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大學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26W

大學畢業論文多篇

大學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篇一

大學創業畢業論文論文

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具有開創個性的創業型人才,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大批適應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的具有前瞻性的對策。快一起來看看大學創業畢業論文論文吧!

淺談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模式

一、創新創業教育內涵

提升學生對新事業創始過程的瞭解並幫助學生在創業生涯中做職業選擇是創業教育的任務,此觀點由美國學者HILLS提出。柯林博爾指出,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等,這是創業基本素質和能力教育的要求。彭鋼認為,創業教育目的是培養並增強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指導學生在企業、商業等參與策劃、活動的教育和事業心、探索及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課程,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高曉傑指出,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需要培養有創新創業思維、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因此,創新教育是創業教育的核心點,需要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構建培養基地、完善培養模式及提高創新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點。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及實踐能力來做好創業的基礎性準備工作。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

第一,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逐漸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學科建設規劃中。由於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整體發展水平的侷限性,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學科建設的不完備及課程設置上的缺陷。院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多地是停留在簡單的指導層面,相關的系統性課程的開設基本上處於零狀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多以選修課開設、籌辦並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型比賽活動為主,卻缺少必修性質的課程設置。很明顯,只有部分學生可以接觸到創新創業教育,無法對全部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較的普及。

[1]第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雖然體現了其應用性的特點,但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卻缺乏自身的創新和特點。其更多地強調理論基礎課程或者完全按照教育部教學要求模式進行設置。因此,其自身有針對性的實踐特色和實際的實習環節的成效性大幅度降低,導致培養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專業水準。另外,較多的理論及基礎課程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無法培養並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同時也不能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性而降低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最終導致知識的實用性效果大打折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安排主要表現在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短期社會實踐活動及畢業生實踐活動等幾個方面。因為缺乏系統的安排和整體性嚴格的考核,導致相關的實踐活動不僅缺乏連貫性,其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實踐資源掌握的程度不足導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學內容設置上的。問題。這種忽視實質性效果的後果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無法達到標準。[2]

第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資水平在理論基礎方面的優勢要大於其實踐方面的經驗。大多數教師的知識構造比較單一,無法達到創新創業教育跨學科及多樣化的標準。因此,在教師資源的擴充和培養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此外,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性教材不夠豐富。專業性指導教材的缺乏不僅影響教師的授課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水平。[3]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

第一,課程體系的設置不僅強調理論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效結合性,也要把創新創業課程深入到專業課教學中。因此,課程設置可以從如下幾點進行整合:其一,案例課程設置,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入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分析課程,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問題的感性瞭解和認知。其二,跨學科、多領域知識的貫穿,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入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經濟、法律、金融等學科知識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問題的理性認知。其三,創新創業課程必修化,即在課程設置中把創業課程由選修課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必修課地位,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普及性。第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學生培養的標準為課堂理論學習+實踐應用的操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過程需注意。其一,強調課堂理論課程學習,體現創業課程的關鍵性,加強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融合度;其二,積極開展各類有助於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培訓課程及相關的創業比賽、沙龍等活動,來培養並訓練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其三,加強企業實習及創業園實戰演練,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增強其社會責任感。第三,師資隊伍水平直接關係到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對現有的師資力量需要做到:專門化培訓;多聘請企業創業者進行創業課程講授;加強校企合作,鼓勵教師與創業者合作完成創業課程及教材,提升師資對創業的實踐認知能力;要求教師參與大學科技園創業活動及各類社會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連城。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課程的科學設置[J].教育探索,2009(3).[2]朱柏青。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1(1).[3]楊曉宏。對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9(8).[4]趙中建。21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動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大學畢業論文範文 篇二

(一)內容及要求

1. 封面。封面上要寫明論文題目、學生所在學院、年級專業、學生姓名、學號、指導教師姓名和論文完成日期。封面從教務處網頁上下載,中文題目用小三號黑體字,英文題目用四號Times New Roman,其他用四號宋體字。填寫必須準確無誤。

2.誠信聲明。可直接從教務處網頁上下載,並親筆簽名。

3.題目。題目應簡短、明確、有概括性。通過標題使讀者大致瞭解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專業的特點和科學的範疇。標題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宂長,可以分成主標題和副標題,主標題寫得簡明,將細節放在副標題裏。

4.中文摘要、關鍵詞。摘要應概括論文(設計)的中心論題、基本觀點、方法和結論。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關鍵詞是表述論文(設計)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一般為2-5個,關鍵詞之間用“;”分隔;前應加“關鍵詞:”為標識; “摘要”二字(四號黑體),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內容(四號宋體)。每段開頭空二格,標點符號佔一格。摘要內容下空一行打印“關鍵詞”三字(四號黑體字),其後為關鍵詞(四號宋體),最後一個關鍵詞後不用標點符號。

5.英文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英文摘要用四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其他等格式要求同“中文摘要、關鍵詞”。

6.目錄。應是論文(設計)的提綱,也是論文(設計)組成部分的小標題。目錄一般列至三級標題,標明起始頁碼。要求層次清晰,且應與正文中的標題一致。目錄主要包括正文、參考文獻、附錄等。書寫“目錄”二字(三號黑體)後,下空二行,再書寫目錄的具體內容及對應正文的起始頁碼(小四號宋體)。

7.正文。正文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儘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正文內容要求層次清晰,文字簡練,通順,重點突出。採用現行《簡化漢字總表》規定的漢字,並嚴格執行漢字的規範。用小四號宋體、1.5倍行距打印。

論文(設計)正文撰寫通行的題序層次一般採用以下兩種格式之一:

第一種

第二種

一、

1

(一)

1.1

1.

1.1.1

(1)

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可任選其中的一種格式,但所採用的格式必須符合上表規定,並前後統一,不得混雜使用。

所有表格、圖、公式、數字用法、計量單位等符合以下格式要求:

(1)表格。 論文中的表格統一編序(如:表14、表15等),表號必須連續,不得重複或跳躍。表格的結構應簡潔。表格中各欄都應標註量和相應的單位。表格內數字須上下對齊,相鄰欄內的數值相同時,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類似用詞,應一一重新標註。表號和表標題置於表格上方中間位置。

(2)圖。插圖要精選。圖號連續編序(如圖52、圖53等),不得重複或跳躍。僅有一圖時,在圖標題前加“附圖”字樣。畢業論文(設計)中的插圖以及圖中文字符號一般應打印。

一幅圖有若干分圖時,分圖用a,b,c,……標出。

圖號和圖標題置於圖下方中間位置。

(3)公式。 論文中重要的或者後文中須重新提及的公式應注序號並加圓括號,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序(如:(45)),序號排在版面右側,且距右邊距離相等。公式與序號之間不加虛線。

(4)數字用法。 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間和各種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數值的有效數字應全部寫出。

(5)計量單位。 按國家計量局規定使用。

8.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畢業論文(設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引用出現的順序列出,一般不少於10篇,附於文末,按論文(設計)中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用[1]、[2]、[3]等數碼錶示,並將序號在正文中作為上角標。參考文獻採用五號、仿宋體、1.5倍行距打印。

參考文獻格式示例如下:

(1)期刊。[序號].作者。 題名[J]. 刊物名稱,出版年份, 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2)書籍。[序號].著者,譯者。書名[M].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3)論文集。[序號]. 著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序號].作者。 題名[D].保存地: 保存單位,年份。

(5)專利文獻。 [序號].專利所有者。 專利題名[P]. 專利國別: 專利號, 日期;

(6)電子文獻。 [序號].作者。 電子文獻題名[EB/OL]. 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以獲得的地址,分表日期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9.註釋。正文中引述他人的觀點、內容、統計數據等必須註明出處;在論文(設計)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説明,也是註釋。註釋一般用腳註,註釋的序號要用①、②、③等數碼錶示,並將序號在正文中相應位置作為上角標,小五號、宋體、單倍行距打印。註釋要每頁重新編號。

10.附錄。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如調查問卷、公式推演、編寫的源程序、原始數據附表等,用5號字體、單倍行距打印。

(二) 排版要求

一律用Word 排版,電腦打印,A4規格複印紙輸出;

版面要求:

頁邊距:上、下2.54cm,左、右3.17cm,裝訂線左側1cm;

頁碼:居中、底部。

(三)裝訂要求

按以下順序裝訂:

1、    封面

2、    誠信聲明

3、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登記表

4、    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記錄表

5、    中文摘要(含關鍵詞)

6、    英文摘要(含關鍵詞)

7、    目錄

8、    正文

大學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篇三

工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調節勞動要素供、需關係的產物。是站在工人一方,通過對勞動要素的價格議價來調節供給與需求關係的。經濟全球化削弱了工會的調節能力。削弱了工會在雙邊壟斷中對勞動供給的控制能力。企業跨國經濟是資本對付工會的現代手段。同時,經濟全球化使工會在更高層次上凸現了各國工會的競爭。加入WTO,推動中國市場經濟更快地發展,也給中國工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沒有市場經濟,工會的基本職能就會退化,離開市場經濟,工會就失去了發展的基礎。

經濟全球化對工會的挑戰

1.工會是調節勞動要素供、需關係的產物。按傳統的觀點,工會是階段鬥爭的產物,是工人運行的產物;這是從政治學角度的看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現在比較流行地説法是:工會是勞動關係矛盾的產物;一般的説,這是對的。但是,這還沒有説在根上,沒有説明什麼樣的勞動關係;因而,在談到工會的調節作用時,只説“工會在經濟關係方面的調節作用,主要是對勞動關係的調節”,沒有説清楚工會是靠什麼來進行調節的。

從根上説,一切經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供給與需求的問題。工會是勞動關係的產物,是什麼樣的勞動關係呢?是勞動要素的供給與需求關係。是站在工人一方,通過對勞動要素的價格議價來調節供給與需求關係的。

從經濟學的角度,任何市場都可以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兩類市場。在一個需求、供給平衡的完全競爭市場,勞動力價格是一個供需雙方都不能對它施加影響的均衡價格。在一個現實市場上,勞動要素需求的資本所有者一方,總是希望把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變成一個不宣傳競爭的壟斷市場。這樣就可能打破要素市場的均衡價格。為了打破需求方的價格壟斷,工人們認識到團結起來的重要性。工會便是工人們組織起來打破資產所有者壟斷勞動要素價格的最好形式。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工會越來越成為平衡勞動要素市場價格的抗衡力量。

工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主要是以集體議價取代個人議價。在一個不完全競爭的要素市場中,資產所有者有一條明確的行動原則即利潤最大化。但是,工會在經濟上的戰略目標卻不止一個。例如,工會可以以擴大會員的就業為目標;或者以爭取會員總收入的最優化為目標;還可以選擇只為其中的一個特殊集團的利益服務為目標,例如為掌權的集團利益服務,並利用罷工為要挾手段,將這個集團的工資定在更高的點上。然而,工會的每一種選擇,都會受到相應的限制。

要提高工資率,就必須限制就業量。工會不是限制工人蔘加該工會,就是限制非會員得到工作崗位。在西方一些國家,手工業工會曾經規定很長的學徒期,一般不增加會員,老會員死後才進行補缺,會籍一般由父輩傳給子輩。

如果工會選擇增加會員工資為其戰略目標,並且不直接限制勞動就業量,工會可以採取兩種策略,一是對於富裕的勞動量,工會也不予過問,是讓僱主自行處理;二是設法阻攔那些為本行業高工資所吸引前來尋求職業的其他工人。在西方,這是一種最普通的工會要求增加工資的方式,如美國汽車聯合工會和礦工聯合工會就曾經採取這種方式的。如工會選擇以“擴大就業量”為目的,則工資率又會上升,工資率的增加,必然要帶來產量的增加。工會怎麼辦?工會也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協助僱主替其產品作廣告,使其產品有競爭力,以促進銷售量;二是或者説服國會通過立法提高關税以保護工會所在行業不受或少受進口貨的衝擊。1999年底世貿組織的西雅圖“千年回合”談判期間,美國勞聯—產聯組織的示威活動就是如此。現在不少西方國家的工會也採取這種戰略,阻止中國入世,阻止中國產品進入。很顯然,工會既然是調整勞動要素供需關係的產物,那麼,工會的一切活動就必須受到市場經濟規律的束縛。工會無論對其戰略目標做何種選擇,都要受制於市場供給、需求的限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工會的這種侷限性表現得更為突出。

2.經濟全球化削弱了工會的調節能力。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改變了世界要素資源的格局,尤其影響了勞動要素在世界範圍內的需求和供給關係。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削弱了工會在雙邊壟斷中對勞動供給的控制能力。使跨國公司有了規避工會壟斷勞動賣方市場的法子。跨國公司的大規模擴張,直接削弱了工會對傳統勞動市場的控制,他們可以繞開本國工會控制的勞動供給市場,到勞動力更低廉的發展中國家去辦廠。如果説,保持勞動要素買方壟斷優勢是跨國公司經營的內在動因,打破工會控制的賣方市場則是西方企業選擇跨國經營的外在動因。換句話説,跨國公司是資本對付工會的現代手段之一。

3.經濟全球化凸現了各國工會的競爭。伴隨工人階段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工人、工會經歷了競爭、聯合的過程。它使工人們認識到,只有組織起來、聯合起來,才能增強與資產經營者在勞動議價中的地位,增強本組織在勞動議價中的競爭力。分散——競爭——聯合,反映了傳統工業社會工會發展的歷程。

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使工會在更高層次上又遇到這個問題。歷史在重演,不過是在更高基礎上的重演。資本通過在國際範圍內的流動,來調節勞動要素的供需關係,從而也在世界範圍內挑起了各國工會圍繞勞動供需之間的價格競爭。發達國家工人的^v^高工資、高福利,使他們在世界範圍內勞動要素的價格競爭中失去了部分優勢,尤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因而提出國際勞工標準與貿易“掛鈎”。當前,並存的三大世界工會組織(世界工會聯合會、世界勞工聯合會、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還不足以協調和消除這種競爭。4. 中國工會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加入WTO後,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更快地發展,也為中國工會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沒有市場經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會,工會是在市場經濟中建立發展的,工會也只有在市場經濟中才能發展。離開市場經濟,工會就失去了發展的基礎。經濟調整與工會戰略

1.產業結構調整與結構性失業。80、90年代以來,為適應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趨勢、調整、重組已成為歐美企業發展的戰略重點。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調整就不能發展的時候。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分為在個系統: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而產業結構調整是整個“十五“經濟發展的關鍵。

產業結構調整與結構性失業,不僅包括農業產業、工業產業及服務產業之間資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也包括各產業內部行業間資源要素的重新協調。資源要素的重新配置,首要就涉及到勞動要素的重新配置。這意味着過去勞動要素的供需平衡將被打破,新的供需關係將要建立。打破舊有勞動要素的供需平衡,伴隨大批勞動力將隨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轉移,同時,也將出現大批勞動力的結構性失業(週期性失業、磨擦失業、結構性失業)。產業結構調整必然伴隨結構性失業。

2.為此,政府必須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從經濟學的角度説,成本分為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會計成本不能用於決策:一是因為它屬於歷史成本,而決策總是面向未來的;二是會計成本只反映使用資源的實際貨幣支出,沒有反映為使用這些資源而付出的總代價。所謂機會成本,也稱為經濟成本,機會成本指因為使用這一資源而不得不放棄的其它利用場所可能帶來的最高的價值。投入品的歷史成本則是購置這一投入品時支付的費用,比如,如果一項資源既能用於甲用途,又能用其他用途,如果用於甲用途,就必須放棄其它用途。那麼資源用於甲用作的機會成本,就是被放棄的其他用途本來可以得到的最高價值。

3.產業調整工會付出的機會成本。中國工會付出的是什麼呢?是工人失業、下崗?會員的流失?的確,90年代中期以來,工人失業、下崗加劇,會員流失嚴重。

工會入會率的降低,一方面由於大批工人的失業、下崗造成。從1993年到2000年的8年中,我國下崗職工累計達5713萬人。如以50%的再就業率計算,截止2000年底未就業的職工仍有萬;由於再就業職工一般都是從建有工會的國有企業還沒組建工會的民營、私營企業,或從事個體、社區服務業等等,加的登記失業率,可以説,8年間,中國大陸工會會員至少流失3500萬人左右。

入會率降低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大批新生職工湧向了非公有制企業,它已經佔到現在全國新的正式的提法,即“着力建立延伸到鄉、街道一級的工會組織領導體制”。因而,從統計的角度講,符合進入工會的職工人員數量一下子就從1981年的億升到2000年的 億。往寬了算入會率只有51%。當然與西方國家比,這個數字不算低的。但是,它起碼説明,有近半數職工的全法權益得不到工會的保護。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工會的現實狀況。工會要在“上級工會和同級黨委領導下,依法獨立地開展工作”。工會能做到的應該充分利用後一句話,“依法獨立地開展工作”,象大慶工會那樣,把這句話體現的政策用好,用足。

如果説,政府改革、調整付出的機會成本是使中國經濟從將要瀕臨崩潰的邊緣衝出來,使國有企業解脱困境,融入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代價;那麼在這個進程中,工會付出的成本則是使工會完全從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下,掙脱出來,使工會走上真正發展的道路。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中,工會付出的機會成本遠遠小於得到的。

4.工會的戰略調整。經濟全球化削弱了工會的調節能力,政府的干預作用不斷加強,已經呈現出世界性趨勢。中國工會在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時期,應該認清世界各國工會普遍發展趨勢,抓住這個時機,以一步到位的眼光,調整工會戰略。中國工會與政府、企業行政有一種天然的親密性,這是中國工會的特點,但也是它的短處所在,這種親密性容易淹沒工會“依法獨立地開展工作”的獨立性。現實很有趣,無論中國工會或是西方工會,都面臨一種“圍城效應”:西方工會正在探索與政府、企業建立夥伴關係的機制;而中國工會則需在改進與政府、企業行政傳統合作關係同時,更需要探索建立“依法獨立地開展工作”的保證機制。不然,維護工人的利益就將在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工會領導的個人素質。

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國工會的對策

一是切實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大力發展會員。這是工會組織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亦是職工政治權利的重要體現,在經濟全球化中,職工可能產生的變化和工會組織面臨的問題,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把發展會員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任務,尤其是要針對近幾年來工會基層組織受到改制衝擊、工會會員大量流失的情況,採取有效措施,扭轉工會組建率和會員組織率下滑局面。在鞏固、重建國有、集體企業工會組織的同時,尤其要重視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工會的組建,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在大力發展會員時,必須注重會員意識的提高,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廣大會員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使工會組織真正建立在會員支持和認可的基礎上。

大學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篇四

摘 要: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美術課的教學也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使美術課的教學符合時 展的需要和人們在審美中促進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關 鍵 詞:美術;教學;審美;多元化;研究;發展

在21世紀,美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現象,它有着無窮的魅力。既能使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又能讓人體會到它的情感,使人真正地感受到美的存在。與此同時,美術與教育領域自身的發展也不斷對美術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加強美術教師的職後學習和進修當然也是美術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要求我們每一位美術專業的教師都要能夠用藝術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並能正確、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中來,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藝術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和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練習的應試教育;而國小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國小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和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和“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和全面發展相悖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

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和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着“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等”的循環漸進過程。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形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反了學習規律。

一、中國小美術教育和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和發展中國小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和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靠於過程。假如説美術表現和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和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國小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和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

2、美術的學科特徵和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徵,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和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非凡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和創造能力。

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和發展隨着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和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範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國小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

4、美術的素質教育和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徵摘 要:①科學性--基礎性和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和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和適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和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範性--有一定的教育評量體系和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和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和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二、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範圍的綜合功能,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着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探究中國小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和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和社會、有特色的中國小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複、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些功能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和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和創作結合、理論和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4、建立並完善中國小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準和展賽機制。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和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範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併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和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準和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希望、困惑、機遇、挑戰並存的世紀。新世紀的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守舊的知識、思想和教法已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了,其制勝的法寶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有量的增加,還要有面的擴展;備課時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不斷思考、創新,甚至超越教材。

大學畢業論文範文 篇五

1、答辯會的程序

(1)學生向答辯小組報告自己論文的簡要情況,時間約10分鐘。報告內容包括:

課題的任務、目的與意義。

所採用的原始資料或指導文獻等。

論文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方法。

成果、結論和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評價。

(2)答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需要進一步説明的問題。

畢業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鑑別其獨立工作能力的問題。

2、學生回答問題。提問包括回答約10分鐘。

3、答辯的準備

(1)思想準備:答辯是大學生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因此,要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立信心。

(2)內容準備:

準備關於畢業論文答辯的説明報告。在反覆閲讀、審查自己的畢業論文的基礎上,寫好供10分鐘用的演講報告。

準備回答主辯教師提問的資料。

對這個問題,曾有何人做過那些研究,他們的主要研究成果、觀點、方案是什麼?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是從那些方入手的。有何新的發展,提出和解決了什麼問題。論文立論的主要依據是什麼?對本課題的研究,還有什麼想法?尚有哪些問題值得探討、再研究,準備怎樣去做。

(3)物質準備:主要準備參加答辯會所需攜帶的物品,如畢業論文的底稿,及其説明的提要,答辯問題提綱及主要參考資料。

4、答辯的技巧:

(1)不要緊張,要有必勝的信心,要以飽滿的熱情參加答辯。

(2)儀容要整潔,舉止要自然,態度要端正,要有禮貌,答辯開始時要向老師致意,答辯結束時應向老師道謝,處處要體現自己有良好的修養,以給答辯老師留下好的印象。