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第一篇: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精選多篇)

本書中有一篇名為《我是誰?》的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着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於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後,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僕,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過去,對於自己的行為,也沒什麼在意。對於成敗,常常歸結於自己運氣不佳,而從來不去考慮為什麼會失敗。事後想想,和自己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飯,便坐在電腦前,從來不考慮那樣長期會使自己的身體走樣;平時不愛運動,出門也常常打出租車,這樣既浪費又會養成貪圖享受的壞習慣。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強加管教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很多時候也常常是習慣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時候,總喜歡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後來趕着做。萬一有時候事情多了,常會忙地不可開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務。而有的人習慣就很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後才來做。所以對於這一類人,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們做事總是有條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細;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卻常言放棄,對於總總的比較,我們也不難看出,習慣的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強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和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習慣,把自己的理想付之於實際行動,這樣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使自己不成為空想家,讓我們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吧。

工作中的責任心是人生中的必須義務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有感於書中引用馬克·吐温的一句話:“關鍵在於每天去做一點自己心裏並不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為那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而感到痛苦,這就是養成自覺習慣的黃金定律。”,它是用來解釋如何做到克己自制的。

在我看來,不願意做的事情,一部分是懶得做的,一部分是厭惡做的,一部分是畏懼做的。懶得做的事情,若是工作中的事情,有時覺得做了就吃虧了,所以不做。厭惡做的事情的確是因為自己心裏不願意做,如果做了就會痛苦。畏懼做的,大多是自己力不能及的或者説要與人合作的事情,是由不得自己心願的事情,讀後感《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之所以用“工作中的責任心是人生中的必須義務”來做這篇讀後感的標題,私下以為“工作——人生”、“單位(集體)——家庭(婚姻)”是統一的,貫穿自我一生髮展的。我們用單位和家庭來做一個比較,對比一下責任心的大小,看看義務在單位和家庭中是否都是必須的,從而降低消極意識形態在我們心裏的作用。

《習慣的力量》52頁列出一些影響一生的好習慣,比如:*永遠信守承諾;*開會和約會不遲到;*從來不忘記回覆電話;*與同事、客户、家人的溝通更記分一些;*總是明確告知他人自己將做什麼以及日期安排;*快速處理各種瑣碎的行政事務;*積極傾聽;*永遠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做計劃;*與人交談時,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保證每天的飲食健康;*定期鍛鍊身體;*少看電視;*多讀書等等,我不厭其煩地列出來,是希望自己能夠把這些好習慣分分類,一類是與人合作的,一類是針對自我的,而這兩類習慣在家庭中、在單位中,我們所持的意識和態度有沒有分別?比如一些習慣在家庭中就能做到,而在單位中就做不到,也就是説,好習慣在家庭中是願意做的,因為這種思想意識的存在,就不會讓自我感受到痛苦;這些習慣如果放在單位中去做,自己心裏就不願意做,做了就會痛苦。

我認為任何成年人都具有分辨好壞的能力,但卻在思想意識的深處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公私分界線!真實的情況是公私沒有分界線!公私只限於環境的大與小,而這種大小也是平等的,對集體來講,在單位公是大的,而家庭是小的。對家庭來講私是大的,而集體是小的。從人生的角度來講,集體和家庭是平等而相容的,他們的發展是統一的,是不能分開的,因為個人的發展和進步都確實的體現在集體和家庭的發展過程中,所以講“人生中的必須義務”就具體體現在“工作中的責任心”和“家庭生活中的責任心”方面。

我們在“工作中的責任心”和“家庭生活中的責任心”方面,應該是一樣的,但在實際中體現出來的行為和思想卻是大不相同,為什麼會這樣呢?

家庭的幸福源自責任心和必須的義務,責任心的表現、應盡的義務和經濟來源的支持是家庭幸福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這是家庭環境中的個人發展。我們會很在意經濟收入的高低,這必然和單位的發展聯繫起來,工作中的責任心是人生中的必須義務,是個人在事業上發展的基石,“工作——人生”、“單位(集體)——家庭(婚姻)”是統一的,貫穿自我一生髮展的。我們不需要家庭和單位的換位,我們需要把家庭和單位同等的看待,改變兩種不同環境中的習慣個性,謀求個人家庭和事業的共同發展,這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讓我們的視野開闊一些,讓我們的境界高尚一些。

第二篇:查爾斯《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查爾斯《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習慣”兩個字,對我們大家來説是再熟悉不過了。“好習慣、壞習慣”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然而在讀了《習慣的力量》之後,使我深感震撼。一個人的習慣,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事業,甚至影響他的一生乃至生命。

從小到大,“好習慣、壞習慣”一直伴着我長大、步入中年,從不經意去留住好習慣,去掉壞習慣,我們總是抱怨為什麼自己不能成功,而卻不知是很多的壞習慣阻礙了通往成功的路。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並非機緣巧遇。而成功者與平庸者的迥異之處往往在於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在書中作者説:"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習慣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個人各自的種種習慣,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進。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從平庸走向卓越的關鍵。何謂良好的習慣呢?它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秉性,它能夠修正你的不足,歷練你的性格,增添你的涵養,使你牢牢把握前進途中的正確方向,從而使你超越平凡,脱穎而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如同掌握了達致目標的技巧,它將貫穿成功人生的始終。在書中作者告訴我們克服壞的習慣並非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痛苦艱難,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為替代不好的行為,比如用晨練代替睡懶覺,好的習慣就養成了。其實"21"天絕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它只告訴我們,行動起來,習慣的力量會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成功的人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的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他們並不比別人更聰明,而是好習慣讓他們變得更有教養、更有知識、更有能力。他們並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賦,但好習慣卻讓他們訓練有素、技巧純熟、準備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決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習慣卻放大了他們的決心和努力,讓他們更有效率、更有條理。

《習慣的力量》上説“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出於習慣”,也就説,我們能看清並改掉壞習慣,並且堅持好習慣,那麼我們至少在人生路上能得90分,關鍵在於看清自己,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開始。中國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意思。

智力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好習慣的幫助下,提高智力,開發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

好習慣是幸福的源泉,壞習慣是痛苦的開始,凡成功者不只是習慣的學生,而能超越習慣並駕馭它。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劑;習慣的意義是寶貴的,它是人生無價的財富和資本。在我們看來,培養一個好習慣將會給你的事業和生活帶來無窮的收益。培養良好習慣不妨就從現在做起,讓它帶領我們不斷前行,收穫豐盛!

希望大家都來讀讀《習慣的力量》!

第三篇:《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一、剛開始看到序言的部分,就被作者把習慣定義為“潛意識”三個字震驚了,有一種模糊的恐懼感,自己分析起來,“潛意識”真的是個很可怕的敵人。就好比一個人在讀書時代,如果他一直在班級中位於中等,那麼幾乎整個學生時代他全是在中等中度過的,所以,對於一個對自己要求不是極其嚴格的人來説,在升級、換環境的時候,在普通班中佔中等的他在奧班裏也會是中等,所以把他放在所謂的“奧班”中,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對於一個總是拔尖的人來説,在什麼環境裏,他的潛意識總會支配他鶴立雞羣!這就是習慣養成之後的潛意識的威力!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發生巨大的變化。

二、19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薩拉薩蒂(sarasate)曾被媒體稱為天才,對此,薩拉薩蒂回擊説:“天才?! 37年來我每天苦練14個小時,現在,有人叫我天才?!”顯然,薩拉薩蒂知道,並不是什麼天才或天賦就能造就一個時代最傑出的小提琴家,而是每日堅持不懈的練習成就了他的卓爾不羣和耀眼的輝煌。

讀到優秀的瓊斯大夫、愛迪生的鍛鍊、小提琴家薩拉薩蒂、nba傳奇人物拉里·伯德等等非常卓越的偉人成功背後的優秀習慣之後,想起了一些年輕的小成功者在勵志演講時的狀態,談及自己的心路歷程“沒怎麼努力”“考試很簡單,上課不用去”“考研很容易”“四級過級很簡單”等等,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是因為自己是天才的結果,與薩拉薩蒂的迴應真的是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而這樣的一種私心導致

了很多學弟學妹掛科、留級..其實這就是小成功和大成功的差距。真正的成功者是不會一味浮誇的,真正的成功者是付出了鮮為人知的努力的,真正的成功者是有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以此警醒自己在看待問題的時候觀點要客觀,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驕傲!以此勉勵自己!

三、從空想家轉變為行動者的第一步至關重要:“每天都嘗試去做一點兒你原本不喜歡的事。”

自我控制並不單是一種非凡的美德,它更是使其他美德煥發光彩的源泉。

每天做些苦差事——為自己

讀到這幾句話時,感到有時候人就是得有種“自虐”的精神,這個自虐指的不是身體上的自殘,而是精神上的磨練,對自己狠一點,對慾望稍加控制一點,這樣你每天都在進步。懶惰是很摧毀人的志氣的,改變吧,自己!

四、“上帝呀,我如此忠誠地相信你會來拯救我。可是,你為什麼沒有呢?” 突然,一個來自天堂的聲音説道:“你究竟想讓我怎麼做?我派去了一輛卡車、一條船、甚至一架直升飛機!”

平庸的人總是感歎成功者的“機遇”,俗話説“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平庸的人難道真的沒有機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當機遇來的時候,平庸者總是會説“自己沒準備好”、“這怎麼這麼麻煩”“其實我現在的狀態也挺好”等等之類消極抱怨的話。就好比一個身邊的例子:在學校這個圈子裏,黨員、三好、模乾等榮譽的獲得者往往班委佔多數,有些同學就會抱怨“憑什麼都給班委,我只是

懶得當班委罷了”。。。 其實我認為這件事應該倒過來看,同學們是在最後黨員名單確定之後才發現是班委佔多數的,並不是在評選之前老師有規則講只選班委,而也正是因為他們是班委,才有更多為同學們服務的機會,而同學們也都看到了他們的努力與奉獻,在評選中順理成章的選擇了他們。勉勵自己放下任何形式的抱怨吧。用行動和思路來決定自己的出路。

五、所以改變一個壞習慣吧。改變一個壞習慣的益處不僅僅是改掉了一個壞毛病,它會有系列的連鎖反應,在保持好習慣的過程中,你的潛意識一直在提醒你你是在追求進步,向更好的你躍進,所以其它的一些小毛病自然而然的也不會存在了,就好比剛穿上一件新衣服的你,你會把頭髮洗的乾乾淨淨、辮子梳的漂漂亮亮,也不會彎腰駝背、沒精打采,有意識的提升自己,你會有不一樣的精神狀態。

努力吧,少年!

收集下我喜歡的句子:

1、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2、要記住:讓良性習慣進入你的潛意識

3、給予行動者動力的,同時也是阻礙空想家進步的,那都是同樣一件事物:習慣!

4、noth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habit《變形記》的作者ovid 生活中的很多失敗,都是因為人們在決定放棄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如此地接近成功

5、日常活動的90%源自於習慣和個人的慣性。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程序,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卻意識不到我們能夠選擇,

6、現在,請你花上幾分鐘的時間來想一想,你可能選擇哪些苦差事吧1、2、3、

7、一步一步的走,漫漫長路有盡頭;

一針一針的縫,襤褸之衫變天衣;

一磚一瓦的壘,銅牆鐵壁聳雲霄;

一片一片的積,萬丈雪層深似山。

第四篇:《習慣的力量》讀後感2

《習慣的力量》 讀後感

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絢爛的夢想,每個人都追逐過貌似屬於自己的成功。但,為何有人跌倒在荊棘密佈的道路上,又有人折戟沉沙,本來到手的幸福卻悄悄溜走?

我們一直在追隨前人的腳步,一直在崇拜他們的光輝事蹟,看到他們在自己的舞台上激情四射,卻只是默默的看着。我們不會擁有非凡的前途,也不會扼住命運的咽喉,只是靜靜的看着,試圖找着任何可行的藉口來拖延自己的行動。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只能渾渾噩噩的過着平凡的生活。在這裏,我不禁要問為什麼?《習慣的力量》這本書很好簡答了我的疑惑,正如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所説:“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的力量》很好的詮釋了這種觀點,書中通過各種案例,及其詳盡的展示了良好的習慣在悄無聲息的改變着人們的生活,以及命運。通過培養良好的習慣,發揮潛能,運用技巧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效率,最終帶我們走向成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或多或少我都些拖延症,面對工作壓力時,我總覺得,明天還有好多時間,明天在幹吧,明日復明日,很久之後,我發現自己還在原地踏步,不僅工作堆了一大堆,而且感覺整個人也變得木訥,越來越頹廢。反觀同事中的前輩們,工作乾的有聲有色,人也每天生機勃勃。

我想,這正如《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所描述的空想家與行動者。行動者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為,行動者一貫採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動,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動,或是剛開始行動便很快懈怠了。行動者具備有目的地改變生活的能力。他們能夠完成非凡的事業,不論是開創一間自己的公司,寫作一本書,競選政府官員,還是參加馬拉松比賽,以及其他事業。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空想家只會站到一邊,僅僅是夢想過這些而已。

是什麼阻礙了空想家成就事業?難道只是因為對“開始”的畏懼?或是對失敗的擔憂?或者,是因為空想家不夠聰明,缺乏智慧,能力欠缺,還是運氣不佳?而究竟又是什麼使得行動者能夠去做,從而成就了令人滿意的事業,而空想家卻註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失敗?答案很簡(請收藏本站)單,哦,不過,也很深奧,那就是習慣!

《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正是缺乏良好的習慣,所以每天都消極懈怠,試圖找各種理由逃脱壓力,用虛假的舒適來迷惑自己,致使最後陷入更大的麻煩,通過這本書更使我開始正式自身所存在的缺陷,並給我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並以之奮鬥。

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我會從小事着手,讓自己走出温室,逐步適應各種“不舒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

在這裏,我非常感謝贈與我書的趙校長。

東勝區七小 馬雅蓉

二○一四年二月十七日

第五篇:《習慣的力量》讀後感1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

“習慣”二字,顧名思義是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人每天的活動中,有9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但是習慣卻被人們忽視着,認為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金鑰匙,殊不知,努力的方式也是一種習慣。在讀了《習慣的力量》之後,使我深感震撼。習慣是影響我們生活軌跡和生命歷程的重大因素,想要擁有美好的人生,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為學生授業解惑的同時更着重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巴金老先生也説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禮記》中也有“少成若性,習慣之為常”一句,説明習慣是潛移默化的隨着年齡形成的,從小到大,“好習慣、壞習慣”一直伴着我們長大,我們從不刻意去留住好習慣,去掉壞習慣,卻總是抱怨成功為什麼從不眷顧我們,卻不知是壞習慣阻礙了我們通往成功的路。所以,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久而久之,它成了一種良好的性格,伴隨着我們成長。

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習慣在初養成時,很好遏制,但是一旦習慣成了習以為常的秉性,那麼它就會像繩索一樣牢牢地控制着我們的日常行為,這時我們再想摒棄它,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難。而《習慣的力量》融匯各行業數十個生動案例,告訴我們一個壞習慣不可能消除,只可以由另一個好習慣代替。而書中也教我們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為替代不好的行為,比如用晨練代替睡懶覺,好的習慣就養成了。而“21”天也並非一個確切的數字,意在告訴我們堅持加行動,好的習慣最終會成為我們的人生伴侶。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並非機緣巧遇。而成功者與平庸者的迥異之處往往在於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如同掌握了達致目標的技巧,它將貫穿成功人生的始終,最終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