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正面管教》教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W

《正面管教》教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教師讀後感 篇一

今年世界讀書日的時候,我買了盧勤老師的《悦長大》這本書,在暑假前看完了,覺得盧勤老師的書挺不錯的,我就去搜盧勤老師的書,《把孩子培養成財富》這本吸引了我,假期裏見縫插針地擠時間終於啃完了,可以説受益匪淺,做為一名教師和一個孩子的母親,我深深的感到孩子就是一朵嬌嫩的小苗,如何讓孩子茁壯成長起來是我們的義務和職責,盧勤老師用自己的經驗、豐富的案例,充分的理論依據向我們展示瞭如何把孩子培養成財富。另我感觸最深的有幾下幾點:

賞識孩子

有一句名言説一個人有信心不一定會贏,但沒信心就一定會輸,一個人的自信來自於自身價值的體現,來自於自我的成功,而這種成功與價值的體現則來自於周圍人的評價和認可。孩子們在每一天的成長中都在發生着變化,再不斷地吸取新知識,不斷地進步,作為家長、老師,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我們的評價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會賞識孩子,用正面的信息評價孩子們,肯定孩子在成長中的進步和閃光點,一定會給孩子帶來喜悦的、快樂的成長體驗。可以鼓舞孩子的勇氣,激發孩子的自信。就象盧勤老師所説的“你真棒”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它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話,而是一種和孩子溝通的方法,一種看待孩子的角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用心去觀察、發現孩子身上取得的點點進步和成績,不吝嗇我們的稱讚,用心去讚美孩子們。我們對孩子的讚美也會感染孩子們,使他們在生活中能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去讚美別人,進而向別人學習進取。

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做自己

中國的父母愛孩子,愛到包攬孩子的一切,從孩子出生,父母就為孩子設計宏偉的藍圖,力圖把孩子培養成知識型、藝術型、學術型、運動型等多才多藝的全方位人才。現在我們的許多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中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學習上沒有正確的思維方法,對學習失去興趣,感到厭煩,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對周圍的人缺少愛與關心。當家長們為孩子們投入大量的金錢與精力時,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盧勤老師用孩子們的缺失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一片成長的天空。賞識、尊重、包容、肯定、溝通、信任等等這些內容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源泉。只有得到了這些源泉的灌溉,我們的孩子們才能健康地、快樂地、自由地呼吸和成長。還給孩子自由,在行動上讓孩子做一個自由的人,在思維上讓孩子天馬行空,大膽創造,充分發揮自我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讓我們把自由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想像創造的世界裏去探索,去追求吧!

關於孩子的學習

未來的文盲就是不會學習的人。一個真正會學習的孩子,他的成績一定是讓人滿意的,在學習上的壓力相對也要少得多。盧勤老師在書中指導了家長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引導孩子愛學習,怎樣幫助孩子學習以及如何面對孩子考試的失利。一個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對他一生的成長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和老師應從抓住孩子的行為習慣入手,使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愛思考、會學習。還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孩子們天生的興趣點是不同的,家長和老師應主動發現孩子身上的興趣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分數和名次不應做為評價孩子能力的標準。另外家長應改變家庭教育中的誤區,不能只重成績而不重能力的培養,更不能溺愛、包辦孩子。應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使孩子們真正成為會學習,愛學習的人。

最後,引用盧勤老師的話與大家共勉:教育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要耐心,細心,有智慧。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篇二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覺得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這些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那些典型、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在工作中給我們以啟示,在生活中給我們以指引,在閲讀時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談。記得有人説結緣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工作中我卻總是自怨,總找不到身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在邊讀《致青年教師》一書的時候,我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思想,卻不由的有些汗顏。是啊,在現實的生活與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與作者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甚遠。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只是一味地專注於適應工作環境,在被動中提高着自己的教學和業務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教師這一職業根本就沒有更深層次的規劃,而在這本書中,每一篇文章無不折射着作者的教育觀和人生觀。 吳老師在書中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裏,吳非老師説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説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説,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説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裏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羣,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當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教着、學着、思考着、努力着,期待着那一天。

教師讀後感 篇三

讀了王三陽老師編寫的《做幸福的老師》我受益匪淺。從《做幸福的教師》書中,似乎覺得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並不是我們自己想象得那麼艱難,除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我們的本門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而這些從哪裏來,並不是聽了一兩句老人言,也不是看了幾本書,更不是不長久的決心而決定的,它應該是我們在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是我們掩卷之後的思考,尤其是能夠甘願做冷板凳的毅力。我聽説過這樣的一句話:“做幸福的教師,是目標;幸福地做教師,是踐行;做教師的幸福,是成功”。

自尊、自信、自強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源泉,只有幸福地做教師才能讓學生幸福。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錯誤地把行走當作目的而忽略了觀賞沿途的風景,造成人生的錯亂。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努力調整着自己的思維,每當星期天下午要來學校,有人會問:“你不覺累嗎?”也許有時會有身體的疲憊,但是,我覺得幸福,因為在學校我可以享受校園的寧靜,可以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體育課的時候,陪着孩子們一起練習廣播操,累着,但是快樂着,因為,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進步,感受的是他人所體驗不到的做教師的幸福……

幸福地做教師,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感受到這個職業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產生愉悦的感覺。

教育是用心去經營的事業,更應該是幸福的事業,可是我周圍一些同事精神的沮喪令人擔憂。教育是喚醒靈魂的事業,是塑造人格的事業,如果教師本身就是“心殘者”,又怎麼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

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個人生命的需要。學校是師生的精神家園,不是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我們不要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不要“催命”的分數,不要使人窒息的無休無止的考試……否則,於學生於教師,哪裏還有幸福的立足之地?如果學生們的心靈和情感已“沙化”得颳起“沙塵暴”,大家都把幸福預期在將來,把希望寄託在大學聯考,於是機械地記憶,反覆地操練,挫傷了靈性,挫傷了創造力,不僅使得校園成為“失樂園”,而且也使教師和學生們成為被幸福遺忘的人。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你還等什麼呢?

願天底下所有的老師用您的微笑、信任,賞識我們的學生,用微笑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樑,用微笑鼓舞學生向上的勇氣,播撒陽光照耀心靈……讓我們拋卻世俗的煩擾,感受工作和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讓我們一起——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吧!作文

教師讀後感 篇四

讀完《做微時代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們做教師的就要不斷的與時俱進,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也要不斷的發展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接受你,並且在課堂上可以更高效地學習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課程,微小説等等,既然我們已經進入了微時代,我們怎能不做一名微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做一個有先進思想,積極上進的教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進入教師行業已經有一些日子了,在和孩子們相處得過程中,我真的學習到了很多。從剛開始的經驗不足到慢慢地學會了如何和孩子們相處,在這期間還是會存在着各種不足,這需要我繼續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認真向前輩們學習,認真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在我看來,教書不僅僅是給學生們傳授知識,教導學生的過程,這也是教導自己,給自己充電的過程。這本書中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種如何把現代科技很好的利用到我們的教書過程中,以此來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利用這些現代科技很好地去和家長學生進行溝通,從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在這本書中,張仁賢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微時代怎樣對學生進行微教育,讓我們學會了利用孩子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將各種知識和道理融進學習和生活的細節中,通過與孩子相處的過程,讓孩子學習到適應他們的成長。這就啟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去灌輸知識,這不但會使課堂效率低下,而且會使學生產生乏味感,慢慢地就會對這門課失去興趣。相反,我們應該利用一些活動或者是一些實例等,把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如:我們可以用一些PPT,微電影等來進行課堂導入。在英語課中,如果本節課準備講課文,那麼在課前可以去查一些關於本篇課文的背景,或者是相關資料,以PPT的形式或者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本節課的課文。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比直接上來講課文要好一些。

張仁賢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在微時代中如何利用微科技很好地和家長學生進行溝通互動,這一點讓我感觸很深。微信是我們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教師也應該很好地把微信利用起來。我們利用微信可以隨時和家長溝通,也可以隨時把孩子在校的狀態發給家長,讓家長可以更近一步的瞭解孩子的日常。假期中,我們學校要求老師通過微信平台檢查學生的作業,這樣就會督促學生能夠按時準確地完成作業,每次檢查完作業就會在羣裏看到很多家長髮一些感激學校老師的話語,這不但是對學校老師工作的肯定,也促進了我們與家長的溝通,所以假期在微信平台檢查學生的作業是一項非常有意義有的工作。

記得寒假的時候,在一次檢查作業中發現一個孩子的字跡特別潦草,當時我就指出了他的不足,然後我就給他發私信和他進行了溝通,然後這個孩子也想出了一個改正自己字跡的辦法,他説他每天給我發一篇他抄的小課文讓我檢查,這個孩子也很自覺,堅持給我發了很多天,等到過完年我檢查他作業的時候,發現他的字跡有了很大的進步,當時孩子的家長就和我私信説,正因為我在微信裏每天監督他,孩子特別認真,就怕完成的不好,這幫助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也得到了家長對我們工作的肯定。

科技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方便,我們在充分利用這些輔助工具的同時,還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在教書過程中,我不但要繼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還要學會如何更好的和學生溝通。作為班主任,我還要學會如何更好更高效地管理好班級,如何能夠帶領着大家營造一個更加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班集體,這些都是我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的地方,在前進的過程中,我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合格的教師。

教師讀後感 篇五

從小我就只有一個理想,長大後我一定要當一名老師,一名老師。那樣我就可以每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滿懷着對教師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常常讓我感到顧此失彼。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給他們上好課?不知道怎麼去管理好班級?不知道怎麼去接待家長?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我一邊向老教師請教,一邊在書中尋求幫助。其中《致青年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本書全部閲讀完,但是選讀完幾篇那用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讀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彷彿感覺面前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內心的困惑,並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獨特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太多的文章給了我太多的啟示,我願在工作之餘慢慢品味這本書,細細品味教師這個職業。

教師讀後感 篇六

近來拜讀了朱永新老師所著的《致教師》。書中,朱老師回答了近50個教師提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實操層面,引領教師們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書裏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學生一視同仁?反問自己是否真正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時,相信部分教師會心虛不能肯定回答。其實在每個班級裏,總有些孩子招人喜愛,有些孩子乖巧聽話,還有些孩子不愛説話、相對愚鈍,特別是那些老是惹麻煩的孩子,很難讓人喜歡。儘管教師們都同意應該一視同仁,但在不知不覺中還是表現出不一致。而朱老師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只要你相信孩子,孩子就會自信,孩子的不同,不能夠成為我們厚此薄彼的理由”。

是啊,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