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目錄

《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第一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第二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第三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書筆記第四篇:讀《下一代的競爭力》心得體會第五篇:《創新締造競爭力》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假期讀了蔣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感受很多,特別是對書中所談的讓家長把挫折看做成長的機會,我很認同。

現在的孩子習慣依賴於家長與教師,而家長們又喜歡大包大攬,結果使得他們認為生活應當一帆風順,一切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意志去發展,他們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或受到冷落,就會自暴自棄。

因此,有遠見的家長應該為孩子人為地設置一些困難,更要支持教師出的一些人為難題與挫折,便給他們以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戰勝困難的方法,而不是一聽到孩子的抱怨和訴苦便來埋怨教師。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原則性,甚至看孩子的臉色行事,只要他們不鬧,幹什麼都行。而過分遷就或呵護孩子的結果就是助長壞脾氣的養成,而且使得他們對善惡標準無所適叢。比如,在過去孩子之間打架雙方父母會首先批評自己的孩子,並向對方的孩子道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孩子們的印象就是無論什麼原因打架都是不對的。而現在的孩子從中得到的信息是打人有理!很顯然這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當然,孩子在受到約束或批評時,會感到不快,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卻是非常有益的。

一、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阻礙孩子對自我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原本不應引發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敗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難,都可能對兒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説,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方面不會動輒就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於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期。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二、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兒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樣就是家長。“身教勝於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第二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暑假裏讀了蔣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競爭力——全球化時代孩子應具備什麼素質》一書,我深深被她的教育思想所吸引,書中有趣的案例以及佩蓉女士個人的故事引發了我的許多思考。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在本書的序《給教育者新的思考》中這樣寫道: 經歷生活的起伏跌宕、接受過中外不同背景的良好教育,並積累了做母親的經驗,佩蓉女士自然對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面試官,她接觸過從不同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成績優異的學生,所以,對價值觀的討論就成為貫徹本書的主線。在我看來,教育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對成功的理解。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成功是以那些顯性的東西為標誌的:財富、地位、名望等,其實,從生命的意義講,成功乃是獲得幸福的感受,這往往與財富、地位、名望的取得不完全一致,常常也與職業無關。而幸福又是什麼呢?我想借用本書的觀點來詮釋,幸福就是從“經過審視的生活”中獲得滿足。一位世界著名鋼鐵公司的總裁在38歲的盛年辭掉主席的職務去當大提琴演奏手;一位才華橫溢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中途放棄研究科學的碩士計劃,卻致力於最貧困的印度鄉村女性獲得教育機會,這些在許多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而她卻很滿足,説:“現在我做的就是我生來該做的。”他們都是從“經過自己審視的生活”中得到了滿足,因而得到了幸福。

這些發人深省的話語無不引起我對當前教育的思考,怎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呢?當他或她審視自己的國中生活時內心得到了滿足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要想得到滿足,必須做有品格的人。

台灣著名經濟學家高希均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品格的重要:“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壞事。”2014年下半年的大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和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當中涉及的一系列華爾街醜聞,都有同樣的潛在危機:品格低劣。再看現在的中國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面對這種現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學生做人處事必須德為先,做有品格的人,在集體中相處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心中裝下集體,目中有人,學會服務他人。

對一個學生品格的培養,必須作為一項長期工程,國小、中學、大學,堅持一貫,不可急功近利。對此,蔣佩蓉女士説,品格的第一特徵是它不圖快,捨得花時間。樹越強壯越高大,培育支撐這顆樹的根基所花的時間就越長。農學家會告訴你,橡樹的根基重量至少要佔整個樹幹重量的五分之一,才能支撐它的正常生長。這些根基將在樹下面擴展出一大片面積,以提供合適的固定之所。

對此我感同身受,幹班主任十幾年,我始終把學生品格的培養放在第一位,在我班的班規中有這樣幾句話:

1.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金子般的中學時光應金子般走過。走到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2.少説空話,多做實事,班級興亡我的責任。

3.做人高於一切,榮譽高於一切,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品德,做文明的中學生。

4.順手做些善意的事情,給別人以驚喜,給自己以快樂。每週至少創造性地給別人做一件令人驚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5.學會感恩,每週打一次電話問候父母;父母生日及母親節、父親節打電話或寫信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做有品格的人始終是我們的立班之本。教育實踐中,只要我們堅持一貫,再難管理的學生也將會被我們感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顆顆枝繁葉茂的品格之樹必將在奎文實驗國中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

第二,要想得到滿足,把挫折看做成長的機會。

在考門夫人的《荒漠甘泉》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看見一個蛾長時間痛苦地掙扎着要從繭上面的一個孔擠出來,她對這隻蛾心生憐憫,於是把孔割大,以減輕他的痛苦,結果,蛾卻死了。不經過從小孔擠出來着個艱難的過程,繭就不能消耗掉體內過多的油脂,從而化作一隻可以自由飛舞的蛾。這個例子可做挫折教育的一個註解。

現在的孩子習慣依賴於家長與教師,而家長們又喜歡大包大攬,結果使得他們認為生活應當一帆風順,一切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意志去發展,他們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或受到冷落,就會自暴自棄。

因此,有遠見的家長應該為孩子人為地設臵一些困難,更要支持教師出的一些人為難題與挫折,便給他們以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戰勝困

難的方法,而不是一聽到孩子的抱怨和訴苦便來埋怨教師。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有用之才。

書中一個故事至今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兒子在學游泳,溺水了。我們把他拉出水面後,我丈夫堅持讓他再跳回水裏,以克服他對水的恐懼。我對此無情的做法感到非常惱火。他解釋説,如果我們不立刻幫他克服這種恐懼,他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很幸運的是,雖然心疼,我還是順從了他,督促兒子返回游泳池,而不管他又踢,又哭,又尖叫的舉動。果然,在克服了最初的恐懼後,他就得意洋洋地從水裏冒了出來。從那以後,他一直享受着游泳的樂趣。

平日的教學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難就無力應付,時時會被挫折壓得垂頭喪氣。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時不應以“決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決定、執行決定,而應作為“顧問”,向他們提供建議,對他們的選擇提供諮詢,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做決定並實施。這種教育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這樣,重複幾次,他最終會嚐到成功的樂趣。

第三,要想得到滿足,必須學會合作。

我校的“271高效課堂”實行的是分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小組內合作,小組間競爭。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老師課堂駕馭熟練,師生上課充滿激情,展示點撥樣樣精彩,但怎樣在原有的基礎上上一個新台階值得我們思索。蔣佩蓉女士在書中提出的有關合作學習的觀點給了我很好的啟示。

1、認為別人比自己好,總是能對各種教導、建議和其他團隊成員的異議敞開心胸,認為沒有什麼主意是壞主意。

2、欣賞自己的隊友,並用言行表達出欣賞。

3、總是在尋求一種雙贏的局面,信心建立在團隊一起工作的基礎上,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努力。

4、瞭解每個成員的優勢和弱點,也知道彼此如何一起配合以互補,不擔心別人的努力搶了自己的工作。

5、對團隊正從事的項目的興趣既真誠,又熱烈,併發揮自己最好的狀態和注意力。

6、樂於和他人分享榮譽,同樣也分擔過錯,而不是試圖把這一切都攬於自己一身。

7、一個好的團隊通常都有一個好的領袖,他激發每個成員盡其所能地發揮,鼓勵那些不像其他人那樣有天賦或受關注的人,幫助每個人做出最好的努力。好的領袖還充當團隊的主人,一旦事情出錯,就承擔責任。

高效課堂的關鍵在於小組的合作競爭,以上七點讓我們找到了小組培訓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打造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加強小組成員和組長的培訓,把我校的“271高效課堂”打造得更加完美。

我們教學生3年要為學生30年考慮。讓我們不斷地讀書學習感悟,思想更加深刻,目光更加尖鋭,意志更加堅定,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第三篇:《下一代的競爭力》讀書筆記

假期讀了蔣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感受很多,特別是對書中所談的讓家長把挫折看做成長的機會,我很認同。

現在的孩子習慣依賴於家長與教師,而家長們又喜歡大包大攬,結果使得他們認為生活應當一帆風順,一切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意志去發展,他們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或受到冷落,就會自暴自棄。

因此,有遠見的家長應該為孩子人為地設置一些困難,更要支持教師出的一些人為難題與挫折,便給他們以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戰勝困難的方法,而不是一聽到孩子的抱怨和訴苦便來埋怨教師。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原則性,甚至看孩子的臉色行事,只要他們不鬧,幹什麼都行。而過分遷就或呵護孩子的結果就是助長壞脾氣的養成,而且使得他們對善惡標準無所適叢。比如,在過去孩子之間打架雙方父母會首先批評自己的孩子,並向對方的孩子道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孩子們的印象就是無論什麼原因打架都是不對的。而現在的孩子從中得到的信息是打人有理!很顯然這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當然,孩子在受到約束或批評時,會感到不快,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卻是非常有益的。

一、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阻礙孩子對自我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原本不應引發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敗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難,都可能對兒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説,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方面不會動輒就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於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期。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二、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兒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樣就是家長。“身教勝於言傳”。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孩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榜樣。比如,對孩子戰勝挫折的經歷,家長應指導兒童將其記錄下來。這樣,當孩子以後又面臨挫折時,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當然,樹立孩子做自己榜樣的形式絕不是僅此一種,家長和孩子可以結合實際創造適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三、做孩子的“顧問”,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難就無力應付,時時會被挫折壓得垂頭喪氣。能力強的孩子,善於解決問題,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們也能積極地從其它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補償。兒童的許多能力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當兒童面對問題時,父母不應以“決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決定、執行決定,而應作為“顧問”,向他們提供建議,對他們的選擇提供諮詢,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後由兒童自己做決定並實施。這種教育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兒童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應當重視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讓孩子獨立處理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種“小事”來豐富孩子的經驗,使孩子從這些經驗中獲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種缺乏獨立應對生活的經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對困難、易受挫折的。一個來自四川的少年大學生,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就無法獨立生活而休學在家。當接到學校要他返校學習的通知時,他不敢面對即將來臨的獨自生活而跳樓自盡。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應當驚醒。儘管這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它確實提醒我們,不能輕視那些要求孩子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間等日常“小事”。因為這些小事正是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要精心設計一個有益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孩子才可能在今後少吃苦。不少家長也懂得這個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艱險、勇敢堅強,但這種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家長既不忍也不敢將孩子置於困難之中。然而,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的性格僅靠説教是無法培養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孩子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生活環境,更不要阻礙孩子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務勞動等活動,遠比您的説教更能有效地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將承擔建設美好21世紀的重要任務,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牢記陳鶴琴先生的話:“不要擔心失敗,應該擔心的是,為了怕失敗而不敢做任何事。”我們教師和做父母的都要敢於讓孩子往前走,讓他們經受一些恰當適度的挫折教育。

第四篇:讀《下一代的競爭力》心得體會

讀《下一代的競爭力》心得體會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單位,賴以形成我們的國家,並最終構成我們所處的世界。要想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世界,你必須從建設一個和諧的家庭開始。我們的人際關係現在是在彼此提防和懷疑中運行的。為使它正常運行,必須在最基本的單位上重建信任。作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基石,重建信任的唯一辦法是找到家庭教育的智慧。

子女是人類生命的延續,每位父母都會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特別是現在的中國,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成才是家長們人生其他方面的成就不能替代的。每位父母都在子女身上寄託了無限的希望、都想把最美好的東西給子女,他們總想着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受到最好的教育。特別是在當今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家長一味追求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習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教育內容,造成部分孩子“高分低能”;還有一些家長迫於大學聯考壓力或盲目地認為西方的教育一定比中國的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們到海外讀書,讓孩子成為遠離父母的“小留學生”,同樣造成許多成長的煩惱。

現在,人們對教育的理解越來越功利化,在教育中沒有了形式上的追求,沒有了靈魂的昇華,沒有了對知識的渴望,有的只是成績、實用和就業。這些都促使我們思考: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家庭和家長在其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佩蓉女士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以其自身的成長曆程、三個活潑的兒子的教育經歷及長達15年之久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面試新生的經歷,從多個角度分享其寶貴的經驗與心得,並通過各種事實來説明父母在其孩子生活中的作用,建議忙碌的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能開始不斷反思,為把孩子培養成為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早作努力。在本書中。佩蓉女士沒有用説教的口吻。而是透過大量的事例、切身體會和熱點問題的評述涵蓋了諸多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面對的問題,從中能夠感悟出許多真知灼見,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教育思考和實踐的深度。本書不僅具有前瞻性,能幫助父母、老師和所有關注教育的人士思考在全球化時代如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本書還具備很強的實際操作性。幫助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舉一反三,成為有洞察力和遠見的父母。是快樂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還是傳統的注重基礎訓練的中國式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潛能……很多令家長倍感矛盾的問題,佩蓉女士都有精彩的討論。

不管我們每一個人的教育背景和閲歷如何,讀完此書(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我們都能夠感覺到佩蓉女士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啟迪:

(1)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家長毫無疑問地成為孩子的第一老師,但是否能成為“良師”則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成為孩子的“益友”則是更高的境界了,本書和作者的實踐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2)應該綜合東西方教育各自的優勢,促進智商與情商的平衡發展。品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通過許許多多遇到的各種具體的事情以及如何解決的過程中決定的,而不是通過一門課程的學習得到,這或許是書中倡導的“父母指導學習”的理念更耐人尋味的原因;

(3)應該充分認識家庭的意義和責任,樹立良好的家庭價值觀和傳承。這一點對於當今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社會具有更深的意義。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和諧社會與和諧家庭是分不開的。如果每一個家充滿愛、每一位父母都能夠懂得為人父母之道,世界會更美好;

(4)對孩子的培養與教育一定要從小就開始,特別是道德觀與價值觀的培養。為此,家長需要付出時間、耐心等,甚至更多的代價,但從對於孩子和家庭的長遠目標來講,那一定是很值得的。

我一直學習各種先進教育理念,有時候挺糊塗的,難道我們傳統的教育就一無是處了嗎?我也沒有能力改變這樣的環境,難道只能選擇移民才能實施這些教育理念嗎?在這本書裏面,我看到了我們傳統的優秀,也看到了西方教育理念的先進,而且可喜的是,這兩者可以結合,作者用自己的實踐,講述了中西結合的例子,非常有借鑑作用。裏面有些例子,操作性很強,如果我們堅持照着做的話,收穫將無可估量。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思考的更深遠,觀點更加成熟,我看到了作者的處理方法,讓我知道同樣的媒體內容,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去剖析。

總之,這本書,簡單,易懂,中西結合,有操作性強的例子。

第五篇:《創新締造競爭力》讀後感

《創新締造競爭力》讀後感

“21世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擁有主動權,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創新”,這是《創新締造競爭力》開頭的一段話,是啊!在這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時代裏,創新已成為各個行業所追求的目標,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有源源不斷生命力可言,一旦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滿足於現狀而停止不前,那麼這個人或企業必將面臨着被淘汰結局。

書中列舉了很多當年的強及一時大企業、大財團但他們的命運似乎總是逃不出十五年的怪圈,十幾年後這些企業不是面臨倒閉就是面臨破產,例如:曾經令人稱羨的金融帝國德隆公司,增經為眾人熟知的:“大大泡泡糖”等等,都是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了創新意識,滿足於了現狀,才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

聯繫到我們的工作中,隨着人們生活不斷的提高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創新、不斷提高,而且要從實際出發,考慮到廣大業主們實際的需求從而創新,在創新上要堅“以人為本”思想,因為在創新的道路上歸根結底還是依靠人來完成,另外最為一層的管理者來説要帶頭創新,發揮黨工團的優勢力量帶動羣眾,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創新的積極實踐者,同時也是最終的受益者。創新行為不僅可以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成為企業生

命力闖情的源泉,同時也能夠成為員工帶來更多的實際收益和發展機會。

機要服務部:刁寶龍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ku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讀後感

《企業優秀員工的十大競爭力》讀後感

讀《以社團提升就業競爭力》讀後感

淺談關心下一代問題

關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