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1000字讀後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85K

目錄

1000字讀後感(讀後感)
第一篇:西遊記1000字讀後感第二篇:《名人傳1000字讀後感》第三篇:1000字讀後感第四篇:1000字讀後感第五篇:名人傳1000字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西遊記1000字讀後感

《西遊記》這部家喻户曉的經典之作,我覺得最為之震撼的,是文中那些個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有那暗藏着的,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每每讀《西遊記》,會情不自禁地憶起那些精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情陷女兒國……更有甚者,看書的同時,腦海裏總跳出六小齡童版的電視劇,深入人心的。不管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孫悟空,還是一身正氣的唐僧,或是憨厚老實的沙僧,又或者那個愛自作聰明,搞怪的豬八戒,對於咱們七零後的人來説,它給予我們太多的樂趣。如此美好、純真的童年記憶,想來不是什麼東西能輕易取代的。

“我是從哪裏來的”,不由得記起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常愛問媽媽這類白痴的問題。想來有此種經歷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無幾,媽媽們總是摸摸咱們的頭,笑臉盈盈,滿臉的愛意,“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哈,如此,我就是孫悟空。得到滿意的答案,蹦跳着繼續玩鬧起來。現今想想,自打咱們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媽媽們操粹了心,不就是一個活脱脱的孫悟空嗎。無怪乎,總是聽人説,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如今,我已為人母,兒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對此自然是更加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過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抑或此時的我,在《西遊記》裏,給我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孫悟空。如果説,小時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蓋世,無所不能。那麼此時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宏大量。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用他的所作所為予以最好的詮釋。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空,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經,信手撕去了符咒,讓它重獲自由。就這份恩情,孫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的路上,驚險重重,妖魔叢生,如果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沒有孫悟空的從旁相陪,任憑唐僧是如何的執着,怎樣的努力,也是取不回來真經的。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孫悟空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孫悟空拋卻榮華,放棄享受,更不惜捨命相救,這是多麼高尚的品格。對於人情冷漠的當今社會,更加的難能可貴。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這些故事貫穿《西遊記》始終。書裏,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也給賞讀的我們以啟示,生活中,每每經歷困難,就想着放棄,為何不能像唐僧師徒般,堅持不懈,抗爭到底。此時,我更是不禁自問。如此完美的結局,相信表達了吳承恩大師對生活美好的祝願和追求,因為他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想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也不應該輕言放棄。因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第二篇:《名人傳1000字讀後感》

羅曼 ? 羅蘭是《約翰 ? 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筆下始終貫穿一股英雄主義的激情,謳歌那些為理想而飛蛾撲火似完成自我實現的人物。《名人傳》是他為三位在不同藝術領域裏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藝術家作的簡要的傳記,有樂聖貝多芬、畫聖米開朗琪羅以及俄羅斯著名作家列夫 ? 托爾斯泰。與一般記述名人生平的傳記不同,羅曼 ? 羅蘭在這部三人傳記裏運用了史詩風格的寫作手法,並未侷限於對人物事蹟的簡要介紹,而是重點突出了對他們人生中的苦難的描述,以及面對苦難時所抱持的態度。讀過才知道,在這樣三位於各自領域內做出過令後輩高山仰止的成就的英雄心中,居然埋藏了那麼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貝多芬的失聰,讓他遭受了作為音樂家的最大的打擊,他曾不只一次地陷入絕望,以至在成功指揮了一次音樂會後看到觀眾熱情地向他祝賀,竟興奮地昏了過去。

米開朗琪羅一生的悲慘命運更多來自於他軟弱的性格,羅蘭形容他的創作靈感就像天才爆發一樣,幾乎不需要特別的觸動和培養,他就擁有了常流不竭的創作潛力。但米開朗琪羅除了捍衞他的藝術才能本身外,一生都在受別人的擺佈,陷入過派系的紛爭,還屈從於教皇反覆無常的旨意,雖然在繪畫和雕塑上都有驚人的作品問世,但就米開朗琪羅本身的想法來説,他未能將頭腦裏完美的構想真正地付諸實踐。

個人想法的侷限和外在的條件始終牽着他由一件作品的開工轉向對另一件作品的注意,對不斷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來説,草草收尾總是一種失敗。更令他生活地雪上加霜的是,他個人的際遇也沒有進入到一個安詳平和的境地,縱有非凡的才華,手頭卻時時拮据,還要經常關照他不成器的孩子和侄子們,這個天才被平常瑣事佔去了大部分的精力,世俗的讚譽似乎也無力將他解脱出來,臨到人生的終了他也覺得留下了太多遺憾。

人生總是這樣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享譽文壇並被同時代的讀者頂禮膜拜的列夫 ? 托爾斯泰也擺脱不了自身固有的矛盾,甚至在他成名後前來拜訪他的崇拜者們把他隨口説的一句話都奉為神諭時,托爾斯泰還沒有追索到心中希求的境界。藝術家們在探索的道路上永無止境地更新自己、超越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那樣尋求一個終極的完善。托爾斯泰可以説是那個時代超越民族侷限放眼人類生存命題的大家了,他甚至啟發了甘地施行了20世紀震動世界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和《安娜 ? 卡列尼娜》這樣的鉅著,儘管後者的藝術水平較前者達到了更完善的境地,達到托爾斯泰成熟期小説創作水平的頂峯,但遺憾的是兩部作品還是帶有托爾斯泰式理想的侷限性。

在作者看來,托爾斯泰是過於沉浸他宣揚的“博愛”主義的信條當中去了,

因而在他晚年才會在研究基督教上花費了十足的氣力,以至未能創作出更具超越性的作品。藝術是要完全脱開了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未免會變成僅具有精緻的觀賞價值的空中樓閣。托爾斯泰一生富足,也不願離開他出生的那個莊園,正因他貴族的出身,對下層古難的體察未免淺嘗輒止,浮於表面,他對俄羅斯轉型期間的社會矛盾認識不足,必然地與高爾基等革命作家劃開了界限,類似與胡適與魯迅之間以及魯迅與共產黨作家之間的界限一樣。托爾斯泰太相信博愛的力量了,才主張甘地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他對動搖封建主統治基礎的態度也搖擺

不定,索性投入到對宗教信仰的熱望中去,這是源於思想基礎的痛苦,同樣折磨着名人在藝術完善的道路上必然要遭遇困境重重。

《名人傳》給我們展示了被視為遠景的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裏掙扎的矛盾,一生裏承受的思想糾結的壓力,遭受到來自外界環境的挫折,有貝多芬的來自身體生理上的,有米開朗琪羅的來自性格和周圍壓力的,有托爾斯泰的來自內心追求與現實情形的矛盾的,困苦的形式有許多種,承受的心態卻一往如常,只能解開心裏的鬱結,才進而可以突破強勢的藩籬,由此也可見作用於內心的痛苦雖在表面上很少留下痕跡,但對這種矛盾的解脱還是要靠自己的逐漸撤限。獻身於藝術的名人可能更難做到這一點,要親手打破辛勤建立起來的侷限的確有如切膚之痛,也當然地和名人的品性有關。如何看待突如其來或悄然成長起來的苦難,也能決定名人們在藝術的道路上能走多遠,前人的經驗,值得借鑑。

第三篇:1000字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張澤雨

中國的四大名著分別為《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水滸傳》講述了108位好漢的英雄事蹟,替天行道,志存高遠;《西遊記》裏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紅樓夢》裏劉姥姥進大觀園,黛玉葬花。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從“劉關張桃園結義”到“三國統一歸西晉”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讓我來跟你講講三國時期的故事吧。

東漢末年,張角的黃巾軍起義,連勝幾戰,直衝京城。漢靈帝坐不住了,連忙調兵遣將。賣草鞋的劉備看到了,大喜。在參兵路上遇上張飛、關羽二人,三人在桃園結拜為兄弟,領着兵將,殺的黃巾軍大敗。此時,在另一個地方,曹操也在羣眾面前樹立了威信。漢朝大臣王允為了除掉暴臣董卓,巧施美人計,最後也擺脱不了被殺的命運。劉備與曹操的第一戰,劉備大敗,關羽被俘,聽得劉備還活着,便千里走單騎。劉備打了這仗,心知實力不夠,便特地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為自己出謀劃策。諸葛亮果然才高八斗,剛出山就火燒新野,促使孫劉聯盟。還成功導演了“草船借箭”這部好戲。不過,東吳的周瑜也不是等閒之輩,人人皆知的“苦肉計”“連環計”都出自他之手。此時,與諸葛亮齊名的“伏龍、鳳雛”中的龐統,也從山裏出來,成為了劉備的副軍師。此時,赤壁大戰即將來臨,周瑜卻病倒營中,諸葛亮熟知病根,巧借東風使得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此後,諸葛亮三氣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終於去世了,都督的位置讓給了魯肅。從現在開始,孫、劉聯盟開始分裂。關羽大意失荊州,

張飛因脾氣躁而被手下刺死,陸遜又火燒連營,孫、劉聯盟就此分裂,劉備也氣死了,劉禪繼位。諸葛亮為了輔佐劉禪,嘔心瀝血,接即發明了木流牛馬、孔明燈等,最後在公元235年,諸葛亮病逝,年僅54歲。最後,魏國被司馬家人奪走,改名為晉,劉禪也投降了,最後吳國的孫皓因為是個暴君加昏君,失去了民心,投降於西晉。三國時代終於結束了,三國統一歸西晉。

三國時代,出了不少英雄好漢,如諸葛亮、關羽等,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感受,來寫一個人物分析吧。

劉備:胸懷大志,具有較強的領導型,但是做事前有點不動腦子,對朋友則是一心一意。

張飛:標準的做事前不動腦子型,有勇無謀,大大咧咧,性格暴躁,易衝動。

關羽:知恩圖報,重情義,連對敵人也是如此,但是打仗的功夫是一流的。

諸葛亮:可謂天底下最聰明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就算好了什麼事會發生,將計就計,使當時的蜀國達到了欣欣向榮的境界。

曹操:心懷詭計,陰險狡詐,但卻是個亂世英雄。

周瑜:心地聰明,可以稱得上是“諸葛亮二代”。可惜,“既生瑜,何生亮!”最終敗在諸葛亮手裏。 司馬懿:武功高強,有勇有謀,可惜老是打不過諸葛亮。

這就是我的分析。但是,“一千個孩子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有什麼感想呢?快快來跟我交流吧!

第四篇:1000字讀後感

篇一:包法利夫人1000字讀後感

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下形成,作者之寫作手法充斥着浪漫抒情卻又寫實諷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殘害人性,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的黑暗面。一切取自於人性的根源與環境的影響,以冷靜客觀的筆調描述一位被社會壓榨的婦女的悲慘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位被當代社會摧殘的悲劇性人物,因為她在社會的期許之下從國小習關於上流社會的教育生活,也因此她對這類愛情的希冀極大。她崇尚浪漫華麗的愛情,但卻也因此使她的一生從不感到滿足而使她墮落致死。其實我是很瞭解愛瑪的,因為她嚮往愛情的心態與現代少女的憧憬無太大差異,同樣幻想着童話般的愛情能夠降臨在自己身上,擁有高貴身世背景的白馬王子。然而她極為需要檢討的地方在於她的不知足,雖然可以瞭解她感歎自己沒有完成理想進入上流的社會,但她已擁有了深愛她的查理,就算她的丈夫庸俗不堪、枯燥木訥,我認為她也應當改變自己的想法,樂觀的面對實況,積極的想辦法改變現實,或許會有機會讓自己的丈夫事業步步高昇,使生活品質越發完善,以此完成她的夢想,不應該不檢點的墮落,讓自己的前途栽在自己手中!

先後出現在愛瑪生命中的兩位情人--賴翁與羅道夫,他們兩人是迥然不同的人物,前者是斯文內向的年輕人,後者是風流的愛情高手。愛瑪其實是一位冰雪聰明的女人,她擅長甜言蜜語,蠻橫的佔有慾卻使人倍感壓力,雖然最後情人還是離開了她,然而在情場上她還是嚐到了許多甜美的滋味。但對於債務糾紛上,她顯得愚笨無知,因為她的貪得無饜,使得她成為商人手中肥美的羔羊,落得她積欠債務導致破產。而在她懇求情人給予她金錢上的協助時,情人冷漠無情的態度,也真實的表露出世間的現實炎涼。

此故事中我最同情的人物是愛瑪的丈夫--包法利。查理。他是這麼的忠心愛護愛瑪,在他心中最大的幸福就是那簡單樸實的愛情,只要能與愛瑪共同生活,一切便是快樂!雖然他的單調生活可能真的會使喜歡新奇變化的人感到透不過氣與厭煩,但那是可以去改變的!他愛着愛瑪的心在這之中是最真摯不變的,直到愛瑪去世後他還不曉得她偷情的事實,是過一陣子才發現的,因而使他傷心過度頹廢致死,真是令我感到萬分的難過。因為他是那樣的善良,也因此我對愛瑪紅杏出牆之行為感到憤怒與感歎,如果這些事情沒有發生,他們是不是可以就此擁有美好的未來?不過我想這些內容也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人的本性吧。

人偽善自私的一面在這部小説中表露無遺,愛情的本質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不禁深深思索人性的本質。作者將社會的事實融入虛構的體系當中,讓整篇文章充滿了真實感,是值得再叁回味的寫實小説。

篇二:懺悔錄1000字讀後感

近來我又讀了一遍法國啟蒙作家盧梭的《懺悔錄》(陳筱卿譯,譯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兩卷共十二章,中譯本634頁,洋洋五十餘萬字,一口氣讀下來,看得我倆眼朦朧。隨着盧梭敍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進了他豐富而傳奇的心靈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與情感的漩渦裏,拜倒在上帝的腳下,發出深沉的喟歎——懺悔吧!

經歷了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面對周遭無數的惡毒攻訐,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筆,寫下這部自傳體的《懺悔錄》,把自己赤裸裸地剝現在世人面前,讓人們看到一個完完全全真實的盧梭自我。勝過任何的辯解與粉飾,所有的人面對這個真實的靈魂,都沉默不語。因為人們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纖塵不染的平鏡前一樣,照射出了自己靈魂的卑污與醜惡。正如盧梭所云:我如實地描繪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可鄙可惡絕不隱瞞,是善良寬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內心暴露出來了。上帝啊,把我無數同類召到我周圍來吧,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醜惡而歎息,讓他們為我的可鄙而羞愧。讓他們每一個人也以同樣的真誠把自己的內心呈獻在你的寶座前面,然後,看有誰敢於對你説:‘我比那人要好!’”

我是沒有這樣的勇氣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現給大家的形象,決不是我的全部。有許多東西,它們深藏在我心靈的深處,只有我一個人面對自己時,才有可能浮現。像盧梭那樣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膽量與勇氣的。

早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就心驚肉跳地讀着盧梭的《懺悔錄》,因為我讀出了自己意識深處那麼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在日記本上反省、懺悔、自律、自強,自己要對自己真實。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面對蒼穹,尋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經數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記本點燃,企圖在灰飛煙滅之中,消滅那個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記蒐集起來,也許也是一部屬於我的《懺悔錄》。

而今我再一次讀着《懺悔錄》,我的心跳得更加厲害。檢視自己成人之後的將近十八年的心靈歷程,我發現我更加無法面對盧梭這面鏡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擋地向我湧來,幾乎淹沒了我。我徒然地掙扎,甚至甘心情願地投入洪流的懷抱。猶如從惡夢中驚醒一般,我驀地坐起,張開雙臂,渴望擁抱光明與希望的撫慰。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誰還能夠像你一樣真實地懺悔?

在告別塵世的那天,誰還能夠像你一樣安然地入睡?

就如今日在電腦前寫着這些文字將要貼在博客上面一樣,我還能夠面對遠朋近友,有足夠的勇氣對他們説:“這就是我真實的自己”嗎?!!!……

盧梭,你讓我再一次發出深沉的喟歎——唉

篇三:小草和大樹1000字讀後感

以前我總認為小草和大樹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一個弱不禁風,一個高大強壯,它們的天壤之別是命運註定的,誰也改變不了。

可學習了課文《小草和大樹》讓我有了新的觀點。《小草和大樹》文中主要講述了:在1816年夏洛蒂出生在英國北部一個窮牧師家庭,她自幼喪母,生活艱辛。可殘酷的命運並沒有摧毀她走向文學的信念。奮鬥寫詩的夏洛蒂屢遭沉重的打擊。可她沒有就此倒下,經過反覆的深思熟慮和權衡,夏洛蒂便開拓新路在小説的領域上披荊斬棘,盡情馳騁。百折不撓的夏洛蒂終於完成了着作《簡愛》同時也打開了文學的大門。夏洛蒂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人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只有朝着目標在逆境中頑強拼搏,才能闖出一片藍天。

我知道我現在還只是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但我會用汗水和心血來澆灌。學了這篇課文我瞭解了成功的祕訣: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逆境如同一位良師,叫人如何頑強,逆境彷彿一劑良藥,雖然苦口卻利於病,逆境宛如一道深淵,勇者前行,弱者毀滅……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都是那麼風平浪靜。可逆境才能創造人才。我決定以後要獨自挑戰前方的風雨,讓自己學會堅強不屈!

人活在世上要有目標,不然只有盲目地前行是不可能摸索到成功之路的。我也會找到自己的目標,把迷茫了12年的時間補回來,朝着目標馬不停蹄地前進。目標可以在我失敗時給我信心、勇氣及鼓勵,在我鬆懈時,它還能像一條鞭子,激發我的鬥志,鞭打我的靈魂,使我更加努力地為成功而拼搏。

當然有了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就像一堵牆,堅不可摧,它好似一把鐵鏟,清除道路上的一切石頭,它如同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成功的大門。我身上缺少的就是堅忍不拔的毅力,一遇到挫折便放棄,不敢去拼搏。但為了夢想與成功我一定要做一個永不言棄的堅強者,讓我在坎坷的成功之路上不斷搏擊風浪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請你繼續關注本站:)寒來。”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藴藏着無數的艱辛和努力,這也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

篇四:神祕島1000字讀後感

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神祕的書時,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五個被困在南方軍營中的美國北方軍人,他們分別是工程師史密斯、記者斯皮萊、黑人僕人納布、水手潘克洛夫和少年哈伯特。他們趁着南方人鬆懈的時候乘熱氣球逃脱了。可惜不幸的是,他們剛飛起來就遇上了大風暴,氣球破裂了,他們意外的流落在了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發揮出聰明才智,利用島上豐富的資源,製出來許多有用的物品,磚頭、陶器、玻璃、鼓風機、電報機;種上了莊稼,飼養了家畜和家禽,過上了好日子。後來,他們又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爾通,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忠實的夥伴。可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林肯島來了入侵者。史密斯他們誓死也要保衞林肯島,在戰爭中年輕的哈伯特受了傷,艾爾通被抓去當了俘虜,可奇蹟發生了,艾爾通竟然得救了;在哈波特奄奄一息時,藥物出現了;兩方爭鬥時,敵方被魚雷炸死!一個個的謎團令所有人都疑惑不解。經過調查,原來是尼摩船長幫助了他們。尼摩船長是六年前來到這裏的。他偶然發現這些被困在荒島,沒有任何資源的落難者,但他又不願意暴露自己。他發現這些人非常誠實,富有活力,而且相互團結友愛,船長逐漸對他們產生興趣。他情不自禁地深入到他們生活中去。而之後尼摩還幫他們到塔布島留字條,但回來後不久,他卻因病逝世了。後來有一天,他們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我十分敬佩書中幾位主人公那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竭盡全力克服困難的精神。並且他們五個人團結友愛,不離不棄的品質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是的,朋友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團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他們各幹各的,一心只想逃命,那沒過幾天都會死掉的。但他們團結一致,用島上的資源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才活了下來。而且他們心理承受力很強,對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如果是我們一個人在島上,我們可能就會很害怕,沒過多久就可能對生存失去希望,傷心而死的。所以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學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決不放棄,只要堅持到底就會勝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果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生存很艱難的時候千萬別失望,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

如果是你一不小心流落到一個荒島上,你會怎樣呢?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許多的體會,我自己和他們比真是比不上他們,他們那堅持的精神讓我敬佩,每當在寒假裏的時候,我們總是在被子裏,不肯出來,但你們想過沒有,他們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要是我們的話,早已經放棄了,而他們卻不放棄,最終活了下來。你細細想想,在世界上,不是也有像他們一樣的人嗎?像貝多芬,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堅持下去,寫出了名貫古今的樂曲;像司馬遷,在監獄也不放棄寫《史記》,最後寫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着。

讀了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歡樂的童年,讓我知道了做什麼事不要放棄,要堅持下去,這樣才會成功。

篇五:阿q正傳讀後感1000字讀後感

前段時間讀了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覺得它就像舊社會的第一聲春雷,字字句句都擲地有聲。

阿q是一個一無所有,靠短工度日的貧苦農民。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存的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辛亥革命的消息刺激了他改變生存地位的慾望,他嚮往革命,當“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並且勾結官府,把他充作“革命黨”拉上法場槍斃,而阿q對自己的悲劇卻還至死不悟。正是讓人可悲又可歎。

魯迅先生不止創造了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形象,而且寫出了舊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活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弱點。魯迅先生以辛辣諷刺的文筆從阿q身上揭露了幾千年封建社會文化積澱而形成的中國國民的劣根性。這種劣根性表現在阿q身上,就是麻木不仁和“精神勝利法”,阿q用這種方法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即使這樣,別説生存,就連性命都沒有保住。“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這是阿q臨死前的半句話,而這次他表現的精神勝利法卻是那樣的悲愴……

難道魯迅先生僅僅是在寫阿q嗎?不,我認為他更是在刻畫隱伏在中華民族骨髓裏的不長進的性質,——“阿q相”!試想一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中國是僅存的一個世界文明古國,它的歷史遠比其他發達國家要久,它的起跑線遠比其他發達國家要靠近終點,但為什麼直到現在,它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原因就是那不長進的“阿q”相,就是那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儘管這精神勝利法有時的確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讓我們的心裏好過些,但如果這樣長久下去,結果只有一個——像阿q一樣——滅亡。幸好在舊社會的那羣“阿q”們中,有幾個腦袋還清醒的人——孫中山、鄧小平、主席們拯救了社會,拯救了人們,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卻沒能完全拯救他們的靈魂——直到現在,那些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苟且偷生的“阿q”們依然不在少數,他們甚至比“‘老’阿q”還要壞一百倍!以往的阿q最多隻是在北大後説是“兒子打老子”,或者説自己是“蟲豸”,而現在的“阿q”們呢?貪贓枉法的官員在收到賄賂後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無業遊民在扮成殘疾人或貧苦人,向人們博取同情、乞取錢財後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欺欺人,犯罪的人們逃逸在外後用精神勝利法來苟且偷生……實在令人汗顏。儘管監管部門已經盡全力去打擊這些行為,但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認為,更切實的方法就是拯救那些“阿q”們的靈魂,讓他們知道:“精神勝利法”不勝利!

那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呢?沒錯,我們不能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我們應該積極進取,不驕不餒,記住“精神勝利法”不勝利,做新時代的新主人!

篇六:格列佛遊記讀後感1000字

連着三天,雨下個不停,下雨天讀書是最愜意的,上次買的一本書還放在抽屜裏,書名是《格列佛遊記》,書很新,還透着油墨香味。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家、作家和政論家。《格列佛遊記》寫的是一名醫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過許多與世隔絕的地方。在小人國裏,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裏,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祕的飛島國,這裏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裏,度過三年奇妙的生活並經過多次冒險,回到英國的經歷。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可是,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徵;尖鋭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格列佛遊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劍,首當其衝被評點和挖苦的,即是當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着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着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願的被金錢所奴役驅使,不由要對人的本性生疑。

小説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着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橫掃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裏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榮、物慾張揚、政界腐敗、黨爭激烈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則敏鋭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鍼砭。

這部小説不但抨擊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某些語言和文體。格列佛在抄下“領土廣被”一語後,還在括號裏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並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着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餘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脱影而出。

篇七:俄狄浦斯王1000字讀後感

所謂"命運悲劇"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局則是他無法逃脱命運的羅網而歸於毀滅。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悲劇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這種命運造成悲劇的經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就緣於其無法逃脱的命運羅網。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亂倫禁忌這一文明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己的選擇,也非他的選擇,或者説命運由不得他選擇。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悲劇在表現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於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註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己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只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己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生爭執,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後他來到了忒拜城破解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悲劇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人們都認為俄狄浦斯是無辜的,因為還在他出生之前殺父娶母的悲劇就已經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誠實勇敢、他的責任感,所有的一切,不僅沒有使他逃脱命運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運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應該為罪惡承擔責任。所以,嚴格地説俄狄浦斯不是兇手,而是這場殺父娶母悲劇的受害者。那麼,誰該為這出悲劇承擔責任呢?命運!到底什麼是"命運"呢?所謂"命運",就是先定的生命過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趨近,這種趨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變的。"命運"就是外在於人且支配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不管個人怎麼抗爭都是無法改變這種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悲劇僅僅是由他的命運造成的麼?如果説命中註定他會弒父娶母,這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避免的悲劇,但俄狄浦斯對這一切並不知情。在這一切悲劇被揭示於眾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國王,他的王國國泰民安,他的王后美麗動人,他有兩兒兩女,有着幸福的生活。那麼又是誰攪亂了這一切寧靜,讓俄狄浦斯面對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這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第五篇:名人傳1000字讀後感

《名人傳》讀後感

班級:12裝潢3班 姓名:張金

學號:12014130362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雲激盪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鬥的勇氣。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啟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向您推薦更多文章:

《透明的紅蘿蔔》1000字讀後感

龍應台《目送》1000字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

《小狗錢錢》1000字讀後感

拿破崙傳1000字讀後感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