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陶行知文選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W

陶行知文選讀後感(精彩多篇)

《陶行知》讀後感 篇一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愛是最偉大的信念,愛是教育的至寶。只有心中有愛,愛你的事業,愛你的學生,愛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有熱情,也才會有意義。可以説沒有愛就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真誠;沒有愛,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發展。深厚的愛生之情,會促使教師去尊重學生,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學生,積極尋找與學生對話的機會,以真誠的目光去關懷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他們以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領路人,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教育教學才會順利進行。只要凸現出愛,愛也永遠伴隨着你。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説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讀後感 篇二

説起陶行知,我們一定熟悉不過。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為一名愛看書的學生,為了更好的學習陶行知的各種精神,各種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裏認真閲讀了《走進陶行知》這一本書。從中,我受益匪淺。

最令我深感的是《點石成金》這篇文章。《點石成金》的情節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很有本領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亂石立即會變成黃金。一天,他讓徒弟們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點着地下一堆石塊,石塊立刻都變成了黃澄澄、亮閃閃的金塊。徒弟們看了又驚又喜,個個拍手叫好。道人對土地説:“沒人選一塊金子,拿去買點東西吧!”徒弟們紛紛撲到黃金堆裏去翻揀,只有一個徒弟沒有去拿金塊,而是靜靜地站在道人旁邊,兩隻眼睛緊盯着師傅點石成金的手指看,邊看邊思考。道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挑選一塊金子呢?”徒弟回答説:“金子雖好,但總會用完的,我看中了師傅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看到這裏,我抬頭看着天花板,心裏想到:這世上有多少人被閃閃發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記了點石成金的指頭。作為學生,在學校求學,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現成的知識,這些只是雖好,但僅僅是知識的一部分,隨着年代的發展,這些現成知識會不夠用的,有的會用不上了,有的會顯得陳舊了。我的有些同學拼命把老師和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學問的大道上還會碰到許多新事物、新問題,到那時就能責怪老師們沒有教過、書本上沒有見過嗎?死記硬背不思考,是書呆子的學習方法,這些同學,老師“教多少”,他就“記多少”,這是趕不上時代、超不過老師的……

是啊,我們學習不能像書呆子一樣,所以,我每天寫完作業後,都會拿出在學校借的課外書,或者做一些有用的習題。吃過晚飯後,我就會和鄰居家的同學一起玩數字遊戲,這個遊戲可好玩了,不僅能鍛鍊我們的數學口算,還能放鬆我們的心情呢!

我們求學必須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隻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我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永無境地去探求知識,我們就能超過老師,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強。

《陶行知》讀後感 篇三

説起陶行知,我們一定熟悉不過。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為一名愛看書的學生,為了更好的學習陶行知的各種精神,各種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裏認真閲讀了《走進陶行知》這一本書。從中,我受益匪淺。

最令我深感的是《點石成金》這篇文章。《點石成金》的情節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很有本領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亂石立即會變成黃金。一天,他讓徒弟們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點着地下一堆石塊,石塊立刻都變成了黃澄澄、亮閃閃的金塊。徒弟們看了又驚又喜,個個拍手叫好。道人對土地説:“沒人選一塊金子,拿去買點東西吧!”徒弟們紛紛撲到黃金堆裏去翻揀,只有一個徒弟沒有去拿金塊,而是靜靜地站在道人旁邊,兩隻眼睛緊盯着師傅點石成金的手指看,邊看邊思考。道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挑選一塊金子呢?”徒弟回答説:“金子雖好,但總會用完的,我看中了師傅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看到這裏,我抬頭看着天花板,心裏想到:這世上有多少人被閃閃發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記了點石成金的指頭。作為學生,在學校求學,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現成的知識,這些只是雖好,但僅僅是知識的一部分,隨着年代的發展,這些現成知識會不夠用的,有的會用不上了,有的會顯得陳舊了。我的有些同學拼命把老師和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學問的大道上還會碰到許多新事物、新問題,到那時就能責怪老師們沒有教過、書本上沒有見過嗎?死記硬背不思考,是書呆子的學習方法,這些同學,老師“教多少”,他就“記多少”,這是趕不上時代、超不過老師的……

是啊,我們學習不能像書呆子一樣,所以,我每天寫完作業後,都會拿出在學校借的課外書,或者做一些有用的習題。吃過晚飯後,我就會和鄰居家的同學一起玩數字遊戲,這個遊戲可好玩了,不僅能鍛鍊我們的數學口算,還能放鬆我們的心情呢!

我們求學必須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隻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我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永無境地去探求知識,我們就能超過老師,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強。

《陶行知》讀後感 篇四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裏,這件大事就是為中國的孩子能夠讀書。

在這本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燒撲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燒撲克牌”主要講的是同學們在緊張的學習下,為了放鬆心情,開始玩撲克牌。陶行知校長知道以後,十分氣憤。為此他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給同學們講清了道理。同學們聽後主動上交了撲克牌,令人沒想到的事,他竟然當着同學們的面把撲克牌都給燒掉了。

為什麼要燒掉呢?原來在當時抗日需要人才,建國也需要人才!所以他要求同學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時間來讀書學習,累了,可以唱歌跳舞下象棋……

“拆表的故事”主要講了陶行知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歡拆東西,甚至連家裏新買來的表也給拆了,這令他媽媽很生氣,特別想把他的“壞毛病”給改掉,甚至還經常動手打孩子,陶行知校長知道後便專門來到朋友家,告訴他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但不能阻止孩子,還要特別培養孩子的這一愛好,説不定還能培養出一箇中國的小愛迪生呢!

這兩個故事給了我深深的感觸,那就是:一要充分利用時間讀書★★學習,以免造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後果,二是告訴家長們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培養和發展孩子,而不是阻止孩子。

多麼優秀的校長啊!多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啊!我多想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讀一讀陶行知校長的故事啊!

讀《陶行知》有感 篇五

"生活教育"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內涵為:"從定義上説: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説: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具體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

今天,我認真地讀了他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觸非常大,印象很深刻,不禁提筆寫起了感想。

毛澤東同志稱陶行知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發點是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為大眾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願。他的生活教育是大眾教育。他説:"少爺小姐有的是錢,大可以為讀書而讀書,這叫做小眾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眾教育",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

"綜合實踐"這門學科的開設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論。我們的教學應如陶行知主張的:做好學校和社會的聯繫,加強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避免教育內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再次出現。綜合實踐的教研員也經常要求我們一線的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要一味地參考課本,完全可以拋棄這個枷鎖。內容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有疑問的身邊小事。教學時,可以邀請社會人事(例如:家長,專家等)共同參與學習,這就是"教學相長"也。教學時間不一定在課內,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教學地點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會是最好的課堂,讓我們走出去,親密地去接觸社會,在生活中學習和成長。總之要調動一切機制,服務於教學。要做到這些,我們必須瞭解生活,瞭解學生生活現狀,瞭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還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儘可能的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調動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源於生活的感性材料,讓其在觀察,實驗,調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主體參預自主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養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為後續學習作準備,同時讓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我搞過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我真正發現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驚人的。許多時候不是教師指導學生,而是學生指導教師。在活動中,學生展現了各種能力,有的學生配合老師做好社會調查,有的學生自己動手佈置教室,有的學生自己設計服裝,有的學生自己動手做手套,還有學生用碎布設計縫製了一條連衣裙……各種來源於生活內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學生喜歡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對學生的成長起着不可小視的作用。

最後,我想: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其中藴含的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非本文所能道盡的。只要我們心中有想法,並付之於行動,進行生活的教育,就一定會成功。

《陶行知》讀後感 篇六

今年是學校的讀書年,上週五,學校剛進行了精彩的讀書交流論壇,彰顯了“書香浸潤人生”的活動宗旨。的確,讀一本好書對於一個人來説受益良多,在寒氣還沒有褪盡的二月,每晚燈下,除了閲讀了王微老師的《不幽默,你就別做教師》之外,我還看到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走近陶行知》。

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樸的言語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平民教育”、“學校觀”、“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於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説,這是生活現象的説明,即教育現象的説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的,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於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

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衚衕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秀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