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6K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多篇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1

“世間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美好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抱定征服險遠之途的決心,走向奇偉的夢想之境。一位姑娘求職屢受挫折,港漂戴欣創業時也遭重重困難,在追尋夢想的路上,往往存在着荊棘與坎坷。但正如海明威所説,“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可以被打敗。”困境可以讓我們失敗,但絕不可以澆滅我們追求夢想的心。桑迪亞哥領教過大海與生活的無情,但他仍然揚帆起航,用魚叉擊退鯊魚,為明天的希望奮鬥;孔子體會過世人的冷豔,吃過國君們的閉門羹,但他仍為着內心的道義四處奔波。正所謂風雨過後,便是彩虹,抱定攻堅克難的決心,方能在追夢路上越行越遠。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追夢人心有鴻鵠之志,相互鼓勵,相互激勵。正如姑娘收到的點贊和暖心評論,戴欣從其他追夢人身上看到的堅毅與奮鬥,我們都是追夢人,同樣也是彼此的助夢人。蘇軾激勵董傳,期盼其能“詔黃新濕字如鴉。”龍江二號團隊成員相互勉勵,因衞星夢團結在一起,共同攝出最美地月合影。白居易和劉禹錫在困境中以詩互贈,以互長精神。獨木不成林,中國夢需要十三億個夢想凝結在一起,而凝結的最好方式,無過於互相鼓勵,從他人身上看到對夢想的追求而產生共鳴。

夢想終於宏大而始於細處。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生活中每一細小處都可能有成就,這給了每一個人成功的可能。戴欣從求職信上看到了照證件照的商機,摩拜單車創始人從“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中發現了共享單車的妙想,更有大國工匠潛心於消除牆面的不平整而走向國際大賽。夢想常常是宏大的,但夢想的實現既需要我們從細小處發現自己的價值,也需要我們從細微處打磨自己的技藝,這樣我們追夢的步伐便更加踏實。

各位追夢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克服難關,精誠團結,邁開追夢的腳步,共同前行,成就新時代的中國夢。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2

“恰同與少年,風畢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青春對每個人都應該是彌足珍貴、絢麗多彩的,而正值前青年少的我們,青看即是奮鬥的最佳時機。只有經歷過青春中奮鬥的洗禮,才能實現我們各自的人生價值。

奮鬥青春。可以使遞境,轉為順境。出身貧窮平凡的宋濂,少時無從致書以觀便選擇用手寫抄書百餘本;成年後為學更多知識而不辭辛苦,並穿着破舊棉鞋踏過一層又一層厚厚的積雪,穿過深山巨谷至幾百裏外拜訪名師。當其困於所遇,便馬上“援疑質理,俯身則耳以情”並認真做好筆記……正是由於這些勤奮與奮鬥,才讓他的青春煥發光彩,最後也學有所成,終從默默無聞的平凡讀書人蜕變成著名的明初詩文3大家之一。天賦、家境背景不如別人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在美好的青春中去努力奮鬥,用自己的汗水與淚水去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只有這悴,你才能將現在的逆境轉為未來的順境。

有鬥青春、可以創造人生的奇蹟。清華學霸矣曉沅6歲患上“不死的癌症”11歲身上體被禁錮在輪椅上,但他在艱辛考上大學後依舊在肆意的青春中選擇了奮鬥:每天坐輪椅從一個教室飆”列另一個教室,從不缺課;為了研究“計算機自動集向作詩”項目,可以一下午生在書桌前……後來大四那年他榮獲清華學子的最高榮譽。青春為何?正如一位哲人所説:“青春之謂,乃為奮鬥!”雙腿殘疾的矣曉沅通過在挫折中一次又一次的奮鬥付出,創造出了專屬於他的青春奇蹟,並讓它變得豐富多彩而具價值。

奮鬥青春,可以造就輝煌的事業,使人的生命更具價值。年僅29歲的陳行行,在新型數控加工領城為讓尖端武器的合格平實現質的飛躍,他無數次,不捨晝夜地研究,修改編程,最後他成功把只有50%合格率開至100%!其成果更近一步推動了中國發展亦驚豔了世界。陳行行把他的青春與時代,國家緊密相連,為了讓中國更繁榮、富強,他絕不浪費一點青春與時間,他選擇了永不停息的奮鬥之路並甘之如飴,可以説他的青看是很有意義與價值的,29的他不愧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最美麗,才有意義。“人生能有幾回搏?”生命是短暫的,青春是易逝的。所以,朋反,就讓我們在這最美好的青春之路上,用奮鬥的汗水燒灌肯春之花,用追夢的激情結出青春之果,實現人生的價值吧!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3

夢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是幸福的代名詞。有人説,夢想是一個百寶箱,等待你去挖掘;有人説,夢想是藍天白雲,讓你感到自由的快樂。不錯,夢想固然是令人憧憬的,但失敗、受傷甚至絕望,又何嘗不是夢想最本初的模樣呢?

在貴州一個普通小村莊,有一個叫小明的男孩。他生來普通,但上天的不公註定了他命途多舛。小明因病成了殘疾,一位本該在山間奔跑的小小少年。這讓他的母親心如刀割。母親來到小明的病牀邊,看着面色蒼白的兒子,不由得咬緊了自己的嘴脣,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她燈下拉住兒子的手:“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夢想的好孩子,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去追屬於自己的夢。可以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鼓槌一樣敲擊着小明的心扉,他再也忍受不了委屈,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我要奔跑!”小明一邊擦着眼淚,一邊對母親説。

小明家的院子裏,種着許多花。冬天過去,春天來了,院子裏充溢着花蜜的香甜氛圍。一株野百合被落在了石縫之中。一株本該茁壯成長的花,卻只能獨自面對逼仄的空間和陰冷潮濕的空氣——它一樣受到了上天的不公。

母親只要得閒,就把小明推到院子中,幫他練習走路。有一次母親發高燒,躺在牀上咳嗽不停。小明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想讓自己快些好起來,這樣就可以幫助母親了。他將自己推到了小院裏,用瘦弱的雙臂支撐肌肉萎縮的雙腿。他摔倒在地,想要向母親求助,可虛弱和驚嚇卻讓他發不出半點聲音。他只好作罷,靜靜地盯着眼前的花叢。

在一片五顏六色中,有那麼一株野百合,顯得那麼弱小,那麼突兀。小明彷彿看到了多年未見的好友——他就這麼盯着這株野百合,好像把要説的話都凝結在了眼神裏。他好像看到,一顆種子破土而出,經過風吹雨打,逐漸展開動人的身姿,他甚至看到了這株野百合長大後潔白如玉的肥厚花瓣。

小明對着這株野百合笑了,甚至沒有注意到母親急切奔來的腳步聲。

幾年後,小明經受住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用勤奮的學習和不懈的訓練彌補了身體的缺憾,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大學醫學院兒科神經學專業。

在拿到錄取通書書的那天,小明來到了院子中,院子裏開滿了野百合。“我和你們一樣,美夢成真了。”小明喃喃地説。一陣風吹過,一株株野百合,在陽光下快樂地搖動着,花香四溢。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4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奮進了新的時代。

以前的人們,只能住瓦屋,而現在的人們,住的是水泥屋,摩天大廈。以前的人們,要去遠點的地方,只能步行,花費的時間以月計。而現在的人們有很多交通工具,如慢一點的有電動車,綠皮火車,快一點的有高鐵,飛機……只要幾小時或幾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以前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而現在人們已基本能衣食不愁。

但“國”非堯舜,哪能盡善。一些地方仍然貧困,那就是遙遠的山區。

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正在看電視。看到媽媽拿着我一大堆舊衣服。於是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你拿着這些舊衣服幹嘛?”“這些都是你以前穿小的衣服,現在你穿不上了。就沒什麼用了。我想把它們放到回收箱裏。寄給山區的人。”媽媽回答道。“啊?這些衣服他們穿得上嗎?這些衣服她們不嫌舊嗎?”,“幹嘛不直接扔掉呢?”“哎,你不懂。”媽媽陷入了回憶,“媽媽小時候,都沒有新衣服穿,衣服上都是補丁。有些衣服甚至是姐姐穿小了,再給妹妹穿的。你現在活在經濟發達的時代,那個樣子,你是無法體會的。”媽媽説,“那時候,9歲左右了,也不能去上學。因為沒有錢。只能在家種地。有時候收成不好。全家人連飯都不能吃到飽,更別提營養均衡搭配了,”媽媽的眼眶有些濕潤。“是啊,那時候,只能吃點野菜。整個家幾乎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要是父母都病了,那就更難生活了。”一旁的爸爸默默的説道。“野菜是什麼味道?”我問。“比較難吃,但那個時候能吃到野菜已經很高興了。”爸爸説。啊?那個時代這麼貧窮。而我現在吃的都是美味佳餚。還有花樣繁多的水果,一年四季買許多不同樣的衣服。我心裏不禁有點慚愧地想。

國家的富強,讓現在的我們生活愈來愈好,而這種生活也來之不易,在享受生活的當下,我們也應該珍惜生活。

奮進新時代,我相信未來,會更加先進,貧困的山區也會變成現在繁榮的城市。“少年強,則國強”,朝氣蓬勃的我也將與新時代共同奮進,讓國家更加興旺發達。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5

青春,有多少個跌跌撞撞。在這青春路上你是否曾哭過,笑過,是否曾記得一起許下的諾言,是否曾在一起瘋狂,傻過,是否曾一起奮鬥過。

青春固然美好,但在這美好之中,又有多少個奮鬥。

第一份考完的試卷出現在我的面前,上面大大的60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學習,於是,在後來的一次又一次考試中,我逐漸超過了你們,青春路也許並沒有像世界第一那樣高尚無比,因為我只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我無須面對戰亂,也無須為之獻身,但我同樣擁有理想,也同樣要經歷坎坷。

青春需要一盞指路的明燈,這明燈就是“奮鬥”,這條路很容易走上來,但你能堅持的走下去就很困難,也就是俗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這盞明燈是經不起風風雨雨的考驗。而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真的是這樣,比如我剛踏入國中的大門,上課都不知道該怎麼做,下課只知道在那裏傻坐着當天知識也沒有複習過。跟着老師一步一步的教導,使自己的成績逐漸提高。

青春好似一顆水晶球,透明、清澈而又容易破碎,它是敏感而又脆弱的,哭完之後,才想起要奮鬥。

你曾聽説過貝多芬的故事嗎?他的堅持足以震撼人心,那些黑白相間的琴鍵,敲打成悲壯的樂章,訴説着貝多芬奮鬥的信念。

走在青春的路上,我們需要堅持很久,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問路的過程,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一次又一次的清醒,一次又一次的探尋,一次又一次的振作。從一次挫折中吸取教訓,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又點亮了一盞燈,你曾想起放棄,那就奮鬥起來!

我們奮鬥青春路,有堅定的信念相伴就足夠了。

慢慢地,我有一些不耐煩了,想要放棄,但總會對自己的心靈深處説一聲:一定要成功,成功的船帆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每當我聽到班級第一的姓名時,心中湧起一陣火焰,激起了我拿第一的慾望。應該就是傳説中的奮鬥吧!

在那之後。我獨自一人坐在窗子旁,遠望,看着寒風把枯落的葉子吹向大地的懷抱,小小思索:花兒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這是奮鬥,葉兒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這是奮鬥,風兒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這是奮鬥,雪兒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這也是奮鬥。

沒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高爾基也曾説過“天才出於勤奮”。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6

年少之時,人人都是時間的富翁,暢快淋漓的揮灑大把大把的時間,自由自在的在時間的海洋裏暢遊,但很多人只會在大海快要乾枯時才去試圖抓住如水的年華,結果,手裏有的只是乾枯的白髮和黃昏的眼淚。所以,青春真是奮鬥時,你不去奮鬥,你要它幹嘛?“青春是螢火絢麗的流動銀河,燦爛卻也極致短暫”,雖其短暫,但青春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因為青春正是風華正茂之時,你有充足的時間去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你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因為青春正是朝氣蓬勃之時,你有充足的精力去應對各種成功路上不同的阻礙。年少是有為時,莫等白髮空悲切!

“題詩寄汝非吾意,莫負青春取自殘。”在該奮鬥的年齡你選擇了快活,但別人不僅在該奮鬥的年齡奮鬥,而且知道老,也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這就是一般人與成功人士的區別。“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現在我們正掌握着自己的青葱年華,趁時光不注意,加把勁向自己的理想奔跑吧!

青春的力量是無可壓抑的,即使是地獄,也能變成天堂,青春是有無限彈性的,你越將它狠狠的壓縮,它便會以更加蹈厲奮發的彈跳來報答你。但青春有極力離去,因此,讓我們在青春中奮鬥吧!有青春不奮鬥,你要它幹什麼?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7

感恩,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黨員幹部的一種基本修養和處世智慧。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感恩既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也是黨性修養的重要標識。當然,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感恩的對象太多太多。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首先要懂得感父母養育之恩、感組織培養之恩、感人民支持之恩,始終做到常懷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舉,全力以赴在人生路上為父母為家人爭光添彩,為黨為人民建功立業!

感父母養育之恩。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呵護,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父母賜予自己生命,哺育我們長大成人,教育我們成長成才,每一步都傾注了無私的心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古至今我國一直強調“百行孝為先”的孝道。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更應常懷感恩父母之心、常行感恩父母之舉,恪守孝道,孝敬父母,讓父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為廣大羣眾做出表率,形成孝老愛親的良好社會美德和社會風尚;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堅守理想信念“高線”、守住紀律規矩“底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為父母臉上增光添彩,讓父母對自己真正放心!

感組織培養之恩。成長為一名黨員、一個好乾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組織就像陽光、雨露和土壤,給你光照、滋潤和營養。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更要常懷感恩組織之心、常行感恩組織之舉,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甘於奉獻,要明白自身的成長離不開組織這個大平台,是組織給自己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練兵場”,讓自己的能力有了用武之地,讓自己的才華有了施展的偌大空間。始終保持對黨絕對忠誠、對黨的事業絕對忠誠,以赤誠之忠心來感恩組織的培養與信任,以神聖之使命來履行組織賦予自己的職責使命。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以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為前進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感黨恩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感人民支持之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更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不忘人民羣眾是我們勝利前進的不竭力量源泉,永遠銘記人民羣眾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始終以真摯的人民情懷和牢固的公僕意識,把羣眾觀點、羣眾路線深深植根於思想中,把感恩父母之心,昇華為對人民羣眾的無限大愛;把感恩人民之心,變為做好本職工作的不竭動力。立足本職崗位,履好職、盡好責,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着力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築牢我們黨長期執政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和羣眾根基。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讀後感8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推進,交通和通訊工具日益便捷,工作在鄉村、安家在市區的“走讀”村幹部並不少見。其中,部分“走讀”村幹部因厭倦基層生活艱苦,嚮往城市燈紅酒綠,出現了遲到早退、擅自離崗、不按規定值班或上級不找就不去上班等負面現象。

“走讀”背後是“走神”。“幹部像候鳥,白天尋不見,晚上難找尋。”這是羣眾調侃“走讀”村幹部不作為的話語。可部分村幹部不以為然,認為“走讀”是人之常情。殊不知“走讀”背後是思想觀念的“走神”,是理想信念“開了差”。“欲事立,須是心立。”只有把理想信念擺在突出位置,加強自律,一日三省其身,煉就抵禦風浪考驗、各色 誘惑的“金剛不壞之身”,才能有擔起民生訴求的“寬肩膀”和“硬腰背”,在日常工作讓羣眾信得過、能放心,在關鍵時刻讓羣眾靠得住、能安心。

作風從來“系”羣眾。村幹部“走讀”關乎作風形象,更關乎黨羣魚水之情、幹羣血肉聯繫。試想,“走讀”村幹部遠離鄉村,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卻不能第一時間趕來,會延誤處理進度;平日裏,老百姓有個這事那情,到村委會尋求解決卻老找不着人。這樣的“閉門羹”吃多了,就形成了惡劣的固化印象,就“走”低了工作效率,“走”差了工作作風。其實,為官一隅,不論官職大小,想的都應該是造福一方,守護萬千民眾身邊幸福的基層首要事,只有通過村幹部實打實的“坐鎮”,才能讓黨員幹部親民務實的好作風持續吹拂到基層,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基層政治生態。黨和政府在農村的“觸角”靈通,才能持續鞏固執政的羣眾基礎。“吃虧”書記李連成、三澗溪村女支書高淑貞……幾十年的光陰,他們都用紮實的工作作風説明了,只有沉下心走進羣眾中去,在與羣眾同甘共苦,才能獲得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瞭解最清晰的民間訴求,感悟最深刻的百姓情義,為幹好本職工作、服務好人民羣眾打下堅實的羣眾基礎。

最是“紮根”得民心。作為黨和政府的“一線形象代言人”,村幹部必須有民本情懷,牢記“人民至上”的分量。一切為了人民,不斷造福人民,歸根結底是要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村幹部只有把羣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把上級的惠民政策和佈置的任務不打折扣地落實到基層大地,才能讓羣眾願意跟黨走、主動跟黨走、永遠跟黨走。建立健全乾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立體化的監督體系,嚴格問責制度,採取明察暗訪、電話突擊、實地檢查、釘釘打卡等方式,給村幹部頭頂架上“高壓線”,讓村幹部牢記“紮根”規則,不能走更不敢走。同時,加強對村幹部的人文關懷,積極改善工作機制環境,在人情需求和根本原則之間、在為民服務和家庭責任之間,尋找適當的.平衡,營造良好的“紮根”土壤,讓村幹部能有更飽滿的激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羣眾。

一言以蔽之,村幹部要牢記,莫讓羣眾成為特殊的“留守兒童”,只有心心在一處、念念在一職,紮根在鄉村裏,才能讓百姓心裏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