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牛棚雜憶》讀後感 讀牛棚雜憶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9W

《牛棚雜憶》讀後感 讀牛棚雜憶有感

《牛棚雜憶》讀後感篇1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國學大師同時對佛教,梵語文化,吐火語等這些因為衰頹或者消失而成為隱學的科目中有權威的發言權,多重光環同加於一身,光華扎眼,引用一些媒體語就是國寶.

以前看書店海報宣傳季老出了一本反思“”的書,就興沖沖買了下來,這些類型的書在中國太少,即使流傳開的也有很多是當事人的狡辯和託詞.季老作為一個聲名顯著的學者,應該不會在著作中撒謊和矯情.

<牛棚雜憶>一書説是寫的“”,其實寫的是建國後歷次運動,其中重點講述了“”.季老用詼諧的語言,深沉的情緒講述了緣起,做人,半獸人,非人,半自由,完全解放等不同時期自身的狀況和其時身邊一些人的境遇.既有初期做逍遙人的暗自得意,又有後期作為反革命分子的恐懼,憂愁到最後的破罐子破摔.季老在“”思考了很多,但其中關於社會主義特色政治的思考,農民現實與宣傳中雙面性,還有派性之毒做了深入思考,這些也是我本人感興趣所在,所以關注甚多.

先談談社會主義的特色政治,季老回憶中説他在建國前對共黨不甚瞭解,但也不反感,只是覺得國民黨做的有點糟糕,但堅決不涉及政治,因為他認為政治是骯髒的.而建國後不久季老就習慣口喊萬歲,積極羣眾運動.想來是周圍氛圍的作用.其實這也無妨,歷史上總是有人大聲鄙夷政治的骯髒,但我覺得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話更有道理政治有時更是光輝事業的起點.習慣後季老參加了很多運動,包括對北大前校長陸衞平的批判,季老在書中承認自己當是是糊塗蒙了心肝,表示很懺悔自己的言行,但又同時強調當是絕沒有私心.....其實這是沒必要的,錯都認了,還解釋什麼.用香港電影的台詞説就是:犯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老人始終有侷限,估計當年在運動中養成的謹小慎微的習性已深入骨髓.....

歷史學家教我們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特定的時期,氛圍中去看,去觀察,不能以現在的觀點評價.這一點對於反思“”是很重要的標準.季老在文中慨然道堂堂國家主席都可以不經程序就拉出來批鬥,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北大系主任.這講的是個體制問題.人終究是人,絕不可能是神,是人就會犯錯,這在今天已經是常識,但在那荒誕的年月,不由你不信,誰敢言語,批鬥伺候,所以大家都覺得有神的存在.既然人治有缺陷就該讓位法制,儘管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只有實行法制才能保障最廣泛的公平.

山西的趙樹理在現在文學史中創立了一個流派叫山藥蛋派,不管這流派能在紙媒中保存多久,至少目前官方是肯定他的.他的代表作<小二黑結婚>什麼的把農民的品質覺悟好好的頌揚了一番,影響了一代代讀書斷字的人,因為官定的教科書裏就有他的必學文章.再加上小時候的一些激人奮進的音像資料的大量傳播.我們對農民始終抱有好感.季老在文中也提到在下鄉支農時的情形.那時在“”前,農民已經享受特權的政治地位了.小農的狹隘性並不因為新時代的到來而壽終正寢,農民的自私,目光短淺,一盤散沙,仍然如鬼魅般存在並不時閃現.這種劣根性某種程度上也是民族通病,因為我們是幾千年的農業社會走過來的.我無意醜化什麼.但我們至少應該正視現實,農民離管理國家的公民素質還相差很遠,再也不能搞出個農民副總理什麼的,那不是創新,是笑話,耽誤的是整體國民.

中國有五千年曆史,常常被國人引為驕傲.事物都有倆面性,歷史太長有時也是個負擔.我常常想24正史中那些宮闈祕術,朝堂霸術的廣泛流傳是否有歷史的影子在裏面.人説中國人是最有歷史精神的國民.我不知這是在誇獎還是在暗諷.太多de狡詐,陽謀,陰謀被歷史家刻在歲月的石柱上,不斷趕來的後人,有的抬頭瞻仰,有的低頭陰笑.於是歷史的畫卷總是打來了,捲起來.又打開又捲起.人的因數,情懷被大浪淘沙的乾乾淨淨.留下的只是乾癟的文字.“”是中國幾千年來劣根性的集中爆發,各種詐術,詭計在“”的字典裏不斷被解釋.據説“”中歷史這學科很火,既可以作為炸藥桶扔向對手,把對手粉身碎骨,也有概率玩火自焚,自投地獄.歷史在那一刻異化成投槍,匕首.人來人往,只為你踩我,我踩你,大家管這叫上進心.

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也沒有什麼不共戴天,有的只是大家都入了戲,把自己當成了劇中人.自己心態早就失衡,變態了還談什麼拯救他人,解放世界?狂風驟雨都散去留下的只是一個個受傷的靈魂,波濤洶湧後大家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裸泳者.

季老在書中寄語人性要熱烈而恬靜,勤勞而質樸,温柔而高傲,微妙而率直.其中的分寸得失當由各人自己把握.正所謂: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猜你喜歡:

1.牛棚雜憶讀後感1000字

2.牛棚雜憶讀後感900字

3.《羊吃草的啟示》讀書筆記

4.牛棚雜憶讀後感

《牛棚雜憶》讀後感篇2

很多年前就知道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讀。藉着這次生病住在親戚家終於有機會讀到它,讀過之後感覺很心痛。那是怎樣的一段時期。真無法想象我的父母是怎樣度過那些年的,他們一定有很多委屈吧!作為知識分子的他們在那段時期生活的是怎樣的膽戰心驚,怎樣的苟延殘喘。

平日在媽媽片段的回憶裏面我只知道:家裏四口人分別住在不同的幹校,夫妻不能見面,母親也見不到孩子,我的哥哥們一定在這段分離的日子裏心靈受損——小小的年紀就被迫和父母分離。媽媽在學校裏被批鬥,爸爸被髮配到遙遠的鄉下社教,一年才允許回家一次。才三十多歲就給自己建公墓,我想那時候他們真的沒有盼望吧。不過媽媽説還算走運,因為沒有被打成右派,沒有勞改,沒有捱打。她的姐姐我的大姨,在那段時間被打的渾身青腫,逃出來躲在車站裏度日——買張次日的火車票可以在車站的長椅上過一夜,早上再將票退掉,戰戰兢兢生怕別人起疑心查問。媽媽大學裏最聰明的一位同學因為太聰明,看懂了這個政治鬥爭的實質而説了一句實話,結果被判刑關押了近10年。受盡折磨,後來也早早離世。

那是一個多麼沒有人性的年代。政府應當為那一代人做點什麼以示謝罪。

書中所提到兩派的鬥爭尖鋭而血腥,其中之一的頭目是一老佛爺。我很有好奇的打聽了下這人是誰?她都幹了些什麼事,她怎麼會有這麼大能量。我的感受是:人心貪婪,每個人都想多佔點便宜。也許起先的決策不是很壞,但是通過人的執行就漸漸變了樣,最終到了一個無法控制的地步。因為每個人都想在上面填點什麼以示自己的聰明,再取走點什麼讓自己心裏舒服些。最終的結果恐怕決策者也無法控制。《聖經》上説: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點。真是沒有錯。

之後,有一天我和一位在國外生活多年的親戚討論兩黨執政問題。她認為兩黨執政要民主的多。但因為剛剛看過《牛棚雜憶》中關於兩派廝殺的文字。我心中突然覺得兩黨執政在中國也許不合適。一個被壓抑了幾千年的民族一旦被釋放,恐怕會自由的沒邊兒了。再加上數十年的各種運動,丟掉了傳統沒有了教養。人生又沒有所敬畏的,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看看小區裏的鄰居佔公共綠地為己有的勁頭和速度,我想倘若有機會兩黨執政帶來的未必是民主,反而可能是更大的混亂。所以,凡是都因人而異,有些事對別人是好的,對自己未必。

最後,我想説:“”帶給社會的損失可能超過我們的想象。媽媽的那個同學不肯談起有關那時的任何事情,一定是太痛苦。我也開始從心裏明白(思想上早就明白了)為什麼那一代甚至是那幾代人總是活得謹小慎微,同時又脾氣古怪。我想經過那樣的心靈創傷以後再很難淡定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愛和理解這代人。

《牛棚雜憶》讀後感篇3

牛棚雜憶是季羨林老先生對其在“”時期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活潑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了自己在““””中的不幸遭遇,深刻的揭露了““””的殘酷性,真實的揭露了人性的善惡美醜。

我們即使不清楚歷史上的對與錯,也無法改變過去的路痕,只能義無反顧的向前走,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必要,有義務瞭解中國的歷史,應清晰的記住那一段有血有淚的過往,並以史為鑑,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中,無數與季先生一樣的知識分子和開國功臣,還有其他演員等無數勤奮工作、赤誠護黨的人都被莫名其妙的潑上了污水,過着非人生活。此文具體了描寫季先生對““””的看法 “現在我真正緊張了。我原以為自己既無辮子也無尾巴。可人家‘革命家’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看上去都是十分可怕的,有的簡直是鮮血淋淋的‘鐵證’。儘管我對自己沒有失去信心,但是對這些‘革命家’我卻是完全沒有辦法了。在派性加形而上學的控制之下,我能有什麼辦法説服他們呢?”慾加之罪何患無詞,當時的“”也不知道就這樣無緣無故,以一堆不成理由的理由冤枉了多少能人志士,打擊了多少愛國者的滿腔熱血。

此書也具體述説了許多“”當時的場面。“一年多以來,我看夠了鬥爭走資派的場面:語錄盈耳,口號震天;拳打腳踢,耳光相間;謾罵凌辱,背曲腰彎;批鬥完了,一聲“滾蛋!”踢下鬥台,汗流滿面。到了此時,被批鬥者往往是躺在地上,站不起來。”“在訓話的同時,有人就從我們黑幫隊伍中拖出幾個人去,一個耳光或用腳一踹,打倒在地,然後幾個人上去猛揍一頓,鼻青臉腫,一聲不敢吭,再回到隊伍中。”記得中國有句古話“士可殺,不可辱”,可是觀文中之情景,聯想到當時血淋淋的場面,當時,士豈止被殺,更是被辱,而且已經遠遠超過了界限,即使你有那麼一萬張嘴,也説不清自己的清白,被誤認的罪名,將扛起一生。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落到此等境界,豈不哀哉?

也有季先生被勞、被“”時期的切身感受。“世間流傳的是:‘“”’七八年一次,一次七八年,我寫這些信,等於瞎子點燈,白費一支蠟。我卻一廂情願,痴心妄想,妄想有一天一睜眼,‘“”’結束,我這個鬼再轉變成人。那夠有多麼好呀!在瀰漫宇宙彷彿凝固起來的黑暗中我隱隱約約從‘最高樓’上看到流出來的一線光明。然而最終證明,這只是一片海市蜃樓,轉瞬即逝。我每天仍然是勞改、批鬥、審訊。”我想,無數與季先生存在着相同遭遇的人,無數“”時期的受害者都有着季先生一樣深刻的感想,對生活充滿着渴望,對生命充滿着熱情,但是,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期盼卻也換不來一時的自由,仍然過着非人的生活。 “我此時一個朋友也沒有,誰都視我如瘟神,我向誰求援呢?”“我敢走出去嗎?我好像是烏江邊上四面楚歌的項羽。幸虧我已經研究過比較自殺學,我決不自刎。我還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又怎樣呢?我真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了。”那是多麼難熬的一個時期,沒有朋友的陪伴,沒有親人的安慰,有的只有無盡的孤獨與心傷,幸而此時心中仍留有一絲要活下去的期冀,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的期冀一點點變質成了自我懷疑,在這個紅紅綠綠,五彩繽紛的世界裏,眼裏也只剩下灰色。在勞改期間,明明很辛苦的要勞作,季先生反而因此感到幸福,只因不用再被批鬥, “但是,我們也有特殊的幸福之感:這裏用不着隨時擔心被批鬥。批鬥我們的單位都留在校內了。在這裏除了偶爾捱上一棒或一頓罵之外,沒有噴氣式可坐,沒有胡説八道的批鬥發言。這對我們來説已是最大的幸福。”

縱然“”無情,但人心卻仍留有一絲温暖。“抬眼看到身旁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張學書,一個是王恩湧。宇宙間好像只剩下我們三個被批鬥者。他比我年輕,身體也結實。是他們倆把我扶了起來,把我扶回了家。這種在苦難中相濡以沫的行動,我三生難忘。”或許這一點一絲的人間温暖,正是大部分能人志士不倒下的有力支撐,正是大部分人讓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熄滅的源頭,也正是推翻“”的動力。季先生雖被“”,卻仍保留着一顆寬容的心。“審訊我的人,不是東語系原來的學生,就是我親手請進來的教員。我此時根本沒有什麼忘恩負義的想法。這想法太陳腐了。我能原諒他們中的大部分。他們同我一樣,也是受了派性的毒害,以致失去評斷是非的理智。”季先生博大寬廣的胸襟感染着自己,在自己因為他人而被批鬥的時候,在自己最受苦的時候,季先生並沒有責怪任何人,而只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體諒他人。

讀完此書,心得有二:“一是銘記歷史,以史為鑑;二是人間温暖一直存在,長存一顆寬容之心。”

《牛棚雜憶》讀後感篇4

前面,江峯同學與大家分享了季羨林大師的《談人生》,彼時,江峯同學是為響應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需要研讀的,滿滿的正能量。對於《牛棚雜憶》,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並用了三天時間讀完的。一段逝去的歷史,一段不忍回憶的紅色革命,季老用他手中的筆為我們做了別樣的回顧。

長達十年的“”,是中國人永遠無法繞去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這“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事件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是它對中國人心靈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卻遠遠沒有停止,“”的影響己經滲入到我們的民族記憶當中去。它像一個特徵符號烙在中國的皮膚和軀體的深邃中,在西方人眼中如故宮、長城、京劇一樣,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徵。那逝去的十年到底對中國、中國人民、中國的知識分子造成了怎樣的傷害?我們該如何看待或反思那一段歷史?這將是一個長久討論的話題。儘管“”結束後有了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等對“”認識的流派的著述,但是由受害者本人不夾雜感情色彩,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記錄下來的著述卻不多,季羨林大師在《牛棚雜憶》中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中的不幸遭遇,未對轟轟烈烈的運動進行置評,卻對人性的善惡進行了剖析,以知識分子云集的北大為代表,管中窺豹,讓我們感受了知識分子鬥知識分子的可怕,感受了那段歷史中的人性善惡。讀《牛棚雜憶》可以讓我們感受大師的寬闊胸懷、樂觀精神與真誠正直。

為後人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為什麼要留下那段痛苦屈辱的記憶?季老在自序中寫到,我期待着有人會把自己親身受的災難寫出來。一些元帥、許多老將軍,出生入死,戎馬半生,可以説是為人民立了功。一些國家領導人,也是一生革命,是人民的“功臣”。絕大部分的高級知識分子,著名作家和演員,大都是勤奮工作,赤誠護黨。所有這一些好人,都被莫名其妙地潑了一身污水,羅織罪名,無限上綱,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真不知是何居心。受害者心裏難道會沒有憤懣嗎?為什麼不抒一抒呢?我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然而到頭來卻是失望,沒有人肯動筆寫一寫,或者口述讓別人寫。我心裏十分不解,萬分擔憂。這場空前的災難,若不留下點記述,則我們的子孫將不會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將來氣候一旦適合,還會有人發瘋,幹出同樣殘暴的蠢事。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今天的青年人,你若同他們談十年浩劫的災難,他們往往吃驚地又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樣子是不相信,天底下竟能有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真正的傷痕還深深埋在許多人的心中,沒有表露出來。我期待着當事人有朝一日會表露出來。

苦等無果後,季老不再守株待兔,在“”結束十六年後,以八十一歲的高齡開始本書的著述。

苦難歷史沒有改變季老嫉惡如仇、寬容善良的本性。因為嫉惡如仇,季老沒有因為“”初期的事不關己而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逍遙派,而是敢於仗義執言。在暫時的逍遙中,冷眼旁觀,越看越覺得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熱的“老佛爺”倒行逆施,執掌全校財政大權,對力量微弱的對立派瘋狂鎮壓,甚至斷水斷電,縱容手下嘍囉用長矛刺殺校外來的中學生。季老拍案而起,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老佛爺”對立面的那一派“革命組織”。季老是一個政治的“文盲”,不懂什麼革命、路線、派系,只是為了正義,為了嫉惡,捲入了派系鬥爭,最後被“老佛爺”的派系和自己的派系反覆折磨,差一點賠上自己的性命。因為寬容善良,季老對在“”中曾經迫害他、折磨他的學生、同事、接班人沒有寫出他的真實姓名,只是用張某、李某代替。

平實的敍述亦無法掩蓋那段歷史的殘酷。十年浩劫期間,所有的學校、機關、工廠、企業,甚至一些部隊,都分成了對立的兩派,每一派都是“為我獨左”、“唯我獨尊”。任何一派都是打、砸、搶,甚至是殺人、放火,都是一丘之貉。“”中,因“派系”的原因,夫婦離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因為“”,季老被他的同事、學生、接班人拉上批台,被“遊鬥”、“觀禮”、被坐“噴氣式”。季老在書中説,耳光和腳踢,已習以為常,不以為忤。這一次不讓我坐噴氣式,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我真是感恩戴德了。脖子上的木牌越來越重,掛牌子的鐵絲越來越往肉裏面扎,我處於半昏迷的狀態之中。我被他們像死狗一樣的拖着,我的鞋在水泥馬路和石頭上同地面摩擦,鞋的前頭已經磨破、磨透……季老被學校、東語系、工人、不同的羣體不斷的提審、批鬥,拳打掌毆,被他的學生用裹着布的自行車鏈條狂抽……殘酷的十年,不忍直視。

季老在出版説明後有一首祝詞,摘取其中幾句,願大家能理解季老的良苦用心,也讓我們能夠銘記那段歷史。“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醜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它帶去的是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一片赤誠”。

希望歷史不會再重演,希望季老的良苦用心能被後人所銘記,希望殘酷的“”永遠成為記憶!

《牛棚雜憶》讀後感篇5

捧讀季羨林先生的《牛棚雜憶》,看到季老在“”中遭到的批鬥,不僅僅身體上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而且心靈上更是受到了難以承受的傷害,然而季老都挺過來了。

我突然悟到: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咬咬牙,再大的困難也能過去,就像那時媽媽和弟弟長病並相繼去世,給我帶來的巨大痛苦,好幾年都被這種痛苦折磨着,可是,這不也過來了嗎?

雖然想到逝去的親人們,心裏還不免痛苦,但畢竟振作起來了,所以,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磨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