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半生緣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9W

第一篇:《半生緣》讀後感

半生緣讀後感

張愛玲的《半生緣》這部小説,其實叫《十八春》。前段時間在電視裏看過,不過讀書更有感覺。

同情的是曼楨的苦命,埋怨的是世鈞的懦弱以及對曼楨的不信任,痛恨的是曼璐和祝鴻才的自私他們不顧親情毀了曼楨一生的幸福沒想到,親姐姐會如此荒唐,可笑。曼楨和世鈞之所以會錯過這段美好姻緣,不僅僅是幾個主人公的原因,更是那個時代的過錯。。曼楨和世鈞走到一起過着甜甜蜜蜜的生活,是每個人的願望。當然果真是這樣的結局就不是張愛玲的寫作風格了。這麼單調的劇情也就不會引起觀眾高度的評價.往往人們對不好的結局印象更深反而很快會忘記美好的結局

曼幀的悲劇也在於自己的懦弱。她恨祝鴻才,曾經咬牙切齒的説決不會嫁給他,結果自己仍然忍氣吞聲的嫁給了他。她的反抗僅限於嘴上,説實話,實在讓人瞧不起。悲劇是自己直接造成的。曼路用傷害自己的妹妹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雖然是為了家人才會走上這條路,雖然會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雖然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家有怨氣但也不會去傷害自己最親最愛的人.想改變現狀改變命運就要選擇一個真確的方法而不是用這種手段去改變自己.對於祝鴻才他更不該不顧別人的意願而滿足自己感情是雙方面的一廂情願即使得到了也不會幸福,得到軀殼得不到心有何意義兩情相悦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去傷害別人的話那人和動物有何差別

世鈞和曼楨這段姻緣的錯別隻能怨老天對命運的捉弄只能對這個時代表示遺憾.而我感到幸運的是我生活在現代我也只能用現代人的想法來剖析那個年代如果我也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話或許我會感到無奈感到悲哀.

現今社會是敢愛敢恨的世界戀人之間的分手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不主張這些即使婚外情中有許多真情在但我想一個人除了追求自己目標的同時還要想到責任心.責任感也能體現人生價值.

雖然那個時代已經遠去,但那個時代所帶給人們的傷害永遠保留了下來!

第二篇:半生緣 讀後感

《半生緣》讀後感

系部名稱:徐州醫學院華方學院

專業:臨牀醫學年級:09級班級:臨牀三班

姓名:左丹丹學號:0981113134

漫漫長假,閒來無事,便打開塵封已久的書箱,讀了張愛玲的一部小説——《半生緣》。其實之前電視裏也有熱播過,但是由於對張愛玲的敬仰和對這部小説的喜愛,我還是把原著讀了一遍。有時我還真覺得文字比電視更有吸引力,小説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氣息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半生緣》是以一種最樸實平凡的語言講述一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簡單的來説,曼楨一生的經歷,愛,恨,都與姐姐脱不了關係。她的前半生雖然過得並不是很富裕,但生活充實,學業有成,這一切都是姐姐曼露給的,所以從內心來講,曼楨是感激她的,雖然實際上曼露的職業並不光榮,但在她心裏,姐姐是神聖的,當世鈞説;“我否認你有姐姐”,曼楨心裏很糾結,即使是最愛的人,他心裏也是不希望曼楨有這麼個姐姐,他做不到“愛其然,愛其所以然”,那麼在一起之後家庭之間的矛盾該怎麼調和。沒有結婚之前,曼露處處替妹妹考慮,她對祝鴻才説:“我吃這個飯就行了,還要我妹妹?”她跟媽媽説:“她跟我們住在一起不太好,我怕別人説閒話”。甚至,在面對自己愛的人面前,她説:“我要出去賺錢養家”。

一棵樹只開一次花,一個人,一生也只有一次美麗,一次青春,曼露的美麗,她的青春都獻給了家庭。可是最後,愛的人走了,心也

不在了,這才是最絕望的,或許最後她會對曼楨這麼絕情,興許是對這個有點介懷吧!曼露三十了,青春也將近尾聲,妹妹成了她唯一的寄託,只有妹妹嫁給了祝鴻才,祝家有後了,她才有可能維持目前錦衣玉食般的生活,否則丈夫是一定會拋棄自己,另尋新歡的,那麼她的下半輩子也就完了。

曼楨對於世鈞來説的確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愛一個人的話,是不是要為他考慮?世鈞的家庭極度介意曼楨的姐姐,當他向自己求婚時,曼楨猶豫了。“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求婚,不論是答應還是不答應,都是快樂的,因為這是她一生之中最能決定自己的時候,但決定之後,她可以改變的就不多了”。曼楨很希望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她也不允許任何人瞧不起曼露,踐踏她的自尊,最後,她選擇了離開。十幾年過去了,往事已不再,在驀然回首的痛楚裏,亭亭出現的是兩個人似水般的年華。正如席慕容在《邂逅》中寫道:“請別怪那韶光該人容顏,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粧師”。

看《半生緣》,我的心裏多少是藏着柔情的。也許是出於對一個女孩美好的祝願,我熱切的希望曼幀和世鈞能在一起。然而他們究竟也沒有在一起,這反差叫我心痛難過。這時,我突然體會到,作者竟是這樣無情,不叫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孩子氣的埋怨過後。我不得不認識這一點,作為一個作家,是要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的,誰都喜歡童話,然而童話究竟不是生活。作者抱着一個宗旨,然後從最柔情最殘酷的兩方面來反襯出她要表現的東西,那個東西不管如何叫人不能接受,它就是事實,客觀擺在人面前。所以,作家要“無情”一些,

或者更可以説,要忍受更多一些的痛苦與不忍,來展現他要表達的。所以,理智清醒是一個作家很重要的品質,幻想的孩子恐怕是隻適合做一個童話詩人。

半生匆匆,半生如夢。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説,七、八年如同過往雲煙,而對於年輕人來説,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現在的我,只想好好珍惜我的這一生,不要讓我這短短的一生留下長長的遺憾。

第三篇:《半生緣》讀後感

中午是素描,孩子不多時就坐在窗前的藤椅上看書,還沒讀完讀完《走了一千一里路》時翻出了張的文集。最先看的是《年青的時候》,然後是《談女人》、《紅玫瑰與白玫瑰》、《沉香屑》,特地繞開呢,結果兜兜轉轉還是看了《半生緣》。

完小説再看電影,張愛玲那些會刺痛你讓你背脊生涼的字句在許鞍華的鏡頭下被幻化成了另一種淡淡的感傷。許的電影有些悶悶的氣息, 像是宣紙勻染開來的墨跡,像是舊時相冊的一層砂紙,讓一切模糊不真切 。

或者所有涉世未深的小情侶都可以叫做沈世鈞和顧曼楨。戀愛都是由某一眼開始,由某一件小事開始。都以為自己的愛情與別人的不一樣,但當考驗真正來臨,才發現其實世間那麼多的來來往往,大抵上所有人都一樣。《聖經》説,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最難過的, 並不是曼貞被強姦的時候,也不是她拼盡了力氣的呼喊,也無法讓來找她的世鈞聽見而。而是,若干年後,他們不期而遇。

那時候,蔓楨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見到世鈞,要把這些事情全告訴他,也曾經屢次在夢中告訴他過,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醒來還是嗚嗚咽咽地流眼淚。

現在她真的在這兒講給他聽了,卻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是那麼些年前的事了。世鈞只默默地聽着。

他們很久很久沒有説話。這許多年來他們覺得困惑與痛苦的那些事情,現在終於知道了內中的真相,但是到了現在這時候,知道與不知道也沒有多大分別了——不過——對於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分別,至少她現在知道,他那時候是一心一意愛着她的,他也知道她對他是一心一意的,就也感到一種淒涼的滿足。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聽了曼貞的遭遇,世鈞説:"你現在才告訴我這些,你讓我怎麼辦?你讓我好好想想該怎麼辦。"

曼貞説:"我們回不去了,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

"我們回不去了(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再也回不到從前。"

餐館裏是鼎沸的人聲,喧譁之中,凸現這一對愛侶最深刻的無奈。突然讓我潸然淚下。翠芝在新婚之夜對世鈞説:怎麼辦,我是不喜歡你的,你也是不喜歡我的,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太遲了......

記得曼楨寫給世鈞的那封信:世鈞,我要你知道,無論是什麼時候,無論是什麼地方,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在等着你,總會有這麼一個人的。

銀幕上的曼楨不停地問世鈞:"你好嗎?你好嗎?"世鈞説:"我不好,我只希望你好。"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是講一雙男女,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相愛過,後來分開了。

原來兩個人的緣分,有時候真的是不夠用上一世,只能到半生。

眉毛那麼短,天涯卻那麼長。

若是多年後不期然又見,能説的亦不過是那句用爛了的,別來還無恙。

片尾有一個閃回,沈世鈞在冬天黑暗的公園,打着手電尋找顧曼楨遺失的紅手套,找到了,他笑起來,彎着嘴角。

而喜歡一個人,再喜歡也不過就是這樣了。不然怎樣呢?

情意好似王朝興興衰衰,終至湮沒如同龐貝古城。

這城池存在過,只要你想看見,它就仍然在那裏,無形地,然而有尊嚴地,存在着。但

若是想在其中定居,已是不可以的了。

我實在是喜歡吳倩蓮那個長相。

清淡是極清淡,而豔的時候又可以很豔。

在得知他婚訊的那天,她去看了一場電影,對着銀幕上的鬧劇笑起來,而面孔上尚有淚痕未乾。

她同自己説,我想每一個人到老都總會有兩三件事情可以拿出來講的,如果我跟世鈞真的結了婚,生幾個孩子,那一定不會是個故事了。

其實好多事情不必像她這樣看得那麼透。她越是淡定,便越是叫人痛徹了骨。

葉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讀懂人世,又怎麼可以輕易去回首《半生緣》。其實本不該在這樣的時候看《半生緣》,但既然是有感而發,也無所謂了。胡亂寫下了些文字,現在看來多半是在複述劇情。

最後發泄下 :沈世鈞,你個慫人!

八月, 21歲的尾巴

第四篇:半生緣讀後感

半生緣

看了張愛玲的《半生緣》,明白了什麼叫做身不由己。曼楨曾寫信對世均説: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得我一直在等你,可世均還是忘記了。於是留下曼楨一人獨等十四年,再次相逢,世均已是倆個孩子的父親。所以曼楨知道:他們回不去了,是的,他們已經回不去了!!世軍最討厭的人是翠芝,他討厭她的嬌生慣養,討厭他的冷淡不幽默。然而造化弄人,偏偏就是她最討厭的這個人陪她過一輩子。他們明知自己選擇了錯誤的伴侶,可誰也沒説,直到翠芝看到參加婚禮的叔惠,再也忍不住強忍的淚水,婚房裏他倆像犯錯的孩子,不知所措,但他們也就這樣讓它一直的錯着。但凡他們中有一個人願意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至造成這樣的結局。叔惠愛的是翠芝,但世均是他的好朋友,他只好隱忍這份感情。人生慘淡,怎能勝過曼楨內心的苦。曼路——曼楨的親姐姐,為了綁住自己的丈夫,竟讓自己的親妹妹當了替罪羔羊,鬧出了非禮的強暴,竟苦苦囚禁了一年之久。直至一年後的生產,曼楨藉助好心的大姐逃出姐姐的掌心。叫她怎能不怨,怎能不恨,他恨透了曼路,恨透了棄他而去的母親。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世均,然而他不知道世均也離開了她。一切的根源來自於他多嘴多舌的母親,她一味的撮合原本屬於曼路的豫謹,在曼路的心裏已極度的不平衡。他為家人付出了一切,然而家人竟這樣回饋她,他當然不甘心,矛頭轉向她妹妹已是遲早的事。如若沒有她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也不至此!是社會的錯,還是人心的叵測,怪只怪世均少了幾分個性,少了些許查根究底的決心,若世均鼓足勇氣去尋覓曼楨的真實情況,然

而他卻選擇了放棄,忘記曼楨曾經説過: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得我一直在等你。他娶了曾經最讓他討厭的翠芝,他們結合了一段錯誤的緣分。叔惠走了,曼楨也從此不再出現,他們就這樣過了十四年,十四年啊,多麼漫長。然而世均不知道曼楨一直在等他。最不期望與最最糾結的事都在曼楨身上發生了,為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她推遲了和世均的婚禮,結果造就的竟是一生的悲劇,此時她的母親棄她而去,姐妹們也沒有再提起過她,她就這麼一個人安靜而有悲傷的生活着。俗話説:一步錯滿盤皆輸,曼楨錯在太過於相信她的親人,或許最最不應該的就是見到榮寶時萌生了母愛,委曲求全的嫁給了祝洪才。張愛玲筆下的曼楨被親情、愛情拋棄了,取材或許就是她自身對生活的感受。小説情節嚴謹,扣人心絃,糾結的讓人捶胸頓足。為曼楨感到惋惜,更為世均感到悲哀!!!!!!!!

第五篇:《半生緣》讀後感

道不盡的悲涼,説不盡的無奈

——看張愛玲《半生緣》中的顧曼璐 “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葱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這是流傳甚廣的張愛玲的美學宣言。《半生緣》似是解釋她的這句話的最好例證。逐字逐行的讀下去,心中的悲涼與無奈便會增添幾分。

《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説《十八春》,是張愛玲為數不多的幾部長篇小説之一。主要是以顧曼楨、沈世鈞、顧曼璐、許叔惠、石翠芝等幾對男男女女的半世恩怨情仇為主線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而悲涼的故事。最初看到《十八春》這個書名時,總覺得它過於俗套,而當我看到小説的第一句“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有十八年了——真嚇人一跳馬上使他連帶地覺得自己老了許多。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縫間的事”時,我便不得不佩服張愛玲這個女子,“十八春”這個名字真是起得恰到好處。曼楨與世鈞的愛情經歷了十八載,它耗盡了一個人全部的青春年華,他們是彼此生命中唯一愛過的人,這段愛情過後他們便不會也沒有能力再愛了。我被這個名字深深吸引。

我這個人讀書總有個古怪的習慣,便是我很少會因為主角的經歷而長吁短歎,我反而更加同情配角的悲歡離合。《半生緣》中真真被我憐惜的,並不是曼楨,而是曼璐這位女子,她的命運或許比曼楨更可憐。

張愛玲説:“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我想這用來形容曼璐是再合適不過的。曼璐曾經也如同曼楨一般温柔善良、單純可愛。可是卻因為父親死得早,只剩年邁的奶奶單薄的母親和幾個幼小的孩子,因此養家的重擔只得落在長女顧曼璐身上。在二十世紀初的舊上海,一個沒有知識、沒有門路,只空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和一副好皮囊的曼璐別無選擇。在她嘗試了各種活計之後,她只能選擇向命運、向破敗的社會現實低頭。於是十六歲的顧曼璐被迫當了舞女,可做了舞女的便沒有那麼幹淨了,她被那些商人包養,成了舊上海一位有名的交際花。原本小時候曼璐是訂過親的,她與青梅竹馬的豫瑾彼此相愛,本來是可以有着美滿的生活的,可是她做了舞女後便退掉了這門親事。年華將逝,想

要金盆洗手的她只好草草嫁給了貧窮好色的投機商祝鴻才。家人為她鬆了一口氣,認為她終於找到了歸宿,可是曼璐真正的悲哀才剛剛開始。祝鴻才娶她是因為好色,也恰恰是因為他的好色,婚後沒多久發了財的他便對曼璐厭倦了。爭強好勝的曼璐自然受不了祝鴻才對她的無視,並且曼璐不能生育的事實更是給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祝鴻才開始在外面找別的女人。祝鴻才是曼璐最後的依靠了,她別無他法只能選擇挽留住丈夫,曼璐開始將借腹生子的邪惡念頭伸向已與沈世鈞有婚約的妹妹——顧曼楨。其實曼璐是羨慕曼楨的,甚至嫉妒更多與羨慕,她嫉妒曼楨擁有着世鈞對她的愛,她嫉妒祝鴻才只是見了曼楨幾面便對曼楨念念不忘,她嫉妒豫瑾來上海時同曼楨的熟絡與自己卻格外生分。最讓她嫉妒的是,曼楨是正值青春年華的乾乾淨淨的女子,而自己卻已年老色衰,還有着一副被多少男人玷污的空皮囊。留住丈夫的念頭和對曼楨的嫉妒是她做出了這個瘋狂的決定,她裝病騙曼楨來祝公館,幫助祝鴻才糟蹋了曼楨,囚禁了飽受侮辱的曼楨一年,在世鈞來祝公館找曼楨時故意誤導世鈞,告訴世鈞曼楨變心了回鄉下和豫瑾結婚了。她親手毀掉了曼楨的幸福。可是曼楨生下的孩子並沒有保住她破碎的婚姻,曼楨生下孩子與她決裂後不久,她也因為腸癆病,在絕望和自責中過世了。。。這個女子一生的苦難就此結束。

很多人可能會憤怒於曼璐的自私與惡毒,可是曼璐的悲劇不僅僅是貧困的家庭和貪婪好色的丈夫造成的,更是當時那個黑暗扭曲的社會造成的。封建思想對人們的禁錮,使曼璐受到的都是不公平的待遇和人們的白眼。當時的人們保守卻殘忍,曼璐為家人做出了犧牲,可是親情對祖母和母親來講遠沒有温飽更來得重要,最後甚至連她的祖母和母親也覺得她是骯髒的是令她們羞愧的,曼璐珍視的家庭並沒有給她她想要得到的温暖。在曼璐年紀大了,有了想金盆洗手老老實實找個男人把自己嫁了的想法後,她清楚的發現一個讓她痛苦的事實:她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為稍正派的男人都嫌棄她,鄙視她,那些男人不過是逢場作戲,當初追曼璐時,哪個不是花了大手筆討曼璐開心的,可是一旦談婚論嫁,他們立馬嫌棄曼璐,他們想要的妻子必然是正派貞潔的女子,誰也不願意娶個不乾不淨的交際花回家。無奈中的曼璐只好嫁給了貧窮好色的祝鴻才,為她婚後悲慘的生活埋下了伏筆,以至將她最終引向迷途,造成悲劇的發生,併成為人們憎恨和唾棄的對象。

曼璐的悲劇是那個黑暗冷漠的封建社會造成的,她是個封建思想的犧牲品。雖然我無法説愛她,但是我憐她。

Tags:讀後感 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