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江蘇歷代賢吏為官之道》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大道致遠始於行

讀《江蘇歷代賢吏為官之道》有感

——讀《江蘇歷代賢吏為官之道》有感

雲煙漫漫,翠華搖搖。讀《江蘇歷代賢吏為官之道》一書,將我的思緒隨着歷史的車輪和馬蹄聲,回到了江蘇的過去,品讀先賢們的隔世移音,感悟他們的為官之道。

《禮記·禮運》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而大道必然要大我來實現,大道是理想信念、百姓黎民、國家社稷。胸懷大道的先賢們從滄桑雋永的歷史畫卷中走出,秉浩然正氣,展光風霽月,行大道通途。

此身便是許家國

《江蘇歷代賢吏為官之道》並非以常見的紀傳體、編年體記載,而是打破常規,將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藴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中,為官理念與從政實踐是他們證得的大道,一生脈絡依稀可見。

少年立志。王陽明曾説:“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范仲淹少時即以天下為己任,亦許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宏願;包拯求學時便有意不入富人之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座右銘少年時已種下種子;東林學人高攀龍少時立志發揚程朱理學,因人誣告被錦衣衞拘捕,他不卑不亢,激昂豪邁,“吾視死如歸,今果然矣。”決不以清白陷於污淖溝渠,便為自己所求的大道從容赴死。先賢們少時嗜學,讀儒家經典,明忠孝大義,淬品性德行,效前哲立下大志,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命感責任感鋪設為大道的起點。

青年曆練。海瑞青年時期仍研修功課,因為人剛正不阿,府學教員也不曾敢向其索要饋禮,清廉品性初顯,被人稱為“道學先生”;曾國藩青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後仍不隨流俗、嚴於律己,因懷抱澄清天下之志,遂改名“國藩”,意為國之藩籬;程顥青年時在上元縣任職,此時田賦不均已成為嚴峻的社會矛盾,富者佔良田,貧者無田產,程顥不畏豪強,為民爭利,果斷實行新條令平均田賦,“視民如傷”讓他在為民之事上絲毫必究。青年時期無論是治學、入仕還是謀生,這些長久的歷練讓他們融入社會、延續志向,開始對修身、對民生、對國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為往後為官治世奠定了基礎。

壯年篤行。泰州治堰、蘇州治水、南京興學,范仲淹道盡了江蘇諸多賢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治世之道。他的一生因犯顏直諫屢遭貶謫,雖九死其猶未悔,依然能在逆境中向着大道一往無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處世精神折射出心憂天下,以民為本的偉大情懷。范仲淹曾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後世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告訴他,大道不孤。他的為官之道讓後世效之,他的生平也代表着江蘇許多賢吏,他們在複雜的環境中浮浮沉沉,寵辱不驚,篤行着為國家社稷,為黎民蒼生的初心。

一生堅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暮年的先賢依然不忘恪守本真,以夕陽的脈脈餘暉照耀大道。劉綸致仕回家,雖曾官居文淵閣大學士、工部尚書卻並無田產積蓄,簡樸低調度日,堅守清廉本色;歸有光退官回鄉後,在水患時考證水利,致書官員出謀劃策,盡到一名鄉賢的責任;顧憲成革職回鄉後的20年間,致力於辦學東林書院,不僅講授孔孟,更是鍼砭時弊、分析朝政、關注民生,留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誨。齊家型後,為世作則,賢吏致仕後涵養家風、反哺故里、培育人才都是對大道的堅守與延續。

胸懷大道就是信念堅定,志存高遠;胸存大道就是堅守德行,心繫百姓;胸懷大道就是心存家國,恪盡職守。踐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縱然形勢千鈞一髮,生死攸關,依然如朝陽般噴薄,似蒼松般挺拔。自古及今,身許家國的情懷是賢吏在用一生所為來詮釋着大道所在。

大道不言潤物無聲

老子説:“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先賢的為官之道影響着歷代仁人志士,他們也效法先賢以言傳以身教,將大道傳承不息,他們修身、為民、報國中的到如今不曾褪色,讓我們得以學習啟發。

道是常修為政之德。《官箴》有言為官“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這三字已成為歷代官吏修養德行操守的為官准則。“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先賢在修身律已中已脱離了低級趣味,“囊橐蕭蕭兩袖寒”“椽守空舍如貧家”是他們對個人節操的珍視,對清廉傳世的追求,心中所念之事唯人民福祉、唯國家興盛。

道是辦好為民之事。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居市井之間,先賢不拘官位高低,都做到“以民心為己心”,“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是對百姓的無限深情。江蘇是賦税重地,又常有水患災害,亦多富商豪強,先賢堅守為民之心,敢於擔當、善與擔當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在臨民理政時才能從百姓的角度出發,興利除弊,不斷推動地方的社會發展。

道是心懷國之大者。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從古至今的文人都將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的追求。觀先賢生平,早在幼年開蒙時就已心懷報國志向,此生無論身擔何職,無論重用貶謫,無論挫折困境,心中大道不曾改變,以天下的興亡為己任,視天下的安危為己責,面對複雜局勇於擔當敢作敢為,面對國計民生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大道致遠始於行

在先賢文化的蒼穹中,古與今的為官之道同向而行,距離其實並不遙遠。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我們或許難得壯懷激烈的機會,亦少有揮毫潑墨的舞台,但每一名公職人員,不管職務大小,在老百姓心中我們都是“官”,就要講究為“官”之道。君子當有“不器”之心,以虛懷若谷的姿態從歷代賢吏證得的大道中,汲取修身正己,勇於擔當,勤政為民的良策。“清、慎、勤”三字清是先賢的為官箴言,對照今天的忠誠乾淨擔當亦有借鑑意義,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清”是激濁揚清行穩致遠。“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唯有正本清源、志向高潔,才能保持清廉自守、清風勁吹。紀檢監察機關既要激濁揚清堅決懲治腐敗,又要培育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文化內涵,同時,還需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內在操守,修好“清”字,做到時時勤拂拭,不斷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方能行穩致遠。

“慎”是慎始如終錘鍊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幹部要始終謹慎用權,慎微知著,保持一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保持對權力的敬畏,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審慎用權並不是不作為,在其位謀其政是為政之責,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面對羣眾“急難愁盼”,面對風險挑戰,事無鉅細挺膺負責,以勇於擔當的堅強意志,錘鍊過硬作風。

“勤”是勤業奉獻竭誠為民。“從政以勤為本,政不勤則百事殆。”勤政務實為成事之基。要堅持人民立場,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勤於學習,面對羣眾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存在的矛盾不斷,只有不斷提升辦事能力與效率,才能服務好、維護好羣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密切同羣眾的血肉聯繫;要勤下基層,帶着真感情多去“走基層”,多和羣眾面對面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真正走進羣眾的內心世界、真正瞭解羣眾的冷暖訴求,解決羣眾的問題。

向道而行,踏芒而歌。唯有胸懷大道,才能砥礪初心,勇於擔當,書寫出無愧於新時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