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體育運動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體育運動論文新版多篇

體育運動論文 篇一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青少年的健康是國家的財富,更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體魄,就能為祖國和人民作更大貢獻,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全國第五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10年下降,耐力素質連續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這一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廣泛關注,青少年健康狀況下滑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鍵時刻。陽光體育運動無疑是一劑良藥,將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促進高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體師生參與的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有效地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着深遠的意義。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對策

當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不是很高,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顯示:有66%的學生每天鍛鍊不足一小時,有24.8%的學生基本不鍛鍊,有60.4%的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74.6%的學生認為他們體質不好是由於體育鍛煉不夠造成的,有28.9%的學生認為他們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2007年4月筆者對廣西8所成人和高職院校1000名學生進行了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發現:一週活動3次以上的男生只有24.71%,女生只有12.20%;每次活動時間1小時以上的男生為32.17%,女生為14.02%。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次數和時間遠遠達不到《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和時間明顯比男生少。如何鼓勵大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進行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

2.1體育課增設具有地方特色和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根據高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在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時,應把“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選編教學內容的基本出發點,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堅持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不但要考慮學生在校學習的需要,而且要考慮適應社會的需要;不但要選擇傳統的優秀教學內容,而且要選擇具有地方特色和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形成學校和地方陽光體育運動特色。新興體育項目迎合了當代大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對大學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這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關注的問題。如廣西部分高校體育課開設的氣排球項目,是近年來社會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娛樂項目,是一項具有減重、減速、降低網、縮小場地、適當放寬規則又保留傳統排球特徵的競技健身性的大眾化體育運動,具有很高的競技健身與娛樂觀賞價值,擁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推廣價值。對我院2006、2007年級3116名學生選擇上課內容統計顯示,第一個學期通過教師對氣排球項目的介紹,2006級有15%、2007級有18%的學生選擇此項目;第二學期經學生的互相傳遞信息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2006級有27%、2007級有29%的學生選擇此項目,兩學期平均2006級有21%、2007級有23%的學生選擇該項目,它特別吸引那些沒有體育特長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有排球基礎的學生可起到骨幹作用,因而大大提高全體學生的體育興趣。

2.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不足。為了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讓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掀起全體學生健身運動的高潮,高校應做到:(1)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並逐漸形成制度,使每一個學生每週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活動,每天鍛鍊一小時。在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興趣愛好,探索學生感興趣,有民族特色、學校特色的學生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鍛鍊的熱情,督促那些鍛鍊意識差的學生投入到課外體育鍛煉中去,使上課內容的消化理解在課外得以實現,真正實現課內外一體化。(2)發揮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功能,吸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各項目體育協會是由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組成的羣眾性業餘團體,它以共同的觀念、追求目標為基礎,以體育運動為活動內容,以多種形式開展活動。體育協會種類繁多、活動內容豐富,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需求。體育協會參與的自主性和協會活動形式的靈活性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的鍛鍊氛圍,使體育協會成為當前和未來學校體育課外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因此學校要充分重視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作用和功能,因勢利導,加強對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支持、管理和指導。同時,學生體育社團、協會要加強自身的組織管理,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社團、協會活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2.3舉辦體育文化藝術節,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

體育文化藝術節是一種新型校園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較廣,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益於營造濃郁的體育鍛煉氛圍。高校應充分利用體育文化藝術節這種組織形式進一步拓展開設競賽項目的空間,競賽項目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廣大學生的參與性,避免過分競技化和只有少數人感興趣的現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強、時代性強、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簡單、大眾性的體育娛樂項目,擴大直接參賽人數,使更多的人能夠從參與競爭中體驗體育帶來的樂趣,以及競賽中體現出的體育精神。(1)對田徑進行調整,保留具有觀賞性較強、學生喜歡的項目,如100米、跳高這些項目,這類項目雖然技術難度大,但具有鮮明的競技性,感觀刺激性強,是體育運動的精髓所在,體現了人類不斷自我挑戰的精神。(2)把技術性強、難度大的項目刪除,如跨欄跑、標槍等,保留傳統田徑運動會的常規項目,以競技運動自身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參與比賽。(3)增設師生喜聞樂見、趣味性強的體育集體競賽項目,如24人“勇往直前”70米跑、“10×200米接力賽”、“集體跳長繩”、“籃球定點投籃”等項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4)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投繡球、踢毽子、三人板鞋、拔河等,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5)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體育主題的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和現狀,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濃厚興趣,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

2.4拓展運動休閒形式,豐富學生的節假日體育生活。

運動休閒形式可豐富節假日體育活動。高校運動休閒是指學生利用餘暇時間,為達到娛樂、健身而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參加由學校或班級、個體組織的體育健身娛樂活動。運動休閒是人們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實的自覺態度,積極、主動地追求和享受體育樂趣的一種體育活動方式。它具有自主性、娛樂性、創造性、新奇性和羣體性等特點。運動休閒可以豐富節假日的體育生活,是一種由學校過渡到社會的運動方式。經常參加運動休閒活動可以在良好的運動環境中做輕鬆的健身運動,進行廣泛的人際交往,達到強身健體、放鬆心情、增進健康、調節情緒的作用。體育教育不僅要充分利用校內體育設施,還要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資源;不僅要重視校內的課外體育活動,還要抓好學生節假日的體育活動。教師要轉變體育教育觀念,突破課堂的侷限,適當地開展郊遊、登山、游泳、徒步旅行、騎自行車等休閒和有氧運動方式,通過與大自然的充分接觸,實現對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磨練,汲取大自然的精髓與力量,激發熱愛人生的信心與勇氣。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運動休閒這種積極、健康、文明和科學的休閒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運動。培養學生運動情趣,使學生在節假日能輕鬆快樂地參與運動鍛鍊,將運動休閒貫穿終身。

3.結語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對在高校中掀起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應積極保障體育活動開展的各項基礎條件,確保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運動時間,科學、合理、有創造性地安排活動內容;應將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將校內體育活動擴展到校外,延伸到節假日,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鍛鍊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再次掀起大學生體育鍛煉熱潮,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強化終身體育意識,切實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S].中發[2007]7號。

[2]教育部官員解讀陽光體育運動[J].校長閲刊,2007.7-8.

[3]劉海元,袁國英。關於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體育學刊,2007,11(14-8).

[4]劉海元。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J].體育教學,2008,(5).

體育體育論文 篇二

制定教學計劃上面我説過,國小體育的教學內容虛無縹緲,沒有教材,很多老師不知道體育課應該上什麼內容,該怎麼上,這樣基本上要求體育老師要“自編教材”,這可給體育老師們出了個很大的難題。有些專家老師説體育教學內容非常廣泛,廣大體育工作者要認真挑選出適合本地區的體育教學內容,我覺得這種言論是有些不負責任的。第一,各位體育老師不可能統一編出適合本地區的教材內容,因為老師的水平不同,閲歷不同。而且什麼叫適合本地區?是指適合本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嗎?或是適合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其他什麼的?第二,即使每位老師都能編出“適合本地區的體育教學內容”的教材,很可能只是某個學年的,頂多是一個學段的吧,這時,新的問題出現了,有誰來保證各位老師編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的連續性呢,當學生從二年級升到三年級了,換了體育老師,而這位三年級的體育老師編的三年的教學內容剛好和學生在二年級學習的是一樣的,那怎麼辦呢?這就導致了各個年級的教學內容有重合,有同行的專家老師説過:學生前滾翻滾了12年,有的到了大學還在滾,但是還是很多同學滾不會。這樣的問題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覺得最起碼地方的體育部門要統一編寫適合本地區的體育教材,以保證本地區體育教學內容的連續性,這樣也有利於保證教師的課堂的完整性和提高對體育課的認識程度。儘管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還是不得不準備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前寫好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這對以後的體育教學很重要,在教學計劃和進度表中要充分體現主教材的連續性,不能以遊戲課替代體育課,要有運動技術的學習。遊戲很重要,尤其是在低齡學段,但是它只是作為輔助教材,不能把體育課上成了遊戲課,這樣的話,學生的運動技能目標很難得以實現,長此以往,體育競技目標又從何處得以實現呢?競技目標的流產會使很多基礎目標都得不到很好的實現,或者導致鍛鍊的盲目性,從而導致鍛鍊的不連續性,最終影響體育課的課堂效果,根本上導致國民身體素質水平的急劇下滑。

2備好理論課

並上好理論課每個學期要安排一定數量的理論課,可以安排在下雨天氣的室內課堂進行,有些班級下雨天氣碰不到體育課,可以把正常的體育課安排到室內進行,這在學期教學計劃中都要體現出來。理論課很重要,儘管在整個課時數中佔的比例不高,但是體育理論課對於提高教師的體育理論功底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學生也需要理論課,他們需要用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道自己在實踐課上做的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可以鍛鍊到身體的什麼地方等等。同時,理論課的高質量對實踐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理論課的形式有以下幾種:①單純的理論課;②室內的徒手體操教學;③室內身體素質練習與考評教學;④主教材的教學;⑤室內的遊戲課教學;⑥各種室內體育理論考評(如討論,互評等)。

3體育課的風格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

男老師有男老師的風格,女老師有女老師的風格,或陽剛,或陰柔。每種風格處理得當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必刻意地選用哪一種。比如:如果面對的是國小生,很多男老師就感覺女老師那種“柔”風格比較合適;高年級學生的話,男老師的風格就比較合適。坦白的説,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但有時拿捏不好分寸的話,反而讓學生感覺有點不知所為,不利於課堂教學的開展。體育老師的風格集中體現在關心學生之中,這也是教育之本,這不是套話,若不體現在關愛學生之中,我想學生是不愛也不接受你的這種風格的,最終使你的體育課很難進行下去。所以,剛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老師,要不斷嘗試自己的教學風格,並總結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而慢慢使之固定下來且使之不斷完善,最終做到對待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

4嚴格課堂紀律

前面我們説過,男老師有男老師的風格,女老師也有女老師的風格,但是,無論是哪種風格,前提都是要保證課堂的紀律。因為嚴明的課堂紀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同時也是體育課安全的重要保障。

5潛心讀書

與時俱進體育老師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教官,所以要專心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懂得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要加強體育專業知識的學習,這樣老師才能是一條長流不竭的小溪,學生才能從中汲取到營養,喝道甘甜的清泉。以上觀點是本人的實踐總結,也是對學校體育教學問題的反思,對我有指導作用,希望也能給廣大體育工作者上好體育課帶來幫助。

體育論文 篇三

一、運用校園媒體,浸潤體育文化

二、開展系列活動,豐富體育文化

各種校園體育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載體,《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要組織節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農村國中體育教師應結合校情和學生對體育活動項目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活動,拓展體育課教學內容,豐富校園體育生活,發展校園體育文化。首先,體育活動的開展應充分結合校情和生情。體育教師應結合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本校運動場所和器材實際情況,開展適合的體育活動。例如,永安二中地處農村,大多數學生週末及節假日都有幫助父母做農活的習慣,我依據這種校情和生情開發了“模擬勞動”的體育活動,即模擬農村搬運、搶收等農活情境,開展負重障礙跑、定時搬物等體育遊戲活動,很受學生歡迎,營造了濃郁的體育文化氛圍。其次,體育活動的開展應強調程序感和儀式感。校園體育文化是以激發學生體育熱情,提高學生的體育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體育道德為目的的活動。校園體育活動不是一項純體力的負擔,而是一種融入教育元素和審美概念的活動,它應富有程序感和儀式感,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並深刻的認識其藴含的價值。例如,我在編排組織校運會、學生籃球賽等活動過程中,注重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設計,開幕式上的“班級風采展示”巡遊、閉幕式上的“體育道德頒獎”及“獲獎感言宣讀”,都令學生嚮往並激動。活動過程中校園廣播的“活動快訊”欄目滾動播放的校園體育明星風采更是讓學生有了價值滿足感。總之,注重程序感和儀式感的校園體育活動更能發揮其教育功能,讓學生體驗體育活動的過程之美,收穫成長和向上的力量,也讓活動本身更具美感,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

三、創新課堂教學,涵養體育文化

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計劃、達成教學目標的主渠道,體育教師應着力創新課堂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能力及素養,通過創新體育課堂教學,涵養校園體育文化。首先,教師應精心備課,設計學生喜歡的課堂結構形式。信息時代,學生的知識面大為拓寬,體育教師應與時俱進,汲取時代精華,注重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形式。例如,可以引入電視娛樂節目的時尚元素,運用“活動闖關”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競爭意識,增強教學實效。其次,教師應廣泛涉獵,不斷拓展體育課教學。體育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的指導者,還應是體育知識的傳播者、體育道德的倡導者和示範者。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相關體育項目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教師應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形成平等、公正等體育道德意識,培養果斷、剛毅、互助等體育精神,當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校園體育文化培育過程中,既要挖掘校園環境和校園媒體等隱性載體的價值,又要發揮校園體育活動和體育課教學兩個平台的功能,多元實施,整體推進,讓體育文化元素真正融入中學校園,真正走進師生心中,讓師生更加喜愛體育、崇尚健美。

體育運動論文 篇四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查閲相關校園文化、校園體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思路。

1.2問卷調查法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選取了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天水市體育運動學校、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酒泉市體育運動學校、嘉峪關市體育運動學校、定西市體育運動學校等6所學校作為本文特定的調查對象。本研究主要採取自編式問卷,內容涉及校園文化方面的相關內容。調查中將上述6所體校在校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共發放問卷750份,回收問卷730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問卷722份,有效率98.9%。問卷的回收率和效度符合該研究需要。

1.3實地訪談法

通過實地走訪甘肅省6所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主管領導,並與甘肅省體育局相關處室的領導進行廣泛交流,瞭解校園文化在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中的建設現狀,為研究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資料。

1.4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運用excel進行統計後,依據統計數據繪製圖表,並做出必要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內涵的理解

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更多認同校園文化是文化氛圍和文化潮流;其次是物質精神綜合和意識形態。而研究表明:校園體育文化是一個多層次結構系統,主要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4個層面。

2.2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所在學校校史的瞭解程度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精神傳統與作風。而學生對所在學校歷史的瞭解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是學生對自己學校精神優良傳統繼承和發揚的一種表現表現形式。同時,它也是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筆者就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所在學校校史的瞭解程度進行了調研。從圖表2可以看出,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對自身學校歷史情況“不瞭解”的比例佔半數以上。由此説明,學校忽略了對學生校史校情的教育,值得學校管理者予以深思。為進一步探究學生不瞭解學校歷史的原因,筆者又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進行了調研。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更多的偏向於校紀校規教育。筆者認為,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歷史的產物,是學校歷代師生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歷史沉澱與結晶,是學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對其所在學校校情校史的認知應該納入學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中。

2.3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物質環境調查

校園環境作為校園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如同知識傳授一樣同等重要。校園環境中的建築設施、綠化美化、人文景觀等,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而校區標誌性建築的文化設計,又是學校特色的反映。為此,筆者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有無標誌性建築進行調研。有標誌性建築的學校佔絕大多數。可見,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硬件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4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狀況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動態因素,是校園文化的“發動機”,是隱形的德育課程,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最多的是體育比賽,其次是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學術沙龍的開展則相對偏少。另外筆者就這些活動在學生中開展的滿意度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滿意的佔50.8%,不滿意的佔44.5%,棄權的佔4.7%。

2.5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對學校社團舉辦活動所持態度

學生社團是推動校園文化、學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載體。同時,學生社團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會成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並促使其向更深層次和更高質量發展。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對於學校或者社團舉辦的活動,絕大部分學生所持的態度首先是自由參加,學校不應硬性規定;其次是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且自身要有興趣。可見,學校社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順理成章的使學生投入到學校社團組織的活動中。

2.6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學術講座的舉辦情況

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首先希望舉辦的講座是專業性的知識,其次是對社會、娛樂、學術、思想方面的學術講座。這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地方體校學生和其他院校的學生對知識的追求期盼值較高。

2.7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體育文化活動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專業性體育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歷來都是學校活動中舉辦各項活動中次數和頻率最高的,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也是最大的。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開展的體育文化活動在“溝通、適應、自信心”等方面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相對較大,這也是體育專業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勢所在。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對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實證研究後表明:學生對校園文化內涵理解不全面;對所在學校校情校史的瞭解程度不深;學校物質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學校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最多的是體育比賽,其次是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學術沙龍的開展則相對偏少,且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開展的滿意度不高;學生對於學校或者社團舉辦的活動所持態度各異,首先是自由參加,學校不應硬性規定,其次是學校應鼓勵學生參加,且自身要有興趣;學生對學校舉辦的學術講座期盼值較高;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對學生“溝通、適應、自信心”等方面產生的心理影響相對較大。

3.2建議

1.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知識結構

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是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面向體育,服務體育是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辦學定位上,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應始終堅持以“體”為主,把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作為立足點。但也要適時開設哲學、文學、美學等相關課程,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日趨合理,從而改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2.抓好校風校紀

實踐經驗證明,校園文化的建設的成敗得失與學校管理層的辦學理念有很大關係。辦學者要辦成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培養什麼學生,和學校的校風、學風息息相關。學校領導的風格影響校園文化的形成,領導的主張引導校園文化的方向,領導的重視程度決定着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所以,地方體校的管理者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過程中,要從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去決定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向,從學校校風的形成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和全局高度,理順校園文化規範化管理的渠道。

3.提升學校物質文化

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將辦學目的任務與學校物質設施、校園佈局和校園美化等因素有機結合,才更有利於形成學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因此,建議學校應適當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改善學校環境設施,美化育人環境。通過提升學校物質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4.提高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生源素質和教師素質

生源素質對學校的人文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際辦學中,地方體育運動學校歷來注重學生體育競技成績,忽視文化成績。為此,建議學校在招生時應提高對學生文化成績的要求。同時,學生進入學校後除對專業高要求外,更要重視加強學生理論文化課的學習。此外,教師作為學生增長知識、提高競技水平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對老師而言,如何促使學生實現奪標育人方面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5.加強圖書館建設

通過調查發現,甘肅省地方體育運動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圖書質量不高,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圖書館自習室有限;圖書館給學生提供的僅僅是圖書、缺乏電子雜誌等問題。筆者認為,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建議購進除體育學科以外的文、史、哲以及科技等類圖書。同時,儘量營造圖書館舒適安靜的閲讀環境,提供大量的自習室以供學生學習。

6.充分發揮體育文化優勢

校園體育文化是推動校園文化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催化劑,地方體育運動學校具有體育文化氛圍濃郁的特點,學校應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促使體育精神與校風、學風建設有機結合,共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7.通過學生社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建議地方體育運動學校要多組建諸如藝術團、文學社、體育協會、書畫社、影視協會、科技協會、龍誼沙龍等各類學生社團,通過學生社團組織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8.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興趣,搞好校園文化建設

體育體育論文 篇五

終身體育具有兩層含義:首先,作為一種指導思想,終身體育表現出了現代體育思想的特徵,在終身教育及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為了自我體育需求而制定的體育活動計劃;其次,終身體育是“人一生中持續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是指在人的生命開始到生命結束的這段時間內,人們學習並參與體育活動,使體育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於人們社會生活在不斷地轉變,體育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在生活中,人們要想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就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而體育不僅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更具有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和塑造良好精神品質的功能。在隨着終身教育的不斷深化、社會的不斷髮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終身體育的目標不僅僅是滿足人在學校體育中對體育的需求,而且是家庭的和社會的統一體,”這是體現了新時期人的社會需求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因此,樹立和培養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意識是發展體育事業的基礎,更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職責所在,也是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倡導終身體育的價值體現。

2協同效應的原理

協同效應(SynergyEffects),又稱增效作用,是由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在其《協同學導論》中提出的,是指“在複雜大系統內,各子系統的協同行為產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從而形成整個系統的統一作用和聯合作用。”協同效應所呈現的是各個子系統在遵循一定的運行指令或程序所達到的效果,簡單地理解為“1+1>2”的模式。終身體育倡導的是身體教育和身心健康,而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也是追求教育和健康的目的,並且這三者對終身體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終身體育的實現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需要依靠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等多個子系統的共同發展,並且在這個運行系統中,終身體育又作為一種體育指導思想和理念,在促進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着協同效應中的“運行指令”或“程序,”因此,終身體育思想和健身活動也能得到落實和實現。

3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對終身體育的影響分析

3.1從學校體育角度分析

學校體育“是以青少年為主要活動對象,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從學科角度考慮,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而從人的發展角度來講,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從事活動的基礎。而目前學校體育在實施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卻存在許多問題,其一,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學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單純性的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和指導,而忽視學生對體育項目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體育知識的傳播和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其二,追求教學任務而忽視教學目標。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無論是學前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其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均是圍繞培養終身體育、體育健身意識以及當前學生身心發展情況而設定的。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有一定的教學任務,而體育教學一線的工作者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活動,忽略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其三,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只侷限於身體活動或體育設施等物質形態,而缺少體育文化層面的傳播。學校是知識傳播和創新的基地,尤其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上。校園體育文化“既是體育精神與體育道德的展示舞台,又是體育精神、體育道德的培養的沃土。”雖然學校體育教育只是人生命之中的一個教育階段,但校園體育文化所傳承的內在的價值理念、體育行為意識以及體育道德等對人的影響確實深遠而具有獨特意義的,也是終身體育的內在文化涵義。

3.2從家庭體育角度分析

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或多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活自願以家庭名義參與的,以身體練習為基礎手段,以獲得運動技能,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達到休閒娛樂、實現健身健體和促進家庭穩定為主要目的的教育過程和文化活動,”其主要涉及的內容則是家庭式體育文化娛樂活動和家庭式體育教育。對於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僅靠學校體育是無法達到的,這更需要脱離學校體育之後的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家庭體育是一個人接觸體育的起點,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和社會體育的基礎。家庭體育的教育功能是指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體育活動進行引導和薰陶,為未成年人的體育鍛煉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其良好的體育健身意識和習慣,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督導。而家庭體育的娛樂功能則是家庭成員通過參與體育活動,達到豐富家庭生活內容、娛樂休閒和促進家庭和睦的目的,這往往體現在日程生活當中,而這種日常生活式的家庭體育則是終身體育的縮影。然而當前家庭體育的開展面臨着諸多困難,表現為:家庭經濟問題和孩子成才問題。“家庭體育發展水平的高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家庭體育的經濟水平往往成為家庭成員如何進行體育活動或選擇何種體育項目上的影響因素,因此,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家庭往往選擇公益性體育場所或耗資少的體育項目;其次,孩子的學習是每個家庭關注的問題,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素質或學習成績,往往把孩子的餘暇時間花在課餘輔導或才藝拓展上,這樣的話,用於家庭體育活動的餘暇時間就被佔用,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往往忽略“體育鍛煉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

3.3從社會體育角度分析

社會體育是指人們在餘暇時間自願參加的,以提高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以身體練習為內容的豐富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它是我國體育事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着體育的普及與體育健身意識的提高,社會體育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態度和參與體育的目的也逐漸得到轉變,“社會體育的開展,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生物體育模式,而是擴展為一種生物—心理—社會的總和體育模式。”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和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健身需求也日益旺盛,但是現有的體育場地或設施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健身人羣的需要。據國家體育局2013年對20—69歲健身人羣的調查,預測到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才能達到1.5m2,但這一數字遠遠低於美國的16m2和日本的19m2,這就造成了我國現階段的健身人羣對體育需求的主要矛盾: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同公共體育場地或之間的矛盾,這讓體育場地和設施成為一種緊缺的資源。我國在2013年參與體育健身的人保持在49.2%,在這些人羣中,佔47.3%的健身者認為所參與的體育項目和自己所期待的項目不是一類;然而從體育項目來看,健身走、跑步、籃排足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所佔比例較大,排在所有項目的前四位。我們從這兩個角度可以發現:一,健身人羣所從事的健身項目比較簡單;二,這些健身項目不需要太多的技術或技術指導。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斷定在人們日常健身活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健身項目的技術指導,其他技術含量高的體育項目的指導員缺乏。

4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協同效應

4.1強化體育教育功能,提升健身意識,培養健身人羣的終身體育指導思想

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應當改革教學思路,落實學校體育的“三抓”教育,即中國小抓體育技能普及、高中抓好體育專項、大學抓好專業體育教育和體育文化素養,注重技能與體育文化素養同步發展,同時發揮體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體育教育功能,形成一個能夠制度化和規範化的體育教育模式,確保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加大對體育文化的宣傳和教育,並強化體育文化對體育健身意識的影響,以便更好地促進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素養的發展和繼承;對健身人羣應端正廣大居民對體育健身價值的認識,灌輸終身體育指導思想,營造良好的健身保健的文化氛圍,豐富健身人羣的業餘文化生活,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課餘文化生活,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成才的影響,實現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4.2實現人才共享,強化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健身指導和體育健身項目的普及

終身體育的實現需要提高對體育教育的功能,而提高體育教育的功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學校佔有大量的體育領域的專業性教師和體育專業學生。學校、家庭和社區應加強相互之間合作和交流,通過互助的形式,學校的體育教師或體育專業學生深入到社區對居民進行組織體育活動,並對健身人羣進行健身指導和項目普及;學校應該增加親子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讓青少年更好的參與運動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也讓家長更好地瞭解體育的功能和認識體育對幼兒的身體發育及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使其端正對體育的態度,並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實現終身體育的日常化;其次,家庭和社會人員可以進入學校,可將當前時尚流行的體育健身項目或民俗體育推廣到校園體育當中,豐富學校體育項目,增加學校體育的趣味性,提升青少年對體育文化的認識。

4.3實現體育場地、設施等體育相關資源共享,滿足健身人羣的健身需求

體育場地和設施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保障。雖然隨着《全民健身條例》的頒佈,高等院校部分場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健身人羣對體育場地的需求。高等院校包括民辦高校應當在節假日和課餘活動時間向社會開放體育場館和設施,並制定安全可靠的營運管理程序和規章制度,確保體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使用的安全;中國小應組建青少年體育健身俱樂部,不僅面向校內學生,也應當面向校內學生所在的家庭,使其能夠成為開展家庭體育的主要場所,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其次,具有社會資源性質的體育場館和企事業單位應加大開放力度,科學制定開放時間的管理制度和收費制度,合理分配場地開放資源,最大化的發揮體育場館的體育資源,進一步提高體育場館的利用效益,實現公共體育資源效益最大化;第三,在規劃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應因地制宜建設便民服務健身活動中心和豐富體育健身項目,藉此,打造15分鐘體育生活圈,並進一步完善體育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終身體育的日常化發展。

體育論文 篇六

關鍵詞:體育安全教育論文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談法,從宏觀角度對高校體育安全教育的定義、高校體育安全事故引發的原因、高校體育安全事故的預防措施三個方面對高校體育安全教育進行研究,旨在為高校體育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一、高校體育安全隱患分析

(一)高校體育安全行為隱患分析

1、對體育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對高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的訪談中發現,目前,各高校的領導和體育教師對體育的安全教育的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在教學中沒有把“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在第一位。教學中體育活動的安全問題由此可知。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安全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是造成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安全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之一。

2、學生的安全意識。根據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學生缺乏體育安全健康知識,對體育健康知識和運動損傷知識瞭解的很少,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安全意識和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生在運動時出現安全問題的可能。學生從思想上對體育安全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沒有認識到其在體育運動中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麻痺大意,存在僥倖心理。安全意識是體育教學中確保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只要學生在頭腦中有對安全預防的意識,就能在體育活動中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高校體育安全環境隱患分析

1、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學校的場地器材是保證體育教學正常進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場地器材等設施的規範性和安全性是引發體育安全事故的一個誘因。隨着高校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許多高校的體育設施並沒有相應的增加。調查顯示:78%的學生認為學校的體育器材存在安全隱患,設備、設施陳舊,維護不及時,特別是室外的設施,日曬雨淋,生鏽鬆動。在體育場和體育設施邊沒有設立設施使用警示標誌。這些問題都給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帶來很多隱患。

2、環境因素。學校進行體育活動,大多都是在室外場地或者是室內體育場館進行的,特別是在室外開展的體育活動,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季節性和氣候性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很常見,如果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不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很可能會引起安全問題的發生。

二、高校體育安全教育模式的構建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往往有一些不可預料的影響因素,如不注意安全防範就有可能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違背了參加運動的目的。因此,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應提高運動安全意識,重視安全防範,加強自我醫務監督,瞭解掌握運動傷害事故的處理方法等,科學地進行體育運動。

(一)提高高校體育安全教育的意識

“無知者無畏”,體育健康知識的匱乏是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安全意識是保證體育活動能夠安全進行的必要條件,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是預防和杜絕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本途徑。強化體育教師的安全責任意識,體育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本着“安全第一”的指導思想,為保證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將體育安全健康知識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在體育教學中從規則上引導學生,教育學生遵守運動規則,在比賽中尊重對手,遵守比賽精神,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風格,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學校加強管理,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投入

為了保證高校體育活動能夠安全有效的開展,體育部門要制定體育安全規章制度,合理規劃,健全體育活動的問題措施。教師上課合理安排教學任務,有組織有紀律的進行教學,降低教學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學環境也是高校體育教學安全問題的一個相關因素。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因地制宜地,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活動地點、時間和教學活動內容,以降低安全問題出現的機率。

三、結語

體育是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不能因為存在危險就抹殺體育鍛煉在增進健康方面的作用,更不能因為體育鍛煉存在危險就放棄體育鍛煉。安全是體育活動的基本前提,安全是靠責任心和縝密的工作得來的。我們可以通過傳授學生體育安全知識和技能,加大體育安全的宣傳,強化安全意識等手段來實現。但是,安全不是絕對的,體育活動中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正確看待體育意外的發生。

體育論文 篇七

感謝導師沈信生教授!本文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從論文的選題、成文、修改到最後的定稿,都得到沈老師悉心教導。從師三載,導師在學業、做人和做事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循循善誘,其中的點點滴滴,學生將永遠銘刻在心。導師開闊的視野、敏鋭的思維、嚴謹的治學態度給學生的學術生涯烙上深深的印跡,使學生受益終身!在此,嚮導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感謝聯合培養期間美方導師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陳蔚雲博士!在美國最大的收穫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此特向陳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陳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美國的體育教學有着深入的瞭解。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通過與陳老師的會議與交流,不斷理清思路。陳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不懈奮鬥的精神感染了我,學生將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科研上繼續向陳老師學習。

感謝學校體育方向專家王華倬教授對論文研究方向的肯定及寫作思路方面的指導。

感謝北京體育大學提供的學習機會及良好的學習環境!

感謝北京體育大學田徑教研室的老師們對我的悉心栽培!

感謝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老師們提供的指導與幫助!

感謝北京化工大學在我三年學習期間給與的幫助和支持!

體育學科論文 篇八

【摘要題】體育產業……

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證明,經濟是體育的基礎,體育的發展有賴於經濟的發展,同時,體育產業也是一項全民的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事業,對物質生活和國民收入的增長起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作用。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的發展歷史對體育產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表現得尤為突出,體育經濟政策是政府管理、調節和發展體育事業的準則手段。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加強了政府體育事業的管理力度,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增強體育事業的發展活力。這些為我國研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的規律,調整和改革我國體育經濟政策,引導我國體育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鑑。首先,體育運動有助於改善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勞動者,比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勞動生產率平均高出0.6-10.0%。體育運動可保護和增強社會生產力的主要因素——勞動力,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其次,體育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行業。隨着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不斷增長,健身體育、閒暇體育在許多國家蓬勃興起,為人們提供體育勞務產品、體育物質產品、體育信息產品及其它相關產品的“體育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

一、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的投入構成與體育管理體制及體育經濟政策

當談及國家體育經費的來源時,我們首先要關注一下不同的體育管理體制。世界上大體存在三種類型體育管理體制。第一種為“國家管理型”,前蘇聯、東歐國家及我國,都是採用這種由國家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體制;第二種為“社會管理型”,美國及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過去均採用這種主要依靠社會組織實施體育管理的體制;第三種為國家管理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結合型管理體制”,即採用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相結合的方式管理體育運動,政府負責制定體育方針、政策,做出體育經費預算,規劃體育場館的建設,鼓勵公民參加體育運動等,而體育組織(一般為體育聯合會)則負責具體組織訓練、準備比賽、選拔代表隊及解決有關場地和器材,聘請教練員、輔導員和籌集活動經費等日常事務。

隨着體育運動的不斷普及與發展,體育已成為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國家地位、促進經濟發展的龐大事業。為加快本國體育事業發展,使體育管理體制形態上存在着一種由兩極向中間集中的趨勢,一些過去採用“國家管理型體制”的國家,如加拿大、韓國及大多數西方國家政府則逐漸介入體育事務,並設立專門的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如韓國在1982年成立體育部(後併入文化部改組為文化體育部),加拿大將健康與業餘競技運動部升格為準部級單位,這些國家對體育的宏觀控制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推行宏觀控制的社會管理方式。

由於社會制度和體育體制不同,各國體育經費的來源結構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與“國家管理型體制”相對立的“撥款型”結構,即體育經費主要依靠國家經濟計劃中的體育撥款和各系統規定的體育開支,以行政手段定量下達。第二種,是與“社會型管理體制”相對應的“籌款型”結構,即政府不承擔體育組織的活動經費,一切開支均由體育部門自行籌集,只是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政府才給予臨時補助。

實踐證明,這兩類體育經費來源結構各有利弊。“撥款型”結構的優點,在於體育投資總額由國家預算統一掌握,可以使體育工作保持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水平,體育部門有固定和相對穩定的經費保證,可以提高工作的計劃性,可以對體育經費分類進行指令性使用,保證各類體育工作都能按比例均衡地發展,還可以根據人口分佈等社會因素綜合平衡,保證所有居民都能在均等的經濟條件下從事羣體活動。但是,這種撥款方式也存在着明顯的缺點,如經費由國家大包大攬,體育部門易產生依賴性,不注重價值規律的應用,經濟效益較差,過多地依靠行政命令,易產生主觀性和片面性等等。現在,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以及多數東歐國家,均已放棄這種“國家撥款型”體育經費結構。“籌款型”結構可以迫使體育組織發揮經營主動性,提高體育的經濟效益,並可擴大與社會各界的聯繫,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如削弱了政府對體育的領導權,在某些場合,甚至出現對立的局面,體育組織易受贊助財團的控制,自主性受到侵害,受經濟形勢和市場行情的影響較大,體育經費難以有穩定的供給保證等等。

因此,隨着採用政府部門與體育組織相結合的“結合型管理體制”的國家日趨增多,與其相應的第三種體育經費來源結構——“結合型”結構也日見成熟。採用這種結構的國家,政府對體育組織給予必要撥款,保證其基本開支,其餘活動經費由體育組織自行籌集,必要時,政府從政策法令上予以協助。

目前看來,“結合型”經費來源結構的優點較多,主要體現在:政府給予必要撥款,可以確保體育組織的基本工作條件和國家體育計劃的實施。能夠引導體育組織強化自身的經濟功能,調動其利用體育辦體育的積極性。有助於體育組織與社會各界密切聯繫,增加企業團體的社會責任感,並對體育工作質量實行自發的監督。由於體育部門吸收居民的資金,增多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和權力,有利於大眾體育的開展。

目前,相比較而言,採取“結合型”的國家為數最多,歐共體的絕大多數國家,均採用這種“結合型”的結構,近年來,過去採用“籌款型”和“撥款型”結構的國家,也出現了向“結合型”結構靠攏的趨勢。一貫採用“籌款型”的美國,在慕尼黑奧運會總分落後蘇聯,特別是在蒙特利爾奧運會又落後於民主德國之後,政府頗為不安。總統提出諮詢,要求財政給予撥款援助。1978年美國頒佈新體育法,決定資助美國奧運會3600萬美元作為運動員強化費,突破了政府不對體育撥款的慣例。1978年,美國國會第95屆會議通過決議,規定商務部長有權撥款給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以資助美國業餘體育運動的發展。一向依靠國家撥款的蘇聯,自70年代開始自籌部分經費,如全蘇第七屆運動會期間,通過向全國發行名為“短跑”的體育,獲純利潤1億多盧布,基本保證了奧運會選手的集訓費用。羅馬尼亞體育經費中政府撥款只佔46%,其餘開支均由自己多方籌集獲得。1991年保加利亞的體育經費中,國家籌算撥款佔24.1%,發行體育的收入佔37.5%,廣告,贊助、有償服務等收入佔38.4%。9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在體育運動資金的籌集中,實施1:1:1政策,即政府出資三分之一,地方出資三分之一,企業贊助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把國家撥款與社會資助結合起來,靈結地採取“結合型”的體育經費的集資方式,是世界多數國家確定體育經費來源結構的發展趨勢。

二、借鑑體育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和調整我國體育經濟政策

我國在體育管理上過去長期以來採取的是“國家管理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過去體育事業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把體育列為第三產業的第三層次,提出:“以產業化為方向建立充滿活力的第三產業自我發展機制。”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在實踐中還存在產權關係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和主體投入不足,市場發育不全,經濟人才不多,管理不善的諸多問題。我國體育產業1997年創造增加值僅佔我國GDP的0.57%,與體育產業發達國家該指標5%水平相比較,我國體育的產業化水平十分落後,與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

體育運動,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相對物質生產而言,屬於社會的福利消費。其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取決於體育經費的提供條件。世界體育強國絕大多數都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事實證明了這一論點,一些經濟尚不發達的體育強國,增加體育開支,擴大投資比例,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體育資金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渠道:國家投資、地方投資、居民個人投資、公司企業投資、媒體收入。近年來,隨着體育運動的不斷髮展,體育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體育運動的影響越來越大,許多國家除不斷增加國家體育投資和地方體育投資之外,還藉助於體育的經濟功能,廣開財源,大力吸收社會資金,使居民個人體育投資、公司企業體育投資和媒體收入在國家體育經費來源結構中比重不斷增大。據報道,歐洲發達國家,私人體育投資(居民個人投資、公司企業投資、媒體收入)一般都高於公共體育投資(國家體育投資和地方體育投資),有的甚至數倍於後者,如瑞士的私人投資為公共體育投資的16.7倍,西班牙為6.2倍,英國為5.3倍,意大利、德國和瑞典等也都在3倍以上,瑞士私人體育投資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達到3.27%,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次之,為1-1.5%之間,德、法、意、芬、比、瑞典諸國均在0.6-1%之間,匈牙利和丹麥較少,分別為0.32%和0.34%。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體育參與程度的普遍提高,正在影響着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發展,體育已成為幾乎所有國家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體育領域資金的投入量甚為可觀,例如,西歐大多數工業發達國家的體育經費及與體育相關的資金,都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以上。如何加大資金的投入,是我國發展體育產業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可有以下幾個途徑:

1、仍需加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由於我國經濟市場運作處於一個起始階段,市場經濟還不發達,加上我國體育管理的政府集權,因此要短期在社會上籌集發展體育產業的鉅額資金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還需要在財政預算中加大資金的投入。

2、為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建議國家可以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優惠,引導民間資本向體育產業的匯入。比如美國為了擴大體育經費來源,在其税收政策上一直向體育產業傾斜。關於體育部門的收入如何繳納税款的問題,各國的解決辦法不盡相同。但大多數西方國家以及東歐國家,在税收政策方面,均向體育部門提供一定的優惠。在英國,組織體育比賽的部門如果得到慈善委員會的批准,被確認為屬於慈善機構的話,其收入免於納税。法國也實行同樣的政策,具有慈善機構地位的體育比賽主辦單位,享受免税待遇。

3、扶持體育民間組織(如協會、學會、俱樂部),確定他們的法律地位,提高他們的經濟能力,引導規範運作,發揮他們在吸納社會資金,傳播體育技術,提高全民運動水平的作用。

4、發行、吸收捐助、出售電視傳播權等途徑獲得多渠道的資金來源。1994年3月中國體育經國務院批准發行,至1998年底,為體育事業籌集資金18.6億元人民幣。為鼓勵以發行體票籌集社會資金,許多國家給予發行部門減免税的優惠政策,如瑞典1991年發行足球的總收入為60億克朗,政府徵收了50%的税收,使得最後用於體育的收入僅有5000萬克朗,大大影響了體育部門的積極性。為此,從1992年起,政府開始大幅度降低徵税標準。為支持體育俱樂部增強創收能力,瑞典政府還提出,允許體育俱樂部發行自己的,並且享受減免税的待遇。歐共體國家及其他許多國家,為了擴大體育的發行,已準備將體育的發行由壟斷經營改為開放經營,允許各大公司參與競爭。

5、法律保障體育產業經濟的健康穩定運行。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範化經營,促進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我國目前體育市場的管理不夠規範,多頭管理和無人管理並存,部門分割和地方保護問題較嚴重,缺乏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

【參考文獻】

[1]趙芳。我國體育產業立法必要性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4).

[2]駱秉全,樊心剛。對我國體育市場發展中一些問題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1,(4).

[3]

體育論文 篇九

學校公共體育學生,武術功底和武術散打基礎都很差,較難掌握競技對抗性很強的武術散打的攻防技戰術。因此,教學比賽中,一旦被重拳擊中或被重腿踢中身體要害部位,就容易發生肢體損傷。這些損傷會強烈地刺激武術散打課的學生,產生應激恐懼等多種不良心理,影響學生參加武術散打教學比賽的積極性和膽魄。範謀德對經過6個月散打課訓練(包括實戰和比賽)的280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96%的學生都不同程度發生損傷,損傷的性質多為輕型傷,一般損傷佔92.7%,較嚴重的頭、腹部擊昏佔2.5%,鼻出血佔4.6%,因受傷嚴重留下較嚴重後遺症佔0.3%。從損傷部位看,下肢損傷居第一位,為39.2%,上肢損傷佔27.9%,軀幹部損傷佔24%,頭面部傷佔8.9%。在下肢損傷中以小腿和足趾部、腳背的挫傷發生率為較高,分別為19.2%、8.2%和7.6%,嚴重的骨折與脱位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發現3例,約佔0.3%。[2]由此可見,加強學校公共體育武術散打教學比賽全方位安全保護,重點是增加頭盔、護腿和護腳踝的保護面積和抗擊打效果,對口、鼻、目、耳等容易擊中的部位,要設計好有效的防護面具,增加拳套的厚度和柔軟度,確保重拳擊中頭面要害部位後仍無傷害,同時設置有效的武術散打教學比賽安全規則,有利於武術散打教學比賽的科學普及和創新發展。

2公共體育武術散打教學比賽技戰術的設置方法

2.1教學比賽中近打遠踢技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訓練時,既可以通過講解,拆招,喂手來體會其心理戰術和攻防技戰術過程,又可以同假設之敵進行搏鬥,強化心理技能[3]。教學比賽中,若自己身矮臂短,但攻防起動速度很快,身步閃轉移動非常靈活,善於靠近對手進行摔打,應使用近距離貼身攻防技戰術,抓住有利戰機時要敢於快速逼近對手,以左右滑步閃開對手的截擊,貼近對手後,即以拳腳連擊對手有效空位,再以靠體摔技法制對手倒地;若自己臂長腿長,善於在進攻時放長擊遠,但攻防起動速度較慢,身法和步法不靈活,應使用截打遠踢遊擊技戰術與對手保持適當距離,以直拳和腿法直線堵截對手的近身攻勢,快打快撤,使對方發揮不出來近擊技術,以放長擊遠技戰術取得最後勝利。

2.2教學比賽中主動進攻技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比賽中,若已經瞭解對手的攻防實力和防守中的習慣漏洞,自己的技戰術雖不如對手,但拳腳進攻力量、抗擊打能力和體力耐力等素質都強於對手,應使用主動進攻技戰術,控制住賽場主動權;若自己的攻防能力強於對手,對手已產生膽怯畏懼的心理反應,應使用主動進攻技戰術壓制對手,以主動得分戰勝對手;若比賽時間已過半,對手的得分比自己領先,且採取保守戰術拖延時間,應使用主動進攻技戰術,抓住對手身步失調之機,防守漏洞之時,放手強攻,力爭得分,尋機將對手擊倒,反敗為勝。

2.3教學比賽中防守反擊技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比賽中,若感到雙方實力基本相同,但對手攻防技術較差,雖然是不停地進攻,但是沒有章法,盲目地硬打硬拼,攻擊效果很差,進攻時往往不注意防守空位,應使用防守反擊技戰術,巧避對方攻勢鋒芒,後發制人;若比賽已經接近終場,自己的賽場經驗豐富,攻防感覺好,防守能力強於對手,點數比分雖然已較大的領先對手,但自己的攻防速度和耐力都比對手差,應使用防守反擊技戰術,以攻防假象控制比賽節奏,抓住對手的空位防守反擊,保持比分優勢。

3公共體育武術散打教學比賽心理戰術的設置方法

3.1教學比賽中緊張應激心理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比賽中,如果對手出現高度緊張,呼吸增快,手足無措,肌肉顫抖,動作失常,身步失調,愁眉苦臉,攻防反應遲鈍等反應,就是緊張應激狀態[4]。當發覺對手處於緊張應激心理狀態時,應迅速調節心理戰術,抓住對方擔心比賽成績不好而影響名聲,因攻防技術發揮不好而遭同學嘲笑,因思維紊亂而技戰術反應僵化之際,使用虛引實打的技戰術,以較大的虛攻假動作逗引對手防守失調,露出空位,再以穩、準的手腳連擊技術攻擊對手有效空位,迫使對手始終處於緊張應激心理狀態,發揮不出來自己的技戰術水平而失敗。

3.2教學比賽中淡漠消極心理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比賽中,如果對手出現情緒低落,迷迷糊糊興奮不起來,反應遲鈍,動作怠慢,四肢無力,意志消沉,不想比賽等反應,就是淡漠消極狀態[4]。當發覺對手處於淡漠消極心理狀態時,應迅速調節心理戰術,抓住對手擔心被擊中受傷而畏懼膽怯,因想打又不敢打,因鬥志渙散弄不請該反擊還是該退守而攻防失調之際,使用先發制人的技戰術,以迅猛的組合拳法攻擊對手中上盤防守弱點,以連貫的組合腿法攻擊對手中下盤有效空位,再以快摔法制對手失衡倒地,不給對手緩勢之機,迫使對手怯場失誤,恐懼消極而一敗塗地。

3.3教學比賽中過度興奮心理戰術的設置方法

教學比賽中,如果對手出現情緒特別高,比賽時頭腦發熱,硬拼蠻幹,猛打猛衝,技法單純,慌亂急躁,呼吸加快等反應,就是過度興奮狀態[4]。當發覺對手處於過度興奮心理狀態時,應迅速調節心理戰術,抓住對方得分心情迫切,因只想得分爭主動而不停地進身出拳起腿,因開場不順利急躁發火打氣仗而不顧防守地猛打猛上之際,使用避實擊虛的技戰術,刺激對手急躁發怒而硬拼蠻幹時,則採取先避開其急攻鋭氣,嚴密防守自身要位,致使對手急攻無效而自亂攻防陣腳,當對手興奮之餘鬥志衰退,久攻之後體力下降,急躁之中漏洞百出之時,則善於抓住有利攻防戰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招得手即連環重擊對手有效空位,迫使對手失利失分而整場失敗。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