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陶行知的故事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陶行知的故事精彩多篇

陶行知的故事 篇一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之後他又掏出一顆糖,説:“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説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説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説:“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行知的故事 篇二

一説陶行知,在中國的教育界幾乎無人不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出生,1946年7月25日因患腦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歲。按此刻的話説,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就英年早逝,憾別人生,的確讓人惋惜。但陶行知的故事,卻一向在流傳。

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説她的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她十分生氣,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了,連連搖頭説:“哎呀,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之後,他又親自到朋友家裏,把那個小孩請出來,帶他到修錶店去看師傅修表。他們站在修表師傅身邊,看着他把表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裏。又看着他一個個裝起來,再給機器加上油。用了一個多小時,花了一元六角錢修理費。陶行知深有感觸地説:“鐘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捱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趕走和打跑。”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並責令其到校長室。陶行知簡單地瞭解了一下狀況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這個學生,説:“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來了。”之後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説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如又説:“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説:“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這是兩個看似簡單,但卻是一般的家長和老師都做不到的事情。陶行知善於用多角度思維從犯錯誤的孩子和學生身上找出其優點和閃光點。並且善於用他們身上的用心情感克服和戰勝消極情感,充分挖掘其內在誘因,變破壞為創造,變落後為先進。

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鄰村的一位塾師認定這孩子長大後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讓他免費入塾讀書。有一天下大雪,當陶行知趕到塾館時老師已經開講。他怕影響老師講課和其它同學學習,硬是站在門外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把課講完。這種學習精神感動了塾館裏的每一個人。

陶行知有兩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中去,確實做了一件“大事”。而他自己,卻“不帶半根草去”。只留一世英名,光照中華大地。

陶行知的故事 篇三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見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問怎樣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塊被拆的亂七八糟的手錶,氣呼呼地説:“陶先生,這塊表是才買的,竟被我兒子拆成這樣。您説可氣不可氣?“

陶先生聽了笑了笑,説:“壞了,恐怕中國的一個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夫人有點愕然,“為什麼呢?難道這樣做不對嗎?”

陶先生搖搖頭,夫人又之後問:“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説對這樣的孩子該怎樣辦呢?”

陶先生把孩子攙起來,摟在懷裏,笑嘻嘻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媽媽的新表拆壞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媽媽一眼,低聲説:“我聽見表了有滴答的聲音,想拆開看看是什麼在響……”

陶先生説:”你很好奇,這沒有錯,但你要跟大人説一聲,不能自作主張,來,跟我一齊到鐘錶店去好嗎?“

孩子問:“去店裏幹什麼?”

陶先生説:“去看師傅修表啊!看他怎樣拆,又去怎樣修,怎樣裝配,你不喜歡嗎?“

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聲招呼,就拿着那隻壞表,帶着孩子一齊到了一家鐘錶店。

修表師傅看了看壞表,説:“要1元6角修理費。陶先生説:”價錢依你,但我要帶着孩子看你修,讓他長長見識。“師傅同意了。

陶先生與孩子站在一旁,滿懷興趣地看師傅修表。看他怎樣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裏。又看他加油後,把一個個零件裝起來。從頭到尾,整整看了一個多小時。

全部裝好後,師傅上了發條,表重新發出清晰的滴嗒聲,孩子高興的歡叫起來:"響了,響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臨走又花了一元錢買了一隻舊鐘,送給孩子帶回去拆裝。孩子連聲説:“謝謝伯伯,謝謝伯伯,伯伯真好!”

陶行知的故事 篇四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熱情地讓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給她,問道:“怎樣不帶兒子一齊來玩?”

這位夫人有點氣乎乎地説:“別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氣。這天我把他結結實實打了一頓。

陶先生驚異地問:“這是為什麼?你兒子很聰明,蠻可愛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個紙包,裏面被拆得亂七八糟的一塊手錶。這表成色還很新,鍍金的錶殼打開了,玻璃破碎,連秒針也掉了下來。她生氣地説:“陶先生,這表是才買的,竟被我兒子拆成這樣,您説可氣不可氣!他才七八歲,就敢拆表,將來大了恐怕連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頓。”

陶先生聽了笑笑説:“壞了,恐怕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夫人有點愕然:“為什麼呢?難道我這樣做不對嗎?”

陶先生搖搖頭。

夫人又之後問:“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説對這樣的孩子該怎樣辦呢?”

陶先生把拆壞的表拿過來,對夫人説:“走,我們上你家去,見見這個小‘愛迪生’。”

到了朋友家裏,陶先生見到那個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樹下,聚精會神地看螞蟻搬家。夫人一見又來了氣,正要罵他,陶先生立即勸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攙起來,摟在懷裏,笑嘻嘻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媽媽的新表拆開來呢?能告訴我嗎?”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媽媽一眼,低聲説:“我聽見表裏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我錯了,不該把手錶拆壞,惹媽媽生氣。”

陶先生説:“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這沒有錯。但你要跟大人説一聲,不能自作主張。來,你跟我一齊到鐘錶店去好嗎?”

孩子又望望媽媽,説:“去店裏幹什麼?”

陶先生説:“去看師傅修表啊,看他怎樣拆,又怎樣修,怎樣裝配,你不喜歡嗎?”

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着那隻壞表,帶着孩子一齊到了一家鐘錶店。修表師傅看了看壞表,説要一元六角修理費。

陶先生説:“價錢依你,但我帶着孩子看你修,讓他長長知識。”師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邊,滿懷興趣地看師傅修表。看他怎樣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裏;又看他加油後,把一個個零件裝配起來。從頭到尾,整整看了一個多小時。全部裝好後,師傅上了發條,表重新發出清晰的嘀嗒聲。孩子高興地歡叫起來:“響了,響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臨走又花一元錢買了一隻舊鐘,送給孩子帶回去拆裝。孩子連聲説:“謝謝伯伯!謝謝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後,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媽媽説:“媽媽,伯伯買了一隻鍾,讓我學習拆裝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問:“還讓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説:“你不是問我對這樣的孩子該怎樣辦嗎?我的辦法説是,把孩子和表一齊送到鐘錶鋪,請鐘錶師傅修理。這樣修表鋪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學生,修理費成了學費,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滿足,或者他還能夠學會修理咧。”

陶先生停頓了一下,之後説:“孩子拆表是因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就是一種求知慾,原是有出息的表現。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慾打掉了嗎?與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頓,不如引導他去把事情做好,培養他的興趣。中國對於小孩子一向是不許動手,動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我們就應學習愛迪生的母親,那麼理解、寬容孩子,那麼善於鼓勵孩子去動手動腦,這樣,更多的‘愛迪生’們就不會被打跑、趕走了。”

夫人聽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誠懇地説:“陶先生,您説得對,太謝謝您了,我今後必須照您的辦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