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中教數據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中教數據論文(通用多篇)

數據庫教學論文範文 篇一

關鍵詞:數據庫系統原理;緒論課;教學

作者簡介:吳巖(1980-),女,河南南陽人,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河南 焦作 454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數據庫系統原理省級精品課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2-0135-02

數據庫技術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它已成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技術和重要基礎。“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系統完整地講述了數據庫技術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實踐應用。[1]作為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據庫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掌握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設計方法,具有運用數據庫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效果備受關注。

作為數據庫系統原理的第一堂課,緒論課教學對本課程的學習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堂課常常是學生產生課程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的關鍵教學環節。[2]數據庫系統原理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抽象概念多,相關知識面廣,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如何講授好該課程的緒論課,使學生對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運用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是教學工作者不斷探討和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緒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緒論課教學中,大多是教師根據選定的教材,直接從數據庫的基本概念講起,描述數據庫系統的特徵、數據模型的類型和數據庫系統的體系結構,[1]講解過程如圖1所示。單純理論知識的介紹很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抽象而乏味,部分概念理解難度較大,從而造成學生一開始接觸數據庫課程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對數據庫在現實領域應用的認識

在緒論課中,僅僅對以上知識點內容按部就班地講述,學生生硬被動地接受,沒有體驗到數據庫技術在信息化應用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夠認識數據庫技術在解決應用問題所採用的主要方法,從而容易導致學生認為數據庫課程沒有多少實際用處,因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缺乏對整個課程知識體系的理解

數據庫系統原理課程圍繞數據庫如何實現高效的數據組織、管理及應用,講述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具有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教師缺乏對課程知識體系的介紹,或者只是簡單地列出本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不足以使學生理解各部分內容解決的問題及相互之間的聯繫,從而對整個課程的學習沒有全面的把握。

3.部分知識點難以真正理解

由於學生初次接觸數據庫知識,部分概念較為抽象,學生缺少直觀感受,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難,如概念模型、邏輯模型、模式等基本概念;另外,學生只對應用系統有初步的瞭解,並不熟悉其系統結構,所以在理解三級體系結構及二級映像知識點時,不能把握其本質,只停留在表面特徵的記憶上,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對緒論課教學過程的探討和實踐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據庫原理課程的興趣,切實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本文對緒論課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實際教學中採用了“以用促學”的教學思路,[3,4]“啟發式推進”的教學過程,這種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數據庫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要教學場景如圖2所示。

1.內容導入

首先由教師提問:請同學列舉5個以上的由計算機管理並涉及大量數據的應用系統。[3]教師可先示例“圖書管理系統”以供舉一反三。這樣做使學生首先感受數據庫技術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武之地,體會數據庫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可以結合自己身邊的應用領域,列舉很多的應用實例,如學籍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電信業務管理系統、火車/飛機售票管理系統、醫院管理系統等等。

教師可將提前準備好的應用系統在課堂上演示,如小型客户信息管理系統;也可請學生動手操作某應用系統,如學校教務管理系統。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對應用系統的功能有直觀的感受。

2.共性分析

教師通過對幾個應用系統實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這類系統都對大量數據進行了有效組織和管理,都具有數據輸入、數據輸出、數據存儲和檢索的共同特徵,使學生對數據庫的功能有初步認識。

3.列舉問題

分析出數據庫具有的基本功能之後,教師繼續提出新的問題:應用系統是如何實現這些功能的?實現這些功能需要哪些技術?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系統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可通過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由教師對問題進行總結,可列舉出如下問題:[3]系統如何描述數據?系統如何組織數據?系統如何操作這些數據?應用程序如何訪問這些數據?如何提高大量數據的訪問效率?系統允許哪些人可以操作哪些數據?多人同時對同一數據進行訪問,系統如何處理?系統若出現故障,如何保障數據不丟失?

4.內容介紹

針對以上提出的各個問題,教師初步闡述在數據庫領域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從而引出本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如表1所示。[3]在講解過程中,應避免採用複雜的專業術語,儘量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對問題解決方案的介紹,使學生對應用系統開發、使用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有初步的瞭解,能深刻體會到數據庫技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又使學生能較全面地理解數據庫課程的知識體系、本課程和專業相關其他課程的聯繫以及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三、總結

在緒論課教學中,教師從應用系統出發,通過引入和分析貼近生活的多個數據庫應用實例,讓學生感知數據庫技術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以及本課程在專業培養中的重要地位;通過總結這些實例的共性,使學生理解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過提出使用中會遇到的問題來簡要介紹數據庫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各個關鍵知識點,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開始,對本課程產生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這種“啟發式推進”的講授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對社會和對自己的意義,產生學習的需要,而且在滿足這種需要而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文濤。數據庫系統與應用[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2.

[2]姜巨福,程遠勝,王迎。專業課程教學中上好緒論課的重要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1,(7):154.

[3]胡旺。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數據庫課程教學方法:從應用到原理[J].計算機教育,2009,(17):128-129.

數據庫教學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MySQL 數據庫 生物信息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b)-0141-02

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MySQL數據庫課程不僅是計算機類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也是生物信息學專業的必修課程。MySQL數據庫作為應用型課程,其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庫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由於專業方向、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容易使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果較差。如何改變生物信息學專業的MySQL數據庫教學現狀,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該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探討MySQL數據庫課程在生物信息學專業中的重要性和教學方法。

1 MySQL數據庫特點

MySQL由瑞典MySQL AB公司開發的一款開放源碼的中小型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當前網站開發中尤其是PHP開發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庫。MySQL支持多線程充分利用CPU資源,提供TCP/IP、ODBC和JDBC等多種數據庫連接途徑,支持Linux、Solaris和Windows等多種操作系統,使用系統核心提供的多線程機制提供完全的多線程運行模式,提供了面向C、C++、Java、Perl、PHP和Python等編程語言接口,優化SQL查詢算法,可有效地提高查詢速度。它具有操作簡單、體積小、速度快等優點,語法簡單,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在編寫網站應用程序時,幾乎離不開數據庫,所以,在教學中選取MySQL作為教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

2 MySQL數據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MySQL數據庫具有很多特點,是網站應用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對於生物信息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使用很多數據庫,如,NCBI、UCSC等進行生物數據檢索,而獲得數據後,如何進行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分析成為一個重點難點問題。學習MySQL數據庫課程,能使學生快速地掌握使用方法,提高處理數據效率。為保證良好的MySQL數據庫教學效果,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教學方法研究和實踐。

2.1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MySQL數據庫理論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為使學生全面掌握數據庫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重視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緊密結合實踐訓練。例如:理論學習關係數據庫模型時,引入實例,指導學生從GenBank數據庫獲取核酸和蛋白質序列,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存儲為關係模型數據,加深學生對關係模型的理解和應用,併為同學分配任務,進行核酸和蛋白質序列的查詢、修改關係操作,通過這種具有專業特色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了MySQL數據庫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激勵同學主動開展實踐訓練,能夠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認識到MySQL數據庫課程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生物信息學專業課程的學習。

2.2 項目與任務驅動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針對MySQL數據庫課程的特點,開展項目與任務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總體上將課程劃分為若干階段的教學過程,並將教學過程分解在一個項目案例MySQL數據庫系統中。例如:構建人類疾病相關基因數據庫系統,將該項目劃分按照數據庫設計週期劃分為以下6個階段:需求分析階段、概念結構設計階段、邏輯結構高設計階段、物理結構設計階段,數據庫實施階段和數據庫運行與維護階段,分配子項目和子任務,包括人類疾病相關基因數據的獲得與處理、轉化為關係模型結構數據、數據模式分解、MySQL數據庫構建、關係表構建、數據類型設置、數據導入、創建索引、視圖、觸發器以及存儲過程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用項目和任務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點,即把知識點的講授貫穿在實際應用項目的開發過程之中,指導學生掌握實際的MySQL數據庫的分析、設計與開發過程,培養學生動手研發能力。

2.3 考核與教學反思結合,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MySQL的數據庫課程理論與實踐考核存在考核過程效率低、考核內容覆蓋面小、考核方法少等問題使教師難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考核過程中督促學生全面掌握數據庫相關知識,提出了可靠的理論與實踐考核方法,即制訂合理的考核內容計劃,構建全面的數據庫、試題庫、理論試題庫和實踐試題庫,全面覆蓋表與數據庫的創建、表結構的修改及索引的創建、數據操作、查詢及視圖、觸發器與存儲過程的創建、用户與權限管理等,結合生物信息學專業知識進行理論和實踐考試,保證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掌握水平。同時,進行教學反思,即時糾正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的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提出的一些獨特見解給予充分肯定,推廣的好方法、好思路、好見解,完善教學過程,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3 結語

MySQL數據庫課程是生物信息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該文根據MySQL數據庫特點,結合生物信息學專業特色,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結合、項目與任務結合、考核與教學反思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充分認識到MySQL數據庫課程在生物信息學數據存儲、數據處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數據庫試題庫進行理論與實踐考核,督促學生全面掌握數據庫相關知識,通過項目與任務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環境進行即時調整不斷地完善,使MySQL數據庫課程在生物信息學專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鍾志宏。MySQL數據庫實踐考核的方法研究[J].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2(6):83-84.

[2]趙彥。探析高職院校MySQL數據庫課程教學[J].信息教育,2012(9):127-128.

中教數據論文範文 篇三

摘 要 論文從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考核、教學效果幾個方面,探討了土木工程專業《微機數據庫》的課程建設,得出理論與實踐並重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前提的結論。

關鍵詞 數據庫 課程建設 土木工程

一、引言

《微機數據庫》課程是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地下建築方向開設的選修課。總學時為40學時,開課時間為大四第一學期。由於課程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設,與面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有很大差別。故如何進行課程的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的課時分配、具體講授的內容、教學方法等是本課程建設的關鍵問題。

二、教學組織

1.課時分配。數據庫課程是高校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之一,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基礎,而且學習本門課程以應用為主,在課時安排中,採取了20學時講解基礎理論,20學時上機實習的分配方法。

2.教材選取。如何根據專業的不同,組織教學內容,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精選教材關係着整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重點、難點的把握,必須整體規劃,不僅讓學生從理論環節到實踐環節掌握所學內容,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舉一反三,易學實用。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專業特點,選取了程學先主編的《數據庫原理與技術》為理論部分主講教材,選取顧浩主編的《Visual FoxPro 6.0程序設計基礎上機教程》為實習教材。

三、教學方法

數據庫課程具有理論基礎強、實踐應用性突出、學科間知識綜合性明顯、學科內多層面內容交融、前沿新技術發展迅速等特徵。針對以上特徵,本課程採用了理論講授、小組討論、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理論講授:在課堂上採用課堂講解、軟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注重示例性講解,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最終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3-4人一個小組,給出討論題目,每個小組推選一個學生講解討論結果。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將科研工作中的數據庫設計部分條件給出,小組討論從E-R模型描述到實際關係模型的形成,到最後數據庫設計過程。結果每個小組積極討論,踴躍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

3.上機實踐:上機實踐是數據庫課程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除按照實習指導書要求,在實習完成時,生成一個學籍管理系統外,還要求學生按照所提供的資料,完成一個鑽孔數據庫管理系統。

四、教學內容

1. 數據庫理論知識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參照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安排的教學內容如下:

(1)緒論,包括:數據處理,數據庫的數據結構及存儲結構,數據模型。

(2)數據庫的存儲結構,包括:基本文件組織,索引文件組織,B+樹文件組織。

(3)關係數據庫,包括:關係數據庫基本概念,函數依賴,候選關鍵字與主屬性,關係規範化。

(4)關係數據庫實現及使用,包括:關係代數,關係演算,SQL語言概貌,SQL數據定義功能,SQL數據查詢語句,Visual FoxPro中的SQL查詢語句,視圖,SQL數據更新語句,SQL數據控制功能,嵌入式SQL,查詢優化。

(5)Visual FoxPro簡介,包括:項目管理器,變量、常量和表達式,常用函數,對數據庫操作基本命令程序設計語句。

(6)數據庫應用系統設計,包括應用系統概述,數據庫結構設計,應用程序結構設計,主動服務數據庫系統。

2. 上機實習教學內容

VisualFoxPro-數據庫管理系統(VFP)作為數據庫應用技術,具有界面操作直觀、數據轉換簡便、應用廣泛等特點,成為非計算機專業數據庫課程的首選系統。選用Visual FoxPro為實踐內容,按照《Visual FoxPro 6.0程序設計基礎上機教程》教材要求進行,實習內容如下:

(1)VFP界面。實習目的:熟悉VFP環境。包括:VFP主窗口,VFP幫助系統,配置VFP。

(2)VFP應用程序。實習目的:學習製作一個VFP應用程序,通過製作認識VFP應用程序框架,認識VFP中主要的程序設計工具。包括:建立工作目錄,建立項目文件,建立數據庫,建立類,建立表單,建立菜單,建立並設置主文件,編譯運行項目。

(3)表的建立與使用。實習目的:學習建立自由表。實習內容包括:用表設計器創建新表,使用表嚮導創建新表,使用命令創建新表,表的基本操作,記錄的定位與查找,索引的建立和刪除。

(4)數據庫的創建與使用。實習目的:掌握數據庫設計的方法和操作。實習內容包括:創建數據庫,數據庫表的字段級驗證規則,數據庫表的記錄級驗證規則,設置表間規則:參照完整性,表間的臨時關係。

(5)表單設計基礎。實習目的:掌握由“文件”菜單的“新建”命令入手,如何用“表單嚮導”及“表設計器”創建表單。實習內容包括:表單嚮導,表單設計器。

(6)查詢與視圖。實習目的:學習創建查詢與視圖。實習內容包括:查詢嚮導,查詢設計器,SQL語句,創建本地視圖,創建遠程視圖。

(7)報表設計。實習目的:學習創建報表。實習內容包括:報表嚮導,報表設計器。

五、教學考核

教學考核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基礎理論部分考試,另一部分為實習成績。基礎理論部分考試佔總成績的60%,實習成績佔40%。其中20個學時的時間是不夠完成實習內容的,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

六、教學效果

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後,基本能夠用VFP獨立完成與土木工程有關的數據庫設計。有讀研的學生,從事與數據庫有關的工程應用研究,能夠深入學習,獨立完成研究。

七、結語

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是計算技術和信息時代結合的產物,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對計機專業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課程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對非計算機專業開設本門課程,做到理論與實踐並重,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

參考文獻:

中教數據論文 篇四

一、正確利用數據資源

大數據時代為“讀書人”帶來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如何正確利用數據資源也成為論文寫作者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中國古代文學是中文系一門傳統的重要學科,也是歷年畢業生進行畢業論文創作時選題的重要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我們的文學瑰寶,為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但也正因其豐富,使畢業生在選題和選擇材料時常常陷入迷茫,而網絡資源的快捷有效為學子們提供了一定導向性和便捷性;同時為投機取巧者提供了滋生懶惰的温牀,創造了作弊的便利條件。目前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中普遍存在選題大而空、創新性不強、行文不規範、文獻考證欠缺、寫作功底薄弱、抄襲現象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當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是由於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絡資源的豐富,但也不可否認這些問題的突顯與數據時代、網絡資源有着密切的關係。以學生對“中國知網”的利用為例。一方面,充分合理地利用數據資源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利用中國知網上的資源,可以瞭解研究對象的發展動態,整合分析後做出相對客觀的研究綜述,明確選題的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豐富的數據資源也成為抄襲者的資料來源。寫作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將與選題相關的論文拼湊成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隨着“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在高校中的推廣使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拼盤”論文的出現,但並未能徹底消除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抄襲剽竊行為。一些改頭換面的通過論文查重的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不但缺乏創新性,而且選題空泛。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在正確利用數據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數據資源。

二、有效利用數據資源

在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中,相當一部分論文在選題、論證中存在着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不僅反映出論文寫作者自身的問題,也反映出在學風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更深層次的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與學生、教師、學校三個方面皆有密切關係。

(一)資源豐富性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僅實現了數據資源的豐富性,而且帶來了資源共享的公平性。與歷史上的其他時代相比,當今的“讀書人”無疑是幸運的,很多以前無緣得見的珍貴典藏文獻,以數據資源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觸手可及的計算機中。各種電子文獻、數據庫資源,如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基本古籍庫、國學網、讀秀等,為學生創作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提供了豐富的文獻和資料。從學校層面來説,各校的數據庫資源雖不盡相同,但都為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提供便利條件。對一些紙質文獻館藏不甚豐富的偏遠高校來説,不斷豐富學校的數據資源,對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尤為重要。中國古代文學畢業論文的選題,特別是涉及先秦典籍的選題,更需要核實原典、精選版本,才能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資料更全面、材料更準確,這對提高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無疑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教師引導性在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數據資源前提下,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有效利用數據資源的保證。首先,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學習成效的集中展示,是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後的外化。沒有日常學習的積累,是無法形成一篇合格的本科畢業論文的。如同學生知識的積累離不開教師的傳授一樣,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只有教師關注學術發展動態,才能提供有價值的選題;另一方面,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才不至於使學生在最後的畢業論文創作中束手無策。教師的這種言傳身教,為學生創作出合格的畢業論文奠定了基礎。舉例來説,如果一位中國古代文學教師在講《詩經》時,只停留在背幾首作品、分析一下藝術特色的層面上,而不曾引導學生去關注現今學術界對《詩經》研究關注的熱點是什麼,又怎麼能去期待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會有所創見呢?其次,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術規範意識。學術規範意識的形成同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靠上幾堂論文寫作課就培養出來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們去讀書,還要引導學生們去讀學術期刊。比如説學習《紅樓夢》,讓學生去讀原著的同時,不妨讓學生去看看《紅樓夢學刊》《明清小説研究》等學術期刊,去中國知網上查找一下關於《紅樓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最後,在日常教學中鍛鍊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教師在帶動學生思考之外要鼓勵學生“練筆”。讓學生就所關注的問題去搜集資料(包括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研究分析,形成一篇較為規範的學術論文後以作業的形式上交。通過這種“練筆”,讓學生掌握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為日後創作符合學術規範的畢業論文夯實基礎。

(三)學生自主性在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數據資源的前提下,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還需要學生有自主性,即自覺主動地為創作出高質量的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而努力。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對中國古代文學及承載其的文化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根據自身的能力和興趣確定選題方向後,要以端正的態度、刻苦的精神去搜集資料、分析材料,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擬定有價值的題目,按照學校規定學位論文寫作要求,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的創作。首先,在形式上要達到學校本科畢業論文格式的要求。從表面上看,字體、字號等格式上的要求比起論文結構的合理、內容的完整、創新性的鮮明來説似乎是無傷大雅的“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卻反映出學術態度不嚴謹的“大問題”。沒有嚴謹的學術態度,就可能出現引文錯誤、參考文獻謬誤等問題。利用網絡資源的便捷,採用未經核實的二手材料,使用人云亦云的參考文獻,這樣的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怎能有鮮明的獨創性?顯然,要保證“合格”,才能有“提高”。其次,在內容上體現出自己的創新。要強調的是,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初期,應當要求學生寫“綜述”。比如學生要寫《左傳》中的女性形象,那麼他必須瞭解當前學術界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怎樣的研究?在閲讀精良版本的《左傳》原典基礎上,利用豐富的數據資源收集相關資料,歸納總結出這一問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並分析出在哪些方面尚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這就是寫“綜述”。鄭而重之地提出“寫綜述”的問題似有小題大做的之嫌。然而,在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發現寫綜述的學生並不多,認真寫的就更少了。這意味着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其所研究的對象並沒有做到具體深入的瞭解,而對研究對象尚不瞭解,又如何能有創新呢?這樣的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即便不是拼湊的抄襲之作,也流於隨聲附和的敷衍之作。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上述問題不僅影響到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還影響到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而且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些問題必將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建設。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而這些問題是不容忽視的。不僅是學生要對此問題加以重視,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對這一問題也要高度重視。應當在正確利用數據資源的基礎上,有效地利用數據資源,在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下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中教數據論文 篇五

隨着高校英語教師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一部分教師開始嘗試撰寫實證性論文。所謂實證性論文,就是在實驗室或自然教學環境中設計某種實驗來檢驗某種假設,一般情況下要有實驗對象。這類論文學術性較強,寫作要求較高。這類論文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本研究的背景、意義以及預期解決的問題。有時需要對重要概念或術語進行簡單的定義。

(2) 文獻綜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與本研究有關係的現有研究。重點介紹以下內容:關於這個問題(指論文要研究的問題)前人已經做了哪些研究?採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結論?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侷限性?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哪些爭議或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研究設計: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實驗過程、數據收集工具、數據分析工具等。

(4)數據分析與報告:報告研究結果並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章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全面、準確、如實地報告研究的結果;要採用數據統計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檢驗、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考察數據差異的顯著性,不能只是簡單呈現基本數據(如平均數、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圖表的優勢呈現數據。圖表要清楚、準 確;要有必要的圖例和説明;要充分利用數據,認真研究數據所反映的某種現象,從中有所發現。要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必要的解釋。可以把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作適當的比較。

(5)結論,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本研究對語言教學實踐的啟示,本研究的侷限性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中教數據論文範文 篇六

關鍵詞:畢業論文;B/S模式;ASP;SQL Server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5-2049-02

A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Internet/Intranet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HEN Fang1, CHEN Zhao2

(1. Pharmacy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Faculty of Mechanical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lleges for large-scale expansion caused management more difficult, the quality of thesis papers and the value of Paper documents are not to make full use of, this article statements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model Three-tier architecture, in the middle using ASP technology, background database to SQL Server2000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system is reliable, safe, convenient and better able to meet the college paper'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Key words: thesis; B/S module; ASP; SQL server

1 引言

在高等學校的教務管理系統中,畢業論文的選題大都採用人工方式,面對不斷增加的生源,這樣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容易出錯,更不方便教師查閲和管理人員的管理。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加強畢業論文課題的管理工作,既提高了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又可大大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使得管理工作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本文設計與實現的論文管理系統採用B/S的模式,中間採用ASP編程技術,後台選用SQL Server2000得以實現。

2 系統的總體設計

2.1 設計思路

系統以SQL Server2000作為後台數據庫,採用B/S結構即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Server)實現,形成瀏覽器、Web服務器與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組成的三層體系結構。主要採用ASP動態網頁技術,通過ASP,結合HTML網頁、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動態、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務器應用程序。數據庫的訪問通過ODBC(開放式數據庫互聯技術)用SQL實現。系統通過ADO與數據庫連接,實現數據庫的相關操作。

2.2 工作流程

實踐論文管理工作中,基本的工作流程分為:1)教師出題;2)學生選題;3)中期檢查;4)論文答辯;5)論文評優五個階段。

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實現論文的出題、審核、選題、、檢索、統計等多項功能。該系統既能讓學生網上論文選題,又能實現提交論文,這樣為老師和學生對論文資源的查閲和檢索提供了方便。

系統中主要設置了八個模塊,分別為:登錄模塊、論文出題模塊、論文選題模塊、論文提交模塊、論文加工模塊、論文查詢模塊、論文統計模塊及系統配置模塊,每個模塊又具有各項多種功能。管理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根據基本工作流程和各功能模塊,該系統設置四個角色進行分配管理,包括:系統管理員、教師、學生、教師管理員這四類。各個角色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依據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理論對每個教師進行分配角色,以實現相應的管理權限。

2.3 功能模塊的設計

2.3.1 系統管理員角色

1) 日常管理:日常公告的管理,常用表格的管理,師生上傳文檔的管理,教師出題變更申請受理;

2) 論文選題:論文選題時間設置,論文選題鎖定情況統計;

3) 中期檢查:中期檢查表審閲,中期評審分組;

4) 後期管理:論文成績評審表審閲,論文上傳情況統計,評閲,答辯,二次答辯,師生最終上傳文檔情況彙總,學生成績分析與統計;

5) 論文加工:對當年度提交的所有論文進行標引工作,以便查閲和檢索;論文格式轉換管理,將所有論文由原來的文檔形式轉換成PDF格式,以便保存;

6) 信息維護:管理員、教師、學生信息的維護,系主任、教學副院長角色的分配,院系、班級信息的維護,系統數據的初始化等。

2.3.2 教師角色

1) 論文出題:教師上傳論文題目,所需學生人數,課題的來源等相關信息;

2) 論文選題:對自己提交的課題進行學生的鎖定和退選;

3) 任務相關:公告瀏覽,論文基本格式的樣張下載;

4) 表格提交:中期檢查表的管理,成績考核表的管理,其他相關文檔的管理;

5) 學生文檔管理:對學生提交的文檔進行審閲和管理;

6) 成績管理:對進行指導的學生進行論文成績的評定。

2.3.3 學生角色

1) 論文選題:對於教師的出題情況進行查看,並選擇論文;

2) 任務相關:公告瀏覽,論文基本格式樣張下載;

3) 論文管理:開題相關文檔管理、論文相關文檔管理、設計相關文檔管理;

4) 論文提交:提交畢業論文管理;

5) 成績管理:查看中期檢查表、成績考核表,其他相關文檔。

2.3.4 教師管理員角色

除了具有教師模塊中的所有功能外,教師管理員角色主要添加兩項功能:

1) 論文審核:對教師論文出題質量進行審核;

2) 統計功能:統計當(歷)年度的畢業論文提交的數量,學生成績的統計。

2.4 數據庫的設計

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結構圖

本系統在設計過程中,儘量考慮到各個模塊中的相似之處,減少表格數量,提高表格的關聯程度,以及減少數據庫中數據的宂餘。根據數據的流程和功能需求,數據庫主要包含以下工作表格:

1) 教師數據表:存放教師基本信息,數據項包括教師工號、密碼、教師姓名、職稱、專業、聯繫方式、教師個人簡介、系所編號、學院編號、論文編號;

2) 學生數據表:存放學生基本信息,數據項包括班級、學號、姓名、密碼、論文編號、成績、綜合排名、興趣愛好、備註;

3) 論文數據表:學年度、論文編號、論文題目、出題教師工號、選題學生學號、課題來源、成績;

4) 論文審核表:學年度、論文編號、審核狀態、修改意見、次數;

5) 論文選題表:學年度、學生學號、論文編號、論文選擇狀態、選擇時間;

6) 論文成績表:學年度、論文編號、教師工號、學生學號、成績、評語、評閲時間;

7) 選題管理表:序號、職稱、論文數量、學生人數。

2.5 數據庫訪問控制的實現

在數據庫中為了實現權限設計的安全問題,建立以下七個基本表:

1) 用户表:序號、用户名(取教師工號或學生學號);

2) 角色表:角色名、用途説明;

3) 權限控制表:角色名、用户名;

4) 數據庫訪問權限表:操作權限、角色名、基本表名、權限説明;

5) 數據庫基本表:基本表名、基本表説明;

6) MIS子功能模塊表:子功能代碼、功能説明;

7) 功能模塊訪問權限表:子功能模塊代碼、角色名;模塊菜單名、功能説明;

各個表項聯合起來形成系統的授權機制,其運行機制是:當用户通過系統登陸界面後,系統首先利用權限控制表找出用户所對應的角色,然後利用數據庫訪問權限表和功能模塊訪問權限表找出該角色所能進行的操作(即基本表單名和子功能項代碼),並在角色表中查看該角色的狀態,如果角色處於被激活的狀態,該用户就可使用該系統,如果該角色處於被禁止的狀態,即使該用户擁有該權限仍不能執行。這樣,系統管理員在進行維護時,若更改功能角色,則只需修改數據庫訪問權限表,功能模塊訪問權限表和權限控制表中的記錄即可,而不需修改表的結構,大大方便管理員的維護工作。

這個完整的基於角色的多層應用系統安全控制有效地將前端的“菜單層的權限管理”和後台的“數據庫基本表及相應操作權限”統一起來,實現了權限設計的授權機制。

3 系統的主要功能實現

系統通過B/S三層結構實現論文的選題管理與論文的提交和評閲,採用瀏覽器、Web服務器和數據庫的三層結構,當用户通過瀏覽器提交和評閲時,向Web服務器發出請求,Web服務器訪問用户的指令後開始執行程序,根據請求從數據庫中取出相應的數據,並將數據以一定格式返回到客户端。

3.1 教師論文出題功能的實現

每個教師使用自己的工號和密碼進入管理界面,點擊論文出題模塊,系統將根據論文審核表中的有關信息查看該教師是首次登錄還是重複登錄,如果為首次登錄,頁面上將出現相應的論文數據表,填寫各個字段,包括論文題目,課題來源,學生要求(比如專業限制等)、其他要求(比如性別要求等),填寫完畢後選擇提交按鈕實現出題的功能。其中要注意的是管理員在選題管理表中根據每個教師的職稱對教師的出題數目和所帶學生人數進行了限制,比如根據副教授職稱只能帶兩個畢業論文題目,一個課題只能有一個學生選擇等。如果為重複登錄,將根據論文審核表中的相關信息查看該教師有無被退回的題目,如果有,頁面顯示該教師被退回題目的相關信息,如果沒有,提示該教師出題成功,無需再次出題。

3.2 教師論文選題功能的實現

當教師使用自己的工號和密碼進入管理界面,點擊論文選題模塊,頁面上將出現論文課題、學生姓名(點擊學生姓名鏈接將出現學生的有關信息)並同頁面預設置有鎖定和退回功能鍵,當教師查看符合要求時點擊鎖定功能即能實現雙向選定,否則點擊退回功能,此課題呈現空置狀態,以供其他學生選擇。

3.3 學生選題功能的實現

每個學生使用自己的學號和密碼進入相應界面,點擊論文選題模塊,頁面上將出現還沒有被選擇的畢業論文選題列表,分別有論文數據表中以下字段:論文編號、論文題目、出題教師工號(點擊教師工號可出現鏈接教師的有關信息),並同頁面預設置有鎖定和撤銷功能鍵,如果該生已經選題,系統將其視為修改選題,修改學生數據表中該學號學生記錄中論文編號數據即可。

3.4 論文審核功能的實現

教師填寫論文選題之後,系主任要對論文題目進行審核。當系主任使用自己的工號和密碼進入管理界面後,點擊論文審核模塊,頁面上將出現已經上傳的論文題目,並同頁面預設置確定和修改的功能鍵,如果論文題目不符合要求,系主任點擊修改,並給出修改意見,否則點擊確定通過,這樣教師論文出題成功。此時將該教師工號記錄入此論文數據表中,將論文編號記錄入教師信息表中。

4 結束語

該系統結合ASP開發平台和SQL Server2000 技術,實現了畢業論文(設計)階段從選題管理、論文寫作、中期檢查、論文提交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的一個系統平台。整個系統在設計上保持了各個部分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又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體現了各自的特點。在教學管理應用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根據目前的管理思路我們也有進一步的設想:1) 逐步實現畢業論文的網上歸檔功能,和檔案館歸檔軟件形成對接,實現畢業論文的電子歸檔;2) 通過和圖書館數據檢索平台的功能對接,實現畢業論文在數據庫平台的電子查閲,由圖書館專業人員作標引工作,實現有序的存儲和高效利用。

參考文獻:

[1] 陳芳, 陳朝。 RBAC在MIS中的應用[J]. 計算機系統應用,2003(1):43-44.

[2] 李傑。 基於ASP畢業論文選題系統的設計[J].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3(2):30-32.

[3] 崔盟。 基於Struts+Ajax的學位論文管理與服務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 現代圖書情報,2007(11):7-12.

[4] 嚴國麗, 等。 基於。NET的論文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電腦學習,2007,10(5):10-12.

[5] 戴志誠, 趙國峯。 JSP信息化系統建設案例[M].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數據庫教學論文範文 篇七

關鍵詞:教學改革;職教本科;數據庫原理與應用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是一門典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但由於數據庫應用的廣泛性,職教本科非計算機專業也有開設這門課程的需要,如電子商務、金融財會。對於計算機專業來説,開設這門課程都有一系列的前繼相關專業課。但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由於培養目標側重點不同,沒有足夠的課時安排開設這些課程。而現在市面上的數據庫教材,幾乎都是基於學生已學過了相關前繼專業課程之後進行編排內容的。如果教師不根據專業的培訓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與優化,簡單按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學不懂,上課效果差,是必然的。

以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以職教本科子商務專業為例,從課程培養目標、相關教育理論、整合優化方案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1.課程培養目標

職教本科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它的培養目標既不同於普通本科,又不同於高職專科。學生既要紮實的理論功底,又要熟練的操作技能。過於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體現不出“職教”特點;過於偏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而忽視學生理論體系的建立,與“高職”無異。

對於《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來説,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數據庫管理平台的操作,編程實現數據庫的增刪改查、存儲過程、觸發器,數據庫基本運行與維護;又要求學生理解數據庫的體系結構、關係模型、關係運算及查詢優化、範式理論、數據庫的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學生既要微觀上的動手操作,又要宏觀上認識理解;既要有操作與維護現有數據庫的實踐能力,又要掌握數據庫設計理論,能夠針對具體數據庫項目設計符合項目要求的數據庫。

在具體教學中,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教學內容怎麼整合與優化,對於《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這門課程來説,是值得認真研究的。有些學校是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分兩門課程,先後進行授課,理論與實踐脱節嚴重;有些學校儘管安排在一門課程中授課,但也是內容上的簡單拼湊,並沒有充分整合,更談不上優化,再加上“非計算機專業”,沒有相關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進行支撐,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相關教育理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一切認識都是由感性到理性,所有的理論都源於實踐,理論反過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教學過程同樣如此。對於《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來説,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又有成熟的實踐平台。基於“實踐一理論一再實踐”的理念,首先在數據庫管理平台上操作,讓學生得到一個對數據庫的感性認識,然後再提煉與歸納相應的數據庫理論知識,最後再將理論知識用於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多次反覆,有利於學生對數據庫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實踐操作更有針對性與創造性。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也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藉助於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有成熟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平台,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的學習情境,再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軟件之間的協作與交流,建構數據庫的理論體系、數據庫設計理論,和在理論地指導下有針對性與創造性地對數據庫進行操作。

基於上述教育理論,處理好數據庫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將現有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優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教育規律的。

3.整合優化方案

根據筆者對本校及周邊兄弟院校職教本科非計算機專業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及市面上流行的數據庫教材內容的調研,發現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採取相應的整合與優化方案。

1)在開設該課程之前,一般只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並沒有像計算機專業一樣,前期開設了程序設計、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離散數學、軟件工程等課程。因此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有必要在相應的章節補充一些必要的專業知識。如:講解關係運算時,補充必要的離散數學知識;講解數據查詢時,補充條件表達式知識;講解數據庫程序設計時,補充數據結構知識;講解數據庫設計理論中,補充軟件工程工程知識。

2)對於非計算機專業開設數據庫與計算機專業開設數據庫的課程目標是不一樣。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今後可能會面對大型數據庫項目,可能會從事專業數據庫管理員(DBA)工作,所以要求學生掌握關係運算語言進行推演,得到最優化的數據查詢;要求用數學語言表示關係範式,並選擇適當的範式;要求用E-R圖等工具分析大型數據庫項目,閲讀與寫作相關軟件設計文檔;要求掌握數據庫的併發機制,對數據庫系統進行專業管理與系統優化。

但對於非計算機專業來説,他們的主體培養目標是工作中需要用到數據庫,去輔助其它的業務工作。如電子商務專業,學習數據庫主要是構建網站平台及簡單的數據庫系統維護;對於金融財會專業,學習數據庫主要是一些業務查詢工作。

因此對現有教材的內容,應進行部分內容刪除、簡化。

3)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只有計算機基礎中的電子表格(Excel)對數據庫的學習有所幫助。因此在講解數據庫相關知識時,可以將Excel的知識與概念進行遷移,並對數據庫的專業術語進行通俗化。如關係模式,就是一個二維表,元組就是電子表格中的一行記錄,屬性就是電子表格的一個字段,或一列。這樣就能減輕學習數據庫的難度。

4)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數據庫,立足點在應用,掌握必要的理論也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因此有必要改變教材的內容編排,將數據庫實踐操作與數據庫理論充分融合。利用現在數據庫管理平台,去理解數據庫理論知識,絕對不能與計算機專業一樣,純粹講解理論知識;數據庫理論知識,也應把握一個“度”,不能過於抽象,説白了,非計算機機專業數據庫的理論是一種應用理論;如關係運算語言,只介紹選擇、投影等的表示符號,而對於運算的描述,不要用關係語言去描述,對於他們來説,只會越描述,學生越糊塗,而應用自然語言,和具體數據表實例代替説明。對於數據範式,也是如此,不要過於數學化。

5)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特別是當他們感到這門課程過於專業,學習有難度時,往往會質疑,學習這門課有什麼用,對他們的專業用什麼幫助。為了解決學生的疑問,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這門課程,教師應對整個專業計劃有所瞭解,同步開什麼或後續會開什麼數據庫相關課程。教師應超越課程本身,設計專業案例。如電子商務專業,一般同步開的是c#程序設計,後續開商務網站建設,這時應該設計一個用C#語言編寫的網站,並訪問數據庫這樣的案例。將一些數據查詢語句,存儲過程作為C#的腳本在案例中進行應用,而不僅僅是在數據庫平台上應用。在講解數據庫設計理論時,也可以設計一個學生熟悉的案例,如學生選課系統,並與C#編寫的網站進行鏈接。這樣學生就會用專業視角的去認識數據庫的作用,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數據庫知識。

6)學生今後工作可能會面對市面上的一些主流數據庫軟件,因此在教學中不要侷限於一門具體數據庫管理軟件,在集中研究一種數據庫管理平台時,對其它主流數據庫管理軟件也應進行接觸與學習,幫助學生髮現數據庫軟件的通用規律,掌握各種主流數據庫之間的轉換,包括Excel。

4.教學內容重新編排

4.1數據庫緒論、軟件安裝與配置

4.1.1數據庫的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網站系統,特別是一些電商平台網站)

4.1.2數據庫發展的三個階段: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數據庫管理

預先準備好三個C#程序(普通的程序、訪問office文件的程序、訪問數據庫的程序),通過分別演示這些程序,自然導出人工管理階段程序與數據之間的關係,文件管理階段程序與數據之間的關係,數據庫管理階段程序與數據之間的關係。

4.1.3安裝與配置數據庫管理軟件,同時對數據庫中所涉及基本概念、術語進行講解,注意應從Excel中進行知識遷移

1)安裝過程中,適時講解:數據庫的安全認證方式;數據庫各種後台服務與實例,前台配置與管理界面;數據庫的相關目錄配置。

2)數據庫軟件的基本操作:數據庫的新建、附加、分離,將常用的EXCEL數據文件轉變為專用數據庫。

3)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和一個具體的數據庫,講解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庫系統結構(三個模式、兩個映像)、數據庫系統;講解三個世界:現實世界、信息世界、機器世界,三個模型:概念模型、數據模型(層次、網狀、關係)、物理模型,關係模型的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增刪改查)、完整性約束(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用户自定義完整性)。

4)利用Excel電子表格與一個具體的數據庫,講解基礎概念:數據與數據類型、數據庫與表,關係模型概念:關係、元組、屬性、域、分量、主碼、外碼、候選碼;數據庫對錶的基本要求。

4.2關係代數與數據查詢的等價實現

首先,準備一個現成的數據庫,附加到數據庫管理系統,介紹數據查詢的基本語法、比較與條件運算符;

其次,介紹關係運算,並同步用數據查詢語句進行實現。

對於關係運算,僅要求學生掌握關係運算的書寫方法,而對於這種關係運算規則,不再講述用數學語言進行表示,而代替以文字描述、具體實例更好理解。

一個關係模式(二維表),用R(A1,A2,……,An)表示,其中A1,A2表示字段。等價查詢:Select*from R。

投影操作:πA1,A3……(R),文字解釋:選取一個二維表的部分列。投影操作的結果會減少列,行可能不變。在查詢語句中,改變Select語句後面的參數實現投影操作。

選擇操作:6F(R),文字解釋:根據條件F,選取二維表的部分行,操作的結果會減少行,列不變。在查語句中,用Where語句後面的條件表達式實現選擇操作。

笛卡爾積:R1xR2,文字解釋:R1的每一行與R2的每一行分別相連,操作的結果,列是原來兩個表列相加,行數是相乘。在查詢語句中,將兩個表名寫在From子句的後面,用逗號隔開即開。

連接操作:R1-R2,是有條件的笛卡爾積。運算結果是笛卡爾積的子集。在查詢語句中,from子句實現笛卡爾積,Where子句實現條件篩選。

除法操作:RI+R2,在R1中找出所有包含R2的行,所得到關係的列是R1列去掉R2的列。沒有直接對應的SQL語句能夠實現,要用兩次否定,Exist語句實現。

還有三個集合運算,交、並、差,分別用INTERSECRT、UNION,EXCEPT語句實現。

查詢優化樹,優化規則。列上的聚焦函數。分組彙總查詢:類似Excel中的分類彙總。嵌套查詢。

本講主要要給學生一個數據查詢的理念,數據查詢是基於關係代數的,應利用關係代數去理解查詢過程,並利用關係代數去優化查詢。由於課時的限制,不應過於注重一些細節。只要掌握了基本理念,本科生有較強的自學與擴展能力。

查詢語句,應在c#例中實現。

4.3建立數據庫、數據表、索引、完整性約束、數據插入、刪除、修改

本講學生應根據他人給出的數據庫與數據表要求,要自己建立數據庫、數據表,理解完整性約束並遵守相關約束,根據應用的需要,建立索引。這些僅要求用可視化界面實現即可,沒有必要用代碼實現。

建立數據表時,應理解常用的數據類型。

掌握數據插入、刪除、修改的語句實現,進一步理解完整性約束並遵守相關約束。

4.4數據庫編程、建立視圖、存儲過程、觸發器

數據庫編程,與其它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編程不一樣,它的主要目的是編寫存儲過程與觸發器,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編程語法,變量定義、控制結構之後,就應馬上切人到編寫視圖、存儲過程與觸發器。

視圖、存儲過程與觸發器也應在c#案例中實現。

4.5關係規範化理論

本講的目的,是如何得到一個規範的二維表。

1)引用問題。給出一個數據表,進行插人、刪除、修改可能出現的各種異常。2)介紹函數依賴、完、數據庫設計全函數依賴與部分函數依賴、傳遞依賴。3)介紹三個範式。4)關係模式如何進行規範化。

4.6數據庫設計

本講學生應根據現實問題,得出應建一個什麼樣的數據庫,數據庫有哪些表,及每個表的數據要求。

1)需求分析;2)概念設計;3)邏輯設計;4)物理設計。

4.7案例實訓

1)開發環境的搭建;2)相關技術介紹;3)現成C#案例分析;4)數據庫建立,鏈接,在C#中插入查詢語句、存儲過程、觸發器。

中教數據論文 篇八

關鍵詞: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5-0161-03

一、緒論

數據庫技術是信息和計算科學領域的基礎及核心技術之一,《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是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一門核心課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1)數據庫原理相關的基礎理論,比如:關係型數據庫系統的體系結構、關係模式、函數依賴理論以及範式理論等。(2)數據庫設計的方法和內容,包括需求分析、數據庫的概念設計、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數據庫的物理設計以及實施和應用等整個數據庫設計的生命週期,在此過程中需要完成E-R圖的繪製、關係模式的轉換以及應用範式理論和函數依賴理論進行規範和約束。(3)與數據庫系統相關的開發和應用,包括如何應用DBMS有效的管理數據庫、如何應用SQL語言以及其他開發工具進行數據庫編程和開發等內容。目前,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方法大多還是以傳統的“灌輸式”模式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以課程內容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該學科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嚴謹性的特點,對於學生掌握理論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忽視了學科之間的關聯性。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Langdell教授於1870年首創,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內容,以學生對真實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為教學重點,以提升學生掌握基礎理論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模擬或者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來進行學習[1]。與“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同,案例教學法更加註重通過組織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2]。案例教學法最初應用於管理類[3]和法學類的專業課教學中,但隨着其在課堂氣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優異表現,逐漸被廣泛關注,包括政治[4]、醫學[5]、農業[6]、計算機科學[7]等各類學科都開始探討如何設計適合本學科的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全程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一般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後總結等三個基本階段。它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掌握案例相關的基礎理論,課堂上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要求教師課前選好合適的案例,課堂上合理地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保證討論效果並做好點評工作,課後進行總結[2]。

鑑於《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該課程的核心任務,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缺陷,因此,不少的學者對案例教學法在數據庫課程教學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探討[7,8]。張海燕等強調,作為一種全程參與式的教學方式,數據庫課程的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堂上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握案例準備和小組討論的效果,並指出教師要通過循序漸進的講解、演示和實驗,讓學生理解數據庫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技術[7]。劉暢[1]結合數據庫課程的特點,提出了一種項目驅動式的“數據庫原理”課程案例教學法,該方法以數據庫課程中的內容為主線,以項目為核心,將數據庫課程分塊零散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教學串聯起來,讓學生像在做數據庫開發工作那樣,不斷地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從而經歷一個完整的項目開發研究過程,達到熟練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目的。實際上,數據庫的基礎理論較為抽象難懂,自學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設計案例教學法時,無法沿襲傳統的案例教學法步驟,因為,無論是安排學生課前預習還是課堂討論,都比較困難,教師有必要在開展案例討論之前,進行適度的講解。本論文將根據計算機原理及應用這門課程的特點,在傳統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基於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法。

二、學科特點及教學現狀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具有以下特點:首先,需要掌握很多基礎理論,比如:函數依賴、範式、三層結構兩級映射等,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和掌握。其次,數據庫課程中的前後內容關聯性較強,比如:數據庫的設計需要參照三層結構兩級映射的結構體系進行,關係模式的構建需要符合範式要求,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數依賴關係等。最後,數據庫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所有的基礎理論最終都要應用於包括數據管理、數據庫編程等在內的實際工作中。由於教學內容抽象難懂、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數據庫課程的教學領域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脱節嚴重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不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難以保證。而且,由於教學內容零散、孤立,學生很難達到系統化瞭解和綜合運用的境界,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應付考試,很多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動手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應用這些基礎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三、任務驅動式的案例教學法設計

針對以往教學方法的不足,本論文依據《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特點,設計了一種基於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方法,該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問題設計及案例準備。《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案例教學法與管理、法律等文科類課程的案例教學法不同,不需要廣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質量的案例形成豐富的案例庫,不需要適時更新和補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強調案例形式多樣性和案例內容的廣泛性,而是要針對核心教學任務設計一個科學的問題,並圍繞着問題進行案例準備,要求所設計的案例,在縱向上能體現出數據庫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完整生命週期,在橫向上能覆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礎理論。

比如我們要求學生應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所涉及的基礎理論,設計和開發一個學生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完成以下任務:查詢出有哪些學生選修的課程中至少有兩門以上由教授開設。要完成該任務,學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應用到的理論包括:(1)描述教學關係,需要繪製E-R圖;(2)將E-R圖轉換成合理的關係模式,並編制數據表,需要應用範式理論和函數依賴理論;(3)將數據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盤上,要求佔用較少的存儲空間並能進行高效檢索,需要應用物理結構設計理論;(4)客户從操作終端檢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視圖,需要應用SQL語言;(5)保證數據視圖―數據表―存儲結構之間的相互獨立、相互關聯的關係,需要依賴數據庫系統的三層結構和兩級映射。案例需要圍繞着上述內容進行設計,不能遺漏。

2.基礎理論的講解。由教師進行精練的理論知識講解,講解過程最好能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介紹在哪些環節需要用到它,這樣有助於將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需要重點講解的知識點見表1。

3.問題分解及教學過程控制。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處理案例設計階段所佈局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核心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問題,在依次解決子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的學習《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中的基礎理論,並將其應用於實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度以及學生的掌握情況,適時地進行講解和點評,確保學生對核心內容的掌握和靈活應用(表2)。

4.總結和評價。對案例教學法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對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並從以下三個維度評價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方法的總體效果:(1)案例維度,包括案例項目的構思、任務的分解以及問題的設計;(2)教學過程維度,包括課前的準備、課中的引導和控制、課後總結等;(3)績效維度,包括教師表現、學生成績、課堂反映等。

四、結語

基於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圍繞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課程內容進行案例設計,案例由若干個問題構成,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課程的理論知識,並達到靈活應用的效果。在案例探討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和輔助的角色,一方面,引導學生按照設計的流程和步驟進行案例的分析和探討,另一方面,負責講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雖然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但是,隨着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的進步以及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模式將不斷趨於合理。

參考文獻:

[1]劉暢。案例法和項目驅動法在“數據庫原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19):75-77.

[2]郭忠興。案例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1):59-61.

[3]李文武。工商管理專業本地化案例教學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1,22(1):49-52.

[4]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6):23-28.

[5]汪斌,陳晰輝,趙志青,等。案例教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骨科臨牀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5):592-594.

[6]馮永忠,韓新輝,任廣鑫,楊改河。案例教學方法在農業資源與區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11133-11134.

[7]張海燕,陳志泊,王春玲。《高級數據庫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9):126-127.

[8]馮少金。《高級數據庫技術》案例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4):53-55.

中教數據論文 篇九

[關鍵詞] 電大系統;科研工作;期刊論文;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0008(2010)01―0060―05

一、引言

自1999年教育部啟動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10年來,全國電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許多教師積極投身科研工作,探索遠程教育中教學、管理和學生服務的規律,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為了解開放教育開展10年來電大系統教師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本研究將以電大系統的教師在1999年至2008年所發表的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從數量、地域分佈、質量等方面進行分析。

期刊論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現方式,是科研工作的結晶,從期刊論文的統計分析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教師的科研工作現狀。本研究對於總結研究成果、制定科研政策、明確研究重點和研究方向將產生一定的借鑑作用。

二、研究過程

本研究的對象是期刊論文,筆者從國內最大的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獲取電大系統教師在1999年至2008年所發表的期刊論文的題錄信息(包括標題、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等信息)。將下載得到的期刊論文題錄信息(文本格式)利用信息抽取技術導入到數據庫中,採用數據庫結構化查詢語言,結合中文分詞技術、中國地名信息數據表等對期刊論文數據進行清理、變換,然後對期刊論文從數量、質量、地域分佈、期刊分佈等方面進行分析。

1.期刊論文基本信息下載與整理

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0的專業檢索頁面輸入如表1所示的檢索語句,返回43931篇論文記錄(時間範圍自1999年到2008年,歷年論文數如表2所示)。筆者採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網站省略/)上的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鏡像網站進行檢索。在不同的鏡像網站進行檢索,其結果略有差異。

筆者將這43931篇論文的題錄信息(包括標題、作者、單位、年份、期次、刊名等)下載下來存儲到文本文件中。在文本文件中,一篇論文題錄信息的存儲形式如表3所示。

原始的文獻題錄信息如表3所示,各種信息混同在一起。這裏要用到文本信息提取技術,通過總結每類信息的呈現規則,如文獻標題以“題名”開始、單位信息以“單位”開始等,並用正則表達式將這些規則表達出來,以便計算機程序能夠理解這些規則。然後按照規則編寫計算機程序來批量處理這些題錄信息,將每篇論文的各項信息逐行、分字段存儲到SQL SERVER 2000數據庫中,得到“論文數據表”,其片段如表4所示。

上文提到,“電大”這一字串可在多種類型的單位名稱中出現。為了剔除“論文數據表”中非電大系統的教師所發表的論文,筆者對該數據表中的“單位”字段進行分詞處理。“電大”這一字串在表示電大系統的單位名稱時(如“博州電大”)是一個詞語,分詞後的結果是“博州/電大”;而在表示其他單位名稱如“武漢水電大學”時,則“電”和“大”分屬兩個詞語,分詞後的結果是“武漢/水電/大學”。因此,通過對“單位”字段進行分詞處理,並採用T-SQL查詢語句對“論文數據表”進行查詢,將“論文數據表”中“單位”字段不包含“電大”一詞但是包含“電大”兩個連續字串的論文記錄予以刪除,完成對數據的清理工作。10年中電大系統教師發表的論文總數為42824篇。

2.論文數量的時間變化趨勢與地域分佈情況分析

通過對電大系統教師所發表的論文數量的時間變化趨勢、論文數量與教師數量之間的關係以及論文數量的地域分佈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反映電大科研工作的開展情況。

(1)論文數量的時間變化趨勢分析。依據表5中的歷年論文數據,筆者繪製瞭如圖1所示的“論文數量年度增長折線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電大系統教師所發表的論文數逐年增長,自2005年以來明顯加快。電大系統中的各個學校一般以教學工作為主,科研工作為輔,並且科研工作是建立在教學工作基礎之上的。只有教學工作做好了,教學效益提高了,才能提供相應的經費來支持科研工作。因此,科研成果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電大事業的快速發展。從圖1中可以推測,自2005年(或更早,因為科研投入往往會滯後於教學工作的發展)以來,電大系統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根據《2001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和《2008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中的數據,近10年來,開放教育招生數由2001年的27.90萬人上升到2008年的86.12萬人,開放教育在校生數由2001年的47.51萬人增長到2008年的224.97萬人,電大系統專任教師數由2001年的3.36萬人增長到2008年的5.06萬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職工數由2001年的6660人增長到2008年的1.85萬人。這些變化的數據反映出近10年來電大系統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這與依據論文數量增長數據推測的結果是一致的。

專任教師是電大系統教職工的主體,也應該是電大系統科研工作的主體。對比2001年和2008年兩年的論文數量和專任教師數,年人均數非常低(本文的“年人均數”指的是每人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數,當然“論文數據表”中的“第一作者”並不全部來自電大系統,即使來自電大系統,也有部分屬於科研人員、行政人員和教學輔助人員,因此本文的年人均數的計算方法將使結果偏大),其中2001年為0.11篇,2008年為0.12篇,由此可見實際參與科研、撰寫論文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比例很低。

(2)論文數量的地域分佈情況。根據《2008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擁有近千所分校和1823所教學工作站。這些分校和工作站分佈在全國各地(西藏藏族自治區沒有獨立建制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2002年在西藏大學成立中央電大西藏學院)。為了解分佈在不同地域的學校和工作站的教師情況,筆者依據“論文數據表”中的“單位”字段(該字段一般包含所處的行政區域信息),以省級行政區為單位對分佈在各省級行政區的廣播電視大學所發表的論文進行統計,其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獨立統計,得到如表6所示結果。

從表6可以看出,除西藏藏族自治區外,我國大陸地區的30個省級行政區均在其中。由於存在跨校合作研究的情況,所以各省級行政區的論文數總和大於“論文數據表”中的論文總數。從表6可知,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績最為突出的省份有江蘇省、浙江省和廣東省,而成績不夠理想的則有貴州省、海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地發展很不均衡。電大各地科研成就發展不均衡的原因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以及全國電大發展不平衡有很大關係。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共有江蘇電大、南京電大、浙江電大、寧波電大、廣東電大、廣州電大、深圳電大等7所省級電大,位於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地區,無論是招生規模還是教學條件,基本都處於全國電大前列。而貴州、海南、寧夏三省均只有1所省級電大,且屬於全國發展較薄弱電大。

從前面分析可知,電大系統教師人均數很低,且論文數量隨着電大系統教師的增長而增長,因此,論文數量的多少往往取決於教師人數。從表6中可以推測,論文數較多的省級行政區轄區內的廣播電視大學師資力量較多,招收的學生數也較多。今後我們可將教師所發表的論文數作為了解各地區電大事業發展狀況的一項指標。

3.刊載論文的常見期刊及期刊級別分析

統計刊載電大系統教師的論文的常見期刊,並藉助各類期刊收錄系統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確定刊載論文的期刊級別,從而間接評價論文質量,有助於瞭解電大系統教師的期刊選擇傾向,並對電大系統教師的科研成果質量做出一個初步評價。

(1)刊載論文的常見期刊。筆者通過對“論文數據表”按“刊名”為分類字段進行分類彙總,並計算每個期刊所刊載論文的數量,發現1999年至2008年電大系統教師在3611種期刊上。然後按論文數量降序排列期刊列表,並按從上至下的順序對論文數量進行累加,直至累加得到的論文數達到論文總數(即42824篇)的50%,此時共計有34種期刊,筆者認為這就是電大系統教師的常見期刊,如表7所示。

從表7所示的期刊列表中可以看出,除《商場現代化》外,其他33種期刊均為電大系統的各個單位主辦。可見,電大系統教師在時主要選擇本系統所主辦的期刊。產生這種選擇傾向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向本系統所主辦的期刊投稿成功率較高;二是電大與其他普通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交流較少,教師的學術研究與交流工作侷限於電大系統的範圍內。這固然有電大辦學形式及教學特點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原因,但也反映出電大教師走出電大系統,參與範圍更廣、程度更深的科研交流的能力與機會有待提高。

(2)刊載論文的期刊級別分析。目前,我國存在多個期刊收錄系統,其中科學技術領域有《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社會科學領域有《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綜合領域(既有科學技術領域,又有社會科學領域)則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藉助這些期刊收錄系統,我們可以區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從而間接區分論文的質量。因此,筆者採用這三個期刊收錄系統的最新版本即2008年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7年的《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以及2004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儘管這一期刊收錄系統在2008年出版了最新版本,但是未能獲得電子稿),提取其中的期刊列表,用於對“論文數據表”中的“刊名”字段的所屬期刊進行收錄系統標註,從而實現對“論文數據表”中的期刊及論文在三個期刊收錄系統中出現數目的統計,統計結果如表8所示。

從表8中可以看出,電大系統教師所發表的論文只有較少部分屬於核心期刊論文,所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需要繼續加強對電大系統教師撰寫高質量論文、投稿核心期刊的激勵和引導,而不是停留在電大系統所辦刊物的投稿上。另外,社會科學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遠多於科學技術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可見電大系統教師偏重於社會科學研究,確切的説是偏重教育研究(以在《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出現的期刊為例,論文數排在前六位的期刊均為“教育學”方面的期刊,並且這六種期刊刊載的論文數量為2274篇,佔CSSCI核心期刊論文數量的50%以上,如表9所示),這與電大系統以教學為主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科學技術研究卻很薄弱。

根據《2008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電大系統所開設的學科有11個,在5.06萬專任教師中,理學:5842人、工學:10815人、農學:611人、醫學:970人,這些科學技術領域學科的專任教師總數達18238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6%。科學技術領域學科的專任教師並不在少數,但是有價值的科研產出卻非常低,其原因與前面指出的年人均數偏低存在一致性,即實際參與科研、撰寫論文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比例很低,而這種情況在科學技術領域學科可能更為普遍。

三、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過程及分析,本研究呈現了全國電大教師的基本情況,分析了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並依據這些基本情況對電大系統科研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議:

電大系統教師所發表的論文數逐年增長,自2005年以來明顯加快,這與電大系統其他各項指標如在校生數、專任教師等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但是,年人均數非常低,其中2001年為0.11篇,2008年為0.12篇,由此可見實際參與科研、撰寫論文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比例很低。因此,筆者建議,電大系統科研部門既要看到已的絕對數量,更要關注年人均數,應當協同人事部門一起,調整教職工考核指標,要求每個教職工特別是專業技術職稱的教職工每年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以此引導電大系統教師積極參與到科學研究當中。

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績最為突出的省份有江蘇省、浙江省和廣東省,而成績不夠理想的則有貴州省、海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地發展很不均衡。電大各地科研成就發展不均衡的原因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以及全國電大發展不平衡有很大關係。江蘇、浙江、廣東三省共有江蘇電大、南京電大、浙江電大、寧波電大、廣東電大、廣州電大、深圳電大等7所省級電大,位於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地區,無論是招生規模還是教學條件,基本都處於全國電大前列。而貴州、海南、寧夏三省均只有1所省級電大,且屬於全國發展較薄弱電大。筆者建議,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帶領各地方電大開展科學研究時,可在課題立項審批、科研技能培訓方面對科研工作較薄弱的省份提供更多的支持,從而實現整個電大系統科研工作的協調發展。同時,由於辦學規模、師資條件與教學條件是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的基礎,中央電大要更加註重對發展薄弱地區電大的各方面援助與支持。

電大系統教師的常見期刊有34種,其中33種期刊由電大系統的各個單位主辦。可見,電大系統教師在時主要選擇本系統所主辦的期刊。產生這種選擇傾向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向本系統所主辦的期刊投稿成功率較高;二是電大與其他普通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交流較少,教師的學術研究與交流工作侷限於電大系統的小圈子。這固然有電大辦學形式及教學特點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可能缺乏走出電大系統,參與範圍更廣、程度更深的科研交流的能力與勇氣。

電大系統教師所發表的論文只有較少部分屬於核心期刊論文,所的總體水平還比較低,需要繼續加強對電大系統教師撰寫高質量論文、投稿核心期刊的激勵和引導,而不是停留在電大系統所辦刊物的投稿上。另外,社會科學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遠多於科學技術領域的核心期刊論文,可見電大系統教師偏重於社會科學研究,確切的説是偏重教育學領域的研究,這與電大系統以教學為主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科學技術研究卻很薄弱。科學技術領域學科的專任教師並不在少數,但是有價值的科研產出卻非常低,其原因與前面指出的年人均數偏低存在一致性,即實際參與科研、撰寫論文的教師佔全體教師的比例很低,而這種情況在科學技術領域學科可能更為普遍。針對這一現象的科研政策建議也是相同的,即科研部門協同人事部門要求每個職工特別是專業技術職稱的職工每年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從而促進各領域學科研究的整體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DB/OL].省略/kns50/[2009-6-30/2009-9-1].

[2]2001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J].中國遠程教育,2002,(6):31-33.

[3]2008年全國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公報[J].中國遠程教育,2009,(4):56-59.

[4]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09-2010)[EB/OL]. .省略/cscd_.[2009-6-30/2009-9-1].

[5]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EB/OL]. .省略/.[2009-6-30/2009-9-1].

[6]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2008-2009年)[EB/OL]://.省略/.[2009-6-30/2009-9-1].

[7]戴龍基,蔡蓉華主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省略);賀丹丹,碩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教學與管理(hedd@crtvu.省略);孫鴻飛,碩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學習支持服務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習支持服務與e-learning系統設計.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eriodical Papers Published by Teachers in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Wei Shunping, He Dandan & Sun Hongfei

(China Central Radio & TV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1)

【Abstract】 China Central Radio&TV University started pilot programs of Open Education in 1999. In the past 10 years, not only the entire scale of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but also teachers’ research capability has been upgrad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achieved by teachers of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in the past 10 years, we perform statistics analysis on the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by those teachers in terms of total publication number, paper quality, region distribution and journal result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First, the total number of publication increase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hereas relatively few teachers involv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ing in a low average publication of 0.1 paper per person. Second, the total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eachers fromdifferent province differ apparently. Third, those papers are main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s edited by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system, and 16 percent of those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key journals and mainly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中教數據論文 篇十

關鍵詞:數據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建構;教學研究

數據挖掘(Data Mining),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它是知識發現的有效手段。[[1]姚家奕。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技術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1](P119)數據挖掘是一門面嚮應用的新興學科分支,在過去的幾年中,在許多領域的應用取得了成功。[[2]胡可雲,田鳳占等。 數據挖掘理論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4. ][2]從當前,乃至今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視角,通過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創新,以問題邏輯的方式,構建數據挖掘技術支持下的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使之成為教學體系的技術支撐和內容載體,有助於實現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成功轉換。

一、教學的問題邏輯體系與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的建構邏輯

問題是屬於認知方面——認知科學或認識論的概念。[[3]宋文淦。問題邏輯[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4.][3]教學活動是人類認識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的過程。釋疑解惑是高校 “思政課”的重要價值取向。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是要讓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是什麼”的基礎上,着重解決對“為什麼”的認知、態度和情感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首席專家吳樹青曾經指出:“《概論》的一個特點就是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搞清楚‘為什麼’的理論層面上。”[[4]李文閣。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青年——訪《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首席專家吳樹青[J].求是,2007,(9):31-33.][4]問題邏輯是專門研究問題的一門應用思維科學,其中心任務是揭示問題之間及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這個範圍內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的邏輯性質和關係。[[5]周曉林。邏輯學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175.][5]根據高校“思政課”從主要講“是什麼”向主要講“為什麼”的轉換,其問題邏輯的性質決定了既不是將教材演繹式的體系邏輯呈現方式等同於教學方式,也不僅僅是在原有教材體系邏輯下進行形式邏輯的論證,而是要通過建立問題邏輯體系來構建“問—答”情景的分析系統作為求解問題的方式和機制。[[6]李樑。構建教學體系的問題邏輯系統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關於“六個為什麼”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0(13):58-63.][6]通過信息技術構建的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是問題邏輯體系、“問—答”情景分析系統的技術支撐和內容載體。

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以下簡稱“數據中心繫統”)是以教育技術學領域提出的積件思想為導向,數據挖掘技術理論為支撐的,針對高校“思政課”的性質和特點,圍繞問題體系的邏輯結構及“問—答”的情景分析系統設計、開發和應用的軟件系統。“數據中心繫統”在邏輯上有三個層次,即平台層、核心層和操作層。平台層由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和學生問題體系的數據集合庫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師針對教材中所提出的問題,經過梳理、歸納、整合而形成的,以文本形式(doc、txt)呈現的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二是教師通過收集學生問題,對其進行梳理、歸納、整合而成的,以文本形式(doc、txt)呈現的來自學生問題的問題體系數據集合庫。核心層由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和教學應用的開源積件庫組成,合稱多媒體數據倉庫系統。多媒體數據倉庫系統不同於傳統的多媒體數據庫,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是在對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實施細分、解答並進行邏輯關聯的基礎上,把“問—答”內容轉換成圖片(gif、jpg)、聲音(mp3、wav)、視頻(avi、mpg)等多媒體格式,或與學生問題體系的數據集合庫進行邏輯關聯,以形成的實施教學的問題體系庫系統;教學應用的開源積件庫是藉助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軟件,在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基礎上,通過抽象概念具體化、邏輯命題情景化和理論闡述形象化等方式,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理論問題或學生學習某個教學重點的積件式課件羣。操作層,即多媒體綜合操作平台(以下簡稱“數據操作平台”)是供師生教與學使用的軟件環境,也是多媒體數據倉庫系統的技術支撐。通過開發“數據操作平台”,即利用動態網站技術,網站編程方式,實現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和教學應用的開源積件庫的靜態、動態調用,形成一個開放、互動的操作體系。“數據中心繫統”不僅是教學的問題體系和“問—答”情景分析系統的技術支撐體系和課程內容載體,也是“課內”和“課外”教與學的技術支撐(教學媒體)和數據倉庫(教學內容)。[[7]李樑。問題邏輯型數據中心繫統:一種有利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進路——關於高校“思政課”多媒體教學及其課件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9-10):125-129. ][7]

二、數據挖掘的進化歷程和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的技術支撐

數據挖掘是一種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的技術,是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存儲、訪問、傳播、決策、應用的技術方法。數據挖掘的進化歷程告訴我們,從早期的數據處理手段到數據挖掘的出現經過了一個進化過程。其進化階段可以表述為:數據收集(20世紀60年代)——數據訪問(20世紀80年代)——數據倉庫、決策支持(20世紀90年代)和數據挖掘(正在流行)。[1](p15)數據挖掘作為一個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應用領域,正在各行各業的以信息分析為基礎的決策系統活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p13)為此,研究數據挖掘的進化歷程,對於構建基於問題邏輯的“數據中心繫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據挖掘技術早先表現為數據收集——即通過計算機、磁帶和磁盤等技術支持,提供歷史性的、靜態的數據信息。數據收集是學習和進行教學活動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基礎。

“數據中心繫統”內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建設,實質上是一個數據收集的過程。“思政課”數據收集的路徑可以指向歷時性與共時性兩個方面。柯林伍德把歷史視為一條充滿了問題與回答的河流。[[8]陳靜,章建剛。“問答邏輯”的問題與邏輯[J].思想戰線,1990(3):13-16. ][8]從歷時性角度出發,我們可以通過梳理建國60多年來“思政課”課程體系和教材的沿革歷程,找出不同歷史階段、不同課程內容中提出的問題及其解答的方式,形成若干個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政課”課程體系的沿革主要歷經了五個主要階段。通過歷時性數據的收集,我們會發現:不同時期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大多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如“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為什麼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為什麼必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能搞‘三權分立’?”“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等。通過對上述問題及其解答的紙質媒體、磁帶、磁盤、數據庫、網絡媒體等歷時性數據的採集、加工和存儲,並進行梳理、歸納、整合就形成了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的基本內容。

數據挖掘的進化歷程表明,由數據收集後獲得的數據可以作為數據訪問(在記錄級提供歷史性的、動態數據信息)和數據倉庫、決策支持——即在各種層次上提供回溯的、動態的數據信息,[1](p15)“數據中心繫統”的建設就是基於上述數據挖掘技術理論。即構成平台層的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來自學生問題的問題體系數據集合庫和核心層的多媒體數據倉庫系統,可以“在記錄級提供歷史性的、動態數據信息”,並“在各種層次上提供回溯的、動態的數據信息”;由於“數據操作平台”簡易,尤其適用於“思政課”內容更新快的特點和教師對技術掌握的要求。藉助“數據中心繫統”,教師和學生既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教與學,也可以不依賴網絡進行單機課堂的教與學。“數據中心繫統”不僅適用於教師“課內教學模式”,而且適用於學生“課外學習模式”。 三、數據挖掘技術的步驟與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的運行機制

數據挖掘技術是人們長期對數據庫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結果。數據挖掘的步驟可粗略地分為問題定義、數據準備和數據挖掘以及結果的解釋和評估。[1](p131)就“思政課”教學來説,問題定義階段具體表現為:教師對教材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和歸納,通過確定問題類型、問題層次細化、分析和邏輯關聯,建立問題邏輯體系(在“數據中心繫統”內表現為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通過上述頂層、中層和基礎類型問題的確定,針對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的教學,我們可以理出兩條線索、三個基本問題。兩條線索:一是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二是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的鬥爭;三個基本問題分別是: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第二,反侵略鬥爭的意義是什麼?第三,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第一個基本問題可以細化為四個層次的小問題,即資本—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分別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其中“軍事侵略”又可以細化為三個微型問題:資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迫籤不平等條約,破壞中國的領土主權”;“勒索賠款,搶掠財富” 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9]本書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29.

][9]這樣,把一個基本問題細化為四個層次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又包含若干微型問題,並進行邏輯關聯,形成一個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

數據準備和數據挖掘階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軍事侵略”中的“搶掠財富”為例,教學設計可以調用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中的問題邏輯體系,並“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相關數據,這種對結果的解釋和評估,反映了數據挖掘技術的步驟與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運行機制的邏輯關係。

四、數據挖掘技術的方法與問題鏈數據中心繫統的動態平衡機制

數據挖掘是數據庫研究、開發和應用最活躍的分支之一,是人們長期對數據庫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結果。一方面,“數據中心繫統”的建構方法,借鑑了數據挖掘技術中使用的決策樹法,即利用一種樹形圖作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教材體系的問題鏈庫代表某一特定問題羣,用教學體系的問題鏈庫代表對這一特定問題可供選擇的回答方式,用教學應用的開源積件庫代表選擇回答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通過多媒體積件式課件,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理論問題提供解答依據。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繫統”的動態數據信息,既可以來自教師,也可以來自學生。在教學中,隨時收集來自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通過把學生的問題與教師設計的問題體系進行有效對接,並進行集成,可以不斷豐富問題體系,實現“數據中心繫統”的動態平衡。

綜上所述,本文以問題邏輯的方式,藉助數據挖掘技術理論,對“數據中心繫統”建構問題的探討,只是一種嘗試性的探索。其價值不在於探索的結論或結果,而在於在探索過程中對問題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姚家奕。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技術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胡可雲,田鳳占等。 數據挖掘理論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4.

[3]宋文淦。問題邏輯[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4.

[4]李文閣。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青年——訪《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首席專家吳樹青[J].求是,2007,(9):31-33.

[5]周曉林。邏輯學教程[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175.

[6]李樑。構建教學體系的問題邏輯系統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關於“六個為什麼”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0(13):58-63.

[7]李樑。問題邏輯型數據中心繫統:一種有利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進路——關於高校“思政課”多媒體教學及其課件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9-10):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