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島》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説明]《島》讀後感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島》讀後感

第1篇:《島》讀後感

《島》讀後感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島》是圍繞着麻風的疾病展開的故事。麻風的疾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患者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不僅會損毀容顏和軀幹,導致病人極其醜陋可怕,同時會造成永久的殘疾。《聖經》裏的描述,認為麻風的疾病人是不潔淨的,是從地獄帶來的髒東西。

吉奧吉斯把自己的妻子伊蓮妮,自己的女兒瑪麗婭以及其他患有麻風的疾病的病人送上了斯皮納龍格島。眾多類似佩特基斯家庭因為麻風的疾病成員的離去而變得動搖而殘缺。《島》只是描寫了眾多不幸故事中幸運的一個。

充滿女性魅力母親伊蓮妮,她不僅是一位稱職的母親,還是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對生活充滿熱忱,對工作盡心盡職,對他人滿是友善。就是這樣一位完美女性卻不幸染上了在當時還是藥無藥可治的麻風的疾病。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她沒有被打倒,而是微笑面對,為斯皮納龍格島這個死亡之島留下了陽光。

善良美貌的妹妹瑪麗婭,她遺傳了母親伊蓮妮善良美好的品質,性格温柔而嫻靜,隱忍而謙讓,遇事樂觀向上,從未停止與生活的抗爭,從未停止愛,並最終收穫了幸福。

自私貪婪的姐姐安娜,為了榮華富貴轉瞬間拋棄了初戀安東尼奧,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大地主兒子安德烈斯的懷抱,她並沒有滿足眼前所得,而是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出軌安德烈斯的表弟馬諾里,最終導致自己的毀滅,留下了自己的女兒索菲亞,由妹妹瑪麗婭撫養長大。正所謂一脈相承,索菲亞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選擇了逃避,拋下了年邁的養父母直至他們去世。古人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索菲亞在明白這個道理後良心受盡了煎熬,因為自己的一時的薄情寡義鑄成無法補救的痛苦和內疚。

迷茫的阿麗克西斯,索菲亞的女兒,安娜的外孫女兒,在面對有律師般嚴謹生活態度的男友埃德時如何走自己的路,困惑了,彷徨不前。都説家是避風的港灣,當她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尋找解決困惑的答案時,確是“一頭露水”。一個不成熟的母親只學會的隱瞞“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嚴嚴實實”,也正因為阿麗克西斯還是“打算問母親幾個關於她過去的問題”,由此引起了母親索菲亞對往事的思索並認識到自己的懦弱,母女一起成長。

勤勞可敬的父親吉奧吉斯,往返斯皮納龍格和布拉卡之間並知曉島上狀況的擺渡人。中國傳統父親的典型形象,話語不多,甚至有些許木訥,然而,他是家裏的中流砥柱,這是無可非議。家裏正是因為有他,風再大、雨再大,家才是家。斯皮納龍格島也正因為有了吉奧吉斯的勤勤懇懇,恪盡職守,為斯皮納龍格島和布拉卡村架起了橋樑,為麻風的疾病人帶了生希望。吉奧吉斯的愛無需語言來表達,因為他的愛是深沉的,他的沉默是愛的最好詮釋。

《島》其實就是生活中的磨難,它給了我們一種生活態度由絕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尋找,直到重獲新生。

第2篇:《島》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島》讀後感範文。

即使在那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也總能找燦爛的鮮花。

——題記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我們的世界感到了空虛,感動變得如此奢侈,但總會有這麼一些作品,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島》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禁地大開,一個融合愛恨糾葛的淒涼故事愴然鋪展,一曲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徐徐打開……

阿麗克西斯發現自己的母親總是對過去避而不談,掩蓋的嚴嚴實實的。徵得母親的同意,她踏上了屬於母親記憶的那片土地,佛提妮向她講述了愛琴海布拉卡旁那座名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上的故事。

這是一座絕望的島,當命運這是你沒有再眷顧你時,你意味着要遠離家鄉,登上這座永遠沒有返回之路的島,儘管只有一水之隔,但家鄉卻變得可望而不可及。二戰期間,烽火四起,但這座島卻十分平靜。因為它早已脱離了世俗,被世人所遺忘。一羣麻風人相伴相攜,用不知還有多少的歲月編制了另一個世界,親情,友情,愛情,支撐起,也照亮了這片荒涼之地。人性的善惡也表現的格外強烈,真愛與勇氣,堅守與付出,讓人不禁淚下。

經歷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執着呀!當一點點的困難向我們襲來時,我們總選擇逃避;當物質利益召喚我們時,我們總選擇放棄精神的追求;當生死考驗我們時,我們想到的總會是自己。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身邊只剩下了自己,我們的信念早已被世俗踩踏在腳下。一份純粹的感情再也很難找到,而我們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我們的世界一片荒涼……

第3篇:《島》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島》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島》是英國著名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處女作,是風靡全球的暢銷書。孤陋寡聞的我是讀了朋友的日誌後才知道的。朋友寫道:”在這座曾荒涼,曾繁華的廢棄小島上,有一種美,叫給予。有一種情,叫温暖。有一種愛,叫做相依。有一種痛,叫堅強。有一種信念,叫做希望。有一種生命,叫怒放。我很卑微,我要熱愛生活,我要怒放生命,我要把每一秒往死裏珍惜。就像歌裏唱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飛翔在遼闊天空,就象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脱一切的力量’。“

讀了朋友的日誌,便借來了她的兩本書《島》和《荊棘鳥》。

島叫斯皮納龍格島,25歲的阿麗克西斯總覺得母親索菲亞隱瞞着家族的歷史,在徵得母親的同意之下,她借與男朋友埃德(我讀了幾頁就知道他們要分手的,因為埃德英俊聰明不費力就學習突出,什麼事都一帆風順。這樣的男人自私。)出遊的機會帶着母親寫給佛提妮的信去探訪斯皮納龍格島。索菲亞的家族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島上。

書中這樣介紹斯皮納龍格島:威尼斯人曾在該島建立了堅固要塞,十八世紀該島被土耳其人佔領。一九八八年克里特島宣佈自治,大部分土耳其人離開了克里特,但斯皮納龍格的居民拒絕離開他們的家,不願放棄有利可圖的走si交易。直到一九0三年該島成為病隔離區後,他們才離開。一九一四年,德國人入侵克里特島,佔領到一九四五年,斯皮納龍格因病人的存在而倖免。一九五七年該島被放棄。

阿麗克西斯離開埃德來到布拉卡,與佛提妮見了面,佛提妮講了發生在斯皮納龍格島的一段傳奇。

二戰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烽火連天,硝煙四起。戰爭,毀滅,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臘的愛琴海邊,一座與陸地僅一水之隔的名叫斯皮納龍格的小島,荒涼竟也平和,仿若與世隔絕的另一個世界。因為這座島上有被社會遺棄被隔離的病人。戰爭、孤島、病,按常理應該一切充滿悲情和絕望,但就因為比《聖經》歷史還長的遭世人詛咒的病,斯皮納龍格島免遭劫難。當一羣懂得現代文明,身懷理想的病人來到孤島的時候,孤島更是煥發了生機,學校有了好老師,辦了報紙,電影院放起了電影,小酒館生意興隆,醫院更是越辦越大,條件越來越好,被隔離到這裏的人彼此充滿了關懷和愛,人們過着普通平凡而又温情的生活,直到政府批准治癒的病人回到大陸的時候,有人還不願意離開,怕不適應大陸的生活。

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婆當老師的伊蓮妮感染病被送到斯皮納龍格島,同時被隔離的還有她的學生迪米特里。伊蓮妮接管了孤島上的學校,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重。她對教育的理解是”教育不是達到某種含糊結果的手段,而有內在價值——教育能讓孩子們成為有用的人。“她的這種理解和追求比中國現在的大部分校長的教育思想要先進的多。她把學生迪米特里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她病情惡化離開人世後,迪米特里接管了學校。

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公吉奧吉斯長年累月駕着小船,給斯皮納龍格島運送貨物,運送被隔離的病人,運送前來治病的醫生克里提斯。

阿麗克西斯的姨外婆瑪麗婭婚禮準備就緒時發現被感染了病,未婚夫離開了她,她被父親用小船送到斯皮納龍格島後,與給她治病的克里提斯相愛。病人陸續治癒或轉移治療後,孤島被廢棄,克里提斯放棄優越的工作研究條件,應聘到離瑪麗婭不遠的地方工作,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對年齡相差近20歲的夫妻,一生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過着日子,沒有親生的孩子,把阿麗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撫養成人。

醫生拉帕基斯不顧被感染的危險,堅持在島上的醫院工作,醫生克里提斯每週到斯皮納龍格島做研究,最後找到了有效的治療方法,解除了許多人的痛苦。

斯皮納龍格島如果不是有人們談虎色變的病,那簡直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一水之隔的”正常“的大陸卻充滿了流言飛語、猜疑、爾虞我詐。瑪麗婭被未婚夫拋棄後在孤島卻獲得了真正的愛情,阿麗克西斯的外婆安娜嫁入豪門,身體健康,美麗無比,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慾,與丈夫的堂弟不倫,結果在斯皮納龍格島上人們慶祝迴歸家園迴歸社會的`夜晚死在丈夫的槍下。

第4篇:《島》讀後感

本站提供的《島》讀後感範文,都是經過我們會員精心挑選整理的。

讀了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一本書 —— 《島》,雖然意味平平,但是在這談虎色變的話題下,也能看到希望,在那個不祥之地,也能尋到燦爛的鮮花,作者從生活被毀又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糾葛中,也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傷。

吉奧吉斯每次不顧大風大浪,去給病人送東西,而且總要見伊蓮娜一面,説明他工作十分盡職盡責,而且對自己的家人十分十分關心和想念,事後不在了, (誰不在了?) 他仍然堅持不懈的努力為他們運送貨物。“他用毯子將她裹住,讓她不受風吹,雖然她是一個病人,但他還是不怕被傳染,對他負責,照顧好她,不讓她受傷,為她付出了一切。

安娜是個貪圖虛榮,喜歡對象不專一的人,她嫁給安德烈斯只是為了他的錢,但心裏喜歡的人是馬諾里。

雖然馬麗婭只比安娜小一歲,但瑪麗婭心地善良,並且遵守自己的承諾,而且十分愛自己的爸爸,拿自己父親得利益放在第一位,什麼都會想父親。

瑪利亞和安娜雖然是親姐妹,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質,兩人都是漂亮美麗的姑娘,但一個樸素簡約,誠實善良。一個是貪圖富貴,愛慕虛榮。把他們兩個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瑪利亞的善良。

通過閲讀《島》的前一半,我懂得了我要有樂觀,堅強,快樂的品質。並且做事要踏實,一步步腳踏實地的完成。

第5篇:《島》讀後感

希望這篇《島》讀後感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那是一座絕望之島(斯皮納龍格島),是沒有鎖鏈的監牢。島上所有的人都是麻風的疾病人,全部被判了死刑,唯一不同的只有剩下的日期。那也是一座幸運之島,當克里特島被德國佔領,饑荒和屠殺遍地,它卻因為可怕的疾病換來難得的平靜和安寧。

然而,那座島又不是死氣沉沉,而是生機勃勃。每個來到島上的人都會受到相當禮節的接待和熱烈的歡迎,似乎對那些被社會拋棄,流浪不定的生命來説,這裏才是遙遠的、長久夢想的安息地。雖然死亡已經習以為常,但是生活仍將繼續。那裏有集市、學校、醫院、教堂、麪包房,有自己的牀。還有忠心的首長,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會爭取民眾的利益,改善島上的設施,提高生活質量,使人的壽命可以延長。還有“一個人的課堂”,哪怕孩子不能活得很長,也值得投入全部的愛和力量。還有仁慈的醫生,冒着生命危險,一週往返好多趟,悉心照料這些可憐人,記錄他們的病情和症狀。因着他們的不懈努力,他們有了發電機,有了取暖器,有了小酒館,有了理髮店,有了電影院,能盡情的慶祝復活節,有了婚禮,有了報紙,有了新聞短片。這裏空氣新鮮,鳥兒鳴唱,有可以悠閒散步的大街小巷。在那裏有珍貴的情誼,有愉快的相遇,有仇恨的釋懷,有完全的接納,有悲傷的淚水,也有治癒的希望。以至於真的拿到“乾淨”的健康證,反而有些彷徨。若不是被驅逐在這座島上,真正寶貴的東西就會永遠隱藏;若不走到最黑暗的時光,如何發現人心究竟怎樣。曾經以為這裏是為死亡候場,哪知迎來黎明的曙光。

而布拉卡看似繁華,卻充滿算計和慾望,誘惑與偽裝。以至於意亂情迷令人瘋狂,煙火齊發後傳來兩聲槍響。一個女兒重返故鄉,一個女兒命喪黃泉;一個女兒尋得良伴,一個女兒家破人亡。前代的愛恨糾葛讓一個孤兒何處安放?用愛編制的謊言終究不能永遠隱藏,真相揭露,只是增加叛逆與憂傷。歲月流逝,羞辱與內疚並行,空留遺憾和淒涼。塵封的記憶不堪回首,至親血肉是麻風的疾病人,通姦犯和謀殺犯。但是指責他們的同時卻發現自己更是可恨,竟然拋棄了奉獻一切,真心相待的人。當一切答案揭曉,眼淚盡情流淌。但是心靈能否像麻風的疾病一樣被治癒?

教堂就在身旁,卻觸摸不到信仰。上帝就在嘴邊,卻忘卻聖潔的律法。誰是真正的英雄呢?那勇氣的確讓人動容,但説到底不過愛屋及烏,不想失去更多。如何用激情和個性解釋不忠呢?那婚姻的莊嚴還歷歷在目。愛的源頭在哪呢?是上帝,祂的真理與盟約。一切都過去,一切都忘記,就可以有個新的開始嗎?悔恨要向誰吐露?傷害如何彌補?誰有赦罪之恩?誰能安慰憂傷的靈魂?時間能沖淡傷痛,還是如擠壓後的檸檬皮,越久越苦澀。誰是忠心的首長?誰是敬業的教師?誰是仁慈的醫生?哪裏是斯皮納龍格島?那成羣結隊的麻風的疾病患者你看到了嗎?

哦,我寧可在孤島漂泊流浪也不願進入索多瑪;我寧可天天吃素菜、嗎哪也不願和紈絝子弟吃喝閒逛。我不願在黑暗的角落暗自神傷而錯失了那榮耀的大光;我不願因為別人的犯罪而打破我對神聖的嚮往。但你若將我治癒,打發我去,我也願意孤身一人前往尼尼微,宣告你審判的消息;我也願意如撒瑪利亞婦女,述説我羞恥的過去,宣揚你救贖的能力。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因為我們都各自為政;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因為我們都在罪中同氣連枝。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因為末日都要對自己負責。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因為離開你我們就要死掉。

第6篇:《島》讀後感

關於《島》讀後感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畢業兩年了,很慶幸自己還喜歡讀書,不定期總要買上幾本暢銷書來讀。到現在為止,買了至少有二十本書了。買書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的心在這浮華的時代靜下來,讓自己不那麼快的隨波逐流,變得浮誇,變得社會。

《島》是我搜了一下噹噹網的暢銷書排名買的,被它的封皮語"在這個浮華的年代,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為一個書中故事潸然淚下了?"而觸動。第一遍看了一個大概,知道了故事的情節:主人公阿麗克西斯到了結婚的年齡,也有了戀愛的對象,可她不知道他是否就是那個陪她走完餘生的人。她想到了她的母親—索菲婭,在她那個年齡,她的母親索菲婭早已結婚幾年,有兩個孩子了。她想知道她母親當時是怎麼判斷她的父親就是陪她度過餘生的人??可她發現索菲婭總是過分的守護着自己的過去,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的結結實實。阿麗克西斯決定打開母親塵封的禁地,來到了母親的老家—布拉卡,由最熟悉母親的人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序幕。

第一遍就看了一些,然後就直接看了了結局,那會沒有太大的感觸,可當我有了一個接觸的對象,我發現我愛他多於他愛我時,我也像阿麗克西斯一樣困惑,我不確定他就是我的那個對的人,我發了瘋似的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一字一句,慢慢品讀。

伊蓮妮是一個美麗,善良,負責人的老師,她愛她的學生,丈夫和女兒。可因為得了麻風的疾病,而不得不被隔離到那個被稱為"活死人之地"的斯皮納龍格島。

她的丈夫吉奧吉斯主業是漁夫,副業是運送物資到斯皮納龍格島,來掙點外快,貼補家用。可當她的妻子染上麻風的疾病被送到那個小島上時,他心裏的痛無人能理解,他從不抱怨,默默地撫養兩個女兒成人,每週去看望妻子,他經歷了妻子的去世、小女兒也得了麻風的疾病、大女兒出軌最後被丈夫槍殺等一系列事情,無人知道這個老人的內心波瀾,無人知道他的內心有多強大,又有多孤單。

安娜,我不想去同情她。在母親被隔離到小島上時,她沒有承擔起這個家庭的重擔,盡到女兒的責任,照顧好父親和妹妹,經常給母親寫信;在成家後,沒有盡到妻子的責任,與丈夫的堂弟出軌;有了女兒後,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更多的精力用到勾引丈夫堂弟的身上。你可以説她從小就自私,叛逆,浮誇,性格使然,可這些能成為她不孝順,無道德,無底線的藉口嗎?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沒有其他。

瑪麗婭,一個善良,有責任心,孝順的好孩子,在母親走後承擔了姐姐的角色,照顧家庭,經常給母親寫信,並將照顧父親成為她一生的信條,為了父親,她可以成為人們眼中的剩女;為了父親,可以拒絕自己的愛情;為了姐姐的女兒索菲婭,她可以放棄一切,只為她得到幸福。所幸,她也得到了幸福。找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愛人。

愛是什麼?不是房子,車子,存款,地位,而是我們默默為彼此付出,在歲月的長河中,彼此成為那個合適的人。

第7篇:《島》讀後感

下面這篇由網友為大家蒐集整理《島》讀後感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這是一部講述女性的小説,阿歷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從來不談論自己的曾經,這讓阿歷克西斯一直很好奇,終於在某天,阿歷克西斯忍不住問起母親的過往,索菲亞決定讓阿歷克西斯自己去尋找答案。帶着疑惑和激動,阿歷克西斯去到了母親的故土——克里特島,揭開了索菲亞往事的面紗。

小説中的兩位女主角,安娜和瑪利亞兩姐妹性格迥異,姐姐安娜熱情如火,渴望擺脱自己貧窮的生活,在美麗外表的幫助下嫁入豪門,過上了貴婦的生活。然而安娜並不安分,婚後出軌丈夫表弟,最終被丈夫識破私情,遭遇丈夫槍殺;妹妹瑪利亞性格內斂,沉穩善良,卻和自己母親一樣遭遇不幸,身患麻風的疾病,被送到隔離麻風的疾病的小島——斯皮納龍格上,但是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依然充滿熱情,最終幸運眷顧,痊癒離島,還在島嶼上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在安娜去世後,索菲亞將安娜的女兒,阿歷克西斯的母親索菲亞撫養長大,在她18歲時告訴了索菲亞事情的真相,索菲亞一時不能接受,離開雅典,一直生活在英國,將克里特島上的一切,封存在記憶裏。

整篇小説以麻風的疾病為主要線索,講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三種感情,在一次次失望中給予讀着希望,在主角晦暗的生活裏尋找希望的曙光。

小説中描繪了三種愛情:

第一種:安娜與安德烈斯,建立在安娜虛榮心上的愛情。安娜一心想要擺脱過去貧窮的日子,嫁給安德烈斯是個不錯的選擇,他有着安娜想要的財富、地位,即使沒有愛情,然而最終愛娜還是敗在了愛情手上,她在婚後遇上了自己真心愛的那個人,我也不知道安娜對馬諾斯到底是愛情,還是僅僅是為了存求刺激?但是在安德烈斯質問她時,她沒有狡辯,承認了自己對馬諾斯的感情。怎麼説呢,安娜也是個可悲的人吧,如果她能夠早點遇到馬諾斯,是不是不會有這樣的慘劇發生?可是如果她不嫁給安德烈斯,又怎麼能遇到她的真愛馬諾斯?

第二種:佛提妮與斯蒂法諾斯,平凡的愛情。佛提妮與斯蒂法諾斯之間,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雙方家庭都覺得彼此合適,於是促成了兩人的結合,應該説是克里特島上的樣本家庭了吧,就像安娜與瑪利亞的父母一樣,一輩子相濡以沫,在陪伴中慢慢感受到彼此的愛意。佛提妮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吧,兩個人平平凡凡的愛情才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就像白開水一樣,在彼此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三種:瑪利亞與克里斯提,超越一切的愛情。在瑪利亞得知自己患有麻風的疾病,被送上斯皮納龍格島上後,應該不再渴望愛情了吧,已經被上帝下了詛咒的人,怎麼敢奢求愛情呢?可是生活往往就是這樣精彩,研究麻風的疾病的醫生克里斯提,為她晦暗無光的生活帶去了新的希望。他們的愛情是超越了疾病、超越了距離,值得銘刻在心的。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想象中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吧,經歷了起伏才會珍惜平靜的風光,經歷的磨難才懂得真愛的可貴。

不管是什麼樣的愛情,平淡的還是轟轟烈烈的,都值得我們珍惜,不要將自己的婚姻作為富裕生活的籌碼,並不是説只要愛情不要麪包,而是兩個人為了今後的生活共同去努力着。阿何説的一句話我十分認同:不要為了一些我將來一定會有的東西,放棄自己的愛情。珍惜眼前,為自己的愛情創造條件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第8篇:《島》讀後感

除了這篇《島》讀後感,在好範文可以找到更多其他相關範文,具體請點擊更多《島》讀後感範文

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超越《追風箏的人》。看到這,果斷買了下來。

昨晚上,終於把這部作品看完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斯皮納龍格與島對岸布拉卡上人們生活的狀況。

斯皮納龍格,一個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變色的島。因為它被當作了整個希臘甚至歐洲的麻風的疾病隔離區。一旦有人得了麻風的疾病,就會被送到斯皮納龍格島上來。“麻風的疾病”,由於錯誤的觀念,在當時人們認為一旦得麻風的疾病就會迅速蔓延開。如此便照成了聞風喪膽,人心惶惶的局面。

然而斯皮納龍格島上的人們是憂喜參半的。他們是悲慘的,被故鄉人嫌棄,不得已來到了島上;他們是痛苦的,被病痛折磨,欲哭無淚;他們是自由的,沒人會約束他們的行動;他們是幸運的,避開了戰爭的烽火;他們是樂觀的,在島上建起了不亞於布拉卡的建築;他們是幸福的,遇到了伊蓮妮、吉奧吉斯、克里提斯、瑪麗亞等人的照顧;他們是奇蹟的,最終隨着新藥的研發,逐漸擺脱了麻風的疾病,回到了久違的故鄉……

整本書,喜怒哀樂,最終讓人們相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不管是親情的愛,愛情的愛,還是友情的愛,都是偉大的,又是充滿力量的。生死不離的這些愛,對每個人都不是束縛,而是活着的力量和動力。

也許如今已沒有這樣的島,然後每個人心中依舊有一座孤島。島上住着自己心中的苦澀歲月。當我們再一次回味時,苦澀也許已消退,只把它當生活的一部分。

活着真好!

第9篇:《島》讀後感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島》讀後感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在首都圖書館的書架上無意中瞥見了這本幾個月前就在網上看到的《島》,曾經在網上買英文小説的時候就想買這本書的英文版回去試着看看,但它的中文版都不是很多,英文版就更加難以找到,於是便放棄了。之後的一段時間看着別的書,便漸漸忘掉了當初想看這本書的慾望,直到那天在圖書館無意遇見,才開始了這本《島》的旅程。

《島》是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島》講述了希臘克里特島上以佩特基斯家族為代表和麻風的疾病抗爭的故事。“1903年至1957年間,希臘克里特島海岸以北的斯皮納龍格島是主要的麻風的疾病隔離區。”對這本書的興趣由此介紹而起,麻風的疾病是一種慢性的傳染病,會導致患者面部浮腫,身上起不同大小的結節和斑塊,皮膚麻木,手指伸不直,口鼻歪斜,足部潰爛,面目猙獰。自古到今,不知會有多少人對於麻風的疾病人會感到一種醜惡、厭惡和不乾淨的感覺,自而對於他們的歧視,厭惡絡繹不絕,相信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對於麻風的疾病人是這樣的一種態度。但我們在這本《島》裏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們的另一面,是作為麻風的疾病人的他們內心善良互相幫助,渴求正常生活的一面,這些方面足夠讓每一位讀者感動,並因此對麻風的疾病人有不同的見解。

故事的線索由布拉卡的一個家庭展開,丈夫吉奧吉斯作為一個船伕,擔負起了給斯皮納龍格島運送物資的活計,而他的妻子伊蓮妮不幸染上了麻風的疾病,被送到對面的隔離島上,伊蓮妮和麻風的疾病抗爭多年後不幸去世,過了些年,小女兒瑪麗婭也因麻風的疾病而被送到了斯皮納龍格島上,而她馬上就要開花結果的愛情也因麻風的疾病而毀於一旦,但瑪麗婭沒有放棄她的生活,從斯皮納龍格島上,她漸漸的重新收穫了自己的生活,還有她獨一無二的愛情。

小説從剛一開始便拉開大幕,給我們呈現了一幕幕悲涼、痛苦的場景,他們的生活被麻風的疾病摧毀,像世界的棄兒一樣,被送到隔離島上,等着死亡,那裏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沒有家人陪伴左右,從此和島上的其他麻風的疾病人一起生活,一點點的,和過去種種正常的生活告別。看着書裏的文字,我們彷彿看到了斯皮納龍格島上的人們剛開始絕望而無助的眼神,被疾病的痛苦折磨的神態,年紀不大卻蹣跚的步履,他們中有些人的皮膚在一點一點的潰爛,神經末梢一點一點的失去知覺,身上的斑塊越來越大。可雖然是在這種悲涼的情境下,作者卻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體現出另一幅畫面,這幅畫面中,用人性陰暗的一面,襯托了無數人性中崇高和善良的另一面。

小島上儘管都是被隔離的麻風的疾病人,但是他們堅忍善良,不輕易放棄生的希望,他們和外面世界的人們一樣,選舉出了小島的領導者,領導者帶着大家,創造了一個民主自由平等的社會,他們創造出了自己的生活,不管來到這裏之前他們是貧是富,社會地位如何,來到這裏之後,大家團結一心對抗病魔,小島上充滿了信任、友愛、團結、善良、高尚、純潔和質樸,斯皮納龍格不是“隔離”“骯髒”“絕望”的代名詞,而是代表着逐漸上升起來的希望和重生,這樣的變化,離不開兩任島主不停的為島上的人們爭取物資和利益,帶給的是大家生活的希望,也離不開拉帕基斯和克里提斯醫生的獻身和堅持,他們不斷往返甚至居住在島上,潛心研究對抗病魔的藥物,最終把重生帶給了島上的每一個人,他們把島上的每個麻風的疾病人都帶回了布拉卡,帶回了外面的正常生活中。吉奧吉斯,一個普通的船伕,多年以來無私的來往於布拉卡和斯皮納龍格島,給島上的麻風的疾病人們運送所需物資,補給他們的生活,伊蓮妮,一個執着於給孩子們教育的偉大教師,即使被送到斯皮納龍格,還是不忘記繼續教給島上的人們知識,直到她生命的最後階段。瑪麗婭,吉奧吉斯和伊蓮妮的小女兒,善良温柔,自立堅強,對於到斯皮納龍格島上生活,她有過痛苦,有過絕望,有失去過熱情的時刻,但卻始終對生活抱有希望,以至於她重獲了回到布拉卡的機會,還獲得了和真正的愛情重新相遇的時刻。作者在這個故事裏面將這座島剛開始就描述成了一個恐怖的地獄,拆散了一個又一個的家庭,但同時,作者也用這座島作為基礎,譜寫了太多的希望和愛,太多崇高的品格,太多那些擁有崇高品格的人們,是他們的堅持和愛,一步步的將麻風的疾病打倒,一步步的重獲新生。

在崇高善良的對面,有那麼一部分的陰暗,佩特基斯家的大女兒安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貪圖富貴、驕縱跋扈、冷漠淫壞的品性讓她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結局。在二戰期間人們對於麻風的疾病人的普遍嫌棄和歧視,社會對於貧苦人民的放任和無禮,讓這個對陰暗面的批判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麻風的疾病人之間互相的支持和愛。他們就算再痛苦,都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也沒有抱怨過社會對他們的不公,即使這個社會真的對他們有很多不公,他們為自己爭取了利益和物資條件,他們創造了一切斯皮納龍格島上的生活,使它看起來與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積極的配合治療,甚至在不知當時的藥物是否能夠治好他們的病時,一些人也毅然決然的充當試驗品,去配合藥物的研究,才有了日後治療麻風的疾病研究的成功,正是通過他們的堅忍,和這無處不在的無限的和無形的愛貫穿於他們之間,才有了最後的幸福時刻。

英國衞報給這部小説的評語是: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我想,我們最希望的生活就是這樣吧,不管多坎坷的逆境,不管有多悲劇,我們都要始終抱着希望,迎接一切我們生活裏的事情,不管好的還是壞的,只要心裏存着那份感恩和勇敢,就始終會有希望,當然,還會有那份偉大而無形的愛。

第10篇:《島》讀後感

精挑細選的《島》讀後感範文,但願能助快速寫好稿件。

我是一名基督徒,因着機緣巧合我有幸閲讀到了這本書。恰巧這本書也涵蓋了很多基督教的思想。

正如該書開篇沒多久就寫的一樣“孤單不意味着孤獨,即使你身處人羣裏,卻可能非常孤獨。”一句話奠定了全書的基調。如果文章有顏色,它一定是灰色。

在基督教中,患有麻風的疾病人被視為不潔淨的人,是被上帝摒棄的人。而島上的居民就是生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一條河,兩個島,兩個世界。

整本書都在講述着悲傷、絕望、試煉、希望和再次絕望,每一次劇情的跌宕都牽扯着我的心境。就在我滿以為經歷過患難之後就會迎來平安,卻不想,又一次的陷入了另一個深淵。但一次次的磨難都沒能打敗內心堅定的人。就像聖經中寫的。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故事中每一個人的愛情都有所相同,又都有所不同。相同的甜蜜,相同的喜樂。卻又有不同的苦難。正所謂歡喜的事情都相同,但悲傷的事,各有各的悲傷。

安娜的愛情起初是甜蜜的,是幸福的,但因着環境的成長,導致了最終的悲劇。這悲劇讓人覺得可憐之餘又是理所應當發生的。

“許多話,他練習過許多次,可是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他只能用無聲的手勢表達他的情意,而對於馬麗婭來説,這雙握着她的手,這輕輕地握着她冰涼手指的手,比任何語言都親密,都更明白地表白了愛。”馬麗婭的愛情是壓抑的,也是偉大的。她從未想過未來,在她的心中有各樣的責任。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

人們都需要未來,即使他們沒把握這會帶來什麼。

故事的最後,那位老父親—吉奧吉斯,終於被上帝接走了。他的一生,先是失去了妻子,又失去了大女兒。一生都在服務於他人。在生命的最後,在二女兒和外孫的陪伴下離開了世界。他一生遭受了那麼多的不幸,卻從未有過抱怨。

他們的家庭中,有麻風的疾病人,有通姦犯還有謀殺犯。但是,他們之中也一樣有英雄的存在,在和病魔和命運鬥爭的勇士。他們從來不抱怨,從來不否認誰,只是默默的承受痛苦。

願我們每人都能有戰勝自己本性的力量。

願我們的愛都能如此的強烈,無論疾病與健康,無論順境與逆境。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島》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島》讀後感範文。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