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優選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導語】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優選10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優選10篇 由本站會員“竹葉秋”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2: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3: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4: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5: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6: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7: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8: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9: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篇10: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正文】

篇1: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最近喜歡讀亦舒的原著《我的前半生》來仔細品味作者筆下的子君。

女主人公子君,前半生是一個家庭主婦,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丈夫,直至丈夫和她離婚才幡然醒悟。用她自我的話來説:一事無成,半生潦倒。

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亦舒實在用最平實的話來闡述生活中的種種事,來講述一些生活中的真理。

亦舒的小説給人一種淡淡而疏離的感覺,把人性挖的很深,看的很透,有一點點的悲涼卻又使人抱着一絲絲渺茫的期望,不比瓊瑤的大悲大喜,生活中你自以為很看得重很難入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筆下,世事洞明,過後就煙消雲散了。

突然想到納蘭的“織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我想亦舒無非想經過這個故事告訴女孩們,永遠不能夠放棄自我的生活和夢想,要擁有自我的一番天地。

選了一些在那裏面我喜歡的句子:

成功的人一早就顯露不凡,抑或每個人都有點特色,而成功以後這種特色便更受人傳頌。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我。僅有我才會幫自我度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

篇2: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選擇閲讀《我的前半生》大半也是源於作者的緣故吧,作者是見證了一個時代天翻地覆變化的大清末代皇帝、公民——愛新覺羅·溥儀。

這是一部極具文獻價值,且帶有懺悔性質的作品。溥儀從他的家世寫起,到他童年登基與退位,偽滿14年的統治,到之後理解社會主義改造,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

總的感受:似乎自身也已穿越時空隧道,置身於那個魑魅魍魎的時代。

寫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寫到慈禧的喜怒無常時,有這樣一段話:有一個太監陪她下棋,説了一句:"奴才殺老祖宗的這隻馬",她立刻大怒道:"我殺你一家子!"就叫人把太監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寫到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糜爛時,有這樣一些記載不僅僅讓人頗為震撼:隆裕太后每餐的菜餚有百樣左右,要用六張膳桌陳放;"我"(溥儀)家六口,總計一個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隻雞鴨,其中八百一十斤肉是我這五歲孩子用的。除此之外,每日還要添菜,這個月添的肉是三萬一千八百四十四斤,豬油八百十四斤,雞鴨四千七百八十六隻。

溥儀3歲被迫登基,到之後的退位,成為日軍的傀儡建立偽滿洲國,最終被改造為社會主義新公民,這能夠説是歷史的必然。溥儀出生在一個封建王宮貴族之家,其命運從被迫登基之後就已經無法自我掌控了,正如他之後理解社會主義改造時所説的那樣,他甚至痛恨封建制度,使他想成為一個單純的小孩而不得,成為一個無能的人;從小在封建帝制毒液下浸泡的溥儀,擁有了那種根深蒂固的皇權思想之後,待到大清帝國徹底滅亡之時,骨子裏那種為我獨尊的思想必然導致其的不甘與復辟情緒,但當時已是眾叛親離,再加上怕死的心裏,就勾結日偽政權建立的偽滿洲國,企圖復辟;但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道路,是大勢所趨,任何與其相抗衡的敵對勢力必將自取滅亡,溥儀也必將從皇帝的遺夢中醒來理解社會主義的改造。

《我的前半生》能夠説相當詳細的記錄了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社會主義社會階段,溥儀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封建皇帝轉變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心路歷程。看完此書心境也是頗為複雜的,其中不免對其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感到同情,對其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的同情,同時也對其最終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新公民的欣慰。我想中國的帝王中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那樣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沒有一位皇帝能夠像溥儀一樣有如此複雜的心路歷程。

篇3: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溥儀在天津的這七年是沒有一天不在所“復辟”的夢的。真是一個可悲又可憐的人啊!這就是我最大個感受,至於其他,關於他支持的和寄予期望的那些“騙子”以及日本方面的軍政兩種勢力我都沒有太記住什麼。總之是溥儀在“出洋”與“還宮”的搖擺中日本對中國的提高行動開始了。於是羅振玉的那一夥勢力極力勸説溥儀前往東北,而以鄭孝胥和遺老們為首的另一方卻覺得時機不對,極力反對着。溥儀再一次陷入了選擇之中。

最終他還是在一種糊里糊塗的情景下踏上了日本人為他鋪的路。離開天津,一切便更加得有不了他自我了。我覺得他處在一種幾乎是被軟禁的地步下。當他到達了旅順被安排在一家旅館,繼續他的等待。他自我這樣説:“事實上,這些口口聲聲叫我皇上的,這些絞着腦汁、為我奔波着的,他們心裏的我,可是是紙牌上的荒地,這種皇帝的作用可是是能夠吃掉別人的牌,以贏得一筆賭注而已。

日本人為了應付西方的摩擦和國內外的輿論壓力,才準備下我這張牌,自然他們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嚴密的加以保藏。羅鄭之流為了應付別的競爭者,讀得日本人的犒賞,也都想獨佔我這張牌,都費盡心機把持我。於是構成了對我的封鎖,使我處於被隔離的狀態中……”唉!想想之所以他還能得到所謂的禮遇,無非是因為他還有利用的價值,否則早就被擲棄一旁了。

一個身不由己,被人當搶來使的對“復辟”痴心不改的人,好可憐,也好可笑!看看溥儀身邊的人,真是可悲。每個都只是在為了自我的地位而奔波着。“復辟”一時間似乎已沒有那麼的重要。尤其是那個鄭孝胥,根本能夠説就是為自我的地位把溥儀的“復辟”忽略了!身邊根本再無可信之人,可用之人。日本有日本的野心,臣民由臣民的打算,就僅有溥儀一個人做着“復辟”的夢,沒有任何把它變為現實的可行之舉動!

溥儀再也得不到有力的“復辟”支持,最終成為了那個“滿洲國”的執政。他自我在書中寫道:“我就是這樣,一方面渾身沒有一根骨頭是硬的,一方面還幻想着未來的‘復位登基’,公開走上了這條卑鄙無恥的道路,確定了頭號漢奸的身份,給血腥的統治者當了遮羞布。”於是,就這樣開始了偽滿的十四年。

篇4: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放下了厚厚的羣眾出版社發行的俗稱“灰皮本”的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寫成的《我的前半生》,再結合我在長春期間參觀的“偽皇宮”,對這個末代皇帝的前半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地瞭解。

在這本“懺悔錄”中,溥儀以一個歷史罪人的身份和語氣反覆唾罵自我,同時深深感激共產黨和毛主席挽救自我於水火之中。溥儀的文采很好,不愧是學“帝王之學”出身,全書以自述的形式把自我的前半生分成五個階段記述,分別是宮中生活、天津時代、長春時代、蘇聯的五年、回到祖國。一邊回憶,一邊悔過。

尤其是在最終一部分,戰犯管理所安排包括溥儀在內的戰犯到東新中國的東三省的各條戰線去參觀。當溥儀走在以往自我是這個地盤的“主人”的土地上的時候,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深深的觸動和感動着,同時在心裏將眼前的“新面貌”和解放前的自我領導下的“舊面貌”做了深切的比較,感覺到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中國還將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自我在東三省犯下的罪行是“百死不得已贖其身”,自我過去犯下的各種罪行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在哈爾濱,他們參觀了包括兒童公園、太陽島在內的許多地方。兒童公園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園中有許多古樹,我每一天走在裏面的時候,就是感覺這個公園有些年頭了。那裏空氣清新,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葱葱。要是這樣算起來,這個公園至少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並且公園裏的小火車也有同樣的年頭了。在哈爾濱期間兒童公園是留給溥儀印象最深的地方,因為溥儀看到的這一切讓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少年兒童是最最幸福的,並且會世世代代幸福下去。時光荏苒,此刻的兒童公園同樣是綠樹成蔭,各種年齡的兒童在那裏蹣跚學步、奔跑歡笑,可是那裏的景物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篇5: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由本站網友投稿]

《我的前半生》相比中國正統的皇帝,愛新覺羅?傅儀的一生更讓我好奇。

這位中國末代皇帝的生活,距離我最近,而他在那個時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四位繼母“愛護”下的童年,在沒有一位真正意義上父親的過去,在半開放的皇宮中最終的皇子養成生活也被歷史“潤色”最少,所以我去看了他的《我的前半生》。不想過多評價這後半本書,總覺得有點乏味,還是那一段無關此刻,還是他一個人的世界趣味。那一段無人關心卻顯得無比真實的小時候,與我們童年十分不一樣,但他卻無比可渴望有我們的幸福的童年時代。

在電視劇裏,皇帝有最權威的尊嚴,他的話是“聖旨”,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深深地滿足了男人的大丈夫主義。是的,在愛新覺羅?傅儀的世界裏,他是皇帝,他的話的確也是聖旨,他的話甚至是他的字都值千金。在他的小朝廷裏,他的捉弄與玩心在別人看來都是“聖上賢德”;他的年幼成了周遭大臣的財富,不斷索取名貴的古玩字畫,一點點小事前來邀功,加官進爵;在沒有乳母的日子裏,沒有人真正去教導他,變得驕縱跋扈,脾氣暴烈。

皇帝不都是幸運的,尤其是愛新覺羅傅儀。紫禁城裏,甚至是太監都沒有人會在意一個孩子的哭號是因為害怕,執着迂腐地將他關進小黑屋治療,直到他筋疲力盡。有太多的人在關愛他,可他卻連最起碼的“温飽”都得不到保證,一次之過,連食三旬粥湯,着實把傅儀餓得見食就搶,連魚餌都送入口中。

有人説,滿洲國是中國人的恥辱,我不否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傅儀有的選嗎?他能選擇嗎?如果傅儀當時真的卧薪嚐膽,顛覆歷史,有一批股肱大臣,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或許他就不會來慘痛的回憶他的過去。歷史可是是用來祭奠失敗者的。多少歷史真真假假撲朔迷離,該不該信,那都無所謂,因為你真的存在過,即使沒有追尋的價值。

篇6: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我的前半生》裏主要有兩個女性形象,一個是當了十幾年家庭主婦的子君,一個是當了十幾年女強人的唐晶。到了三十幾歲,作者把她們的生活調過來了。

我想女生嫁人前後必須都有過是做家庭主婦還是女強人或者是兩者兼顧的困惑。我個人認為大多數女人是無法使兩者到達平衡的,每個人必定會有傾斜的一方,因為時間、精力、自律性、個人本事等各方面制約着我們。所以選擇更傾向於家庭還是事業,我覺得這得看個人意願。

可是無論走哪條路,女人必須要有自我的思想。我認為思想比工作本事更重要。思想才是人生前進的推動力。子君從什麼都不管的家庭主婦到自立自強又風情萬種的美人兒,是因為她有要自強的思想,唐晶從女強人變成家庭主婦,也是因為她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麼。

僅有搞清楚自我想往哪個方向走,工作也好,為家人付出也好才會有成就感,否則一天天過得就會很迷茫。子君在當涓生太太的時候就是一個每一天按部就班生活、沒有情緒變化的女人。當然她每一天也會為了兒子女兒、朋友有喜怒哀樂,可是她內心有那種踏實的感覺嗎?我覺得沒有,因為一切的情緒都是外界賦予她的。她沒有思考過這個事情究竟為什麼到這一步了。

女人的經濟本事重不重要?重要,但還是要先有思想的覺悟賺錢才會有意義。賺錢的意義是什麼呢?很多女人都把賺來的錢毫無保留得奉獻給家庭,孩子要上學,老人要生病,男人要應酬,於是她們扛起了勤儉持家的大旗,可是又把自我排除在家庭之外。她們總是把自我放在家庭裏最“卑微”的那個地方。越是這樣其實她們自我的幸福感越弱。

因為人是很容易養成一種習慣的。你習慣卑微,別人也習慣把你看得卑微。一旦你覺得自我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想的回報,或是家人因為你的付出而長久對你生有愧疚感,這會使家庭裏的每個人都揹着一種無形的負擔。一旦發生衝突,這些付出與愧疚都會變成雙方講了一遍又一遍的哭訴素材。

所以女人要把自我放在一個與人平等的地位。與丈夫平等,與孩子平等,與社會上的其他人平等。事業也好,家務事也好,你能夠與丈夫平等的對話,他能夠幫忙你,你也能夠幫忙他,當然業務上的事也許並不能給什麼實際上的幫忙,可是最重要的是“商量”,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很介意另一半忽略自我,也很介意另一半什麼都不管不顧的態度。

子君之後不是找到了懂她的翟君嗎?是呢,“懂”,這是女人對她愛的男人的唯一要求。

女人要與社會人平等,其實就是説女人不要脱離社會,一向固守在家庭的圈子裏是不會有自我的思想的,或者説你的思想都在原地打轉,而你的丈夫、你的孩子都在成長,總有一天你們會越走越遠,“成長”是一個人一生的課程。

當然,女人要把“自我”放在首要位置。我們去學習,去變美,去找到自我的興趣是為了要讓自我變得更好,讓自我喜歡自我。

女人是因為身為女人的魅力吸引了包括老公、孩子等別人的目光,而不是因為要吸引別人的目光才去使自我變得有魅力。

女人要去發現自我,不要辜負作為人的權利。

篇7: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到了很多歷史祕聞。歷史真有意思,其實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們學到的歷史書寫的那麼簡單,不是黑就是白。被歷史書寫成白臉的人未必就沒幹過壞事,被寫成黑臉的也未必沒幹過好事,並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瞭解歷史要先了解人性。

復辟大清之業雖然艱難,但浦儀一生都在為之努力。雖然他的方法沒用對,找的人也沒找對,還花了不少冤枉錢,但誰又能保證,換另一個人會比浦儀做得好呢復辟大清的路如果採用的是另一種方式,也許會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復辟成功在當時那個時代何其之難!沒有了財政支持和軍隊支持的遺老遺少們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價也難以成功,因為在亂世沒有軍隊一切就如同畫餅而已!可惜這一點浦儀看不到。或者,他錯誤地以為,藉助別人的軍隊能夠幫自我實現目的,可是他忘了,每個人都有私慾,既然別人有軍隊能夠統治全國,為什麼別人非要讓他當最高統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國家方面,軍隊是無法借的,溥儀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為大業垂成,卻誰知只是白送了別人銀子,給別人做了嫁衣;後半生顛沛流離,更有牢獄之困,最終以平民身份完結。有誰能象溥儀一樣,能有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來歷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可是,溥儀唯一能夠感到幸運的是,他沒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樣,被現世之君殺掉。這是他的運氣。

歎哉!前半生如在夢裏,以為自我能改寫歷史;後半生知其不可為,卻也不由自我能決定了。歎哉溥儀一生!

篇8: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有翻開我的書櫃,又讀完了愛新覺羅·溥儀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儀先生的一生充滿了不平凡的色彩,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這一生的異常歷史,同時也造就了中國的歷史。那裏面,有鬧劇,有悲哀,有疑懼,有期望。

1906年,溥儀出生於北京,1908年慈禧臨死前選擇了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話,改變了溥儀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儀遜位,從此,清室的復辟鬧劇便一幕幕的開始上演了。先是張勛帶着辮子軍幫忙溥儀復辟,然而沒做幾天皇帝的溥儀就又退位了。溥儀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偽滿洲國,稱帝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於1932年初在長春(當時稱為新京)任滿洲國執政,後於1934年初稱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溥儀作為偽滿戰犯被關押於前蘇聯,五年後回國進行改造,十年後得到國家特赦,任職於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1967年,病逝於北京。宣統皇帝,大清遜帝,偽滿執政,康德皇帝,戰犯,普通公民,這些字眼寫照了溥儀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經過利用溥儀強烈恢復祖業的願望,以溥儀為扶植對象建立了偽滿,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對東北的統治,這十四年,能活過來的人本身就是個奇蹟。溥儀在答應日本出任偽滿執政時,也許他忘了,日本人並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為了一箇中國人的皇位而忙活,他們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當溥儀明白一切以後,日本人已經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這個執政和皇帝無非是個幌子而已。日本人給溥儀戴上了一頂繁華的皇冠,然而這頂皇冠繁華的背後卻是一個緊箍咒。偽滿十四年,溥儀幾乎沒有任何的權利,他不僅僅毀了自我,更毀了整個滿洲。日本就這樣以東三省和台灣省為跳板,對中國開始了大肆侵略。

偽滿十四年的歷史,是悲哀的。由於清室宗廟受到孫殿英軍閥可恥的盜墓行為以及其他的種種原因,激起了溥儀恢復帝業的願望,而這個願望又恰恰是跟那個時代所背離的,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説:“歷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這個願望不會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被這個願望衝昏了頭腦的溥儀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設計的圈套,而這個圈套在我們今日看來,其用意是多麼的明顯,多麼的可恥。或許只要稍作思考,順應歷史潮流,拒絕日本侵略者的邀請,這十四年的血淚史就不會發生了。

作為個人,我尊重溥儀先生在改造後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溥儀先生所着《我的前半生》一書本身就是對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使讀者更加清晰的瞭解當時的中國。

歷史,給了我們教訓!我們必須謹記,任何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

篇9: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看完了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像是一個自説自話的日記,看完了之後還蠻有感慨,記下來以後慢慢回味。

以前沒有印象讀過亦舒的小説,印象中以為都是些女人的惆悵滿肚和自怨自艾,看完小説,發現還真的是淨講些女人的惆悵滿肚和自怨自艾,只是她的這些思緒太過真實、太契合我自我的性格,所以看起來真是又窩心又心疼,誰讓女人就是這麼愛惆悵、愛思慮、愛為難自我。

這部小説裏,女主的形象當然是相當豐滿了,前半生從平淡無奇嫁為人婦到獨立自強看淡婚姻,這些並不讓人異常感興趣。女主説“我是良家婦女,自問擲地有金石之聲”的時候也能夠預料到結束了婚姻之後她能過好,但沒想到的是最終她竟然還擁有了感情,還是一份異常透徹異常温暖的感情。

看到後半段子君與翟君的點滴時,迸發出的少女心讓我太有同感了。她説:對於翟君,我有種唯命是從的感覺。他每句話聽在我耳中,都變成金科玉律。對於翟君,我想傾訴過往的一切。這就是愛人的模樣啊,你望着他,無論他説什麼你都覺得動聽,關於自我的一切,都想剖開心來放在他面前(這句話有點瘮人),期待他對過往所有這些故事的反應。

篇10: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這本書挺好看的,第一次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三天我就看完了。

本來我是規定自我每一天閲讀一個小時,在看這本書期間,我忍不住的就會多看半個小時。並且在第二天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種期待。

整個故事很簡單,所以看起來很簡便,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就主要的幾個人物就湊成了一個故事脈絡。

子君和涓生是兩夫妻,他們大學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涓生是個西醫,也算有錢有地位,自從結婚後,子君就變成了家庭主婦,帶孩子,逛逛街,打打麻將。生活過的逍遙自在。

忽然有一天,涓生説要跟她離婚。子君一聽這個消息就懵逼了。她奔潰,沮喪。連她最好的閨蜜和女兒都説是她自我活該。

因為子君從來都沒關心過涓生,沒把涓生放在心上。但她心裏其實是愛涓生的,可能只是被涓生寵壞了,家裏有保姆,不用幹活,接送孩子又有司機,她能做的就是逛吃玩玩玩。涓生跟她説話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從來沒放在心上過。

涓生對她説,給你五十萬,你走吧。

五十萬能買什麼,買套房子也只夠首付,對於毫無工作和社會經驗的她來説,要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生活,是一種難題。

雖然一開始她很沮喪,但她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經過自我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獨立,最終讓別人刮目相看,最終連她的老公都變得後悔跟她離婚。

我覺得這本書異常適合女生看,她會告訴你,女人不能單單靠男人,即使結婚後,也要一份屬於自我的事業,只要經濟獨立了,才不會被生活牽着鼻子走。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個感悟。就是寫書,並不需要多麼跌宕起伏的情節,多麼宏偉的場面,簡單故事也能夠寫的很好看。

異常是在看村上春樹《且聽風吟》的時候,故事更是簡單,雖然我沒怎樣看懂。

但這兩本書給了我一個期望。

原本我以為,寫書肯定要有精彩的人物或精彩的事情才能寫出一本好書,不然太過平凡的事情誰會看啊。所以我總是在想,我要哪裏去找那麼多精彩的事情啊,我得走遍多少地方,遇到多少人啊。總覺得不現實,想多了就會氣餒。

但看完這本後,我才明白,簡單事情也能夠同樣精彩,身邊的小事情,只要稍微發揮一些想象,也能夠寫出一本精彩的書。

【小編簡評】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 優選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文章直截了當,開門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