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史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史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史記的讀後感 篇一

這本書從黃帝、炎帝,一直講到漢武帝。經過了夏、商、周、秦、漢等兩千多的的風風雨雨。

其中,我最喜歡姬發,因為他攻破了商朝首都朝歌,建立了一千多年的周朝,還推行了德政,解救了水深火熱中的百姓。

我也喜歡信守諾言的晉文公,他當年説,如果與楚軍交戰會退兵九十里。最後兩軍真的開戰,晉文公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主動退兵90裏到城濮,晉國的軍士見楚軍那麼猖獗,士氣高漲,都要與晉軍決一關係。最後晉軍擊退了楚軍,恢復了大片土地。

史記真的太好看了,我要更有深刻地瞭解這本書!

《史記》讀後感 篇二

《史記》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大哲學家培根説過:“讀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史記》為我們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畫面,還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讓我們從歷史中明白道理,揭露醜惡行為,歌頌高尚的品德。

《史記》中那一個個活靈活現、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對人謙恭有禮、和藹可親、孝敬父親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愛民、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愛戴;還有那殘暴、沉迷於酒色、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最終丟失了江山的商紂王;只為博得美人一笑,點起烽火、不惜一切戲弄諸侯的周幽王,“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這就是周幽王墮落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忘亡國之恥,卧薪嚐膽從而最終戰勝吳國的越王勾踐。知識淵博、見聞深廣、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用“發憤以抒情”的方式創作的《離騷》而名垂千古。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來。讀完《史記》,讓我讀出歷史的真實,讀懂了一點點歷史發展的規律。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到聖賢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認為這才是讀《史記》的最大意義。

《史記》讀後感 篇三

這個假期裏,我讀了《圖説史記》叢書。這一系列分三個部分、六本:《七十列傳上、中、下》、《三十世家上、下》、《十二本紀》。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七十列傳》系列。

“七十列傳”,顧名思義就是春秋時期到大漢王朝中七十個很出色的人物的列傳。例如:“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列傳中講了漢朝名將李廣與匈奴人鬥智鬥勇,自幼從軍到六十多歲,最後不堪受辱自刎而死。整個故事生動流暢,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驍勇善戰、保家衞國的飛將軍形象。讀後,我深深地被他感動了,也喜愛上了這個鮮活生動的歷史人物。

當時司馬遷被捕下獄,自請宮刑,成了人們嘲笑的“廢人”、“懦夫”。而他在被世人譏笑的情況下寫出了這本甚稱傳奇的《史記》,令人佩服。我們也要從司馬遷身上學習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史記》讀後感 篇四

司馬遷寫歷史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常常對故事細節不惜重墨,重重渲染,對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卻語焉不詳,這明顯是國小記敍文寫作知識不紮實造成的(可見再偉大的人物,也有不足的地方),寫《孫子吳起列傳》的時候是這樣,寫優孟故事的時候也是這樣。

優孟,生卒年不詳,姓不詳,春秋楚國人。據説他小的時候就和我們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一樣,喜歡唱歌跳舞,由於家境貧寒,最後只能以演藝為職業。這絕對是個迫不得已的選擇,那時候的藝人絕不像現在的影視歌明星一樣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相反是一種比較卑下的工作,被稱為“優伶”。優孟同志由於沒有姓只知道字“孟”,所以司馬遷就給他起了個“優孟”的名字,我們姑且也這麼稱呼他吧。

優孟很勤奮,又比較機敏,非常擅長即興創作,演唱的歌曲總能跟情景絲絲入扣,他演唱憂傷歌曲的時候,常常使“聞者落淚”,於是就有機會被楚莊王賞識,成為了楚莊王的御用樂師,相當於我們現在總政歌舞團的當紅演員。雖然從苦孩子變成了當紅歌星,但優孟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仍然生活簡樸,且處處以“賢者”的標準要求自己。他利用自己能經常接觸到最高首長的機會,把很多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合理化建議以即興創作成歌曲的形式來“諷諫”,好在楚莊王還不算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這種進諫的方式又比較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優孟以演員的身份替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

楚國的宰相孫叔敖是個非常清正廉明的人,他很欣賞優孟,認為優孟是真正的“賢者”,於是常常幫助優孟,並和優孟交流服務羣眾的心得體會。優孟認為自己遇到了知己,把孫叔敖視為良師和益友,這種真摯的友誼一直激勵着優孟。可惜的是,孫叔敖不久得了重病,臨死之前,他把家人都叫到牀前,對他們説:我活着的時候是楚國的宰相,大王給了我二千石的俸祿,我們深受王恩,我死之後,你們不要再借着我的餘威留在都城,都回老家去吧,薄田亦可以餬口。又對泣不成聲的兒子説,優孟是個賢者,如果你實在貧困到活不下去了,就去找他吧,他一定會幫你的,説完撒手人寰。

孫叔敖實在是個廉潔的人,除了幾畝薄田,什麼物質財富都沒有留下。他死之後沒有幾年,兒子就已經窮困潦倒,不得不到都城中替大户人家背柴為生。有一天,正當他揹着一捆柴在牆角略作休息的時候,遠遠望見優孟走了過來,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他迎面趕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説:我是孫叔敖的兒子,我父親臨終前“屬(囑)我貧困往見優孟”。優孟打量了良久,然後説:“你不要出遠門,等我的消息。”在優孟看來,這句話就是承諾,也就是他的登高計劃。隨即,優孟回家,命人縫製了類似孫叔敖的衣服帽子,給自己穿戴上,並憑藉對孫叔敖生前的回憶,來模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

一晃就是一年多,優孟的登高措施非常到有效,優孟自認為已經達到了模仿秀的最高境界,因為連當時和孫叔敖過從甚密的一些大臣也都差點分辨不出他只是個假的孫叔敖。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楚莊王大宴羣臣,請優孟過來表演節目助興。優孟穿戴整齊,先上前敬酒,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了,也許是因為孫叔敖“能臣”的印象讓莊王太深刻了,竟然要要任命像極了孫叔敖的優孟為宰相。孫叔敖本身有懼內的習慣,優孟乾脆連這一點都模仿了,於是説:“請允許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後再來答覆大王。”

三天以後,優孟來了。莊王問:“你妻子説了些什麼?”優孟回答説:“我妻子不同意,她説楚國宰相不值得做。孫叔敖身為宰相,忠誠廉潔,所以楚王才得以稱霸。現在他死了,他兒子卻連立錐之地都沒有,窮得靠背柴維身。像孫叔敖那樣,還不如自殺。”説到這裏,優孟即興創作了流傳青史的諷諫歌:“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貧鄙者餘財,不顧恥辱……”,大概的意思就是借孫叔敖的遭遇來諷刺莊王對不起有功之臣,替孫叔敖和他的兒子鳴不平,替正義鳴冤。

一曲既罷,莊王感到萬分慚愧,立刻向優孟道歉,並馬上召見了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的四百户封給他,用來供奉孫叔敖的祭祀,後來傳了十代都沒有斷絕。

讀到這裏,我不禁掩卷長嗟,優孟是一個多麼高尚的人,一個多麼勇敢的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春秋時代沒有民主,國家就是君王私人財產,君王對子民擁有生殺大權,在這種情況下,優孟為了公平和正義,為了幫助一個本該獲得國家補助的人,不但花了一年的時間做準備,而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冒着被殺頭的危險,公然對君王言出不遜,批評君王的過失,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反觀當下,那些當紅的歌星也好,藝術家也罷,唱歌要出場費,參加活動要酬勞費,偶爾良心發現捐些許善款又企圖“詐捐”,雖然也有幾個傳言被潛規則犧牲了的,但這些犧牲者哪一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才上當受騙的?又有誰是為了別人,為了正義呢?嗚呼,哀哉!

我從來沒有演藝界的偶像,從今天開始,就讓優孟成為我的偶像吧!

當然,優孟的登高計劃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幫助到別人,他也一定很快樂吧!

《史記》讀後感 篇五

今年寒假,我看了五本《少年讀史記》。

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五本《少年讀史記》是作者張嘉驊根據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故事編寫的,語言通俗易懂,人物生動形象,故事精彩有趣,很適合我們小朋友來看。

《少年讀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分為五本,分別是《帝王之路》、《霸主的崛起》、《辯士縱橫天下》《絕世英才的風範》和《漢帝國風雲錄》。

其中《霸主的崛起》中記載春秋五霸和一些忠臣良將的故事,他們創造了羣雄爭霸的輝煌歷史。《絕世英才的風範》中描寫了出奇制勝的田單,知錯就改的廉頗,足智多謀範睢。《辨土縱橫天下》中有身殘志堅的孫臏,寸舌動天下的子貢,還有超級辨士蘇秦等。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浮現眼前,我彷彿置身於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

這些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霸主的崛起》,這本書中出現最多的人物就是齊恆公。他之所以能當上霸主,是因為他知人善用,啟用了管仲和鮑叔牙等賢臣。並且用人不疑,才讓整個國家日益強大,諸侯也都歸順於他。不過他晚年親信了易牙等小人,才讓齊國逐漸走向哀落。

以史為鑑,親君子遠小人。我們要區分出身邊的君子和小人,向優秀的人學習優點,遇見不好的人,也看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缺點,加以改進。

《史記》讀後感 篇六

星期天,我獨自一人在家,做完了作業,隨手拿了一本名著——-史記,史記主要講了古往今來出了名的人:孝子,很誠實的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故事……

史記是由許多小故事組成的,有些故事講的是勤勞樸實的人,不怕艱辛,勇敢向上的人,歷盡艱辛,最後一舉成名的人。明山賓就是一個誠實的人。明山賓賣牛主要講了明山賓家裏很窮,只能把一頭黃牛去賣了,一個男子買了牛,付了600錢,明山賓後來想起牛得過漏蹄病,他追上男子説了一遍,男子就要讓明山賓退還300錢,明山賓只好把300錢退給了他。明山賓非常有信用還告訴男子牛得過病,把錢退給了他。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安若寧沒帶新的練習本,而且,舊的也已經用完了,她向我借了一本。我説不用還了,但她還是連聲説:”要的,要的,我怎麼能白白拿你一本嶄新的練習本呢?儘管,我們是朋友,但是,這畢竟是你花錢買來的。如果,我不還,那多不好意思呀!”我説:”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你這麼説倒顯得我不夠大方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課桌裏多 了一本新的練習本。這時,我同桌悄悄地告訴我,那是安若寧放着的,她還讓我別告訴你呢!

安若寧那樣誠信,我要向她好好學習,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同時,我也要向大家推薦這本名著——史記,因為裏面記載了很多像明山賓賣牛這樣有趣的故事。

《史記》讀後感 篇七

看完《史記》,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的歷史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雖然他口才很好,但他利用這種天賦拒絕了部長的建議。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用所有這些力量打獵和玩耍。讀到這裏,心裏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很明顯,商紂王有這麼好的資本,可以把國家治理好,國力越來越強。最讓我吃驚的是,當忠臣畢幹説服他的時候,他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他對比干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個洞。你是聖人嗎?我想看看你心裏有多少洞!”説完,他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當着眾官的面挖出了比干的心臟!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痛恨商紂王的殘暴行為。我可以想象當時人們有多討厭這個商紂王。周國的領袖周武王與紂王交戰時,紂王的人民和奴隸派他們去攻打商紂王。不用説,周武王贏得了人民的心,贏得了勝利。這個故事生動地説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史記》第42章也講了類似的道理。鄭國國君和妻子姜生了兩個兒子,但姜偏愛次子,討厭長子,因為她很難生長子。長子繼位時,姜很不高興。她想讓次子段繼位,就逼着他在段登基的時候把景怡封給段,然後讓段在景怡暗中練軍馬。然而,這些長子學生都在眼裏,他卻保持沉默。段聞知不迴應,與母親進一步商議篡位之計,準備內外呼應。看完這封信,我的心情不自禁地縮了一下,生怕二兒子得逞。結果並不是這樣。生於段攻京時,取出最精鋭的兵馬,段之死,大獲全勝。段的放蕩使百姓很恨他,於是他終於保住了皇位!

《史記》中有很多類似的歷史事件,都讓我體會到一個道理:正義總能戰勝邪惡,贏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記》讀後感大全 篇八

我從小大讀過許多書,但有一本書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司馬遷寫的《史記》。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故事》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説、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

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我在《史記》中 最佩服的就是晏子。晏子雖然做了官,但生活儉樸,品德高尚,深受齊國民眾敬重。晏子不嫌別人出身低微,只要有一定的才能他都會重用。我還佩服廉頗和藺相如,他們兩個齊心合力讓趙國不受寢犯。尤其是藺相如,他為人不斤斤計較。和秦王鬥智鬥勇,使趙國和秦國之間一直保持友好的交情。我很佩服大禹,他完了治水曾三國家門而不入。他的手指磨光了,再也長不出新指甲了;他的小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再也長不出來了;手上腳上長滿了老繭,走路時疼痛難忍。但大禹還是咬緊牙關不停地幹,直到治好洪水。

司馬遷忍辱負重,謹乘家學,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乘筆直書的責任感,寫做了偉大的《史記》,真不愧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讀後感 篇九

時光如水,轉眼間過了四個星期。在這四個星期裏,我讀了《史記》,讀完後,我深感古人智慧的高超。

《史記》裏記錄了上至軒轅下至漢朝的每一個皇帝、能人,也記錄了很多故事,寫出了古人的智慧與別有不同的眼光。比如:《藺相如廉頗傳》中的藺相如,藺相如完璧歸趙後,秦王一直不服,於是約了趙王在兩國邊界的澠池設宴。秦王多次想侮辱趙王,由於藺相如的機智回答讓秦王一直不能佔上風。回國以後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不服,想在見到藺相如時侮辱他。藺相如知道後就刻意迴避廉頗。別人問藺相如為什麼避廉頗,後面終於明白了。

廉頗知道後就去藺相如家揹着荊條請罪。看到這裏,我想:藺相如有如此大的局觀,他為的是國家而不是自己個人恩怨。他的心是多麼廣,而我們卻是為了私人恩怨而打架。這就是古人與我們的不同。這僅僅是《史記》浩如煙海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古人還有很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如:重耳流亡、越王勾踐卧薪嚐膽。.。.。.這些都是古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我們本應該去學習古人的品質,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是我們現代人卻經常因為一點損面子事情而吵鬧,反不如古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古人的優點,修自己身,讓自己變作一個友善的人。

這就是書的力量,只要我們讀書,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開始讀書吧。

《史記》讀後感1000字 篇十

寒假,我看了《史記故事》這本書,對《卧薪嚐膽》一文很有感觸。

《卧薪嚐膽》講的是春秋時期,吳國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在吳國當了三年的奴僕。這三年,勾踐受盡了無數的折磨和屈辱,勾踐下了決心,要發奮圖強,把國家治理好,打敗吳國,報仇雪恨。在他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每當吃飯前都要舔一下。他親自到田間種地,親自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十年練兵之後,他找到了報仇的機會,打敗了夫差,滅掉了吳國。

勾踐的故事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無論何時失敗對於我們都是悲傷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踐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心懷大志,暗自充實自己鍛鍊自己,不斷讓自己更強大,然後等待機會,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與其説成功是不容易的,還不如説籌備成功更不容易。迎來成功不可能沒有付出。我們總是看到表面的輝煌,卻很少留意背後的艱辛;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願付出人家背後的辛苦;我們總是嫉妒別人比自己強,卻從不關心自己自身的毛病。

讀完了《卧薪嚐膽》,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它使我想到了一個人——蘇秦。小時候,蘇秦家裏很貧窮,他為了出人頭地,天天晝夜苦讀兵書,夜裏,他瞌睡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還把頭髮綁在房樑上,最後他遊説六國形成聯盟,蘇秦就成為了六國宰相,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一步。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至極,每一個故事明白一個道理,《史記》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殘暴的昏君——紂,人人得而誅之。更有昏庸無能的周幽王,還有許多人被司馬遷描繪的淋漓盡致,有卧薪嚐膽的勾踐,百戰百勝的韓信,一生流離漂泊的孔子,也有自刎烏江而死的項羽,一個個鮮明的人物,講了許多故事,讓我從中受益。

我最喜歡讀項羽本紀,他豪氣仗義,在安陽奪師,僅用八千子弟兵便把九路秦兵打得落花流水,久戰久勝,只因在鴻門宴中項羽沒有殺死劉邦,而被劉邦逼到烏江自刎,我真替他感到惋惜,一代將軍壯志未酬。

我更為周武王滅商紂而叫好,紂王居功自傲、窮奢極欲,天下百姓叫苦連天,西伯侯勵精圖治,暗暗儲備力量,最後在紂王眾叛親離的時候,將商紂取而代之。

司馬遷吃盡苦頭,編著了史記,讓我深刻了解了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古代文明的歷史,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讓我體會到中華歷史的悠久文化。我知道了要以德服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接近你,反之,就會有人離你遠去,我最佩服的是韓信,機智勇猛,會忍。我就應向他學習”忍“,我以前一點小事就暴躁起來,如果我會忍的話就不會亂髮脾氣了,只可惜韓信被小心眼的劉邦害死了。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悟出每個故事的真理,讓我自己也成為故事裏的英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