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們仨》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W

第一篇:《我們仨》讀後感

《我們仨》讀後感(精選多篇)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於一個單純温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麼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緻的温暖,伴隨着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這是關乎於親情、回憶、思念的敍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藴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説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直到有這麼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麼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着急地喊着錢鍾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迴應,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鍾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歎:他們老了。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瞭然於心。在這麼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裏,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彷彿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可是,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着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温暖、感動。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麼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楊絳説:“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二(10)班鄭心怡

第二篇:《我們仨》讀後感

有情 有愛 有幸福——楊絳《我們仨》讀後感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想到了一個“戰友”推薦一本楊絳《我們仨》一書給我。這本書讓我感觸好多,讓我懂得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認識楊絳緣於錢鍾書先生,讀書年代,讀《圍城》曾被我們視作為一種時尚,彷彿不讀《圍城》就不是文學愛好者。由此,也進一步瞭解了錢鍾書先生和他的家人,這樣的瞭解畢竟不同於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家庭也畢竟不同於我們。但是,一直以來卻從未讀過楊絳先生的文字,也許當時的讀書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吧。

説實話,開始是以一種淡淡然讀楊先生的《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鬆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裏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麼喧譁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裏記錄着生活裏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徑吧!

對於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乾枯的老井。楊絳説:“生了獨女錢媛這麼多年,也就牽掛了這麼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 1

掛了。”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髮人送黑髮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風雨雨相扶持着走過了這麼多年,而突然間要接受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己的人、自己最牽掛的人,餘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風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着孤單的身影,對着寂寞的枱燈歎息。

楊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繪得多麼壯麗,多麼繽紛,卻在不經意間告訴我們,她愛着她的丈夫,女兒,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熱忱,那份牽掛。她的文字裏透出來的盡是黑白底色,年輕時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閨秀,到老年時候的沉着堅毅。在這片田地裏,你何處去尋找市儈氣息?又有什麼比這無聲的坦然更有份量?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楊絳説:“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但是她還是願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裏已經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是的,有情、有愛,何嘗擔心沒有幸福呢?2014-9-10

第三篇:《我們仨》讀後感

只羨鴛鴦不羨仙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

這本書是那種古樸莊重的裝楨,一如老一輩學人嚴謹樸實的為人,又彷彿是久藏窖底的陳年佳釀,讓人望而生敬,聞之慾醉.

決定買這本書是因為看了幾本雜誌上的介紹,買前幾日,我有種渴望見到久別的戀人那樣迫切的心情;買下後挑燈夜讀一口氣看完,感慨頗多.

書中文字皆從肺腑流出,行文用筆皆由情牽繫,讓我也為之而牽腸掛肚.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的深摯親情,永恆戀情和愛書痴情以及淡泊名利的性情.

作者以母性的慈愛訴説一生對女兒的牽掛,還有生女兒時的艱難,以及伴着女兒的成長的撫育教化,時時處處流露着一位母親對晚輩的深情厚愛.父女倆的親情加友情使我除了感動還有驚訝.女兒長大後對父母的關心呵護,都讓我想到為人子女的責任.他們一家三口同甘共苦,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人生歷程讓我感慨良多,羨慕不已.他們的相處既有各不相擾的專心讀書,又有融洽愉悦,妙趣橫生的温馨幸福,這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遇合.三人艘歷經坎坷與磨難,卻音問一起的彼此寬慰,共同承擔,從而創造樂趣和甜潤.這樣的

家庭,這樣的人生,真讓人羨慕!

錢鍾書和楊絳的戀情更是永恆深摯,歷久彌新,讓我感慨萬端,不由的想起了古詩裏説的:"只羨鴛鴦不羨仙".兩位攜手走過六十餘年的坎坷人生路,彼此互相支持,成就卓著,情深意重.錢先生人生的最後四年卧牀不起,楊絳先生也已高齡,但仍侍奉湯藥,悉心照料,使他平靜的走完最後的人生歲月.這種永恆的愛情,這樣莫逆於心的人生伴侶,可感天地日月,讓普天下的人們由衷生羨!而這永恆愛情的源頭是兩人對書的熱愛.正是志同道合成就了這一對文學大師夫妻.生活的困苦,因為有書香的沁潤而變得甜美快樂;時局的動盪,因為有閲讀的充實而保持着內心的寧靜鎮定.正因為沉入書海的濡染,造就了他們的博學多才和聰明睿智;修養成了淡泊名利,不憂不懼的仁者氣概.因為讀書著述,而卓然挺立於世間,道德文章,深受世人的尊崇與愛戴.先生不朽,先生永生.先生的不要名聲,但其著作的魅力在崇敬的心中永遠留下了鼎鼎聲名.先生雖未期,身後人緬懷,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一家人,並慶幸自己也是一個純正的書痴,這一點上可以靠近先生.此生此世,能向先生靠近一點點將是我永生的追求!

先生淡泊名利的性情實為古今少有,讓人肅然起敬.楊絳先生在書中寫道:"嚶其鳴兮,求其友聲. 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百年之後.錢鍾書先生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

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説,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多幾個知己,不求有名有聲."

達觀的智者甘坐冷板凳,深知名氣之累,但求幾個琴瑟相和的知音.張學良有詩云:"白髮催人老,虛名誤人深"蔡元培説:"縱留萬古名何用?但求霎那心太平"此皆久負盛名之人的切身體會,<詩經>中説:"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知否心靈自由人.知音是骨子裏相互體諒,深切理解,旗鼓相當的朋友,多求不得,也不可求,有幾個就足矣.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錢鍾書個性鮮明,也讓人尊敬,不見蔣介石,從不炫耀曾翻譯<毛澤東文選><毛澤東詩詞>,不參加國宴,不當文學所顧問,不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這些都是多少世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光環與榮耀,先生卻惟恐避之而不及.這是何等的心胸?其卓爾不羣之狀怎能不折服?

書末有兩段話也讓我深思.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這真是智者將歷盡滄桑後體悟出來的人生箴言,聽着這些伴着淡淡的憂傷的訴説,我也受到些引導和啟發.沒有永

遠這才是真切實在的人生."永遠"只能在永遠的追求中,沒有長久的永遠,只有永恆的短暫,快樂也罷,憂傷也罷,都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歸於淡漠.這都是教人正視世間的悲歡和人生的坎坷磨難.平靜的面對,坦然的接受.儘管快樂總是夾雜着煩惱和憂傷,我們還是心甘情願的憂傷並快樂着,同時,積極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的結果都將是老病和死亡,而重要的是追求時體驗生命的過程和充實心靈的過程.曾經經歷的,就是曾經擁有的.體驗,感悟,擁有,這就是充實自我生命的過程,也就不曾虛度此生,也就沒有辜負父母和歲月賜予的生命!

第四篇:《我們仨》讀後感

樸素的心疼,淡淡的感動

——讀楊絳《我們仨》有感

旌德二中張萍

這天一天熱比一天,連着幾天四十度的高温,正好給懶人一個藉口,整日貓在家裏,或看看書,或上上網,一杯茶,一本書,在柔柔的燈下,慢慢看,細細讀,感覺真好。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熱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捧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楊絳,譯蘭德詩

這些日子,我在讀楊絳的《我們仨》。一口氣讀完,我就想寫點什麼,卻遲遲沒有動筆。因為自己有好幾天都陷入了楊絳的情感裏,在她編織的夢裏穿行。品茶,聽音樂,看小説,精彩處,我會情不自禁地讀出聲來,讀得自己淚流滿面,讀得自己聲音哽咽,讀得自己心口陣陣疼痛。

初次接觸楊絳先生,是在她為《圍城》寫的後記裏,她用平淡而優美的筆調講述錢鍾書的一樁樁趣事,連錢鍾書也覺得是?文筆之佳,不待言也?(《記錢鍾書與<圍城>附識》,錢鍾書散文集《人生邊上的邊上》)更覺得這是個聰明而又靈巧的女子,而後來果真見識了她的智慧,長篇小説《洗澡》,散文集《幹校六記》,翻譯名著《堂吉訶德》等更讓她從錢鍾書的光環裏走了出來,和她的丈夫一樣高,然而?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住,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就再次失散,就這麼失散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於是就有了這本書,書名就叫做《我們仨》。

這本散文集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是怎樣的一種孤獨的痛呢?一個年已八九十歲的老人先是送走自己的女兒,再又送走相伴一生的丈夫,然後在一個人的時間裏獨自默默地思念他們仨走過的每一個日子,這裏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包含了心血的,都是剜人心的情感在心裏來回流動而結成的。整本書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做作,有的是樸素的心疼和淡淡的感動,通過對丈夫對女兒和三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懷念,讓我們感到的是愛,思念,和美麗的回憶。

《我們仨》讓我走進了我想要的家。一家三口無分長幼,互尊互愛,互為師長,互為兄弟姐妹,

正如作者在書中雲:

?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阿瑗(楊絳與錢鍾書先生之女)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阿瑗常説:‘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變為最大的。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他們兩個會聯成一幫向我造反……他們得意地説‘媽媽有點笨哦!’我的確是最笨的一個……我們會取笑鍾書的種種笨拙。也有時我們夫婦聯成一幫,説女兒是學究,是笨蛋,是傻瓜。?

這一段話,我以為是楊先生這本書中的點睛之語。這一段文字,概括了一家三口人在相處的過程中各自承擔的角色,這些角色不是單一的,而是不斷變換的,並非傳統的家庭所要

求的那樣:父即為父,要有父的尊嚴,而這個家裏的父親大多時候是一個頑童,與女兒爭食鬥智,卻又互為?哥們?;母既為母,要有母親的形象,而這個家裏的母親有時候很弱小,很膽怯,需要女兒的保護;女既為女,要有女之規範,而這個家裏的女兒卻時常笑媽媽笨,讓爸爸稱她為?哥哥?,做媽媽的保護神。

在這些角色的變換中,不斷的應情應景應事應物的變換中,一個家庭的生活就變的這般的豐富多彩,猶如調出來的不同的卻都是上好的雞尾酒,無窮盡的顏色,無窮盡的感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卻又合情合理,永遠經得住品評。

這段文字使我憶起了早年在三毛的一本書中讀到的一句話,原句已忘,但意義仍是記得清楚,是講給荷西的話,大概是説: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僅是你的妻子,同時還是你的朋友,你的母親,你的女兒;你也是我的愛人,我的父親,我的孩子。

幾年前讀這句話時,就對婚姻有了些許的感受,應該是這樣子的吧?心意相通,知彼如已。我喜歡它是這樣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找到這樣的人,建立這樣的家,卻是多麼的不容易,須得老天多少垂青?須得自身多少年的修練?

《我們仨》讓我聆聽深情絮語。楊先生的筆觸簡潔明瞭,沒有過多的渲染,更無華麗詞句。但這一段描寫卻痛到讓讀者淚眼婆娑。

夢魘中,女兒來道別,是人生的永別。

?她拉我走上驛道,陪我往回走了幾步。她扶着我説:‘娘,你曾要有一個女兒,現在她要回去了。爸爸叫我回自己家裏去,娘……娘……’

……我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着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熱淚直往上湧,直湧到喉頭。我使勁嚥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裏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裏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污物都洗乾淨了。我一手抓緊裂口,另一手壓在上面護着,覺得噁心頭暈,生怕倒在驛道上,踉踉蹌蹌,奔回客棧……?。

白髮人送黑髮人,情苦至此。讀到此處時,眼淚不自禁的下來。其間情意,凡讀者自明,我不敢贅述了。

這樣的語句,在第二部中處處可拾。

第三部中,與錢鍾書先生在國外生活的片段,寫的自然流暢,信手拈來,生活中的小快樂小煩惱都是那麼可愛,在回憶的眼中,他們都是可愛的。

《我們仨》讓我感知人格光輝。正如作者自己所説:磨難是一種積累。

在戰亂的日子,在文革中,他們共同走過的風風雨雨,證明了這個知識份子家庭中每一個人的品行,他們對學問的孜孜不倦,對生活的熱愛,他們寧做可愛的人,而不做無聊的神,尤其是錢鍾書先生,一生看輕名利,不為名利所累,誠摯待人做事,一位優秀學者的品行在這些點滴的生活記述中豁然明朗,同時也真實可愛起來。

前些日子在網上,讀到一些人的文字,罵錢先生一生不理政事,只顧埋頭作學問;更有人罵《圍城》的作者筆調立意過於高雅,脱離當時的形勢,由此推導出作者一定是不管國家存亡,眾生疾苦的人。其實在我看來,人生於世,各有其道,有人熱心於政治生活,有人醉心於名利道場,有人卻只願鑽研學問,自得其樂,建樹在次,興趣第一。這都無可厚非。關鍵是無礙於他人,有益於社會。大不必你認為自己喜歡吃米飯,就認為天下人都得吃米飯,你認為這條道能救國,那所有的人都得追着你的想法走。中國有一心為國的政治家,也得有一心為學問的錢鍾書和楊絳先生一類人。這樣的世界才是多彩的,才是現實而不可怕的。文革時期倒是全國上下同心同志,結果是什麼,大家明白的很。

?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十百里之後,鍾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説: ‘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

知已,不求有名有聲。?

?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此話讓我思索良久。對兩位老人的人生境界何止欽佩。比較現在社會中人的種種言行,更感二老的性情高潔可貴。

闔上書本,他們生活中的小故事仍舊讓人回味:牛津探險、飯館聽人吵架、動物園研究動物,75年冬天的煤氣中毒……美麗之花就在不經意間綻放。

一開始,楊絳先生就説我們走散了做了一個好長的夢醒來責怪錢鍾書先生説怎麼不等等自己,讓自己是那麼無助與迷茫。錢先生説那是老人家的夢自己也常做。是啊!他們都老了,看到後來才知道那些夢其實是作者後半生的真實寫照,然而卻把風雨幾十載的回憶留給了我們,留給了這個喧囂的社會,讓我不止一刻的想我到底再趕什麼,為了學業,為了以後的工作,我做了多少自己不喜歡的事,為了自己的內心我做了什麼,我在趕什麼?不禁問自己,羨慕楊先生平凡幸福的家庭,於是試着停下自己匆忙的腳步,原來自己的爸媽是這麼可愛,原來哥哥是這麼愛和我這個做妹妹的玩耍,原來周遭的風景是這麼美好,於是不知何時我又一次聞到了花香聽到了鳥鳴,而這些感悟和美好都是《我們仨》帶來的,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現代科技環繞中的我們,還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卻深刻地情(感謝訪問本站)感嗎?當電話、短信讓我們能夠便捷地傳達心意的時候,我們是少了?雲中誰寄錦書來?的苦苦追問,但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身後情感呢?當飛機、高速列車讓我們能毫無阻隔地飛越千山萬水,多遠的距離都不成為距離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距離也隨之拉近了嗎?我們不再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時,我們還有那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銘心的思念嗎?現代人都在追求轟轟烈烈,想要轟轟烈烈的事業,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平淡中的美麗。我們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滾滾紅塵中為了生計和所謂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仔細地思考過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沒有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尋找樂趣、體會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這平淡中,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還是可以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的,就像歌中唱到的?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我希望自己所塑造的性格是淡泊寧靜、温和內斂的。我也很相信?厚積薄發?的道理。

楊先生似乎始終在高處俯瞰,她難道看透了生死,和離散。越看自己感到了無知的痛苦和難以言喻對作者的羨恨。不管怎麼樣感謝《我們仨》帶給我的美好。

第五篇:《我們仨》讀後感

紅星光輝永放光芒

------觀《閃閃的紅星》有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想必這歌詞大家已經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這首歌,是《閃閃的紅星》中最經典的歌曲,短短的幾句歌詞,唱出了我們心中的呼喚。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少年——潘冬子,他們一家生活在一個小村子,那有蠻橫的土匪胡漢三,整天欺負老百姓,仗勢欺人。冬子的父親潘行義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藥讓給階級兄弟,這使潘冬子深受教育。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告訴他無論碰到任何事都要有頑強的意志,還讓冬子學會了堅強。爸爸走後,冬子和媽媽在一起相依為命,艱難地生活着。可誰知,胡漢三又回來了,還在暗中想盡一切辦法加害於他們母子,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於是,小小年紀的冬子與紅軍叔叔們一起打敗了壞蛋,還和夥伴們用智慧,意志與堅強戰勝了敵人和壞蛋。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春天到了,山上的映山紅開了,那是冬子媽媽最喜歡的花。它們開得是那麼地燦爛,又是那麼地美麗,只可惜,媽媽再也看不見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的和平年代裏,我們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

冬子的機智、勇敢和不怕犧牲、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念讓人敬佩。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冬子積極參加對敵鬥爭,他在戰鬥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衞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了,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劃;他沉着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軍事行動,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要牢牢記住這句話:“要想勝利不能靠等,要去鬥!”無論面對怎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去努力,去拼搏。不能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相信希望就在前方!要堅強的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勇往直前!

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