,愛不釋手,經過幾個小時後,終於看完了。我想這本書對於瞭解穆斯林甚至對穆斯林葬禮有不一樣的認識和感悟。

故事裏的情節,故事裏的人物,就像是真真正正的存在似的,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關於這本書的詳細解讀,我想會有別的讀者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這本書除了介紹一個大家族的興衰,還介紹了新月這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很多人讀完這本書,會很感慨新月的悲慘命運,會惋惜這樣一個正處在花季年華的女孩,為什麼會遇到如此不堪的命運,需要早早的離世,卻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是作為一名北大的高才生。

我們常常高估作為人類的我們,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疾病面前,我們無能為力,乖乖聽從死神的安排,而我又覺得這個故事幸好是本書,要不然我會又對那些命運中常常處在最善良的人,偏偏遇到命運對她的不公,感到惋惜。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像新月一樣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的活好每一天,有多麼善良,但是卻又得不到應有的善待,早早地離世,我無不感歎那些善良的人,卻又無能為力。我們從小會被教導長大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長大後卻覺得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太奢侈了太美好了。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感到特別的痛苦,也許是因為同時在追一部年代很久遠的電影叫《小娘惹》,相信很多人看過或是有一些印象,這部劇雖然算作是一部勵志片,但是劇中不免存在一些悲劇的人物,其中看完玉珠的遭遇,讓我不禁感慨所謂命運對她多麼不公啊,她多麼善良、美麗,同時又熱愛着生活。

當然這部劇也有很多的看點,比如裏面介紹了“娘惹菜”、“娘惹文化”,同時最近也有翻拍的,裏面的男主角也是同一個人,不禁感慨不老男神的顏值,哈哈哈,我就不一一説了,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我們常常為一部電影的感動的情節,而內心充滿着力量,也為其中的一些悲慘人物,感歎不已,但是這些看似是虛構的故事,卻又常常在告誡着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

我想誰又不是一邊咬着牙,一邊熱愛着生活,那些看似充滿陽光快樂的人,也許經歷過比別人更多的痛苦與磨難,卻又從泥濘中爬起來,繼續前行,珍惜着生活。

關於善良雖然也會看到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但是我想我們總歸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身經百戰卻又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仍是美好的人。

莫問前程,但行好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6

説起穆斯林的葬禮,還是飽含感情和回憶的,因為它是我接觸的第一本小説,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長呼一口氣,輕輕的合上書本,迎着燦爛的陽光,閉上眼,再次回到書裏的各種情節,似是一陣縹緲的霧氣,引領着我走向時空的前方.因為它,我愛上了小説,我愛上了讀書!

這本書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清末至建國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藝人的人生變遷,從而表達出的信仰與堅持,愛情,宗教與發展的矛盾,恰巧霍達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穆斯林的系統,正如曹雪芹一般身臨其境的給我們呈現出如此一部鉅作。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天地之間,久久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這幾句話一次又一次的在衝擊我的心靈深處,讓我感動又讓我悲傷,這是世上最美好的愛情,最純真的愛情,惋惜新月的早早離世,痛恨宗教的無情阻隔,最終讓兩人陰陽相隔,這使我難以釋懷。

第二個讓我震撼的便是韓子奇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波瀾起伏,着實讓人着迷,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玉器店,學得了好手藝,振興招牌。然後與君碧無感情結婚,在國外與冰玉產生感情,生下了新月,然而到最後揭示新月的生母,揭示了韓子奇是一個漢族人的身份,情節的轉折起伏,讓我回味無窮,感慨萬千。

還有對宗教信仰與社會發展的矛盾,也很明顯的體現出來,韓子奇死的時候半信半疑的喊着清真言,而新月去世的時候則喊着楚雁潮的名字,這是對宗教束縛的衝破,對精神自由的嚮往,她代表着一場文化革命。

最後再説一點我自己的感受吧,愛情是美好的,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要勇敢、無私地去給予、去奉獻,也希望你愛的人也同樣能夠愛你,願意為你付出,那麼這份愛情就值得你們珍惜直到老去。希望我們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愛情,珍惜對方為你的付出,感謝對方給你帶來的感動,那麼我們就會活的有意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7

精緻雕琢的博雅宅,前有玉魔、樑亦清,現有奇珍齋主韓子奇,樑君璧説的很對,只要把玉鎖在家裏,韓子奇就哪也去不了,甚至可以把剛尋到的體會到的愛情(樑冰玉)丟下。戰時拋妻棄子遠走異國,奧利弗的死讓他意識到沒有了繼承,他寶貝珍藏的玉將一文不值。玉王?玉痴罷了!

新月,美麗單純善良的青春少女,積極上進,成績優異,渴望母愛,心臟病奪走了她的身體,萌發的愛情被宗教信仰束縛,分裂的母愛成了壓死她最後的稻草。想起我那離開了人間的大學室友,正值青春年華啊,淚。病痛你不要降臨給那些可愛的人

楚雁潮,小心翼翼的師生戀+艱難的事業——申請黨員,成為講師,出版譯作,六七十年代,組織要你推遲就推遲,要你擱淺就擱淺。

樑君璧,寶玉説“這些婆子們做姑娘的時候都是珍珠寶玉,怎麼一嫁了人都成了死魚眼睛了”。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傲慢清高,工於心計,始終沒把姑媽當自家人,虛榮自私冤枉老夥計,痛心丈夫出軌,精心策劃棒打兒子天星的愛情,阻止新月上學又強橫拆散她的愛情,可能一輩子都沒嘗過愛情的滋味,依然封建的舊思想女性。丈夫出走的那十年在戰火中持家撐着門面,也是堅強剛毅。

樑冰玉,從小在家的温暖中長大,獨立自主新思想女性。和姐姐正面嗆聲對質那段也是理直氣壯。可是作為母親為了獨立自由拋下女兒十八年也太狠心太自私了點。

天星,娶一個不愛的人(陳彥淑),還要承擔起家的責任。

姑媽,鬼子帶走了她的丈夫兒子,為博雅宅又當奶媽又當僕人,卻沒人注意到她已患重病。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8

“悲劇,就是把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人生之悲,悲到無奈,悲到痛徹心扉。在該書中主要有三:

它悲在人物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戰爭吞噬了多少生命,毀壞了多少家園,而韓子奇一家卻死裏逃生。但當韓子奇、樑冰玉千里迢迢趕回家園時,卻不能踏進門中半步。最後只能含着淚花,樑冰玉隻身一人默默離開。更讓人扼腕歎息的是,當六旬老人樑冰玉海外漂泊多年,懷着對親人的思念、對女兒的期盼再度歸來時,等待她的卻是親人的離世,就連她日思夜想、只能在夢中相會的女兒也已化做了一縷香魂。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愛何以堪,情何以堪?這一切,又怎能不讓讀者動容、落淚。

它悲在親人因愛卻相互折磨。如果搶走韓子奇的不是樑冰玉,不是韓太太含辛茹苦撫養成人、深深愛着的同胞妹妹,或許,韓太太就不會那麼心碎。而樑冰玉如果不是為了姐姐今後的幸福,也斷然不會隻身流浪。但是,戰爭 這一殘酷的事實不僅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彼此深埋在心中的骨肉親情。但是,愛的折磨卻沒有因此而停止。為了心愛的妹妹,韓太太再次含辛茹苦養大了妹妹的女兒韓新月,因為這是她對妹妹的思念的唯一寄託。可是,每每想到新月的身世,那種愛恨交織的心情,又常常讓她不能安眠。於是,愛,折磨;再愛,再折磨。這種複雜的心情和矛盾的行動,使她的性格逐漸偏執,也伴她度過了痛苦的一生。

它悲在人間真情始終不能得以圓滿。當韓新月、楚雁潮兩顆心經過長途跋涉,戰勝世俗流言,終於走到一起時,死神卻來到了新月的身邊。一次意外的經歷,新月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儘管楚雁潮給予她人間最純真的愛情,給予她最大的精神支持;儘管韓新月以最堅強的意志與死神抗爭,但是,死亡之手還是伸向了她,韓新月終於沒有能夠“看到清晨的第一縷晨曦”。當楚雁潮攜着深深的愛來到醫院,看到的卻是醫生悲傷的面容。當意識到明月再也不會升起的那一刻,楚雁潮的心死了。“哀莫大於心死”,這是比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死亡。幾年後,在淡淡的月光下,頭髮花白的楚雁潮,在新月的墓穴前,緩緩地拉起小提琴,拉起兩人熟悉的那首樂曲,用不變的音樂訴説着他對新月不變的愛,那個場景,成為讀者心中永遠的定格。

合上書,閉上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韓子奇、韓太太、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這些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不約而同地以“悲”字書寫着自己的命運。他們穿越歷史的時空,一走到了我的面前……

愛,還在延續;悲,希望停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19

小説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清末至建國初期生活在北京的三代穆斯林玉器藝人的人生變遷,恰巧作者霍達出生在玉器世家,又有回族穆斯林的血統,於是讓我們近距離的瞭解到了穆斯林的生活以及玉器手藝人的精湛技藝和民族情懷。

書中人物的命運千迴百轉,而作者在其中的文學表現手法,現在讀來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最為突出的是通過三代人時空並行的方式,分別表達三代人的故事。開始讀時有些迷惑,但越深入越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讀來豁然開朗。將人物關係層層剖析開來,故事脈絡漸漸理清之時,竟有種發現新大陸的喜悦之感。這種表達,即便在當下的文學作品創作中也是不多見的了。

韓子奇向妻子坦白着他和冰玉的一切,而這個普通的穆斯林女人像所有脆弱的女性一樣,當她十年間堅守着自己的情感,守着家等着一個人的歸來時,收到的卻是如此沉重的打擊,而帶來這傷害的卻是她在這世上最愛的兩個人,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妹妹,她的心痛可想而知。

韓子奇愛女如命,可月兒心中對母親的那份陌生與敬畏,總是想着她能早日長出堅實的翅膀。她很順利的考進了北大英語系,她想着從此以後就可以自由翱翔在廣闊的藍天下了,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她踏上了光彩奪目的人生列車。

楚雁潮是她的老師,更是一個痴愛她的男人,要不是因為她生命垂危,他怎麼捨得過早的去表白。他心中唯一想着的便是挽救她,不惜一切代價。是他燃起了新月生命的火苗,她勇敢的與他一起與病魔抗爭着,因為他,她對未來依然充滿了憧憬。

一個穆斯林家族,隨着新月的死亡也幾乎衰敗。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何止是一個年輕的生命?殞落的又何止是一個韓新月?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俗話説:“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文學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0

讀完本書也有一段時間了,一方面是自己忙着到工作,還有一方面是,自己的功力不足,老實説我心中不知道給這本書一個什麼地位。

這本書講述了三代人的顛沛命運,兩條線相依相成,一氣呵成,但是有時又顯得臃腫;該書以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為第一代,並描寫其作為玉器作坊奇珍齋的主人,收留了同為回族的懵懂少年韓子奇,作為師傅的唯一傳人,韓子奇在師傅勞累死亡後,忍受着欺辱和辱罵,去敵家作坊學習本領和經營之道,而後回來振興了奇珍齋,才不使奇珍齋消失在莫大的京城中,作為一家的頂樑柱,他肩上有他的責任,這也包括了對小姨子的責任,與妻子樑君壁和小姨子樑冰玉發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糾葛。作為第三代的主要代表,與小姨子生的孩子,韓新月,她是那麼的純潔,那麼優秀,一切都那麼出色,但還是抵不過疾病的惡魔。

為什麼説我不知道給一個什麼地位呢?首先,得承認它很吸引人,讓人很想讀下去,我也是很快得就把此書讀完了,但是,當我翻完了最後一頁,它並沒有給我多少震撼,就想一本故事會,故事很吸引人,可就是沒能引起多少反思和共鳴呢?就像是別人給我講的大道理一樣,聽的時候你狂點頭,可是下來後,你並不會銘記在心,更不會對你所犯的錯誤有任何幫助;可是回頭一想,這是一本獲得過矛盾獎的小説,是不是我的功力不夠呢?剛讀完時我不敢給一個結論,現在20天過去了,心中的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韓子奇,家中的頂樑柱,肩負着對奇珍齋的責任,個人感覺他在本書並不是一個主人公的角色,更多的只是一個做決定的徒弟、丈夫、父親罷了。他的第一個決定,是要去敵家的作坊學手藝,覺得這是一個很需要勇氣的決定,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人,也會是一大丈夫,起碼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但小説中對他的心理活動描寫很少,更多也是在擺事實,以至我從他做這個決定,作為一個讀者的我,就猜到故事的情節就會是講怎麼復興奇珍齋了,現實的活動過多描寫,忽略了心理活動的波動,使得讀者覺得後面的復興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沒能引起讀者的多少敬佩之情;

後來他作為一個丈夫,所做的決定我更是不能理解。在國內發生戰爭之際,不得不轉移他的寶貝——玉。可是在妻子表示不願意同他一起去英國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帶上他心中的寶貝離開了,當時可是還有一個兒子啊!對,這時作者的筆墨還是在擺事實,説國內多危險,玉很可能被毀掉,但我卻沒有感受到他做的決定有多麼難受。後來在英國,韓子奇和小姨子玉兒好上了,並還生了一個女兒,可是這時,他們卻選擇回國!韓子奇知道,回國意味着他必須在妻子和小姨子中做選擇,可是韓子奇在出發前並沒有想清楚該選擇誰,其實到最後他也沒有想好該如何選擇。他説他對妻子並沒有感情。這是很好理解的,因為他們結婚的時候並沒有多少的感情基礎,只是他對奇珍齋有責任,對師傅的家人有責任,他們也才結婚的。這也很容易明白了他為什麼那麼狠心拋下妻子和兒子遠走英國。

可是,在他有了愛的權利後,他沒什麼還要回來,而且還選擇了一個不愛的人呢?最可恨的是,還苦苦哀求一個母親離開她的女兒,這是多麼讓人可恨。

最後是他對他最愛的女兒,在給他女兒上大學等一些事中,我再也看不到作為一家之主的魄力了,因為他做完選擇了,他可以退場了,作者好像也是這麼覺得的,後面就去寫下一輩的事情了,如果他能擔起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也許那麼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不會那麼快熄滅。

如果説剛開始韓子奇做的那個忍辱負重的決定,多少還有讓人佩服,甚至還覺得他有點可憐,因為可供他選擇的道路並不多,他還得擔起那麼重的責任,可是到後面,我就越來越不能理解他,甚至有點對他不滿,很多次他是有能力讓事情使好的方向走的,可是他沒有做。

他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想想我們的社會,多少可憐之人,他們不去努力爭取不去改變,等着別人去給他們幫助,當然不能排除外界的情況確實讓他們很難改變,我這裏想説的是很大的一部分,也包括我自己,有時他們是多麼的可憐,多麼需要別人的幫助,可是你再去看看他們平時都在做什麼呢,打牌?聊天?玩?有哪一件是為了預防突發事件啊,如果你上前去跟他説,你該學習啊,他會回你説:這又沒有用,學它幹嘛。是的,我也是經常這麼跟我自己這麼説的,讓自己麻痺,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多可恨啊!

切記,切記!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己也是這樣。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1

《穆斯林的葬禮》很長很長,整整三天,我都沉浸在它的痛苦或快樂中不能自拔。初次看到他的封面,便被“葬禮”二字深深震撼,這該是何等的悲傷,才能託得起葬禮的凝重!

這篇小説中,最悲情的人物便是樑君璧。兒時的她,有愛她的父母,有親愛的妹妹,還有温柔的子奇哥哥,就算雙親去世,還有相依為命的妹妹,韓子奇也是愛他護她的丈夫。可當丈夫從英國歸來,他手中挽着的卻是自己的妹妹,她徹底崩潰,她開始變得瘋狂。她遭遇了不幸,她便使更多的人遭遇不幸。她讓最愛的兒子錯失所愛,她讓活潑的新月含恨而終,相依為命的妹妹與她反目成仇,最愛的丈夫離她遠去,珍寶齋的百年基業因她化為灰土。他的親人子女因她人生變得一片混亂,可她又何嘗不是一個可憐人呢?

其次,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冰玉的自由奔放與新月的活潑靈動,她們是一對相似的母女,都有着新式的思潮,有敢於衝破世俗的勇氣,然而,現實卻是多麼的無奈!冰玉與韓子奇在英國相依為命,找到了命中的真愛,可他們的愛卻不被世俗允許,在姐姐的逼迫之下,她只能遠走他鄉,被迫與骨肉至親分離。新月與楚雁潮愛的真誠,愛的熱烈,卻被楚雁潮的漢人身份生生阻斷,他們的愛最終也只能在新月死後無奈畫上句點。

韓子奇,終生追逐着玉,為了玉,他娶了自己師傅的女兒樑君壁,為了玉,他不惜拜偽君子蒲綬昌為師;為了玉,他不惜丟下子女獨自前往英國;為了玉,他放棄真愛;為了玉,他對妻子言聽計從,間接毀了自己和子女的幸福。他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玉,卻不知在這過程中他早已丟失了幸福。

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不完美,悲情的讓人想要落淚。但這本書的可貴之處,便是讓我們在悲情之外看到了希望,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亮。

那一個個鮮活而又飽滿的人物,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而那一段段悽美的愛情悲歌,正是對那個時代深情的控訴,韓子奇一生為玉痴狂,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如玉般的純潔明淨的追求。

小説最終以葬禮結束,我想,是否可以看作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期盼,黑暗的舊社會在葬禮中必將消失殆盡,光明的新世紀必將來臨。

月魂玉魄於百年之外悠悠而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感動,深深的思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2

看書的時候總在想,作者寫這本書是想表達什麼呢,覺得自己看了好久都沒想明白。後來終於發現,作者不是想表達什麼,他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各有特點,各自特點決定各自命運的角色。所以讓你無法評判每個人物你是如何看待的,評價他所做出的事情的。而看到後記明白,作者真的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個故事,而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清晰的。

作者塑造角色,讀者理解角色。

人的性格決定命運,人的經歷也會決定命運。

韓子奇一輩子,是為了玉而活着的。從他決定不再去朝聖,決定留下來研習玉開始,他的命運就被決定了。因為愛玉,他會忍辱負重在蒲壽昌那裏當學徒,偷藝,然後自己回來興辦奇珍齋;因為愛玉,他想方設法收集各種珍稀玉器,瞭解他們的故事,成為名噪一時的玉王;因為愛玉,他拋下妻兒和家庭,帶着玉器珍寶遠走海外,在海外也不離開這些玉器自己逃命;因為愛玉,他忍心拋棄他的愛情,不忍放棄他的玉名,讓冰玉自己遠走,枯留自己的名聲與不能見人的珍寶;到最後,因為愛玉,變成了愛名聲,愛臉面,從精明果斷變成了猶疑不決膽小懦弱的韓子奇。慾望和愛好是人前進的動力,可當他變成執念,就會成為人的禁錮,讓你牽制於此,然後放棄一切,不知值不值得。

樑君壁是為了生活活着的。父親早逝,留下老母和幼妹,生活逼迫她成為只知道財米油鹽的人,沒有文化,她不懂什麼是愛情,她只知道一個穆斯林傳統應該遵循的東西,她的形象,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形象。而她本身的性格剛硬,會因為韓子奇投奔蒲壽昌而放下狠話,會獨自撐起家門養大幼妹,會在韓子奇不在的十年裏守住奇珍齋,性格使她逼走老侯,會在知道冰玉和韓子奇有女後,無法容忍趕走胞妹;會在天星和新月的婚事上如此強硬從中干涉。一開始,看到韓太太,就會讓人覺得不喜歡她。開始從頭看來,她又沒什麼錯,是性格,是命運,雖然她對新月一直很難有母親般的愛和關懷,很是強硬很是漠然,但我相信在新月的葬禮上,她做的一切都是真誠的。

樑冰玉是為自己活着的。作為受過教育,度過北大的女性,心中有着和那個舊社會完全不同的新時代的女性意識,會想要有自己的事業和價值,不是依附於別人而存在,會想要追求愛情,可是她又是像處事未深的小姑娘一樣,看不懂愛情中的騙局,看不懂愛的男人的心。受過愛的打擊以後,在遠離故土,身邊只有從小扶持陪伴大的師兄來説,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情愫。他們的愛情沒錯,是陰差陽錯。她告訴女兒,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能失落自己。這其中有很強很明顯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是這些讓她離開這個家,去活出自己的模樣。

新月和楚老師,是我很喜歡的人物。他們有對事業共同的追求,互相愛慕,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可是他們也是苦命的一對,真的就像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楚老師的深情,新月生命的短暫。我希望把對他們的喜愛留在我心裏。

天星是很善良的哥哥,知曉祕密卻一直保護妹妹,知道自己的愛情被母親破壞,痛苦折磨着他,可是想到家中無辜的妻子,他又一次選擇了沉默。他的沉默不同於韓子奇的沉默,他保護了家庭,他的形象就是那個時候純樸,善良,勤勞,卻身負重擔的工人形象。

淑彥是個好妻子,好朋友,她對新月的好,對家庭的付出,她也像每個女孩子一樣渴望愛情。

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物,蒲壽昌,老侯,樑亦清,亨特,新月的同學們。每個人物都是豐滿的,動人的,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寫完這長長的文字,我也更明白了,霍達説的,他只是想把這個故事講出來,這個讓人淚流滿面,感歎唏噓的故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3

茅盾文學獎還是值得一讀的,民族、信仰、愛情,親情,雖然時代遙遠,但還是感覺置身其中,引發共鳴。特別是人物內心描寫,格外細膩牽動人心。

看完書問了熟人,才印證了書中回族不與漢人通婚,除非入教,萬物非主,唯有安拉。一直覺得有信仰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那是立身之本,做人之根。有信仰的人同樣的是可怕的,有時信仰高於一切,甚至超越道德法律。我並不覺得信仰就是簡單的信教,信仰是一種宏觀的追求和執着的堅守,如日月星辰,它就在天空,你抬起頭,就會看到它。

我無法理解韓子奇對玉的痴迷,痴迷到為了玉拋妻棄子,如果這算是一種信仰,那我寧願不要。我可以想象韓子奇和玉兒的抱團取暖,但我不認為也不接受這種所謂的愛情,愛情不能違背道義,不能抹殺親情,愛情是美好的,如楚老師和新月,它會給人帶來温暖和力量。

魯迅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悲劇不是偶然的,因果輪迴,冥冥之中皆有定數。每一種選擇都會有不同的結局,沒有對錯,只有你的在意。如果説小説是悲劇,那麼生活每天都會有悲劇發生,想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就看自己想畫一個什麼樣的粧。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4

砣子又轉動起來,他此時完全忘記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玉融為一體。當他第一次看到那晶瑩別透的玉時,他的心就被玉 這件美麗的東西吸引走了,博大雄渾的千年古都使他迷戀,珠玉璀璨的奇珍齋使他迷戀,他就像一顆隨風飄揚的草籽終於在這方寶地上落了下來。他的一生也將隨着玉一直走下去,他就是玉王韓子奇。

在韓子奇第一次遇到他一生的歸宿-玉的時候,他就愛上了這美麗的東西,三年的磨鍊,三年的學徒,使他成了新的一代玉王。他對玉一生的執著讓我無比尊敬。

長大後的韓子奇仍然愛着玉,執著地愛着。他愛收集玉,不是為了錢,為了張揚,而是為了實現他內心最大的願望。他愛玉,就像愛着他的女兒、兒子。雖然在師傅去世後,他毅然選擇了走,去投奔了仇人,不是因為他是小人,他只是為了完成師傅生前的心願,完成師傅最後的作品。為了他心中的玉,為了玉匠人的尊嚴,為了對玉的執著,他去了。

他最終的去世和他師傅樑亦清一樣,為了那心中的玉。樑亦清也是個愛玉如命的玉匠人,當他與徒弟雙手緊握的時候,兩代師徒就一起走向了屬於他們的、用玉鋪就的路。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執著。玉匠人的執著,一生的執著讓我永遠也忘不了。執著到底是什麼?執著就是為了一個自己心中的目標,用全身心的力量,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奮鬥,心無雜念,旁無他人,這就是執著。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有一個目標,執著地為之而奮鬥。

從小到大,我都不曾瞭解執著,不懂那到底是什麼。就像看書,一開始,我只關注書中的情節和人物表面的喜怒哀樂;可我沒有發現,書頁中還隱藏着一種精神和力量,需要我慢慢體會、細細體悟。讀這本書,我真正感覺到我調動了每個感官!一開始我也有讀不進去的感覺,但我堅持讀下去,隨後,書中人物的內心感受就傳入我的腦海,這才讓我第一次完全瞭解了書中的人物,從而獲得感動和精神的給養,我感謝這本書。

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執著還有很多含義。執著是一種愛,堅定如一。執著是一種理想,永不言敗。執著也是一種信念,堅持奮鬥。執著還是一種堅守,決不放棄。執著更是一種行動,奮勇向前。執著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可咀穿過一切風險,打倒一切敵人。

感謝韓子奇,感謝玉匠人。是他們教會我執著。感謝《穆斯林的葬禮》,感謝霍達,是他們打開了我心靈的大門。他們使我感悟執著!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5

這周我一口氣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50多萬字的大書。合上書,看着封面上伊斯蘭建築與它上方的一彎新月,我一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破壞了這美好的意境。空氣彷彿凝結了,只留下那裊裊的琴聲在天地間、在月光下回蕩,多美啊!

作者精心設計的這一場美的悲劇,催人淚下!作者傾心描寫的這一出美的情景,震撼人心!

讀罷此書,我頓覺自己的語言是那麼貧乏,竟然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我此刻的感受。書中的悲劇,令人震撼、感動、遺憾、悲痛……而造成這一場場災難的根本原因,是那兩個殘酷的字眼 戰爭。

細細分析書中的每場悲劇,其中總會有戰爭的原因,而戰爭,也將這一場場悲劇從頭到尾串聯了起來。

因為戰爭,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外國人的身影,於是就有了沙蒙·亨特找蒲綏昌訂製鄭和寶船,從而蒲綏昌找到奇珍齋,最終導致了樑亦清在水凳上的慘死。一場家庭悲劇的序幕便因失去了頂樑柱而就此拉開。

因為戰爭,導致海嫂(姑媽)的丈夫與兒子失蹤,使這個家庭悲劇中又多了兩個角色。

因為戰爭,樑冰玉的初戀被迫失敗,因為她的男友出賣了同胞,從而使她對愛情失去信心,於是在異國他鄉毫無原因地拒絕了另一個青年奧利佛,間接導致了亨特夫婦的意外喪子,同時又更加重了樑冰玉的孤獨感,讓她更加依賴於她的奇哥哥。於是,便有了全書最主要悲劇人物新月的誕生。而話説回來,樑冰玉與韓子奇離家出走、遠赴他鄉的原因,還是那兩個字 戰爭!

新月在災難中“有罪”地降生,使更多的災難降臨這個家庭,讓新月從小就在這種氣氛中成長;家庭的不和,親生母親的出走,父親的痛苦,愛情的失敗,姑媽的死,乃至新月自身的死都是因此直接或間接導致的!

而楚雁潮的命運,又何嘗與戰爭無關?他的工作晉升不順,正是由於他那因戰爭而“身世不明”的父親!

再回到奇珍齋。因為戰爭,奇珍齋關門倒閉,產生了一系列悲劇,甚至牽扯到了另一個家庭侯家,導致了老侯的死與兩家的怨恨,為韓子奇死前那一幕“紅衞兵抄家”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為了沖掉之前的那些晦氣,韓子奇拿出自己隨身漂泊萬里的珍品中的一件大辦兒子的喜事,結果沒想到又一次見到了那塊玉,導致了他的摔傷與女兒心臟病的突發,由之而來的又是一系列的悲劇!

如此多的悲劇同時降臨在一個家庭,不能不讓人覺得這是作者的安排,但這一幕幕悲劇,卻又如此真實,令人無法不相信!

戰爭!悲劇!

戰爭創造了悲劇,悲劇來源於戰爭!

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

是戰爭,創造了這些悲劇!是戰爭,改變了這個家庭!

戰爭,這個我們不願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無情而殘酷的字眼,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詞語,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

現在,我拿起了《四世同堂》,再次走進那段混亂的歷史,去了解、感受那場改變了千萬人命運的戰爭。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6

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人生的舞台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

月夢,月魂;盡是虛無。兩條線拉着所有人走完了這須臾一生:玉魔,玉殤,玉緣,玉王,玉遊,玉劫,玉歸,玉別;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戀,月落。

……又看了一遍,不知從何説起,那就不説。當然一本書不同的人來看有不同的關注點,我覺得都可。本就一部宏大的作品,哪能讓我三言兩語就講完,沒有所謂的推薦,想看就自己看,好與不好也無需評判。作品本身是屬於作者的。

最悽美的愛情,我只當是講新月和雁潮。直到最後,新月沒有等到她盼望的那個人,終於丟下一切,走了!對這個世界,她留戀也罷,憎恨也罷,永遠地離開了!踏着月光下的湖岸小路,楚雁潮獨自低首徘徊。一個獨往獨來的幽靈,一隻無伴無依的孤雁。

雁歸有時,

潮來有汛,

唯獨明月不再升起。

愛就是愛,它是人類的天性,人間最美好的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

如果世間還有真正的愛情,那應該是一塵不染的聖物,是人和人心靈的相互感應,它像無線電波一樣在空中自由地飄蕩,尋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音。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7

這篇小説,一口氣讀完,看完覺得餘味未盡,仍然想再看一遍,帶來的感觸太多了一時也説不全面。

故事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宏觀地回顧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描繪出血肉豐富、栩栩如生的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煉第一個詞“信仰”,文中説:“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着神聖的信仰而獻身,走向生命的歸宿。”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們每日五拜,兢兢業業。可這篇悲劇的長篇小説,帶給我們的道理是,“當信仰已經無法改變人們的靈魂的時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而永遠無法達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樣的信仰是膚淺的,經不起考驗的,對周圍的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基本上是負面的。”

提煉第二個詞“物質”,人如果過分地留戀現實的物質世界,忘記了自己最後的歸宿,忽視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徹底走向世俗化。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死亡帶給這些人的只有恐懼和擔憂。就如同小説裏的“玉王”韓子奇一樣,生前存寶玉,死後遺無物。他為了玉,拋妻棄子;為了玉,緊守心中苦痛的祕密。最後,他珍藏了一輩子的寶玉,都被紅衞兵搜奪了去,什麼都沒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無限……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後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後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從來也沒有一個人能真正透徹地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命運,只不過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運較量而已,或逆來順受,或奮起拼搏……

提煉第三個詞“愛情”,這場穆斯林的葬禮,就是愛情的葬禮,這場悲劇不亞於Jack和rose,文藝的浪漫、熾熱的表白、痴戀的愛情,新月和楚雁潮的真摯感情,他願意為了她去製造希望給她活下去的動力,儘管自己內心忍受煎熬極其痛苦,欺騙着心愛的人。他告訴她:“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説的真美好呀!可是後來,一切都美好都被毀壞,在她離去之後,他扔去看望她,為她拉小提琴曲《梁祝》——她最愛的曲子……新月的離開讓我也很難過。是什麼阻隔了他們的愛情?因為新月的心臟病?因為韓太太的從中作梗?因為隔着“族門”不是同教派?最後,他打破了穆斯林的禁忌,韓太太也阻止不了,但是她永遠地走了……

故事以時間雙線為邏輯,老一代和上一代為一線,上一代和下一代為一線,於結尾處兩線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體發展過程都清楚了。構思新,表達流暢,感情自然流露,文筆功底深厚。很好的長篇小説,因為悲劇結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8

總評: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而且實在是對不起它昂貴的價格…真情實感地心疼我辛苦攢下來的書幣)。

當然,作為茅盾文學獎的“經典”,豆瓣8。2的高分作品,開頭還是好看的~雙線敍事在出版年代還是新穎的~宗教和玉文化更是大大的加分點~(當然也是本書的特色)沒得説,四星好評~

但是!這劇情咋越往後越狗血了呢…禁戀出軌治不好…這跟宗教和玉器有啥關係?放到別的角色和背景也成立吧…減分!至於好評如潮的文筆…實在是不敢恭維…作者的文學素養也還能看吧(雖然個人感覺作者有點強行秀還秀得很尷尬:梁祝魯迅拜倫莎士比亞等挨個給楚韓愛情打了一遍醬油,本質上相當雞肋)…但人物刻畫真的是過於單薄了…對白和描寫甚至有些瓊瑤上身,本來應該很感人的生離死別愛恨糾葛看得實在是尷尬,減分!最後還有一些常識性錯誤不可原諒,給我一種碰瓷名校借個佈景的感覺(新月秀竹從湖心島回宿舍是怎麼無視近在咫尺的德才均備等樓一路到博雅塔還迷路了的…整天在湖邊溜達的表示很迷…而楚老師天天在北大和同仁醫院之間走來走去可不可行也不好説…但作者請你解釋一下牛津大學是怎麼搬到倫敦去的好嘛)減分!

綜上,這本書整體來説是一本還不錯的書,消閒看看也還行,但是作者從文筆到架構都有些撐不起長篇,書寫得虎頭蛇尾,實在是擔不起經典之名。給它兩星不覺得委屈它。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29

今年第一本讓我茶不思飯不想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在大一,一位學長帶着這本書。當時看到書名下意識的產生了偏見:這一定是本宗教的書。説不定會像追風箏的人那樣讓人讀着摸不着頭腦。所以心裏也就打了退堂鼓,這種書都是豆瓣文青吹噓的,不讀也罷。

就這樣與這部傑作失之交臂!好在峯迴路轉,讓我再一次有機會能夠拜讀。

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書中以兩代人的生活經歷為主線,中間穿插着各種各樣的衝突,誤解。文化衝突,性別衝突,國家衝突與戰爭。

第一次葬禮是老樑的去世。他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葬禮。第二次葬禮是姑媽的去世。她是穆斯林勤勞勇敢的象徵。第三次葬禮是新月的去世。她象徵這個世界的希望同時又裹挾着誤解,偏見。

這不是一本宣揚穆斯林教義的書。相反這是一本宣揚世界和而不同的書。讀罷此書,你會發現穆斯林和漢族人沒有區別。他們中有熱忱善良的人世也有陰險狡詐之輩。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樣,並無外貌上的區別。

與其説是穆斯林的葬禮,倒不如説是時代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30

曲終掩卷,蕩氣迴腸。讀完《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楚雁潮那一曲悠揚而又婉約的《梁祝》還回蕩在我的耳邊,它詮釋着多少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我們這樣懵懂而天真的年紀,還不能理解真正的愛情,但作為一個旁觀者,並不影響我對書中樑、韓家族六十多年的興衰以及書中人物之間摩擦出來的暖流和火花發出由衷的感歎。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故事線索,卻是同樣的結局—相愛的人們最終都沒有象海子説的那終成眷屬。樑冰玉和韓子奇,因為倫理道德的原因分居三十三年;韓天星和容桂芳則因為父母的“智阻”而變的冷若冰霜;韓新月和楚雁潮,由於雙方家長的阻撓,愛情也最終隨着新月的離去而葬送。相愛的人總是分開,而不相愛的人卻在一起,貌合神離,不得不説這是一個悲劇!由於時代觀念的限制,對於韓子奇的妻子樑君璧所做的決擇並沒有錯,她也無法擺脱和衝破時代的桎梏。

二十五歲的倔小夥韓天星,不論家庭背景,無所謂“門當户對”,執着地愛着他所愛的人,在我們現在的社會還能接受,而在當時那樣做簡直是無法無天。桂老師,一位温文爾雅、才學甚高的年青教授,愛上一個比自己小近十歲,且患有心臟病,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他不顧外界壓力,毅然要愛她,這執着的追求正是愛情的真諦,是值得讚揚和理解的。而樑玉冰的思想過於偏激,她認為:我愛他,他也愛我,我們就結合了,事情就這麼簡單。至於是否觸及別人的家庭,影響別人的生活與我無關。無論是當時的還是現在,她的愛情觀是要受到指責和唾棄的。

隨着主人公們陸續離世,書中多次寫到穆斯林的葬禮,這是作者對生命的夭折所發出的歎息,也是一種對黑暗社會愛情悲劇結束的註解。

哀樂長鳴,這是所有人發出的至深感歎!曲終掩卷,蕩氣迴腸,那琴聲又縈繞在我的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