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十四孝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8W

第一篇:二十四孝讀後感

二十四孝讀後感(精選多篇)

二十四孝讀後感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馬上打開,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裏,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虐待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但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馬上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裏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還把己的王位(請你關注)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説:百善孝為先。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第二篇:二十四孝 讀後感

《二十四孝》讀後感

————曹航

你看過二十四孝嗎?它是一些以“弘揚孝道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孝心故事。其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範,都是值得我們去用心體驗的。

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講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舜的父親是個失明的人,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縱慣了,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孃兒倆成天合計着怎麼虐待舜。有一個冬天,颳了幾天的北風。風把家裏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着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衝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着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的去救她,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境界啊!此時,舜不只是教會了我們孝,更是一種寬容大度的心態。

想想舜當時的生活環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着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殘酷,父母平時辛苦的工作,儘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已經非常淡薄了。我想:我們應該向

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讀完這些孝心故事,我覺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做那些激烈的行為,但是我也可以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感恩他們,報答他們。

第三篇:《二十四孝》讀後感

《二十四孝》讀後感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馬上打開,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裏,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娶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虐待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特。但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馬上就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着弟弟。

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耕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裏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他卻一點事也沒有。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把自己的王位讓給了他。

讀完文章,我深深的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尊敬老師同學並且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好學生。

三年級六班

第四篇:二十四孝讀後感

二十四孝讀後感

孔子説過一句話,“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上下五千年來,出現“孝子”的故事有諸多。

在二十四孝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卧冰求鯉》和《恣蚊飽血》,這二則典故,深深記住在我的腦海中,時時提醒我的言行準則。

《卧冰求鯉》講的是曾經有個孝子,在一個隆冬的晚上,自已的繼母病倒,想吃上一口新鮮的鯉魚肉,他就自已解開衣服,卧倒在冰上,冰突然融化,跳出二條鯉魚,他欣喜若狂把鯉魚抓回家煮給繼母吃,繼母吃後,大病全愈。

《恣蚊飽血》主要講古代吳猛,他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到了夏季,吳猛赤和身坐在父親的牀頭任蚊子叮咬而不去驅趕走,這樣就是為了擔心蚊子離開自已去咬父親。

從以上二則典故中,我體繪到,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心懷感恩之心去孝敬我們的父母,有時我們要坐下來,跟漸漸已老的父母聊聊天,聆聽他們的教誨,他們的心聲,也讓父母知道。我們已長大了。

第五篇:二十四孝讀後感

永元四年,拜左丞,二十四孝讀後感。功滿當遷,和帝留,增秩。六年,累遷尚書令。後以為東郡太守,香上疏讓曰:“臣江淮孤賤,愚昧小生,經學行能,無可算錄。遭值太平,先人餘福,得以弱冠特蒙徵用,連階累任,遂極台閣。訖無纖介稱,報恩效死,誠不意悟。

卒被非望,顯拜近郡,尊位千里。臣聞量能授官,則職無廢事;因勞施爵,則賢愚得宜。臣香小丑,少為諸生,典郡從政,固非所堪。誠恐遲頓,孤忝聖恩。

又惟機密端首,至為尊要,復非臣香所當久奉。承詔驚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剛,適可驅使。

願乞餘恩,留備宂官,賜以督責小職,任之宮台煩事,以畢臣香螻蟻小志,誠瞑目至願,土灰極榮。”帝亦惜香乾用,久習舊事,復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賜錢三十萬。是後遂管樞機,甚見親重,而香亦有勤物務,憂公如家。

十二年,東平清河奏訞言卿仲遼等,所連及且千人。香料別據奏,全活甚眾。每郡國疑罪,輒務求輕科,愛惜人命,每存憂濟。又曉習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數加恩賞。疾病存問,賜醫藥。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幸。延平元年,遷魏郡太守。郡舊有內外園田,常與人分種,收谷歲數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農’,《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乃悉以賦人,課令耕種。時被水年肌,乃分奉祿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於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荒民獲全。後坐水潦事免,數月,卒於家。所着賦、箋、奏、書、令、凡五篇。

東漢黃香,字文疆,是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市)人,約生於漢明帝永平元年以後不久,約卒於安帝延光三年左右,年六十多歲。

黃香九歲就失去了母親。他思慕母親極其哀切,鄉人都稱讚他的孝心。他年紀雖小,卻做事不顧勞苦,服侍父親竭盡孝順。夏天酷暑炎熱,黃香就揮扇而使父親的枕蓆子涼快。

文中的“簟”(),即指席子。冬天天寒地凍,黃香就以自己的身體去温暖父親的被席。黃香十二歲時,還被太守劉護召至門下,加以表彰,非常驚奇一個孩童竟然有這樣的孝行,並將他樹為榜樣,號召全郡守的兒童都來向他學習,讀後感《二十四孝讀後感》。 後來,他的事蹟被編入《三字經》中,供後人作為啟蒙時期的學習資料。黃香雖家貧,卻專心經典,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他曾拜為郎中,在元和元年(84年)詔詣東觀讀未見之書。和帝四年永元(92年)拜左丞,六年累遷尚書令,勤於政事,憂公如家,喜歡推薦人才。

安帝時,黃香遷魏郡太守,遭遇水災饑荒,於是分出自己的俸祿及所得的賞賜,賑濟貧民,富裕人家也各出義谷幫助他,救活的人不計其數。著有《九宮賦》、《天子冠》等文。關於黃香的事蹟,漢劉珍等《東觀漢記·黃香傳》有載。關於黃香的傳説和遺蹟,有云夢義堂漢孝子黃香故里、黃孝村、黃香園、黃香墓遺址碑、黃香紀念館等等。

由上可見,黃香確實“事父至孝”,但有沒有“扇枕温衾”,作為正史的《後漢書》卻不見記載。因此,有人的推測是:黃香“事父至孝”應該是可信的,但“扇枕温衾”卻有可能是後代人尤其是黃香的子孫添加上去的。為什麼這樣説?因為黃香本人當過尚書令(宰相)的大官,他的兒子黃瓊做過尚書令和太尉(管全國兵權),曾孫黃琬也做過中央的九卿和地方刺史(相當於今天省部級)的官(黃瓊、黃琬《後漢書》卷61均有傳)。如果真有這麼生動的孝親事例,正史是不會漏記的。

那麼,黃香“事父至孝”應該百分之一百可信的吧?在沒有發現相反史料之前,我覺得可以信它。因為我們知道,東漢選拔官吏實行的是“察舉”和“徵辟”制度:由地方官員或朝廷定期考察選拔品德高尚(如孝敬父母的選為“孝廉”)或飽學多才的人(秀才)去做官。

但實際上誰“品德高尚”,誰“飽學多才”,全都由地方豪強(大地霸)説了算。很靠不住的,常常把逆子説成孝子,把胸無點墨説成飽學多才。所以,當時老百姓就流傳着這樣的民謠:"舉秀才,不讀書;舉孝廉,父別居(把老父親趕出家門)。你看,這不應了一句老話:“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孔子説過,“孝”要建立在“敬心”的基礎上,認為孝順父母主要不在於給父母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而在於有那份心、那份情。古時如此,現代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