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7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相關的範文。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7篇)

篇1: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30年以來,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顯着提高,消費結構持續調整,人們對肉蛋奶類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長,有效拉動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畜牧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顯。

(二)研究目的

針對黑龍江省畜牧業經濟效益問題的研究很多,但是採取從畜牧業投入因素、結構因素、市場需求優化因素等多角度進行研究的成果則不多見。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1)本研究以黑龍江省畜牧業效益提升為主線,以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工程與黑龍江省畜牧業“十二五”規劃所要求目標為約束,應用運籌學結構優化方法解決畜牧業與種植業結構優化難題,進一步豐富農業結構調整升級方面研究的方法論。

(2)本研究以經濟效益理論、投入產出理論、結構優化理論、市場需求理論為基本理論依據,運用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相關分析方法解決畜牧業經濟效益提升難題,這將有效推動學科交叉理論快速發展,豐富學科交叉理論內涵。

2.實踐意義

(1)本研究成果能夠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提供理論方法支持,對黑龍江省發展效益型畜牧業有直接的決策參考價值;對我國其它糧食主產區發展效益型畜牧業也有借鑑意義。

(2)本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能夠使廣大畜牧業生產者以及生產資料供應者掌握效益提升要領,抓住機遇,提升效益。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及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及文獻綜述

1.畜牧業經濟效益調控方面

Hernan A. Tejeda (2009)認為,糧食價格的波動通過詞料市場價格的波動傳導給牲畜市場,糧食價格的劇烈波動會直接影響牲畜市場並導致重大的衝擊,因此,政策制定者應更加關注對畜產品市場產生衝擊的能力市場及其之間的關係,尤其要捕捉糧食和牲畜的價格之間的不對稱關係,包括波動性外溢。

2.畜牧業效益評價方面

國外學者對於畜牧業效益評價方面專業研究較少,現有的畜牧業效益評價的研究則是針對單一畜牧品種而進行的,另外一些研究則是針對畜牧業整體面臨的問題進行評價。

3.農業經濟效益方面

Evens on R.E.和GolHn D. (2003)指出消費者一般獲益於糧食價格的下降,而只有當成本下降幅度大於糧食價格下降幅度的時候農民才能夠獲利。

(二)國內研究及文獻綜述

養殖業與糧食生產關係方面。

在養殖業與糧食生產關係方面,自然資源是二者關係的矛盾與衝突點。糧食安全背景下,養殖業與糧食生產之間面臨的衝突與矛盾主要體現在詞料用糧與口糧的競爭方面。

黑龍江省發展效益型畜牧業旳探索李翠霞(2005)分析了黑龍江省綠色畜牧業發展的特點、優勢和經驗,並指出:“在未來發展中,必須不斷完善綠色畜牧業的標準體系,改善綠色畜牧業發展的客觀環境,並形成詞料、基地、龍頭企業、市場一體化的建設格局。”

關於農業經濟效益與效益提升的探索劉新生、鄭少鋒、崔百勝(2003)認為綜合指數法利用農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計算農業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數值,作為衡量其綜合水平的一個量度,可對農業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

三、本研究的課題來源及研究內容與方法

研究課題來源於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基於糧食安全的東北地區養殖業與糧食生產良性競協發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71173035)。

研究內容

本文以黑龍江省畜牧業經濟效益問題為主線,首先對畜牧業經濟效益進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黑龍江省畜牧業經濟效益水平發展現狀,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求得各影響因素全面分析與重要性排序,然後從畜牧業投入因素、市場需求因素、結構因素三個維度對黑龍江省畜牧業經濟效益影響因素問題深入剖析,最後提出黑龍江省畜牧業經濟效益提升的對策建議。

篇2: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淺析視覺營銷在服裝賣場中的作用

姓名:XX

學號:XX03030331

指導教師:

班級:服設

所在院系:設計與藝術學院

科技大學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內容

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

視覺營銷的根本目的在於爭取目標顧客、擴大市場影響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絕不能只滿足於熱熱鬧鬧的促銷宣傳和心血來潮的煽情手段。同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一樣,視覺營銷也必須堅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貫的策略,並且在設計上予以充分體現。

意義:

視覺營銷並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門被我們遺忘了的“武器”.作為一種直觀的營銷手段,它其實一直默默“呆”在每個終端的幕後台角,人們對它的作用瞭解甚少,如同一個被“雪藏”的歌手。近幾年當我們重新審視和了解它的作用後,“視覺營銷”就開始從幕後走到了前台。而其更大的意義是:商家們已經開始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掘它的潛在威力,同時在終端中進行系統的運用。

研究主要任務:

1.論述服裝視覺營銷的含義和範疇。

2.針對一個服裝店而言,在色彩、造型、聲音這些相關的影響視覺注意力方面進行分析

3.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可能遇到的問題:

1.現有資料和信息不足;

2.對現在服裝賣場中的視覺營銷的應用與服裝本身認識不足。 3.視覺營銷的應用於賣場銷售是否成功。

解決方法及措施:

積極到閲覽室,圖書館等有價值的位置查閲;學習研究,向指導老師請教;從自己實習單位的情況為起點,然後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裝賣場中更好的瞭解服裝視覺營銷對服裝服裝賣場的`影響狀態,從實際出發,慢慢學習服裝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作用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完善課題。

論文大綱

摘要:眾所周知,人們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過視覺傳達到人們心智的。也就是説,視覺使人們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現代營銷知識告訴我們,視覺營銷是作好營銷必不可少的營銷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從服裝賣場角度來闡述服裝視覺營銷的作用和影響。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people feel the 83% of external information through visual communication to the people's mind. In other words, so that visu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out sid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 Modern marketing knowledge tells us that the visual marketing is essential to prepare marketing of one of the means of marke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from the clothing store clothing visua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and impact of marketing.

關鍵詞:視覺營銷;視覺衝擊創造價值;無聲的銷售員

Keywords: visual merchant design; visual impact create value; silent salesman

正文:

引言

1服裝視覺營銷概論

1.1服裝視覺營銷的概念

1.2服裝視覺營銷的範疇

2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具體應用

2.1服裝店鋪的整體色彩應用技巧

2.2服裝賣場的陳列設計

2.3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3視覺營銷的一些實例分析

3.1zara店鋪的空間設計與陳列形態

3.2森馬

3.3jackjones

4視覺營銷迎來了春天

4.1視覺陳列專家韓陽與《賣場陳列設計》

5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6結束語

7致謝

前期的文獻資料收集、調研、實習及設計條件準備情況

蒐集關於服裝視覺營銷和陳列設計等的相關文獻資料。

參考文獻:

[1]馬賽。工業設計與展示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毛春義。服裝展示。湖北美術出版社,XX

[3]杜異,傅禕。漢諾威世界博覽會設計,嶺南美術出版社,XX

[4]王春傑。世界展覽新設計。湖北美術出版社,XX

[5]賴濤。服裝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XX

篇3: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綜合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説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動態

1、國外刑法理論界對“共同過失犯罪是否成立”得出了肯定與否定兩種結論,同時,亦有學者主張限定的肯定説。

(1)肯定説認為犯罪是行為人主觀惡性的表現,而共同犯罪的“共同”正是共同惡性的體現,而共同犯罪的行為不過是實現共同犯罪人主觀惡性的東西。

(2)否定説主張,共同犯罪是兩個以上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共同參與實施一個犯罪。

(3)限定的肯定説則認為,一般不成立共同過失犯罪,但當各共同行為人負有法律規定的共同注意義務並共同違反了該義務時,就應當肯定過失的共同正犯。誠然,德、日、前蘇聯刑法學者主張共同過失犯罪論的日趨增多,但在德、日、俄等國佔通説地位的還是共同過失犯罪的否定説。

2、國內理論層面,我國學者從刑法的規定出發大都對共同過失犯罪持否定態度,認為,“法律之所以規定共同犯罪,是因為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故意的範圍內互相利用各人的行為而共同實行犯罪。”亦有學者從立法與司法實踐的實際需要出發,對共同過失犯罪持肯定態度。我國刑法已經承認了共同過失犯罪這一概念,刑法第25條第2款關於“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規定就是一個證明。只不過,我國刑法對共同過失犯罪人不以傳統的共同犯罪論處罷了。

(二)選題的依據

1、在我國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我國倡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國的共同犯罪理論體系並不完善,所以要把共同過失犯罪引入我國法律。

2、我國有些學者從刑法的規定出發大都對共同過失犯罪持否定態度;亦有學者從立法與司法實踐的實際需要出發,對共同過失犯罪持肯定態度。是否應該認定共同過失犯罪在學術上有很大爭議。

3、有相當部分案件(共同實施過失行為,但不能證明死亡結果由誰的行為造成,如腳手架上扔圓木案)只有在共同過失犯罪的理論下才能得到妥善的判決;同時,肯定共同過失犯罪,追究其共同過失犯罪的責任,這對於遏制過失犯罪是相當有利的。

(三)選題的意義

1、當前我國提倡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刑事犯罪的種類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有的刑法理論已經不能滿足定罪量刑的需要。因此,研究共同過失犯罪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2、從立法方面講,我國的立法否認了共同過失犯罪,使得實際生活中許多的犯罪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這不利於我國法律體系的建立。研究共同過失犯罪有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3、從司法層面講,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對共同過失犯罪的不同罪犯的量刑常常大相徑庭,這與我國的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是相違背的。對共同過失犯罪的研究可以為司法實踐提供相應的指導。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共同過失犯罪的概述

1、共同過失犯罪的概念

2、共同過失犯罪的理論依據

3、共同過失犯罪的意義

(二)共同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

1、主體要件:二人以上,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2、主觀要件:違反了共同注意義務的共同過失。

(1)共同注意義務的來源

(2)共同注意義務的內容

(3)共同注意能力的判斷

3、客體要件: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係。

4、客觀要件:數個行為人實施了違反了共同注意義務的共同行為,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

(三)共同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1、共同過失犯罪的處罰原則

2、共同過失犯罪刑罰的具體裁量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文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中外刑法理論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共同過失犯罪問題,對於共同過失行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則是該問題的核心所在,因為其是否構成共同犯罪,也就確定了我國應怎樣對共同過失犯罪定罪量刑的問題,使這一理論更好的為我國刑法服務。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一)步驟

1、確定選題方向。共同過失犯罪對於豐富和完善我國的刑法體系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2、大量查找蒐集資料。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對圖書館相關書籍和網上相關文章進行大量閲讀和收集,豐富自己在這個問題方面的知識。

3、研究分析資料。通過對資料的閲讀,瞭解共同過失犯罪的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對這一問題的逐步有了自己觀點和想法。

4、列出論文提綱。羅列出自己要寫的基本內容和提綱。

5、完成論文。

(二)方法

1、比較法:外國學者對於共同過失犯罪的理論比較。結合我國國情與外國相關理論進行比較。

2、從理論到實際的結合:在充分了解國內外對於共同過失犯罪的研究現狀後,再結合我國國情進行實際運用。

(三)措施

1、閲讀了大量關於共同過失犯罪方面的著作,如李光燦、馬克昌、羅平:,趙秉志主編:。

2、上網查看和閲讀了很多關於共同過失犯罪方面學術論文,碩士畢業論文等。

3、收集了不少關於共同過失犯罪的案例,如央視大火案、共同射擊致人死亡案、腳手架上扔圓木案等。

四、研究工作進度

201X.10——-201X.12 確定選題方向、決定論文題目

201X.12——-201X.3 收集論文的相關資料、提煉觀點、確定論文大綱

201X.3——-201X.5 擬好論文提綱、舉行開題報告、準備論文初稿

201X.5——-201X.6 修改論文定稿、進行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

[1]馬克昌主編:修訂本第3版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李光燦、馬克昌、羅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3]張明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篇4: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在中國是指專科和本科之後的深造課程,也就是碩士生。本文將介紹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意義:音樂教學涉及一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問題,也是音樂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對兒童音樂的啟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促進兒童發展是兒童教育的任務,是確定教育目標、設計和組織教育活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音樂教育則要盡音樂藝術之所能,發揮音樂藝術教育之優勢來促進兒童的發展。音樂藝術之所能,音樂教育之優勢,都可從音樂藝術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兒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又要熟悉音樂藝術的特殊性,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兒童音樂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欣賞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音樂的聲音確不具有確定的含義,是非語義性的。但音樂能通過音調的變化表現出音樂的基本含義。音樂用聲音來表達思想內容,是一種表情性的音響。我們知道音樂藝術的主要傳播方式是聲音,聲音只為聽覺接受,兒童只有通過聆聽音樂,接觸音樂,有了一幅音樂的耳朵,才能更好的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已瞭解的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年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把音樂作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這一理論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廣泛而熱烈的歡迎。柯達伊?左爾坦終生追求的目標是 讓音樂屬於每個人 。這個教育目標的哲學思想基礎是他對於音樂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的理解。他認為音樂和人的生命本體有着密切關係,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沒有音樂就沒有完滿的人生。音樂是人的心靈的表現,音樂滿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機部分。 音樂是不能被其他東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糧,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貧血症中,沒有音樂就沒有健全的精神生活。 他認為,音樂是人類文化絕不可少的部分,對於一個缺少了音樂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是不完善。他還認為,好的音樂教育不但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兒童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健康成長。這樣培養出的兒童,精神生活是豐富的,不管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都會成為一個比音樂上無知的人更有用的社會成員。音樂教育在學校的重要性,甚至超過音樂本身,培養音樂的聽眾就是在培養一個社會。近年來,在加德納的 多元智能 理論的影響下,人們對個體差異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認知能力強弱差異,個性差異演化為認知結構、發展速度及心理特質的差異。要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 概述音樂教育與兒童發展

) 研究當前國小音樂教育現狀

) 如何運用音樂教育促進兒童發展的對策、建議、途徑和方法等

本課題研究的步驟、方法及進度安排

步驟:

)確定論文題目,寫出報告,確定大概方法

)整理記錄,研究出科學數據

)系統分析訪談記錄與調研數據,寫出調研報告

) 得出結論,撰寫論文

2015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最佳範文各類報告

方法:實地調研,科學對比,記錄分析,成果論文

研究的進度安排:

XX年1月 20XX年2月 編寫發放問卷,進行訪談。

XX年2月 20XX年3月 整理、統計並分析問卷和訪談內容。

XX年3月 20XX年4月 撰寫論文。對材料進行綜合,最後成文,形成初稿。

XX年4月 交至導師對論文進行指導修改,最終定稿。

主要參考文獻

[1] 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2] 鄭品樂.音樂欣賞時教師如何 描述音樂 [J].中國小音樂教育,2015

[3] 郭聲健.音樂教育論.湖南文藝出版社 [4] 張道一.藝術學研究[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5 [5] 孔繁洲.音樂素質教育手冊.中國文聯出版社 [6] 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上海音樂出版社 [7]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8] 楊立梅 李妲娜.走向未來的音樂教育[M].海南出版社,2015

[9] 洛秦.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

[10] 斯托洛雛奇.生活、創作、人 藝術活動的功能[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11]褚灝.養成 健全人格 ,造就 藝術的人生 [J].音樂研究,2015

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院系或教研室審核意見:

通過 2.完善後通過 3.不通過

篇5: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例文

題目:周口市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一、選題依據

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對珠海特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是推進土地資源信息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本人在參與“周口市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項目開發小組工作的基礎上,對系統設計和實現作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當前,我國城鎮已進入快速建設階段,城鎮建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土地有效開發與集約利用問題。隨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鎮土地利用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之一,極其寶貴,土地合理利用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土地資源尤為緊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鎮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國城鎮的土地開發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了城鎮土地開發建設在規模和結構上的迅速變化,產生了許多普遍問題,如土地利用無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偏低,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矛盾日益顯着,土地破壞、污染、浪費嚴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態惡化等嚴峻的問題。這是小城鎮土地開發建設中的兩難困境,它表現出一種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麼地方政府、開發商與當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對它的開發建設進行科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資源信息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涉及面廣、管理利用相當複雜。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實現土地資源工作的現代化,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個層面廣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以信息化帶動信息採集技術與分析技術的飛躍,以信息化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建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順應資源、環境的全球性持續利用需求。土地資源數據標準化、信息共享、科學監督以及將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經濟建設中去需要建立統一協調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用以管理海量數據,迅速處理文檔、圖件,提供準確可靠信息,從而將資料的大量積累、更新與經濟快速增長聯結起來,為綜合利用土地資源信息進行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土地信息產業的建立和地理數字化產品的發展,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認識普通提高,對農村土地的認識逐漸加強,對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成為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必備的重要系統,各國都大力開發自己的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並將先進的技術、方法應用到其中,如空間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間信息應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維、四維數據結構和數據模型,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網絡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技術等,來提高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的技術含量,以更好的為土地管理服務。

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和稀缺性,對土地資源配置調控的研究較早,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土地地租理論、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個方面。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生態平衡等功能後,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狀和發展存在共性,是有規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配置調控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其調控結果是各種因素、各種手段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各種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共同影響調控結果。要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綜合效益,需要調動市場、政府、社會等各種力量,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種手段,並且各種手段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土地資源調控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達到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既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能同時兼顧社會和環境效益。

土地市場是生產要素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經濟轉型以來,土地資源實行了由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向有償有限期有流動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餘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並存。一方面,國有土地“以地生財”,為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從而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城市落後的面貌。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原因,有償使用的改革仍然採用的是政府審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長的模式,從而影響了資配置的公平與效率,併成為長期以來困繞改革深化的重大問題。經濟發展史證明,實現土地資源和資產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是市場配置資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場,是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市場,並進行土地市場運作機制的觀念創新。

貿規則強調行政主體一致原則、公平原則、透明原則、非歧視原則。在中國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場新機制,首要的問題是要認清當前土地市場政府與市場的現狀,找準和WTO規則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場新機制必須圍繞政府與市場、監管與競爭、平台與服務等市場機制,開展全面而有針對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實現計劃經濟觀念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確保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必須和世貿規則所任。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活動對土地的使用展開競爭,以土地需求的市場價格變化和自身能從土地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來決定各自活動的最佳區位,從而使商業、工業、住宅等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佈局與地價之間得到禍合,推動了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使城市空間結構發展變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資源空間佈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間佈局呈同心圈層分佈。

二、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緒論。這部分首先分析了選題的背景與意義,指出文章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意義,然後對國內外研究進行了綜合介紹與簡要評述。第二部分是介紹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土地資源調控系統與手段。城市土地資源的調控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相關的理論基礎有產權理論、地租地價理論、土地市場理論、土地資源配置理論、公共政策理論。土地資源調控系統主要包括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手段。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國外經驗的介紹及其經驗總結。這一部分主要從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兩個方面介紹國外經驗。其中,市場機制方面主要介紹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國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政府調控主要從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徵購儲備制度兩個方面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做法。最後,系統地總結了國外做法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啟示,即需要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調控系統。論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點,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與特點,第五章在介紹周口地區土地調控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資源管理調控存在的問題。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第六章在構建周口地區上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構成要素、運作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地區土地資源管理的具體措施,最後根據周口地區的城市發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制度創新的幾點探索性建議。

(二)研究方法

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城鎮建設及其土地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筆者從小城鎮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國城鎮化中選擇小城鎮發展戰略的客觀必然性,並回顧了伴隨我國城鎮發展歷程中的土地問題的歷史演進。論文結合我國城鎮發展的現狀,着重對我國小城鎮建設中的重大土地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文章討論了城鎮建設中土地開發與管理的幾種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徵,探討了城鎮土地開發與管理的原則與方向,並嘗試對其成因作出論證。最後,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實踐,以土地增減掛鈎管理為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學理性對策建議。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l)比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鑑,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狀與特點,系統地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3)在總結各種土地資源調控手段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對這一模式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觀點,並在土地管理措施的優化與創新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於本文是在課題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於周口地區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實踐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調控管理措施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四)可行性分析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生態平衡等功能後,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狀和發展存在共性,是有規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是一切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是影響到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越來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資源,使其在城市功能佈局、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整體環境的提升等方面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資源作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需要從經濟、社會和環境多方面綜合考慮其利用效益,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最大化。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是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兩種必要手段,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源的資產效應,實現“優地優用”;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調控可以保證土地資源的利用符合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公眾參與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種有效機制,通過公眾建議和意見反饋影響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場失靈,促使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符合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國土地資源調控體系還不完善,政府的調控力度不夠,特別是在一級市場上沒有實現壟斷,無法有力地調控市場供需,同時各種管理制度還不完善,既無法保障政府政策、規劃等的貫徹與落實,又無法有效地為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創造條件。並且公眾參與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公眾參與既沒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確和保障,也沒有具體實施措施。因此,我國土地資源調控的優化還在於政府職能的完善,通過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調控,又為市場機制正常作用創造平台,最終保障人民羣眾的利益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區土地資源調控系統是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機制的有機結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把握三種機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衡,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能概括出來的,也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據實踐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深化。並且,一個成熟的土地資源調控系統,主要還是以完善的市場機制為基礎,通過市場的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實現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項政策只是其補充,並且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府政策的變動只是對市場的微調,不會引起市場較大波動。

目前,周口新區實行的是新區政府和開發公司二級土地管理系統,開發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礎開發和招商引資的職能。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一級市場調控乏力,二級市場存量過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強化土地利用規劃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儲備機制,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完善土地管理系統,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等具體措施,希望能對周口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優化具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由於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識有限,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的具體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還缺乏可操作性,對各種調控要素的變化引起的土地市場的變化也缺乏系統的討論。而且由於數據有限,周口新區還沒有建立地價指數等原因,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優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還僅限於定性的描述,沒有進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後隨着對實踐的瞭解和知識的深化能夠深入研究下去,彌補以上不足。

三、預期研究結果及本研究創新之處

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是作者三年來一直在持續研究的重點內容,通過不斷的學習、借鑑、總結與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創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l)比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鑑,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狀與特點,系統地分析了周口地區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3)在總結各種土地資源調控手段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區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對這一模式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觀點,並在土地管理措施的優化與創新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於本文是在課題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於周口地區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實踐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調控管理措施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四、參考文獻:

1.〔美〕阿瑟。奧沙利文着蘇曉燕等譯,2003,城市經濟學[M],中信出版社;

2.畢寶德,1991,土地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畢寶德,1994,中國地產市場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柴強,1993,各國(地區)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5.柴強,2001,房地產製度[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國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

7.陳順清,2000,城市增長與土地增值M],科學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經濟出版社;

9.何銀虎,1999,中國土地管理與開發經營全書[M],中國社會出版社;

10.浦東新區經濟發展報告[M],1998,上海三聯書店;

11.萬曾煒等,1997,土地經濟論[M],上海遠東出版社;

12.萬曾煒等,2001,透視浦東思索浦東[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許學強等,城市地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鄒兆平,1990,外國與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出版社;

15.施源,2002(ll),規劃導向型的土地開發供應計劃[J],城市規劃;

16.周樹志,1999(4),論公共政策範疇[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7.劉溶滄,1999(l),中國經濟體制轉型與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財貿經濟;

18.馬風光,2001(2),市場經濟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術經濟;

19.吳未,2003(3),論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公眾參與[J],中國土地;

20.劉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徵用問題[J],國土經濟;

21.譚術魁彭補拙,2003(l),對我國若干城市土地儲備運作的比較[J],中國房地 產;

22.譚剛,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場管理規 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J],特區理論與實踐;

篇6: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017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着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羣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 創新性及難度

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説,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維的奧祕

1. 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 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祕

3. 理性思維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 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 設計計劃方法論

4. 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 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 計劃書

a. 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 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 計劃書的構成

d. 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 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 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後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裏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2,4

3.《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於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5.《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6.《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7.《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4

8.《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三.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四.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篇7: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例

論文題目:不確定條件下灌區多水源優化配置模型研究

一、選題依據與文獻綜述:

1.論文選題的研究意義。

1.1 選題背景。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用水量隨之加大,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漸突出,在保證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下,如何將水資源有效合理的分配給使用顯得尤為重要。農業一直是用水大户,農業灌溉用水佔總用水量的比例非常大,我國為農業生產大國,耕地面積遼闊,噴灌、滴管等高效率的灌溉方式並未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有效的普及,傳統的灌溉方式並不能使水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造成水資源很大程度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匱乏的現狀。

我國較為集中的農業生產基地除了長江黃河兩岸及華北平原外,還有位於我國東北部地區的三江平原,總佔地面積約為 5 萬平方公里,除去大面積的沼澤地還有廣袤的平原可以用作農作物生產基地。20 世紀 50 年代以前,三江平原在黑龍江、松花江及烏蘇里江共同滋養下,野生動物聚集,樹木成林,沼澤遍地,生活在這裏的少數居民以狩獵打魚維持生計。建國以來,經過五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把這個―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8].三江平原全區水資源總量為 170 億 m3,包括地表徑流、地下水資源和過境水。

共有 14 個灌區,規劃設計灌溉面積 86.91 萬 hm2,耕地灌溉所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約佔地下水用量的 90%.不難看出,作物灌溉用水較為單一,多采用地下水灌溉,隨着人口增加,對糧食的需求進一步加大,糧食種植面積隨着增加,則灌溉需水量隨之增加,將進一步增加地下水的供水壓力。同時,地下水大量用於地表灌溉且並未達到預期利用率,地下水位極具下降,可用地下水逐年減少,導致供水和需水矛盾加劇。加之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影響下,高利潤經濟作物廣泛種植,東北平原及長江黃河以南地區多種植水稻等耗水作物,結果導致灌溉水需求加大,盲目灌溉,作物灌溉水量分配不合理。用水結構單一,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水資源分配不合理,使灌區內水資源告急,作物用水緊張不斷加劇,亟需採取有效的手段來解決灌區供水和需水矛盾問題。

1.2 論文選題的研究意義。

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意義:

(1)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水資源優化配置可以將灌區內可利用的水資源充分利用,根據不同作物的用水需要,考慮多重因素,以最優的方式將不同水源供給不同作物生長使用,達到水資源的分配的合理與公平,提高灌區內水資源的利用率。

(2)資源、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水資源優化配置可以充分利用多種水源,有效緩解地下水供水壓力,使水資源得到可持續供應,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也避免了因過度開發而造成的水環境破壞,同時將可用水量合理的分配到不同作物,避免作物缺水,使作物的產值達到最大,相應的系統的收益也會最大,最終實現資源、環境和效益的協調統一發展。

(3)建立更加符合實際的情況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就是所使用的模型和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調配水過程,而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目的便是尋求合理的配置方法來解決實際配水問題,研究意義重大。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自 1960 年以後,國外大量關於優化農業水資源配置的報道不斷湧現出來,較典型的是一個包含兩維狀態變量的確定性動態規劃模型,研究中提及的相乘模型使計算變得更為簡潔。

經過多年不斷髮展,出現許多優秀理論和方法,並且計算機技術的誕生,促進了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水資源優化配置水平,為配水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案,提高了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國外相對研究較早,取得成果較多。

上世紀 70 年代,隨着各類研究方法的成熟及計算機的技術的引入,使水資源管理的方法及理論突飛猛進。如 Buras 將數學規劃理論和計算手段聯合用於水資源理論和方法的研究;Dudley 等[10]為預測水庫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構建作物需水模型,通過模型求解獲得水庫蓄水量與作物最優種植面積間的關係;Trava 等[11]以人力和水量為約束,運用優化技術來分配灌溉水資源;Smith[12 ]等提出了一個線性規劃模型用於優化農業水資源分配;Rogers[13 ]對印度南部 Cauvery 河進行規劃時,建立多目標模型,實現農作物總效益和灌溉面積最大化。

進入 80 年代,優化配置研究深入,更多優秀的理論和方法產生,如 Yaron 和 Dinar[14]將線性規劃模型和動態模型應用到水資源優化配置中;Chaves 等[15]建立模擬模型和優化模型耦合後的雜交模型,以系統最大收益為目標,通過求解獲得最優種植方案。

當進入 90 年代,全球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因此對水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水源的污染加重,因此研究不再只關注收益最大,更多的兼顧多個目標,使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Afzal和 Javaid 等[9]針對 Pakistan 某個地區的灌溉系統建立線性規劃模型,對不同水質水的使用問題進行優化,同時,模型可得到一定時期內作物耕種面積、地下水開採量等;Kumar[16 ]建立了污水排放模糊優化模型,提出了經濟和技術上都可行的流域水質管理方案。

21 世紀以後,產生了多種優化配置方法,如遺傳算法、兩階段規劃方法等,同時在這期間出現了許多水資源管理及分析軟件如 SPSS 等,為解決優化問題提供了較為先進的手段。

如 Kinney[17]將基於 GIS 系統的水資源模擬系統框架應用到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中;Lnjayant和 Chiek[18 ]構建了某流域地下水和地表水聯合使用的時空分配優化模型;Farmani 等[19 ]將改進的遺傳算法與傳統模型比較分析,並將改進後模型應用於水資源分配問題;Lu 等[20 ]通過粗糙區間實現了水文模型與優化模型的耦合,並將其應用到農業水資源系統中。

2.2 國內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

目前,在國內水資源優化配置中更加看重經濟收益,而往往忽略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加之污水排放、過度開發、技術落後等原因使可用水量逐年減少,社會發展人口增多的同時,能夠用於生產生活的水資源日益減少,水資源短缺嚴重製約着生產力發展。資料顯示在世界水資源總量排名中,我國居於第六位,但人均可用水量卻遠遠不夠;日常生活用水加上耕地用水量遠超其他發達國家,水資源利用率尚不足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加之工業生產排放污水並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水處理再循環利用技術落後,使得我國面臨嚴峻的用水形勢。根據我國水資源的基本特點,我國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借鑑了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在水資源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嚴重缺水區的水資源供應,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21].

我國對水資源配置優化的研究要稍晚於國外,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這項研究才真正意義上受到我國科學工作者的重視,成為研究的焦點。李佩成的“排水與灌溉結合,灌溉與供水結合”理念便在位於陝西省境內的灌區得以應用,且獲得了一定效益[2].80 年代初期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開始受到關注,華士乾[22 ]綜合區域內水利工程建設次序、水量分配及水資源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採用系統工程學方法對北京的水資源進行規劃,成為中國水資源配置研究的雛形。隨着農業發展,研究人員多追求經濟效益最大,琴等[23 ]提出的作物種植面積與水量優化分配的多目標模糊模型符合當下農業用水現狀,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有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入 21 世紀以來,從農業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方法上看,優化模型已由單一的數學規劃模型發展為數學規劃與模擬技術、向量優化理論等幾種方法的組合模型;對問題的描述由單目標發展為多目標[24 ],特別是大系統優化理論、計算機技術和新的優化算法的應用,使複雜多水源,多地塊的農業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變得比較簡單,求解也較方便。GIS 為計算機技術的一種,在優化水資源管理方面被廣泛應用,曾被郭變青等用來開發了河南新鄉水資源優化管理系統,為規劃水資源及其配置提供技術支持[25 ].2014年,付銀環等[26]針對灌區水資源系統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以西營灌區、清源灌區、永昌灌區為研究區域,運用區間 2 階段隨機規劃的方法,建立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的灌區之間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

通過大量學者的深入研究,針對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產生多種模型和方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為管理者提供水資源管理的意見和參考,但是,多種數學分析方法及各類數學模型受到其使用範圍和適用條件的約束,許多模型優化所得最優解可能偏離決策者最初的構想或與其初衷相悖,或者與實際情況有偏差導致可行性差、實用價值不大[2 ].因此,建立模型過程中應滿足以下 2 個條件:(1)模型的真實有效性。模型建立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全面考慮多種不確定因素,建立能夠真實有效反映實際問題的模型。(2)建立的模型能夠根據已有的數學方法來求解,並且計算結果必須科學合理。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1 研究目標。

本研究在綜合考慮資水資源系統中的多種不確定性,建立了基於區間兩階段模糊隨機規劃的灌區多水源優化配置模型,以紅興隆灌區為研究區域,將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配給灌區內 3 種作物。在該模型中,以系統收益最大為目標函數,並將概率密度函數,區間參數和模糊集三種方法引入兩階段線性規劃框架,用來解決水資源配置中不確定性問題。

1.2 研究內容。

本文首先根據灌區實際情況,分析在調配水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分析各個因素特徵,選用相應的數學方法來表徵不確定因素,並且對多種數學方法進行了學習和研究,綜合到傳統兩階段規劃框架中,以此建立基於區間兩階段模糊隨機規劃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並以預測年 2020 年紅興隆灌區為研究區域,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預測模型所需數據,最終求解模型,為灌區管理者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供依據。

第一章 緒論主要介紹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及水資源優化配置國內外研究進展,分析水資源系統中不確定性,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系統的介紹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理論包括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原則等。

第三章 詳細介紹建模技術和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並分析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建立基於區間兩階段模糊隨機規劃的灌區多水源優化配置模型,並且詳細介紹了模型的求解過程。

第四章 介紹紅興隆灌區的區域概況,並通過定量及定性分析對預測年水資源狀況和經濟數據進行預測分析。獲得多種水源及作物生長的基本資料。通過求解模型獲得最優配置水量,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方案。

第五章 分析模型所解決的不確定性問題,得出研究結論,並對未來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發展進行展望。

1.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課題擬解決如下幾個關鍵性問題:

以灌區多水源、多作物配水為基礎,較為充分的考慮灌區系統中的不確定性,建立不確定條件下灌區多種水源聯合配水模型,並將模型應用到紅興隆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為灌區水資源管理提供依據。

2.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的研究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

3.本研究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本研究中,對傳統的區間兩階段隨機規劃模型進行改進和補充,使模型處理不確定性問題更為有效,更加符合實際的配水過程。

4.預期的論文進展和成果。

本研究為緩解灌區用水緊張、用水結構不均衡等問題,構建了不確定性條件下,多種水源向多種作物供水的優化配水模型,模型充分考慮了存在於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通過引入不同數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灌區水資源系統中的不確定性問題,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5.論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計劃、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20××年5月-20××年7月前期資料收集和整理

20××年7月-20××年9月前期模型建設與分析

20××年9月-20××年12月完成論文初稿

20××年1月-20××年3月初論文基本定稿

20××年3月底前定稿

三、論文大綱: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 水資源優化配置現狀

1.4 研究系統不確定性分析

1.5 研究問題的提出

1.6 主要研究內容

1.7 技術路線

2 水資源優化配置理論

2.1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

2.2 水資源優化配置基本原則

3 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及模型建立

3.1 建模技術

3.2 水資源優化配置中傳統方法

3.3 不確定條件下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法

3.4 優化方法

3.5 模型建立

3.6 模型求解

4 區間兩階段模糊隨機規劃模型應用

4.1 紅興隆灌區概況

4.2 水資源狀況

4.3 灌區多水源模型應用

5 結論和展望

四、參考文獻:

[1] 吳季鬆。 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M ].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23-30.

[2] 張靜。不確定條件下城市多水源供水優化配置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8:1-2.

[3] 鄭如秉。不確定條件下農業灌溉管理規劃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2-3.

[4] 韓洪雲,趙連閣。節水農業經濟分析[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5] 劉傑。 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及其使用權轉讓補償研究[D]. 中國農業科學院,2002.

[6] 陳敏建,樑瑞駒,劉玉龍。 我國二十一世紀的水和糧食問題[J]. 水利學報,1999,1:2-8.

[7] 郭永龍。 中國的水安全及其對策探討[J]. 安全與環境工程,2004,11(1):42-46.

[8] 劉興土,何巖等。 東北區域農業綜合發展研究[M ].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9] 賴明華。 灌區生態需水及水資源優化配置模型研究[D]. 河海大學,2004:2-3.

[10] Dudley N J,Howell D T,Musgrave WF. Irrigation Planning 2:Choos ing Optimal Acreages within a Season[J]r Resources Research,1971.7(5):1051-1063.

[11] Trava J , Heerrnann D E , Labadie J W. Optimal on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J]sactions of-ASEA,1977,20(1):85-88.

[12] Smith D ems analys is and irrigation planning nal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ivision,1973,99:89–107.

[13] Rogers P and S Ramases han. Multi objective Analys is for 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Water Resource Systems:Some Examples from r Presented at Joint Automatic Control Conference,1976.

[14] Yaron D , Dinar A. Optimal alloc ation of farm irrigation water during peak seas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2,64(4):681-689.

[15] Chaves Morales J.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irrigation planning [M]s:Univers ity of California,1985.

[16] Kumar A,Minoeha K vijay. 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nal of Water Resourc 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125(3):179-180.

[17] Mckinney D C , Cai X. Linking GIS an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ls : an object-oriented method[J]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2,17(5):413-425.

[18] Chakravorty U,Umetsu C. Bas in wide water management:a spatial model[J]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2003,45(1):1-23.

[19] Farmani R,Abadia R,Savic D. Optimum des ig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ized branched irrigation networks [J]gation Drainage Eng,2007,133(6):528-537.

[20] Lu H W,Huang G H,He L. An inexact programming method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systems under parameter uncertainty [J]h Environ Res Risk Ass ess,2009,23:759-768.

[21] 王順久,侯玉,張欣莉,等。 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 水利發展研究,2002,2 (9):9-11.

[22] 華士乾。 水資源系統分析指南[M].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23] 丁傑。 龍口市蘭高鎮農業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D]. 濟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24] 李豔,陳曉宏。 農業節水灌溉。 灌溉排水學報,2005,24(3):19-21.

[25] 楊衞華,李樹文,趙秀娟,等。 基於 GIS 的水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水文[J]. 2005,25(2):29-32.

[26] 付銀環,郭萍,方世奇,等。 基於兩階段隨機規劃方法的灌區水資源優化配置[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5):73-80.

[27] 張靜,黃國和,劉燁,等。 不確定條件下的多水源聯合供水調度模型[J]. 水利學報,2009,40(2):160-165.

[28] Huang G H,Loucks D P. An inexact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J]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2000,17:95-118.

[29] Li W,Li Y P,Li C H,et al. An inexact two-stage water management model for planning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under uncertainty[J]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7):1905-1914.

[30] Nie X H,Huang G H.,Li Y P,et al. IFRP:A hybrid interval-parameter fuzzy robust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waste management planning under uncertainty[J] 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