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陳情表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7W

陳情表讀後感(精品多篇)

陳情表讀後感 篇一

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 還有:“忠孝難兼。” 寫的李密既忠又孝。

據説讀《楚辭表》不動感情的人是不忠的,讀《陳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的。在《孝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孝從服侍親屬開始,以服侍王子結束。”孝的初始狀態是為自己的父母服務,中間狀態是為自己的君主服務,最高狀態是修身養性。

李密報道奶奶撫養,寧願冒着生命危險,放棄了顯貴的機會。那是因為他是一個質樸感人的孝心結束晉代感動,不僅答應暫時去超,兩人還獎勵奴隸。與此同時,他還許下了承諾,“當學生第一次隕石,死當結草”的學生是願意犧牲生命,死亡也有報道結草圖。你怎麼能説他沒有做到這一點忠孝兩全?

在學學習這篇論文文章時,感受就頗深,還記得我們當時中國老師在課上學生問我:“你覺得你是個孝子嗎?”我答:“不是。”很果斷、很乾脆。因為我當時社會真的就是不孝,在家裏會任性,常常使媽媽可以傷心……學完《陳情表》後,我也深刻地進行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現在的我。

那時我在學校的學生會,忙着在學校工作,家長很快就學會忘了温暖的問候,回家不管自己的心情,亂髮脾氣的。那時候我是一個真正的混蛋!我沒有帶領他們到幹手器,但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寫作增添了幾分銀頭,不知不覺中,他們都老了。.。.。.

從出生的那刻起,爸媽的生活就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已經開始把心思學習投入到這個小生命的人身上。小時候我們為了能夠不讓我哭,他們可能會想辦法哄我開心,因為我的笑聲會牽動他們的每一根心絃。等我長大了,開始工作上學,他們會教我怎樣發展與人之間相處,以免我受到國家欺負。我長大了,有自己的理想,開始逐漸變得更加有些嫌棄他們了,可是對於他們不介意依然以微笑可以面對我,這一切的一切問題都是通過他們愛我的表現。

父母是我精神上的依靠,精神上的寄託。 他們總是給我力量,讓我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生活,鼓勵我在失意的時候繼續努力不放棄。 當我自信或取得好成績時,他們是多麼的快樂。 即使他們不笑,他們也無法隱藏自己內心的幸福。 我知道:他們為我驕傲。

我們不能逃避孝順父母的責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珍惜他們,當他們還在這裏。業餘時間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問候。這對你來説可能微不足道,但足以讓他們考慮很久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已經與日新月異,但唯一不變的是家庭,這是孝順。一個孝順,平凡,普通,沒有濃粧淡抹,唯一的字符!

陳情表讀後感 篇二

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 還有:“忠孝難兼。” 寫的`李密既忠又孝。

據説讀《楚辭表》不動感情的人是不忠的,讀《陳情表》不哭的人是不孝的。在《孝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孝從服侍親屬開始,以服侍王子結束。”孝的初始狀態是為自己的父母服務,中間狀態是為自己的君主服務,最高狀態是修身養性。

李密報道奶奶撫養,寧願冒着生命危險,放棄了顯貴的機會。那是因為他是一個質樸感人的孝心結束晉代感動,不僅答應暫時去超,兩人還獎勵奴隸。與此同時,他還許下了承諾,“當學生第一次隕石,死當結草”的學生是願意犧牲生命,死亡也有報道結草圖。你怎麼能説他沒有做到這一點忠孝兩全?

在學學習這篇論文文章時,感受就頗深,還記得我們當時中國老師在課上學生問我:“你覺得你是個孝子嗎?”我答:“不是。”很果斷、很乾脆。因為我當時社會真的就是不孝,在家裏會任性,常常使媽媽可以傷心……學完《陳情表》後,我也深刻地進行反思了自己,才有了現在的我。

那時我在學校的學生會,忙着在學校工作,家長很快就學會忘了温暖的問候,回家不管自己的心情,亂髮脾氣的。那時候我是一個真正的混蛋!我沒有帶領他們到幹手器,但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寫作增添了幾分銀頭,不知不覺中,他們都老了。.。.。.

從出生的那刻起,爸媽的生活就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已經開始把心思學習投入到這個小生命的人身上。小時候我們為了能夠不讓我哭,他們可能會想辦法哄我開心,因為我的笑聲會牽動他們的每一根心絃。等我長大了,開始工作上學,他們會教我怎樣發展與人之間相處,以免我受到國家欺負。我長大了,有自己的理想,開始逐漸變得更加有些嫌棄他們了,可是對於他們不介意依然以微笑可以面對我,這一切的一切問題都是通過他們愛我的表現。

父母是我精神上的依靠,精神上的寄託。 他們總是給我力量,讓我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生活,鼓勵我在失意的時候繼續努力不放棄。 當我自信或取得好成績時,他們是多麼的快樂。 即使他們不笑,他們也無法隱藏自己內心的幸福。 我知道:他們為我驕傲。

我們不能逃避孝順父母的責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珍惜他們,當他們還在這裏。業餘時間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問候。這對你來説可能微不足道,但足以讓他們考慮很久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已經與日新月異,但唯一不變的是家庭,這是孝順。一個孝順,平凡,普通,沒有濃粧淡抹,唯一的字符!

陳情表讀後感 篇三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牀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説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裏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於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後,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願,準允他為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願以生命奉獻,死後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於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為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併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們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們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樣做到,暫棄某些機遇而回報親人的養育之恩。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陳情表讀後感 篇四

無意間讀起了李密的《陳情表》,細細品味,感激涕零,愧不堪言。才知道我虧欠父母太多,我要做的遠遠不夠。我該反思,更應該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大凡成大事者都必經歷艱難困苦,才能玉汝於成。苦難是成長的磨礪石,只有經歷千錘百煉,才能練就堅韌不拔的意志。天降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會有心酸的故事。或許只有經歷過此等涅槃重生的歷練後,方顯出成功的來自不易,如此才能懂得珍惜吧。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一個經歷過孤獨和苦難的靈魂是充盈的,是富有內涵的大智大徹。那些標榜自己的、喧譁不止的永遠是無知者無畏的吹噓和賣弄。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懂得聆聽別人。

一個不用心生活,不懂感恩之情的人是寫不出震撼心靈,催人淚下文章的。只有愛過,才會懂得珍惜。只有經歷過相依為命,才會不離不棄。

善做的人不一定善言,説的再好,不如躬身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或許我能做的並非是多大的善舉,並非是多麼轟轟烈烈的行為。只需要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些鼓勵和善意。如此就會少一些爭吵,少一些冷漠,少一些惡語,這些細微的差別卻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能多一些包容,能夠在生氣的時候,壓制內心的躁動,等心平氣靜時候再開口。遠勝於當時口不擇言,事後再道歉讓人更舒服些。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會剋制自己,也是一種成熟。

百善孝為先。古有:“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而我在父母面前有時候也不願意過多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和去處。因為我做出的許多決定,在他們眼裏未必都是正確的,他們總是竭力勸説我聽從他們的。這種強加於人的姿態,讓我心裏很不服氣。雖然是出於善意,是為了我好,可我未必願意接受和領情。猛然間發現我與他們已經形成了如此之深的隔閡。是代溝?是觀念的衝突?亦或者是不同經歷早已讓我們的三觀大相徑庭。

年少時候,我總是會竭力反抗。如今我彷彿豁然開朗了,人與人畢竟是不同的,又何必如此要求別人。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吧!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何不反身苛責於自己呢?即使自己真的錯了,從善如流,善莫大焉。也會讓自己活得更灑脱些吧。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要做的很多。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多一些聆聽,多一些包容,多關心一些他們的需求,並滿足他們的那些需求,即使委曲求全,只要做到皆大歡喜,又未嘗不可呢?往後餘生,陪伴他們的日子彌足珍貴,何不讓他們開心快樂呢?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報答養育之恩,不是掛在嘴上的華麗言辭,而是要付諸行動的親力親為。比如回家時候多買一些水果、蔬菜。雖然他們嘴硬的説:不用你買。也不過是心疼你,不捨得花你錢而已。多給他們講一些健康的知識,試着説服他們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帶他們去一些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誇讚他們的廚藝,鼓勵他們的進步。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正是組成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雲淡風輕的日子裏,尊重彼此,相濡以沫,和藹可親才更持久。

人生一世,如駒過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相處最多的是家人,善待家人,温暖的家會給你創造出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不必計較那些讓人難堪、不如人意的事。我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笑臉和好脾氣留給家人。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關係是你成長、成功的温牀,家人是你成功的後盾。你只有不斷的充盈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讓自己成熟起來。這樣才能給他們更好的愛護。

做一個優秀的人,哪怕你不是最聰明的一個,但你必須是最勤奮、最積極的那個。只有自己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才能帶動家人的成長和進步。如此反反覆覆,相互促進,日復一日後。再回首,會驚喜的發現,你離那個曾經的自己越來越遠,你離你的目標越來越近,你的家庭關係越來越好,你進步就會越來越大。

魚為奔波始化龍。不要害怕苦難和挫折,那些你該經歷的,都是你成長路上的助推劑。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閲人無數,才能讓你變得不平凡。不抱怨,不氣餒,以陽光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個黎明。

陳情表讀後感 篇五

一開始,李密認為,晉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聖輝之中,人人講孝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這是晉武帝的聖明,晉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轉,提到祖母劉氏,年老體衰,風燭殘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作者內心感情的潮水,通過前面文字的鋪墊、蓄勢,已湧動達到頂峯,對祖母劉氏的依戀與不捨,對祖母劉氏的真誠的愛,流露得深沉、真摯、自然,對祖母劉氏的拳拳孝心,堪與日月同輝,感天動地,搖旌萬物。深懷一顆孝心、以孝恩澤天下的晉武帝怎不為之動容。

當李密向晉武帝表達了心願後,他的堅若磐石的承諾,徹底打消了晉武帝的顧慮,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李密的願望。“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當李密為祖母養老送終後,李密會全心全意的效忠於皇帝,奉獻與國家。極有分寸,合情合理,難以拒絕。“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倘若陛下能滿足李密的盡孝要求,李密願肝腦塗地,報答皇帝的恩情。赤膽忠心,天地明鑑。李密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心願,我們折服於他過人的説服能力。他用一顆真心温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動人。

陳情表讀後感 篇六

有些感動,我不明白該如何表達;有些心境,我不明白該如何訴説。讀《陳情表》,給我的便是這樣一種感受。

讀第一自然段,他命運如何坎坷,我不一樣情;讀第二自然段,他選擇如何艱難,我不一樣情;而讀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卻無法不為之動容!“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致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費遠。”讀到那裏,我明白,作者早已把自我生命與祖母生命融合一體,祖母生命一點一點消逝,他自我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點一點離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我生命換取一次報恩的機會。

親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它常始於相依為命,而最終傾力報恩。《陳情表》,便是最典型地體現了這種偉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於江湖。

陳情表讀後感 篇七

今日重讀《陳情表》,何以與往日感受竟有如此不同?

少時讀《陳情表》,惟覺琅琅如金石相擊,意趣落在四字句雜以參差句所構成的節奏感上,而恰恰忽略了節奏背後的“情”感,即便當時偶有所感,那感受也稍縱即逝、膚淺得很。是不是年輕的目光都如蝴蝶般,喜歡追逐似錦繁花,追隨香軟綺麗的文字?哪曾想過越是刻意在文字上炫技,越是容易南轅北轍。

讀後感一:傳世文章,必以情見長,以辭為輔,情辭相宜,才見品性;倘若捨本逐末,必致敗筆;

讀後感二:即使文思泉湧,也應謹慎措辭,不可浪擲筆墨,得言而忘意、得意又忘形。

讀後感三:亂寫不如不寫,免得文字污染。

讀後感四:温故知新。少不更事時,常常不識真滋味。好文應常讀。

陳情表讀後感 篇八

剛背會了李密的《陳情表》,我覺得家裏有小孩的都要讓他背會,我的人生經歷不過才三四十年,所見所聞可以説相當有限。但在這短暫三四十年裏對我內心衝擊最多,力量最大,讓我最痛的只有一個字,就是“孝”。近到親戚朋友,遠到父老鄉親,少年時風風火火,中年時意氣風發,但是能夠安享晚年的……

孝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華文化,便是“孝”。讀了《陳情表》後,更是臨表涕零。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説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敍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説法。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一個人,六個月大就沒有了父親,四歲母親被逼改嫁,九歲還不會走路,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兄弟姐妹,連一個近一點的親戚都沒有,只有一個祖母扶養他,而祖母又多病,離不開湯藥。

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衣食無憂,住的是高樓大廈,出門汽車代步,入室空調暖氣。我覺得我們已經很幸福了,為什麼還有人有哪麼多的憂愁?是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了?

因為李密很孝順,又有文化,當時的太守推薦他為孝廉;後來刺史又推舉他為秀才;他都因為祖母生病無人照看,不接受任命。不久朝廷又特別下了詔書,封他為郎中;沒多久又讓他做太子的待從。他都上表説明情況,不去就職。

這個事情如果放到現在,大家一定會説他傻。放着朝廷大官不做,在家裏伺候老太婆。李密是對的,他知道孝敬祖母是根本,做人不能忘本。讀後感·李密並不是不想做官,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很簡單的道理,這也是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試想人如果和動物一樣,父母老了就把他們推到荒郊野外,聽任其自生自滅,那人還是人嗎?人何以稱為萬物之靈?烏鴉尚知反哺,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人呢?

曾子説孝有三等,第一,子女到了能夠自己謀生的年齡階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第二,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第三,子女力求發奮圖強,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百善孝為先,飲水要思源,願我們家家户户都母慈子孝,幸福美滿!

陳情表讀後感 篇九

讀《出師表》不哭,不忠;讀《陳情表》不哭,不孝。

雖然時隔了千年之久,再讀“陳情表”,李密當時那種矛盾兩難的境遇卻彷彿仍舊曆歷在目,那種毅然決然盡孝的拳拳之心依舊讓人感懷不已。

違背皇帝意旨,固辭而不就職在古代是逆君大罪。李密為侍祖母劉,敢冒隕首之險,上“陳情表”於晉武帝本已是凶多吉少,而“陳情表”全篇更是沒有編造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添加矯揉造作的粉飾,也沒有隱瞞侍母之心。李密絲毫不怕龍顏大怒,絲毫不懼悖君之罪,把自己所想所感和盤托出。但也正是這種真情實感的流露, 才打動了晉武帝,使他赦免了李密且加刺封賞。

反觀我們現在,別説是對祖母了,有的人連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老人靠拾垃圾為生,子孫滿堂卻無人贍養,更有甚者對自己的父親大大出手。 這一個個違揹人倫天性的事件刺激人們的眼球,更觸痛心靈!

當我覺得這個社會越來越陌生,越來越灰暗時,我讀到了《陳情表》。這無疑像太陽將我心中的陰霾驅散,使我看到了遠際的希望。一個不講孝道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它註定不能長久。我也更願意相信,一個不懂得報恩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本能。

人們常説“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它前進的步伐。但李密那拳拳孝心卻如同火車的汽笛聲,響徹雲霄,永遠激盪在人們的心中。

陳情表讀後感 篇十

陳情表對我來説既陌生又熟悉。

説陌生,是因為此前從未閲讀過;説熟悉,是因為一讀它,便有某些記憶和聯想,與之產生了共鳴。

表,是中國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陳情的一種文體,歷來為文人墨客稱頌的有兩篇: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古時才子大多浮沉於宦海,所呈奏表理應不少,為何只這兩篇為眾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為是二者緊扣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恆久不變地推崇的兩種品格:出師表之忠,陳情表之孝。

忠之古義與今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人們對孝的定義與理解卻大致未改。因而,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陳情表無疑是當得起“萬表之首”的稱號的。

古時許多朝代規定官員要守孝,即雙親逝世,官員必須辭官歸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時對內閣學士給予“奪情”之權,即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辭官守孝。可是整個明朝,將其付諸行動者不足十人,士大夫們對孝道之重視可見一斑。

李密所處的時代,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已經被高度弘揚,可在三國那樣一個兵荒馬亂、人命如草菅的亂世,李密這種安於貧窮、辭官不仕、躬親侍祖的行為就顯得獨特而令人稱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義二字,李密少時仕於蜀漢,再效力於晉,棄暗投明也好,隨波逐流也罷,對飽讀經書、熟習古賢之語的李密來説?忠義不能兩全,內心的抑鬱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為照顧祖母,不惜放棄名節,忍辱負重,即便可能前途盡失也要向皇帝“陳情”。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他將血濃於水的親情始終擺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與他的陳情表,在歷代文人的讚歎品讀下得以昇華,成為中國至孝的化身。

反觀現在,物質條件優越,可當人們在重視享受時,孝道與親情被丟到了何處?暫不提大批蛀蟲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裏孤苦無依的老人,低保房裏獨居的白髮,當年他們將子女撫養成人、教導成才,可時至今日卻只能在寂寞和孤獨中走完生命的最後階段。

物慾橫流的社會,還有多少人記得兩千年前李密在陳情表中“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希冀?

當往昔遊子們守孝返鄉的官道被鋼筋水泥覆蓋,人心不應失去它濡養千年的光澤。那些碌碌於紅塵的人們,請別丟失了孝親的傳統美德,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這個時代普遍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