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史記》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4W

讀《史記》有感(精品多篇)

《史記》讀書筆記 篇一

在歷史的長河中,《史記》記載了一些豐富的歷史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更加深入的瞭解了一些歷史知識,是我收穫不小呀。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秦始皇到唐朝這一段期間,是這本書的重點在這裏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裏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

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於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這麼一位可敬的大將,在最後還是自盡了,哎,這是可惜中的可惜。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歷史中的寶書,可貴的史書。

讀《史記》有感 篇二

漢文帝劉恆,是在呂后亂政、被誅之後,漢室諸大臣、劉氏宗室力扶其即位為帝的。之前,各股政治勢力聯手導演了一場大亂,宮廷經歷了血腥的傾軋殘殺。亂局之後,人心思定,於是,為着漢室宗廟,也為着各自團體利益的考慮,以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為主要的政治勢力力主劉恆當政。這個時侯是否即帝位,劉恆心裏沒底,也是有所顧忌的。他的近臣各言其是,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最後劉恆聽從了中尉宋昌的建議,又徵詢了其母薄太后的意見,還是猶豫不決,最後,他把命運交由卜掛來做決定。"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這是劉恆求來的上上籤。天王,王上之王,即帝王也。在即帝位之前,劉恆被漢高祖封為代王,都晉陽。

劉恆登基之後,施政上以德服人。在史記中,他的不少施政方針、言論被後人推崇,比如在對刑法的理解、使用上,都敢於大膽的創新、除舊。他在論法的時候,就有獨到的見解:"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於是,他就把同產連坐這條法律條款給廢了。不僅如此,他在對法的理解上,較上古帝王都有過人之處,比如他的"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之論。

讀《史記》有感 篇三

“女排精神”一時成為熱點,其中站在最上面的是一座叫做“鐵榔頭”的高峯——郎平。也許很多人並不是在這個時候才認識她的,在她積極的將中國文化傳播向世界的時候,卻被罵的鐵血淋頭——幫助外國人在賽場上打敗中國人?真是一個賣國賊!然而今日,當她滿載盛譽而歸。我感到心酸又傷悲。

這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史記》裏的蘇秦,那個四處遊説不得志的臣子。第一次到秦國遊説敗興而歸,家人沒有對他冷眼相對,因為本來就毫不關心。如此,才有了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你唯有沉默,唯有努力。數年後,腹有詩書的。蘇秦再次遊説,不出所望成功而歸。此時再路過家中,所有的人都面露慚色。

試想,這枚金牌,多麼來之不易,背後的心酸冷眼遠非你所能看到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她曾經那麼努力,只是為了讓一個不那麼熱門的運動,推出國門,希望有一天,就像是籃球足球一樣。如同蘇秦一樣為了救國救民,頭懸梁錐刺股,最終,他們都只是默默地做起了自己的事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將罵名從歷史中抹去。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我們往往只能夠看到結果,卻看不出背後沉澱的那份精華。私以為這樣下去將是一種文化的缺失,當中國的武功已經在外國傳遍,中國的武館卻因為房價上漲無力承擔;當孔子學院開遍世界,我們卻遺忘了骨子裏的温文爾雅;當抽屜裏的古書只是一種裝飾,我們再也感受不到藴藏在其中的深厚的魅力,一個國家該多麼可悲。

沒有歷史的未來是一匹野馬。於是我在深夜翻起了一卷史書,二十四史的源遠流長讓我歎為觀止,那些從我眼前一掠而過的人物,他們是真實存在的。英勇善戰的努爾哈赤、成吉思汗,他們讓我在人生的戰場上充滿信心;忠心陪伴-本站§ 的伯禽、周公、鮑叔牙,他們讓我感受到來自信任的人的温暖;文厲公、周紂王他們也讓我意識到自我放縱是多麼可怕……當然最不能忘懷的是蘇秦,字字誅心的經歷讓我彷彿經歷了一遍人生,雖然人生總是如此艱難,但是我們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證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一定會等到那一天,所有的人,曾經對我們鄙夷不已,曾經對我們不屑一視,他們都將後悔。

而我,現在的沉默,是為了更好的爆發。當我在書中行走,總讓我覺得充滿了能量。因為我所認識的他們啊,那些歷史中真實存在卻又消失的人物啊,他們不斷重現。他們背後的榮光讓我驚歎又感動,沒有一種成功輕易得之,從來都需要無數的英雄前仆後繼。

那些古書中的英雄總是在深夜對我説: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為了做自己的英雄,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根,努力生長。相信我,以後的月亮一定也會更圓更亮。

《史記》讀書筆記 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史記》的書。這裏面的所有故事讓我明白做人應該怎麼做;明白了史上哪些是明君,哪些是昏君,我的感悟真的很深。

這個《史記》它主要講了歷史上人物的功過和是非,一些篡權奪位的人;一些功績很高,下場卻很慘的人;一些後宮干預朝政的人和一些從小努力奮鬥的君臣。即稱讚了歷史上優秀人物,又揭露了醜惡的現象。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想是:有些帝王可真是殘忍,比如:商朝最後一位帝王紂,為了讓妲己開心竟用炮烙燒大臣,挖比干的心,還有更慘的,把他們的肉剁碎,骨頭給狗吃,用肉做大餅讓他們的兒子或父親吃,;周幽王,就為了讓褒姒笑一笑竟然點燃如此重要的烽火,雖然千金難買一笑,但也不用這麼過分把!最終還是自食其果,像這種昏君還多着呢。簡直是數不勝數!

因為他們的壞,才能體現明君的好,比如:黃農氏,為了要醫治百姓,讓百姓可以吃上即好吃又無害的東西,竟然用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勇試百草,還教他們如何耕種,敢問,歷史上有像黃農氏一樣的明主嗎?我很敬佩他;唐堯,他重用賢才,不用小人他不因為丹朱是自己的兒子就讓他當君主,他禪讓賢讓虞舜這樣的孝順的人當上君王。在遠古時期,在五帝的統治下,這個世界是遠離戰爭的,過着這樣和平的日子,這才是百姓嚮往的世外桃源。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無論是體列還是寫作風格都影響着後代史書的撰寫和編纂。所以這本書被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讀書筆記 篇五

《史記》是司馬遷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對歷史非常感興趣的我沒事就喜歡看下這裏面的故事。今天我來説説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衞國國君的後代,因為古代男子的姓氏規則,所以商鞅也叫做衞鞅。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的實力。讓秦國成為當時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其實在商鞅在秦國變法前,已經有魏國的李悝變法,和楚國的吳起變法。但是他們的變法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讓這些國家強大起來,但是不久因為得罪了貴族利益集團,最後都失敗了。商鞅來到秦國前,秦國的國君是秦孝公。當時商鞅在魏國相國公叔痤門下擔任門客,公叔痤病重,當時的魏惠王問公叔痤有什麼人可以繼承公叔痤來輔佐他。

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了商鞅,當時商鞅並沒有特別大的功績。所以魏惠王對公叔痤的話不是很信任。公叔痤又補充了一句,如果不用商鞅的話那麼就應該殺了他。最後公叔痤去世,而魏惠王既沒有用也沒有殺。

商鞅聽説秦孝公非常重視人才,於是商鞅進入秦國,在和秦孝公交談之後秦孝公非常認可商鞅,於是採用了商鞅的變法策略。在秦國商用變法讓秦國採用嚴苛的法律,並且普通百姓可以用戰功升級。後來秦孝公死後,秦國有人舉報商鞅謀反,商鞅聽到消息以後準備逃亡魏國,然而當他風塵僕僕準備趕到旅館休息的時候,遇到旅館人員要求登記。因為商鞅自己立法一定要登記,所以為了安全商鞅只能悻悻離去。後來商鞅被抓住,最後被處以極刑。

讀完商鞅的故事我覺得商鞅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對秦國統一六國有巨大的作用,如果沒有他可能戰國時代還要持續幾百年吧。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認證面對生活。

《史記》讀書筆記 篇六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兵越來越多,漢軍寡不敵眾,後面又沒救兵,最後只剩了四百多漢兵突圍出來。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動了朝廷。漢武帝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兒都下了監獄,並且召集大臣,要他們議一議李陵的罪行。

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漢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聽聽他的意見。

司馬遷説:“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五千,他深入到敵人的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的敵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準有他的主意。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皇上。”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説:“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人強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嗎?”他吆喝一聲,就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審問。

審問下來,把司馬遷定了罪,應該受腐刑(一種肉刑)。司馬遷拿不出錢贖罪,只好受了刑罰,關在監獄裏。

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着作——《史記》。

原來,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

《史記》讀書筆記 篇七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裏的開頭語,正好反映了我們中國歷史演變的規律。今天,我就讀了這本由歷史學家司馬遷,耗盡一生心血的著作《史記》。

史記主要敍述了三皇五帝到西漢滅亡,揭露了當時封閉社會君主的殘暴,也有一代偉人英雄背後的故事,還看到了當今社會的影子,令人深思。

其中,我最敬佩也是最喜愛的人物是藺相如。他不僅口才一流,還懂得隨機應變,令人信服。帶和氏璧與秦王見面時,讓虎狼之國國君完璧歸趙,廉頗妒忌藺相如故意為難他,他卻毫不計較,秦王對趙王發難,藺相如讓他自食其果。不僅智勇雙全,而且識大體,明大義,這樣的英雄。值得我們去尊敬,去學習。

君、臣、民,三者擰成一條繩,國家才能安定,才能長久。可見,主心骨的力量最為關鍵。我認為,這股力量的名字叫“善”。以善行天下,以善治天下。

像紂王,像晉靈公這樣的昏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昏淫無道,不正是無善、不顧百姓的疾苦嗎?像堯、舜、重耳這樣的善君王,身知百姓疾苦,便會救災救難,國泰民安。

同時,君主身邊的大臣也應善。只可惜真正像屈原這樣的善臣有許多受到了冤枉,但像趙高這一類的奸臣,只會使國家走向滅亡。

我們雖然不能以善治天下,但可以以善行天下。積善積德,過清白人生。回顧歷史,我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我們現在國泰民安,人與人和平相處。而許多小國戰火不斷,那裏的人民過着驚魂不定的`生活,説不定哪一天小命不保。我們的生活雖沒有美國那麼發達,但我們過得富足、美滿。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生活,永遠這樣過下去。

善,人間的真善美,仁禮謙孝的傳統美德,永遠發揚下去。

《史記》讀書筆記 篇八

提起劉邦,大家肯定並不陌生。每當我閲讀《史記》,讀到關於他的事蹟時,總是不禁讚歎道:“他真不愧是一代梟雄!”

劉邦心胸寬廣,寬厚待人。《史記》裏記載,當時,農民起義,反叛秦朝,需要一個人先打入關中瓦解秦朝。眾將領閉口不談實力雄厚的項羽,卻一致推薦劉邦,因為他們認為劉邦是寬厚長者,只有他能使百姓信服。劉邦藉此樹立威信,充實軍隊,贏得民心,為後面的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深知,唯有不欺凌,不暴虐,寬厚待人,才能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劉邦知人善任,任才唯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比不上張良;安撫百姓,鎮守國家,他比不上蕭何;連兵百萬,百戰百勝,他比不上韓信,但是他卻能充分地任用他們,並且親之信之,他的成功與這是分不開的。若不是劉邦的知人善任,一代奇才陳平就不會投奔他;若不是劉邦的任才唯賢,著名説客酈食其也不會依附他。他深知,唯有廣招人才,舉賢使能,團結一心,才能共同推翻強大的秦朝。

劉邦廣開言路,虛心接受。劉邦並不是神人,於是他便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別人提出的建議,他總是虛心接受,思慮再三後決定是否聽從。《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對戰時,楚軍把漢軍圍困在滎陽。正在劉邦犯愁的時候,一個小官陳平獻計:離間項羽和他的部下。劉邦並沒因為陳平出身卑微,而對他的計策不屑一顧,而是加以分析,肯定了這條計策。陳平還需要四萬斤黃金,劉邦也不因為他是小官而不同意。就這樣,劉邦成功削弱了對手,壯大了自己。他深知,唯有多傾聽別人的意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統一天下,實現霸業,成為梟雄!

從一個平民百姓,到一代偉大梟雄,是劉邦的點點滴滴改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