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品的百善孝為先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精品的百善孝為先讀後感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心想:母親平時總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給我們,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關心我們,我們不能辜負母親的一片苦心,我們要好好孝順她。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百善孝為先》讀後感,請您閲讀。

《百善孝為先》讀後感1

“孝”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為先”、“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等我們的先人留下的孝敬長輩的格言。今天,我收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孝”。

在《眾裏尋你》的歡快曲調中,典禮開始了,全場上下一片通紅。在典禮上,共有11位少年獲取“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有21位少年獲得“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的稱號。在其中,來自湖北的何秀巡姐弟給我感觸最深。

姐弟倆來自湖北,雖然屬於比較開放的城市,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十分貧困,母親早逝,父親打工,古稀之年的奶奶因病在家中,年紀尚小的姐弟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撐起了整片天。在家裏有好大一片茶葉地和玉米地,每到收穫時節,姐弟倆就各背一個竹框,到田地裏收割,黃澄澄的似珍珠般的玉米裝滿了整個竹筐。在回家的路上,姐弟倆常常玩“調虎離山”,偷偷的將對方框裏的玉米放到自己的框裏,為的是讓對方更輕省。在回家後,奶奶突然頭疼起來,姐弟倆忙將摘回的玉米撥成玉米粒,把茶葉裝袋,又揹着那沉甸甸的竹筐一腳一步滑地向縣城跑去。

一路上,姐弟倆雙手緊緊地握着,彷彿兩人融為一體。終於在幾小時後到達了縣城。他們顧不上休息,尋找收購玉米和茶葉的僱主。終於輾轉幾個回合,將二幾十斤重的玉米買了出去。但茶葉卻不如意。繞縣城一圈,才找到一位收茶葉的老人。終於將兩框玉米茶葉換成了幾十元錢,買到了奶奶服用的“腦心舒口服液”。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但是幾天以後,姐姐受到了上高中的通知,既興奮又擔心,興奮自己可以繼續去上學,擔心在之後某一天回家,這房子真的成了一個“房子”,不是一個家了,擔心失去自己唯一的親人。但是弟弟莊重保證,照顧好奶奶……

看到這裏,我的眼眶濕潤了,這麼小的年紀就要擔負照顧奶奶的重任,為此也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是多麼可敬啊!回想我們,整天在父母呵護下,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被稱作“小皇帝”、“小公主”,但這些我們的同齡人,卻承擔着一個家。是什麼推動他們這麼做?是堅強不屈的精神?是臨終前的母親囑託?我認為這正是“孝”的重要體現,他們正是將“孝”銘記心頭,才有了今天這麼感人的一幕。

在電視中常常看到有的兒女為了爭奪家產,將老人置之其外,全然不顧老人的感受,只為了眼前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將來。他們難道就沒有聽説過“孝”這一個字嗎?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將“孝”刻在腦子裏,將“孝”付諸於行動中,才是真正的中國人,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

《百善孝為先》讀後感2

“琴鍵黑白分明像你,凝望這個世界的眼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裏尋你。孝的承諾,温暖你我的心。接下來,讓我們伴隨這餘音繞樑的歌聲,隨同那真誠懇切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向最美孝心少年致敬!

那一聲聲爽朗的笑聲引導着我們來走進吳林香。她,那般堅強的女孩,時時用她那迷人的微笑,伴隨着患有癌症的母親,全身癱瘓的外婆,右手殘疾的外公和乳臭未乾的弟弟。造化弄人,這個僅僅十二歲的女孩接受着人生的考驗,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這都是天意,既然讓我來到你的身邊,我就要服侍你一輩子。”她,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從沒有在家人面前抱怨,只是報以微笑,默默地一人去承受這樣的壓力。命運那樣苛刻,病魔無情的撕咬着她,媽媽的病情一再加重,簡直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終於,在那黑色的下午,她,永遠的離開了世界,離開了那破碎的家庭,離開了懂事孝順的小林香。媽媽去世後,不畏艱難的她仍舊保持那燦爛的微笑,她堅信,自己的努力、堅強和微笑,遠在天堂的媽媽一定會看到的……

看到這裏,她那感人肺腑的事蹟,把我這顆無知的心打動了,震撼了我的靈魂深處。包含着敬佩,包含着感動,包含着羞愧的淚珠劃過臉龐,悄無聲息的滾落下來……想想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已經不足為奇,可是,我們有想過怎樣來回報她們嗎?

眼淚,是暫時的,感動,也只停留在心底。怎樣能讓自己所有收穫?怎樣才能真正地學習他們的可貴品質?首先我們不能只有孝心,更多的應該體現先孝行。或許,命運沒有讓我們去經歷太多的磨難,去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珍貴,去付出驚天動地的孝道。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做起,去孝敬我們的父母!

也許,孝順是寒冬中的一杯咖啡,沁人心脾;也許,孝順是困境中的一個微笑,醉人心底;也許,孝順是夏陽下的一杯香茶,幽香淡雅;也許,孝順是一曲牧歌,悠揚甜美;也許,孝順是一首詩,名垂青史……不管怎樣,讓我們來進一步的學習他們得孝敬長輩、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陽光向上的品質!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而孝道是做人的根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最美孝心少年,帶給我們的並非精彩的片段,而是心靈的洗滌……

《百善孝為先》讀後感3

為家庭的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温暖,更有責任營造温馨、快樂的家庭。《帶着養母上大學》的主人公孟佩傑用行動詮釋了家庭的意義,靠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帶着養母生存着。

《帶着養母上大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佩傑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她是由養母劉英芳照顧的,3年後養母因病癱瘓,孟佩傑8歲時就承擔起侍奉養母的責任,2009年,孟佩傑被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她竟然“帶着養母上大學”。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養母,她的存在還讓劉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責任。孟佩傑在2011年獲感動中國人物,她卻説:“百善孝為先,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每個女孩都會這樣做。”

比起孟佩傑,我們這些温室裏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種品質: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會讓我們後悔一輩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患了重感冒,她本來想讓我煮泡麪吃,但考慮到我的飲食健康,還是早早地去買菜了。那天天氣不好,下雨,再加上媽媽患了重感冒,她一回來就打哆嗦,“吳鑫雨,來幫媽媽提下菜。”我看電視看得正起勁呢,説:“沒空,你又不是沒手!”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自己把菜提到廚房,就去睡覺了。臨近十一點時,我見媽媽還沒起來燒飯,跑到她牀邊大叫:“起來了,大懶蟲,快燒飯,我肚子餓的都咕咕叫了!”媽媽一起來,便打了幾個噴嚏,病怏怏的樣子,讓我感覺自己做的不對,這時我想起了趙靜波的一句話:“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快12點了,媽媽才把飯燒好,她叮囑我先吃,自己又回房間了,我吃完了,走到媽媽房間,發現她在睡覺,便想叫她起來吃,無意間,我摸到她的額頭“怎麼那麼燙?”我驚叫起來。“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地對我説。“那怎麼行呢?小病不治會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藥。”一時手忙腳亂的我,開始翻箱倒櫃,終於找到一瓶感冒藥丸,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扶正,去倒了一杯温開水,讓媽媽吃一顆藥丸。半小時了,還沒有見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見我那心急樣兒,哭了。“你怎麼哭了呀?”我很不解。“沒事,我高興,女兒終於長大了,懂得照顧媽媽了。”想起那時我對媽媽無禮的態度,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哭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熱水打濕,敷在額頭上,這樣能很有效的退燒,十分鐘就換一次水,兩小時過去了,媽媽的燒終於退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説:“您肯定餓了吧,我去煮粥給您吃吧。”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笑了,説:“你以後別再挑剔我,別再撒嬌,我就已經知足了。”我們倆都爽朗地笑起來。

是呀,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誌,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讓我們為自己的家帶來一屋子燦爛的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

《百善孝為先》讀後感4

孝是中華文明五千年傳承的文化精髓所在,從遠古到現在、從皇帝到平民孝都是中華民族所倡導的優良傳統,自古就有“父母尚不敬,何以敬天下”的名言警句,孝也是社會考察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標準。正所謂“孝”字“老在上,子在下”也就是“老愛子,子敬老”。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有父母及祖父母輩的百般呵護,沐浴在愛的春風中,我們有求必應,享受着豐裕的物質生活。可我們卻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知錢財的來之不易,更不理解父輩的艱辛,“無理取鬧、盲目攀比”是我們常犯的錯誤,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毛病,都是怨在家長的無能上。所以被人們無奈地稱之為“小皇帝、小公主”。我們天真、快樂地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無憂無慮,這一切都是上天賜與的,風雨不動安如山。直到有一天的一個電視節目對我觸動很大,從心底挖出了一個“私”字,理解了父母無私的愛,懂得了我們應如何回報、如何感恩。

那一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晚會,裏面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他們為了父親母親,寧願拋棄自己的所有,甚至是學業!有的為了給父親治病,推着大鐵牀帶着父親到上海去看病,有的代替媽媽跑這跑那去送票,還有的為了給母親看病攢錢,去撿塑料瓶!他們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珍惜父母的愛,不要讓父母傷心、失望了!

晚會中有一個人物最讓人熱淚盈眶,那就是邵帥。

邵帥一家以前過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這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媽媽患了白血病,必須做骨髓移植手術!這個消息猶如一個驚雷在他頭頂炸響。接着,醫生們找遍了中華骨髓庫和台灣骨髓庫,都沒有與媽媽相配的骨髓。這時出現了一線生機:邵帥舅舅的骨髓型號與媽媽相同!邵帥太高興了,但高額的手術費用讓這個家不能承受。他為了照顧媽媽,辦了休學一年的手續,他為了攢錢,給媽媽治病的時候沒有喝過一瓶汽水,沒有買過一袋零食。但不幸還在不斷降臨,媽媽的病情還在不斷惡化,舅舅回來已經來不及了,只能靠邵帥了。他想也沒想,就決定把自己的骨髓獻給媽媽。媽媽不同意,但他依然堅持。媽媽得救了!

邵帥,這個普普通通的十二歲男孩,為了媽媽,他傾盡所有。

像這樣的少年還有很多,這些是他們的“經典語錄”,讓我們感受一下吧!

我應該救媽媽,我不救她,誰救她呢?我覺得是天經地義的!

《百善孝為先》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百善孝為先》這篇文章,我領悟了許多。讀完後,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掉。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母親有病,媳婦又嫌她煩。兒子回來後,母親還是忍痛做些自己不能做的事,都不讓兒子擔心。兒子漸漸明白,想了個辦法,把母親送到老人院去。先前母親很難過,不願意去。後來為了着想,還是去了。老人院的電視裏雖然放着喜劇,但一點笑聲都沒有。兒子回到家,見岳母和妻子正在把母親的東西往外扔。兒子從這裏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東西,母親還依然保存得很好。這強烈地震動了兒子的心,還見到了母親每天都要擦的風濕油,最後,他飛奔向老人院,把母親接了回來。

從“當兒子領着母親步入大廳時,嶄新的電視機,42寸熒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劇,但觀眾一點笑聲都沒有。幾個衣着一樣,髮型一樣的老人歪歪斜斜的坐在沙發上,神情呆而落寞。有個老人在自言自語,有個正緩緩彎下腰,想去撿起丟在地上的一塊餅乾。”這些話時,我的心靈也被震動了。這些老人們也都想回家,也想自己的兒女,她們來到這裏也是萬般無奈,不情願的。她們一定很難過。

讀完文章,我想到自己的父母。還記得那次媽媽剛上完夜班回來,十二個小時沒睡,淚得她精疲力竭。爸爸去上早班了。媽媽一到家就坐在牀上打瞌睡,而我卻吵着,鬧着要媽媽陪我去市裏玩。媽媽實在沒辦法,就答應了。到了市裏,媽媽的腿軟得都無法走路。最後還是到了一家店裏買了一碗鴨血粉絲湯給我吃,她才休息了一會兒。現在回想起來好後悔,後來我也嘗試一夜不睡的滋味,真的很痛苦。我真想對媽媽説一聲“對不起”。

人應該孝順父母,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長大後,父母年老了。也不要嫌棄,要好好回報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