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一

《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麼,引起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本文首先現簡要説明了大學生就業的現狀,然後從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後針對目前的就業難提出了幾條解決對策。

關鍵詞:現狀;就業難;對策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從20xx年至20xx年,10年間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338萬人增長至727萬人,總數翻了一番還要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而來。對此,不少人將就業難歸咎於擴招政策,認為是擴招導致大學生貶值縮水,供過於求。OECD公佈的《20xx年教育展望》顯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國達42%,韓國達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達51%。而我國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還不到5%,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目標,即使到20xx年,我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才達20%,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很低的。事實上,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當前存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題,實質上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單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和社會體制深層矛盾的具體體現,涉及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和思想觀念的深層問題,關係到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生和社會等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必須加強通盤考慮,加強統籌管理,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1、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調查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一是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擴招。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連年大幅度擴大,雖然實現了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但同時也帶來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主要表現為:高校硬件不足,圖書、教學設備、師資力量跟不上;學生實驗條件簡陋;教學規模擴大,教師授課任務加重直接導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時間不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得不到及時改善。特別是有些地方性大學和民辦高校,辦學條件差,教師數量不足且教學水平較低,學科及專業結構矛盾突出,管理混亂,最終導致了大學生教育質量下降,學生素質達不到社會認可。

3、高校專業設置錯位。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繫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4、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人羣。對大多數人來説,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5、學生就業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xx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xx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6、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勢下,一紙文憑已經不足以成為就業的通行證。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技能、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實踐證明,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並不盡如人意。

7、就業觀念沒有迅速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已由賣方市場悄然轉變為買方市場。然而,對於這一變化,大學生並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和調整。一方面是就業期望依舊,大多選擇在東南沿海地區,對於中西部地區不予考慮;另一方面要求離家近、薪水高、工作輕鬆。過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資,而忽略了自身和職業生涯規範與發展。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一)就業指導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方向應該從基本的就業理論教學轉向更加基礎的就業實用性教學,對於學生的就業觀念,工作觀念進行改變。我國現在就業指導課程包括就業的概念,就業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對於實際的就業技巧,就業方式,自身定位,就業情況等等對於大學生就業重要的課程和信息都沒有涉及,所以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改革應該更加徹底,課程安排上不能把就業指導作為一門課程來教學,更應該向着實踐看齊。

(二)社會就業環境

社會就業環境來講,有必要增加我國的就業崗位,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增加我國就業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這樣才能將企業從對於一般人才的需求轉回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上,同樣也可以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再有需要社會進行支持的是,將大學生實習工作落到實處,儘量動員企業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實習機會。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當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學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國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將創業進行到底,國家再有能力的情況下,要更加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而且我國可以設立一些的國家性質的大學生二次培養機構或者可以鼓勵民辦專業技能學校對於大學生進行二次教育。這樣就可以使待業的大學畢業生在走出校門後接收到更多專業性的教育。事實上我國已經存在一定的民辦職業教育學校,這些學校與傳統的技校,專科不同,都是針對於大學生這一人羣,為特定的企業提供更加專業的員工,而且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也更加接近實際工作,這些學校已經想很多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這些學校的覆蓋程度,專業能力不足,也不夠正規,所以國家應該進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規規範的民辦職業學校,為大學生提供轉行的機會,想冷門行業提供更多的員工,減少大學生待業情況。

(四)高校體制改革

高校體制改革可以説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最重要的環節。首先,大學教育對於學生的教育必須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發展教育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放一定的大學進行實踐型技術教育,理論教育放輕。雖然這樣的改革必然會減少我國理論研究人才的數量,但是這樣的體制改革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且也可以滿足社會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減少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再有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與實際的社會需求接軌。學校不能再盲目的設定專業,而是應該隨時對就業崗位需求進行分析,合理的設置學校的專業情況。只有這樣大學教育才能降低培養人才的結構失衡問題,減少因為專業過於集中導致的大學生競爭激烈,大量同崗位人員沒有工作的機會。最後,我國大學應當注意的是,盲目擴招問題,的確大學擴招使得我國的人口平均素質有了明顯地提升,綜合素質顯著提高,但是如果繼續大學擴招歷程導致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不能夠有效緩解,依然會造成社會的嚴重不穩定,這不是提高素質能夠解決得了的。所以大學擴招工作應該更加謹慎,在衡量實際的大學聯考人數的情況下和國家適齡學生數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決定大學應當招錄的學生數量,這樣的才能夠有效控制,進入就業階段的大學生的數量,減輕就業壓力。(作者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姚佩玲。淺析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及對策[J]。商,20xx

[2]張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指導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

[3]闞甜。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二

一、現階段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出現的問題

(一)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不夠先進

藝術類大學生經過了多年的專業學習,將學習的重點一直放在專業內容上,因此,藝術類大學生在面臨畢業時,就業方向過窄,只能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又由於我國藝術院校強調個性化發展,使得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意識過於開放,過於追求個性化,使得在就業的過程中,未能與當前社會形勢緊密聯繫,常常出現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不僅會極大程度的打擊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同時,也會造成藝術類專業高投入、低迴報的現象出現,不利於我國藝術類專業的良好發展。另外,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不夠先進,認為藝術類的就業創業環境必須要在發展良好的行業和地區,學生不願意到基層部門和鄉鎮地區工作,在藝術思想和就業理念上還有所欠缺,導致我國藝術類學生就業發展不均衡,抑制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學校對於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內容不夠完善

總體來看,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擴大,而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卻在不斷的降低,學校對於學生的就業現象不夠重視,在指導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內容不夠完善,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後,踏入社會沒有良好的就業意識,缺乏一定的就業空間,影響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發展。如今,創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點詞彙,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用以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但是,落實到具體部門時,卻未能將大學生創業內容納入到就業指導體系中,導致學生在接受就業指導服務時,內容過於陳舊,不僅無法分析當前社會的形勢,同時也未能貫徹我國的就業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積極性,使得我國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逐年下降,影響了我國藝術專業的良好發展。

(三)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信心不足

藝術類大學生在選擇就業的過程中,常常是被迫選擇,隨着人才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大,許多藝術類大學生為了能夠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而盲目的投入到就業浪潮中,使得自身的真才實學不能得到發揮,造成藝術類大學生在實際的就業崗位中,心理壓力過大,難以體現出個人的價值。另外,儘管我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性過強,通常在多年的學習中,只是針對於某一方面進行深造,而創業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同時還要求了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營銷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然而,目前藝術類大學生過於重視專業技術的學習,在能力培養上面有所欠缺,導致學生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信息不足,抑制了個人的良好發展。

二、加強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引導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對於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尤其是在藝術類人才方面,競爭壓力巨大,因此,為了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率,幫助藝術類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的價值,就必須要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通過就業創業理念的更新,提高個人的行為素質,強化個人能力。可以通過多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學校提供多渠道的實踐平台,保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社會的融合力度有所加強,在藝術思想上不斷提高學生,使得學生願意在基層崗位上尋求藝術能力上的突破,而不被虛榮所迷惑,瞭解藝術的本質,促進自身的能力發展。

(二)完善藝術類大學生教育服務體系的內容

只有完善了藝術類大學生教育服務體系,才能幫助藝術類大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提升藝術類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創業。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情況的重視力度,通過配備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開設內容全面的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樹立就業創業信心。在實際的教育服務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自主創業,同時,注重鍛鍊學生的溝通能力、營銷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

我國重視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尤其針對於藝術類專業的特殊性,在鼓勵學生就業創業時,應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支持,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資金上的支持,政府及學校應當開設創業基金,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另一方面,技術上的支持,學生在實際的就業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學校及相關教育機構應通過開設社會就業創業指導會議,幫助學生總結經驗,開創美好的未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要更新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理念、完善教育服務體系的內容,同時加大對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才能有效提高教育引導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三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經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為將來就業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期間要努力做好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堅信自我,迎接任何挑戰,在困難面前不做任何的退縮。完成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就業環境與就業現狀

大學生就業環境

改革開放的30年來,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就業體制和就業結構的變革。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國企職工下崗等中國特有的基本國情使我國的就業問題面臨着更加複雜的經濟環境。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又使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導致每年大學生畢業生數量劇增

大學生就業現狀

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由於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脱節的困難局面。 而隨着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由於工資差距,地域差距,畢業生普遍流向東部發達地區,私營企業相比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就業人數迅猛增加。由專業之間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學非所用的矛盾逐漸顯現非重點院校畢業生和低學歷畢業生就業相對困難。在這基礎之上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降低,崗位流動的速率趨勢加快。總的來説,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二、大學生就業目標規劃

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業創業。每一個大學生再進大學門的時刻就應該為以後的就業問題考慮,因為這是他們走出大學校園第一個所要面對的難題。想要以後安逸的生活,在大學期間就該為之努力奮鬥。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弄懂兩個問題:第一我們來上學是為了什麼?第二

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的大學?我們來大學是為了自己未來的事業,我們不是來貪圖享受的。在大學裏我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的夢想拼搏努力,學習好專業的知識為

以後打下基礎。

在大學裏,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規劃學習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

規劃學習即知道我們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等。要時常反思現在的知識結構是否能勝任現在或將來不久的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靈活的適應自己所處的複雜環境,最終使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的。其次,要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我們應該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並位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然後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思考自己的性格,脾性是否能夠很好的擔任該項工作。還有我們應該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某個職位需要什麼樣地知識,都應該做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便於自己的學習。然後我們還應該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升就業能力,高就業能力。

其實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等條件下,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而不挑選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還有我們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就業能力。大學生承擔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是社會的頂樑柱。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任務,面對逆境和困難時,我們應該迎面而上,注意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求職中,分了解就業信息,沉着、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樂觀心態克服一切困難。而不是一陷入困境,就不知所措。最後,我們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忠於職守,獻身事業的樂業和敬業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在職業活動中團結協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無私、正直、勤奮、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等優秀職業品質是人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所不可少的

三、大學生怎樣實現自主創業

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我們的肩上揹負着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是充滿朝氣與活力,思維敏捷,自主創新意識強的羣體。市場需要注入這些新鮮的血液,在就業難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憑藉自己敏鋭的市場眼光,和自己的專業知識開拓一條自己的道路,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

如何能夠實現自主創業?如何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呢?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培養敏鋭洞察商機的能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許多商機,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這就要靠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市場、社會現象。另外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自身所長來開展自我創業。在自己熟悉的方面更能發現商機。其次我們應該不斷強化創業的技術與理論基礎。與社會上其他自主創業羣體相比,大學生的優勢在於,他們是一羣受過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國家提倡自我創業的社會前提下,擁有創業技術基礎的支持才能在開展 創業的過程中穩操勝券,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創業並不是口若懸河的發表空想,而是需要我們付諸行動,需要技術基礎的支持。然後重在。組建高水平的創業團隊。大學生因為社會經驗少,人生閲歷淺薄,所以想要單獨在複雜的社會裏面實現自我創業並且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創業的初期,大學生可以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創業團隊,齊心協力取得成功創業的果實。這樣的一個團隊需要有技術人才,有敏鋭的市場洞察力的人才,有良好組織能力的人才,以及溝通能力強的人才。這樣的組合才能讓我們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推陳出新,並且穩步前進。只有擁有了良好的組織能力才能讓整個團隊的運作得以順利運行,而敏鋭的洞察力可以快速地幫我們進行市場定位,技術人才可以幫助我們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決所面臨的專業性問題,最後溝通能力強的讓整個團隊處於和諧的發展狀態中,解決由於意見分歧帶來的矛盾,溝通客户。

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需要要具備的條件呢?

第一,。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激情與平常心:

對成功有強烈的慾望,對事業的熱情與激情,但是創業都會遇到危機當危機出現時,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能夠清晰地看時局,審時度勢,避免因心態失穩造成在商業競爭中的失敗。

第二,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敏鋭的觀察力:

無論是對產品的選擇,市場的需求,都需要有超強的觀察力,對未來的把握是基於現實的真實,瞭解市場的走向並由此做出正確的商業判斷。

第三,成功創業者應具備清晰的判斷力:

根據市場的變化,新聞,顧客需求的變化,能夠做出準確清晰有效的判斷,並且在思考時具備全面的理解,有較全面的見解。

第四,成功的創業者要有不怕吃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創業的初期,必定要面臨很多困難,因此,創業者應該有堅持。拼搏的精神。

第五,成功創業者應具備誠信的品質:

在創業時候,人脈是重要的資源,無論是新朋還是舊友,無論是進貨商還是客户,合作伙伴,種種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法則是誠信,並贏得良好的信譽,對於商家來説,信譽是命,信譽可以讓你得到更多的客户,不重視信譽的商家幾乎沒有,因為現在這個世界,你想做個獨一無二的產品還是比較難的,真的出來,銷的好的話,複製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良好的人緣常常可以讓你和各種關係建立牢固的信任關係,從而生存下去。

第六,成功創業者還應該學會傾聽:

傾聽市場的需求,傾聽顧客的需求和建議,傾聽團隊成員的建議,傾聽職工的建議。更好的與顧客職工進行溝通,才能更好的獲得成功!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不少大學生開始選擇自主創業。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我們在校期間應該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學習與創業就業的有關的知識與理論。為自己以後的就職或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奮鬥與拼搏!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四

摘要: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如何通過創業的形式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成為當前高校乃至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對高等教育教學也提出了重要的要求。本文主要對當前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通過創業的形式全面推進大學生就業,提升就業質量。

關鍵詞:創業;大學生;就業;對策建議

一、引言

近些年,我國經濟不斷下行,其對就業的吸納力量有所減弱,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因此,使得大學生就業難題不斷嚴峻化。隨着“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提出,強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是提升就業質量的必要措施,有助於改善就業結構。因此,必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全面強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必要性

1、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牽引力。新時期,大學生必須要通過創業的形式來促進就業,這與我國的大政方針政策相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亟待創新,大學生作為年輕力量,其創新意識較強,創業意識不斷迸發,在這一背景下只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就能夠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另一方面,創業能夠帶動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可以活躍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通過創業的形式實現就業也是當前我國政策的重要趨向。

2、是提升就業質量的必要措施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率還有待於提升,而就業質量更是顯得較低,很多新興行業還沒有充分引進人才,使其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而大學生也出現求職無門的現象。而推動大學生的創業,使其在新興行業實現一定的發展,將能夠引導社會的就業方向,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被吸納到這些行業和領域中,不僅能夠實現新興行業的發展,還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學生的整體就業質量。這與當前我國各產業發展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各高校應該重點從這幾方面出發對大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

3、有助於改善就業結構

就業結構反映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實現向前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大學生的就業結構方面卻相對落後,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符。而實現大學生的創業,提升其創業意識和能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得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施展才能,並通過創業的形式促進行業的發展,進而可以帶動更多大學生的就業,使得我國大學生現有的就業結構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這樣一來就能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得到更為全面的保障,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三、以創業推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

創業所包含的內容較多,對大學生提出要求較高,而要想提升創業的成功率,必須要全面加強高校對大學生的指導,因此,高校必須要花費必要的成本對其進行專業化的教育和指導。一方面,高校必須要成立專門的創業指導中心,通過對具有創業意識的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使其瞭解創業的相關知識,並幫助其做好創業的準備。另一方面,高校要藉助自身的資源和力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平台,使得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和了解創業的基本步驟,對其管理意識和經營能力進行培養和教育,為大學生創業做好保駕護航工作。

2、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對大學生創業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大學生創業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須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實現對大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我國經濟社會各產業的發展形式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大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深入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以指導其創業實踐。另一方面,要通過與各企業的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使得大學生能夠利用業餘時間深入企業進行實踐,為其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利用理論知識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進行修正和指引,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以此帶動就業。

3、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

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及社會多方面力量的協助,因此,要想通過創業的形式全面推動大學生的就業,必須要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一方面,要促使政府出台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另一方面,要充分藉助於社會力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廣闊的平台,使得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甚至促使社會各界主動參與大學生的創業中,以全面適應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切實推進大學生的就業,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長期發展。

四、總結

不管是從經濟社會發展層面還是從教育事業發展層面來看,以創業帶動就業都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因此,必須要從加強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爭取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協助等方面着手,全面通過創業的形式推進大學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高校創業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推動[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

[2]劉思超。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xx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五

摘要: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抽樣,採用追蹤調查,統計分析後發現其就業創業的價值取向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的特點。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形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體育類專業的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更令人堪憂。如何針對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追蹤考察不同年級、不同學習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從而有利於根據學生不同年級階段的求職需要和心理特點對其開展適宜的就業創業指導,切實提高該羣體的就業面與就業質量。

1.調查方法與設計

採用追蹤調查法,選取10名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進行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追蹤調查,通過研究該羣體各階段就業創業價值觀念的演變過程和各階段的求職需要及心理特點,總結出針對該羣體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和建議。

2.研究結果分析

2.1雲南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

2.1.1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表1中可以看出,調查學生就業意願和是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輔導與幫助的情況是:100%的學生想就業,並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從而得出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

2.1.2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通過調查,所有人的就業標準單一,且幾乎一樣,入學的前兩年,都希望找到穩定的工作,並且到學校工作。後面幾年20%的人出現了想到企、事業單位工作的願望,但還是希望工作要有一定的穩定性,需是在職在編人員。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不願嘗試、不願冒險,講求安逸、穩定,受“鐵飯碗”思想的影響,趨於現實化:

2.1.3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展空間價值方面的需求調查,選擇審美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人,佔總人數的10%;選擇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各4人,各佔總人數的40%;選擇歸屬與愛的需要和認知需要的學生人數各6人,各佔總人數的60%;選擇自我實現需要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尊重需要的學生人數有10人,佔總人數的100%。從以上數據分析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發展空間價值是希望得到尊重,其次是自我實現需要。這就可以看出該羣體很想通過專業學習後,通過就業創業,從而改變現在的命運,該羣體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希望得到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1.4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調查發現,該羣體入學的前兩年不想自主創業的人數達到100%,而後幾年有80%的人表示想自主創業。除了有20%的人對自主創業從未想過,也不感興趣和10%的人想開超市外,其餘70%的人創業都基本一樣,單一且跟專業息息相關,都是想開辦體育類培訓班、當教練。沒有整體的職業規劃和思路,創業觀念不成熟。

2.1.5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從表3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中專業價值取向方面的調查,選擇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學生人數有9人,佔總人數的90%;而選擇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學生人數只有1人,僅佔總人數的10%。從數據看出該羣體對學校教育比較認同,對所學專業認可,擇業態度主動自信,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希望通過專業的學習,利用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找到與之相一致的工作。

2.2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

2.2.1忽視學校因素從表4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影響因素調查,選擇學校因素的學生人數有3人,僅佔總人數的30%;選擇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學生人數各有9人,各佔總人數的90%。從數據看出影響雲南省內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和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而學校因素則顯得不重要,因此通過本研究,如何加強學校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索出特殊羣體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模式,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顯得尤為重要。

2.2.2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注重自我的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以自我為中心,大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之勢。就業都希望到學校當老師,就是偶爾有不當老師的想法,也是要到具有穩定的,帶編制的企事業單位工作。創業要不就沒有想過,感興趣的都是希望開辦體育培訓班,當教練。該羣體就業創業都呈現單一化特性。

2.2.3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都是要與專業相一致,就業選擇是當體育老師,創業則是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體育培訓班,而現實中體育專業的專業就業率歷年都很低,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並不大,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面不廣,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該羣體不會通過大學的拓展課程發展自身潛能,拓展專業以外的能力,他們過分的依賴專業,對將來的就業創業缺乏整體規劃和拼搏冒險精神。

2.3改善雲南省體育類專業藏族大學生羣體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的建議

2.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養模式需遵循“社會需要、服務地方、區域特性、學校實際”等原則,不要一概而論,更不能照抄照搬。雲南省各設有體育類專業的院校應該利用轉型發展和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要求,認真論證,制定出能培養符合地方需求,且“下得去、留得住、用得成”的人才培養模式。

2.3.2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目前,社會、家庭、高校等都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各盡所能。社會各界給予各種政策,創造各種崗位;家庭高度重視,為孩子想盡一切辦法;學校調動所有力量,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這些種種,雖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並沒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探索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特別是針對特殊羣體大學生的指導模式,是增強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2.3.3發揮榜樣作用俗話説“沒有吃過豬肉,還沒有見過豬跑嗎?”,意思就是見過就能照着摸索出來。沒有主見和完全形成獨立思考的大學生,都有“從眾心理”。學校應該利用特殊羣體大學生的特性,定期邀請就業創業非常成功的校友來作交流,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示範作用,讓大學生們有追求的目標和學習的楷模,讓他們感受到就業創業可以“依葫蘆畫瓢”,從而減輕壓力,減少迷茫感,進而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就業創業,使之能夠真正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

3.結語

從追蹤調查及收集的數據綜合分析看,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價值取向特點是:就業意願強烈,重視相關部門的輔導與幫助;注重工作的穩定性,趨向現實化;主體意識自我化,突出個人價值;創業思路單一,觀念不成熟;與專業相一致,依重職業能力素養。存在:忽視學校因素;以個人為中心,就業創業呈現單一化;過分依賴專業,缺乏拼搏冒險精神等問題。建議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模式,發揮榜樣作用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切實提高體育類專業藏族在校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創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凡.新形勢下“90後”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創新創業引導研究[J].徑營管理者.2016,(5):111-113.

[2]任豔.“90後”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與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3.

[3]向凌雲,蔣芙蓉.高職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6):142-145.

[4]劉志.大學生創業意向的結構、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3:5.

[5]石志成,喬琳,孫莉平.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0(5):96-99.

大學生創業論文 篇六

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數達611萬人。截至 7月1日統計,已有415萬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

增加4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張浩明説:“大學生就業現狀在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2009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比2008年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

的壓力和挑戰。

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大眾化趨勢也就不可避免,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式也必然走向大眾化,在中國這個轉變過程與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就業人

口高峯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格外突出。

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特點是:壓力與機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是社會發展和國民素質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標誌之

一。與此相應,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方式和就業格局上也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過程,即作為一個普通社會成員去求職和就業。因此,大學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觀理想預期與社會客觀實際之間的差距,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身素

質,以充分適應社會。

首先,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與擇業困難之間的關係並理性地作出擇業意向。在一個社會中,如果就業適齡人口的數量大於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這種情況對於該社會而言便構成了就業絕對困難情境。可以説,就業絕對困難主要存在於社會層面。實際上,由於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基本上是一種趨勢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規化就業崗位計算的,所以,對社會就業結構中的“彈性”係數以及對個體化就業崗位數量,一般很難做出精確的預測,其結果勢必導致對就業絕對困難係數的計算難以達到高度精確。這便為社會爭取從就業絕對困難向相對困難的轉變留下可能的空間。

基於這一緣由,處在現實社會背景下的個人,擇業時對自身就業意向的恰當定位和及時調整,將會有助於促進其就業難度的減小。具體而言,在擇業的同一個時間段上,如果人們在擇業標準中對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的選擇都過於集中化,那麼,勢必導致在這些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上的集中競爭,形成就業絕對困難情境並加大就業絕對困難係數。相反,如果面對這種情勢而及時進行調整,選擇目

前被暫時忽視或“冷落”的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實際上等於主動選擇了一種就業相對困難、甚至減小了就業相對困難係數,換言之,這種調整便可能意味

着就業機會的形成。

其次,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以自主創業,可以成為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一種主動性的現實選擇方案。在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方法大致有兩類:一是被動選擇,如對自己原先的就業意願進行調整。具體而言,降低擇業標準,就可能意味着獲得就業機會。二是主動選擇,如自主創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就業形式經歷了幾種重要轉變:第一,從最初主要是體制內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體制外就業;第二,從原先主要是機構化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個體化就業;第三,從最初主要是佔據現有的就業崗位,到出現了更多的創造就業崗位。這種變化與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進程是一致的。後期出現的就業形式,對個體自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自主創業則是這一方面的集中體現,它成為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創業,一方面需要以個體自身的素質和實力為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則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雖然政府相繼出台了有關政策,鼓勵和幫助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然而,我們還必須不斷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業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與創新的力度。

大學生創業特點

(一)積極性高,但實際創業比例低

自從大學生接觸並瞭解大學生創業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逐漸增長,創業的速度、人數增加迅速。我國大學生創業慾望強烈,但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二)科技轉化率低

在國內創業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從事家教、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於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

護。

(三)創業的社會文化基礎薄弱

客觀上講,大學生創業的道路有開創性、現實性、多樣性、艱鉅性和風險性等特點。在我國,大學生創業時間比歐美國家晚了數十年,屬於開創性工作創業是人生學問中最無法傳授、也根本無需別人指教的一件事。別人的路對你來説,只是起一個借鑑、參考的作用,因此具有開創性;創業者只擁有創業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要想開闢新的天地,必須冷靜、理性、客觀地分析一切可能的現實因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開拓,因此具有現實性;創業道路是屬於自己的,最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只有一條。只要我們不拘泥於傳統觀念、不守舊,而又恪守自己穩定發展的認識系統,並善於根據事物變化的規律採用正確思想、假設、辦法和方案,那麼我們就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因此具有多樣性;創業不同於就業,選擇了創業,就等於選擇了挑戰。創業這條道路,絕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條筆直的、寬闊的、暢通無阻的大道,因此具有艱鉅性;創業沒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創業道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有時可能會毫無成效,有時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具有很大的

風險性。

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一)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兩年內自主創業,到創業實體所在地的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註冊資金(本)在50萬元以下的,允許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資金不低於註冊資本的10%(出資額不低於3萬元),1年內實繳註冊資本追加到50%以上,餘款可在3

年內分期到位。

(二)大學畢業生新辦諮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税務部門批准,免徵企業所得税兩年;新辦從事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税務部門批准,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税,第二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新辦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遊業、物流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衞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税務部門批准,免徵企業所得税一年。

(三)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有條件的城市信用社要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小額貸款,並簡化程序,提供開户和結算便利,貸款額度在2萬元左右。貸款期限最長為兩年,到期確定需延長的,可申請延期一次。貸款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貸款利率確定,擔保最高限額為擔保基金的 5倍,期限與貸款期限

相同。

(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自主創業畢業生保管人事檔案(包括代辦社保、職稱、檔案工資等有關手續)2年;提供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信息,免費發佈招聘廣告等服務;適當減免參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勞務交流活動收費;

優惠為創辦企業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

以上優惠政策是國家針對所有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所制定的,各地政府為了扶持當地大學生創業,也出台了相關的政策法規,而且更加細化,更貼近實際。瞭解這些優惠政

策,會讓大學生感受到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加堅定創業的決心。

從省人事廳、財政廳及省工商局等相關部門瞭解到,為全面推進全民創業,河北省下半年在人事、財政和企業註冊等多方面推出系列優惠政策,以鼓勵、引導河北人民積

極開展自主創業,實現河北經濟的全面發展。

創業大學生受“照顧”

照顧一:減免人事代理費

根據河北省人事廳出台的《關於促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省各級人事部門將為在河北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方位人事代理服務。對2008年

及以後畢業的高校畢業生免收2年人事代理費用,5年內免費求職登記。

照顧二:創業期也算工齡

對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通過人事部門辦理了人事代理手續,參加社會保險、交納養老保險的年限,在評定專業技術職務時,可計算為工作年限,被黨政機關、事

業單位錄用和聘用後,交納養老保險費期間工齡連續計算。

照顧三:公務員招錄有優惠

凡到基層創業的“三支一扶”畢業生、到村任職畢業生、西部青年志願者服務期滿後

報考公務員,在資格條件的設定、錄用考試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專業技術人才得“方便”

方便一:可領補貼和經費

《措施》規定,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業業績突出的,可納入省政府特殊津貼、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選拔範圍,併為其開通申報評審渠道。凡通過評審的人員,將納入人事部門管理服務範圍,按規定發放生活補貼或給

予相應資助經費。

方便二:評職稱免考外語

自主創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可兼職兼業,從事第二職業期間取得的技術成果,在本單位晉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中,可作為工作業績。在高新技術成果引進轉化推廣工作中取得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高級經營管理者以及引進的急需特殊人才,在職稱晉

升中符合相應專業破格晉升條件的,免外語考試。

自主創業可享“財政支持”

支持一:享受減税、免税政策

根據省財政廳出台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全民創業財税政策措施的意見》,所創企業凡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所得;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

得,均可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税。

支持二:獲得小額貸款及貼息

對符合貸款條件的主創業人員,貸款額度由原來的最高2萬元提高到不超過5萬元;對符合條件從事個體經營(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的個人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在貸款

期內均給予全額貼息,貸款期滿後,可展期一年,展期內不貼息。

不再審驗註冊資本金

據省工商局下發的《關於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促進全民創業的意見》規定,即日起在全省範圍內,凡申辦個體工商户、個人獨資企業,取消最低註冊資本金限制,且無需審驗註冊資本金。

大學生就業創業論文 篇七

大學生創業

自1998年的高校“並軌”、擴大招生開始,可以説我國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學生畢業,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即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每年特定時間都會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大學畢業生就業不僅關係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一件大事。

1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何在

1.1 認識有誤區

(1)擴招惹的禍。2003年是高校擴招後的第一個畢業生高峯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02年的145萬猛增至212萬人,2004年再增68萬,達280萬人,到2005年,進入就業市場的高校畢業生可能將突破340萬,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一年緊過一年。於是,許多家長和學生抱怨:都是擴招惹的禍!

我國大學毛入學率雖已接近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15%的起點指標,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佔總人口的5%左右,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50%以及從業人口中高學歷比例1/3相比,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遠未到過剩的程度,我國大學畢業生的飽和性失業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對部分高校6 000多名畢業生擇業行為的調查顯示,期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的學生高達66.67%,僅有6.37%和2.59%的人選擇內地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至於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願去。可見畢業生就業難、人才過剩只是相對過剩,相對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業和大公司而已,在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則是絕對不足。

(2)大學畢業必然是精英。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趨近大眾化。而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精英教育階段的觀念上: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遇等。所以觀念不能及時革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從各方面來看創造出的價值都是有限的,因此應理性地給自己一個較為準確的定位。

(3)高學歷等於高就業能力。這是目前我們社會的普遍誤區。用人單位人才高消費,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誤以為高學歷等於高的工作能力。事實上,知識是頭腦中的經驗系統。能力是與活動要求相符合並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是個體固定下來的概括的心理活動系統。二者的發展並不一致,知識與就業能力、學歷與就業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高等教育是學術性、專業性教育,既可以是學術性的專業教育,也可以是職業性的專業教育。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過分偏重學術性專業教育的特點,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就業需要的是相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這些顯然是相當一部分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畢業生所缺乏的。

1.2 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差強人意

失業是一個社會問題,主要與一個國家就業需求狀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經濟政策失調有關。我國正處於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前面臨來自約1 400萬國企下崗失業人員、1.5億農村富餘勞力和近1 000萬城鎮新增勞力的巨大壓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過發展服務業等多種途徑緩解壓力,但據權威預測,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 200~2 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

作缺口”。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的本科生相繼畢業,一年多於一年。因此,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與市場“零距離”接觸。首先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其次,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問題。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這樣勢必造成課程結構的僵化,閉門造車,脱離實際。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為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第三,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不管什麼類型、什麼層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靠攏。畢業生多數要走向生產第一線,而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都偏重學術性,忽視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養,學校教育與市場要求的嚴重脱節。

2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2.1 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税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2.2 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2.3 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學生創業培訓試行方案,並首次設立了專門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上海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其創業培訓規劃包括入門培訓、實務與創業培訓、個性化輔導和開業跟蹤扶持。大學生創業培訓實施政府補貼,由勞動保障部門委託具有資質的創業培訓機構負責實施。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可以先培訓充電、後創業實踐,雖然在畢業時自主創業的學生終究只是少數,但是對所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創業訓練是必要的,努力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與素質,增強創業意識,為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創業、崗位立業作好準備。去年年初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 ,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