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論文的特性【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5W

論文的特性【精品多篇】

論文模板及 篇一

第一步、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內容要求: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撰寫方法: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並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並行的相關問題。

第二步、國內外研究現狀

內容要求:列舉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複。

撰寫方法: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

第三步、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內容要求: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瞭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複。

第四步、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於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優秀論文範例 篇二

上海海洋大學綜合教育選修課是面向全校不同學科背景學生開設的綜合素質教育課程。設置綜合教育選修課程,除了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更着力於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拓寬知識面,學習不同學科的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精神成長、能力提高和知識結構優化。隨着上海海洋大學課程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xx年實施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以來,我校綜合教育選修課程有了明顯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還不能滿足我校深化內涵發展,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本科教育的需要。為了提高綜合教育選修課程的質量,上海海洋大學從全校綜合教育選修課程中遴選了一批作為重點建設課程。《中國哲學與人生》於20xx年被遴選為校重點建設課程,我們在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網站、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建設的意義和基礎

在上海海洋大學開設《中國哲學與人生》這門綜合教育選修課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該課程在眾多綜合教育選修課程中被遴選為重點建設進一步表明了本課程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各方面已經為建設本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課程建設的意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哲學可謂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之精華。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人生問題是中國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人生矛盾包括人與自然、社會的矛盾,生命的短暫與永恆的矛盾,靈與肉的矛盾,生存與死亡的矛盾,人生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等等。中國哲學是中國思想家探索、處理和解決上述種種矛盾的方式和答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古代先人留給後人的巨大精神財富。通過本課程的修習,使學生對中國哲學內涵線索、思維特徵等有較系統的瞭解和把握,對中國傳統知識、思想與信仰等諸領域有更加深入合理的認識,訓練學生運用中國哲學的智慧分析知識、人生和社會現象,從而培養學生自由探索的心靈習慣和獨立優異的道德人格,啟迪人生智慧,昇華心靈境界。

2.課程建設的基礎。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對中國哲學有了深入的瞭解,智慧得到了開啟,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本門深受學生的喜愛。與本門課程相近的是《中國政治思想史》這門課程,這一課程已經具備一支高素質的主講教師隊伍,具備紮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針對新形勢下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深化、教法和手段改進、科學評估等方面的新要求,教師隊伍積極進行探索和改革,本門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已列為上海海洋大學重點建設課程。上海海洋大學是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要加強我校的內涵建設,離不開文科的支持,對學生的培養更離不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人生智慧的開啟。本課程可以讓大學生通過對中國哲學的學習而獲取人生智慧,提高心靈境界,提升人文素養。本門課程負責人攻讀的碩士、博士學位都是中國哲學專業,主攻的方向是人生哲學。對中國哲學中的人生哲學深有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課堂教學方面,課程負責人講課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節奏緊湊,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教態自然,聲音明亮有感染力,善於用典,生動具體,講課認真投入;對所教授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觀點深刻獨到,知識含量大,能引導學生進行對應的學術思考;能夠理論聯繫實際,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除課堂教學外還能推薦相關書目給學生以進行進一步的瞭解和研究,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目前,《中國哲學與人生》這門課程已經積累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教學經驗,教學計劃、課件製作、課程大綱、閲讀文獻都趨於成熟。課程組成員在年齡結構上趨於合理,在知識結構、師資配備方面有相當優勢,總體學術水平較高,是一個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羣體。

二、《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建設的途徑

課程組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圍繞“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建設方針和要求,開展了積極的建設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立結構合理、人員組成相對固定的課程師資隊伍。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教師的素質決定課程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課程建設的核心。以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全面提高團隊整體素質為目標,全面帶動師資隊伍建設。我們課程組一直狠抓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廣泛開展各項政治學習,深切領會黨和國家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實質,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武裝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圍繞《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深入討論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和實踐問題,統一了師資隊伍的思想認識,從而保證了各項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和貫徹。課程組確定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課程負責人須具有高級職稱,年輕教師須具有博士學位,初步建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較為合理,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較高的課程教師梯隊。目前課程組主要有6名教師組成。職稱結構副教授3人,講師3人;學歷結構為博士5人;年齡結構為35歲以上兩人,35歲以下4人。課程主講教師以副教授為主體,以老帶新,相互促進,具備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課程負責人碩博攻讀學位的專業都是中國哲學,在中國哲學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在此領域已發表了二十多篇學術論文,主持了五項課題,並且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課程組成員通過到重點大學進修、與重點大學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或教學研討會等措施進行中青年教師的培養,這一年參加重點大學進修班有6人次、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內學術會議8次。通過“青年教師導師制”,形成“傳、幫、帶、促、導”等,促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起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又艱鉅的、必須常抓不懈的任務。我們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重點課程建設為龍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才能為中國的衞生事業培養出基礎紮實、知識面廣、有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2.選用一套好的`教材和參考書,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按教學大綱的指導性要求,制定以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教學訓練和要求的“三基方案”,列出教材中需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集體教學研討,針對教學對象的知識水平編寫難度係數不同的重點、難點及學習指導參考材料,讓學生全面瞭解課程的學習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三基方案”的要求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上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一本適合學生學習的好教材是對教學質量的保證。課程選用了郭齊勇編著的《中國哲學史》作為教材,該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重點突出,邏輯清晰,文字流暢,深入淺出。此外,該書注重學理上的分析,又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並提出了一些新穎且立論堅實的學術觀點,因此適合作為教學的主要教材。除了這本教材以外,教師還應該列出參考書目。這方面好的參考書目有:馮契的《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李澤厚和《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xx年版。在教學手段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網絡技術,增強直觀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在進行電影播放和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學時,注意使學生觀看和教師講解結合起來。在課程網站上,不僅將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程教案、電子教案、及參考文獻等教學資源上了網,同時還進行在線檢測,也將開展學習論壇,力爭做到相關問題能在網上解決。

3.形成一套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本課程教學主要採用課堂授課形式進行,輔以課堂討論、佈置思考題、指導課外閲讀等。一般內容可由學生自學,重點內容在課堂上講授,並配以多媒體教學演示方法教學。對每一時期的哲學思想作總體的介紹,提示其中的學派特徵、各派思想間的內在聯繫、相互影響及同異比較等方面,對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礎概念以提示參考材料等方式加以解決。這樣能夠較充分地利用授課的有效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從而獲得對這門知識的更為深入的瞭解。同時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運用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智慧去解決現實中人生困惑。為了優化課程設計,本課程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改革考試方式,反對死記硬背,加大了讀書報告、讀書筆記、論文寫作等開放性作業和考試在課程考察中的比重,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因材施教,鼓勵創新思維。考核方法: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成績評定:總評成績=平時考核(40%)+期末考核(60%)。其中,平時成績40分=平時考勤20分+小組發言10分+平時作業10分。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我們採取學生小組報告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比如把一個班級的60人分成10個興趣小組,每組6人,選舉一個同學做小組長。每個小組關注一個流派,選取一個視角自擬題目,撰寫一篇20xx字左右的論文。然後小組選舉一個代表在課堂上彙報小組撰寫的論文,彙報完畢後,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評價和提問,使學生之間充分的互動,最後是教師點評,並作補充。

三、建立切實有效的保障機制和評價機制

學校制定了高水平綜合教育選修課程建設的的規劃,頒佈了相關的文件,在課程遴選、政策導向、建設過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面建立起課程建設的有效保障機制,使課程建設在管理機制暢通,措施上得力,以確保質量,體現出課程的特色。高水平綜合教育選修重點課程的建設目標為綜合教育類精品課程,應由具有較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承擔,課程負責人至少已擔任講師及以上技術職務。通過1~2個開課週期的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應符合如下要求:課程內容要貫徹“少而精”的教學原則,每門課程不超過兩個學分。教學重在啟發思想、傳授方法,而非灌輸知識的細節,旨在向學生介紹獲得知識的主要方法,讓學生了解和剖析不同學術領域和文化的研究層面、研究方法和思想體系,從而為能力和經驗各異的大學生提供日後長遠學習所必須的方法和眼界;教學環節應包括課堂講授、課外閲讀、作業練習及課堂討論等幾個部分。應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目錄,並對學生提出必要的課外閲讀量要求。還應通過討論和撰寫讀書報告等辦法,檢測學生讀書的質和量;合理使用先進教學手段,積極運用課堂模擬、項目參與、社會實踐、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大課的討論可以分組進行,聘請助教協助組織和主持;課程最終成績的評定應由考勤、討論、作業、考試等多種檢測指標來決定。每課的作業不少於兩次,考試內容及形式應能檢測學生讀書和自主學習的情況;開課時應向學生提供教學大綱,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大致的進度、基本參考資料目錄、成績考核辦法以及上課時間、地點、課程編號、教師姓名、聯繫辦法等依託學校網絡平台建立課程網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輔教輔學。所建成的網站至少提供有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材料。除此之外,為了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我院除了對重點建設的課程定期進行評估檢查外,還聘請了部分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教授組成學校教學督導小組,擔任教學督導工作,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檢查和分析。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生班級中設立教學信息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課程設置、教師的授課質量、教學內容與教材選用等提出建議,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

四、結語

總之,本課程以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為對象與範圍,介紹中國人精神創造領域的文化現象之發展演變歷程,以儒釋道的人生智慧為重點,兼顧其他各流派思想家的人生智慧的介紹。課程難點在於時間跨度大,內容涉及面廣,文言文在教材中佔有很大篇幅。針對以上難點似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輔導學生加強對文言文的學習,掌握古漢語的相關知識,閲讀原著;加強中西哲學中的人生智慧的比較,凸顯中國人生智慧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廣度和深度二者的關係,避免平分秋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建設,能夠初步建立《中國哲學與人生》課程的參考資料文庫,實現部分授課錄像上網,建立一套高質量的課件,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完備的學生考核指標體系,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效果,努力使得該課程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水平選修課程。

論文模板及 篇三

一.新型建築給水管材的選用標準及施工對比

給水管材的選用標準當前,採用熱塑性塑料材料製成的給水管材在現實應用中更為流行,因而在選材時應該重點從下面幾點進行比較:耐温耐壓力能力和耐腐蝕性;線性膨脹係數和膨脹力;熱傳導係數和保温能力;抗水錘能力;壁厚、重量、流量、管徑範圍;設計中需要的連接方式;管材尺寸和價格;使用壽命;原材料的來源和衞生指標是否達標;施工的難易程度等。

二、不同管材的施工對比

隨着給水管材數量和種類的逐年增長,用户和工程設計都更為便捷,但同時因不同管材在性能和施工工藝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所適合的施工範圍也會不同,特別是受各給水系統中管道所處的不同部位因素制約,不同管材在施工安裝中也自成特點。

1.室內給水分區的主幹管部分

這部分作為整個給水系統中的支柱,主要囊括分區內的橫幹管和立管,這裏的管道敷設位置多選在屋面保温夾層、吊頂、管道井、管窿內,管徑限定在25—63—80mm之間,較為常見的施工方式為用支架固定和無需埋設等。這樣能確保其使用壽命的耐久性和外觀的耐久性,不但降低噪音,還便於管材的安裝,但在該部分的施工中需一次性安裝完成,考慮到這部分管道的使用量大的特點,在塑性材料常用的為硬聚錄乙烯(UPVC)、交聯聚乙烯(PEX)、聚丙烯(PP—R、PP—C)、聚丁烯(PB)、丙烯晴-丁二烯一苯乙烯(ABS);複合管材包括塗塑鋼管、鋼塑複合管、孔網鋼帶塑料複合管。需要注意的是,儘管UPVC管具有價格低廉好安裝的特點,但也有使用弊端,管材壁會有單體或添加劑滲出,因此一定要嚴加觀察其含鉛量是否高出居民生活飲用水的標準。相比較UPVC管,PB管則佔有更大的優勢,不但性能好,還可再生,且較安全,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PB管目前只能依靠進口,因為國內當前還沒有PB樹脂原料。PEX管則是能確保施工質量的一種常見管材。

2.給水引入管,室外給水、輸水管

該部位的管材選用有特別要求,通常管道管徑應在50—200mm以上,有超強的耐壓性、密封性、耐腐蝕性,為滿足這一施工要求,該部位的常用管材包括孔網鋼帶塑料複合管、ABS、UPVC,塗塑複合管、鋼塑複合管等,施工方式一般為熱電熔連接。即便選用這些優勢管材,但也還是有不足之處,比如在超壓或極大外力損傷時,管材對外力施壓造成的彎曲度承受力不足,一旦受損很難快速修復,一旦出現上述狀況,只能再輔以25°、30°等多角度的管件來彌補,塗塑鋼管則是一種不錯的替補管材。

3.洗手間等配水支管

洗手間給水你施工更應重視,該部分的管材管徑一般在16—25mm之間,新型建築中多采用埋牆或埋地安裝的方式來保持外在美觀度,因此也會出現隱形接點多的問題。此外還受到不同用户裝修標準和選用設備不同的'影響,給一次性的安裝完工也帶來一定難度。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該部分出現問題的機率最多也最為嚴重。這一部分管材選擇和施工中,常用的塑料管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交聯聚乙烯(PEX),聚丙烯(PP-R、PP-C),聚丁烯(PB)等;複合管材有鋁塑複合管、塑復銅管、塗塑鋼管等。其中PEX管和鋁塑複合管是使用最多,而新的複合管材-塑復銅管在非熱水供應的給水管材選用中也開始悄然興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型建築給水管材在選擇和施工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在具體項目中更要多加註意,考慮到温度變化會改變管道承壓力這一現實,考察好所選用板材耐壓力是否符合項目施工標準;明裝管道注意安設温度宰償裝置,來實時監控塑料管的線性膨脹係數;在夾緊式安裝的管道施工中,金屬接頭和管道是否匹配、安裝施工人員的技術是否過硬、使用工具是否專業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還應根據給水系統中管道所處部位的不同,充分考慮到管材性能的差異,選擇合適的管道和施工連接方式。

作者:侯晶楊 張登宇 單位:河北石家莊

優秀論文範例 篇四

一、選擇恰當的安全教育內容

1.整合性

家居安全教育內容的整合性,在綱要中有明確表述,即要在生活與遊戲之中,使“各領域的教育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這裏,既包括安全問題的整合,也包括各不同的教育領域中涉及的安全教育因素的整合。前者,如在以“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中,圍繞主題可以進行談話“介紹我的家”、繪畫“我的家”、遊戲“小朋友來我家”等。這種整合,結合教育目的可以對某一方面有所側重而不必面面俱到。

2.時效性

以最近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者班級事件為背景對幼兒展開安全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原因在於,這些事件引起了幼兒的極大關注或者為幼兒感興趣,這種信息來源的直接會提高幼兒對相關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加深認識並提高接受能力。因此,抓住教育契機,及時開展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例如,一次大班幼兒的手工活動,雖然此前教師已經告訴幼兒要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大家剪時要小心,今天這些剪刀都很鋒利,如果剪到小手會很痛的”,但仍有一名幼兒在活動中剪破了小手指,疼得哭了起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安全教育契機,有被剪到手的幼兒的直接“表現”與訴説,會給其他幼兒帶來更為直接的關於“疼痛”的認識,自然會增加幼兒對剪刀使用與危險性的注意,遠比教師單純的告誡效果好得多。

二、採取適當的安全教育形式

1.創設情境

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和學習。根據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的描述,創設情境的目的在於“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習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繫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説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在幼兒家居安全教育中,這種情境創設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使其在情境中體驗或者驗證自己的想法並融合已知,從而使其內化或調整自己的行為,形成正確的安全認識與行為。如師生共同模擬表演“陌生人敲門,幼兒怎麼辦”的活動,就極有可能成為幼兒日後保護自己的演練。

2.進行安全知識跟蹤再現

促使幼兒安全知識內化和安全行為的形成。幼兒身心成長的特點決定單靠一兩次活動很難完全建立起幼兒的安全意識與能力。因此,實現幼兒行為養成這一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就必須長期對幼兒的安全知識與能力進行隨時關注與指導。在活動之後,跟蹤再現行為練習,可以及時提醒幼兒進行行為堅持,引導反思,再次練習並形成習慣,最終鞏固幼兒的安全意識與能力。實踐中,這種跟蹤再現可以藉助現代技術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影像記錄,捕捉幼兒的行為表現,並在適當時點進行回放引導幼兒反思與糾偏。

3.評選安全小標兵

擔當安全小衞士,促進幼兒安全防範意識提升。教師藉助教學活動給予幼兒一定的安全知識並將其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不同的幼兒出現掌握程度的差異是非常正常的。這種情況下,安全小標兵的評選會給予當選者以榮譽稱號促進其行為的改善與堅持,引發幼兒向好的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也會給予其他幼兒上進的慾望和行為的標杆以促進自身安全意識的提升與良好行為修正。同時,安全小衞士活動的開展與行為執行,也會促進其他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點滴安全知識的積累中提升全體幼兒對周圍環境與人的安全防範意識,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當然,幼兒園關於幼兒家居安全教育的形式遠不止於此,其他如發揮多媒體作用,引導學生在直觀與形象中進行學習、調動多種感官,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等,只要是為着幼兒良好健康行為養成的宗旨,都是可以採取的。

優秀論文範例 篇五

1消除病人的焦慮及恐慌心理

由於有很多病人對結核病的知識及病程缺乏足夠的認知,以為得了結核病就是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特別是初次感染結核病的病人,更是求醫心切,因此產生焦慮心理。特別是當病人看到重症結核病人時,會聯想到自己的愈後及可怕的結局,便會產生恐慌甚至絕望的心理。針對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狀態,我們在護理上做到主動向病人宣傳防治結核病的知識,使病人在第一時間內就能瞭解結核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詳細講解結核病的治療萬法及各種注意事項,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使心緒不定的情緒得到緩解及解除,並通過治癒病人的實例來教育病人,使病人瞭解結核病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按醫囑規律用藥,治療、按療程服藥是完全可以康復的。通過對病人的指導,使病人消除了恐慌和焦慮的心理,對治療自己的疾病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增強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會產生悲觀情緒,所以,要使病人增強自身戰勝疾病的決心,使病人的心理活動向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病人在生病前都是樂觀的對待工作、生活,一旦轉變成為病人角色,隨着健康狀況的改變,在思想上表現為顧慮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響,對生活失去了信心。針對病人的心理活動,我們要做到尊重和體貼病人,逐步引導病人建立和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疾病,使病人積極配合的治療。

病人顧慮的表現各種各樣。有些人一向認為自己很健康,當病人聽到自己得了結核病後,首先感到不可能,懷疑醫生可能是診斷錯了,表現為不相信我們醫務人員,不在乎醫務人員對病人的囑咐。對於這樣的病人,我們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正視現實,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治療信心,幫助病人制定各種計劃,包括治療計劃、飲食計劃、休息計劃,早日使病人恢復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實並不重,但病人總是感覺身體不舒服,自己的病很嚴重,希望得到醫生的重視,希望多吃藥、多打針,這樣的病人往往表現為不敢參加各種活動,不敢大聲説話,甚至不敢深呼吸,有些病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患了癌症,這種病人表現為精神高度緊張。對這樣的病人在護理上要做到耐心解釋病人提出的任何問題,回答問題要求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以取得病人的信任。此外病人在生病期間家庭易出現矛盾,生活上出現波折,往往會給病人造成很嚴重的精神創傷,甚至使病人絕望的心理,給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做好心理護理;要積極徵求病人的意見,耐心傾聽病人的心聲,在精神上給予安慰,滿足其被認識,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從而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和思慮過度的情緒,配合醫生做好治療。

3消除病人主觀上的感覺異常

主觀感覺異常是結核病人經常出現的反應,特別是病情反覆可能成為終生帶菌者。由於病人經常把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如咯血病人總是對喉部的痛癢十分敏感,喉部稍有不適,就以為要咯血,精神上也特別緊張;而胸膜炎或氣胸的患者對呼吸狀態十分關心,呼吸急促時就預感到有胸水生成或氣胸加重的可能。對這樣的病人,護士要主動關心病人,加強與病人的語言交流,應指導病人精神放鬆,轉移病人注意的焦點,逐步使病人的主觀感覺恢復正常。有些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或老年病人,由於身體不適或環境改變,使病人易產生厭倦不滿等暴躁情緒,遇事不冷靜。病人的情緒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起到重要作用,精神狀態好,治療關鍵時刻不好,情緒低落、療效就差,因為心理變化會造成生理、精神、免疫等功能紊亂,所以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關心、耐心、細心,使病人情緒穩定。如護士對待病人要熱情,在觀察病情及治療護理中要細心,隨時瞭解患者的心理活動,使患者對自己產生信任感,為病人創造良好的康復環境。護士的服務態度會直接影響護理質量,護士的行為、語言、儀表、態度等均可反映其道德情操,如護士有責備、厭倦等表現,會使病人感到不安,產生思想負擔,導致病情加重。恰當的語言和副語言可增強病戰勝疾病的信心,可調動病人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病人對於醫護人員最重要的是信任,這種信任感能對治療、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心理護理是根據結核病人需求來開展的,病人需要護理人員幫助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發揮機體的潛在能力,配合治療恢復健康。這要求我們不僅是醫囑的忠實執行者,而且必須要具備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醫學心理和護理心理學知識,懂得疾病的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懂得各種因素對病程和可能發生的意外變化,才能使病人身心得到完全康復。

論文的特性 篇六

[摘要]古典主義的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宗教、皇家色彩。浪漫主義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移情性、炫技性、標題性之外,有些作品還具有沙龍性。

[關鍵詞]浪漫主義音樂 沙龍 炫技性

人們通常將19世紀的歐洲音樂稱為浪漫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思潮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的動盪時期。當時歐洲流行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説,對浪漫主義的興起也有直接的關係。德國古典哲學誇大主觀精神,強調個人作用,宣揚神祕主義為浪漫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揭露和批評,對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理想社會的幻想也從積極方面影響了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音樂也是隨着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而產生。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與文學有着密切的關係。音樂所具有的特徵,幾乎都可以在浪漫主義文學中找到對應的一面。浪漫主義音樂家強調自我發現,自我表現。在創作中突出而深刻地加以渲染的,是他們內心的激情;他們把個人的命運和感受視為最重要的內容,作品常有自傳的性質。在浪漫主義音樂中,感情統御着一切。它不受嚴格形式的控制,儘管在外貌上還保持着古典形式的框架,卻已不再受其束縛。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雖以封建復辟告終,但它為後來的一個世紀提供了反抗壓迫的方式,也賦予音樂家要求掙脱約束,獲得自由和表露個性的精神。這是新的時代精神,它使新的音樂家與社會形成了新的關係。音樂家的地位從原來的奴僕一躍為時代的先導。然而由於音樂文化的接受者從有教養的貴族和教會移到富裕的中產階級,公開音樂會成為主要的音樂實踐形態,音樂家要獲的成功,必須使音樂打動廣大聽眾。為爭取聽眾,求得理解,音樂朝着技藝高超和富麗堂皇的方向走去,促進了作曲技法和演奏技巧的發展。同時,音樂家們又深感很少能找到理想的聽眾而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憑藉“內在的衝動”創作,自我表白和親密交談也恰恰在這一時代最為盛行,從舒伯特、肖邦等作曲家的藝術歌曲和鋼琴小品均可看到。

一、浪漫主義音樂特性

1、移情性。浪漫主義音樂的崇尚情感代替了古典主義的崇尚理性,強調音樂表現主觀情感,將情感和想象提到重要地位。音樂熱衷於表現內心的強烈情感、愛情主題,不滿現實的孤獨者精神,對大自然景色的感覺印象都成了表現的主要內容。對激情的渲染與對自由的追求必然會突破古典均衡的形式規範。貝多芬作為從古典主義走向浪漫主義的偉大音樂家,在激情的引導下衝破了古典均衡的樊籬,積極探求形式上的豐富變化,形成富有生氣的新風格。個人主觀性的情緒表現在舒伯特、舒曼、肖邦的音樂中,他們的音樂作品多姿多彩,實現了浪漫主義的審美理想。

2、標題性。浪漫主義時期不少音樂家來自有教養的中產階級,如韋伯、柏遼茲、李斯特,他們多才多藝,不僅是音樂家,還是文藝評論家,甚至是哲學家。期望革新的作曲家們,力求突破音樂自身的界限,尋求與其他藝術的融合。19世紀新的標題音樂,就將音樂以外的因素化為樂思,用文字來説明其思想的統一,在瓦格納的創作中得到最集中的體現。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和各個藝術的結合,他們將音樂與文學、戲劇、繪畫的因素結合起來,創造出來藝術歌曲,器樂性的標題交響樂、交響詩、交響音畫,開拓了音樂的表現領域,也體現了審美追求的豐富性。歌德、莎士比亞、普希金的文學作品被用於純器樂音樂的創作題材,自然風光、春色美景也都成了浪漫派音樂家的音樂內容。

3、民族性。19世紀是歐洲各個民族意識覺醒的時期又是民族主義的世紀。隨着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音樂色彩感的不斷增強,音樂家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注重民族性。特別是在東歐、北美諸國,音樂家們蒐集出版民歌,選取民族的歷史傳説、自然風光、人民生活等為題材,大量運用民間歌舞曲的音調節奏,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音樂語彙,為19世紀音樂增添了新的色彩,併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個重要力量。作為對民族音樂關注的一個補充,不少音樂家熱衷於異國情調,採用諸如西班牙和東方國家的樂匯,創作出瑰麗多彩的音樂。在格里格、肖邦、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語言受到充分的重視。

4、炫技性。在浪漫主義音樂中,還有一些特殊的表現,由於藝術保護制的變化,大量的公眾音樂會和陰約束的出現,使音樂家主要地依賴作品的出版及賣票的音樂會為生,他們的音樂比以往面對更多的音樂愛好者。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為炫耀自己高超的技藝,給聽眾以某種刺激和震動,竭力發揮炫技性表演,並互相為爭奪聽眾的好感和奉承,而公開競爭。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富麗堂皇的作品(如柏遼茲、瓦格納等)和炫技性的作品(如帕格尼尼和李斯特等),這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個突出的現象。

二、浪漫主義音樂重要的特性——沙龍性

沙龍:英文[salon],17世紀末葉和18世紀,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藝。後來故而把有些階級的文人雅士清淡的場所叫做沙龍。現在泛指文學、藝術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會。在音樂中它的出現是追隨着貝多芬的榜樣,浪漫主義作曲家不再受僱於某人,他們只為自己,為自己的激情和感受,而不是為娛樂而寫,他們唯一要對付的是靠出賣作品維持不穩定的生活,如果是個演奏家,那他的收入來自於音樂會。浪漫主義時期的聽眾不再是清一色的貴族,由商人和企業主及他們的家庭所構成的富裕新中產階級開始光顧音樂會,演出不再侷限於音樂廳或歌劇院。自從1790年鋼琴的發明,莫扎特創造了全國新的作品形式,可以在家中演奏音樂,絕大多數家庭客廳中都有一台鋼琴或小風琴,因而上流社會的沙龍也不失時機的迅速出現了。在歐洲,音樂家都想具有良好的發展前途,對於進入到貴族,政府要員以及富商的私人沙龍中演奏就非常重要。在這些沙龍裏,音樂應重新具備“優雅的格調”,而如今創導這種格調的只是取得了政權和財富的大資產階級而不是貴族階級了,然而這個新興的富有的資產階級已經準備向貴族階級學習,學習他們的舉止行為,按照他們的愛好,鼓勵一些音樂的發展。在沙龍中受到歡迎的傷感多情的浪漫曲中,具有特色的大都出自貴族作者之手。舒曼在他1856年的評論文章中就曾精闢的分析了顯貴沙龍與知識分子沙龍之間的差異。他認為,對高官富豪來説,音樂只是娛樂的一部分,他們要求音樂是輕鬆、愉快、抒情的,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沙龍音樂”。而在知識分子聚集的沙龍,如門德爾鬆家中,或是肖邦拜訪最多的巴黎銀行家萊奧的家裏的演奏的音樂就較為深刻。

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發展與衰落,展現和包含了豐富的社會內容。眾多的資產階級音樂家走過了異端堅信的心溶歷程。而浪漫主義音樂的又一特徵沙龍性正是音樂發展路程中的一個必然並且必經的過程。它不僅豐富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創作風格,而且造就了素多這一時期偉大的鋼琴家,近而推動着浪漫主義音樂的繁榮和發展。同時預示了一種全新的時代——20世紀的現代音樂大潮即將滾滾而來。

論文的特性 篇七

《偶然》是徐志摩的一首看似很瀟灑,卻充滿愛意的詩。

這首詩整體來看就是對“偶然”這一概念的定義,於是詩以“偶然”這一具有修飾性的詞做標題,説明“偶然”不是某種具體的行為,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整首詩都是圍繞着“偶然”是如何發生、如何運作來進行的。

詩人首先以兩個意象的碰撞——“雲”與“海”——來定義偶然。在這個情節的表述中,“雲”與“海”是行動的主體,“偶然”就發生在這兩個主體相互運作的行動中。

詩的開頭是對第一個行動主體“雲”的狀態的交代,將“雲”的特徵完全地融入到詞句間: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這裏修飾“雲”的量詞是“片”,而“片”並不是修飾雲的唯一量詞,比較常見的還有“朵”,那麼為什麼這裏使用的是“一片雲”而不是“一朵雲”呢?“朵”形容的是成團的東西,而片形容的是薄薄的、很輕的東西,“一朵雲”給人一種很厚重的感覺,略帶壓抑的味道,彷彿天空並不晴朗,厚重的雲層遮住了太陽。“一片雲”塑造了雲的一種輕飄飄的、風一吹就走了的形象,給予雲一種不穩定的、飄來飄去的動態感,這種動態感是“一朵雲”無法實現的。“一片雲”這一意象的使用突出了“我”的行蹤或是內心的不穩定性,説明“我”的行蹤和心理變化都是無法預知的。在“一片雲”之前使用了一個定語“天空中的”,一方面揭示了“我”將自己所置的位置,可與下文的大海的“波心”產生一種位置上的張力;另一方面,將雲置於遼闊無邊的天空中,可以突出雲漂浮的自由、不受拘束,這一特點與 “一片雲”的不穩定性結合起來,更能表現出“我”的行動的不確定性。於是,“偶然”的第一個要素就是相遇主體之一的行動上的不穩定性。

隨後一句是對“偶然”的另一主體意象“海”的側面描寫: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裏出現了一個與標題“偶然”相似的詞——偶爾,這個詞仍是在形容“雲”的行動,它暗示了“雲”在漂浮中會理所應當地碰到一次意外,這個意外就是後面的“投影在你的波心”。這時出現了一個“我”説話的對象——“你”,“你的波心”暗示了“你”的身份是大海,於是第二個主體意象“海”就悄悄地登場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天空中飄着一片雲,下面是無邊無際的大海。而“波心”一詞又與人心相通,所以這幅圖畫的引申義就是:我在你的心裏留下了印象。説到留下印象,這裏又產生了一個問題,這個印象是怎樣留下的?深刻與否?我們可以注意到連接我與你的動詞“投影”,投影是指物體將影子投射到另一物體上,説明兩種物體的關係並不是像投入那種實實在在的融合在一起,而是輕輕的、含蓄的重合,這就意味着“雲”和“海”之間的關係並不穩定,也許還會分離。在詩中並沒有對“海”這一意象有過多的描述,甚至對它沒有直接描寫,説明在“雲”與“海”這兩個主體的互相運作中,主動的一方是不穩定的“雲”,被動的一方是沉穩的、深厚的“海”。

寫到這裏,詩歌並沒有止步於對“雲”與“海”構成的畫面的描述,還有語言的交流,加入了“雲”對“海”説的話: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偶然的相逢本是一件讓人覺得驚喜的事,而“雲”為何要告誡“海”不要為之歡喜呢?從手法上來看,這是一種反諷,使得這種“訝異”和“驚喜”更加強烈。另外,“雲”的“不必無須”與“海”的“訝異”、“驚喜”之間也造成了一種對比——灑脱放浪與深切執著,這也暗合自由漂浮的“雲”和寬闊深沉的“海”的意象的本質。“雲”對“海”説的這段話也進一步塑造了“雲”的放浪不羈的形象,使不穩定性不僅僅停留在“雲”的行動維度上,還上升到“雲”的思想本質中去,這時的“雲”似乎拜託了意象的物性,而上升到了人物形象的層面上,開始具有人性。

然而,詩行至此,仍缺乏關於“雲”所説的話的合理解釋,於是在下文中,伴隨着“雲”和“海”之間的故事情節發展,給出了交代: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這句話省略了主語,根據詩中上下文的推測,可以得出主語應為“我”,也就是“雲”。於是這句話可以還原為:(雲)在轉身間消滅了蹤影。“轉瞬間”極言時間之短。接下來配上的動詞是“消滅”而不是意思相近的“消失”,這是因為消失是一個慢慢不見的過程,給尋找蹤跡留有一定的餘地,而消滅則強調了速度的快,並且毫無蹤跡可尋。接下來“消滅”的賓語是“蹤影”而不是“蹤跡”,這是因為“蹤影”的“影”與上文的“投影在你的波心”中的“影”相呼應,強調了“雲”與“海”的相逢時間並不久,還不至於互相留下深刻影響、在心上烙下痕跡,同時“蹤影”是“影”,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痕跡,來去十分自如,可以隨意抹去,而“蹤跡”顯然不能一下子消滅或忘卻,與“雲”的形象也不符。

到此,“雲”完成了一個從沒有思想只有自身性質的物到有性格、有能動性的人的轉換。從“雲”自身的漂浮不定出發,逐漸塑造了一個放浪不羈的浪子的形象,實現了由二維的畫面向三維的情節的轉化,為下文出現人物“我”和“你”做了鋪墊。

然而這裏仍存在一個引人注目的形式上的問題。在這部分詩中可以找到兩個破折號,破折號中間夾的是“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起到了夾註的作用。為了使詩的意思更連貫完整,可以對詩句的順序有一個小小的調換: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不必(為之)訝異,

更無須(為之)歡喜。

前三行都是對雲以及雲的行動的描寫,後兩行是對話。嚴格地説,雲的行動只有兩個:投影和消滅。這樣看來,明顯是將順序進行如上的調換更能保證雲的動作的連貫和完整,那麼為何要在其中夾註一下對話呢?

首先,這兩行詩的加入在“雲”的行動中插入了“雲”猜測的“海”的反應,使得“海”融入到了“雲”的行動當中來,造成了一種“雲”與“海”對話的效果,使得整首詩看上去不再是“雲”的獨白,而是“雲”與“海”共同參與的,於是這個夾註起到了互動的效果。

其次,破折號的插入在投影和消滅兩個動作之間插入,拖延了第二個動作發生的時間,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所以,“你不必訝異”這句中的“你”指的不僅僅是詩中的人物,也暗指讀者,就好像一個暗號一樣在暗示讀者:看好了,我這片雲要行動了,你不必訝異也無須歡喜,我接下來的行動是很正常的。但是,“雲”作為説話者僅僅是做出了警示而已,卻並不能控制他的行動給讀者帶來怎樣的結果,於是這個警示反而使得讀者更加不平靜,對“雲”與“海”之間的行動產生了更多的期待。

詩歌到這裏產生了一個轉折。當“雲”和“海”擺脱了意象的外衣開始形成人物形象之後,他們的行動變得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不穩定性也隨之劇增,“偶然”的味道也隨之濃重了。詩的前半部對“偶然”已經有了初步的抽象的概念,接下來就是對這一概念逐步具體化的過程,於是第二部分一開頭就是一個對“偶然”發生的人物、事件、環境的限定: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這句話交代了人物、事件、環境。先來看人物,這句話的主語不是“我們”或“我倆”,而是“你我”,為了説明相遇的主體是分離的、毫不相干的兩個人,如果換做“我們”或是“我倆”,就消除了兩個個體的獨立性而完全地把兩個人捏到了一起,無法造成兩人相遇的衝擊。事件指的就是“相逢”這件事,自古以來,“相逢”一詞的使用從不是形容兩個人隨隨便便的相遇,不管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是魯迅的《題三義塔》中寫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都對相逢做了限定:相逢是有前提的,要麼是因為自身遭遇上有共同點,要麼是因為兩個人之前有一段相識的歷史,總之,是有極大感情上的共識或情感基礎的。所以,在這首詩中的“相逢”包含了很多感情,這個詞作為一個連接點,像膠水一樣把毫不相干的“你我”黏在了一起,就如平行線突然有了交叉點,兩個人產生了相同或相似的感覺——到這或許還上升不到感情的程度。再來看環境——黑夜的海上,兩個人遇見可以有無數的地點,甚至有更多的更有情調的地點,但為何偏偏是黑夜的海上?黑夜和大海一樣,都給人茫茫無邊的感覺,都讓人找不到方向,在這樣一個找不到方向的環境下,你我還能碰巧相逢,更突出了這種相逢的傳奇性。在這第一句話中,將故事發展的要素都配備齊了,“偶然”在其中孕育,並在接下來的人物行動或對話中體現出來。

然而,人物在此時並沒有急於行動,而是交代了各自的行動趨向和路線: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這句話中極言“你我”的方向不同,並且在表達過程中出現了人稱代詞的重複,這種重複產生的不僅僅是韻律節奏上的效果,還包含對“你我”的獨立性的強調。因“你”和“我”方向不同,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兩個個體之間的排斥感,暗示了這種相逢的特點:穩定性差、時間短。於是,分離是這種相逢的必然結果,相比之下,相逢的產生是多麼地偶然和珍貴。

對於這樣一種短暫的、珍貴的、偶然的相逢,作為人物的“我”和“你”一定會對其表態,尤其是處於主動位置的“我”,於是“我”的態度就隨後自然流露出來: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我”的表態又暗含在與上文類似的“我”對“你”的話語中。“記得”與“忘掉”是一對反義詞,並列在一句中又產生了一種的張力,忘掉説的越多反而讓人記得越清楚。在這句話中,令人感興趣的不是顯而易見的張力,而是“也好”和“最好”的使用。“也好”的語氣是略帶輕佻的,表明“我”並不在意“你”是不是記得這件事,這種灑脱的不穩定性與上文的“雲”的形象相吻合,表明“我”在思想上是十分自由的,不受別人控制,也不願控制別人。而“最好”是一個深化的標誌,“最好”是副詞的最高級形式,説明“忘掉”是“我”給“你”的一種最合“我”意的建議,並且十分希望“你”能按照“我”説的做,也略帶請求的味道。這兩個詞的使用表達了“我”的放浪與制約,一鬆一緊,應和了“記得”和“忘掉”之間的張力,也是你我之間的微妙關係的最好詮釋,“我”對“你”就是這樣又灑脱放浪,又限制約束,若即若離,這場偶然對於“我”和“你”來説也是一件平淡而又難忘的事。

對“偶然”的魅力的描述沒有止步於含蓄的若即若離,而是進一步明顯地加劇: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這一句實際上是“記得”和“忘記”的賓語,“記得”和“忘記”的都是“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在這句當中,“自由的一片雲”的形象、“我”的那種灑脱、不受拘束的形象徹底瓦解,全因這句話中的一個詞——互放。“互放”説明你我之間的愛意或是好感不僅僅是從“你”到“我”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我”對“你”也存在着一定的不捨之情。之後是“光亮”這個詞,與“黑夜的海上”相呼應,在視覺上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黑夜”和“海”的茫茫無邊使得“光亮”更亮更耀眼,表達了這次偶然交會的難忘。

這首詩企圖通過一組意象和一對人物解決“什麼是偶然”的問題。詩中用了“雲”和“海”、“你”和“我”產生一幅畫面和一組情節,構成了雙重表述,將偶然的概念表達了出來,即大千世界中隨即的兩個個體無意中遇見,又很快分離。每一層表述都是先交代偶然產生的背景環境、人物或意向,隨後插入占主導地位的一方(“雲”和“我”)對對方的命令式的話語,暗示了主導者對偶然的態度,最後從事件層面上升到感知層面,交代了偶然產生的實際效果及給人留下的心理印象。雙重表述的安排使得偶然的概念從一開始的具體化達到了最終形象化的效果。每一層表述在對“偶然”的展現和認識的都有一個巧妙的轉折——從平常到不平常,在雙重表述的推進過程中,轉折的力度在逐漸加大,到結尾,“我”的浪子形象有一個徹底地轉型,“偶然”的效果就在其中徹底的被釋放出來,成為了短暫而又令人難忘的、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這首詩企圖以平淡的甚至不屑的語氣來描述一次偶然,但是效果則是相反的,偶然帶來的結果是強烈的衝擊和碰撞,並在一瞬間產生了絢爛耀眼的火花,當詩句結束了,讀者一閉上眼,彷彿還能看到那火花明晃晃的影子。這就是這首詩最大的美。

優秀論文範例 篇八

【摘 要】首先闡述數學建模內涵;其次分析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的關係;最後總結出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數學建模;數學教學;教學模式

什麼是數學建模,為什麼要把數學建模的思想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去?經過反覆閲讀有關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的文章,仔細研修數十個高校的數學建模精品課程,數學建模優秀教學案例等,筆者對數學教學與數學建模進行初步探索,形成一定認識。

一、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即運用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通過對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數學模型,並運用計算機計算出結果,對實際問題給出合理解決方案、建議等。系統的談數學建模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起。

1.數學建模課程。

“數學建模”課程特色鮮明,以綜合門類為基礎,重實踐,重應用。旨在使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增強應用數學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培養學生參與現代科研活動主動性與參與工程技術開發興趣,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等相關素質。

2.數學建模競賽。

1985年,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發起的一項大學生競賽活動名為“數學建模競賽”。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與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綜合能力。學生參與這項活動可以拓寬知識面,培養自己團隊意識與創新精神。同時這項活動推動了數學教師與數學教學專家對數學體系、教學方式與教學知識重新認識。1992年,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數學學會創辦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截止20xx年10月已舉辦有21屆。大力推進了我國高校數學教學改革進程。

3.數學建模與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思想的靈魂。數學建模競賽是實現數學教育創新的重要載體。如20xx年A題,葡萄酒的評價中,要求學生對葡萄酒原料與釀造、儲存於葡萄酒色澤、口味等有全面認識;而20xx年D題,機器人行走避障問題,要求學生了解對機器人行走特點;20xx年B題,乘公交看奧運,要求學生了解公交換乘系統。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試題涉及不是單一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融合其它學科知識。同時學生參與數學建模競賽有助於增強其積極思考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的關係

數學建模是數學應用與實踐的重要載體;數學教學旨在傳授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激發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相輔相成,數學建模思想與數學教學將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反之傳統應試扼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數學教學效果,在數學建模過程中體現顯著。

三、數學教學

1.數學教學“教”什麼。電子科技大學的黃廷祝老師説:“數學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數學知識是第二位的。”因此數學教師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更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的來龍去脈,領會數學精神實質。

2.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師自身素質是關鍵,創新數學教學模式是手段,革新評價機制是保障。

①提高數學教師自身素質。

數學教師自身素質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關鍵。20xx年胡書記在《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我國教育出了問題,問題關鍵在教師隊伍。數學學科特點鮮明。若數學教師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不強,則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將無從談起。因此數學教師需通過如參加培訓、學習精品課程、同行評教、與專家探討等途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

②創新數學教學模式 。

(1)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首先要轉變繼承性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實際操作能力。其次要轉變注入式教育理念,注重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再次要轉變應試教育理念。注重素質的培養是長久發展之計。最後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科技發展為教育教學實現提供多種選擇。教育工作者應提供多種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習效果。

(2)必須改革數學教學模式。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有很多不足,學生參與不夠,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因此,在今後數學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如增加課題互動環節,採用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等方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巧用提問。教師可針對某一具體教學內容根據數學思維方式特點巧設提問,讓學生回答,教師在關鍵的地方進行啟發點撥,並適當的總結。在問答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分組討論形式。採用小組討論與集體展示、互評相結合。旨在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分析不同;學會表達,勇於提出見解,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在數學課堂上可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剖析,使學生親歷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3)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採用多元化考核、綜合評定教師教學效果的方法,有利於教師發展。二是要建立多元化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多元化評價機制對學生評價更客觀、公正,有利於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論文模板及 篇九

〔摘要〕近代以來,世界上大致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規律性機理:發生領域從單個學科走向學科羣,科學技術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動力來源於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其影響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並使世界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不斷髮生轉移;其趨勢越來越走向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一體化。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是重要動力,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與產業的一體化將成為重要趨勢。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發展民生科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加強民生科技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等。

〔關鍵詞〕 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機理,走向,重要維度,現實路徑

關於科技革命,學界有三次説、四次説、五次説,比較能夠達到共識的是五次説。 “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學誕生,第二次是蒸汽機和機械革命,第三次是電力和運輸革命,第四次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革命,第五次是電子和信息革命。” 〔1 〕 20xx年以來,《科學時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科學基金》《決策》等報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論文、調查報告和人物專訪。根據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機理以及專家學者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測,我認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民生科技指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學技術,是圍繞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的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換和科技服務。” 〔2 〕 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機理及其走向

前五次科技革命的發生過程具有一定的規律,把握科技革命發生的規律有助於預測第六次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發生的領域從單個學科走向學科羣,科學技術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於16~17世紀,是以日心説、牛頓力學等為代表的近代物理學革命,促進近代化學、生物學、地學等科學的發展,科學逐步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第二次科技革命發生於18世紀中後期,是以蒸汽機為代表的蒸汽機和機械革命,促進了當時英國冶金業、紡織業等產業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於19世紀中後期,是以發電機、內燃機、電訊技術等為代表的電力技術革命,促進了汽車、無線電、航空等行業的發展;第四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是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物理學革命,促進了天文學、地學等學科的發展。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徵為主體科學技術在發生革命的過程中滲透或帶動了與其相關科學或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從綜合走向分化。

第五次科技革命發生於20世紀中後期,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包括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在內的學科羣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於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體學科為先導形成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學科羣革命。從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的軌跡看,科技革命不僅體現了從某學科革命走向學科羣革命,而且體現了科學技術從綜合走向分化,再從分化走向更高層次的綜合。

(二)科技革命發生的動力來源於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科學革命主要來源於科學內部發展需要,技術革命更多來源於社會外部需求。“發達國家的科技需求與科技革命的關係更緊密。” 〔1 〕蒸汽機和機械革命來源於英國解決棉紡織品質量低劣、競爭力低問題,因急需採用新技術提高競爭力的需求而產生;電力革命起源於歐洲,發生於美國,“原因在於當時美國人少地多,勞力不足,需要發展節約勞力的機械技術。” 〔3 〕第五次科技革命來源於解放腦力勞動和解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態、環境等危機的'需求。美國在20世紀中後期具有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成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地。因此,科技革命是否發生需要科技內部發展需要和社會外部需求的推動。

(三)科技革命發生的影響促進人類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並使世界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不斷髮生轉移。一般來講,科學革命引起人類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變革,技術革命引起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兩次科學革命產生了機械唯物觀和辯證唯物觀;三次技術革命實現了生產方式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生活方式電氣化和信息化,使人類逐步從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科技革命促進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科技中心與經濟中心的轉移路線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發生的趨勢越來越走向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一體化。一方面,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發生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不斷走向一體化。第一次科學革命發生於16~17世紀,第一次技術革命發生於18世紀中後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學革命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第二次技術革命發生於20世紀中後期,相隔僅幾十年。另一方面,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越來越走向一體化。第一次產業革命發生於1763~1870年,第一次技術與第一次產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第三次產業革命發生於1946~1970年,第三次技術革命與第三次產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所以,從發展趨勢看,總體上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走向一體化。

二、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

第六次科技革命什麼時候發生?一些專家認為可能發生於20xx~20xx年。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約20xx~20xx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解決和滿足人類精神生活和生活質量需要的最新科技。” 〔4 〕他提出三個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發生週期約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從20世紀中後期到21世紀20~50年代近70年,此後將會發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學從1953年誕生到20xx年近70年的積累,有從量變到質變的潛能;還有20xx年有可能是經濟增長週期的一個拐點。中科院通過對300多名專家研究形成“面向20xx年中科院發佈科技發展路線圖”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發生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通過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把握及綜合考慮專家學者的觀點,我認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維度,具有相應的動力機制,並對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產生重要的影響。這種討論具有一定的“科學猜想”性質。 (一)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可能領域。從目前世界科技發展視角看,“許多科學家認為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許多國家對生命科學的投入比較大。” 〔1 〕生物學發展對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發展具有變革力。從我國科技發展情況看,20xx年5月,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關於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與對策建議。從統計資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達到72%;部分院士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體部分應包括: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環境科學、防災減災科學等;有院士認為,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綠色能源問題。” 〔5 〕從面向20xx年中科院發佈科技發展路線圖來看,圍繞民生的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等有望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維度。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以與民生直接相關的生物學為先導,包括健康科技、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災減災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內的學科羣革命。民生科技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可能領域。

(二)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動力。從科學內部發展需要看,學術界多認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發生在生命科學領域或者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領域。” 〔5 〕

從社會需求看,21世紀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把解決民生問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作為國家科技規劃的重要選擇。美國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作為重要維度之一;歐盟把“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資源的管理”作為四個主題計劃之一;日本把建設“人民安居樂業且生活質量高的國家”作為科技發展三個目標之一;我國《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把科技惠及民生作為本質要求,大力發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綠色城鎮關鍵技術等。《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中將與民眾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能源科技、環境科技、人口與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信息科技、生命科學、能源科技、納米技術和新材料科技,以及與公共衞生、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領域多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領域。而這些重點領域往往是多學科交叉的、有廣泛影響的領域。” 〔6 〕

所以,從科技發展內部發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決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環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將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領域。

(三)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領域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從觀念變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體現以人為本的和諧觀。18~20世紀科技發展的重點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紀的科技重點將是人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適應太空環境,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可持續性和適應宇航時代的需要” 〔1 〕,體現為以人為本,人類與環境、人類與社會、人類自身的和諧發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使人類生產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閒化和創新化,以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轉移到何處?從目前國際發展趨向看,誰抓住機遇,搶佔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點,誰就有可能成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1700~1950年期間中國從世界強國降為半殖民地國家,從發達國家降為欠發達國家。” 〔4 〕 1950年以來,中國社會生產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水平不斷提升,1978年中國GDP總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xx年躍升為第2位。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國再次面臨選擇,我們是從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機遇獲得巨大發展,還是付出高額代價,關鍵看我們的行動。我們只有主動解決民生問題,積極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創造新的輝煌。

(四)民生科技與產業的一體化將成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發生的重要趨勢。從前五次科技革命發生機理看,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是交替發生的,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實現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叉融合,並走各一體化。原因在於:其一,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再到產業化時間越來越短。電動機從發明到應用共用了65年,電話用了56年,真空管用了5年。科學與技術、產業的融合趨勢,預示着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產業革命將走向一體化。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圍繞提高人類生活質量而展開,它從一開始就同社會需求緊密聯繫,一旦有科學或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必然會很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總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一場圍繞解決人類自身健康、環保、安全等民生問題而引發的,以生物學為先導,包括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內的學科羣革命,並將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等變革。

三、發展民生科技,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現實路徑

從科技革命發展歷程看,中國錯過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第五次科技革命收穫不是特別多。所以,對第六次科技革命倍受學界關注。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創新民生科技發展路徑。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科技觀是引領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指示燈。蒸汽機革命和電力革命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期間產生了以人類中心主義為特徵的科技樂觀主義,科技發展以滿足人類需求為價值取向,不惜以生態和環境破壞為代價。20世紀50年代,隨着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資源危機、人口過剩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科技悲觀主義越來越盛行,給世人以警示,喚醒了人們的憂患意識。20世紀70年代以來,環境保護運動不斷掀起。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觀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進入21世紀,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應遵循的理念。首先,體現以人為本,即以解決民生問題為根本,以發展成果由民眾共享理念來發展科學技術;其次,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自身的和諧發展。從世界範圍看,目前生態環境危機、能源危機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仍是未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進入21世紀,公共安全事件呈上升趨勢,大力發展公共安全科技,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也是未來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之一;隨着民眾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實現人自身和諧發展也成為新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理念。總之,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 (二)加強民生科技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發展需求的耦合。從科技發展的內部需要看,近年來生物學得到了我國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xx-2020 年)》中,生物技術被列入國家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 在國家 “十一五”、“十二五” 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中也將生物學列入了重點支持領域。“20xx-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間,我國發表的國際論文中有14個學科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進入世界前10位。其中,藥學與毒物學居世界第6位,生物與生物化學居世界第8位,微生物學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居世界第12位,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居世界第13位,臨牀醫學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居世界第16位。” 〔7 〕這些學科多是與解決民眾健康等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生物學與醫學領域。

從民眾需求看,解決健康、安全、環保等民生問題成為民生科技發展的重要外部需求。“”以來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和《關於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對“十二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民生科技從資金、人才、管理、科普等方面進行規劃,體現了民生科技對解決民生問題的支撐功能。從目前看,科技發展內部發展需要與外部需求是一致的,都集中於解決民眾健康、安全、環保等民生問題相關的生物學、生態環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二者的耦合有助於加快民生科技的轉化與應用。

(三)提高民生科技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使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走向一體化。我們應創造條件加快民生科技與其相關產業的融合。一方面,在機制上進一步深化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充分建立起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科研院所、大學與民眾參與五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性,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功能;另一方面,在產業上加快環保、健康、醫藥衞生、安全等民生科技產業的佈局,為民生科技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人才、制度等保障。目前我國民生科技產業處於起步階段,資金、人才和制度等支撐都比較缺乏,民生科技學科建設比較滯後,這些嚴重影響了民生科技產業化水平;再者,提高民生科技對傳統農業、工業等改造力度,實現傳統產業健康化、安全化、生態化發展。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存在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安全係數低等問題,要實現傳統產業健康、安全和環保發展,必須加快民生科技對傳統產業的變革,實現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四)加快民生科技對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步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人類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它將使人類從觀念上越來越重視健康、安全、環保,人類觀念的變革反過來會成為民生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民生科技的發展也會使人類生產方式更加註重健康、環保、安全,人類生活方式越來越走向人性化和休閒化。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往往反映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隨着民生科技發展的不斷深入,人類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將越來越來越人性化,不斷走向健康、安全和環保,引領人類走向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總之,“科學革命是不同時代發展的產物。” 〔8 〕民生科技作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維度,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和諧科技觀,加快解決健康、安全和環保等民生問題,大力發展健康、環保和安全等環保產業,實現人類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何傳啟。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國科學基金,20xx(5).

〔2〕科技部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民生科技意見》〔EB/OL〕.中國聚合物網,20xx-07-21.

〔3〕張瑞民。世界科技革命的歷史簡介及啟示〔J〕.社科縱橫,20xx(5).

〔4〕金振蓉。我國面臨第六次科技革命戰略機遇〔N〕.光明日報,20xx-08-06.

〔5〕葉 青,何傳啟。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J〕.決策,20xx(8).

〔6〕李正風,邱惠麗。若干典型國家科技規劃共性特徵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xx(3).

〔7〕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國際論文“表現不俗”〔N〕.中國醫藥報,20xx-12-19.

〔8〕蘇玉娟,魏屹東。庫恩與科恩科學革命觀的比較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20xx(3).

優秀論文範例 篇十

摘要】目的探究在縣級醫院的繼續教育下,基層全科醫生對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管理水平的影響。方法通過隨機對照的方法,將178例心衰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並對縣域內66名全科醫生進行最新版心衰指南的繼續教育,考核通過後再對干預組進行隨訪管理及教育;而對照組接受常規的二級預防1年後,觀察此教育模式對心衰患者管理水平的影響。結果教育後全科醫生對心衰的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均較教育前增高(P<0.05)。干預組心衰患者的疾病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心衰自我管理率、6min步行距離(6MWD)均高於對照組(P<0.05);而心衰再入院率,平均住院時間均低於對照組。結論在縣級醫院繼續教育下,全科醫生對心衰的管理水平提高,進而改善了患者的預後。

關鍵詞】心力衰竭;全科醫生;繼續教育

隨着我國步入老年社會,心衰成為了公共衞生的一個巨大負擔。近年來,對心衰的治療已有很大的進步: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以及心臟移植等方法均可降低心衰病死率,但我國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1],可能與我國心衰患者管理水平低下有關。本研究探究了繼續醫學教育對基層全科醫生管理心衰患者水平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湖北省沙洋縣域內基層工作的66名全科醫生。排除標準:

(1)參與了任何其他的醫學研究;

(2)不願意加入本研究者。20xx年3月—20xx年3月在湖北省沙洋縣人民醫院(簡稱我院)出院的178例心衰患者,診斷標準符合20xx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其中男性92例,女性86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66.1±13.1)歲。應用隨機分組功能將其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每組8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NYHA分級、LVEF、伴隨疾病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

(需2項均滿足):

(1)願意參加研究並簽署知情同意書;NYHA心衰分級Ⅱ~Ⅳ級者。

(2)超聲心動圖顯示心腔增大和(或)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5%。

1.3排除標準(滿足任意一項)

(1)繼發性心肌病:圍產期心肌病、甲亢性心臟病和貧血性心臟病等;

(2)肺源性心臟病;

(3)單純舒張期心衰;

(4)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

(5)外埠患者或流動人口。

1.4研究方法

我院心內科高年資主治及以上醫師對全科醫生就心衰診療最新進展進行繼續教育,包括心衰定義、病因、誘因、診斷、治療相關知識,教育前後均進行問卷考核,考核合格的全科醫生再進行干預組患者的隨訪管理與教育;全科醫師可隨時與我院心內科醫師進行交流諮詢,並請求指導會診轉診。後者每3個月對全科醫生的隨訪情況督導檢查。

1.5干預措施

由全科醫生向干預組患者講解心衰的防治知識,並對導致心衰的病因進行正規的診治。注意戒煙限酒;通過洗手,通風,避免病原接觸防治呼吸道感染;通過發放限鹽小勺推行低鹽飲食(<6g/d);限制水攝入,監測24小時尿量;建議採用袖帶式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及脈搏;測體質量時注意每天早晨起牀在解大小便之後進食之前自測體質量,稱裸重或每天穿相同衣物。製作自我管理表格並記錄。對照組採取常規的二級預防:包括人羣健康教育、出院後定期回到醫院複查和開藥。

1.6觀察指標

(1)1年後心衰疾病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心衰自我管理率、6MWD;

(2)1年內發生心衰再入院率、平均住院時間。

1.7統計學分析

採用SPSS2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或構成比表示,採用2檢驗,P<O.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前後心衰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的比較

繼續教育教育後,全科醫生心衰知曉率和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均高於教育前(P<0.05)。

2.2兩組試驗前後心衰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心衰自我管理率,6MWD的比較

干預組有效病例87例;對照組有效病例84例。教育前,兩組患者的心衰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心衰自我管理率、6MWD無統計學意義。隨訪時間為1年,干預組教育後的上述指標均高於教育前(P<0.05)。教育後,干預組的上述指標均高於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心衰再住院及時間的比較

干預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28.7%,少於對照組的60.7%。平均住院時間(8.3±5.4)天,少於對照組的(13.7±8.2)天,P<O.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20xx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3]指出我國心血管病患者數量巨大,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為我國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衰治療是各種心血管病治療的最後機會,是一個系統和長期的過程,包括在院的標準化治療及出院後的二級預防。由於心衰的住院治療花費巨大,且醫院無法解決患者所有的問題,大部分心衰患者的絕大多數時間必然在基層實施二級預防與管理。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廣大人民生活在基層,全科醫生主導下的患者自我管理是發展的必然趨勢[4]。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心衰管理的研究已開展了數十年,通過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由全科醫生實施的心衰患者在基層的管理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對全科醫生以及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知及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嘗試較少,當前我國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旨在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防治並重的醫療模式,落實患者自我管理健康和慢病的知識和技能[5]。值此契機,我院對縣域內全科醫生心衰的診療知識技能進行繼續教育[6]。提高了其心衰指南的知曉率及執行水平,並由其實施基層心衰患者的疾病管理,及督促患者進行自我管理[7]。本研究顯示,全科醫生在沒有經過繼續教育前,對心衰防治的相關知識知曉率不佳,標準化治療率較低,而經過繼續教育後情況有很大改善,能夠獨立對大多數心衰患者進行管理和指導。並且經過全科醫生干預後,患者對心衰的知曉率、標準化藥物使用率、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率、生活質量、6MWD顯著提高。作為縣級醫院,主要給以繼續教育,培訓指導及解決疑難情況,簡化了縣級醫院的工作流程,節約醫療成本,減輕了患者的負擔,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8]。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不能排除偏倚的存在。要在此基礎上,延長隨訪時間,總結經驗教訓,並期望能聯合其他縣級醫院進一步研究,更好的為心衰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峻。中國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特點和防治策略[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誌,20xx,3(2):2-3.

[2]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xx[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xx,42(2):3-10.

[3]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xx》概要[J].中國循環雜誌,20xx,31(6):521-528.

[4]杜兆輝。全科醫生家庭責任制服務在社區健康管理中決策原則的思考[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xx,12(5):346-347.

[5]胡大一。中國心臟康復的現狀與發展思路[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xx,37(7):581-582.

[6]楊鵬會,趙金梅,汪文月。家庭管控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誌,20xx,8(6):697-699.

[7]顧蓉,王漣,徐標。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管理模式探討[J].中華臨牀醫師雜誌(電子版),20xx,9(16):2988-2990.

[8]袁素維,馬進。依法推進深化我國醫藥衞生體制改革[J].中國衞生資源,20xx,1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