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精品多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一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目前正在東方衞視和北京衞視熱播。此劇是一部探討中年男女婚姻戀愛的現實題材劇。

劇中女主角羅子君大學畢業後不久,嫁給了有錢的丈夫陳俊生,成了一名全職太太,衣食無憂,幸福美滿。不幸的是,在結婚十多年後,自己人到中年時,遭遇婚變,丈夫拋妻棄子投入他人懷抱,她的幸福生活就此歸零。電視劇圍繞着這位都市女性的婚姻經歷展開,各色人等的婚姻觀、價值觀、人生觀交織碰撞,產生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在這些火花中,筆者想説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生生的現實社會中,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我們來看羅子君,自從找到陳俊生這個“長期飯票”後,再也不想奮鬥,提升自己,漸漸地在經濟、精神上對陳俊生產生了嚴重的依附,以至於後來被小三趁虛而入,全盤皆輸;我們再來看小三凌玲,為了自己和兒子過更好的生活,乾脆換個老公,在被羅子君質問“辦公室戀情”走不進生活時,難掩心虛;我們還來看羅子君的老公陳俊生,在自身婚姻出現問題時,不想着如何改變、補救,一心逃避,不願面對現實,從另外個女人身上找温暖。他的自私懦弱給兩個女人、兩個孩子、兩個家庭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

由此可見,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寄予他人,終究是無根浮萍,長久不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只有動態平衡。陳俊生娶羅子君時許諾的讓她待在家裏做鑽石籠子裏的金絲雀時,是真的;陳俊生在對羅子君提出離婚時説他不可救藥的愛上了凌玲也是真的。只是時間在變,心情在變,主角在變。

我的前半生觀後感 篇二

我的前半生是一部寫於20年前的小説,故事是香港背景。該小説出版時,當時的中國內地還沒有多少人是“專職太太”,而現在隨着社會的發展,內地的這類女性越來越多,也因此這部小説有了觸動社會話題的潛力,讓很多現在的全職媽媽有了危機和不安全感。原本,這是一部相當妙的女性勵志範本,然而,《我的前半生》目前的劇情太多是“打小三”的國產劇狗血套路,讓觀眾感覺它影響了本劇的初心。

首先,女一號子君的“作”和“蠢”從一開始讓觀眾感到了不適,雖然她後來變成了自強女性,看起來似乎是“勵志”的,但是隨着故事的發展,大家會發現,她最後搶走了好閨蜜——在她跌入低谷時惟一幫她的袁泉的戀人靳東。這種結局多少會讓觀眾感到“三觀崩裂”,原本亦舒的小説中在處理這個事件時做了諸多鋪墊,但是由於電視劇將女主角的人設做了顛覆式改變,很難讓觀眾相信這樣的結局不是子君的“刻意為之”。其次,有觀眾認為,劇中台詞顯示了這個主角家庭及周邊人物的現實、勢利,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這樣聚焦在都市女性的生活情感問題上,雖然意在弘揚女性的蜕變和女性獨立的主題,但總還是讓人覺得好像哪裏“如鯁在喉”。

我的前半生觀後感 篇三

隨着少女系作品越發氾濫,《我的前半生》異軍突起其實並不奇怪。糖吃多了發齁長肉,只有生活的真相才能常吃常有,細水長流。如果説少女心是脱離現實的少女愛情夢,那麼熟女心就是一種對女性歷經愛情與現實的殘酷,仍然頑強生存的情感共鳴。

《我的前半生》中三位女性完美體現了“真實”與“現實”這兩個熟女系作品的關鍵詞。陳俊生和羅子君,可以説是大部分夫妻真實問題的縮影。一個忙於工作,對妻子只盡物質責任的無愛丈夫;一個缺乏安全感,以至於終日疑神疑鬼,自欺欺人的妻子。

羅子君是個信奉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的人。與此同時,她也熱愛自己的家庭,全力捍衞自己的婚姻。羅子君被家庭拋棄的悲劇,不止在於她對男人過度依賴,過分天真,也在於中國已婚女性生存的艱難。

全職太太的勞動價值是被集體性無視的。我們看到的是羅子君的貪圖享受,疑神疑鬼,而陳俊生也説羅子君是嬌生慣養,絕不可能工作超過一週的小公主;甚至羅子君最親的閨蜜唐晶,也批判羅子君做主婦是沒獨立性的食米大蟲。男人外出狩獵、女人料理家庭的分工合作,被當成妻子空享丈夫的財富,被視作女人跪着向男人要錢。

社會對全職太太的苛刻,同樣體現在法律上。當歐美的全職太太在離婚後仍然可以靠高昂贍養費過好下半生時,無過錯的羅子君在庭上被攻擊沒有工作能力無法養育孩子,連爭取50w換房費都被斥責狠心,多要兩千塊贍養費都要經過連番談判。羅子君的遭遇映射着中國已婚女性生存環境的不安全。她們過分的依賴感並不是出於愛,她們對“第三者”如此堤防,也不只是怕愛人移情別戀,而是因為枕邊的男人是她們唯一的救生圈。

婚姻和家庭就是她們的整個世界,她們的整個世界全仰仗丈夫的良心。無怪羅子君説“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知道在婚姻和家庭面前,教養是多麼無足輕重的東西。”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400字 篇四

原來沒有看過亦舒的書籍,因為從來都是聽説她的書多以愛情為主,想想一把年紀的我手上捧着愛情小説在看,總覺得會讓人笑我。

偶然在網上給寶寶選早教書籍時,《我的前半生》———這個書名好似有一種魔力般吸引着我,想都沒有想就買下來,並且一口氣讀完,這種情景好似很久沒有發生過了。

這本書的女主人公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竟然與我的年齡相仿,不知為何?好似她的故事在述説我自己一樣,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慘到被老公遺棄。但是她對家庭的付出,對家庭的專注,似我一般;而她內心中的那種堅韌與“不得以”的堅強也好似我骨子裏的那種倔強,這本書讓我瞬間理解了生活的真實意義,理解了婚姻不是童話故事,我亦不是童話故事裏的公主。

亦舒的語錄:“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會自然而然地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個女人都在婚姻的愛與不愛、付出與索取、清醒與糊塗中徘徊;早些讓自己懂得婚姻的真相,早些在現在婚姻中清醒、看透,早些獨立,早些懂得愛自己,因為鳳凰盤涅而重生的痛苦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溥儀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篇五

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到了很多歷史祕聞。歷史真有意思,其實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們學到的歷史書寫的那麼簡單,不是黑就是白。被歷史書寫成白臉的人未必就沒幹過壞事,被寫成黑臉的也未必沒幹過好事,並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瞭解歷史要先了解人性。

復辟大清之業雖然艱難,但浦儀一生都在為之努力。雖然他的方法沒用對,找的人也沒找對,還花了不少冤枉錢,但誰又能保證,換另一個人會比浦儀做得好呢?復辟大清的路如果採用的是另一種方式,也許會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復辟成功在當時那個時代何其之難!沒有了財政支持和軍隊支持的遺老遺少們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價也難以成功,因為在亂世沒有軍隊一切就如同畫餅而已!可惜這一點浦儀看不到。或者,他錯誤地以為,藉助別人的軍隊可以幫自己實現目的,可是他忘了,每個人都有私慾,既然別人有軍隊可以統治全國,為什麼別人非要讓他當最高統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國家方面,軍隊是無法借的,溥儀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為大業垂成,卻誰知只是白送了別人銀子,給別人做了嫁衣;後半生顛沛流離,更有牢獄之困,最終以平民身份完結。有誰能象溥儀一樣,能有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來歷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不過,溥儀唯一可以感到幸運的是,他沒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樣,被現世之君殺掉。這是他的運氣。

歎哉!前半生如在夢裏,以為自己能改寫歷史;後半生知其不可為,卻也不由自己能決定了。歎哉溥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