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勵志創業文章(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5W

大學生勵志創業文章(新版多篇)

大學生勵志創業文章 篇一

大學生創業故事,擦鞋哥的創業故事

兩年前,瀋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着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後,他發現了裏面的商機。“現在的90後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後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説,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衝動,並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並四處偷師學藝。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於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闆,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牀擦鞋,一直幹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裏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説,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麼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大學生勵志創業文章 篇二

在陳大砂蕉村,有這樣一片200多畝的蔬菜基地——甜瓜、苦瓜、花椰菜滿眼鬱鬱葱葱,一排排蔬菜大棚寬敞、明亮,空心菜、地瓜葉、紅椒各安其家,而剛採摘下的一筐筐刺瓜正有序地被農夫貼上了“身份識別卡”,準備運往市區超市。這其中,記者發現了一個皮膚黝黑、身着樸素的年輕人正在檢查蔬菜“健康”情況,他,就是這個基地的主人——大學畢業生詹明傑。

象牙塔裏初展經營拳腳

1999年,,詹明傑考入福州農林大學農學專業。剛上大二時,當時學校為了給勤工儉學的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將學校生活區的幾間小賣部一一承包給學生經營。

瞭解到這條資訊後,他立即和幾個大學好友商量一起承包下這個小賣部。在得到好友認可後,幾個人一拍即合,説幹就幹。他首先拿出了自己長期勤工儉學積攢的錢承包下了小賣部。由於是第一次經營小賣部,他十分謹慎小心,從進貨,到物品的陳列搭配、再到銷售分賬,每個環節他都嚴格把關。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經營,小賣部逐漸步入正軌,而許多勤工儉學的學生也在他的店裏幫忙。

大學畢業後,他將小賣部承包給低一屆的學生經營,截至那時,他已經賺到了6萬元,這為他以後的創業提供了第一筆啟動資金。

創業期間擔負雙重壓力

2002年,詹明傑大學畢業。在福州工作3年後,毅然辭職,籌劃着開辦蔬果基地時,就遭到了家裏人的強烈反對。

“我父母覺得作為一個男孩子,能有一份安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就可以了,更何況是自己從未經營過蔬果基地,如果做的不好,費了心思不説,還要損失不少的錢。”於是,他開始不停地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終父母還是勉強答應了他的想法。

過了父母關,詹明傑接下來要攻破的則是資金關。他用在大學時已經積累了6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挑中了在棕南村的一塊10畝的農田。

“剛開始由於資金有限,選擇種植的蔬菜品種也有限,自然銷售渠道也受限。”詹明傑回憶説。在與當地村民聯合成立了市梅列區綠園專業合作社後,他決定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但以合作社的資金要再擴大規模卻顯得捉襟見肘。

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對市場的深入調查,他發現,市場的蔬菜需求量遠遠超過合作社以及其他供應商的供應量,擴大合作社的規模不僅可以使得合作社的效益提高,還可以吸納更多的就業人數。

就在他遇到資金難題時,梅列團區委書記很快聯繫上他,給他及時的幫助。“那時,書記向我詳細地介紹了團中央和郵儲銀行共同創辦的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拿到了10萬元的貸款。”緊接着,他擴大了200多畝的基地規模,並將合作社與超市對接,建立了良好的“農超”對接的新經營模式,創造了農户、合作社、超市多方盈利的局面。

現如今,合作社、蔬菜基地、家這三點一線構成了詹明傑生活的主要內容。

獨創給蔬菜烙上“身份”

“只要從我們這裏運出去的蔬菜,都貼有這種蔬菜身份識別卡,在市場上,消費者購買時,可以看到蔬菜的來源、採收時間、種植批次等情況。”正在大棚裏檢查花椰菜施肥用藥情況的詹明傑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大棚外,一些農夫正在將一張張印有蔬菜卡通頭像的卡片,貼在已經打包好的整筐花椰菜外包裝上。蔬菜品種名稱、基地名稱、基地負責人、採收時間、種植批次等相關情況在卡片上一目瞭然。包裝、倉儲、運輸……一道道工序,一個個環節都顯得井然有序。

“剛開始經營時,我完全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來管理的,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因此混亂無序的管理也留下了不少的弊端。”詹明傑告訴記者。為了尋找到一個更為合理規範的經營管理模式,他一方面向專業人士請教,另一方面自己也多看書研究。

針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許多蔬果無標籤的情況,他決定獨創給自己的蔬菜烙上“身份”,貼上蔬菜身份識別卡,這樣從自己基地裏運出去的蔬菜就有了保障。

雖然,目前他的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穩步發展,但他仍不甘現狀,一方面在創新途中他不斷摸索,再與學校合作建立中國小實踐勞動基地、成立農業病蟲害專業防治隊的同時,他還構想着能夠發展一個集旅遊、種植、休閒為一體的多元化生態農莊。

大學生勵志創業文章 篇三

十幾年前,江西彭澤縣一個名叫柯秋平的小夥子獨自跑到廣州越秀區天福路闖蕩。在這個全國汽車配件集散地,柯秋平找了一份貨車司機的工作,專門幫一家銷售汽車膜的公司拉貨。兩年之後,小夥子攢下了2000塊錢。

就在這個時候,柯秋平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去穩定的工作,靠這2000塊錢創業,創業的內容就是給汽車貼膜。此時汽車貼膜大多都是4S店的副業,雖然也有些個人在做,但賺的都是辛苦錢,一年收入也不過兩三萬元。此外,客户資源和啟動資金也是兩個大問題。身邊好友都覺得柯秋平太輕率了,柯秋平卻説2000塊錢作為啟動資金已經足夠了,至於客源,可以“搶”4S店的生意。

接下來,柯秋平的做法更讓人大跌眼鏡。他四處尋訪4S店,然後對店主提出這樣一個驚人的合作條件:4S店只要幫忙介紹一個客户,就可以得到600元的報酬,至於產品的提供和施工全部由柯秋平負責。聽完這樣的合作邀請,沒有一個4S店店主不張大了嘴巴表示驚訝,因為此時他們貼一台車的價格才400多元。不出力還能賺得比以前多,十幾家4S店很快和柯秋平簽訂了合作協議。簽完協議之後,這些店主都想不明白,這怎麼看都像虧本的買賣,柯秋平到底怎麼賺錢呢?

其實,在柯秋平看來,自己這些異於常人的想法和做法並不是痴人説夢。原來,就在前不久,這個好動腦筋的小夥子發現了一個商機。他在拉膜的過程中知道一種防紫外線的隔熱膜剛剛面市,質量非常好。這種車膜的外表看起來和普通車膜差不多,但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線,大大降低車內温度。

不過,柯秋平手上只有2000塊錢,根本開不起貼膜店。於是,他腦筋一轉,開出高價吸引4S店給自己介紹客源。之後,柯秋平又將新膜定價為一輛車1600元。4S店貼一輛車僅需三四百元,那麼貴的膜如何賣出去呢?柯秋平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他用僅有的2000元錢做了一個測試展架,即玻璃在光照下貼膜和沒貼膜兩個區域的温度對比。這個對比讓顧客一目瞭然:同樣温度的光照下,玻璃沒貼膜的區域温度高達50攝氏度,而貼了防紫外線膜的區域温度剛剛達到30攝氏度。柯秋平將這個展架完全敞開,讓顧客親身感受到這種貼膜的優點。

就是用這樣的辦法,柯秋平拉來了許多訂單。有了訂單,他就鉚足勁貼膜。他沒錢請工人,於是裁膜、貼膜全靠自己。到了年底的時候,柯秋平已經與60多家汽車4S店、美容店合作,還組建了自己的貼膜團隊。這一年,21歲的柯秋平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80萬元。之後,這個聰明刻苦的年輕人在車膜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創下一筆又一筆鉅額財富。

很多人都説創業艱難,最難在於沒有啟動資金。柯秋平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挖掘到商機,再想出一個絕招,那麼實現從2000元到80萬的財富跳躍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