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3K

第一篇:《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

《誰殺了我的牛》讀後感(精選多篇)

我看過許多關於成功的書籍,每一次讀這類的書都有一種興奮和激動的感覺,因為可以提醒自己深深的反省。但是大部分書都大同小異,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與其他講成功的不太相同的書,書名很奇怪,叫做《誰殺了我的牛》,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平庸,而它是一本用寓言故事來講述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能擺脱平庸,不能取得成功的書籍。

在書中,“奶牛”象徵着藉口、託詞、謊言、和理由。就是它們將我們與平庸綁在了一起,影響了我們真實而快樂的生活。在生活中,限制你的能力,為你創造藉口,讓你逃避責任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一頭“奶牛”所造成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甘於平庸的,只是因為有許多“奶牛”束搏了我們實現夢想的腳步,最後,因為平庸而使我們大家都與可以實現的夢想擦身而過,只好走了一條平庸路了。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行的時候,周圍的人也會這樣看待他。當一個人真正表現出無能時,那他毫無希望的想法將更加堅定。你的任何一個想法都會決定你將來是成功,還是失敗。你沿路見到的信念、價值觀和感悟,都會成就你的一生。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馬上行動起來,做自己的屠夫,將阻礙我們的“奶牛”一頭一頭的殺掉,走向無牛的人生。那時候,我們將變得更自信,生活也將會更幸福、更美好!

第二篇:《最牛的教師》讀後感

《最牛的教師》讀後感

西林區第一中學馮慧穎

古人云,“開卷有益”。經常讀書和思考,會使我們勇於自省,善於自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尤其,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闊;可以使我們不斷總結自己以及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

這個暑假,我讀了趙國忠主編《最牛的教師》這本書,給我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教育見解與思路。它給我列舉的許多活生生的例子,讓我不再為單一的教育理論而感到枯燥與無從下手。通過這本書,讓我感到境界、個性與執著成就了“牛氣”之教師。今日中國,需要這樣“牛氣”之教師;今日中國教師,需要擁有“牛氣”的情懷與視野。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生機、活力,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發展、創新。

一、“牛氣”源於境界——有感於魏書生的教學民主化

教師之境界當是秉承光大文化之精神,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樂讀書、善讀書,以“書”之精華夯實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養浩然之氣,以廣博的知識從教,以寬厚的胸襟育人;教師之境界當是撥開迷霧見青天,站高一點,望遠一些,以大氣的理念經營大氣的課堂,裝點大氣的教育風景。

1. 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魏書生在談到他連續七八年接手的全是由學校專門挑出來國中畢業班的差班,學生對學習根本不感興趣。於是,他在教七言絕句時,不講寫作背景,不講作者介紹,更不講詩的意思、表現用法??只是先領着學生朗讀,學生會讀以後,再進行朗讀比賽,調動學生興趣,最後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分鐘背誦比賽??結果,許多已經對學習絕望的學生驚奇的發現:學習原來這麼簡單!

清明節時,魏書生讓從烈士陵園掃墓歸來的學生寫作文,學生都説沒寫過作文,不會寫。魏老師就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下水作文自己念,讓學生聽寫。可是,有的學生不會寫字,甚至連拼音也不會,魏老師就讓他們畫圈代替。於是,很多學生就這樣寫出了平生的第一篇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學,我能像魏老師那樣善待學困生、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嗎?魏老師説過,“一般的班級都有一個兩個愛打架的,三個四個學習差的,五個六個

不聽話的,如果我們與學生對立,那麼一屆一屆的學生與我們進行車輪大戰,什麼時間才能戰鬥到頭?學生到校是學習的,不是聽老師訓的。去醫院看病,有哪個醫生對病人的病來氣的?我們教師為什麼不能向醫生學習,耐心的善待每一位有毛病的學生?”或許要是我接手像魏老師接的這樣的差班,也許早就認為不可救藥而放棄了他們吧!平時的教學裏,我對待學困生的要求總是過高,用對待優等生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總怕他們少背誦一段,少做一個題,少寫會一個字,甚至還不停的責怪他們太懶、太笨,回想起我對待學困生的心總是很貪婪的,總想把所有的知識統統裝進學生的腦子裏,忽視了積水成淵,集腋成裘,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以致對他們施加更大的學習壓力而喪失學習的動力。

2. 樹立互動的師生關係。

在班務管理和課堂教學中,魏老師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幹:衞生、紀律、學習等方面,都任務細化,要求具體的承包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包括老師延堂、説閒話、發火,都由學生承包分管。對於頑皮的學生,魏老師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搭理他們,假裝不知道學生的情況,找優點,忽視他們的毛病,忘記他們的錯誤。難怪魏老師會得意的説:“我有那麼多學生幫我教書,你能説我不輕鬆,能不快樂嗎?如果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對手(敵人),那不是自己在找罪嗎?”

閒聊中,一些班主任總是叫苦叫累,可又有誰能做到魏書生這樣呢?不大膽的向學生放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或學習管理,而事事都由教師自己操辦,又怎能不感到累呢?有時我們往往又被一些頑皮的學生所困擾。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又有誰能像魏老師那樣去忽視他們的毛病,忘記他們的錯誤,想方設法尋找優點?而我們對待這樣的學生是用放大鏡去放大學生的缺點,而不能用顯微鏡去發現學生的優點。一味的盯住他們的毛病不放,其結果,挑起了他們缺點那根敏感的神經,只能使他們與老師鬥智鬥勇,最終只能提高他們頑皮的水平和能力。 二、“牛氣”源於個性——講台上的幽默大師林語堂

獨特之個性魅力或如野山花那樣的豪放,或如紅玫瑰那樣的熱烈,或如蘭花草那樣的含蓄。即使是看似平常的相貌,靜時,你能感受其涵藴;動時,更能稱道其光彩。獨特之個性魅力就像一盆美麗馨香的鮮花,聞者欲趨,視者欲近。任何真正的成功者,身上都散發着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

1.考試絕活———“相面打分”

林語堂有一種絕活,就是“相面打分”。他的英文課從不舉行任何形式的考試。每當學期結束前,要評定學生的成績了,他便坐在講台上,拿一本學生名冊,

輪流唱名,唱到的學生依次站起,他則像一個相面先生一樣,略為朝站起的學生一相,就定下分數。難得有幾位他吃不準,心中沒十分把握,便請他們到講台前,略為談上幾句,他便測知端詳,然後定分。

他説:“倘使我只在大學講堂演講,一班56個學生,多半見面而不知名,少半連面都認不得,到了學期終叫我出10個考題給他們考,而憑這10個考題,定他們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於是他反其道而行之。他的記性特好,一個班的學生,幾節課下來,他便能直呼其名了。他在課堂上總是隨時指認學生起立回答問題,未及學期結束,每位學生的學力和程度,他已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和印象了,這就是他敢於“相面打分”的祕訣。據他的學生們回憶,林語堂“相面”打下的分數,其公正程度,遠超過一般以筆試命題計分的方法,同學們心中無不服貼。

2. 天生口才———把講台變舞台

林語堂從小便有了登上講台的願望。很小的時候有人問他長大之後要入哪一種行業,他的回答是:一、做一個英文教員;二、做一個物理教員;三、開一個“辯論商店”。所謂開一個“辯論商店”是漳州當地的一種説法,而不是指一個真正的行業。通常説你開一個商店,參加論戰的一邊,向對方挑戰,像稱一件白東西為黑,或稱一件黑東西為白,這樣向人挑戰,同人辯論。林語堂從小便以辯才著稱,兄弟姊妹們都稱他為“論爭顧客”,退避三舍。

林語堂的口才在讀大學的時候終於發展成熟。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二年級的時候,他領導了一支講演隊參加比賽,擊敗了不少對手而獲銀盃。他登台領獎,令全校轟動。那一次他一人獨得了三種獎章,還有講演隊的銀盃。

3.第一節課———請吃長生果

林語堂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的時候,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望眼欲穿。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裏的東西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弄得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台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裏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課堂變成了茶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蘆裏賣的到底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操一口簡潔流暢的英語,開宗明義,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説:“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説到這裏,他將話鋒一轉,

説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有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學生們鬨堂大笑。林語堂微笑着招呼學生:“請吃!請吃!”教室裏響起了剝花生殼的聲音。林語堂宣佈下課,夾起皮包飄然而去。林語堂痛恨上課點名,但他的學生卻從不缺課,不像其他課,老師點名後,居然還有人乘機溜課。他上課時,教室裏總是擠得滿滿的,座無虛席,甚至連別班別校的學生,也往往會趕來旁聽。一則因為他的名氣響,他編了《開明英文讀本》和《開明英文文法》等,儼然是一位英語教學的權威專家。再則他的課講得確實有水平,德國萊比錫大學畢業的語言學博士算是貨真價實的。

學生來不來,悉聽尊便;上課講什麼,怎樣講,則悉聽林語堂之便了。他從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上課用的課本也不固定,大多是從報章雜誌上選來的,謂之《新聞文選》,生動有趣,實用易懂。他也不逐句講解,而是挑幾個似同而異的單詞比較。比如他舉中文的“笑”為例,引出英文的“大笑”、“微笑”、“假笑”、“痴笑”、“苦笑”等以作比較。學生觸類旁通,受益無窮,大感興趣。他的腦子裏似乎也沒有多少師道尊嚴,不像有的先生擺出一副儼然神聖的架勢,裝腔拿調,他則笑顏常開,笑語連篇。他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從不正襟危坐,他説太累,他受不了。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講着。在講台上踱來踱去,有時就靠在講台前講。講着講着,一屁股就坐到了講台上;有時也坐在椅子上講,講得興濃,得意忘形,情不自禁,居然會像家居那樣,將兩隻穿着皮鞋的腳架到講台上。學生們先是大愣,後來也就習慣了。

由此我想到,在我們的某些課堂中,學生不注意聽講,不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我們常會對此心生怨恨甚至大為光火。可回頭想想,我們的課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生愛聽嗎?我們是否關注學生、注重“生成”?我們的引導得法嗎?在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的實施上來,使學生的思維儘快達到最佳水平,已成為新課改的一個重要課題。課堂需要幽默,需要活躍的氛圍,教學幽默可以助教師一臂之力。教學幽默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激發興趣、獲取知識,增長智慧,陶冶情操,修養德性。缺乏幽默的課堂,宛如一潭死水;缺乏幽默的老師,宛如一尊雕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恰如其分、別具匠心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能使師生關係倍加融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牛氣”源於執著——李聖珍的“孩子們” 每一位“牛氣”的教師,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是當之無愧的強者,他們不會沉溺於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們會反思,並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以此確立起新的奮鬥方向和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更充滿“牛氣”的成果。每一位“牛氣”的教師,在成功和榮譽面前是冷靜、執著的智者,他們不會陶醉於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而是更加執著於學習、研究,並將學習、研究中獲得的智慧全數地投入教育之中,使其“牛氣”散溢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北京市通州區二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學教師叫李聖珍,先後有60多名所謂“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壞孩子”等被家長和學校認為沒有希望了的孩子被家長送到了她的身邊。他們每個人都有噩夢般的過去,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可是,他們在李老師的家裏生活、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卻有了讓人難以置信的變化:有的考上了全國名牌大學並出國深造,有的在班級裏成了“希望之星”、“雙百生”、“讀書大王”??是什麼使這些連他們父母和老師都認為“沒有希望”的孩子發生如此顯著的變化?究竟該如何把那些“問題孩子”塑成可造之才?

李老師説,我根本沒有什麼訣竅,對於正常孩子,只要在學校裏有一個好老師帶着就行,而對於這些孩子,必須及時地拉他們一把,幫一個是一個。李老師認為,這不可推卸的使命感使她不得不這樣做。

李老師認為,世界上原本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師長。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為家長期望的那種有出息的好孩子的。而且家長追求的許多東西與孩子所期盼的往往大相徑庭。孩子們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多是碰到了自身逾越不了的困難:或是因為心理障礙、行為障礙,影響到學習;或是因為啟蒙教育不好,從一開始就不曾找到過學習的快樂;還有一些是品德問題。李老師不同意出現問題就一板子打倒學校的做法,功利心強的老師畢竟還是個別的,學校的教育還是不可替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現代教育強調的也恰恰是這種個性的差異。而中國沿襲的一向是傳統的羣體式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很難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所以要求塑造靈魂的人———教師,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教師好比好的殉道者,自身純淨了才能淨化孩子。

相對於學校的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更重要的一個環節———父母自身的素質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客觀地説,教育孩子問題上的失敗,首先是父母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的失敗,其次才是孩子的失敗。如果處於主導地位

的家長在子女教育中誤入歧途,那麼孩子必將成為無辜的蒙難者。而此時,承擔後果的往往是年幼的孩子而不是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拔苗助長、放任自流、漠不關心都很難造就一個有作為、身心健康的孩子。李聖珍老師經過多年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應該對每一位家長和教師有所啟發:家長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是一種居高臨下或被孩子牽着跑的那種平等;不要向孩子發泄你的喜怒哀樂,孩子不是你情緒化的傾瀉對象;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如果父母在情感上不受孩子的信賴,他就會“移情別戀”;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是指責,而是用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他渡過難關;孩子讀好書可以幫他塑造靈魂,父母和孩子要一塊讀好書,讓好書成為孩子的精神導師;要真誠地讚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學會賞識你的孩子,從孩子身上看到大人欠缺的優點,而不是橫加指責;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要期望值過高,動不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情;不要對孩子説,你這不行,那不行,也不要對孩子説,這危險,那不能動,要鼓勵孩子去探索,並與他們一道去體會這個世界。

李老師的另一番話更讓我們感動:“我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的靈魂塑造另一個靈魂的過程。”“真正的教育者,如同藝術家、哲學家、殉道者,他與別的人相比,更接近於人性中美好的彼岸。所以,教育最高的境界,其實是以心換心,用靈魂塑造人。”這番話包含着多麼深沉的愛心和多麼博大的胸懷啊!它一語道出了教育的真諦。

《最牛的老師》裏還有一些讓我難以忘懷的教師:有身為校長而繼續不停研究學問的陳垣老師,他的學習精神與不斷的反思值得我們學習;有能讓一個被眾多老師拒絕、家長放棄、自己墮落沉淪、成績全部倒數第一的學生考上北京大學的大學聯考戰神王金戰老師;有班主任中的軍事家萬瑋;有以愛心和民主著稱的李鎮西??有太多的教師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細細推敲最後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來。

教師需要會思考,會反思。列寧説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那麼,我們又如何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每個人已走過的生命歷程呢?學會反思和忘記,也許是對教師個人教學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師要多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讓教師學會思考,學會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汲取營養,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與成熟,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方法完成別人看來是艱鉅或困難的事情。

第三篇:《牛和鵝》讀後感

《牛和鵝》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牛和鵝》這篇課文,講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作者敢欺負牛,但是卻怕鵝。就在被鵝欺負的時候,金奎叔出現了,他不但救了作者,還教育了作者,讓作者改變了以往的觀點,不再害怕鵝,欺負牛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從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多留心、多多觀察。

這篇課文中,金奎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是這樣説的:“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裏去。記着,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不應該無緣無故地欺負人,也不應該懼怕於某種事物、某個人,我們想辦法去不被人欺負,不懼怕世間萬物!

總之,對待事情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因為這樣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

福建泉州晉江市晉江市東石廷都國小五年級:吳明榆

第四篇:《牛氓》讀後感

《牛氓》讀後感

許多人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無不被主人公保爾那種(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堅強的毅力所折服,但你們知道嗎,保爾之所以有那麼堅強的毅力是因為他從另外一個人身上吸取了精神骨髓,那個人名叫牛氓,牛氓是《牛氓》書中的主人公。

我一捧到這本書心裏就有一種説不出的驚喜,我早就聽説過這本書,就是沒能親自讀一讀了。我迫切翻開第一頁,立刻便被吸取住了,我連大氣也不敢喘,整個心思都沉浸在書中了,有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拖了進去,整個世界都暫停了。這本書中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語言,沒有講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讚頌美好神奇的事物。講述的是一個人不幸的遭遇,被最愛戀的人重重地打了一巴掌,也打碎了他的心,被最崇拜的偶像所欺騙,使他孤助無援,親人的無情使他無法生存下去,於是他用死來代表另一種生,即假裝死去,然後逃去其他國家過新生活。他把一切想的太簡單了,新的生活使他更加痛苦,陷入絕境之中,地獄般的生活給他致命的打擊,他不斷尋求新的生路,不斷嘗試各種角色,但仍不能改變現狀,後天的殘疾常常折磨他,心靈的創傷,今天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日子恐嚇着他。他沒有後退,沒有被嚇倒,他懷着自己的信念,頑強地同命運作鬥爭,所有的人在瞭解他後而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命相隨,他成了一個有極大魔力的人。不瞭解得人認為他是個鬼,憎恨他的人把他當成魔,在生活中的磨練使他成為一個十分會偽裝自己的人,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去打擊敵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他領導的隊伍,正當神聖的武裝起義快要爆發時,他被抓了,不是他偽裝失敗,而是他自願的。進獄後,又過着地獄毒蛇式的日子,多次可以逃脱,但他中途又停下來,他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的重生可以喚醒每一個沉睡的靈魂,於是慷慨就義了,所有的士兵都感到這使得自己的靈魂不安 ,他的確成了現實中的耶穌。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彷彿剛剛要被窒息而死,卻又獲得了重生,我才知道:人的精神力量可以達到這種地步,一個人的信念可以如此不動搖,牛氓也在我身上獲得了重生,我願做一條牛氓。

第五篇:作文 《牛和鵝》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牛和鵝》這篇課文,講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作文 《牛和鵝》讀後感。作者敢欺負牛,但是卻怕鵝。就在被鵝欺負的時候,金奎叔出現了,他不但救了作者,還教育了作者,讓作者改變了以往的觀點,不再害怕鵝,欺負牛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從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多留心、多多觀察。

這篇課文中,金奎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是這樣説的:“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那咱們可不答應,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裏去。記着,下次可別再怕它們了。”我覺得在我們生活中,不應該無緣無故地欺負人,也不應該懼怕於某種事物、某個人,我們想辦法去不被人欺負,不懼怕世間萬物!

總之,對待事情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因為這樣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讀後感《作文 《牛和鵝》讀後感》。

福建泉州晉江市晉江市東石廷都國小五年級:吳明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