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

《我的前半生》是由沈嚴執導,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該劇講述了生活優越安逸的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離婚後一切歸零,在閨蜜唐晶及其男友賀涵的幫助下打破困境,進入職場,在自我成長中走向人生下一程的故事。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1

改編自亦舒小説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似乎開局不錯,創豆瓣國內現代劇評分最高的作品,開播第一天點擊量就破億,而且豆瓣評分開畫時還達到7.5分。這出“亦舒原著”,由馬伊俐、靳東、袁泉、雷佳音主演,陳道明客串的電視劇一下子就引起了關注。

這似乎是個關於婚外戀的話題,33歲的羅子君,是一個全職太太,每天吃喝玩樂買買買,然後老逼着閨蜜幫忙調查老公陳俊生有沒有外遇。結果丈夫還是有外遇了,突然離婚。

一個家庭主婦被人奪走了丈夫,奪走了婚姻,然後經過自我反省,發奮圖強,有了自己的事業,直到遇到了一個更好的男人……多好的勵志樣本,我們簡直可以將這個故事稱為“一個家庭主婦的逆襲”了。

先要説明的是,婚姻的樣貌參差多態,《我的前半生》展示的只是其中一種,婚外戀的原因形形色色,羅子君遇到的也只是其中一種。

不過,這確實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典型之處在於,在許多女性的心理預期中,坐豪車,住洋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無所事事,不學無術,每天就是化化粧、美美容、旅旅遊、花花錢……這才是人生贏家,這才是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的全部只在於輸入一個多金又愛自己的陳俊生。以此觀之,該劇還是很現實地照應了生活,或者説反映了一部分社會心理。

需要強調的是,羅子君的問題並不在於是全職太太,而是在於不會工作,只會享受。起碼劇中並沒有表現出羅子君會做家務、會教養孩子,反而是有一回,兒子問角膜是什麼,子君説成了“腳膜”,恰好證明了她在教育孩子上的無知。

不過,誰能説家庭的工作不是工作呢?在美國,全職媽媽數量驚人,但都相當自主、獨立。在歐洲,不僅有大量的全職媽媽,還有一些全職爸爸。很多人都以做全職媽媽、全職爸爸為傲。

著名導演李安就在家做過多年全職爸爸。如果羅子君真的是居家生活的一把好手,離婚之後,她大可去應聘家政一類的工作,而不是去面試前台導購。這其實也是我對這部劇最大的不滿,簡直把全職太太黑了一個底兒朝天。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道明的成名作《末代皇帝》,其主題歌裏有這麼一句歌詞:“發什麼衝冠怒,消什麼萬古愁,只因為一場繁華舊夢做不夠。”我不知道亦舒當初給小説起名的時候是不是想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不過,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羅子君和宣統皇帝的經歷頗有一些相似之處。

羅子君離婚之前的生活狀態,就是一場做不夠的繁華舊夢。這場繁華舊夢的要點就三個字:等、靠、要。可惜,有情郎並不易得,小三更是無孔不入,當羅子君像宣統皇帝一樣,從金屋中走出來直面生活艱難的時候,這場繁華舊夢總要有醒來的一天。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在於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精神,而獨立人格和精神的前提,至少應該包括自食其力。也就是説,獨立不僅僅是女人,而是每個人生存的標準配置。因此,一切建立在人身依附上的婚姻,總有一天是要破產的。所以,羅子君的身無一技,早就為後來的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埋下了伏筆。

波伏娃説,“愛情不會成為一種拯救,而是成為一種人際關係。”推而論之,婚姻也不應成為一種拯救,如果真的有拯救,那麼,所有的拯救都應該從自救開始,從不做夢開始,從腳踏實地開始。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2

前天看到知乎上這個問題,特意去看了電視劇,一個下午就看了8集

第一集看到馬伊琍那副趾高氣昂、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看不起售貨員的樣子讓我感覺特別噁心,

天天疑神疑鬼,老害怕陳俊生被漂亮的小姑娘勾走,陳俊生回家她就步步逼問,瞧不起保姆亞琴,

只知道美容護膚,面膜腳膜,不知角膜為何物,我就在想,陳俊生怎麼會喜歡這種女人!

後面看到陳俊生喜歡上了凌玲,我特別開心,在我看來,這種知書達理,聰明賢惠的女人才適合陳俊生,陳俊生事業這麼忙,是需要一個賢內助的。

唐晶、賀涵出場,我瞬間成了小迷妹,在我看來唐晶就是女神啊,事業型的美女就是我的最愛呀!

但是,隨着情節的一步步發展,我開始討厭凌玲,打着温柔賢惠的幌子勾引陳俊生,迫使陳俊生離婚跟自己結婚只讓自己過得更好,自己離過婚嘗過這種痛卻還要讓別人也經歷這種痛,真是在最毒婦人心!

也開始慢慢喜歡羅子君,家庭主婦不容易,要為孩子操心,為丈夫在外面被別的女人惦記而擔心不已,丈夫有婚外情提出離婚卻仍為他開脱,果然如唐晶所言,她就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小女人,有時候會有點小小的可惡,但仍可愛!

生活不易,我們需要找個隊友同舟共濟。

隊友之間,要互相體會,共同進步,你停滯不前,就只能被淘汰了!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3

日思夜想,廢寢忘食,眼睛腫脹,頭腦發昏,終於,以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牛媽火急火燎的看完了當紅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之所以火急火燎,是因為牛媽媽一面沉浸在電視劇情裏,為人物的際遇命運感慨萬千,為劇情的彎彎繞繞想破頭腦,而不能自拔,一面又時不時的提醒自己,不該看電視劇,該去學習,應付即將到來的考試。於是,一面心裏惦記着電視劇情,一面譴責着自己在荒廢時光。是的,即便將近不惑之年,即便知道自己十餘年來欠下許多歲月的賬要還,牛媽媽卻依然不能解決那個老大難的問題——自律。

好吧,既然已經看完了,那麼,對於為何會沉浸其中,總要有個説頭,有何感想,也要來點總結,好給自己一點不務正業的藉口和託辭,給自己不安惶惑的心找點慰藉。哈,其實就是為自己欺騙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據説,這部劇原著是亦舒,牛媽媽沒有查證,所以只能用據説。據説,亦舒本來塑造的是一個全職媽媽迴歸職場逆襲為精英的勵志故事。前十幾集劇情,恐怕給人的就是這樣的設想和暗示。但自從子君入了職場,畫風逐漸轉變,直至唐晶去了香港,才發現賀涵打着替唐晶照顧朋友的名義,不知不覺的替子君遮起了一片天。被上司懷疑,被同事威脅潛規則,都是賀涵第一時間衝鋒陷陣,英雄救美,全然不見羅子君職場逆襲的精彩演繹,最多也只是慷慨激昂的辭職,與逆襲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是的,網友們的評論沒有錯,自從羅子君迴歸職場,原先大家期待的職場逆襲勵志劇竟然演繹成了毫無邏輯可言的霸道總裁的戲碼。至此,該劇已經沒了吸引力。

撇開劇情本身,其實,對於女性,不管是家庭主婦,還是職場人士,還是有一定的啟示。

首先,作為女性,真的真的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來主宰,無論何時,該去做什麼,該去過什麼樣的生活,女人要自己説了算。不能認同,那麼,請遠離,直到遇到那個認同你的人。作為家庭主婦,物質的依賴就也罷了,更可怕的'是,精神也有了依賴,沒了獨立,沒了自由,把迎合他順從他作為自己的生活內容,這是新時期的婦為夫綱。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夠依賴別人完成的事情,如果能夠毫無顧慮依賴的話,多半自己就省了心。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能依賴別人,別人也願意讓你依賴,並且有能力讓你依賴,那也確是一件幸事。無憂無慮,快樂生活,甚至保留有最原始的單純和不諳世事,即便外界金戈鐵馬,依然能夠有人護你在桃花源地,這樣的日子,是多少女人少女時期的夢啊。

但是,生活就是鐵一般的冰冷和現實,你所依賴的,一輩子總有變故。可能是周遭的環境變了,他疲於應對,漸漸沒了那種能力;可能是日復一日的瑣碎和平凡,磨損了原來的激情和動力,他不想也不願再護你周全;還可能是,漸漸的生出了怨。陳俊生至於羅子君,不就是這樣的嗎?遇到賀涵又怎麼樣呢,誰能保證在漫長如水的歲月裏,一個人的心受到環境的刺激容顏的改變世事的磨礪還能夠一如既往全然不變,若如此,怎會有唐晶在等了十年之後依然不能如願的遺憾?

即便是戀人、親人,另一個人至於你,總是他人,既是他人,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他人受了什麼樣的刺激,做了什麼樣的感想,你不知道,也無從知道,於是,他人不知不覺的改變你全然不知,直至有一天石破天驚,世界乍變。

所以,永恆的真理是,你能掌控的唯有自己。甚至,掌控自己,也需要付出加倍的力氣。

這是由電視劇生出的第一個感慨,也是對自己近年來婚姻生活的印證和總結。如若不是真實生活的教訓,看再多的書,聽再多的教誨,也不會生出如此真切的感慨。古人説的好,“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並且,實踐出真知。

其次,就是對羅子君媽媽生命戛然而止的感慨。劇中,羅子君媽媽是一個有着異常鮮明特徵的人設,鮮紅的嘴脣,豔麗的服裝,走到哪裏都風風火火,對白光恨鐵不成鋼,對賀涵青眼有加喜愛的無以言表,在追求自己晚年幸福的同時,不忘兩個女兒的婚姻和戀愛,以一個母親的名義干涉着女兒們的工作和生活,縱然世故,縱然有拜金傾向,又不得不讓人生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感慨。所以,習慣了幾十集在她的吵吵鬧鬧中看劇,猛然一病,生命即戛然而止,真的是讓人意外,繼而引發對生命的感慨。

又想到龍應台在目送中説到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之於子女,之於父母,大而廣之至因緣際會的每個人,皆是如此。

所以,牛媽媽想到自己。

作為女兒,作為遠嫁的目前已成為唯一的女兒,從上國中開始,父母漸漸很少看見我離開的背影,因為,隨着上高中,上大學,直至工作,嫁人生子,回家的次數漸漸稀少,見父母的機會漸漸變少。牛媽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孃的臉上竟然爬滿了皺紋,本來微駝的背似乎更彎,記憶中,有一次,娘站在雪地裏照的相,是颯爽英姿的啊。牛媽媽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爹的頭髮已然雪白,牙齒多半脱落,笑起來竟然露出一個又一個牙洞,記憶中,爹總是胳肢窩夾着鏟子,哼着小曲走路的啊。不知道,在父母的腦海裏,女兒哪一次離去的背影深印其中。

從上大學到工作找對象,牛媽媽老實巴交的父母,全然由着其實不諳世事的女兒,唯獨沒有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可能需要的照顧,更沒有想到會遭遇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所以,現在,相距千餘里,牛媽媽不能夠在父母生病不適時在牀前噓寒問暖,不能在他們苦悶不安時給與實實在在的慰藉,不能用真切的行動實際幫到他們,總之全然沒有盡孝的機會。這樣的情況,的確是牛媽生活當中的遺憾,因而,越發自責,唯有更加的自強不息,強大自己,爭取給他們更多的物質保證,即便物質至於精神顯得廉價,但有總聊勝於無。

作為母親,經過幾年的磨練,所幸自己能夠不忘成長,所幸自己還有點悟性,經歷了波波折折,走過了紛繁複雜的心路歷程,總算是找到了點做母親的感覺。牛媽媽能感受到自己內心不斷的成長。養育孩子其實在成全自己,這句話,尤其適用於牛媽媽。通過養育孩子,牛媽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弱點,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和無主見,逐漸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要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要全然捍衞,自己的孩子自己教養,自己的父母自己承擔。希望自己在今後,也能夠和兩個小傢伙一起,不斷成長。

相比於過往走過的歲月,未來有無限可能。我願意窮一生之力,發掘生活中更加美好的可能,發現更加美好的自己,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他們。

對於生活,不求圓滿,唯有盡力。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4

《我的前半生》作者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當我看到這書中的字、圖片時,多多少少有種心跳的感覺。因為我讀的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的語言。似乎我已經到了那個年代,已經身處輝煌的宮殿和滄桑的歷史中。那些泛黃的老北京照片觸動我的心,那是怎樣一個動盪的時期?我想現實生活在21世紀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我的前半生》在1964年出版過,只是當時由於社會背景複雜,將稿本一些內容刪掉了。而我所看到的《我的前半生》是2007年第一次印刷,與1964年出版的相比,這次的“全本”內容更為完整,史實更豐富。

我能買的這“全本”,我很是激動。對於我這個非常喜歡歷史的人來説,無疑是得無價之寶!

這本《我的前半生》從愛新覺羅·溥儀的家世開始説起,到入宮、登極、“二次登極”,再到去天津、東北、蘇聯,又後來的“認罪”,最後的“特赦”

認認真真的將它們讀下來,心情是沉重的。我把自己當作作者,像是自己在經歷漫漫人生!原來,我認為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的“罪人”、不值得同情。但是看到這書中的坎坷,我漸漸理解了他,併為他感到可惜,因為他生在帝王之家,他所受到的傷害來自於孤獨、傷心。

我的前半生觀後心得體會5

溥儀在天津的這七年是沒有一天不在所“復辟”的夢的。真是一個可悲又可憐的人啊!這就是我最大個感受,九年級作文,至於其他,關於他支持的和寄予希望的那些“騙子”以及日本方面的軍政兩種勢力我都沒有太記住什麼。總之是溥儀在“出洋”與“還宮”的搖擺中日本對中國的進步行動開始了。於是羅振玉的那一夥勢力極力勸説溥儀前往東北,而以鄭孝胥和遺老們為首的另一方卻覺得時機不對,極力反對着。溥儀再一次陷入了選擇之中。

最終他還是在一種糊里糊塗的情況下踏上了日本人為他鋪的路。離開天津,一切便更加得有不了他自己了。我覺得他處在一種幾乎是被軟禁的地步下。當他到達了旅順被安排在一家旅館,繼續他的等待。他自己這樣説:“事實上,這些口口聲聲叫我皇上的,這些絞着腦汁、為我奔波着的,他們心裏的我,不過是紙牌上的荒地,這種皇帝的作用不過是可以吃掉別人的牌,以贏得一筆賭注而已。

日本人為了應付西方的摩擦和國內外的輿論壓力,才準備下我這張牌,自然他們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嚴密的加以保藏。羅鄭之流為了應付別的競爭者,讀得日本人的犒賞,也都想獨佔我這張牌,都費盡心機把持我。於是形成了對我的封鎖,使我處於被隔離的狀態中……”唉!想想之所以他還能得到所謂的禮遇,無非是因為他還有利用的價值,否則早就被擲棄一旁了。

一個身不由己,被人當搶來使的對“復辟”痴心不改的人,好可憐,也好可笑!看看溥儀身邊的人,真是可悲。每個都只是在為了自己的地位而奔波着。“復辟”一時間似乎已沒有那麼的重要。尤其是那個鄭孝胥,根本可以説就是為自己的地位把溥儀的“復辟”忽略了!身邊根本再無可信之人,可用之人。日本有日本的野心,臣民由臣民的打算,就只有溥儀一個人做着“復辟”的夢,沒有任何把它變為現實的可行之舉動!

溥儀再也得不到有力的“復辟”支持,最終成為了那個“滿洲國”的執政。他自己在書中寫道:“我就是這樣,一方面渾身沒有一根骨頭是硬的,一方面還幻想着未來的‘復位登基’,公開走上了這條卑鄙無恥的道路,確定了頭號漢奸的身份,給血腥的統治者當了遮羞布。”於是,就這樣開始了偽滿的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