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共3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21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共3篇)

篇1: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內在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教學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1.上好第一堂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國中化學的開篇課“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但沒有安排實驗.我覺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小貓捉迷藏”等,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可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盎然興趣.

2.教學中密切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引入具體的情境化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教學中注意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是十分有用的,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化學知識.

二、調整傳統教學模式,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

著名的“嘗試教育”專家邱學華教授説:教師先不講,讓學生先練,就是讓學生先試一下,課堂教學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讓學生先練,必然會遇到困難,他們就會主動去自學課本,在課本中尋找線索或主動向別人請教或主動積極思考,直到解決問題.這樣就會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上.為了儘快讓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嘗試設計了教學案,將傳統教學中的“先講後學”變為“先學後講”,即把學生能夠掌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先行解決,然後教師再針對學生不能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或指導.這樣做給學生的受益是終身的.通過自學、討論,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學習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鍊;同時自學、討論後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為教師的精講提供了明確的依據.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或指導學生,能夠更好的獲得問題解決的策略,因為學生在自學、討論後聽講的願望更強,更具有目的性.例如,在學習化學方程式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自學、討論交流等環節後,學生對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問題集中的反映了上來,我趕緊抓住這個關鍵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分類從不同化學反應的實質去進行配平。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變“驗證”為“探究”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一定情境中發現問題,然後設計方案,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通過主體性地探索、研究,求得問題解決,並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形成觀點,從而體驗和了解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探索的研究過程,養成自主探究意識和習慣,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一過程當然需要教師的引導,但引導並非包辦代替,把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自主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嘗試、探索的意識和能力.

篇2: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化學是一門至九年級才開設的學科,旨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初級的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學習物質的變化一課時,我把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搬到課堂,把紫甘藍的汁液浸出分別放在三支試管中,然後分別向其中的兩支試管加入無色的食醋和廚房清潔劑,紫色汁液一個變紅,一個變綠,學生對奇異的化學現象產生好奇感,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增加了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學生帶着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實現了自主探索性學習。

二、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研究給予具體的幫助,不能説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就置身局外,實際上是對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的知識面要廣,應變力要強,能靈活駕馭課堂,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尺度,既要根據學生實際,提供一些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信息,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和思路導引,對不適合學生自己探索的問題或難度特別大的問題,教師要先進行啟發性的.講解。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先學一直是我對學生的一個學習要求,如何先學呢?教師的引導是必要的。首先要把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揭示給學生,然後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給學生一個切實可行的自學指導,既要指導學什麼,也要指導怎麼學,還要規定學生自學的時間,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獨立學會的知識就讓學生獨立完成,對重點和難點知識採用同桌交流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始終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一切由學生自己做主,一切按學生己見進行,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巡視,從而掌握學生學會了什麼,存在哪些問題,必要時對個別學困生進行指導,同時適當調整後面的教學策略。學生已經學會的絕對不教,學生能教會的由學生教,教師只做適當的點撥。如對於有關化學式計算的課堂教學,就可以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因為化學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基礎,是國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計算題,其根據是化學式的意義。這類題的基本題型有: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計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計算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對於學生已有的數學計算能力,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會。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完成自學任務,教師也為將要進行的“後教”做好準備。在“後教”階段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邊講解邊板演,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最後的當堂訓練做到精選訓練題,以夯實基礎為主要目標,設計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對於必做題和選做題採用小組比賽等適當的激勵機制,因為每一位同學都不想影響小組的榮譽,都希望自己能為小組做出貢獻,所以能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其中。對於思考題,根據時間教師可做啟發性講解或留到課下繼續思考,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每位同學的自學能力都會逐漸形成並不斷提高。

三、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尤為重要,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動手實驗,只要上有實驗的課,學生都異常興奮,包括那些讓各科老師都頭疼的“幹坐生”。他們不滿足老師的課堂演示,也渴望能夠親自動手實驗,所以在教會學生基本實驗操作之後,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只要是簡單而安全的,我都讓學生在認真自學實驗內容、方法的前提下走上講台自己動手。我還要求學生邊操作邊敍述操作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必要時我在旁邊加以提醒,並在實驗結束的時候給予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語言表述清晰、準確等激勵性語言,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化學實驗要求學生能夠規範操作。有很多學生的操作都不太規範,教師並不能及時發現,一一矯正,如果讓學生上講台操作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講台上,教師就可以要求其他學生仔細觀察,並鼓勵他們能夠發現並指出其中的錯誤操作,這樣所有學生在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幾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啟發、引導並創造條件,讓學生自行設計並完成實驗,可以有效地培養和鍛鍊他們的能力,並在操作中使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加強學生對一氧化碳還原性的理解,可引導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時間短,適合課堂教學需要的實驗,以防止因實驗時間長而導致無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我採用過一名學生的設計:用一根帶有橡皮塞的螺旋狀銅絲,將它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發黑(表面生成氧化銅)後,迅速塞進集滿一氧化碳和含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大試管中,即可看到銅絲表面由黑變紅,振盪試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樣的設計,不僅取材容易,裝置簡單且實驗時間短,效果好,同時還可以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足夠重視,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篇3:國中化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論文

一、構建自主、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注重學生的發展,展現出學生的“個性”,突出“面向學生”這一觀念。學習是一種自我體驗的過程,不是隻要結果,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平等民主的教學態度來營造更加寬鬆的學習環境,提供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只有在輕鬆的、沒有壓抑的課堂上才會有自由的思想,才會和其他同學盡情地一起探究問題。給學生向老師提問題的機會,進行師生、生生之間多方面的交流,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與同學一起自由地進行探討與研究,大膽的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去評價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發現學生的智慧,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並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及指導,這樣學生才會保持着學習的熱情。反之則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問學生:“氫氧化鈉(NaOH)久置會變質,你該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學生們首先會想到用酚酞試劑來進行檢測,這顯然是不正確的,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思維交流:為什麼不正確,正確的做法有哪些。老師應該讓學生自由發表想法,而不是批評學生想法。

二、發展探究式學習替換填鴨式學習

新課程認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己來選擇和確定學習的內容,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創建一種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多種途徑學習知識,並且可以靈活地把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當中,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式學習方式具體以三個形式體現:實驗研究、課外調查、課堂討論。例如:在學習溶解物質所需的温度變化時,教師應該提供學生選擇的原料,比如以氯化鈉(NaCl)、氫氧化鈉(NaOH)為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再進行數據整理,最後得出結論。若在學習與社會有聯繫的內容時,如環境污染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離開書本,親身進入現實環境當中去,讓學生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等在課堂上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互動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並且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發掘出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己主導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樣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對知識的渴望。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社會相聯繫

《標準》強調的一個理念是:讓化學進入社會,把生活帶進化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把知識與實踐聯繫起來,讓學生從身邊的實際生活中發現化學現象,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身邊的化學物質,加深學生對實際化學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杜威曾説過:“最好的一種教學———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踐經驗二者互相聯繫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於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互相的聯繫。”這樣的教學方法其實在教科書中有一些也體現出來了,比如現有的教科書上的很多內容都比較接近現實社會與實際生活。如學完《分子和原子》之後,就可以解釋鐵軌、大橋連接處為什麼要空一定的間隙,癟的乒乓球可放在熱水中恢復的原因等,所以要把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繫,要讓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到化學,化學是無處不在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學到的是對自己有幫助的,這樣學生才會投入到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新課標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對學生的要求比以前有所提升,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也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即是學會學習。首先得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學習目標才有學習的方向。俗話説“十個手指有長短”,客觀的表達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個性,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這是客觀存在的,是無法改變的,然而一味地追求每個學生都一致的話,顯然不符合客觀規律。教師只需要明確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目標,完成後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再製定下一個目標,這樣學生就會沉浸在成功的心情裏學習知識,才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據調查顯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基本上都會有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課、課後複習這三個學習步驟,這就説明學會學習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聽老師講的與自己的想法進行比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於聽課,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而言之,注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注重研究式教學的方法與學生的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指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新課程、新模式下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