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薛譚學謳》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讀《薛譚學謳》有感(精品多篇)

讀《薛譚學謳》有感 篇一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薛譚向秦青學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技藝完全學到手,就自以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便向秦青辭別。秦青也不加阻攔,在城郊大路旁擺設酒席為薛譚送行。

從上段故事裏我知道了薛譚是個不求上進,驕傲自滿的無知青年。他的行為就是我平時所説的“耍小聰明兒”。大家不要認為我這樣評論薛譚是誇誇其談,正因為我小時候亦是如此,所以現在才知道薛譚以及我小時候是多麼可笑和無知啊!

以前,老師就經常教育我們:“讀書可以讓我們開眼界,長見識,並在夥伴中成為佼佼者。”所以我總結了:想要學習好,讀書不能少。當時無知的我認為作文只要寫得多就是好。根本不去認真推敲修改,也不去多讀書積累豐富的詞語,所以書上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灰,也不去問津。愚蠢的意識像一隻冰冷無情的魔爪,將我拖進無知的深淵,封閉在那無語的死海中,使我真的透不過氣,正在窒息,窒息!當我看見前進的夥伴正在爬進知識的巔峯,攀上歡樂的殿堂時,我在受傷,在流淚……我時常會喊出心底裏的聲音:“誰來救我,誰來教我戰勝孤獨?”我喊破了喉嚨,但又有誰聽得見?終於,我心中那無比敬愛的老師---我的領路人發現了我,並及時地送給了我戰勝無知與無語的法寶——書,一本書,一本使我人生髮生鉅變,讓我獲得新生的好書!從這以後,我便愛上了書,似乎相見恨晚。

如今,書與我情同手足,如影隨形。也正是書使我懂得了:學習不能自滿,要奮進。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以,我們要博覽羣書,讓自己的大腦充實起來,成為將來承重的棟樑!

最後,我給大家和自己一個忠告:人生有限,而學海無涯!

薛譚學謳讀後感 篇二

乍一看《薛譚學謳》這則故意的寓意十分明顯,是勸人學習應該虛心,不要淺嘗輒止,説明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但是,如果細細品味,便會發現更多的啟示。

文中薛譚“終身不敢言歸”,從學習態度上來講,這種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可嘉,但是,薛譚只向一人請教,終身以一人為師,學不到更多的學習方法,沒有機會更好的提高。唱歌和其他本領一樣,靠的是自己多實踐、多鍛鍊,才會有自己的創建和發展。

但薛譚“終身不敢歸”這件事秦青也不是沒責任,薛譚之所以不敢言歸是因為自己求學終身未成才。像秦青這樣低的教學效率,是值得批評的。而且他應該鼓勵薛譚要博採眾長,多汲取眾人的優點,更多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並及時的改正、提高。

學習本來就是為了成才,成才後就要為國家,為民族做貢獻,但薛譚終身都在學習,就是學有所成,也沒有為國家做現貢獻,那再刻苦學習還有什麼用呢?

讀《薛譚學謳》有感 篇三

在薛譚告別老師的餞別宴會上,老師秦青演唱了一首感人的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聽了,自愧不如,主動向秦青認錯,並要求回到秦青身邊繼續學習,且“終身不敢言歸”。應該肯定,秦青唱歌技術確實很高,值得肯定,但是大千世界,畢竟還有比他唱得好的人。再説薛譚既是真心悔過,從此跟老師認真地學,技術一定會逐漸完美,為什麼“不敢言歸”呢?因此,我對薛譚德“終身不敢言歸”不敢苟同。

終身從師一人,很可能導致視野狹窄,不利於學識的豐富、事業的發展。我麼不排除老師中也有通才,但是,通才的數量肯定有限,甚至少之又少,鳳毛麟角,一生“從一而終”,很難得到全面提高,更遑論全面發展了。而且,即便孔子也並“無常師”,曾“師郯子”,還曾問道於老聃,如果不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哪會成為影響深遠的一代宗師?

再拿我們自己來説吧!我們都是從國小升入中學,將來還會考入大學。這個過程中,現在教育學科門類眾多,必須有許多老師教我們各種各樣的新鮮知識,如果只跟一位老師學,怎麼可能汲取到豐富的知識,獲得全面的發展?何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為“賢不及孔子”的我們這些現代人,有什麼理由裹足不前、固步自封?怎麼可以不去遍訪名師、廣泛學習呢?

而且,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就是“學得生存本領、求得滿意職業、創得幸福生活”。這既是教育的目的——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學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人的學習價值。正如居里夫人曾説過的那樣:人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一定要達到目的。“終身不敢言歸”,真正做一輩子靠人養活的寄生蟲!一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人,又何談回報社會、報效國家?這樣看來,薛譚“終身不敢言歸”確實是十分片面的。如果你不願意做一個永遠的寄生蟲,如果你不願意做一個兩腳的書櫥,如果你還想學有所成、學有所用,那就要想着,該住手時就住手,適時的終止你的學校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吧。

《薛譚學謳》讀後感 篇四

《薛譚學謳》的故事一般高中生可能並不陌生,説的是戰國時薛譚向秦青學唱歌,還未學完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認為差不多了,向秦青告辭。秦青並沒有挽留他,還在城外大道邊以酒食設宴餞行。席間,秦青打着拍子動聽地歌唱,悠揚的歌聲震動了林裏的樹木,音響止住了飄蕩的白雲。薛譚越聽越覺得慚愧,立刻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去繼續學習,終身不敢言歸。這個故事説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恆、不能驕傲自滿、半途而廢。這裏也給我們以啟示:一方面可以説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四有人才”,進而激勵他們鋭意進取的`可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