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課題研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69W

課題研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數學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1.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讓教師學會放手,以學生的學路來設計和實現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主動自覺學習。教師只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讓學生不僅有良好的學業成績,更有可持續學習發展的本領學會學習。開發出學生潛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誘導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2.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構建新的教師角色,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和歸宿。

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2、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式、任務型、問題式的教學方式。從學情出發,以學生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能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研究進程安排:

2月至3月:提出課題,並進行可行性認證。

4月至1月: ①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收集各類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體措施,開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月至20xx年1月:結合上一階段課題開展的情況,開展反思活動,改進實驗方法,繼續進行課題研究。

20xx年2月至1月:繼續開展的課題研究,同時,收集好實驗數據和素材,做好課題結題的準備工作。

八年級數學成績分化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第2篇】國小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國小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借鑑!

題目: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許多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複雜系統,勿庸置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隨着課改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多位目標、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生成……成為熱門詞語和熱門話題。我們的課堂日益呈現新變化、新氣象。然而,我們還是在許多的課例中發現,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許多課堂表面上熱鬧、生動,試圖體現新課改的種種新理念。但靜心反思時總覺得有許多缺憾。究其原因,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效率意識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也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目前,國小數學課堂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們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課堂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效率低下,課內損失課外補,仍然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繫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以上考慮,提出“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實驗。

三、研究的目標、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概念、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關係和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方法。

2、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敏鋭的感知力,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

子課題設計:

1、學習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可行性。

2、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生成的有效性、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3、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保證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4、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包括板書設計、習慣養成、位置移動、引導點撥、課堂總結……

5、開展多元化的數學學習評價。

研究重點: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思路:

通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着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教學的觀念: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增強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2、研究過程

實驗時間為三年,主要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xx.2—xx.3)

認真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主體教育論》及有關信息、資料,吸取廣大教師的有關經驗和體會,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形成較為實用、科學的研究方案。

(2)實踐探究階段:(xx.3—xx.11)

依據研究方案,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理念、方法、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強日常溝通,不定期的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研討、分析實驗情況,完善方案。並將研究資料及時彙總使用,不斷髮現問題,總結經驗,交流推進。

(3)實驗的總結階段: (xx.11—xx.12)

①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

②整理實驗資料,總結出具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③舉行課題實驗的結題和鑑定活動。

3、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運用行動研究法來研究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學生對具體措施的反應,努力做到“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

(2)觀察法: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相關要素進行第一時間的記錄和描述。

(3)比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師,平行班對比等,分析相關要素的關係。

(4)調查法: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學後調查,把握當事者的感受和課堂教學實效獲取“定性”與“定量”的雙重資料。

(5)個案法: 對部分研究對象儘可能蒐集更多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探討對採取提高效率後的成果。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 部分教師理念異化為目標,在隱藏目標的泛化、擴大化與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熱鬧的“多言堂”、頻繁的合作與討論,使得不少課堂“形”聚“神” 卻散。

(3) 部分課堂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下降。

(4) 過度地依賴學具操作、數學知識泛生活化的現象,造成學生數學化思考缺乏,阻礙着課堂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課堂過分地強調了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腳的現象和被弱化的趨勢。

2、創新之處:

我們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與新課程密切接觸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題目變活了,錯誤變多了,分數變低了”。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我們從農村國小的視角出發思考着。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繫。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起來是很困難的。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和實踐體驗性,很多家庭作業形式也由原來的書面作業轉變成操作實踐性作業,有的則需要在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難實施見效。農村國小教學條件及硬件設施相對較差,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或實踐活動往往由於學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師或個別學生的演示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無法親歷實踐的過程,無法在操作中觀察、分析和體驗。動手能力弱在農村國小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某些老師仍然迷信於題海戰術,高耗低效,讓學生練技巧出成績,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當作彰顯自己教學業績的籌碼。

六、預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完成時間 負責人

階段成果

總結出較系統的、可操作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切實提高我校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公開課 xx年5月

學生數學素養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由單向發展向綜合形延伸。 競賽、檢測 xx年9月

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業務水平得到提升,培養出區教學骨幹2~3名。 證書 xx年6月

教科研理論成果突出,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以上。 發表 xx年12月

最終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理論體系,在一定範圍內有較大影響。 論文集 xx年6月

培養出市、區教學骨幹2~3名,區學科帶頭人1~2名。 證書 xx年6月

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居全區前列,在全區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 競賽、檢測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專業引領:

聘請教研室領導等作為本課題的顧問,定期來我校做專家講座,聽實驗教師的隨堂課,進行隨機檢測,與其他學習的班級做比較研究。

2、優質團隊:

由學校領導、教導主任、區骨幹教師、區教壇新秀、優秀一線教師組成。

3、管理經驗:

我們提出“確立效率意識 ,促進師生髮展;強化系統意識,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規範意識,保證研究質量”等課題開展組織策略。探索實踐課題實驗的激勵機制,可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

4、理論基礎:

課題參與者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等均具有較強的理論素養,前期研究比較到位,已有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獲獎。

5、經費保證:

學校能提供課題實驗所需的經費,保證給予方便。

【第3篇】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範例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範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

農村國小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通過研究可以讓我們認識國小數學學習出現分化這一現象的本質和原因。

2、研究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各種因素產生作用的方式、途徑、後果和整個過程,分析各種因素產生的根源和影響學生學習,造成學生學習分化的途徑以及整個過程。

3、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應對策略,從而緩解國小數學兩極分化。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特制定本課題目標:

1、分析造成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客觀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

2、探討教學過程與方法,分析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主客觀因素,並由此改進教學過程與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

3、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的態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學生身心和學習能力都有所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課題着重通過對我們國小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進行鍼對性改革,以達到減緩學習的兩極分化,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為學困生解“困”,使每一個孩子在知識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發展,讓我們每一位孩子愛上數學,走出兩極分化的枷鎖,讓每個孩子都爭當學習的主人。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分析、綜合有關國小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科研文獻材料,獲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調查研究法:通過運用問卷、訪談、研究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收集有關問題或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課題研究的相關事實,並形成關於課題研究的科學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創造條件,對實驗對象施加影響。有目的的觀察記錄實驗對象的變化,從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研究採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的研究方式。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從總體上分為3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_____.6月——20_____.8月)

內容:確定具體的實驗對象,聯繫相關的學科教師予以幫助,請教育骨幹對實施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制定出簡單的實驗構想。

2、實施階段(20_____.9月——20_____.6月)

第一實施階段

(1)組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進行調查,形成基礎研究數據,建立研究檔案。

(2)階段研究總結及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3、總結階段(20_____.7月)

整理、收集課題研究的材料,撰寫論文、案例及總結“理論與實踐”成果,寫好結題報告。並將成果推廣。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通過一年的課題研究,我們認為要力爭達到如下預期成果:

撰寫論文,組織公開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評議,總結經驗,根據研究的教育目標,對學生實踐活動進行測定評價,寫好課題的研究報告。理論研究水平躍上新台階,發表課題相關的教學論文和論文評比獲獎。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與人員分工

1、課題負責人:魏祥珍、呂維鼎,負責主持課題研究的全面工作,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和任務安排、經費統籌、並負責執筆撰寫各種報告。

2、課題組成員:武海洋、陳坤,負責收集資料、問卷調查、整理、統計、寫成報告。

肖博、蔣倩雯,負責課堂跟蹤調查、評價。

呂建軍、金欽,負責聯繫實驗學校的課堂觀摩、送教下鄉等。

九、課題研究的主要經費

課題研究經費我們採取因陋就簡,就地解決:一是依靠中心校的支持。課題研究的下鄉課堂實驗的車費、住宿費、生活費、打字複印等均由主管中心校報銷。二是各實驗學校的支持幫助下鄉的生活用餐,許多學校是主動承擔的。

【第4篇】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從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説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後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後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大學聯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 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着重説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説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着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説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採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第5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模板範例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着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下面是關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模板範例的內容,歡迎閲讀!

一、選題的緣由及課題研究的背景

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層面上來説,本課題的選擇是基於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教學要求頒佈以來,由於新教材留給老師的空間很大,不少老師對現在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課堂中有效地落實好教學目標與要求還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度的達成。

(2)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包辦的多,許多本該達到解釋水平的課,不少教師將此下降為記憶水平,“滿堂灌”或“滿堂問”(填空式問答,懂的要問、不懂的不問);有的課把教學混同於學科習題機械訓練與簡單強化,“表面上像探究,實際上是講解”,大部分學生還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顯下降。不少老師對一些主要課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原有教學理念與教學要求的層面上。

(3)課堂教學的預設設計與課堂動態生成性調控脱節。當堂的學習質量和效益明顯偏低。

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中學數學界一直沒有停止過,在近期還逐漸趨熱。有的側重於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有的側重於有效學習方式的研究。特別是最近鄭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開放性”(見課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從新課程實施以來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興起,什麼是有效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問題等角度,進行了闡述和剖析。這些研究對本課題有着積極的指導意義。但從總體上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成功模式還遠沒有建立起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本課題着力於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剖析,從微觀的操作層面入手,通過對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煉等,形成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本課題中的預期目的即指省中學數學新課標教學要求。

有效性教學:以省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為基準,教師在實施單位時間的教學行為後,引起學生具體的進步與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

有效性教學包括以下三重涵義:一是有效果:指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的生產活動。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三是有效益:指教學活動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這裏不僅僅是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還有思維水平的發展和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個或多個真實疑難問題的情境描述。本課題中的案例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實錄。這裏的典型課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過收集、整理典型課例,分析其中影響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因素,並提出改進的策略和具體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觀點

⑴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主要取決於教學設計(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設計)。我們認為,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對教學的達成度、對當堂效益有着顯著的和最直接的影響。

⑵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主要應關注目標設定的有效性、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師生思維互動的有效性、練習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師的.個體素質與羣體研究的水平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着顯著的與直接的影響。

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體現在教學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精英”,教學目標及要求的落實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維目標的和諧落實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視角

(1)關於“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文獻研究

從多角度來收集、研究並組織全學校中學數學老師學習有關文章,在討論中提高一線老師的理論素養和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意識。

(2)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於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教師課堂調控的有效性。

(3)教學行為現狀的分析研究

當前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研究;融合先進教學理念的良好教學行為研究;不同教師羣體教學行為的差異研究;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分層要求的研究。

(4)典型課型的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對新教材中的概念課、定理公式推證課、章節習題課、新大學聯考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主要課型的典型課例進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導價值和推廣意義的操作策略與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

案例研究法是對典型的課堂教學實錄進行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有效的教學行為方式。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和調查法為輔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通過對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制定階段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還可以用之作為培訓老師的素材,以提高課題研究的實際效用。

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之初課堂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五、研究的途徑與目的

(1)通過省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學習,正確把握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及具體的教學要求,藉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討,剖析中學課堂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構建符合我學校實際的評價指標。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從現實存在問題人手,以中學數學教師為主體,立足解決本學校的教學問題,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案例分析與模式構建相結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校數學教研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貼近教師的實際。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學校中學數學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六、研究計劃

1、主要研究階段及階段性研究目標

2、最終研究目標和最終完成時間

本課題研究組的成員都是來自學校內各個學校的教學骨幹,有學校的領導,有市、學校數學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學骨幹,有着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他們中的多數人主持或參與過省、市課題的研究工作,也有着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課題主持人是學校中學數學教研員,在組織課題研究活動方面有着便利的條件,因此,我們有信心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取得課題研究和數學教學的雙豐收。

【第6篇】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無論是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還是教育現代化的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職業角色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相關知識的交融滲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學理念的確立和教學方式的運用,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促其快速成長的平台;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求教師擔負起脊樑的中堅作用,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敗,課題的開題報告。然而,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內容,既沒有給出探究的方法,也沒有給出探究的結論,我們的教學該怎麼辦才好?這種提問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反思與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課程的要求不相適應。

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其目的在於通過具體的課程實施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又是建立在教師的專業成長基礎上的,因為只有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自覺地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角色,用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教師的專業成長不但需要學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師個體堅持不懈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實施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實踐。

本課題的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是根據劉志偉老師在(第35卷)第5期《生物學教學》中發表的論文《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析》中介紹的國中生物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學習-鞏固拓展-創新發展,開題報告《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組織引領我校全體生物教師對該課題的研究,擬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國中生物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生物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研究目標

1、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2、探索並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與教學有效性的內在聯繫;

3、通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有效促進國中生物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4個:

1、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來應用創新教學模式;

2、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來優化新教學模式;

3、生物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4、研究如何檢測生物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用於研究國中生物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調查研究法:用於研究國中生物教師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於教師在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行動研究法:用於研究在生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

六、研究過程與階段(含時間安排)

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6月--10月)課題準備論證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請課題組導師審定、指導、論證;課題組研究小組的成立;課題開題。

第二階段:(10月--4月)課題實施階段。本階段要組織和引領課題組成員在本課題的指導下,緊密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

第三階段:(5月--6月)課題總結驗收階段。

本階段要對實驗過程材料進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發表研究成果。

七、預期成果

如果我們的課題得以順利推進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可以期望,通過我們的課題研究,可能會取得如下幾方面的預期成果:

1、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報告、論文;

2、國中生物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該課題中的優秀課例;教學反思;

【第7篇】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時間:xx年9月5日

立項號

xxxkt—xxyw418

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負責人

劉娜

所在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東方國小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説明。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採用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

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由此可見開展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因此提出“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這一課題教學研究。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作為與“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和“口語交際”並行提出的“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形勢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塊面。《課標》中是這樣闡述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可見其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起着橋樑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綜合展示台”。它是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的橋樑;它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樑;它是學生從書本走向自然的橋樑;它是學生從理性認識走向實踐能力的橋樑;它是學生從語文走向其他學科的橋樑

學習方式:這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僅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徵。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

1、開發“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程資源,選擇適合國小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的活動項目,作為語文聽説讀寫能力訓練的載體,達到在實踐中學用語文的課程目標。尤其是在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溝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經驗。共2頁,當前第1頁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8篇】國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小編收集了國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閲讀。

國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一、課題開題報告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説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瞭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開題報告的寫作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三個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部分:標題、署名、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説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着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後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佔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可採用圖表來集中反映數據,要注意少而精,數據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於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説明標題。

(1)課題、問題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c、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d、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麼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麼貢獻?

e、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2)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3)改革的主張、研究設計。

a、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b、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c、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敍述清楚“做些什麼” 和“怎樣做” 。

e、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g、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h、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6、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7、可以寫上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數據、論點、文章要按要求註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註,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後或篇後注)、文內注(行內夾註)和書後注四種。

開題報告也可以有“致謝”。對於曾經指導、參加過選題、論證,或對此工作提供建議或便利條件,而又沒有在課題組的同志,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必須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但開題會不同於成果鑑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

專家審查的內容包括:

1、選題是否當,是否符合立項條件;

2、課題論證是否充分;

3、負責人的素質或水平是否能承擔此課題;

4、課題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當;

5、資料準備如何;

6、最終成果預測如何;

7、是否具備完成本課題所需的其他條件;

8、經過比較,本課題是否有更合適的承擔人;

9、其他原因(加以説明)。

國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9篇】歷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歷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為大家分享了歷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借鑑!

一、課題名稱:國中歷史有效學習研究

二、課題的核心理念

歷史學科在會考的分數比例上佔得很少。學生歷史學習普遍主動性差,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僅侷限滿足於上課被動聽老師授課,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國中的歷史知識多而繁雜,國中學生難免有“繁多、雜亂、易忘”的感歎,認為學習歷史是一種負擔。學生們心理自我安慰現象就越來越嚴重,懶惰、頹廢、自暴自棄。如何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才能達到有效學習。

三、課題要解決的問題

如今教學方式越來越無法讓學生們鞏固心神努力學習,課程的教育問題彷彿完全跟不上學生們的腳步,而學生們對於學習的態度也越來越感到枯乏無味,伴隨21世紀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前進,而生活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學生們原本懷着積極進取的心態都隨着時間慢慢給淹沒了。而學生們對學習態度問題也是引起了教師們的注意,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學生們對於學習態度低下的問題,無非就是一些“哎!讀書那麼苦那麼累,現在是21世紀啊,隨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了,幹嘛還要那麼辛苦的讀書呢?”這大部分都是如今學生們心中的心聲,從而課堂卻成了學生們過日子的憑藉。 學生們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來越嚴重,懶惰、頹廢、自暴自棄。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實踐、體驗,養成學生蒐集史料、提取信息、解決問題、成果交流的習慣,並將這些習慣落實於學生歷史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歷史探究合作性學習恰好適應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新課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興趣是成功的起點,也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在短短40分鐘一堂歷史課上,如何最大程度地體現這樣的教學理念,這就對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研究國中歷史有效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研究,使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和訣竅,讓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組織能力。使學生領悟到成功的喜悦,學會學習、實踐、創造,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使學生能健康全面的發展。讓國中學生既能對歷史非常的'感興趣,同時又能在非常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好歷史知識,充滿自信的面對國中歷史會考。教師本人通過課題研究可以更加系統地提高歷史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新課程的視野》, 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師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形成知識結構。有了結構,中心、重點一目瞭然,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學生的學習過程可變被動為主動,就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層次學生歷史的學習行為、學習現象和學習效果。

(二)、研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策略以及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活動的方式。

(三)、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分析。通過觀察、調查和個案分析法,瞭解學生在學生活動中參與學習的表現、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學習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

(四)、加強歷史學法指導和研究,找尋攻克歷史知識難記的堡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影響學生有效學習活動的因素和低效或無效學生學習活動的表現,採用行動研究法,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操作策略。

七、課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進行有目的的年級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明確以下問題:怎樣的學習活動是有效的?怎樣的教師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怎樣的學生學習活動是有效的?

【第10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怎麼寫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怎麼寫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怎麼寫呢?要寫一個研究報告,我們寫什麼呢?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哦!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怎麼寫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校學生數學作業現狀:

我校位於市郊,近些年來,本學區的大部分優秀學生都上了民辦學校,留下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習慣性都非常差,給我們的常規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大,學生的作業情況變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業有空題現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業純屬搪塞,有的甚至隨意寫上一些阿拉伯數字或無人認得的符號作為答案來應付老師,更有的是極少交作業或根本不交作業,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種種現象表明,我們的數學作業對大部分學生來説只是過場戲而已,根本談不上鞏固提高與創新,作業的有效性很低,與新課程的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相差甚遠……

我校七、八年級數學主要作業是課本習題和基礎訓練,其它是各任課教師自己選擇一小部分習題或由學生自己買資料來補充、但從學生的作業情況與教學實際中發現,這些作業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國中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編寫得比較好,但對我們學生來説難度有所偏高,基礎題量偏少、在實際使用中,不少後進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影響了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我校課改的焦點之一,而其中作為學習方式載體之一的作業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追求,數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仍有教師講、學生聽,平鋪直敍的複習、新授、鞏固、佈置大量課後作業,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及數學學習的實際,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學作業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鑑於此,我們的`課題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設計、合理佈置作業,能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對教師來説,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信息反饋,它可以使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調整今後教學活動的組織或者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作業過程是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

針對我校實際,本學期教導處提出“以作業為抓手,採取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多補救”的教學策略、因此,開發與利用適合校情、學情的數學作業,對深化我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三、省內外此課題研究現狀

(1)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實現“輕負擔、高效率”,這一相關課題越來越備受省內外教育者關注、、如西安鐵一中學的“國中語文作業有效性研究” ,雖然學科不同,但有許多可借鑑的地方。

(2)“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點,它關注的是教師怎樣“設計”、如何“有效”,這也是當前教師繼續教育“命好題”的研究需要。

(3)通過有效作業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模式,已成為省內眾多學校教改的熱點、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側重的都是練得精到,練得有效、我市部分學校均開發適合自己校情的導學案,其中就有作業設計。

四、課題涵義的界定

1、數學作業:是教師佈置的用於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數學學習,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

2、有效的數學作業: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作業的效度 (質量)有效地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其理念主要體現在一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二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三是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掌握學習理論: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動機、

(3)多元評價理論: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自優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因材施教原則: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

(5)《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作業佈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開發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作業、

3、探索有效作業實施方案(包括作業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評講形式等)、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問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方法、態度以及作業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進行調查分析、

【第11篇】舞蹈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舞蹈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應該怎麼寫?不同的主攻方向有不同的寫法,一起看看下面吧!

舞蹈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舞蹈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存在什麼問題,經過不斷地實踐探究,我發現許多音樂課堂教學往往片面地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其它方面素養的培育。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

我想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這一尷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過。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歡流行音樂,書上的歌曲太老土。”“音樂課紀律太吵,我不喜歡。”有的同學乾脆説:“我唱歌不好聽,所以不喜歡唱歌。”很多學校到了期會考試,音樂課乾脆變成了語文、數學課……總之,原因很多,但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凡事都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

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客觀原因固然存在,但從主觀方面來看,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是否思考過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如何努力爭取上好每節音樂課,也讓學生真誠地説一句“我喜歡音樂課”呢?郭聲健教授在《音樂教育論》這本書中提到,學科綜合是解決音樂課堂教學片面強調知識技能傳授的最佳途徑。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要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的有機聯繫,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的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音樂與舞蹈密不可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藝術元素,會給音樂課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夠幫助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中的豐富情感,幫助學生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的目標。

因此,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二、立論依據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早在1900年,瑞士的達爾克洛茲提出的“體態律動學”就是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起來。

通過節奏的因素,向學生介紹音樂、語言、舞蹈和表演,使他們能夠掌握一種音樂和表演的即興性,並且帶有一種自己的獨特的創造性。

達爾克洛茲認為,學生身體的各部分都是他們進行體態律動訓練的工具。

他把孩子們的身體形象的比作一個管絃樂隊,身體的各部分代表樂隊中的各種不同樂器。

手指、腳趾、手、手臂、腳、足跟等就好比是樂隊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單簧管、小號等樂器,可以分開獨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經過訓練,孩子們都可以指出哪種工具表達哪種節奏效果最好。

在我國,伴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知識體系的不斷進步,教育工作同樣面臨着不進則退的兩難局面。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社會的發展應“不法先王之法”因為 “事異時移”,而墨守成規的 “守法弗變則悖”。

那麼今天,同樣面臨着知識更迭大潮的衝擊和嚴峻的社會形勢,音樂教育如何發展、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在傳承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汲取外來藝術的滋養,更是值得每一個音樂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課題。

當前,由於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目前社會上用人制度相對的不成熟,客觀上造成了各學校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學校要創牌子,升學率必須抓上去,主課成績就必須提高。

於是出現了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去抓學生主課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豐富自己的音樂素養。

音樂課成了其它主課的“附屬品”。

同時學校對音樂教育的投入與學生素質增長的需求相比也明顯滯後。

然而“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樂的重要性在於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樂滲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是很多知識的載體。

它可以潛移默化的活躍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

如何努力爭取上好每節音樂課,是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一下子給音教園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從《課程標準》新理念的確立,到教材內容的重新選編;從教學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都圍繞着激發興趣轟轟烈烈地展開着,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穫。

在藝術教育中,音樂和舞蹈在藝術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在藝術教育中也是不可分離的,舞蹈是看得見的音樂,音樂是看得見舞蹈。

舞蹈這種直觀性的藝術,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等生理心理特點。

《樂記,師乙篇》記載:“故歌之為言也……磋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説的是唱歌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

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昇華。

舞蹈是以發展學生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中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舞蹈的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並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它是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喜愛的活動。

(二)理論依據

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審美為核心,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的實踐活動。

隨着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音樂教育日益走向綜合,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而舞蹈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集美術、音樂、表演、服飾、文學等一身,被人們稱之為看得見的音樂,流動的音樂。

舞蹈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藝術和舞蹈藝術從感知方式的角度劃分,前者屬於聽覺藝術,後者屬於視覺藝術。

然而二者又相互結合,水融。

舞蹈藉助於節奏,通過人體動作表現情感。

而人通過欣賞舞蹈畫面或親身參與舞蹈實踐表演,則更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內容

1、用舞蹈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2、用各類的舞蹈律動學習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動作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4、用即興的舞蹈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蒐集、利用相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為課題研究走捷徑、求實效。

2、行動研究法。

強調規範性系統性,創設音樂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所描繪的世界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獲得審美體驗,加強舞蹈成品賞析,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3、調查研究法。

採用問卷調查和現場問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階段的學生反映。

4、個案分析與經驗總結法。

不斷反思自己的典型課例及相關教學細節,從中發掘和提煉有效的實施舉措。

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撰寫論文、教學反思等形式,進行總結和提煉。

5、考核法。

採用公開課形式進行,檢查各研究階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20_____年12月-20_____年1月):規劃設計階段。

主要工作:確定實驗對象為七年級學生;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目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確定學習的歌曲和舞蹈;設計課題研究計劃、方案,確定研究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階段(20_____年2月—20_____年5月):開題研究階段。

主要工作:

1、對研究方案進行學習,明確此次微型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別制定整體方案和階段性方案。

根據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彙總,定期考核。

3、採用問卷調查和現場問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級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對音樂的理解;統計調查問卷;根據摸底調查結果。

分析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並對階段性實施方案進行細化;按階段性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4、收集網絡視頻資料;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按階段性計劃,彙總資料,整理實施過程資料。

5、撰寫階段性考核總結。

第三階段(20_____年6月):研究深化階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關資料,並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做好結題工作。

六、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創新點

沃爾特.特里説:“通過舞蹈訓練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改進動作協調性,提高動作的韻律感、節奏感,增強學生的模仿能力,培養正確的基本姿態。

在情感方面,舞蹈對學生適應團體活動、接受領導,遵守紀律都有幫助,對學生個人言行舉止、表情達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體和感情並用,顯然還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體按照規定的形式舞動,一定要提高警覺,訓練有素敏捷過人。”眾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因為接受舞蹈教育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思想活躍、動作敏捷、成績優良。

中國小音樂課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重視學生的體驗,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的需要為基礎,以學生的審美髮展為中心,以學生主動探索為特徵,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它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高級情感服務的,它通過以術來表現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生命情調,展示生命的內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學生的形體氣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愉悦學生身心健康,更能增進學生的合作體驗,拓展學生的想象創新。

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

在國中音樂課堂中實施音舞結合之教學,加深“舞與唱”、“舞與樂”、“舞與説”等內容的教學,通過動作探索練習和音樂即興練習,有益於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因此,在國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在於研究的角度新穎,研究方法理論聯繫實際。

從自身的音樂課堂出發,以學生為本,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挖掘出音樂課堂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豐富自己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從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專業支持:研究者有較為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十多年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併為了保證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展,與本校及所在縣區同專業的同仁進行了交流與探討,邀請了前輩進行專業指導。

2、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參閲了大量的文獻著作,蒐集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調研、分析工作開展比較順利。

3、保障條件:研究者有較強的責任感、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所在學校予以大力支持。

【第12篇】物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中物理開題報告編寫研究旨在追求實用、高效、有趣,以期實現師生愛用、好用之目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物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本站範文網。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導學案是教育教學發展進步的產物,有諸多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①現階段,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在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落實以學生為本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

②當今社會是競爭的時代,形成競爭的關鍵因素是創新,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絕不是靠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所能完成的,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思維和積極探討的過程。

③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少數尖子不行,只重知識不重能力與學法不行,所以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平等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④傳統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單一的,新課改後的教育培養目標是三維的,這就需要教學過程必須把知識問題化,能力問題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

⑤學生多,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需要,教學質效低;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期望高,要滿足人民羣眾不斷增長的優質教學需求,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儘量滿足每一個孩子成功的需要。 導學案不失為一劑良方。

2.研究意義

①導學案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學案導學,自始至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動態點撥和導學案的書面指導下自覺地參與羣體中,成了學習的主人。

②導學案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習內容、學習環節的設計,無一不是教師個體和羣體的智慧體現,教師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啟發、點撥、誘導學生的學習。

③導學案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設計和實施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則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因人、因事隨機做好指導。

④導學案真正做到了低負高效。導學案涵蓋了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導學案進行必要的學習、探究,真正跳出了題海,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⑤導學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習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主動參與成了學生的一大特徵。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 國中物理導學案編寫研究旨在追求實用、高效、有趣,以期實現師生愛用、好用之目標。

2. 導學案編寫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訂,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3. 導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生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繫,主要依據五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後拓展延伸。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目標:

1.改善學習方式。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改善課堂教學效益。優化教學過程,實行精細化教學,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落實校本研究。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台,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研究步驟

1. 準備階段(xx年5月9月)

(1)確定研究課題,做好申請立項的準備工作,整理好研究的基本的思路。

(2)利用假期,收集一些素材,為教學做好準備。

(3)撰寫《開題報告》。

2. 實施階段(xx年9月xx年6月)

(1)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①.週六備課,瞭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兩方面把握知識體系。

②.集體備課

備課組長提前兩週召集全體組員就一週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説課,着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情等方面內容。

③.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週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週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④.課前備課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閲,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閲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⑤.課後備課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⑥.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本組內保留電子稿),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2)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①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②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③探究性原則:儘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④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具體要求:

①明確的學習目標;

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③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④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每週一檢測);

⑤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

⑥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3)導學案的使用

對學生的要求

①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所有學生必須自行解決導學案中基礎題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做拓展題,生疏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應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②課堂上注意做好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後複習,學完一課後,要在導學案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學後心得)。

③每隔一週將導學案進行整理,裝訂成複習資料。

對教師的要求

①一般不佈置另外書面課外作業,認真指導學生使用導學案,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導學案,以便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②課堂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本的範例示範作用,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

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除了注意開拓學生的思維外,教師還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③上課過程一般可分為:a.預習交流(小組內進行互幫互助);b.預習疑難反饋、重點講解(可學生解答或教師解答);c.分組合作(小組成員板演,小組長領導本組學生把自己分的題全部講會,讓全部組員掌握);d.展示提升(各組派代表講清本組的題目,其它小組同學提出疑問及不足);e.穿插鞏固;f.達標測評,拓展延伸。

④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教師必須提高三種能力,即:提高備課中的廚師能力;提高課堂上的公關能力;提高教學時的導演能力。

其他使用要求

①教師必須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前一天將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預習後交給老師,教師根據需要抽批或全批導學案,瞭解學情,二次備課,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嚴禁組織學生代替教師的批閲。

②要求學生使用導學案時堅持主動性和獨立性。不管課前還是課上都要主動依據導學案進行自學探究,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育學生課前預習時切忌抄襲他人,弄虛作假。

③課堂上要求教師以學定教、靈活使用。課堂上要隨時把握學情,靈活進行調控,努力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講,教師只講學生的疑點,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多餘的講解和不必要的指導,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和訓練時間。課後,教師要在導學案上填寫教後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

④定期的鞏固複習:有針對地實施週週清單元清等鞏固練習。

有關保障措施:

①實施導學案後,原則上停用除與教材配套練習冊外的教輔材料、除導學案與週週清或單元清鞏固練習卷外,不得另外印製試卷;傳統意義的備課模式停止;嚴格按課程標準開足課程,並按標準課時安排學科教學時間。

②週週清、每次月調研考試題必須有不低於60%的內容來源於教材和導學案的原題。

③實施導學案後為確保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強化學生學習品行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切實落實二先二後(先預習後上課,先思考後提問)的學習程序,倡導課前真預習、課上樂學習、課後善整理的學習風氣。

④合理安排學生座位,建立632學習小組。班主任要協同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合理安排學生座位,以便於開展小組合作,同伴互助。

即將全班學生分成6人異質學習小組,相互競爭。每個學習小組再分成3個兩人組。有問題2人組先進行研討,解決不了提交6人組討論,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功能,同時每組確定2名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達標、紀律等。一週評一次參與積極的小組和個人(每參與一次發言,本組所有成員都加1分)。

⑤實施導學案的學科教師,學校將發放適當的備課加班津貼。

⑥對實施導學案學科教師的課堂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氣氛是否濃厚;看學生的參與面是否廣,參與人次是否多;看學生佔用的時間多少;看老師採取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是否好;看效果,看效率。學校驗評組評課,強調兩個字:一是活,看學生參與和學習氣氛;二是實,看課堂是否很實在,看學生是否會學、學會。

3. 結題階段(xx年6月)

(1)完成結題報告。

(2)形成具有原創特點的論文將實踐經驗昇華。

(3)形成編輯成冊的完善導學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 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 形成具有原創特點的論文。

3. 形成編輯成冊的完善導學案

【第13篇】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説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下面我們來看看化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閲讀借鑑。

“高中生化學學業多元化評價”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鐘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説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誌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説,“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並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鑑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瞭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鬆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隻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①“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④“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蒐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並付諸實踐,總結經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並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第14篇】中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中學語文課是啟迪中學生智慧的一門基礎課,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也逐漸增多,隨之所發現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接下來小編蒐集了中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名稱:

中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實驗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樑,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

然而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學語文作業設計仍存在着很多問題,學生的作業狀況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改觀。“應試教育”背景下所產生的語文作業問題依然根深蒂固,語文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抄記、重複套用,沒有思考的餘地,抄作業和不做作業的現象尤為嚴重學生每天的作業。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學生疲於應付,苦不堪言。作業存在着忽視對人發展的教育激勵功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人的主觀作用的弊端,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缺少學生、教師與作業的情感態度的真實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在反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申請了此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除了知識的累積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識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對學生而言,通過新型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設計和整合學生作業的同時,需要學習鑽研、需要交流共進,在學習交流中,教師的團隊意識會加強,同時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內資源,增強教研組團體作戰能力,其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將會迅速提高。

三、課題的研究現狀

國外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設計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學生的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

(1)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

(2)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等;

(3)口頭、聽力作業;

(4)表演作業。

國內,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後,有不少的教師進行過有關作業的設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針對性地、系統地設計作業的質和量,讓學生一方面有選擇地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另一方面逐漸學會自主探究,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研究和成果還不多見。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作業設計要體現針對性,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智能體系,分類設計,如分析型作業、觀看型作業、口述型作業、研究型作業等,培養觀察、分析、動手、創造、綜合等能力。教師要努力改變作業的老面孔,拋棄枯燥乏味的抄寫,拋棄茫茫題海的戰術,創新地佈置作業、科學地評價作業,使作業真正取得理想的質量和效果。樹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作業觀,構建實現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作業設計體系。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穫,並在作業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學以致用,學會在實踐活動中檢驗知識,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最終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素養的一座橋樑。

【第15篇】教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這一學期的時間快過去了,自己的課題研究雖然比較淺顯,但經過我自己認真分析調查研究,收集材料,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課題實驗方案,順利而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和課題研究的階段工作。在理論的指導下,紮實地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的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這近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學期課題研究的內容為“學會欣賞與寬容,學會總結與評價”,在課題實施之前,我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思想,希望通過學習,讓理論來指導實踐,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於科學教學實踐之中,使得課題研究獲得質的飛躍。同時我還在收集有關合作學習中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與寬容,總結與評價的資料,為在科學課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而鋪路。

2、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實施,首先,我力求做細課堂教學,認認真真地備好每堂課,認認真真地上好每堂課。課前、課中、課後及時做好反思,寫好隨筆。遇到問題及時與課題組的其他成員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了收穫及時與同組成員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課中大膽進行實驗,並主動邀請課題組的其他教師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二、在本學期取得的一點成績:

1、 使學生學會寬容他人、欣賞他人 ,合理的總結與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人類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學會讚美別人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育學生對成功者不要吝惜讚美之詞,這樣在相互鼓勵中可以增強學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組合作彙報時做好示範評價。如“你們組闡述的觀點基本正確,舉例恰當。”“每個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創意。”後來請同學模仿着評價小組的發言。但學生們的想法總是有差異,他們急於表達自己組的意見時,就打斷他組發言,迫不及待的要説。我教育學生要尊重他人意見,尤其是小組4個人的意見更要尊重,並建議:評價他組發言時,最好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這就要求學生要認真傾聽他人完整的發言後,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來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能有如下發言“你們組説的`我們組也想到了,只是還有一點補充”,“我們組的意見和你們組不同,……請大家參與意見。”

我認為只有組內的交流還很不夠,更重要的是形成組際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在檢查別人的發言時,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討,取長補短的合作氣氛。由於採取一分為二的評價方式,促進了全體學生積極向上,激勵了學生的發明創造。

2、自己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使教學方法得以改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得對加強,還原了科學課堂原有的生動、多彩。

三、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在課題實驗過程中,雖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記錄。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較少,很少將自己的觀點轉寫成論文形成理論進行交流,同時子課題實施過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較少,以上這些方面要注意該正。

2、雖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夠。有很多實踐性、研究性的工作還不夠深入。所取得的成績也不是很大。在今後的課題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開拓創新,促進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順利地實施、推進,為圓滿完成課題研究實驗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斷地努力、奮鬥!

1.建立青年教師協作組,抓好教學基本功

首先,成立各部門參與的青年教師協作組,制定培訓方案,使青年教師在最短時間裏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第二,組織青年教師全員參與的板書、教學設計、教案書寫比賽以及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語言、板書設計“教學五項”競賽活動,以賽促練,快速提升教師基本功。第三,聘請教學骨幹及有經驗的教師做“如何備好課”和“如何進行考試質量分析”的專題講座。同時,學校根據教學工作的每一環節,及時對新教師進行考前複習、考後質量分析、教學經驗交流等相應的指導,使青年教師受益匪淺。

2.以學科課題研究活動為基礎,提升教師適應能力

學校採取“聽、説、讀、寫”的方式,全方位引導青年教師開展教與學的研究,通過研究課、説課、聽課、評課,使新教師儘快駕馭課堂;學校通過各種途徑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選擇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以師徒結對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通過設定“教學示範崗”“義務輔導崗”等崗位使青年黨員教師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3.分層管理,從解決身邊具體問題入手

具有研究意識是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基礎。但是,青年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他們的培養也需要分層實施。我們打破教齡的界限,將青年教師按能力劃分三類,即優秀教師、一般教師和薄弱教師。吸收優秀教師參與教學科研,確定個人的科研專題;一般教師以具體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材使用研究為主,確定自己的課題研究專題;薄弱教師不承擔課題,以備課組活動和學校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為主,促進基礎能力提升。

4.以科研課題為導向,引領課題研究活動

以科研為導向,以課題研究為基礎,是學校教學研究工作所遵循的原則。注重校本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學研究工作的總體思路。學校倡導青年教師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我解決”的理念,注重過程,注重成效,在研究課題中把申請的大課題具體細化為方便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的小課題,切實突出課題研究的有效性。在校本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注意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引導教師關注日常教學實踐,經常與自我對話,促成自我反思的經常化。第二,引導教師關注案例與課例的研究,在研究分析過程中,讀懂別人,弄清自己;在借鑑別人時,生成教育智慧,發展自己。第三,引導教師開展系列化的專題研究,提煉實踐研究中的問題,形成有價值的課題,開展系列研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學校提升辦學水平的核心。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學校將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以“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為準則,為教師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鋪路搭橋,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鋭意進取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