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課題研究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W

課題研究論文【新版多篇】

科研課題研究 篇一

關鍵詞:科研縱向課題 經費預算科目 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審計

中圖分類號:F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a)-0235-02

隨着科研事業的蓬勃發展,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課題數量及經費類型也種類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縱向課題經費預算與會計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結合,即做好科研經費的合理有效執行又在實際運作中符合《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成為在編制科研預算、執行科研預算、完成財務決算、達到項目驗收審計合格的重要環節,給縱向科研課題經費管理和核算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縱向課題經費管理與會計核算管理協調中存在的問題

1.1 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弱化

近年來國家國力的提高,國家對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強。每年申報各類科研項目、項目立項、獲批科研經費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有創新、有熱點、有前景成為申報項目的重要關注點,相應的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的合理、執行中符合會計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獲得立項批覆,得到經費後的項目執行過程中,經費執行的合理、符合會計核算科目的要求時常常遇到問題,出現項目預算沒有列支的項目,在實際科研實驗過程又必須開支,產生計劃與保障、監督與控制脱節,降低了經費整體使用效益。

1.2 科研縱向課題執行過程中各部門之間協調力度不足

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隧道視野”影響對科研經費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項目申報、立項中科研管理部門和課題組更關注的是課題選擇、資源開發、項目設計,重視申報、立項的成功率,課題的技術質量;在經費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及核算人員並不瞭解項目申報的過程、課題技術指標,只能按部門從各自的角度來管理,只照財務政策規定的原則和會計科目進行會計核算。形成了:科研項目組、科研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靠核算人員進行整體理順和協調力度不足。

1.3 科研縱向項目預算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難點

第一,科研縱向課題和經費預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門與科研課題組人員根據科研實驗條件資源的配置及課題需要,預測、估算的基礎上編制,財務人員及核算人員並沒有參與編制,使項目經費與會計核算科目從項目預算開始就存在差異;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確定性強,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產產品一樣有規範遵照,能比較準確地預測進度和制定預算;第三,有些科研項目批覆經費時,不會完全批覆申報的預算經費,需要有自籌資金配套。

會計成本核算:經費到位後,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財務部門和核算人員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科目對每一筆發生費用的合法性與合規性進行審核,在滿足會計科目要求的情況下與科研項目預算相符的達到執行項目預算的目的。

科研縱向課題在運作管理過程中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務決算、審計驗收、申報成果、專利等環節。在預算環節,課題組科研人員按照預算科目體系申報經費支出項目;在預算執行環節,財務人員使用的是《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在財務決算環節,財務核算人員與課題組科研人員協同從《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會計核算科目體系中按照科研預算體系將支出成本分類;在審計環節,審計人員為了弄清楚科研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的詳細內容及符合法律法規性,掌握科研預算、決算與實際支出的差異,就要在科研預算科目體系與會計核算科目體系之間困惑地反覆切換。

2 改進科研縱向課題經費管理與會計核算科目管理與協調措施

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是從項目立項、項目執行到項目結題、驗收全過程的管理。項目申報時按照相應的項目經費申報政策指導制定項目預算;再根據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核算準則與項目批准計劃書監督科研項目的經費執行過程;在項目驗收結題時對項目經費進行合理規範的處理。

2.1 創新科研管理體系,加強科研縱向課題管理

針對科研項目多,縱向科研經費來源不一,預算科目不同的特點,科研部門、財務部門、協同項目課題組及核算人員共同組成縱向課題經費管理架構體系,從項目申報、立項源頭開始,編制既符合科研項目預算要求,又不違反財務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預算。

2.2 規範項目預算的編制

科學的編制科研項目預算在科研經費管理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構成科研縱向課題經費管理體系的基礎。為了充分解決科研項目技術管理與科研經費管理相對脱節的問題,在項目立項時就加強項目經費預算的管理,使經費預算更加合理化、科學化。科研管理部門在指導項目組科研人員填報項目申請、將立項思路表達出來的同時編寫科研預算科目過程中能有財務或核算人員參與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項目課題組成員從專業技術角度上建立科研項目的任務及目標,根據歷史數據分析,設置環境假設,確定限制因素,協調限制因素,最後產生項目的基本預算;其次財務部門或核算人員根據國家的財務相關法律、法規,從財務管理制度的角度為項目基本預算提出指導和修改建議,特別是項目預算支出中的支出類別及額度的合理控制。在考慮到項目研發不確定性、專業性留有適當的調整和追加範圍。

2.3 科研縱向課題經費管理與會計核算科目管理體系的具體比較探索協調辦法

(1)科研縱向項目預算科目。

目前在研發中的縱項科研項目可以分為:中央財政科研項目(973、863)及科研支撐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院所技術開發項目;重點新產品項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項目;技術攻關項目;社會發展項目;國際合作項目;軍品配套項目;省部產學研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創新基金項目;青年基金項目[1]等僅項目分類就多達十多種,經費來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項目預算時的要求也有區別,那麼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規,合理編制科研項目預算就愈發顯得重要。

中央財政科研項目預算科目規定支出預算十二個科目,名稱及反映內容為:設備費、材料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交流與合作、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勞務費、專家諮詢費、管理費、其他等。

(2)會計核算科目。

國家對科研項目的預算科目進行了規範,對科研項目支出的會計核算科目還沒有嚴格統一的規定,承擔國家項目的單位會計核算管理級次或管理模式不同,執行的會計核算科目的設置也就會與科研項目預算科目產生差異,在項目執行、項目財務決算、項目驗收和審計過程中就要反覆進行不同科目的切換。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科目,按會計準則規定:基本工資、補助工資、材料費、水電燃料費、設備購置費、差旅費、修繕費、養老保險、業務招待費、其他業務費、勞保用品等。

(3)比較與協調。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科研縱向課題國家項目的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的名稱及其所反映的內容,可以看出某些對應關係:①國家項目預算科目的名稱與會計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關係)差旅費、材料費;②名稱不同內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動力費;③一個會計核算科目對應多個預算科目:設備購置費對應設備費、設備管理使用費、租賃費、修繕費;其他業務費對應勞務費、研究生培養費、國際交流與合作費、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會議費、專家諮詢費等。

可見,在科研項目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之間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對應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稱有別,內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項目的科目。在執行科研項目預算過程中有效地區分好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的關係和內在聯繫,合理地將會計核算科目中的“其他業務費”項拆分合理,對應上科研預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項目財務決算、審計驗收中順利通過。儘可能地減少審計師審計過程中的困惑切換。

(4)發揮三級核算會計優勢,合理設置科研項目執行科目。

針對科研項目預算科目體系與會計核算科目體系的區別,結合各類縱向科研項目預算科目的特點編制有針對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據會計核算科目總賬,統計彙總編制符合科研預算科目的要求的專題成本帳,跟蹤科研預算執行進度,根據經費執行進度情況,提醒科研人員在下一步科研預算執行過程中經費支出的針對方向,做到科研預算執行進度與科研項目試驗進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預算科目有效地與會計核算科目相結合。儘可能地提高預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別是在科研項目預算執行及中期審計檢查過程中極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預算科目進行經費支出的統計,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財務數據統計的準確性。

(5)藉助現代科技,開發利用計算機網絡為科研預算執行服務。

在高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人類邁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識經濟,以軟件、硬件、網絡、通信、多媒體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管理、生活的各個領域,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與科研預算科目、會計核算科目有效結合,共建一個高效平台使得兩種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實現既滿足科研項目預算執行的要求,又符合會計核算科目、會計制度的法規、制度實現雙贏是勢在必行的發展道路。

3 結論

(1)科研縱向課題課題種類多,渠道多、經費類型多,科研預算科目各不同,在執行預算中如何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科目有效銜接存在差異。

(2)合理認識差異,掌握國家科研縱向課題經費預算支出規則,運用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法律法規,探尋有效解決途徑,減少項目計劃執行、中期檢查、審計、財務決算的困惑。

(3)發揮三級核算優勢,建立科研縱向課題經費預算支出與會計核算科目有效結合平台實現科研項目經費執行與科研開發進度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 蔡斯。運營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課題研究論文 篇二

這個重點要進行已有文獻綜述把有關的題目方面的已經有的國內外研究認真介紹一下先客觀介紹情況要如實陳述別人的觀點然後進行評述後主觀議論加以評估説已有研究有什麼不足説有了這些研究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選題將要探討的問題。由於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論文要寫什麼是根據文獻綜述得出來的,而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如果不做綜述很可能你的選題早被別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為什麼要寫這個?

這個主要是説明你這個選題的意義。可以説在理論上你發現別人有什麼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論價值了。那麼你要説清楚你從文獻綜述中選出來的這個題目在整個相關研究領域佔什麼地位。這就是理論價值。 然後你還可以從實際價值去談。就是這個題目可能對現實有什麼意義可能在實際中派什麼用場等等。

第三、怎麼寫?

在開題報告裏你還應當説清楚你選了這個題目之後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了問題你準備怎麼去找答案。要説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時重點闡述你要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如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法、定量研究、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模型檢驗等等。

詳細瞭解自己想要寫作的內容之後,我們在寫作開題報告的時候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説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説提出這個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目標與內容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寫作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1)對論文名稱的界説。應儘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2)本論文寫作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説。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敍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主要內容包括:(1)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2)通過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説程序等。一般來説,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採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採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閲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説本課題準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裏應該着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準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説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準備階段、查閲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採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範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複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彙總和整理。

科研課題研究 篇三

關鍵詞:國中科學課;課程改革;教師;問題;對策

一、研究背景

《科學課程標準》最基本的要求與出發點就是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我國專家認為:“有必要調整科學教育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加強中國小的科學教育及其與社會和技術的聯繫,以適應我國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1]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充分考慮當代社會對公民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科技發展對科學課程內容更新的要求,以及3-6年級和7-9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的需要,總結我國多年來科學教育的一些經驗教訓,吸取國內外近年來在科學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考慮到我國基礎教育的現實條件下,制定了《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和《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2]

二、國中科學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老教師難以適應新課堂教學方式

一方面,老教師在心理上難以參與科學課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新課程中,科學教師在心理上參與的程度,對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課程改革成敗具有重要意義。一種肯定的態度與積極的情感會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相反,一種消極的態度與情感不但會產生逃避抗拒的行為,而且會阻礙課程的實施。[3]新課程最終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這就意味着教師的教學行為首先要改變,但要改變這一切,除了老師的思想和行為發生根本轉變外,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備課方式的轉變,才能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另一方面,時間限制了老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課前,教師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備課,課堂上帶領學生探索一個問題要花很長的時間,而課堂時間只有45分鐘。課後科學教師批改作業也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另外,還有正常的開會、教研活動、找學生談談話等一週5個工作日就要工作50多個小時。這給老教師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二)教師專業知識綜合性有待加強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就得有一桶水。一般來講,學校沒有科學專業出身的教師,科學教師都是從分科教師中抽取出來的,大家感到教師適應的主要困難並不在於知識量的多少,知識結構綜合性不強才是一直困擾大部分科學教師的一大問題。科學課程的知識結構與原來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學科體系相比,有了本質的不同。科學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綜合,它試圖超越學科界限,注意不同學科領域知識、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將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綜合與滲透,併力求反映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與關聯。分科教學的教師,所有的業務活動基本上是以學科組為單位,教師業務上的探討在學科內進行,很少有機會涉及其它學科。學科之間相對封閉的工作氛圍使他們侷限在本學科的範圍內,綜合課程對教師的開放性要求與原分科教師職業特有的保守性和封閉性間的反差較大,這種差異是科學教師急需面對的一大挑戰。

(三)部分教師的思維方式難以適應

科學課程它吸納了當代科技發展的許多新成果,不迴避當代社會發展與自然科學相關的問題,呈現給學生的是一個綜合的、千變萬化的自然圖像,由此出現了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但在學科發展中又各自形成了思維方式的特點。我國傳統的國中理、化、生、地教學內容,涉及到的自然關係基本上是因果關係,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單因子分析,呈現給學生的理論基本上是不容懷疑的絕對真理。科學課程特別強調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和設計方案、收集證據、進行評價和表達交流。由於高等師範院校的理、化、生、地專業大多沒有開設相應課程,絕大多數國中科學教師不能理性地認識課程思維方式的改變,這也是造成科學教師適應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建議與對策

(一) 大力支持確保科學課教學效果

1.保障科學課程的教學時間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有效實施新課程的基礎條件之一。教學的課時必須得到保證。合理安排科學課程的內容與課時。科學科的課時要求每週4-5課時,目前,科學課程各部分知識所佔章節不多,容量不大, 但涵蓋了原國中理、化、生的所有內容和地理的部分內容,知識難度與教學難度卻較大,一週5課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教學內容完成的。筆者認為,科學課程不應該是以前理、化、地四科的大拼湊,可考慮刪除一部分與生產生活聯繫不緊密的內容,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讓科學探究,科學實驗等活動落到實處。

2.保障學生的充分參與

小班化教學是我國義務教育深化的必然結果,是追求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有利保障。[4]科學教師面對的是能力高低不同,水平參差不齊,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一個教師面對六七十人,難以開展探究活動,難以關注每個學生,難以保障每個學生的參與,難以保障每個學生都得到了發展。在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討論時不能指導到位。學校應摸索小班化教學的路子,為各班小班化創造教學條件,使科學課堂充分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不是一句空話。

(二) 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能力

1.開設校本課程

開設校本課程,以校為本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開設科學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縱觀科學課的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要使學生在科學課中有更多的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體驗的機會,有必要在開設科學課的同時,研究開發科學實踐活動課校本課程。依靠本校教師和外聘專家共同開發的原則,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充分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出既體現素質教育基本精神,又具有鮮明校本特色的國中科學活動課程。使校本教研深入到學校的每個角落,既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又為國中科學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

科學先進的教育理論研究不僅可以為現實的教育活動提供發展策略、改革思路和先進方法,而且承擔着革新教育思想、創造新的教育理論、建構新的教育觀念、推動教育文化以及社會文化進步的使命。教育過程不是單純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心靈相通,人格相遇的過程。更需要師生之間一同分享和理解,一同提高。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思想,教學過程一旦缺少了真實的交流,也就喪失了它應有的教育價值,成為浪費時間和生命的過程。

3. 用“綜合”的模式培養綜合科教師,

綜合課程是科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那麼專業發展的第一步應該是讓他們親歷綜合科學課程,使他們對綜合課程有直觀的感受,產生個人的直接經驗。那麼,對綜合科學教師進行的培訓一定要採用綜合的模式。[5]由於科學教師缺乏其它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掌握這些內容是教綜合課程所必不可少的,教師通過這樣的培訓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往往是隔裂的、非結構化的、與綜合科學課程的理念不相吻合。培訓的課程內容必須充分地體現出自然科學和自然界的內在統一性,應該包括自然科學中最具基礎和核心地位的基本概念,學科基本結構以及基本方法和技能。所採用的方式一定要與希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方式相類似,也就是説必須要用綜合科學課程的教學方式來培訓綜合科學教師,通過一定的“情境”把科學知識、技能方法、科學本質等整合起來。[6]

參考文獻:

[1]王紅柳:《課程。教材。教法》,1993(12):5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科學(7一9年級)課程標準研製組,科學(7一9年級)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第1版,第25頁。

[3]湯菊芬:《科學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12月,第24卷第6期。

[4]王冠玥,張建新:《小班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其對大班教學的啟示》,《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3。

科研課題研究 篇四

作為學校理化組組長,談幾點我引領教師共同成長的作法。

一、在教學反思中,引領確立教研主題

我組織大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挖掘我們教學目前所遇到的難題,讓全組教師收集、歸納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抓住教學主要矛盾,結合學校主題教研課題及理化學科特點,最後確定了理化生組教研課題:《立足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化學)的習慣》。

二、設計教研流程,引領教師主動探索付諸實踐

開展教研活動,目的是引領教師主動探索、主動發展。有了教研組的課題,下一步我的主要任務就是引領大家主動探索,走自我主動發展的道路。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努力改變自己課堂上的行為,每天做好記錄,寫好反思,解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小而實際的問題。讓學生也做好記錄也在我們給學生訂正作業時讓學生寫出他們自己思考的過程,以便師生共同反思。在學期初,我就“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物理習慣”這一課題,做了一節教研組長引領課,我講的是《大氣壓》,在教學中我根據大氣壓的特點和學生的切身感受,指導學生將兩手緊握在一起來感受大氣壓的存在。在由實驗設置疑問,進行演示實驗:將硬紙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並倒置過來(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放手後,看到什麼現象(硬紙片不會掉下)?引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三、搞好“團隊互培”,做好階段總結

一個研究題目結束後,要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對以前的試驗進行剖析,總結成功,找出不足。

課題研究論文 篇五

1993年11月,多年成為懸案的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並於1994年10月1日開始,正式付諸施行。1962年,作為對行政不服申訴程序的一般法,制定了行政不服審查法;並且作為行政的司法審查程序,又制定了行政案件訴訟法。而今,作為事前程序的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依據程序法制約行政的制度,從總體上得以基本完備。

二、行政程序法的概要及其效果

1.行政程序法的目的

從前,關於行政的程序,被委任給個別的法律,從制度總體來看是不完備不統一的,比較難以理解的。因此本法就處分(即具體行政行為-譯者)、行政指導及申報的程序的共通事項作出規定。本法的目的在於,確保行政運營中的公正,提高其透明性,以助於保護國民的權益(第1條)。確保公正,是指在進行處分之前,給予相對人等以有利的主張立證的機會,慎重發動處分權,抑制違法或不當的行政。所謂透明性,是指關於行政上的意思決定,對國民來説,其內容及過程都一目瞭然。確保公正及提高透明性,歸根結蒂有助於保護國民的權益。

2.行政程序法的概要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法將行政的處分分為對申請的處分和不利處分,分別設定了規定。

A對申請的處分

對申請的處分,是指基於請求行政作出許可、認可、發給執照及其他對自己賦予某種利益的申請,行政廳作出的許可、認可等處分或者拒絕申請的處分。關於對申請的處分,規定了如下程序:

(1)設定是否作出申請所請求的許認可等的審查基準,並予以公佈。其目的在於提高行政運營的透明性,提高許可及不許可的預見可能性。

(2)儘量規定標準處理期間,並予以公開。其目的在於使申請人明確處理的目標,以期處理的迅速。

(3)一旦申請到達,立即開始審查,毫不延緩。這一措施是為了防止不受理申請或者由於進行行政指導,使審查的開始被延緩。

(4)拒絕申請時,原則上以書面提示其理由。這是為了行政運營的透明化和給不服申訴提供方便的措施。

B不利處分

不利處分,是指行政廳根據法令,以特定的人為相對人,直接賦課義務,或者限制其權利的處分。例如,撤銷許認可等的處分、停止營業的處分等。關於不利處分,規定了以下程序:

(1)設定是否作出不利處分的處分基準,併為公開而努力。

(2)對處分的相對人,事前通知預定的處分內容、所依據的法令以及成為處分原因的事實等。

(3)關於撤銷許認可等之類的剝奪資格或地位的重大處分,採取聽證程序;關於其他處分,採取給予辯明機會的程序。

聽證,由行政廳指定的主持人主持。當事人可以請求閲覽證明成為處分原因的事實的文書。得到主持人的許可,可以對行政廳的職員提出質問。行政廳必須對主持人提出的聽證筆錄的內容和報告書進行充分的斟酌之後作出處分。辯明機會的賦予程序,原則上提出辯明書。

(4)作出不利處分時,原則上必須提示理由。

C行政指導

(1)進行行政指導時,不得超過其所掌管事務的範圍,對相對人的自願協助為前提,不得對相對人不服從為理由而採取對其不利的措施。這是期待行政指導的明確性、透明性的一般原則。

(2)不得以許認可等的權限為背景,逼迫相對人不得不服從行政指導。

(3)進行行政指導時,根據請求,要交付書面文件等,對明確行政指導的宗旨、內容和責任人等。此外,根據具體情況,規定關於行政指導的準則,並予以公佈。

三、對行政程序法的評價及其影響

1.對行政程序法的評價

(1)由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後時間尚短,對其評價還未形成統一的見解,要預測其效果也有困難。

從前,在日本的行政實務中,儘量迴避處分,而選擇行政指導的途徑,已經成為慣例。一般認為,這是為了阻止對處分提訟而採取向行政指導逃避的策略。

行政程序法得以制定,對行政指導也課以法律上的一定製約,其結果使輕易採取行政指導的形式成為不可能。但是,採取處分的形式,必須服從法定程序,因此,對於行政廳來説,今後將陷於採取處分的形式還是採取行政指導的形式的艱難選擇的境地。

(2)行政程序法,將行政廳的處分分為對申請的處分和不利處分兩種,並規定了其分別適用的程序。

根據該規定,聽證或者辯明機會的賦予程序的運用,只限於不利處分。對申請的處分,特別是關於申請的拒絕處分(不許可、不認可等),聽證、辯明的程序都不能適用。但是,在日本的行政實踐中,進行不利處分的情況極為少見,即使進行不利處分時,通常也是在收集了充分證據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不利處分受到新聞報道等社會輿論的斥責,對特別相對人來説,往往對此也一清二楚。因此,有人指出,對於不利處分,聽證、辯明的程序並不具有多大的意義。毋寧説,問題在於本法中關於許認可等的處分,排除了聽證、辯明程序的適用。在許認可等的公共規制之中,政界、官界和產業構成的鐵三角轉化為權利的温牀,妨礙着國內外的產業的新參入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因此,出現了以下批判性見解。即為了確保行政的公正性,提高其透明性,關於許認可等的處分,更應該導入聽證或辯明的程序。

(3)操縱制度的,歸根結蒂是人。無論多麼良好的制度,只要得不到運用之並且活用之的人,無異於巨龍欠缺眼睛。但是,人們擔心在日本的行政現狀下,能否得到理解行政程序並能正確運用之的公務員,擔心國民方面能否活用行政程序,擔心許多國民在事前對提起爭訟產生躊躇,或者認為行政程序繁瑣。

2.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影響

(1)行政程序法,適用於地方公共團體的機關進行的處分等中基於法律的規定而作出的處分。因此,不僅限於機關委任事務,並且關於團體委任事務,只要法律上有處分的根據,就適用本法。但是,關於地方公共團體以條例及規則規定其根據的處分,從尊重地方自治的觀點出發,在排除本法的適用的同時,地方公共團體應該遵照本法的宗旨,作出努力採取必要措施的規定(第38條)。人們期待着,根據這一規定,行政程序條例之類的法規在各地方公共團體得以制定。

(2)關於經過聽證作出的處分,若承認根據行政不服審查法提起異議申訴,便將導致審理的重複進行,有悖於程序經濟的原則,因此,規定不能提起異議申訴(第27條第2項)。所以,可以預想,今後的異議申訴件數將減少。但是,由於其不妨礙審查請求的提起,所以審查請求的件數是否減少,還要取決於聽證程序對違法行政的抑制是否有效的實際業績,現階段要預測案件數的增減,是困難的。當然,現行審查請求制度的形式,與採取當面審理形式的異議申訴相比較,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不僅如此,而且在聽證程序上,也承認行政廳職員的出席聽證會,以給予當事人質問的機會。所以有人主張,在審查請求中,也應該承認審理擔當者的迴避,通過導入口頭辯

論的公開對審形式,以謀求程序的充,將審查請求制度改革成為由國民活用的具有實效性的制度。

(3)有的學者對行政程序法的適用除外事項太多,提出批判性見解。比較有説服力的見解認為,關於重要的處分,例如,關於課税處分,由於其特殊性,即使不能將本法原封不動地付諸適用,也應該另外製定租税行政程序法之類的獨立的立法,或者即使在税的領域,也應該在不違反税的特殊性的範圍內類推適用本法。

(4)通過本法的制定,有的人認為以程序違反為理由的訴訟案件會增加。也有的人認為,由於違法行政被

事前抑制的結果,訴訟案件會減少。此外,還有的人認為,法院的審查範圍被限定於對是否違背程序的審查,便不涉及實體性統制了。更有的人認為,毋寧説通過程序審查,實體性統制的範圍得以擴大。眾説紛紜,各有道理。

四、日本行政法面臨的課題

為了對應行政環境的變化,日本的行政制度面臨着需要解決的許多課題。例如,公共規制的緩和,地方分極推進法的制定,特殊法人的統制、廢止及合併,情報公開法的制定,行政監察官法的制定等等。在這裏,不能就上述所有問題展開論述,僅就司法外的紛爭解決制度作一定的闡述。

1.司法救濟的界限

訴訟程序是發現事實的程序,是人類長期經驗與智慧的產物。但是,從前就有人指出,該制度存在費用高與時間長的缺點。並且,也有人認為訴訟程序不能適應現代型紛爭,對司法追隨行政及司法軟弱無力等現象提出批判。

現代型紛爭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具有某種程度的地域廣泛性,因此,以多數人為當事人的紛爭呈增加趨勢。第二,不是侵害發生之後,而是在侵害尚未發生的未然階段,以預防侵害的發生為目的的紛爭呈增加趨勢。第三,在紛爭的解決中,需要高度的科學技術性見解的紛爭呈增加趨勢。第四,與關於權利義務的紛爭相比較,爭論政府政策的正確與否的紛爭增加,因而導致發現成為裁判基準的客觀性法極其困難。現行的訴訟制度,以辯論主義為基調。辯論主義,毋用説,是指將訴訟的具體進展委任給當事人的責任和負擔,而排除法官依據職權介入的制度。在由私人自治支配的私法領域,也許可以説這種辯論主義的訴訟構造,是適合於紛爭的解決的。但是,對於上述現代型紛爭的解決,辯論主義卻並不一定能稱得上為適當的解決手段。現代型紛爭,不是象私法關係那樣可以分解為債權和債務,而是常常以與政策相關聯的社會利益及價值觀的衝突的形式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法官,必須發現某種客觀性法,並依照該法,對何為正確作出判斷。但是,到底有無客觀性法的存在,還是有疑問的。通常的情況下,作為判斷的基準而使用的,是利益的比較衡量論。根據這一基準,比較小、比較輕微的利益,將被完全拋棄。這樣處理果然正確嗎?在一方當事人有四分的理、另一方當事人有六分的理的情況下,作出這種判斷當然是適合正義的要求的。但是,以司法的方法,卻不能進行這樣的解決。在紛爭的解決需要高度的科學技術性智慧的情況下,裁判也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機能。一方當事人獨佔證據,並且具有豐富的科學技術性智慧,而另一方當事人卻欠缺科學技術性智慧,又不能得到有利證據。法官雖是法律專家,但卻缺乏科學技術性智慧。並且,在辯論主義之下,不可能由法院負擔費用依據職權收集證據,所以,其心證勢必產生傾斜,導致其作出有利於更具科學技術性智慧的一方的裁決。

科研課題研究 篇六

關鍵詞:科研管理 知識領域 管理方法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項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類似問題,如項目研究範疇雷同,經費核算不準,過程控制不夠及時,評價驗收不規範,技術推廣滯後或者未推廣等問題,結果造成很大浪費[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識領域廣、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這一切對科研管理人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課題管理中科學地運用項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項目的管理實現制度化和科學化,那麼就可以極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務,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創效益。

1 科研項目管理新特點

項目管理體系包含對進度、範圍、質量、資金、人力資源、採購、風險、溝通、整體等九大管理領域,其中前四項屬主體領域範疇,最後一項屬綜合管理,其餘四項屬輔助領域範疇[2]。就科研所科研課題管理而言,其內容涵蓋一般項目管理框架外,還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特徵:

1.1 創新性

創新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人們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出不同於過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產品。科研項目創新既可以表現為一種新發現,體現出對新知識體系的貢獻,即基礎性研究,也可以表現為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體現出技術的先進性和潛在的效益,即開發研究。如果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研創新是各類創新的源頭,那麼科研管理則是科技創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為使創新在複雜的智力系統中達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創造良好的環境,採取各種有效的措施,靈活的反應機制,服務於課題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創新,即在課題管理中,找尋一種有利於目標實現的最佳管理組織方式,將課題研究思維模式轉化為創新性的課題管理思維模式,在科研課題管理中應用項目管理的方法,從理念上和行動上增強對課題管理的成功標準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種創新性的實踐活動。

1.2 知識性

科研所科研項目組研究成員是知識密集型羣體,課題研究的結果是知識產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提升其開發創新能力、轉變和創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屬於知識管理的範疇。在對項目組織所擁有的和能接觸到的各種知識資源進行提取、判識、評價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的管理過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識管理。

1.3 不確定性

在科研項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確定性風險,首先是辨識風險,查找它們的來源信息,一般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即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包括:對內部成員有效溝通失敗,成本預測不全面,項目進度把握欠佳、評價體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該課題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遠,市場預測偏移,外部因素干擾等。當獲取信息渠道不通暢時,不確定性增加,風險隨之增加,當信息能夠充分獲取時,未知因素減少,風險概率隨之降低。針對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採用量化的方法評估風險,通過利用模糊數學理論、灰色系統理論或者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理論,綜合研究不同的不確定性因素,對科研項目進行分析、建模,進行技術風險評估和市場風險評估,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

2.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

既然科研課題管理有自身特點,屬於一個特殊的管理範疇,那麼從項目前期準備、申報立項、中期檢查、評價結題到成果轉化等各階段必須實行全過程管理,使管理活動貫穿於項目整個壽命週期。以下從科研項目的前期準備階段、申報立項階段、實施階段及總結階段談談如何開展全過程管理。

2.1申報準備階段,強化長期科研的意識,為申報課題做鋪墊

在項目申報通知前,一方面積極組織講座及交流會,聘請有科研經驗的專家講解和宣傳其從事科學研究的經驗,營造一種積極進取、和諧寬鬆的科研氛圍,增強職工和科研人員科研信心,發揚雷厲風行、協作配合的科研作風,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科研課題,以此提高團隊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於將來項目申報工作質量;另一方面提前開展系統論證和大體設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甚至是一個無結束的過程,一般項目從組織申報到上報申報材料往往半個月,僅依靠這麼短的時間準備科研項目的申報是不現實的,因此就需要申報者在瞭解各級各類項目申報時間的前提下,有一個長期的科研申報準備,需要從事科研的人員具有“長期科研”意識;最後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門應協調各部門在配套經費、試驗設備、辦公環境、成果獎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完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引導科研人員積極申報課題。

2.2申報立項階段,切實組織好科研選題和隊伍組建工作

申報階段是項目管理的關鍵,在以往的的課題申報過程中,由於選題不當或填報表格時,沒有認真研讀吃透通知精神,導致申報的課題偏題、課題重點不夠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項目目標不明確等失誤,導致申報的項目中標率偏低。因此該階段須做好:

第一,選好課題,嚴把申報質量關和遴選關。科研管理部門接到申報通知後,要及時有力地進行動員,鼓勵生產人員及科研人員認真填寫科研申請書。申請書是專家評審時的唯一依據,填寫申請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項目能否申報成功,這其中題目重要性可以達到50%~80%,所以説題目的選定又是重中之重。一個好題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題新做,也可以“小題大做”,儘量使問題細化,從縱深挖掘,從內涵挖掘;其次要有有價值,能體現某個領域的創新或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最後要有競爭力。總之,選擇科研課題既要考慮能夠最佳發揮自己具有的知識貯存、知識結構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創新性、合理性、實用性的原則。在填報申報表過程中,科研管理部門要發揮學術委員會的作用,邀請組織專家評議申請項目的主要內容、技術路線、研究方法、重點難點、創新之處等,把好選題關、論證關、申報關,確保研究技術路線正確、研究方法得當、研究價值高的申請課題預選上報,從一開始就使課題的申報立足於高起點,提高立項成功率。

第二,組建好研究團隊。對於一個研究所而言,科研實力的強弱並不是單個學科、單個部門或者單個項目成果的累加。對科研課題的申報,科研管理部門必須進行有意識地引導,首先提倡勇於奉獻、熱愛集體的精神,其次整合優勢,挖掘特色,將科研實力集中到重點基地和重點學科建設上來,全局統籌規劃,以聯合協調的科研格局,協調組織跨部門、跨單位聯合申報,適時引入“外援”,當然課題負責人和研究主體必須是研究所本單位人員,並注意理論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的有機結合,組成多學科的課題組聯合攻關,避免個體的、單一學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動單打獨鬥。對於主要參加者人數不應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課題的內容選擇3~5人較為合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綜合研究或應用對策研究,生產部門的人員最好有一些,與生產聯繫緊密的課題尤其應如此;在成員搭配時,儘可能合理,如分工、專業特長、學科特長等,使科研課題研究在一個團結、和諧、技術過硬的團隊中開展。

2.3項目實施階段,切實做好中期檢查及進度、成本、技術統一協調

申報立項獲准後,科研管理部門應及時給課題組轉發科研管理辦法,積極抓好研究計劃、研究經費組織落實等科題啟動工作。一旦課題研究實施,就必須在研究過程中,適時地對課題進行查促,避免過程管理失控或者由於管理不規範,致使經費超標和課題延期,出現弄虛作假甚至資源浪費等現象。因此,科研項目能否按時結題及確保資助效果的關鍵環節是科學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嚴格執行中期檢查。進度控制是項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課題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定時實行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節點進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項目啟動後3個月和結束前3個月必須各設定一個節點檢查,檢查由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凡在科研計劃書中明確的課題節點任務、目標執行情況應逐一檢查,形成節點檢查報告,將作為階段性預算分割、產值分配和考核項目負責人及部門負責人的重要依據。目的在於對項目研究意義、進展程度、研究水平等進行階段評估與考核,對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督促解決,以保證課題的有效實施[3]。

第二,加強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貫穿於項目的自始至終,是反映項目研究狀況最直接的指標,經費管理要實現專款專用,科學地管理。如果經費管理不當,不僅不能夠有效約束項目研究人員遵守管理規定,而且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導致課題目標不能按期高質量地完成。因此,必須制定科學的經費管理模式並嚴格執行,切實發揮經費資助實效,這種在經費使用上先算後花,預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項目超概算嚴重,對課題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項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勵約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進度、成本、技術管理統一協調。項目進度計劃、成本計劃是實現研究目標的控制結點,在以進度和技術為依據,以實現既定的技術性能、滿足客户需求為最終目的的 過程中,應遵循以下三項原則:一是注重預測性,從時間、經費、技術等各方面預判,做好應急預案,解決突發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進度、經費、技術這幾個約束因素間尋找平衡,以獲得整體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陣管理”的特點,及時調整項目組,使項目管理在靈活運用人力資源上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

2.4 項目總結階段, 做好項目結題驗收和成果申報轉化工作[3]

第一,嚴格執行項目結題驗收。科研項目最終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項目結題程序,認真履行結題驗收,既能鑑定項目完成的質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質量[3],因此科研結題驗收對於促進科研項目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推動科研項目按計劃、高質量完成很有意義。一般情況下,在把好項目申報關、中期檢查關的前提下,課題研究都可以按時結題。但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情況,科研管理部門應督促項目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各種材料,並認真初審提供的材料,對已達到預期研究目標的科研項目,再向立項單位提出結題申請並交結題驗收評議組,以便檢查驗收,通過結題的項目及時移交上級主管部門。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報和轉化。科研項目通過結題驗收後,並不意味着項目就此結束,而是項目的另一個新的起點。科研管理部門要加強科研項目驗收後的追蹤管理,以此為契機,推動項目成果朝三個方向發展:一是加強科研檔案歸檔意識,規範管理,做好備案工作,及時督促項目負責人將科研項目結題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冊,報送並存檔,並提供所有材料的電子版,這直接影響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連續性;二是督促課題組在時機成熟時申報鑑定成果,並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成果轉化是指新發明、新產品、新技術轉化成成品、樣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等,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重視科研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鼓勵科技人員致力於科研成果的轉化。從優化政策環境、協調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機制等方面,保障並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也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三是抓緊成果的報獎申請,通過科技獎勵達到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認可和評價。

3. 結束語

總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總體目標和根本宗旨,就是通過符合科學研究自身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的科學化和規範化管理,以及優質、高效的服務,建立與國際化、開放型、現代科研院所相適應、充滿活力、高效精幹的科研管理制度,達到提高科研水平、豐富科研成果、促進人才培養、增加科技收入、實現科技目標,從而整體提升科研所研究實力。在管理中應做到:

3.1針對科研人員的工作具有知識集成、學科集成的特點,有繼承性更有創新性等特點,實施以柔性管理為主,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地激發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員的創新潛能。

3.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科研人員為原則,開創項目管理新思維。從服務的角度進行過程管理,管理過程中提高服務質量,服務過程中提高管理水平,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圍和科研條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參考文獻:

[1]徐敏。項目管理在設計院科研課題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4(2):156-158.

[2]王悦,孫樹棟等。科研項目管理的成功標準和風險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6(3):27-29.

科研課題研究 篇七

汪清縣教育科研歷經“提高認識階段”、“建章立制階段”、“典型引路階段”、“積極參與階段”和“普及提升階段”。特別是經過“構建機制、規範運作”、“積極參與、普及提升”,使全縣教育科研出現比較良好的局面:“科研興教、科研強校”的理念基本確立,教育科研組織管理網絡業已建立,“十一五”期間承擔省級課題15項、州級課題11項,縣級課題60項,基本形成了課題研究結構,教師參與科研面越來越大,中心校以上學校都已從隨機性教研踏上了課題研究這一專題性、系統性教育科研上來,做到了每校都有課題,30%教師參與了課題研究。全縣以教育科研促進課堂教學的改觀,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速度,改變教學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學生良好發展,正在顯現出明顯的成效。但是課題研究還存在着種種令人不容樂觀的現象:

一是“科研興校”、“科研興教”只是個口號,學校對課題研究根本不重視,有些校長只是為了裝點門面,應付上級檢查,但是平時卻很少開展實質性的研究工作。

二是教師對課題研究興趣不高,或者是課題的研究內容不是一線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問題,讓老師們感覺到太高、太空,導致興趣不高。部分教師還沒有由傳統的教師轉變為科研型教師,課題研究與實際教育工作脱節,研究與實際工作兩層皮。

三是有的學校做課題研究只是為了要結題證書,重視課題材料,輕視研究過程,課題研究根本沒有實效。

四是重兩頭、輕過程,也就是重視立項和結題,過程管理不到位,不及時積累過程材料。

要解決以上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建立以校長為第一參與者的制度,選擇一線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或者是與學校實際相符的研究內容為課題研究內容。

2. 把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活動成果與教育教學工作一起列為學校考核的教師評價內容。建立獎罰制度圍繞課題研究,做得好的要給予肯定和獎勵,在評先爭優中享受到優待。這樣會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熱情。

3. 開展小課題研究。為了徹底改變教師對學校承擔的大課題不感興趣的現象,鼓勵每一位教師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找到典型並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然後開展研究與實驗。採取同伴互助、名師引領、交流研討等形式把課題研究做好做深。

4. 小課題的選題“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科學習背景,不好高騖遠。“小”就是從小現象、小問題、小事入手。“實”就是實實在在,實實在在選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題。

5. 課題的研究要着眼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旨在提高實踐的有效性。如課堂教法的設計,學生道德教育的途徑等。學校課題的研究是一種實踐性研究,實踐既是研究對象,又是研究的歸宿,而且面向實踐,使教育科研走向學校生活,是當下教育科研的基本走向。如果在研究過程中偏向理論研究,那不是我們課題研究的合理取向,也不會產生好的效果。

科研課題研究 篇八

恰逢上海市南匯區音樂教學評比,我借參賽的契機,精心準備了一堂《長城永在我心上》的聲樂欣賞教學課。這節課中,我以。長城”這一主題串聯教學內容,並在教學中滲透了地理與歷史的內容,可以説通過這節課,多學科滲透的主題型音樂課的探索已初見端倪。課後師生反映不錯,還獲了獎,然而仔細分析後卻發現依然有着不足之處:雖然本課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人文主題“長城”,但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過於生硬。為了顧及教學內容的組合,我弱化了學生的主體性,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性。

隨着研究的展開,我的認識逐步提高。2005年“上海市五區縣高中音樂教學研討會”召開,我應邀去奉賢區“致遠高級中學。上了一堂公開課《詩意江南》。上海地區的學生雖然也身處江南,但他們卻往往沒能真正瞭解江南的風土人情及音樂文化,所以我以“江南。為主題組織本課。通過欣賞和學習江南主題的一系列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瞭解江南秀美的風景以及江南音樂的風格特點,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這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是這樣的:

教師播放歌曲《小城故事),同時多媒體投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畫,並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體驗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

(藝術課堂教學離不開各種形式的情境創設,以“境”入“情”,使音樂課堂教學真正成為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發展學生智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師:對我們這些久居繁囂塵市的人來説,生活猶如節奏強勁的勁歌,而當鄧麗君《小城故事》的旋律響在耳邊,我們能體會到身邊那些江南的小城鎮裏,小巷深處石板路古樸靜謐、煙雨斜陽的秀美景色……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個人理解給這幾幅畫面命名,但條件是必須借古詩詞中的詞句。

“小橋流水人家/小樓一夜聽春雨/春風又綠江南岸……”學生熱烈回答着,此時我出示本課的題目:《詩意江南》。

師:看來我們的詩詞中描寫江南的作品還真不少呀,江南從晉代開始就與文人的詞采風流融為一體。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詞-與“曲”,那些文人們留下的詩性回憶,就像是小巷中留下的木屐聲聲,每響一下都在你的心靈深處留下回音。下面我們來欣賞這兩首作品:白居易《憶江南》、韋莊《菩薩蠻》。

師朗誦並演唱《憶江南》,學生合音樂(《姑蘇情》)朗誦兩首詞。

(音樂與文學相結合,體現藝術的“共性”,也在一定基礎上體現了音樂課的綜合性。並通過對古詩詞的欣賞,喚起學生對祖國文學藝術及祖國河山的熱愛。)

師播放課件:江南的橋;江南的建築、江南的園林,引導學生欣賞江南的風景。之後出示練習題:聽音樂辨地區(音樂作品我選用了江蘇《茉莉花》和青海《茉莉花》)。

師:同學們顯然發現了,這兩首歌曲的歌詞是差不多的,旋律的走向也相似,應該是一首歌在不同地區的版本,同學們能辨別一下它們各是什麼地區的嗎?

生甲:第一首歌是南方的,第二首歌是北方的。

生乙:這首歌是《茉莉花》,第一首《茉莉花》是江蘇的,是屬於我們江南地區流傳的,第二首《茉莉花》應該是北方地區的。

師:大家的感覺非常正確,第一首是江蘇《茉莉花},是屬於我們江南地區流傳的,第二首是青海《茉莉花》。那麼,為什麼同樣一首《茉莉花》的風格卻完全不同呢?大家能否加以分析呢?

生甲:江蘇《茉莉花)秀美雅緻,青海《茉莉花》高亢豪爽,這是由於不同地理區域和風土人情所決定的,江南水鄉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的靈氣和甜美,使江南的音樂也顯得恬淡優雅。

生乙:這和人有關,我們江南人比較含蓄,而北方人比較豪爽,所以唱的歌也自然和性格一樣了……

師:是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這江南的人文背景鑄就這樣的音樂風格。

(讓學生通過直接欣賞和間接的古代文人對江南秀色的讚美,來體驗和感受江南水鄉秀美的景色,並瞭解由此衍生的音樂文化。)

師:我知道同學們十分熟悉林俊杰的一首《江南》,讓我們來一起演唱吧。

(教師與學生互動演唱,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演繹來描繪和感受自己心中的江南。並由《江南》前奏中的伴奏樂器,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江南絲竹。)

欣賞了江南絲竹音樂《江南好》後,教師介紹江南絲竹的產生背景、風格特點、樂隊組合、名曲名家等知識。

師:小時候讀樂府詩,每每讀到“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時候,我都會想,為什麼我們這些生活在江南的人們,現在反倒難以認清江南真正的面孔呢?當聽着悠揚的江南民樂時,我驀然發現,是了,不是因為別的,就是離自己太近的緣故,江南早巳不自覺地溶解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這興許也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江南情結吧。在這美妙的絲竹音樂聲中,祝願我們的家鄉、我們的江南、我們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這節課的效果可以説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通過這幾次的課例研究,我認識到,一切藝術都是心靈溝通的藝術,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廣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同時作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音樂也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着天然的聯繫,這也使得音樂課同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可能。我們可以把音樂與美術、舞蹈、影視等在內的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學生能更形象地理解音樂。也可以把音樂課程與包括語文、地理、歷史等在內的其他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當然,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注意:音樂課程的綜合,必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才能不失學科本色。多學科知識的滲透,必須組織在一個共同的人文主題之下,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潮方興未艾,筆者的研究僅僅是初步的,肯定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課改的目的就是在於讓新的教學方法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只要遵循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那麼我們音樂教育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