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小時代的觀後感 《小時代》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2023年小時代的觀後感 《小時代》讀後感(多篇)

電影《小時代》觀後感 篇一

【我們的小時代】

在那個偌大寂寞的世界裏,我們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許是落葉,也許是塵埃。或許地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懸浮在空中如玻璃屋的存在,但卻驕傲地散發着生命的光彩。

《小時代》講述了四個價值觀、人生觀不同的女生,在上海尋個繁華瑰麗的大都市一起生活學習的故事。四個人在一起真摯地歡樂過,也矛盾尖鋭過,暗潮湧動,一切在最後一場火災中沉默地結束。

我以為,在這個荒亂紛繁的世間,沒有人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般,電影裏的他們亦是,縱使他們身着不菲的名牌談論着我們無法明晰的話題,但在生活、在這個時代面前,他們依舊灰塵僕僕。他們微笑,因為或許下一秒命運就已將他們逐出舞台;他們哭泣,因為他們也會無助,天黑了依舊只有黯然。

我們是相似的,在青春的路途上肆意奔跑,在陽光下縱情歡歌。但我們也是無助的,我們這一代,什麼都經歷了,什麼都沒經歷。一僕人在偌大的屋子裏靜靜地呆着,聽見的不過是自己輕輕的呼吸聲,孤獨感悄然湧上。大人眼中我們張揚其實內心的傷感像是在針扎一樣,疼痛慢慢暈開……也許有人會慶幸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成長伴隨着國家的崛起,有着上代人無法企及的物質財富。但我們也會想,太慌忙的腳步終究看不了太美的風景。一路上的我們,因為沒有與自然相伴而落寞,因為沒有過多的情感寄託而渴望愛。我們都一樣,朋友間爭吵嬉鬧會苦惱卻依舊勇往直前。我們無畏,因為路途上有那些可愛的人們,越過千帆,不離不棄。

很多人眼中的郭敬明是一個拜金炫富的青春作家。的確,小四很張揚,只是他所張揚,他所宣泄的是與我們青春有關的故事。《小時代》不僅是一部商業大片更是一場經歷與劫難。一場用青春完成的蜕變。而片中的那些華麗亦真亦假,它或許只是在那個世界裏的漂浮的點綴。但它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的追求,因為它代表的高度我們永遠無法抵達。我寧願將它們視為一件件藝術品,只作隔距離的觀賞。看過郭敬明的許多書,他一貫以華麗卻冷峻的文字彰顯一種浩大壯闊無與倫比的氣勢。也許輝煌的背後是一觸即倒的無力浮華,也許恣意歡樂下掩藏的只是彼此晦澀的心。那些華麗來得那樣突兀卻有一咱強大的力量矗立在城市中心,冰冷堅硬。

感謝這個陪伴了許多人五年的故事,有青春裏的友情、親情與愛情。最令我感動的不是那些華麗的服飾與情節,而是那四個女孩子手拉手一起唱起的故事。從校園裏的談笑風生到職場裏的拼搏向前。她們用生命中的美好譜寫了華章讓它熠熠生輝。就像片中的作家崇光,他的生命煥發無限光芒依然不掩可愛與真實,温暖而美好。歲月倏忽終究匆匆,但那些存在過的美好是會永遠影響着我們。或許,那些歲月裏的故事存在於心底裏最柔軟的地方。

我們生活在這個小時代裏,它功利冷血,但它卻是我們唯一的住所,小小時代裏也許我們的吶喊算不了什麼,也許我們終究不過只是那一粒小小的塵埃。但,我們會始終堅持着,縱使命運以刻薄與荒蕪相待。《小時代》是個性的,是青春的,是壓抑的。最後,所有的浮華都不復存在。但我依舊以為郭敬明給我們所展現的小朝代亦是他想要傳遞給我們一種對現實、對世界的看法。物質的社會、殘酷的現實悲歡離合各有所旨。 它所反映的現實或突兀或誇張,但它的確讓我們以另一種視角認識了世界,這才重要

小時代,我們的獨屬小時代。

《小時代》觀後感 篇二

《小時代》一個長達五年的故事,在一場熊熊的大火下化為了灰燼。悄然結束了。《小時代》並不是我看郭敬明的第一本書,但是這是給我影響最大的書,在他們美輪美奐的、奢侈華麗的生活裏,我像是一個過客進去那個世界幾天,然後又出來。

書中的少年們的青春如只此一瞬間的日光般耀眼,像夜上海一般美得令人心碎,同時她們以她們耀眼的青春築起了一堵友誼的高牆,她們手拉手,沒什麼過不去的。那是令人羨慕的友誼,她們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她們彼此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像一張紙一樣平攤,與自己最好的姐妹分享。在我眼裏林蕭、顧裏、南湘、唐宛如,都是友誼的象徵。

生活裏也有這樣肝膽相照的朋友。就像俞伯牙和鍾子期,在春秋時期,俞伯牙是當時最善於彈琴的人,但終日彈琴,無人賞識。一日,遇到鍾子期,子期聽到伯牙的琴聲,説他心在高山,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知。後來兩人結成莫逆之交。後來子期病死了,伯牙在世上沒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的琴,再也不彈了。

這就是彌足珍貴的友誼,千金難買的情誼。謝謝《小時代》。讓我知道了,友誼萬歲,青春萬歲!

有人説,撇開友情就無法談青春,因為友情是點綴青春的最美麗的花朵。人赤裸裸地來到世界上,除了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有珍貴的友情……

《小時代》讀後感作文 篇三

從《幻城》到《夢裏花落知多少》再到《無極》、《夏至未至》、《島》、《悲傷逆流成河》,然後到現在的《小時代》,小四的書應該是真的賺了我的很多眼淚,他的每一本書的結局似乎都寫很憂傷,讓你想起那些主角的時候都覺得胸腔裏酸酸的。我記得我看完《無極》的時候貌似確實沒看懂“無極”所代表的。含義,我自己理解為“無極”代表着人有的時候總會有達不到的極限。我記得那時候:畫畫很唯美!寫到這裏,我親愛的密友可能又會説我老是沒出息的想起某些人和事,可是我也沒辦法,過去的回憶一直糾纏着我,我用盡很多辦法,至少現在終於可以平靜的略帶憂傷的窩在牀上寫下這些文字,當然不排除有時仍然會無法自抑的靜靜的糾結。

我喜歡小四筆下的林嵐,陸敍,每次想起陸敍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林嵐那時候一巴掌把剛脱離生命危險的陸敍拍得再次休克,而且永遠沒醒過來…我也喜歡立夏,陸之昂,傅小司,那個從高中寫到大學然後到走進社會十年間發生的故事,總是讓我想起我自己的高中時代,那個時代也是由分分秒秒以及各種各樣的開心不開心的故事填滿。我從立夏的身上學到了用沉默一點一點稀釋悲傷,學會了咬牙切齒的背那些破藥名、藥理作用、副作用,這個那個病的病因、病生、診斷、鑑別診斷,可我佩服的是立夏可以拿個年級第二或第三,而我每科可能只考個八十幾,有的甚至七十多,比如人體解剖學。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在電影裏配樂的敍事片段。鏡頭從我們身上一個一個地切過去,然後轉了一圈,又切回來。沒有對白,沒有台詞,我拼命沉默地出現在這些被音樂覆蓋的鏡頭裏。

我們在同一時間裏,在同一段哀傷的配樂下,各自生活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

小時代觀後感 篇四

晚上,看完天氣預報,調至電影頻道,竟然正在放新近上映的郭敬明拍攝的《小時代》。出於對新片的好奇,我從插入的這部分看至結束。

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老了,離這個時代太遠了。電影裏的一些情節,我甚至看不懂。

最大的不懂,來自女主角林蕭。

不知是這麼多年對電視劇電影主角面對困難迎刃而解厭倦了,還是因為在生活中把自己當成主角四處碰壁後依然暗淡的生活着。我不懂林蕭身上有什麼值得她的上司宮洺讚譽的地方。

影片最後,宮洺送給林蕭一個盒子,盒子裏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着宮洺對她的評價:這個穿球鞋的女孩和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孩有很大的不同。我不明白,有什麼不同?

在把上司的杯子不小心碰倒摔壞後,被上司下令買新杯子後,沒要發票,沒打算要公司報銷嗎?這算什麼?勇於承擔責任,不貪佔公司的小便宜?這個杯子有多貴不知道,反正是林蕭自己的錢不夠,又找男朋友借的錢。怎麼,因為這個杯子是高檔貨、奢侈品,所以更凸顯林蕭自買杯子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嗎?

職場的殘酷競爭我不是十分清楚。可是有一點我還是很明白的:老大布置的任務有哪位新人或是下屬敢去違令的嗎?更何況,這事不是領導栽贓於你,確是你林蕭自己摔壞的杯子。自己做錯事,然後在領導督促下去彌補錯誤,很了不起嗎?

更不同的還有什麼?

因為南湘裝衣服的箱子落在時裝發佈會的外場,林蕭又獨自回去尋找箱子嗎?顯示了什麼?顯示了林蕭為友誼兩肋插刀的精神,為姐妹赴湯蹈火的英勇?

可是,這件事的起因似乎還應追究到林蕭自己的頭上。本來從發佈會外場回到內場,這就是林蕭負責的嗎:你拉完東西,沒檢查好是否有遺漏的。結果,南湘的找不到了。這事沒有屬於你的過失?幸虧是南湘的箱子找不到了,她只是在急的團團轉。如果不是你的好姐妹,換成別人早就把你罵的狗血噴頭。七竅流血。你負責的事,憑什麼在關鍵的時刻出現這樣的漏洞?

然後,箱子找回的路上,又出現了堵車的情況。(中國的城市堵車,為電視電影劇情的跌宕起伏又增加了一筆。每次遇到緊急的情況一定讓它堵車。平時堵車都是常態,何況在這樣危機的時刻,更需要它了。)

林蕭在絕望後,下車在一旁嚎啕大哭。不知是否由於我本人太冷血,這樣的哭在我看來一點不值得同情。每次遇到困難,她都這樣乾嚎,讓觀眾情何以堪?

幸好,神兵從天而降:顧裏領着眾姐妹準確的從一望無際的車隊中,殺了過來。於是,完美的結局出現了:南湘的設計,終於如期在時裝發佈會上得以展示。林蕭的上司宮洺也肯定了南湘的才華。

一切都非常圓滿。

只是,我還是覺得自己老了。老到對《小時代》無語

小時代觀後感 篇五

暑假,隨着郭敬明的兩部《小時代》的上映,給整個電影圈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不易於一個重磅炸彈的投入。對於這個外行導演作品的各種聲音從四面八方湧來。其中一方面是來自粉絲的死命推薦和褒獎,一方面是來自電影圈中眾多知名影評人的大力批評。甚至還引起了兩場較大的“戰爭”。又激起了人們對於腦殘粉的厭惡。

對於這裏提到的“戰爭”,我想關注那個時間電影類新聞的人都應該知道,這裏我就不多加贅述了。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部影片會引起如此大的浪?一方面是一個完全外行的導演拿到高票房,一方面是電影的引來了眾多著名影評人的批評。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影片,為什麼罵聲不斷的同時還能收穫到高票房(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前些時候的《富春山居圖》年初的《快樂到家》)都是這樣的。

而這樣的案例更不是隻有中國才有的。當全球的改編電影一次次的引起觀影熱潮,形成死忠粉。這意味着這絕非曇花一現,是所有人都能借鑑的模式。即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模式。最先的案例應該是《哈利波特》系列,全球都為之震動。也帶起了演員、周邊產品、甚至還有主題公園。接着的《暮光之城》系列就更像是《小時代》的國外版本。雖然在專業人員的眼裏一文不值,但是在全球範圍內颳起了一陣吸血鬼風。不但讓頂峯娛樂大賺一筆,公司的業務上了一個台階。更是讓吸血鬼這個題材更火了一把,《真愛如血》又被翻出來看,《吸血鬼日記》應運而生。由此產生的這種新的電影類型叫做粉絲電影。顧名思義主要的受眾就是粉絲,而這些電影也並不是為了藝術而是商業,更像是營銷,為固定的受眾羣做他們喜愛的東西,不管這些東西是什麼?也不管有沒有達到一個電影應該起到的作用和責任。只求博得固定人羣的喜愛和腰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