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們的錯誤》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第一篇:《我們的錯誤》讀後感

《我們的錯誤》讀後感(精選多篇)

今天,我讀了一名外國詩人的作品——《我們的錯誤》,我才明白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錯誤。人人都會犯錯,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完美的。而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該怎樣對待呢?有的人犯了錯,就向受害者誠實地道歉,這樣別人不僅不會怪罪你,還會因為這個誠實的表現而把你牢記在心。有的人犯了錯,卻並不去向別人道歉,而是用謊言去試圖掩蓋這個錯誤。這樣一來,就等於錯上加錯,火上澆油,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文中就有這麼“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一句。讀到這裏時,我不禁想到了一個故事:當年,包公斷錯了一個案子便嚴懲自己,殺一儆百為官員作表率,要求包貴給他判刑。百姓知道了這件事,不僅沒有責怪包公,反而使得包公的威信越來越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勇於承認錯誤是一件好事,只要你犯了錯誤但有勇氣承認,就是一個好孩子。

有的人總是望着別人的成功,自己卻總成不了功。難道是運氣不好嗎?不,不是。他們不知道,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錯誤之上的。有的人一生風調雨順,沒有遇到任何困難。許多遲遲成不了功的人可能會羨慕,可我不這麼想。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個困難,那你能怎麼辦?一定是束手無策。人的一生就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只有犯了錯,你才可以吸取教訓,茁壯成長。“跌倒爬起來,重新上路!”這是文中的一句話,失敗了並沒有什麼,只要你爬起來,重新上路,一切就是新的開始。

第二篇:我們的錯誤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我們的錯誤》是坦桑尼亞小説家、語言學家沙班?羅伯特的一首詩歌,入選教材時有改動。詩歌的作者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警醒錯誤的存在,歌詠、讚歎“我們的錯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2、瞭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3、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理解、體味、鑑賞、感悟這首詩歌的內涵。教學重點是:抓住能喚起學生心靈觸動的關鍵語句,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豐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執教《我們的錯誤》不能僅僅停留在詩歌的表面,而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領會作者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膽拓展教材,構建民主、開放的語文課堂模式,不斷提升每一個孩子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錯誤總象拋甩不掉的尾巴伴隨人的終生,總是和人們如影隨形。無論你是凡人還是偉人,也無論你情願還是不情願,錯誤就象一位不速之客,時不時的不期而至,和人們相遇相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外國詩歌,名字叫《我們的錯誤》。請大家翻開教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熟悉作者。同學們注意到本首詩歌的作者了嗎?有沒有相關的資料和大家交流?課件出示作者及其作品風格的簡介。

3.導入新課:作者完全象一個温和的長者,象一個謙和可敬的導師,用平等的身份,可親的態度,温和、樸素而簡明的語言,和人們娓娓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沒有聲色俱厲的責備,他態度和藹,委婉親切,從各個角度講述道理,告誡世人,給人深刻的警示。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我們的錯誤》一課,來進一步端正面對錯誤的態度。

[設計意圖:磨刀不誤砍柴功。導入新課部分的鋪墊是非常必要的。學生接觸的外國詩歌不多,對作者也很陌生。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渲染烘托,就為學習詩歌奠定了比較好的心理基礎,也巧妙地滲透了詩歌所包

含的精神實質。]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掃清讀書障礙。熟讀詩歌,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如:根除、畏縮不前、必修、研讀。

2.自主、獨立學習。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反覆閲讀,認真體會,可以在旁邊做出批註;有不懂的問題要標記出來。

3.合作探討。小組交流初步的閲讀的感受。交流的主要話題:

用自己的話的説出詩歌表述的主要觀點;詩歌的層次結構;詩歌中什麼地方用到了形象的比喻,有什麼好處;與生活現象結合,對詩歌進行質疑問難。

4.檢查、反饋自主學習的情況,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下面的環節設計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首先體現在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來讀書和質疑問難。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所以學生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都是要通過學習實踐才能檢驗出來的,這樣,教師才不至於閉門造車,課堂才不至於僵化。]

三、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抓住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研讀、拓展、深化和遷移。當學生提出自己重點理解的句子的時候,教師隨即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內容出示在屏幕上,方便大家交流。

1.“學習擊鼓也有漏拍的時候,練習舞蹈也會邁錯腳步。”

句子中的“漏拍”、“舞蹈”用來比喻什麼?字裏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待錯誤的什麼觀點?聯繫周圍的事情,説説你有什麼想法?

通過討論,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和他們的所見所聞,使學生認清:錯誤常見,不可避免,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用不着大驚小怪,這是一個人成長的規律,應該用正常的心態去面對。

2.“失敗也可能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很多學生都耳熟能詳,但是未必真正做過深入的思考過,理解這個句子可以涉及到以下問題:在什麼情況下失敗是成功之母?什麼情況下會一錯再錯?

補充從失敗的教訓中崛起的人和事情,深化認識。

3.“可怕的不是錯誤,可怕的是錯誤地對待錯誤。”

教育要點: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諱疾忌醫。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接受教訓。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待錯誤,要做到,早知道,早改過,才能輕裝上陣;錯誤使人發展,錯誤使人進步,雖然人們總是渴望不斷成功,但是,客觀現實總是挫傷着人們的意志,考驗着人類的品德,給人們開着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確

面對,錯誤往往導引着人們的成功之路。

4.“錯誤是必修的一課,每個人都要細細讀。細細讀啊,把它讀通,讀通它啊,你才會成熟。上好人生這一課啊,你將永遠不會糊塗。”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語重心長的叮囑,有感情的朗讀體驗。想一想作者説這些話時,心裏想的是什麼?他還擔心年輕人什麼?聽了這些話,你有什麼感受?

教育要點:在生活的常理中,錯誤不會像輝煌照人的成績那樣讓人意氣風發。錯誤總是令人討厭,讓人沮喪。但是,詩人卻是為錯誤歡呼歌唱:應該豁達樂觀的看待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才能走好今後的人生之路,這樣恰恰是成功的保證。

[設計意圖:讀書要“進得去,出得來”。引領學生在詩句中徜徉,與詩人共鳴,通過自身個性化的體驗,產生個性化的解讀。結合學生周圍的現實的人和事情,不斷端正學生面對錯誤的心態,成功完成課堂學習向生活實踐的遷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

四、迴歸整體,拓展課堂

1.接觸原作,再行深入。給學生提供原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判斷:喜歡教材上修改後的詩歌可以,閲讀原作也可以,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悟放進詩歌,讀出感情。

2.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小節,進行背誦積累。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可以有選擇的背誦1至3個小節。

3.開展朗讀比賽。各小組先在本組內演練一下,然後推薦代表參加比賽。

4.感受詩歌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如何面對錯誤和挫折”為主要內容,創編一段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欣賞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第三篇:改正我們的錯誤

改正我們的錯誤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回憶我過去上三年級時犯的那個錯誤,至今都讓我難以忘記。

一個週五下午,放學回家我就看起電視來,外婆催促我快寫作業,我卻置之不理。週六,我還是沒有動手。終於,週日,媽媽實在忍不住了,對我説:“明天就要上課了,你怎麼還沒有寫你作業,趕緊去寫!”我嚇了一跳,本想推到晚上8點再寫的想法也徹底沒了,只好像温順的小綿羊一樣乖乖地去寫作業。

那天晚上,我一直寫到11點才把作業寫完,而且寫得我又累又困。作業本上,原本漂亮整齊的字體也變得東倒西歪的。之後,爸爸媽媽壓住火,説了我幾句才讓我睡覺。第二天早晨,該起牀上學了。我艱難地從牀上爬起來,打着哈欠,迷迷瞪瞪地吃了早飯,背上書包衝到學校。上午有四節課,我努力睜着眼睛,恨不得拿兩根火柴撐住眼皮,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我感覺朦朦朧朧的,真想有張牀立馬躺上去美美地睡一覺。而且昨天寫的作業今天一發下來,上面有好多刺眼的大紅叉,還得了一個“良”。

事後,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生氣,不就是作業嘛!早寫晚寫不一樣嗎?可漸漸地,我意識到“明 1

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早寫完作業不僅質量高,還能騰出充裕的時間。我感到十分後悔和自責,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弄得作業和上課質量不好。我下決心改正它,正如一句名言——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複錯誤,一定要改正它。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把作業推到週日做了,一直是在週五就把作業寫完,這樣不但作業質量高,而且可以在週六、日好好休息。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短處,能夠改過自新,就是幸福的”,這句話是莎士比亞説的。是的,只要知道了自己的短處並改正它的人,就是幸福的。

第四篇:錯誤讀後感

錯誤讀後感

錯誤讀後感

1.美麗的詩歌總能打動多情的心,鄭愁予先生的小詩《錯誤》,帶給我獨有的審美感受,錯誤讀後感。小詩輕巧秀麗,語言在優美中帶着點點的哀傷。細細讀來,這優美的哀傷又怎能不令人陶醉?

《錯誤》給了我錯誤的幻覺,一開始的時候我被優美的文字迷惑了,原來等待中的姑娘竟是如此的不幸,一場歡笑一場夢呀!

愛情,本來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有人説真正的愛情只不過僅有三五個月長,到底是不是?我,不知道。“我”錯誤愛過江南的姑娘,註定不能相持一生。在每個春天的晚上,苦的是姑娘寂寞的漫長等待,那止不住的憂傷……

對於這份愛情,也許本不該發生,她的開始就已經預示着留下的只是深深的苦戀。三月的驕花,姑娘你已不曾有心思來欣賞,春天的活潑也不曾給你帶來喜悦的笑臉。這一份優美而哀傷的愛,讀來總叫人憐惜!

生活就是這樣的,真正面對人生的時候,某種選擇本來就是錯誤的。在愛恨情仇的羅網裏,交織了多少生死相戀的人們。畢業了,走上社會就再也不能像大學那樣天真爛漫,你我有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客觀社會條件,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一講現實的時候,制於某些難於改變的原因,而不得勞燕紛飛了。這個時候,在愛情面前,我們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我們都是愛情的過客,曾經的山盟海誓,轉眼間被拋到九霄雲外了。“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2.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同學常常犯無心的錯誤,更有甚者,連道歉的話也不會講,以一句“我又不是故意的”變萬事大吉了,或者把它當作了自己的理由去辯論,以至於無理爭三分,甚至大打出手。

《無心的錯誤》這篇文章就講述了一個年輕的美國留學生在飛機上,因為無聊沒事做就隨便開了一個玩笑,説他身上有炸藥,他要劫機。就是這個無心的錯誤,使這個美國留學生白白浪費藍自己的青春,被判了15年的徒刑。無心的錯誤,什麼是無心的呢?醉酒駕車肇事的人是有心出事的嗎?偶爾試一次毒品,作為體驗生活的人是有心犯罪的嗎?考試時受不住朋友請託而傳個紙條是有心犯規的嗎?其實這些事情都沒有壞的動機,但是犯了殺人,吸毒,考試作弊的“罪行”,它們有輕有重,卻同樣在生命的白紙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污點。

“無心”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你既然長了心,為什麼要棄它於不顧呢?“錯誤”就是錯誤,無論你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知道錯了,請你及時改正,以免下次故伎重演。如果錯誤造成了某種傷害的後果,那麼請你勇敢地承擔它,這是你的責任,同時也是你的義務。不要再犯“無心的錯誤”了,記裝無心”就是一種錯誤。

任何錯誤都會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污點,今天的你,可以用年紀小搪塞過去,那麼明天或長大成人以後呢?如果仍然“不懂得審讀自己的行為,只怕那無心,就會惹下天大的麻煩。”

【擴展閲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讀後感《錯誤讀後感》。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五、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第五篇:不要白白浪費了錯誤給我們的資源

不要白白浪費了錯誤給我們的資源

多年以前我以118分的成績位於全縣第一,而當時的會考數學滿分是120分。老師讓我談談成功經驗時,我拿出了16本錯題集。我的錯題集讓老師大為讚賞。

那16本錯題集囊括了國中3年我所有出錯的數學題。七年級數學4本,八年級數學4本,九年級數學2本。其餘的8本是綜合整理了3年中容易出錯的數學題。易錯題有從作業本上摘錄的,有從考卷中摘取的,還有的是從課外書上摘錄下來的。第16本錯題集那道“含金量”最高的會考附加題就是課外書上的,那是一道幾何題,是一道怪題難題。怪到讓人感到所給的條件不足,難在要做3道輔助線。初遇這道題時書上沒有答案,我當時絞盡腦汁也沒想到解決辦法,後來我在另一本數學課外書上發現了答案,讓我茅塞頓開。

第11本、第12本錯題集最厚,那是分門別類集合了國中3年中改錯後又反覆出錯的題目。第13本就開始變薄了,第16本就只剩下6道題,實在找不出再容易犯錯的題了。這6道題全是課外書上的,複雜而有難度,可以説是國中數學中的6座高峯。

在考場上,面對4張數學考卷,我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快感。那些題目就像是老朋友一樣向我熱情地微笑,我從頭到尾沒遇到一個攔路虎。

我知道這次考試非常成功。3年來我從書本中反覆暢遊,多少道易錯的難題都讓我做熟了。我在一本書上讀到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的故事,他的數學成績特別好。據説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建立了多本錯題集。

人生誰都有走錯路做錯事的時候。錯了,要走出一味自責的怪圈子,如果走不出這個怪圈會讓你一錯再錯。

智慧之光:珍惜錯誤吧,它和成功一樣重要,是我們人生寶貴的經驗。讓人惋惜的是許多人不善於利用錯誤,而白白浪費了錯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