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21W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學畢業論文 篇一

林黛玉的性格特徵

林黛玉是曹雪芹十分喜愛和同情的一個人物,曹雪芹在塑造這個形象的時候也花了大量的心血,這個形象是非常豐滿的,讀完《紅樓夢》一個活生生的林黛玉已躍然紙上了。那麼,從小説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林黛玉有哪些性格特徵呢?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獨特心理特徵的總和。性格主要是由理智特徵、情感特徵、態度特徵、和意志特徵組成的。我們只能從黛玉的言行和態度等方面,對其性格進行分析。

影響林黛玉性格形成的因素

性格是在後天精神論地理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受個體的生物學因素的影響。巴甫洛夫認為:人的性格是神經類型特徵的環境的合金。即性格的形成有其生理基礎和社會制約性。

至於環境和後天因素的相互作用的關係,劉金花老師在她主編的《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有着深刻的分析,她認為:兒童最初表現出來的氣質特點是兒童個性發展的基礎,是個性塑的起跑線。兒童先天的生理上的差異或特點特約了父母或其他教養者與兒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約了父母和教養者對兒童作用的效果。

如:對於一個生下來對人十分冷淡的孩子來説,可能不需要母親對他表示更多、更親熱的行動,這是環境隨着孩子的氣質在改變;當然有時候孩子也會隨着環境做相應改變,如:一個安靜的兒童可能不討喜愛説説笑笑的母親的歡心,那麼他就能在父母的影響下,而變得活潑起來。所以在分析林黛玉性格的成因的時候,也要把握好兩點:內在的——生理和外在的——環境。

身體虛弱,抑鬱性的氣質對林黛玉性格的影響

研究表明:正常兒童的身體體格與個性特徵存在着小的但有意義的相關。其中有個研究材料指出,10歲、11歲個子矮小、協調性較差、體質相對比較羸弱的兒童傾向於害臊、膽怯、消極、憂愁,對照之下,那些同齡中長得高的、強壯的、精力充沛的、協調性好的兒童往往是愛開玩笑的、自我表現的、健談的、有創造性的。那麼黛玉的體格特徵與她的性格有什麼關係呢?

在黛進賈府之後,眾人見她,身體虛弱,因問:“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療治?”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由此可見她從小身體就很弱,只能靠吃藥來維持生命。筆者認為:身體的健康狀況不佳,給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從她作的詩中就可以看出來:

她在《葬花吟》中她這樣寫: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秋窗夜雨夕》中,她寫道: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入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湘雲和黛玉在月夜作詩,湘雲作了上句:寒塘渡鶴影,黛玉對了下句:冷月葬花魂。

由此可見: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已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哀傷的詩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敗。筆者認為:正是由於身體上的先天虛弱,黛玉對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什麼事多從其反面來考慮,這也導致了黛玉在思維方式上極為消極和被動。

人的氣質是和性格聯繫在一起的,某種氣質更容易形成某種性格,如多血質人的容易形成樂於助人,活潑好動的性格,而黛玉屬於抑鬱質,這種氣質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大觀園中的女兒們知道她天生氣質如此,對她也就不過分地苛求了。這些姐妹們喜歡寶釵的多於喜歡黛玉的,每次湘雲來賈府總是愛找寶姐姐玩,而不會首先去找林妹妹,這使得黛玉與別人的社會性的交往逐漸減少,也促成了她更加憂鬱的性格。

父母雙亡,對林黛玉性格的影響

母愛在5歲前兒童的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兒童性格發展的必要條件。研究表明:缺乏母愛的兒童往往形成孤僻、不合羣、任性和情緒反應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徵。父愛在兒童心理髮展,特別是在性別角色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父親為男孩提供模仿與同化的榜樣,為女孩提供與異性交往的樣例,幼年沒有與父親接觸過的孩子,在性別的社會化方面存在着不完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親子關係影響着孩子性格的形成。黛玉7歲喪母,11歲喪父,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她的學齡期和少年期,此時正是她的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她心靈又是兩次重大的衝擊,筆者認為:父母的相繼辭世,是影響黛玉性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

林黛玉父母雙亡,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一回中,林如海這樣對黛玉説:

“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

可以看出來,黛玉是極不願離開自己的家的。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時她才七歲,一個七歲的孩子就背井離鄉,遠走他方,在這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一個“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結。

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慈姨媽愛語慰痴顰”中,當看到寶姑娘在母親懷裏撒嬌時,黛玉流淚歎道:他偏在這裏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

破裂家庭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會帶來不良影響。家庭破裂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死亡。孩子由於父母死亡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形成悲觀和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徵。從年齡上看,嬰幼兒期間,喪母對個體性格特徵的影響很大,學齡期,則是喪父對孩子性格的影響較大。而黛玉的家庭可以説是一種破裂家庭,她先後失去父母,這對於處於性格形成期的孩子來説是一種精神上的摧殘。

親子關係對兒童性格形成有重要影響。親子關係是兒童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的好壞影響着兒童的性格發展。7歲的時候當是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不幸的是林黛玉失去了這一環節。5歲的學生就能進行自我評價了,5——6歲的兒童已表現有自我情緒體驗。而7歲時母親的病故,對她打擊可見一斑。

家道中落對黛玉性格的影響

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也影響着個體性格的形成。如在一個富裕環境中長大的人來説,可能性格中就比較有優越感,而家庭的衰落就可能給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帶來自卑感。筆者認為:林家的家道中落除了直接衝擊着黛玉的心靈之外,還間接地影響着她愛情的成敗,這反過來,又影響着黛玉性格的形成。

林家原來是很興旺的:小説中這樣描述: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之後,林家卻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在一個充滿人情世故的家族中,人的價值是與他的家族地位聯繫在一起的。封建社會的婚姻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户對。試問:賈家的命根子,怎麼會娶一個一身是病的,又家道中落的,死守着“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信條,對整個家族沒什麼利用價值的兒媳婦呢?

薛家對賈傢俱有很重要的地位,寶玉娶寶釵可謂是順理成章。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性格的形成也必然深受社會的影響。家道中落對黛玉造成的影響就是:敢愛而不敢言,只有把愛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別人能幫她一把,把自己的愛情寄託於別人的憐憫,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只把着了一個救命的稻草,信守愛情,正所謂,愛至深,傷也深。最後,直至為愛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早期教育以及生活環境對其性格的影響

心理學家一般認為3——6歲,是個體性格的形成期,黛玉3——6歲期間,她在賈雨村的教育下,讀了兩年的中國書,從她後來的興趣可以看來,她讀的主要是中國古代的言情小説:如《西廂記》、《牡丹亭》等,這使得她對美好的愛情心存嚮往和幻想。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一樣,憎恨繁文縟節,從不逼寶玉做不願意做的事。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雍正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説∶“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林黛玉淚盡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見幾回!”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學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紅學”之説,離不開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位女主角的爭議,本文從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出生背景,生活環境,成長曆程,人生價值觀的差異和重合等四個方面論述兩人的鮮明的藝術形象。打破長期以來“褒黛貶釵”的定論,曹雪芹終其一生精血所創造的鴻篇鉅製《紅樓夢》,立意獨特,意義深遠,並非等同於一般的世俗情感糾紛小説。

“蓋賢與不肖之性,皆通人所兼具,非可以判然劃分者也。人以寶釵為奸險,而陰為邢岫煙贖棉衣事,則亦仁厚。以黛玉為天真,而譏笑一村老嫗為‘牛’為‘母蝗蟲’,則亦刻薄。且寶釵寬大,黛玉偏狹,寶釵善體諒他人,而黛玉則心存嫉妒,然則寶釵必不肖而黛玉必賢乎?謂寶釵之美德全出於造作亦過,要而言之,人之天性不同,所表現者亦異也。”

此上一番論述,指出黛玉和寶釵的賢與不肖所兼具,打破了長期以來“褒黛貶釵”的常論,“寶釵陰險狠毒,以黛玉之稚氣,當然不是對手。蓋黛玉多心,乃無手段,寶釵多心,手段又辣故也。”

在讀者的眼中,書中的林黛玉雖然生性多疑敏感苛刻,但是讀者看到她的每一行每一言,都透露出一個“真”字。相比之下,薛寶釵的温柔敦厚大方,卻總讓人感覺造作之姿,隱隱籠罩着一個“假”字。假的東西總不及真的能夠打動人心,黛玉的真心可以掩蓋她的性格瑕疵,寶釵的假意則遮住她在其它方面的光輝。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兩位形象的對比具體分析,主要會通過兩人的四個方面不同分而述之。

一、出生背景的差異

林黛玉的出生家庭既是鐘鼎之家,又是書香之族,這也為她具有滿腹才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就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世家,到了她這一代卻是僅僅剩下她一個人,盛門的背後,展現的卻是無比的淒涼和孤苦。父母相繼去世,無依無靠是必然的結果。生長在這樣的世家,從小接受的不是生存之能,而是精神氣質上的追求,那麼她的傲氣自然是油然而生。

但是就是她這樣一個經過精神洗禮的女子,卻要過着寄人籬下,在賈府魚龍混雜的地方看着別人的眼色生活,心中的悲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黛玉之所以是孤高自詡,目下無塵,根源在於是自己本身的生活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書香世家講得是讀書認字,詩詞歌賦,但是皇商講得卻是生意人際的交往。

跟人打交道,肯定沒有跟書那麼的簡單,和人打交道,在利益衡量之間,講得是人心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

薛寶釵出生在這樣的皇商家庭裏,已經處於人心鬥爭的漩渦之中。她在這樣的出生背景下,還可以有着可以和林黛玉一較高下文學才華,着實不易,這還要歸功於她的父親,將她當男兒一般來撫養,使她比他的哥哥強個一百倍。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讓她從小就生活在家業的重擔之下,父親早逝,唯一的哥哥又不成器,家族的輝煌已是西山落日,光芒漸消。家族的重擔無時無刻的壓在她的肩膀上,令她做事不能隨心而發,須得左右權衡,小小年紀被迫接受大人的世故圓滑。

在賈府那種人性受到壓制的地方,兩人同是薄命,一個是活得太真,一個是活得太累。

二、生活環境的不同

黛玉自小的生活的環境及其的簡單,是一個純淨空靈的世界,直到父母的接連去世,讓她開始知道生命無常和世事變幻莫測。

對這種對無常的無法掌握和對逝去的難以割捨讓她有着一顆惶惶之心,不安時時籠罩在她的內心深處。以致她才會有異於常人的想法,“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對繁華散盡之後的感歎痛惜,無奈傷感一一洞明。

寶釵,從她大哥薛蟠的累累劣跡就可以看出她生長的環境是多麼的紛繁複雜。再加上一個大家族裏所謂的一些奪權爭產明爭暗鬥之事,在她年幼的心裏已經埋下了現實是殘酷的萌芽。

她是一個具有遠見和才識的女子,自雲守拙本只是明哲保身,然而周圍的環境始終不相宜,讓自己的才華在對現實的遷就之中漸漸的隱沒,這對她本人不得不説是一個遺憾。

林黛玉出生於書香世家,封建禮教自然是自小就學,自小就知,但是她在《紅樓夢》中卻是一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而薛寶釵出生於皇商世家,封建教條的管束自然沒有那麼的重,但是她卻是一個封建社會標準的淑女。這樣的位置轉換實在是很有意思,也足於體現曹公的匠心獨具。

其實,從他們兩人的生長環境就是不難看出的。在封建社會之中,對子女,特別是女兒的遵守禮教的教導,一般都是來自於母親。但是林黛玉卻是幼年喪母,這樣,封建禮教的第一導師就沒有了。之後父親林如海給她聘請的老師賈雨村也是一個漫不經心的人,自然對她的封建教化更不會放在心上。那麼林黛玉可以説自小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什麼封建禮教,那麼她會目無禮教,敢於反叛,只管真心就不難理解。

在這一方面,薛寶釵正好相反,她是幼年喪父。也就是在父親死後,她才停止了詩書方面的用功,為了不讓母親操心而專心於針鑿家計等事,此時寶釵母親對女兒的封建禮教教導現在才剛剛開始。之後薛家有心想讓女兒進宮選秀,要合封建第一帝王的心意,在封建禮教上更是不能放鬆。於是,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導寶釵,想讓她慢慢的轉變為封建教教條的衞道者,這也是許多評論家對她下的定義,“她自幼尊孔讀經,學會一套陰險狡詐的統治本領,她把個人的理想和抱負,同日益衰敗的階級利益緊緊的聯在一起。”

但是讀者應該還記得她寫的《螃蟹詠》吧,對當時那些橫行無道的官場人物如賈雨村之流,進行了尖鋭的諷刺。所謂詩歌見其志,實際上她骨子裏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就連開始罵她熱衷於仕途經濟的賈寶玉都讚歎説寫得痛快,如果認為薛寶釵真的是一個封建衞道者,那麼讚揚她的賈寶玉也難脱干係了。

薛寶釵對寶玉的勸學讓讀者論定她是封建衞道者的鐵證,但是這又何嘗不是出於一份真心的關心,和林黛玉面對賈寶玉差點葬送在父親的棍棒之下的哭泣“你從此可都改了罷。”有着異曲同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