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61K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孔雀東南飛》有感 篇一

千百年過去了,讀着《孔雀東南飛》,彷彿還能看見美麗勤勞婦女工作的身影;還能看見面目深沉的婆婆責備媳婦的情形:還能看見軟弱無能的府吏跪在牀前哀求的表情;彷彿還能聽見婦女與府吏別時的信誓旦旦。媒人來了,婦女為了愛情,為了誓言,毅然“攬裙拖絲屐,舉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悲劇。

美麗勤勞的婦女是誰?蘭芝是也。一個願意為愛情而犧牲的人,她與焦仲卿是真心相愛的。但因為焦母,自己的父母兄長,她走上了絕路。蘭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解脱;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剛強的另一種詮釋。

蘭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對愛情的堅貞不移的精神卻活到現在,播撒在神州的每一個角落,感動着每一個炎黃子孫。蘭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更能展現她對愛情的忠貞,對自我的解脱,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的選擇。

既然蘭芝之死是那麼令人惋惜的,那蘭芝之死又是誰的錯呢?焦母?還是蘭芝的父母兄長?這一直都是人們所眾説紛紜的。千百年過去了,人們終於曉得:蘭芝之死是由於那個時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説蘭芝不過是那時代的一件犧牲品,有的蘭芝在我們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犧牲品。而蘭芝算是幸運與幸福的那個,至少在今天還有人記得她,記得當年可歌可泣的愛情,為她憤憤不平。而的犧牲品甚至還説不出名字。對此,我無奈地説:“那是一個末世,是一個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二

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使他們的愛情從起點到終點,經歷磨難迴歸美麗的團圓。然而,縱觀一下滾滾紅塵,一幕幕愛情悲劇不也正在上演嗎?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且看仲卿與蘭芝這對恩愛夫妻的誓別,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他們“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悽美場面不禁讓我們潸然淚下。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白頭偕老。我們可以從《孔雀東南飛》和《衞風?氓》兩篇文章中找到一點答案。

第一,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會與家人相處。《孔雀東南飛》一文以劉蘭芝與婆婆不相容開始,以劉蘭芝夫婦雙雙徇情、焦母失去唯一的兒子而孤苦伶仃、劉家為失去女兒而悲痛結束情節。劉蘭芝與婆婆為什麼不相容?劉蘭芝説是婆婆故意刁難,“大人故嫌遲”;焦母説是劉蘭芝沒禮節,凡事自作主張,“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雙方各執一詞,怎麼判斷,我們只能再找旁證。請看焦仲卿説,他們“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他們結婚幾年了,儘管焦仲卿覺得很短,實際上並不短了,而劉蘭芝還沒有生下一男半女(詩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儘管她的品行沒有不端正的,但是沒有子女是不孝啊(按傳統倫理),作為封建時代的婆婆誰也不能容忍!她必然怪罪媳婦無能(那時人們不會認為男子有問題)。這正是那個時代婦女被休的原因之一。有人説,那為什麼縣令和太守要為兒子求婚?這與劉蘭芝沒有生子無關,因為詩歌並沒有寫到他們是否知道這個情況,只能從其他處知道是因為劉蘭芝的貌美、能幹、知書達理。

第二,需要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在婚姻中的一言一行。《衞風?氓》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民歌。詩歌通過生動的筆墨,敍述了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婚戀過程,塑造了女主人公天真純美、忍辱負重而又剛烈清醒的複雜形象。

首先表現為女主人公的天真無邪。詩歌是從熱戀場面入手描寫的。詩歌開頭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幾句,着墨不多,就交代了氓是一個滑頭滑腦的傢伙,到女主人公這裏來“貿絲”只是一個由頭,真正的用意是“來即我謀”。為了達到目的,他裝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來向少女求婚。這位單純的少女一下就被氓的虛情假意迷惑了,她絲毫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口就答應了氓的要求,許下了“秋以為期”的諾言。婚期臨近,痴心的少女天天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望眼欲穿。沒看到氓的身影,她就“泣涕漣漣”,看見了他的身影,她就“載笑載言”。迎她的車一來,她就帶上嫁粧不顧一切地跟他走了。作為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她的世界觀裏,愛情是純潔無暇的。既然愛神已向她敞開了心扉,那麼就用不着再行考慮,可完全將自己的一生託付給他。然而正是她的天真善良,為她將來的悲劇婚姻埋下了伏筆。

其次表現為女主人公的忍辱負重。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她可謂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無怨無悔。“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多年來無論怎樣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無論多重的擔子她都願意承挑,甚至連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毫無怨言。然而,儘管她如此地忍辱負重,殘酷的現實留給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淚,一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原來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誠,那一臉“蚩蚩”的假厚道,在氓“言既遂矣”之後,就逐露出來了他的廬山真面目:生活上對她拳腳相踢,感情上也變得三心二意。儘管如此,女主人公追求理想愛情的夢仍沒破碎,丈夫的辱罵毒打始終磨不掉她對他的愛,她堅信只要自己忍辱受重,維繫這個破碎的家庭,丈夫終竟會有回心轉意的一天,會和她再度共建美好的家園。

最後表現為女主人公的剛烈清醒。時間是一點一點的流逝了,在無望的等待中,她逐漸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的忍辱受重是不會讓丈夫回心轉意的。因此她只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回憶起和氓相戀的情景,昔日的言笑,旦旦的誓言,彷彿還在眼前,何曾想到他會違背誓言?她不願相信氓會將她拋棄。可殘酷的事實擺在她的面前,不得不讓她重新冷靜的面對這一切。“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自己的幽怨何時才有盡頭?既然如此,與其整天生活在這種恨意綿綿之中,不如痛下決心與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繫。“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想到這裏,她終於做出了大膽的抉擇,決定從感情的旋渦中勇敢地走出來,重新找回自己。同時她又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告誡天下所有痴情的女子“無與士耽”,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否則就會重蹈她的覆轍。

可見,愛情需要時時更新,否則就有可能破裂。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刻薄的話留給最親愛的人;心中的關愛脱口而出時,卻變成了埋怨;對愛的渴望也總是以指責對方的形式出場;愛人的一個小缺點,我們總是習慣上綱上線,最後竟然以人身攻擊而收尾。導致家庭的破裂。

因為生活不是童話,而婚姻,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孔雀東南飛》的讀後感 篇三

在這個陽光温暖的午後,我坐在樹下,任由陽光從疏密有致的層葉中投下斑駁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氣裏幽菊清冷的芬芳,翻開書,細細品味這份被濃墨鎖映的曠古的哀愁。

——題記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十個字,便訴盡了千年來這份欲語還休的悲哀執着。

我猜想,故事發生在煙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這小小的靈傑之地,發生過太多令人心傷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鳳袍霞披,一對紅燭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脣。他有温柔含笑的臉龐。新婚的日子,他們總是膩在一齊,她為他做保暖的夾衫,天冷的時候,為他披在身上。他為她畫眉,為她許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長,焦仲卿的母親並不喜歡性格剛烈倔強的蘭芝,更何況,仲卿竟願意為了蘭芝來反抗自我,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兒子太愛你,這本身,就是一種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蘭芝,仲卿“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的誓言只能讓她更為憤怒。

離別總是令人斷腸,縱然有“不久當還歸”的完美願望,縱然許下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誓言,可是仲卿怎樣也想不到,本作權宜之計的退讓,竟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蘭芝被家人逼迫,將她重新許配給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觀,沒有絲毫退讓。仲卿聞訊趕回,“未知二三裏,催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腳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他又氣又急,責問她“磐石方且厚,能夠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她在馬下痴痴望他,只能説出“黃泉下相間”的誓言。

於是,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蘭芝,當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結髮的妻,你們十指相握,以為便是永恆。你是否面容中帶着清澈的笑容,從此之後,那些令你們心傷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們在一齊。誰都明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在一齊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這三個字更令人斷腸。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或許是真情感動了天地,天地靈氣亦有感知,他們化成了“仰頭相向鳴”的鴛鴦。後人看到的,是他們雙宿雙飛的完美景象,殊不知,他們為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衞。“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我始終不明白,這樣的結局,對他們而言,是否是最好的,可是我明白,杯具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為你會從心裏明白,這也許是真實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沒有罪,但每個人都成了杯具的主導者,無法改變,也無法逃脱。而現實生活中的仲卿蘭芝,是不可能有“鴛鴦會雙死”的機會的。就像千年後的陸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遺憾。

本以為感情是千古不變的主題,怎料,字字讀下來,依舊令人觸目驚心,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卻訴盡了一對苦命夫妻的一生悲涼。兩情相悦卻不能廝守,只能選擇赴死殉情,留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曠古哀愁。

而那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誓言,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在現今的世界上空響起,仲卿蘭芝,恍惚間我看見你們執手相看的模樣,伉儷情深。是否看見重蹈你們覆轍的陸游唐婉,另一個與你們極度相似,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感情故事。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鐵馬的陸游,內心裏最柔軟的傷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觸,一旦碰觸,便會有飽滿的淚湧出。唐婉抑鬱而終43年後,垂垂老矣的陸游老淚縱橫的站在菊花盛開的沈園,想起當年她細心的將菊花晾乾,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洶湧而來的回憶裏哀歎“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説斷腸。”而今當我走進沈園,那壁上墨色濃重的兩首《釵頭鳳》總是令人鼻頭一酸,他們穿過了數千年的時光,帶着濃重的悲傷與斑駁的記憶,和這首《孔雀東南飛》一齊,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攤開在我們面前。恍惚間,我總是看見江南的煙雨裏,仲卿蘭芝的身影與陸游唐婉漸漸重合。

事隔千年,媳婦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撲火的飛蛾,就算明白沒有結果,卻還是願意放手一搏,我們的故事,總是被不一樣的人演繹,就算相隔了千年,也無法擺脱杯具的命運。而眾生多情,在這同樣的故事裏此起彼伏,怎樣都不願意醒來。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難以理解的封建禮教,使人們在平淡的生活裏,擁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生死離別,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杯具,一切杯具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結束。完美的東西被慢慢撕碎,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生死悲喜的距離,可是是一念之間。當我們走過漫漫長路,停下來才發現,有的事情,不管你怎樣努力,都在開始的時候註定了結局。

只是,我們在無法泯滅悲痛的世界裏,生生世世説情,年年歲歲説相思,那樣纏綿難熬的傷口,我們總是學不聰明,前赴後繼的在紅塵是非裏打滾,再帶着難以名狀的複雜感情離開。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愛是不變的主題,所有的傷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糾紛,又都因她而得到解決。這些都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它讓我們深刻的明白,我們是那樣有血有肉的在這個世上活着。

那些陳舊的,泛黃的,破碎的往事,是我們骨子裏的執着與滄桑,在我們的骨血裏,做着亙古的流動,生生不息。紀念孔雀東南飛,也是紀念,我們世間每一個人,都將承受的悲哀與執着。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四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間固有一種思念,“牽掛”而已。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隨着滿天顫抖的繁星,伴着牛馬的嘶鳴,蘭芝挽住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舉身赴清池。仲卿心知自己與蘭芝永遠的分離了,自掛東南枝,用瞬間深深埋藏了昔日的記憶。

一襲嫁衣,將愛情天涯相隔,只有鴛鴦仰頭相鳴,點點相思淚,浸濕了枝枝相覆的梧桐葉,留下的只有對後人的勸誡。

可誰有以此為誡?誰又遵循着這痛苦而又悽美的勸誡?漫漫長河,又有多少人還堅守着當初“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忠貞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夠為愛情付出一切,即使天地反對,也要長相廝守,而做出努力呢?

“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多年之後,梁山伯與祝英台心守着這份堅定雙雙化蝶。在沈園中陸游與唐婉的相逢,又何曾不那麼淒涼?當年緊握紅酥手,飲盡黃藤酒的幸福時光早已不在。現在呢,相思紅脣萬般恩情都已付諸東流。一首《釵頭鳳》換來的只有對那段記憶的刻骨銘心,對現實的抑鬱與惋惜。

蒲葦的一時韌,卻也留下了如曇花般絢爛的一瞬。它的堅韌是刻骨銘心的記憶,留下的是如磐石般的牽掛。

世間本有一種記憶叫“刻骨銘心”,世人留戀於人生,對情“忠貞不渝”而已。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五

近日重讀,有所感,與諸位共賞之:

1、焦仲卿的爸爸那裏去了?若其還活着。則焦母如此專橫,怎又能反映“封建社會婦女社會低下”?若已亡,則焦母一婦道人家把倆孩子撫養成人,難道不能説明她的偉大?

2、到底是什麼讓焦母看焦妻(蘭芝)“彆扭”:“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是焦母的“正詞”。但證人焦卻説“女行無偏斜”。蘭芝本人則講“奉事循公佬”,“晝夜勤作息,鄰頻營苦心”。蘭芝母説該女“十三教汝織,十四。蘭芝見了焦妹則“淚落蓮珠子”,説明姑嫂關係也不錯。看來問題是在焦母。但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可能是“無後”的緣故。焦已結婚時間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漢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這二三中,焦妻仍無“事”,的確有點兒問題。這大概讓沒了老頭,全心全意等着報孫子的老太“怒火中燒”!在人前人後,街坊鄰居中覺得抬不其頭來。兒子當然不能罵了。於是所有的火都發在了焦妻的身上。

3、蘭芝父在那裏,從文章中感覺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會輪到其兄講話!不只各位看過美國一個叫《lucky club》的反映華人的電影沒有,大漢的老爺們兒咋都象那裏頭的貨?

4、蘭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問題:其兄也不過説了句“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和雲?”這樣的話。可能人家不懂妹妹的“心底祕密”,但不管從什麼角度説,這是很“有理有據”的“貼心話”。別忘了蘭芝也説其兄“性行暴如雷”。但這樣一個急性子卻在這時候也如此的對妹妹“曉之以理”。我是一點兒也看不出有逼迫蘭芝的意思。蘭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麼讓蘭芝在縣令,府君如此“搶手”?文章中未提縣令。但府君則顯然受了縣丞的“進言”:“説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即蘭芝出身好。哇塞。這難道就行啦!也太隨便了吧。

6、蘭芝到底想不想嫁給府君的“第五郎”:親事應下之後,府君送禮上門,訂於次日迎親。蘭芝母對蘭芝説“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蘭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執凌羅,朝成素夾裙,晚成單羅衫”。從此處看她還是有嫁給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轉折發生在與焦見面後。焦的話“...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強烈的刺激了蘭芝那本來就非常敏感,非常脆弱的心裏。偏致的想法立刻產生,他們要“黃泉下想見,勿違今日言!”。再後來,就是兩個19,20歲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由此可見這場悲劇的核心是焦與蘭倆人的脆弱心裏。也是。20歲,能承受多大的壓力?

結論:晚婚好!!!嘿嘿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六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視角的切入,會使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素材呈現出不同解讀與各異的魅力。當我們從封閉、單向、僵化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培養和建立開放、多元、動態的思維方式,就能找到契入材料的不同入口,獲得不同的取意角度。學習過《孔雀東南飛》之後,我們則可以提煉出以下話題。

話題一:“愛情”

愛情是一個厚重而聖潔的話題,也是人類生命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情感,多少人慾説還休;這是一座最為神祕的殿堂,多少人為它裝扮最絢爛的衣裳;我們讚美着愛的偉大,又詛咒着愛的善變。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文學作品提煉和濃縮了那些令人感動的歲月執手,也呈現瞭如風雨中飄搖的茅舍,經不起洗禮的“大難臨頭各自飛”。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站在自由愛情的入口,以一種決然離開的死亡抗爭着;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卻站在自由愛情的出口,用另一種偶然的死亡爭取着。他們的愛照亮了中外的文學星空。

話題二:“死亡”

“生之艱難”與“死之可畏”是生命與生俱來的兩大痛苦宿命。但生與死的價值不足活着,而在尊嚴與理想。當這種權利被剝奪,弱小的生命會匍匐而墮落,而那些強悍的生命就會感受到無法忍受的苦痛。於是蘭芝、仲卿為追求婚姻愛情自由而死,為追求生命自由、維護生命尊嚴而死。如果沒有死亡的抗爭,他們的生命將失去精神、靈魂,沒有情感守持,沒有生活自由,生命處於被奴役、被禁錮的狀態中。這樣的人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又何在呢?匈牙利詩人斐多菲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前夕高喊:“不自由,毋寧死!”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們對自由的認識和追求,足以説明焦仲卿、劉蘭芝為婚姻愛情自由而死的本質意義和價值。

話題三:“觀照女性命運”

張潔在《方舟》中説:“身為女性就是大不幸。”身為女性,為什麼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只能佇立,卻無法穿越愛的迷霧?我苦苦追問,雖然我深知這是不期有答案的追問。我深知女性的悲哀:西施被贈與夫差,張巡殺妾饗士,楊玉環馬嵬坡之死……哪一樁不是因愛與國家而成為歷史的悲劇?歷史的深處縱橫流淌着多少女性的淚水!即使與丈夫化作鴛鴦的劉蘭芝,她的生命中依然有那份無以言狀的重重壓抑,那種如蠶繭般理不清的厚厚憂傷。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七

“上邪,吾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把美好的事物放在你面前,然後任其摧毀、折磨,直至其失去活力,不復存在,消彌無形。這就是殘酷。

讀《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因為我看到美好的感情被世俗禁錮,被禮教肢解,並最終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離,而死亡的這一過程。

然而,又是殘酷也造就了美好的契機,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在他們殉情之後,也隨之涅磐,讓當時的社會覺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會被摧毀的,有些事物是不會隨着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的,比如愛情。

我懷疑上天為人們定下緣分之後,總會製造出一些悲劇,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生動,也更加悽美。如果它不想讓這份緣分與感情被浪費,便會讓人們去另一個世界,去繼續他們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間的空虛與悲傷。

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為愛情苦惱而又無可奈何,於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於是便有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有了“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轉朱户”的佳句與感慨。

於是,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苦難的洗禮。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紅樓緣怨,《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對白,以至於網上《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生死決戀,可以説,人每走一步,愛情就在人的腳邊建起一座墳墓,一座情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無奈,兩人的反抗,始終沒有擺脱世俗的枷鎖。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選擇,它用血洗清無瑕愛情上沾染的塵世污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覺醒,告訴人們只有愛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衞。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感歎,哀歎人生苦短只有珍愛才能在空間雋永。

正可謂:百媚千紅只識君,君我不見愁益深。

願為鴛鴦歎孔雀,告與東西南北人。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 篇八

“人間間有百媚千紅,我獨愛你那一種”、“縱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已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語的敷衍還是應詩應景的做作,着實讓人揪心的歎息、傾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地讓我們真正明白了一番感情的忠貞與聖潔。

要是説西方的戀愛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戀愛的史詩,那麼中國的《孔雀西北飛》將是戀愛追逐的絕唱。孔雀西北飛,飛到天涯縱不回。百般的繾綣愛戀,柔情的相思只為彼此可以或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劉蘭芝深赴黃泉,焦仲卿自掛西北枝,當仁不讓反抗對不公平運氣的束縛。為戀愛,為自在,他們不吝一切,這是多麼的倔強啊!應該説,這是對戀愛倔強的追求。但無情的偏見,霸道的褫奪了一個懦弱女子愛與被愛的權益。

實故事也很簡略,人物也很通常,情節也不像現代小説那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一切是那麼的平庸,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報告了一雙情篤夫婦殉情於世的故事。然而我通常讀之,總會傷感至極。天下上真的會有如此優美的戀愛嗎?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俗話説,“動情容易,守情難”,焦仲卿面對母親讓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卻以“結髮共枕蓆,黃泉共為友”、“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與母諍言,以示反抗。試問普天之下會有幾人與之同耳?在這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的社會中,真正能做到坐懷不亂者能有幾人?

“阿兄得聞之,痛惜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蘭芝兄長無不所言極是。從田間村婦到太守家的貴婦,無異於一步登天。不用“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此等功德焉有不施為哉?

孔雀西北飛,五里一倘佯。

一把酸楚淚,鑄就了戀愛的至去世不渝;淚眼問天,抒發了內心的激怒;舉身赴清池,執着見證戀愛的誓詞;哭號百轉,只為仲卿獨守內室。.。.。.

誰的旋律,將誰纏繞?誰的悲涼,讓誰斷腸?縱有萬般真情,都市洋溢在暗淡的黑夜中。當緬懷化成灰燼,我好像看到了蘭芝的無法,當天下依然縈繞在你的面頰,一切的一切,都將從順入流。

讀《孔雀東南飛》有感 篇九

當痴情的焦仲卿踏着沉重的步伐,手握髮紫的絲繩,兩滴多情的淚水從他空洞的雙眼中流露出來,從他蒼白的臉盤上滑落下去,他的心徹底的碎了。當淚水滴落到他抖動的雙手時,他已經感受不到淚水的温度,身體已失去知覺,只在腦海中反覆回想着一幕幕與蘭芝生活的美好時光。

落葉黃昏,夕陽無限好。在黃葉密佈的大樹下,流波盪漾的河水邊,兩人相約在此。嬌豔多姿的女子默守在樹下,亮麗可人;俊俏的男子,衣服華貴,拿着扇子,步伐飄逸,果真風流倜儻。女子舉目四望,尋覓着瀟灑的身影;男子趕快步伐,希望早見佳人。當焦仲卿與劉蘭芝站在河邊雙手牽握,説説笑笑之時,草也綠了,花也開了,河水激盪起甜蜜的浪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卻得不到美好的結果。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才貌雙全,卻被阿母所排斥。美好的姻緣,就因為一家之言所毀了!

當蘭芝被逼婚,想起自己曾經的誓言,至死不改嫁。“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終於“攬裙脱絲履,舉身赴清池”。

愛情就像一朵玫瑰,外表看上去美得誘人,使得多情的人不禁去採摘它,最終卻被花莖上的刺傷痛了,才知道,這就是愛情。

傷心欲絕的仲卿,為愛情努力了,卻受到了莫大的創傷。當聽聞伊人的殉情,堅強的男人也會流下痴情的淚,淚水流淌在愛情的河流中……

這次他握着發紫的絲繩,再次來到那樹下,那河邊。樹已枯黃,河已乾枯,鳥語花香的天堂已從這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一次次回想着往事,徘徊在寧靜的樹下。

他一次次的流淚,一次次的回想,一次次的徘徊不定。

淚,流盡了。

痴情的男子,抖動着雙手,將絲繩無力地套在了枯黃的樹枝上。

他在悲傷中殉情了。

當他醒來時,卻身處在一個鳥語花香的天堂,樹木枝繁葉茂,那一條河流起伏着,在他的視線中出現了那個嬌豔多姿的身影。

他興奮地奔跑過去,牽住了蘭芝的雙手。

在一道黃光之中,情侶化作了一對鴛鴦,在那遙遠的夢境中,快樂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