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8W

第一篇: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精選多篇)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影片的第一集呈現的思想內容是引人入勝的,它能夠深深地鈎住觀眾的心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類對既熟悉卻又陌生的領域常常夾雜着這麼一股衝勁。

我們説説劇中的中心台詞:“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對於這樣的解釋我們不難理解,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它所要表達的含義,只是我們真正的瞭解過“公司”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詞語嗎?儘管我們對字面的意思表示明瞭,但現實中我們默默的接受着它的給予,甚至也為它付出與貢獻,可我們真正瞭解它是什麼嗎?

如今,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已由“公司”一手包辦,我們只需要支付相應的報酬,我們甚至麻木的接受,沒有認真的去思考過它存在的原因以及意義,或許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人的理由。

在這個由“公司“引領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下,利益已被最大化,那麼利益的最大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是它的普遍性性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公司“帶給我們的實惠,卻也免受不了它邪惡的一面所帶來的創傷。説説2014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我們就可以身同感受的宣泄與狂怒。可事實上,我們是無法逃離這樣的悲劇的,猶如我們也無法拒絕它帶來的實惠一般。在慾望成為”公司“的動力之時,我們就該明白慾望也終極成為毀滅性的因素。

“公司“的存在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現實的物質,進行運營的過程中,它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這是它生存的必然,也是它存在的必要。

哪裏有生命,哪裏就有需求,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供給,而供給的存在為“公司的成立與發展“提供了舞台。各類公司規模在這個舞台上各領風騷,那麼”公司“的去向將是何處,未來的發展將是怎樣?或者説”公司“將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引領整個世界的風向標。

顯然,一切問題從來都沒有唯一和不變的答案,這就是萬物存在的魅力之處。

第二篇: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是由央視聯合金蝶軟件共同策劃製作的,紀錄片通過講述公司在西方和中國的發展以及對公司對一個國家政治和經濟的影響,體現了公司在近代殖民擴張、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該記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詮釋了公司的力量,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公司的發展規律。

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在世界經濟的運行發展中,公司已成為最重要的一種經濟組織。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曾説:“從歷史上看,企業家至少和政治領袖同樣重要。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們,曾經讓歐洲變得強大、讓美國變得強大,如今也正在讓中國變得強大,他們是和政治領袖一樣重要的人物。”

從17世紀初到19世紀,公司成為許多國家殖民擴張的先鋒。公司與政府結合、金錢與權力結合達到頂峯,特許公司壟斷着海外貿易,它們在殖民地瘋狂的進行資源、資本的掠奪,成為罪惡的象徵;但隨着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自由貿易最終取代了國家壟斷。在此期間,英法雖然出現過盲目的公司熱和股市泡沫,但是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終究得到了確立,在更為寬鬆和龐大的市場環境中,美國公司蓬勃發展,大公司逐漸形成,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伴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和電氣時代到來,德國公司也成為推動國家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公司更是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像國家電網、中國人壽、中國電信、中國石化等已躋身世界500強企業。

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認為: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革新都是在公司裏,而不是在國家層面產生的。從19世紀的德、美大企業工業實驗室,到20世紀後期硅谷高科技公司的興起;從阿司匹林、尼龍,到晶體管,公司已成為人類新知識、新技能的重要創造者。在二戰後的和平發展時期,當科技競賽成為各國競爭的新戰場,公司引領的創新成為世界舞台的新劇目。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產品上標有“made in china”,而不是“made by china”。根據“產品生命週期曲線”理論:一個產品在研發和營銷階段利潤空間最大,在製造和組裝階段利潤空間最小。而我國正是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因此提高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公司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管理民主、以人為本、重視知識、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美國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正是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我國應該充分借鑑。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卻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富士康”跳樓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福建紫金礦業污染事件等,它們並非公司之惡、卻因公司而被加劇和放大。因而,公司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應自覺的承擔起社會責任。所謂 - 1 -

其社會責任,一般被理解為企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對企業的所有非股東利益相關者所負有的責任。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對僱員的責任;2、對消費者的責任;3、對債權人的責任;4、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責任;

5、對所在社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6、對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等。我國法律中也有對公司責任的相關規定,如為了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公司人格否定製度”,即公司形式被濫用時,將否定公司的法人人格,讓股東直接對外承擔責任。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有限責任和公司獨立法人人格,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債權人既可以起訴公司,也可以起訴股東,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20世紀30年代爆發的經濟危機,給公司的發展帶來了一次深刻的教訓,由此也改變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公司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難免會受到市場自身缺陷帶來的影響。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需要國家的干預和調整。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秩序的規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監管。如在市場主體領域,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規定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競爭領域,為了防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競爭,頒佈《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在消費者保護領域,頒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然而,全球的這次巨大震盪卻是發端於一些公司的不良運作。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更要提高公司的內部管理水平、加快科技創新、加強對公司的內外監督,增強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和守法意識,充分利用公司的力量。

- 2 -

第三篇:紀錄片《力量》觀後感

紀錄片《力量》觀後感

《力量》這部紀錄片運用真實的歷史文獻資料和親歷者敍述的方式,講述了沂蒙山區人民為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講述了歷史革命中人民與黨的血肉之情。

用肩膀搭起解放軍過河“橋樑”的偉大沂蒙女性、在革命中“最後一口糧食送前線,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沂蒙人民、可歌可敬的沂蒙六姐妹和沂蒙母親們??

紀錄片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一段段蕩氣迴腸的英雄事蹟,在當事人飽含淚水的述説中,感動的我熱淚盈眶。在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我們黨的軍隊,在小米加步槍這種裝備極為落後的情況下卻戰勝了軍事力量極為強大的日本侵略者,戰勝了裝備精良、擁有飛機大炮加牛肉罐頭的國民黨軍隊。靠的是什麼?靠的不是過硬的軍事技術,不是先進的軍事設備,靠的是軍民之間打不斷的血肉情。特別是解放戰爭,是人民羣眾用小推車退出來的、是人民羣眾用小米喂出來的、是人民羣眾用擔架抬出來的!靠的是人民羣眾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精神!正如《力量》中羅東進同志説的,我黨不是用60萬軍隊打敗了國名黨80萬軍隊,而是我黨還有百萬的人民在支援着我們。 回顧歷史,才能讓我們更好地認清現實。

《力量》帶給人的不僅僅只是感動,更多的是心靈的震撼,我們要緬懷先烈,追思英雄,“以史為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羣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縱觀共產黨成立之初到共和國的建立,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我們黨長時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艱難環境裏進行革命活動的無比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堅持了羣眾路線,時刻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羣眾的大力支持。

人民羣眾依然是我們黨執政的力量源泉。深入羣眾魚得水,脱離羣眾樹斷根。沂蒙山區的人民只是一個縮影,沂蒙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印證着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任何時候黨都要把人民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時代在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變。然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確實有部分黨員幹部在物慾橫流中迷失了方向,在聲色犬馬中脱離了羣眾,忘記了黨的根本宗旨。北漂小夥兒六次出入公安部門辦護照,懷孕四個月孕婦跑20趟辦準生證,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黨的幹部怎樣對待羣眾,是一個關係到黨的執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來之不易,更不是一勞永逸的。要想贏得人民羣眾的長期擁護,就要充分地尊重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真心做人民羣眾的公僕,切實為人民羣眾謀利益。 把羣眾當親人,為羣眾謀利益。時代在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變。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羣眾路線息息相關;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國際國內錯綜複雜的環境中,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面對改革的不斷深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們必須自覺貫徹羣眾路線,主動面向羣眾、深入羣眾、熱忱服務羣眾,才能夠攻堅克難,才能夠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四篇:信仰的力量——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信仰的力量——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今天我利用午休時間觀看了紀錄片《信仰》,這是一部激人奮進的黨史教育片,該片以共產主義理論為基調,上至黨的領袖們、下至普通的共產黨員為羣體,他們堅信共產主義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為信仰不惜犧牲自我的生命精神,鼓舞和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事業偉大勝利的鮮活事蹟,無不昭示者信仰的光輝所折射出的無窮力量。震撼盪滌和激勵着我們,使我們熱血沸騰 ,鼓舞着我們更加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忘我的投入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彭湃,紀錄片中第一個映入我心中的英雄,為了自己的信仰,甘願放棄萬貫家財,當着千萬個農民的面將一箱子的田契鋪約一張張燒燬。這是何等的胸襟氣概!在烈火中閃耀的是與傳統剝削和壓迫制度的決裂,動員農民起來革命的信仰之光。

90多年來,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鋼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與人民心連心,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

“信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點燃熄滅的燈;信仰是燈,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我們走向黎明。”

溪流的信仰是大海,雛鳥的信仰是天空,幼苗的信仰是棟樑。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我們就更應該有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

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作為共產黨員,始終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要追求理想,不能追求名利,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因利用人民給他的權利來貪圖錢財、貪圖名利、最後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經不起物質和金錢的誘惑,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沒有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那麼,自己又如何堅定信仰呢?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着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衞自己的信仰。方誌敏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

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説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通過觀看《信仰》,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光榮、正確的黨,在這樣一個先進的、堅強的集體中,始終有無數馬列主義的信仰者,為了追求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事業不辭勞苦甚至不惜犧牲。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作為黨員學生,我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堅定信仰者,模範踐行者,首先要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從他們身上找到前進的信心、榜樣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和構成,充分了解其先進性合理性和偉大性,以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在認識上根本的認可和接受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才可能去積極地踐行。

第五篇:信仰的力量__紀錄片《信仰》_觀後感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分“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

代先鋒行”3集,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採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90多年來,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鐵、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與人民心連心,為旗幟添風采,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於風雲變幻中風光無限。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着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衞自己的信仰。方誌敏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説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中國共產黨創造歷史奇蹟靠的是什麼?就是信仰。湘江戰役陳樹湘斷腸而死,(請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陳毅的“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表達了對信仰的忠誠,張思德的為人民服務,劉胡蘭的“怕死不是共產黨員”,無不是對信仰的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奮鬥的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從蘇維埃到民族解放,從新中國到五星紅旗,無數革命先烈前赴

後繼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讓人們凝聚起來,為信仰而奮鬥,就是為未來而奮鬥。

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麼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麼,自己又如何堅定信仰呢?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延着先輩們的腳步繼續前進。歷史要求我們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地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固守誠實、正直和謙虛的為人,始終堅持共產黨的理想信念不動搖。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村官,時代賦予我們的新的歷史使命。農村這個大舞台,我們可以盡情的施展才華,但農村的工作千條萬緒紛繁複雜,這更要求我們要立足本職,發揮專業技能,俯下身子,紮實工作,虛心踏實的做好每一項工作。真正做到為村民辦實事,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只有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對我們的今後的做人、做事指明正確的方向,不會在人生道路上翻船,不會在大是大非上犯錯誤,走彎路。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