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彙總10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彙總10篇)

篇1: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體現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

(一)理論意義從理論上來講,本文以國小語文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為研究對象,較為系統地闡釋朗讀及朗讀教學的相關概念,揭示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借鑑與其相關的心理學理論,探索朗讀教學的內在規律,分析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教材及實際教學現狀,探究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朗讀教學的實踐策略,以上這些首先可以從意識形態層面上糾正部分一線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有關朗讀教學的有失偏頗的觀念,喚起一線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關注,共同達成“還語文課堂以琅琅讀書聲”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使認識指導實踐;其次,本論文的研究將有助於豐富該學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理論基礎,為其提供包括心理學、朗讀學理論、朗讀實例研究、朗讀實踐策略等方面在內的理論依據。

(二)實踐意義從實踐上來講,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有利於改善當前很大一部分一線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無理可依、無法可循的困境,使其朗讀教學的方法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本論文擬採用問卷形式展開調查,調查提供的數據可以更加直觀、具體地分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為我們的朗讀教學明確改進的方向。本文將結合具體教材內容逐層深入地探討朗讀的基本功訓練,並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朗讀教學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實踐策略,能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的具體問題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鑑與幫助。

筆者希望能通過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方式、方法,從而使朗讀能更好地服務於語文閲讀教學乃至語文課的系統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及審美情趣,充分發揮這一傳統教學方法的巨大魅力及作用。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筆者通過對文獻的研究整理髮現,研究者們對朗讀教學的意義和作用、現狀及成因、朗讀教學的策略這三方面業已作了一些較為集中、詳盡的探索,為本課題的研究莫定了較為豐富而深厚的基礎。但需指出的是,在筆者查閲的110多篇朗讀教學相關的研究文獻中,立足於新課改背景及新的課程標準,在新課改及新的課程標準視域下的國小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研究文獻僅寥寥數篇,而針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相關研究論文更是少之又少。且其在對朗讀教學的理論研究上尚比較缺乏或者深度不夠,缺乏或鮮少有科學的心理學、朗讀學等方面的理論支撐,在探討較為系統的、操作性強的朗讀策略上也還存在較大的探索空間。基於此,本文試圖將心理學、朗讀學等相關理論引入國小中低段語文的朗讀教學研究,分析該學段朗讀教學的特殊性及其所應遵循的規律;通過對人教版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朗讀內容及目標要求進行梳理,闡析新課標理念滲透下的該學段教材中的朗讀現狀;通過對杭州四所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師的小範圍的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對國小中低段的朗讀教學現狀及其成因進行探析;同時依照朗讀字、詞、句、章這一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進行朗讀基本功}}I練闡述並結合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示例分析;此外,本文還將結合部分具體的、較為典型的朗讀教學謀例探討一些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本研究試在專業化、科學化的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指導、較為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思考與研究,希望對有志於朗讀教學研究的同仁能有拋磚引玉之用。

3、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張頌。朗讀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張頌:朗讀美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4]竇桂梅。跟竇桂梅學朗讀〔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 4

[5]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7]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8]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l0]唐全騰。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1]韓向東。還語文課以朗朗的讀書聲(上)[J].瀋陽:《遼寧教育》2000年。4

[12〕高珊。新課標下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 7

[13]餘勁梅。國小中年段語文朗讀教學四步驟:基於《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閲讀,2012. 8

[14]汪啟忠。關於朗讀與朗讀本質的再思考[J].文學教育,2012. 9

[15]李金國。從遮蔽到重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例析[J].鄭州師範教育,2014,(6)。

[16]張子靜。簡析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5, (1)。

[17]馮國麗。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指導策略[J].學週刊,2015, (5) .

[18]孫航鷹。國小語文朗讀教學探微[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19]鄭如意。新課改背景下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解決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5,(4)。

[20]顏秀峯。談優化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21]劉惠春。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12, (2) .

[22]於雙全。論如何優化國小語文朗讀訓練[J].學週刊,2012,(6)。

[23]肖洋。淺談如何搞好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學週刊,2012, (8) .

[24]王梅芹。國小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20)。

[25]齊敏,李維佳。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 (6)。

[26]徐浪。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 (3) .

[27]林萍。國小語文朗讀指導與評價的螺旋促讀模式的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6)。

[28]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國小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

[29]餘兆兵。國小高年級語文課堂朗讀初探[J].江蘇教師,2013 (5) .

[30]陳海麗。以讀悟本一一探索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

[31]竇金環。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J].網友世界,2014, (2) .

[32]錢莉。國小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0

[33]李毅。國小語文個性化朗讀研究[D],重慶:重慶師範大學,2012

[34]王曉嬌。國小中高年級語文有效朗讀的教學現狀及實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2014.

4、論文提綱。

1、緒論

1.1、研究緣起

1.2、研究現狀

1.3、研究意義

1.4、研究方法

2、朗讀與朗讀教學

2.1朗讀及朗讀教學的定義

2.1.1、朗讀

2.1.2、朗讀教學

2.1.3、新課程理念下的朗讀教學

2.2、朗讀教學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

2.2.1、朗讀教學有利於國小中低段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2.2.1、朗讀教學有利於加深國小中低段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體味

2.2.3、朗讀教學有利於發展國小中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

2.2.4、朗讀教學有利於提高國小中低段學生的審美情趣

2.3、朗讀教學遵循的基本規律

2.3.1、依照國小中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2.3.2、依據國小中低段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特點

2.3.3、依循朗讀的朗讀學規律

3、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教材及教學現狀二

3.1、《新課標》理念下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朗讀教學

3.1.1、人教版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朗讀內容及目標的梳理歸納

3.1.2、《新課標》朗讀教學理念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教材中的滲透

3.2當前一線國小中低段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

3.2.1、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現狀的小範圍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

3.2.2、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4、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中的朗讀基本功訓練

4.1、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字訓練。

4.1.1、讀字的要求

4.1.2、讀字的訓練

4.2、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詞訓練

4.2.1、讀詞的要求

4.2.2、讀詞的訓練

4.3、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句訓練

4.3.1、停連

4.3.2、重音

4.3.3、語氣

4.3.4、節奏

4.4、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讀章訓練

4.4.1、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

4.4.1、領會文章的主題

4.4.2、培養角色意識

5、探求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方式和方法

5.1、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方式

5.1.1、教師的朗讀

5.1.2、學生的朗讀

5.2、國小中低段朗讀教學的方法

5.2.1、制定具體、明確的朗讀教學梯度性目標

5.2.2、擬定周密的朗讀教學計劃

5.2.3、給子具體的朗讀教學指導

5.2.4、建立具體有效的多層次評價體系

5.2.5、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5.3、國小中低段不同體裁的朗讀教學課堂實施

5.3.1、記敍文的朗讀教學

5.3.2、散文的朗讀教學

5.3.3、詩歌的朗讀教學

5.3.4、童話的朗讀教學

5.4、利用多媒體及公眾平台輔助國小中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

5.4.1、多媒體技術在朗讀教學中的使用

5.4.2、公眾平台在朗讀教學中的嘗試應用

6、結論與反思

6.1、研究結論

6.2、研究反思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要以《新課標》為依據,以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理論為指導,以國小中低段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鑑於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研究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題,因此本文在實踐策略研究過程中,將把朗讀的相關理論與具體的課文教學相結合,並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課堂觀察法、課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前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中國存在的問題做一淺顯的探尋,並簡要分析其背後的成因。

(一)朗讀教學重視不夠,課堂朗讀時間不充分《新課標》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應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全面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性。

國小中低段,尤其是國小低段,是學生識字寫字的重要階段。教師花很多時間在字詞的筆畫、筆順上,教學生怎麼讀、怎麼寫。這個時候的念字,不是我們所説的朗讀教學。單單會念會寫,沒有將字詞放回到具體的語句、語篇中,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掌握字詞的意義,更不用説形成讀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教師自認為已讓學生充分讀,反覆讀了,但其實這樣的朗讀,實則是缺乏有效性的。

其次,由於中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教師總是擔心學生沒聽懂、難掌握,所以“滿堂問”“滿堂灌”,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大聲朗讀。在筆者聽到的語文課中,有不少是40分鐘的課上學生的朗讀時間不到5分鐘的。有的即便是有朗讀也只是“為讀而讀”,匆匆忙忙,“雁過無痕”.教師在課堂上用於朗讀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如此之少,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有整體性的感知,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的字音及註釋,掌握詞語的音、形、義,疏通文章大意。有時教師還會讓學生帶着任務邊讀邊思考。這本無可厚非。然而現實的課堂上經常發生的情況是學生的讀書聲還未落,不少學生連課文都還沒有讀完,教師就“啪啪啪”地鼓掌讓學生停止朗讀,繼而開始下一個環節的教學。此時的朗讀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在課堂上沒有充分地朗讀,課文字裏行問所藴含的豐富思想與情感學生將無法仔細感受、體悟、品味,更不用説引發學生的共鳴了。

(二)朗讀教學指導方法乏而不力,缺乏科學性問卷結果顯示,半數以上教師認為自己在朗讀教學中遭遇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有效的科學方法,甚至有不少教師表示自己的朗讀水平有限。在筆者的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在學生的朗讀前後,教師對朗讀的指導往往比較少,此可謂“乏”;或者就是即便有教師的指導,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字詞讀音、有無添字漏字、語序是否正確等一般層面,真正按《新課標》內容與目標進行細緻而規範指導的只佔極少數,此可謂“不力’夕。甚至是有的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時,不注意聽,而是自顧自地寫板書或看教案,至於學生究竟讀得怎麼樣自是無從評論。還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的朗讀水平有限,結果就是”以其昏昏“難以”使人昭昭“.

(三)朗讀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朗讀具有隨意性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打破沉悶、沒有生氣的語文課堂的重要性,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朗讀。問卷調查顯示,差不多半數的教師在備課時”有時設計朗讀方案“,僅16%的教師表示是”經常設計“的。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時,對朗讀教學的目標、教法、步驟往往是沒有完整的預設的。有的教師並沒有把朗讀作為一種成熟、獨立的教學方法來加以設計、使用,而是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手段穿插在講解、討論、分析的過程中。誠然,朗讀常常要和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整合使用,但如果學生的朗讀總被置於一個可有可無、有時間就多讀一下啊、沒時間就少讀甚至不讀、可以被隨意擠佔的地位,該朗讀的文章不朗讀,該朗讀的環節不朗讀,顯然是違背語文學習的規律的。

(四)朗讀教學的對象涉及面窄,朗讀方式單一一些語文課上,尤其是展示性的公開課上,教師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幾個朗讀能力突出的同學身上,讀來讀去就這麼三五個學生,這幾個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展示,大多數的學生被”邊緣化“

(五)朗讀教學評價主體單一,缺乏具體有效的多層次評價系統教師較少把機會留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更鮮少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對朗讀缺乏自己的判斷。

7、預期的結果。

1.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實施策略。語文閲讀教學與正確、有效的朗讀訓練的有機結合,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通過將語、文本解讀能力、語文學科思維能力以及語文審美能力都得以鍛鍊、提高,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任何一種技能的訓練與教學都需要教師自身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素質,朗讀的訓練與教學自然也是其中一項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技能。開展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研究,教師必須自己先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正確的解讀,才能在朗讀中傳遞出恰當的感情,進而指導學生朗讀。因而朗讀教學及研究能提高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其次,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及研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了解與朗讀教學相關的心理學、朗讀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曉朗讀教學的規律及特點,掌握朗讀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拓寬教師自身的朗讀知識儲備。還有,在開展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蒐集一系列朗讀教學的相關案例,並嘗試開展各種課堂朗讀教學的實踐活動,這些都將成為教師寶貴的教學資源。凡此種種,教師的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其專業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促進。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2016.05-2016.06 文學資料收集和文獻閲讀

2016.06-2016.07 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調查研究

2016.09-2017.08 國小中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數據分析

2016.10-2017.09 論文撰寫和發表

2017.09-2017.12 論文編寫、修改與答辯

篇2:國小語文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長久以來,在作文教學研究領域,一直側重於“寫前指導”的研究,對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卻忽略。教師在作文評改中耗費時間與精力卻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評改多采用單一的“教師指導”的形式,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也就是隻重視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未能從知識與技能獲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未能從學生的內部發展需要激發學生對於作文評改的共鳴。以致於學生對作文的評改視若無睹,評價的反饋作用難以實現。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沒有了寫好作文的內在動力,作文水平提高緩慢,教師的教學效益低下。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必須從“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為本、民主、互動、發展的教學觀轉變,向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提出本課題,就是為了探索一條落實有效的作文評改之路,讓學生對自己與他人的作文學會評價、欣賞與修改,使“寫好作文”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題研究的的意義、價值

國小生寫作,是國小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本研究能使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培養學生樂表達,愛作文,會作文,切實實現《語文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寫作提出的明確的要求。因此對促進目前國小生作文現狀的改變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國小作文教學近年來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各地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立足點不同,側重點不一樣,研究方法也就不同,目的都是為了改變作文教學現狀,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水平。作文教學既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規律和一定的模式,但也不能侷限於此。也就是説要適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生活,那麼在當前作文教學中開展實證研究,將對改變國小生作文現狀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正是基於這種情況,作者進行了本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研究所提出的作文修改形式是對過去作文教學方式的改變。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當前國小作文教學實踐為基礎,促進作文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和對文本資源的有效利用,改變當前學生作文現狀,提高國小生作文能力。

擬分中、高兩個年級段,進行系列化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讀與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引導學生在讀自己與他人的習作中,發現自己與他人習作中的“閃光點”,欣賞習作,培養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在欣賞中互相學習,感悟表達。

2.每完成一篇習作都要引導學生修改。培養學生樂於修改的良好態度和興趣;培養學生在自我修改與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對學生的修改及時作出評價。

3.培養學生對欣賞與修改的興趣,還必須與寫作指導教學緊密結合。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表達真情實感;注重學生的觀察、思考、想象,鼓勵學生的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素材和語言材料。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闢習作園地,展示學生作品,組織或讓學生自行向報刊雜誌投稿。

4.採用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

5.建立學生習作檔案,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取形成性評價與定性評價的方式。

6.培養學生對習作的欣賞與修改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在各學科領域轉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與處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係,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欣賞的引導。欣賞與德育、美育的導向作用;學生自己欣賞與教師指導下的`欣賞相結合,欣賞與習作要求相結合;怎樣引導學生欣賞“真實”、“新鮮”、“創意”、“個性”的表達。

2.修改的引導。怎樣根據習作要求確定修改的目的、範圍、內容;成功的修改需達到的要求;對學生修改的評價。

3.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各種評價方式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對於學生作文能力發展的影響。

4.對學生習作的形成性評價與定性評價研究。

5.“學會欣賞與修改”對於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對於新型師生關係建立的研究。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對比實驗法、個案發展觀察法、調查測查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前期準備階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撰寫計劃,收集相關資料,建立研究檔案(案例、反思、學生作品),進行研究。

2.實驗階段(2014年3月—6月)

(3月—5月) 請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交流研究情況。反思前段研究情況,調整研究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執教一堂彙報課。

(6月) 總結研究情況,以論文形式彙報階段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解決問題,形成成果。

3.總結階段(2014年7月)進行實驗後測和實驗總結,撰寫研究報告,課題驗收。

七、課題研究的基礎和保障措施

1.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廣大教師熱衷於教研教改,已經在作文教學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探索。學校已確立了低年級説話寫話、中年級篇段訓練、高年級篇章訓練的作文教學體系,低年級的説話寫話教學納入作文教學改革的範圍,已初見成效;中高年級“當堂作文,快速瀏覽,隔日反饋,二次改寫”的作文訓練範式也在本學期推開,收效良好。為作文教學研究搭建了平台。

2.人員條件。課題負責人周卓娜,鹿苑鎮何家國小教導主任,國小二級教師。一直從事國小語文教學工作和研究。主要參與者高碧蓮、張青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熱衷於作文教學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有着豐富的作文教學經驗,為完成本課題研究創造了有力的保證。

3.物質條件。我校具備了完善的網絡條件。學校有校園網絡,所有教室配備了電腦和電子白板;為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

4.環境條件。我校雖然是一所農村國小但在辦學理念和辦學規模上,毫不遜色。學校校領導高度重視教研教改,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該課題的選擇,正是學校和教師之所需,一定會得到領導和教師的大力支持,也一定會得到專家和社會的認可。

篇3:國小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2016國小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研究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領導或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不少於2人)。

2014年09月13日上午《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開題報告會,在羅山縣定遠鄉田窪國小多媒體室舉行。在羅山縣教務處課題組成員及定遠鄉全體班子成員,各教研組組長,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共1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田窪國小校長陳濤主持。

第一項:課題主持人陳濤同志首先就《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做開題報告。他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狀況,構建課題的框架和課題的研究方案。

第二項:分別由各課題組成員就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的行動方案作介紹。同時,課題組領導表示對本課題研究要全程關注,定期監督指導,並積極創設觀摩會、展示會、研討會的交流平台,在全縣教師中推廣實驗,總結經驗。以推進全縣的國小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第三項:鄉教研室主任蘇主任同志講話。他指出本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能有效推進目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促進各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他認為,主持人陳濤教師是市學科帶頭人,理論起點高,實踐能力強,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導性。其他成員所在的教師,教科研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對課題研究,有豐富的經驗,一定會搞好這項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項:田窪國小校長,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張春獻同志表態講話。他號召與會的各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本次開題報告會為契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運“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與實踐和諧統一,做研究型的優秀教師。我們學校將大力支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為課題組成員提供研究資源,拓寬研究渠道,適時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定期派課題組有關成員到知名學校交流學習,推廣研究成果,提供經費保障。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3000字以內,(可加頁)。

題目: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L20140061)

內容:1、情景在教學中的作用。情景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景設計的學科本質性,情景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創設如何為學習內容服務。

2、情景的創設方法。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景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

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如現行教材中的情景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設計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創設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情景設計的能力;提高教師對課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情景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的轉變過程,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研究。

6、正確評價“教”與“學”.通過對教學情景的創設,改進教師的教學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教學和學習歷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和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等。

方法:本課題屬於應用型、實踐型的研究,本着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以課題組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以校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將組織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邊行動邊反思,在反思中總結提升。其次採用文獻研究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查閲相關的資料,瞭解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專著,撰寫讀書筆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課例研究法,進行課例展示,組織教師説課、聽課、觀課議課、研討,使教學實踐不斷地重建,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經驗總結法: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形成成果。

組織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員的科研能力

課題主持人為定遠鄉常務副校長(主管語文科研教學等),學校科研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中,一人為教研組長,一人為教導主任,一人為區學科帶頭人,多個課例獲省、市、區的獎項。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在學校長期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幹、學科帶頭人,有着強烈的教科研意識,富有開拓精神,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2.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分工

研究內容與負責人:

針對學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課堂情境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和研究,查找問題,分析成因。(XXX)

課堂情境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和研究,確立教學目標,研究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時機、類型、選擇與運用。(XXX)

達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XXX)

實戰演練,提高教學實效。(XXX)

總結經驗,推廣傳播。(XXX)

進度:

1. 2014.3.16-2014.5.31成立課題組,分析目前國小語文教學情境創設的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有關方面的文獻資料,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進行開題論證。

2. 2014.6.1-2015.5.1課題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採取邊實驗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深入課堂瞭解國小語文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存在的誤區並對存在原因的進行實踐研究、分析,尋找影響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因素,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時機、途徑、方法,調整上階段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做進一步實踐活動,積累經驗,以便形成一套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理論體系,設計出有效教學情境的活動方案。

3. 2015.6.30整理、分析、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以及有關論文,作好結題論證。

預期研究成果:

1、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營造一個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形成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的學習氛圍。

2、構建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中心,以探究性學習方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3、在學習理論,借鑑、模仿他人先進教學經驗的過程中,立足於教學創新,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創新能力。

4、總結出課堂教學中情景設計的策略,要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推廣。

5、形成學校教學特色,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

三、領導或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以內。

該課題組的選題對於目前的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結構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目前課堂改革的實際出發,針對新課標要求,打造生本課堂,形成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創新模式,該課題,對課堂活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推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有不可估量的引導作用。

該課題研究內容設計精當獨特,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特別是自學及交流環節,研究切入點切中問題要害,對學案設計,目標設定,學生課堂活動雙邊交流等子課題分析透徹,可操作性強。

該課題研究組的人員結構合理,課題組根據人員的學科特點和研究特長分工合理,進度安排科學,實施步驟詳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該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實現的可能性極高,成果的展示形式恰當,對打造高效情境課堂有很大裨益。

該課題組成員所在單位,大力支持情境課堂改革工作,為該研究課題順利實施提供了豐富的教師和學生人文資源及可靠的經費保障。

建議:儘可能多地推廣本課題各個研究階段的成果,儘量在不同科目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擴大成果交流的範圍,對推動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情境改革,促使廣大教師專業素養再上新台階起到更大作用。

四、重要變更:側重説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領導和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結合本課題研究需要對原研究計劃做如下調整。

篇4:國小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領導或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不少於2人)。

2014年09月13日上午《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開題報告會,在羅山縣定遠鄉田窪國小多媒體室舉行。在羅山縣教務處課題組成員及定遠鄉全體班子成員,各教研組組長,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共1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田窪國小校長陳濤主持。

第一項:課題主持人陳濤同志首先就《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做開題報告。他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狀況,構建課題的框架和課題的研究方案。

第二項:分別由各課題組成員就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的行動方案作介紹。同時,課題組領導表示對本課題研究要全程關注,定期監督指導,並積極創設觀摩會、展示會、研討會的交流平台,在全縣教師中推廣實驗,總結經驗。以推進全縣的國小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第三項:鄉教研室主任蘇主任同志講話。他指出本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能有效推進目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促進各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他認為,主持人陳濤教師是市學科帶頭人,理論起點高,實踐能力強,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導性。其他成員所在的教師,教科研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對課題研究,有豐富的經驗,一定會搞好這項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項:田窪國小校長,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張春獻同志表態講話。他號召與會的各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本次開題報告會為契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運“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與實踐和諧統一,做研究型的優秀教師。我們學校將大力支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為課題組成員提供研究資源,拓寬研究渠道,適時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定期派課題組有關成員到知名學校交流學習,推廣研究成果,提供經費保障。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3000字以內,(可加頁)。

題目:國小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課題編號:L20140061)

內容:1、情景在教學中的作用。情景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景設計的學科本質性,情景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創設如何為學習內容服務。

2、情景的創設方法。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景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

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如現行教材中的情景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設計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創設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情景設計的能力;提高教師對課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情景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的轉變過程,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研究。

6、正確評價“教”與“學”.通過對教學情景的創設,改進教師的教學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教學和學習歷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和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等。

方法:本課題屬於應用型、實踐型的研究,本着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以課題組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以校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將組織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邊行動邊反思,在反思中總結提升。其次採用文獻研究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查閲相關的資料,瞭解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專著,撰寫讀書筆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課例研究法,進行課例展示,組織教師説課、聽課、觀課議課、研討,使教學實踐不斷地重建,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經驗總結法: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形成成果。

組織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員的科研能力

課題主持人為定遠鄉常務副校長(主管語文科研教學等),學校科研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中,一人為教研組長,一人為教導主任,一人為區學科帶頭人,多個課例獲省、市、區的獎項。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在學校長期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幹、學科帶頭人,有着強烈的教科研意識,富有開拓精神,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2.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分工

研究內容與負責人:

針對學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課堂情境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和研究,查找問題,分析成因。(XXX)

課堂情境教學有效性的調查和研究,確立教學目標,研究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時機、類型、選擇與運用。(XXX)

達成情境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XXX)

實戰演練,提高教學實效。(XXX)

總結經驗,推廣傳播。(XXX)

篇5:國小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1. 2014.3.16-2014.5.31成立課題組,分析目前國小語文教學情境創設的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效教學情境創設有關方面的文獻資料,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進行開題論證。

2. 2014.6.1-2015.5.1課題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採取邊實驗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深入課堂瞭解國小語文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存在的誤區並對存在原因的進行實踐研究、分析,尋找影響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因素,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時機、途徑、方法,調整上階段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再做進一步實踐活動,積累經驗,以便形成一套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理論體系,設計出有效教學情境的活動方案。

3. 2015.6.30整理、分析、總結: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以及有關論文,作好結題論證。

預期研究成果:

1、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營造一個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形成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的學習氛圍。

2、構建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中心,以探究性學習方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3、在學習理論,借鑑、模仿他人先進教學經驗的過程中,立足於教學創新,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創新能力。

4、總結出課堂教學中情景設計的策略,要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推廣。

5、形成學校教學特色,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

三、領導或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以內。

該課題組的選題對於目前的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結構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目前課堂改革的實際出發,針對新課標要求,打造生本課堂,形成有效的課堂情境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創新模式,該課題,對課堂活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推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有不可估量的引導作用。

該課題研究內容設計精當獨特,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特別是自學及交流環節,研究切入點切中問題要害,對學案設計,目標設定,學生課堂活動雙邊交流等子課題分析透徹,可操作性強。

該課題研究組的人員結構合理,課題組根據人員的學科特點和研究特長分工合理,進度安排科學,實施步驟詳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該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實現的可能性極高,成果的展示形式恰當,對打造高效情境課堂有很大裨益。

該課題組成員所在單位,大力支持情境課堂改革工作,為該研究課題順利實施提供了豐富的教師和學生人文資源及可靠的經費保障。

建議:儘可能多地推廣本課題各個研究階段的成果,儘量在不同科目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擴大成果交流的範圍,對推動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情境改革,促使廣大教師專業素養再上新台階起到更大作用。

四、重要變更:側重説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領導和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結合本課題研究需要對原研究計劃做如下調整。

篇6: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一) 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國小語文積累”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國小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閲讀,自我積累,”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國小生閲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二) 本選題 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包括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還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一個國小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澱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還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閲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後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還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60篇,國小生課外閲讀總量六年不少於145萬字。並着重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説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培養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的意義在於:

1.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國小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説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髮展的需求。可見,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於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3.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澱濃厚的文化底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聖職責。

(三)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於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於學生説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再生能源”,它反作用於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繫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台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後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總結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研究內容: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國小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途徑 :

1.(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瞭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積累的看法及對語文積累運用的建議。 (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省內外相關國小關於培養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的信息,結合本校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3).實踐行動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較為完善、有效的實施辦法。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用心的教育學理念做指導,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質,並把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

3.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骨幹教師是教育科研的排頭兵,讓他們做課題的直接參與者。同時,依靠骨幹教師的帶動示範作用,傳播信息,輻射成果,推動新的教

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説,以3所完全國小帶動11 所非完全國小。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國小。

4.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重要觀點: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儘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2. 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 。

3.把握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閲讀是表達的基礎,從閲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樑。教材是最好的範文。國小語文新教材選文具有典範性,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因此,“培養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使學生在潛心學文中讀中積累。

4..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閲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 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5.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係。積累的目的在於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6. 引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薰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7.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篇7: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015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國小古詩教學方法研究

負責人 劉鶴蕊

所在單位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詩詞傑作,這些詩詞濃縮了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流傳下來的文化藝術瑰寶。在我們的國小語文課本中就收錄了100多首古詩詞。就入選的古詩詞來看,多是膾炙人口之作,作者又是歷朝的著名詩人、詞人。這些詩詞的內容豐富深刻,情感積極健康,語言淺顯易懂,比較容易為兒童所接受。此外,《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並推薦了70篇。這些古詩詞篇幅短,有節奏,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易記易背,搞好古詩詞教學,既能促進國小生智力和語言的發展,又有助於陶冶性情,激發積極向上的意志,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2.古詩詞教學中,常常走進以下誤區:一是很多教師過分注重講解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對古詩文的反覆誦讀和積累。老師們在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時往往把解詞釋義等作為重難點。教學過程中,常常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一堂課下來,學生收穫甚小,通常只是死記住了某些詞句的意思和作品乾巴巴的譯文,至於古詩文本身,往往不能熟讀成誦。二是傾盆大雨式的背誦即使死記硬背,雖能夠熟讀成誦,也往往不能夠在特定的文字環境中運用。三、古詩教學拓展內容幾乎都是教師一廂情願,不擇時機地塞給學生的,學生很少有選擇的權利,學生自然也就缺少學習的興趣,其效果當然極為有限。這幾種教學形式抑制了學生的創造需要,扼殺了學生思維的靈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詩詞所藴藏着的美感被掃蕩殆盡,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也深受影響。

3. 本校語文師資力量雄厚,有良好教學研究氛圍,曾經參與過幾項大課題研究,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

此課題本着為了解決古詩實際教學問題,力求尋找出一種適合各個不同學段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使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紮實而有興趣,故將此確定為研究的課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鍊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們的喜愛。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價值不僅在於給人以藝術的薰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2.國小古詩教學資源包括: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規定的古詩篇目進行閲讀教學;對教材規定以外的古詩進行拓展閲讀教學。

3.國小古詩教學方法的研究涵蓋一——六年級,在古詩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古詩詞,更快地接受古詩詞帶給我們的文化啟迪。而教學方法的研究,就要以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認知能力為出發點,比如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看、聽、唱、説、學等方式,從孩子的興趣着手,為孩子量身定做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古詩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擬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研究:

1.研究各個學段導入的方法。(無論哪個學段的古詩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求知慾,才能使這節課得以順利地進行。)

2.如何介紹詩人。(擴充學生的信息量或者鍛鍊學生的資料收集和篩選能力。)

3.教學中如何體現“主體”作用。(如何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古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如何體會詩詞描繪的意境。(怎樣才能將學生引入古詩詞描繪的意境中,有效地感悟古詩詞的意境。)

5.如何研讀古詩,欣賞借鑑,擴展閲讀,遷移運用。

6.如何進行古詩的鞏固練習。

二、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學習宣傳階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這個階段主要的工作有:

1.早期調查:瞭解國小教材古詩詞的特點;瞭解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瞭解國小語文大綱對古詩教學的要求以及語文參考資料對古詩詞的描述與理解。

2.成立機構,健全組織。以語文教師為主,以古詩詞課堂教學為出發點,成立小組。

3.申報課題。

4.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預定目標。

5.課題組教師學理論,學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操作階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這個階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由課題組成員一起,就國小古詩詞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2.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

3.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根據課題研究的成果,按照這些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4.在教學實踐中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

第三階段:交流總結階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這個階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出版研究論著。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開結題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三、課題的實驗措施:

1.學校給予大力支持:

(1)調撥有經驗的、有研究能力的語文教師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來。

(2)學校教學設備先進,上課題研討課所需的攝像機等設備的使用得到保證。有專人錄像,錄像水平專業。學校能夠盡一切能力提供物力條件來保證課題的研究。

2.專家的引領:及時請專家對課題的開展給予指導。

3.安排老師認真上好古詩研討課。課題組老師認真做好筆記,修改既定的古詩教學方法。

4.課題組成員完成隨筆、案例或論文。

5.各個年級進行古詩誦讀比賽、古詩學習能力的檢測。

6.初步歸納出國小古詩教學的方法。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整理出可操作性的、可借鑑的、創新有效的國小古詩教學的方法,提高古詩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

2.撰寫課堂實錄和課例分析,撰寫古詩教學的論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教師的研究意識得到了加強。

教學科研活動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教師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4.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樂於學習。

古詩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讓教師更加註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教師從興趣入手,積極組織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學習古詩詞,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篇8: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

研究表明,兒童的閲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有密切的關聯。學生閲讀經驗越豐富、閲讀能力越高,越有利於各方面的學習,而且越早越有利。目前,各類教學機構對兒童的自主閲讀能力日趨重視。對於閲讀教學我們感到學生閲讀能力差,閲讀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問題形成的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中缺少對學生閲讀方法的指導。雖然在教學中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但在實際課堂中由於各種原因將這一主體淡化,更多老師將教材和目標的達成只注重於大部分學生,對個別學生的主體進行了淡化,這些現象使學生的主體性和潛能發展受到禁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受到壓抑。因此,我們申報了“國小語文自主閲讀能力的培養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閲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閲讀習慣和能力會使人受益一生。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國小生,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閲讀能力培養,關鍵在於培養閲讀興趣,擴大詞彙量。有了一定的詞彙量以後,在閲讀一篇美文時,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圖,體會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師引領下對文章的肢解性解讀。而無論是提到整體把握,還是大量的課外閲讀。都不得不依賴於學生的獨立閲讀。因此國小語文教師特別是低端的語文教師,更要準確的感知此階段學生的特點,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閲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理論意義:本課題的研究期望能夠補充前人對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培養的理論,試圖為國小生閲讀能力培養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現實意義:為廣大國小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鑑的方法,幫助廣大國小語文教師更好的培養國小生的自主閲讀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各年級既有共同的一般規律,又有不同的要求,實驗必須遵循整體性原則,做到諸方面的有機統一,針對低年級學生的閲讀要求做到,在閲讀中認識常用的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各種標點符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又要有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2、主體性原則:在實驗研究中,教師必須尊重、相信、理解、愛護學生,發掘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學習潛能,尊重他們的個性,使學生能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獲取知識信息。

3、科學性原則:典型引路,逐步滲透,由扶到放,既要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作品的一般規律,又能要誘導他們掌握各類不同文體的具體學法。

4、創新性原則:堅持在研究中創新。在研究中要不斷接受新信息,學習新理論,發現新方法,總結新經驗,多出新經驗,多出新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的重點

1、注重培養低段學生閲讀興趣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多讀、多思、勤記、善用的閲讀學習習慣的研究並作科學的指導。

2、學生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快速閲讀能力,想象思維能力的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的研究。要求學生在閲讀中,手、腦合作,在理解中去達到閲讀的目的——記憶和運用。

3、引導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運用所學的閲讀方法進行課內外閲讀,提高閲讀和寫作的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 從學生角度考慮:

(1)培養國小生主動開展閲讀活動的興趣。

(2)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自主閲讀習慣。

(3)指導學生運用閲讀策略進行自主閲讀。

2. 從教師角度出發:

(1)初步建立系統的自主閲讀教學模式。

(2)進行適合國小生閲讀水平的閲讀材料的編集。

(3)建構切合實際的國小生自主性閲讀評價體系。

六、課題研究內容設計: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國小生自主閲讀能力的培養由於受國小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很容易使學生對閲讀訓練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試圖通過下列策略,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

1.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選好閲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閲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閲讀教學組織地系統,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閲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嚐到學習的樂趣。

3.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悦緊密相連。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穫或進步時,心情興奮,輕鬆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自主閲讀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4.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研究和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閲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閲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閲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自主性閲讀習慣是國小閲讀訓練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閲讀習慣呢?

1.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閲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儘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閲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實際上,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者,閲讀本身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材料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課外閲讀的習慣

課內的閲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閲讀,而課外閲讀的指導和訓練更能強化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要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閲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佈置一些對質和量要求有彈性的作業,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練習作業。這樣,通過閲讀作業,我們便可對學生的閲讀情況有個全面的瞭解。

(三)良好意志的培養

所謂意志就是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任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由於國小低段學生的字、詞、句的積累尚淺,其理解能力又處於發展過程中,閲讀材料時總會碰到看不動、理解不透的地方,這時就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和放棄的決定。所以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呢?

1.師生合作,明確目標

人的意志行動特點之一是意志行為,即人在行動之前就已經知道行動要達到什麼目的和怎樣達到這目的。因此在閲讀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基礎及能力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標。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個“目標”開展一系列的活動。當然,這個目標要有一定的“度”,太高,學生經過努力達不到,容易受挫而喪失信心,太低,不須努力就可達到,進步不明顯。適度的目標會讓學生產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進的內在動力。只有讓學生都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學生通過追求這種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敗的標準和要求,才能培養起自己對挫折的容忍力,最終獲得成功。

2.榜樣激勵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國小生,他們的意志行動還處在發展的過程中,意志行動的獨立性還未成熟,情感的體驗因受認識水平的影響還不穩定,“受暗示性”還較強,所以,榜樣的權威作用,有時要比規劃、公約、批評效果好。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通過學習他們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勇氣,提高學生鍛鍊自己意志品質的主動性,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

3.集體活動法

在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中,集體的力量尤為重要。有關資料表明,國小生克服困難的意志行動的差異,客觀上取決於集體的品質。先進的集體,對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品質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訓練中,教師應結合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培養。通過小組活動、結伴活動、個人競賽等多種途徑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意志品質的目的。

七、課題研究過程設計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

學習相關教育理論,活動教學理論,確定研究對象,制訂此課題的實施方案。

措施:a. 組織研究教師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並掌握其基本特徵。 b. 制訂課題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

由課題組成員共同負責,按課題方案實施研究,最終形成較完善的系統的研究思路。

措施:a. 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課題實施方案及有關理論資料,並形成制度。 b. 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研討活動和個案診斷性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繼續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研究相關理論和經驗,探討更多的國小語文閲讀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c. 課題組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教學演示和説課分析,形成教學資料,並鼓勵教師撰寫教學體會和相應的論文,並積極投稿。

3.總結階段

分析總結研究過程、整理研究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措施:a. 組織課題組的課堂教學活動,資料彙總活動。b. 寫好研究報告。c. 請專家對研究進行鑑定。

(二) 研究方法

1.通過個別談話和學生座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實際思想、需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等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研究。

2.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信息和資料,拓寬思路,提供更為完善的方法。

3.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及時瞭解、觀察羣體或個體的行為表現及變化

4.每一環節實施後,進行階段性分析,注重個案分析的積累。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立項,申報審批表。為全面提高國小低段學生的語文閲讀效率,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發展個性,我校以對學生自主閲讀能力的引導培養為突破口,於20xx年7月申報了此課題。

2、第二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準備階段。收集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制定研究計劃等。本課題組既熟悉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又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實際,本課題組組織了討論會、交流會、課例展示等方式,針對一線掌握的資料和及時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學習相關的理論,使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緊密讚賞地結合,並研究制定了課題的實施計劃。

3、第三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實施階段:實驗、探索

(1)課題組的每個成員都根據實施方案,收集實踐與研究中的有關資料,積累閲讀教學案例中的閃光點,並結合語文教學實際,邊行動,邊研究,邊創新。

(2)設計教研活動,結合語文教學學實際進行實踐探索。課題組的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班級的學生情況的研究,平時鼓勵學生在閲讀中,做積累:好的詞語、句子摘抄,根據學生摘抄內容進行批閲等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提升理論成果。

(3)以課堂為實驗的基地,推廣研究成果。把總結出的培養的驗,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運用到實踐中,來推廣研究成果,驗證理論成果和實踐操作的合理性,再進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討,再昇華,這樣循環研究,將教學與科研就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從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閲讀的效率。

4、第四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總結階段:完善  昇華

(1)整理研究所積累的資料,對研究中的經驗總結進行篩選,優化整合,寫出實驗報告。

(2)總結試驗的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研究報告、教學案例、結題報告等。

(3)總結研究實驗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設性意見為後期工作作準備。

篇9: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及終身教育的基石,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國小語文的習作訓練不僅直接關乎學生的遣詞造句和敍事水平,對學生未來的語言文字造詣和思維深度及廣度都有着深遠影響。但當前農村地區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教學指導策略落後、教學資源不足、學生配合度低、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國小生習作水平的教師指導策略成為實踐的挑戰。

一、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現狀述評。

1.研究價值

開展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習作能力,同樣也對老師習作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師習作教學的能力

2.研究現狀

我校地處農村偏遠山區,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本地實際,依據新課標,來研究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略,其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因此,為促進提高教師對習作起步的指導,提高教學水平,改變習作指導模式,按照我校教務處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計劃,結合教學實際,確立了這一研修課題。

《新課程標準》對三年級作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在我們學校,學生幾乎每人都有作文書,最少一本(綜合類),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各個類型,一個類型一本,遇到作文課,就在五花八門的作文書上去找,內容差不多,連讀都不讀,抄下來就完事兒了,作文本一交,腦子裏沒留下蛛絲馬跡。還有老師,佈置家庭作業就是回去寫一篇某某類型的作文。

習作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雲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頂,也沒有登山必須的工具“安全帶、主鎖、絲扣鎖或自扣鎖、扁帶,下降器、頭盔等。”作文這座山在學生心目中不亞於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難和怕。而在老師心目中,也是把作文當成了“攀登珠穆朗瑪峯”,老師害怕講作文,害怕閲作文,害怕講評作文,歸根到底一個字“怕”,學生怕作文,老師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為啥老師和學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賞沿路的風景?

綜上,教師通過怎樣的作文指導,來有效的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來表達真實的情感呢?這很值得我們去研究。

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1)讓三年級學生養成觀察生活、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能及時分享和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比較流暢的書面語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能正確的表達思想情感。

(2)使三年級學生做到説寫結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見識到的,書中積累的,用常見的表達方式,比較準確的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3)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寫出內心的真實情感,語言儘可能豐富些,以此提高習作能力和水平。

(4)讓學生掌握圍繞一句話把事情説清楚的習作方法。

(5)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習作教學的能力,學習並積累習作指導的方法,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

(1)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困難及問題研究。從學生入手,是興趣沒激起還是觀察不仔細?是方法缺失還是條理不清?是語言平淡還是口語較多?是描述空洞貧乏還是所學不會應用?等等問題,從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導不具體,仿寫不及時,素材沒抓住等等原因,做細緻的分析評估總結,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總結設計出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型策略。

(2)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學策略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借閲圖書,讓學生愛上閲讀,通過講故事,使學生勇於展示善於表達,從而樹立自信心。②“親歷”對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習作興趣提高的研究。通過研究提高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發表達的慾望,習作成為孩子們“我手寫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達的樂趣。給學生不拘泥形式的創造習作機會,作文素材隨手拈來,,不為寫作文而寫作文,能減輕習作帶來的負擔的研究。 ③及時仿寫對習作方法的指導作用研究。為了使意思表達準確,讓學生不斷嘗試變換語氣,替換詞語,使學生逐步養成字斟句酌的好習慣。 ④ “我是小小書法家”“故事大王”“剪報”“成語接龍”“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隊活動,對學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輔助作用研究。。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的策略。

三、研究方法、計劃進度、前期研究基礎及資料準備情況

1.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獻法。利用校圖書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廣泛蒐集課題相關資料,為課題後期教學策略設計打好基礎。

(2)訪談法。課題組利用自身資源,對踐行在教學一線的老教師和優秀教師進行鍼對性的訪談,廣泛吸收同行的優秀教學經驗。

(3)實驗法。本課題將切實利用成員優勢,將試推行的教學策略進行試點研究和對比研究,通過同校異班間習作成績對比、異校間習作成績對比等,對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2.計劃進度

20xx.11-20xx.02

(1)成立課題小組,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開研究開題會,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和學習

20xx.03-20xx.04

(1)通過教師座談會等形式,瞭解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

(2)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上傳至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交流和互動

20xx.04-20xx.06

(1)參加研究課題的小組成員,共同對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方法指導進行公開課教學,不斷修改總結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指導方法及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時歸納特色指導方法,寫出隨筆、案例、論文等;

(3)定時召開小組討論會,交流指導心得和經驗,撰寫並上傳課題中期報告。

20xx.07-20xx.10

不斷跟蹤分析,前後對比,取長補短,確定科學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導策略。

20xx.10-20xx.11

(1)課題研究成果及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分析;

(2)準備結題申請和撰寫結題報告。

3.前期研究基礎

課題負責人具備一級教師職稱,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工作已二十七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日常工作中喜歡閲讀,善於學習其他老師好的教學方法,經常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善於創新。

課題組其他成員都是工作在第一線的骨幹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工作兢兢業業,富有激情,責任心強。

4.資料準備情況

當前,課題組已經大量的查閲資料,認真分析學情,擬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實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課題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終成果,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

1.研究的中期成果:

(1)針對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方法指導組織公開課教學,評議課,不斷修改總結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

(2)歸納特色指導方法,寫出隨筆,案例,論文。

2.研究的最終成果:

(1)研究報告。形成《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咯研究》成果報告。

(2)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一份。

(3)學生優秀作文集。

(4)“親歷”對學生習作起步興趣的研究。

(5)成果展覽冊。將“書法比賽”“我愛閲讀”“故事大王”“剪報”“手抄報”等實踐活動的實錄作記錄裝訂。

3.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

(1)課題採用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實現途徑、有效性動態評價等成果,可直接應用於國小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

(2)充分發揮課題組的實踐平台優勢,將課題成果直接應用到實踐中進行驗證,最終取得的結論、理論、方法和工具可為國小語文教學提供借鑑。

篇10: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及終身教育的基石,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國小語文的習作訓練不僅直接關乎學生的遣詞造句和敍事水平,對學生未來的語言文字造詣和思維深度及廣度都有着深遠影響。但當前農村地區國小語文教學中具有教學指導策略落後、教學資源不足、學生配合度低、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國小生習作水平的教師指導策略成為實踐的挑戰。

一、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現狀述評

1、研究價值

開展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升學生習作能力,同樣也對老師習作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升教師習作教學的能力

2、研究現狀

我校地處農村偏遠山區,為了提升寫作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結合本地實際,依據新課標,來研究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略,其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因此,為促進提升教師對習作起步的指導,提升教學水平,改變習作指導模式,按照我校教務處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計劃,結合教學實際,確立了這一研修課題。

《新課程標準》對三年級作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在我們學校,學生幾乎每人都有作文書,最少一本(綜合類),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各個類型,一個類型一本,遇到作文課,就在五花八門的作文書上去找,內容差不多,連讀都不讀,抄下來就完事兒了,作文本一交,腦子裏沒留下蛛絲馬跡。還有老師,佈置家庭作業就是回去寫一篇某某類型的作文。

習作在學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雲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頂,也沒有登山必須的工具“安全帶、主鎖、絲扣鎖或自扣鎖、扁帶,下降器、頭盔等。”作文這座山在學生心目中不亞於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難和怕。而在老師心目中,也是把作文當成了“攀登珠穆朗瑪峯”,老師害怕講作文,害怕閲作文,害怕講評作文,歸根到底一個字“怕”,學生怕作文,老師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為啥老師和學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賞沿路的風景?

綜上,教師通過怎樣的作文指導,來有效的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來表達真實的情感呢?這很值得我們去研究。

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1)讓三年級學生養成觀察生活、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能及時分享和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比較流暢的書面語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能正確的表達思想情感。

(2)使三年級學生做到説寫結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見識到的,書中積累的,用常見的表達方式,比較準確的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

(3)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寫出內心的真實情感,語言儘可能豐富些,以此提升習作能力和水平。

(4)讓學生掌握圍繞一句話把事情説清楚的習作方法。

(5)通過研究提升教師習作教學的能力,學習並積累習作指導的方法,最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

(1)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困難及問題研究。從學生入手,是興趣沒激起還是觀察不仔細?是方法缺失還是條理不清?是語言平淡還是口語較多?是描述空洞貧乏還是所學不會應用?等等問題,從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導不具體,仿寫不及時,素材沒抓住等等原因,做細緻的分析評估總結,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總結設計出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型策略。

(2)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學策略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借閲圖書,讓學生愛上閲讀,通過講故事,使學生勇於展示善於表達,從而樹立自信心。

②“親歷”對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習作興趣提升的研究。通過研究提升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發表達的慾望,習作成為孩子們“我手寫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達的樂趣。給學生不拘泥形式的創造習作機會,作文素材隨手拈來,不為寫作文而寫作文,能減輕習作帶來的負擔的研究。

③及時仿寫對習作方法的指導作用研究。為了使意思表達準確,讓學生不斷嘗試變換語氣,替換詞語,使學生逐步養成字斟句酌的好習慣。

④“我是小小書法家”“故事大王”“剪報”“成語接龍”“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隊活動,對學生作文水品提升的輔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計劃進度、前期研究基礎及資料準備情況

1、研究思路

圖1課題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獻法。利用校圖書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廣泛蒐集課題相關資料,為課題後期教學策略設計打好基礎。

(2)訪談法。課題組利用自身資源,對踐行在教學一線的老教師和優秀教師進行鍼對性的訪談,廣泛吸收同行的'優秀教學經驗。

(3)實驗法。本課題將切實利用成員優勢,將試推行的教學策略進行試點研究和對比研究,通過同校異班間習作成績對比、異校間習作成績對比等,對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計劃進度

時間

研究內容

20xx。11—20xx。02

(1)成立課題小組,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開研究開題會,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和學習

20xx。03—20xx。04

(1)通過教師座談會等形式,瞭解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

(2)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上傳至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交流和互動

20xx。04—20xx。06

(1)參加研究課題的小組成員,共同對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方法指導進行公開課教學,不斷修改總結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指導方法及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時歸納特色指導方法,寫出隨筆、案例、論文等;

(3)定時召開小組討論會,交流指導心得和經驗,撰寫並上傳課題中期報告。

20xx。07—20xx。10

不斷跟蹤分析,前後對比,取長補短,確定科學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導策略。

20xx。10—20xx。11

(1)課題研究成果及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分析;

(2)準備結題申請和撰寫結題報告。

4、前期研究基礎

課題負責人具備一級教師職稱,擔任國小語文教學工作已二十七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日常工作中喜歡閲讀,善於學習其他老師好的教學方法,經常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善於創新。

課題組其他成員都是工作在第一線的骨幹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工作兢兢業業,富有激情,責任心強。

5、資料準備情況

當前,課題組已經大量的查閲資料,認真分析學情,擬定具體實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實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課題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終成果,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

1、研究的中期成果:

(1)針對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方法指導組織公開課教學,評議課,不斷修改總結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

(2)歸納特色指導方法,寫出隨筆,案例,論文。

2、研究的最終成果:

(1)研究報告。形成《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指導策咯研究》成果報告。

(2)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一份。

(3)學生優秀作文集。

(4)“親歷”對學生習作起步興趣的研究。

(5)成果展覽冊。將“書法比賽”“我愛閲讀”“故事大王”“剪報”“手抄報”等實踐活動的實錄作記錄裝訂。

3、研究成果的預計去向

(1)課題採用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實現途徑、有效性動態評價等成果,可直接應用於國小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

(2)充分發揮課題組的實踐平台優勢,將課題成果直接應用到實踐中進行驗證,最終取得的結論、理論、方法和工具可為國小語文教學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